淄博介绍特产
周村烧饼

周村烧饼,因产于山东淄博周村而得名,是山东省的著名特产之一。
以传统工艺精工制作而成,为纯手工制品,有“酥、香、薄、脆”四大特点,富有营养,老少皆宜。
其外形圆而色黄,正面贴满芝麻仁,背面酥孔罗列,薄似杨叶,酥脆异常。
入口一嚼即碎,香满口腹,若失手落地,则会皆成碎片,俗称“瓜拉叶子烧饼”。
周村烧饼制作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
几经工艺改造,如今已是驰名中外,家喻户晓,深受世界各国消费者的喜爱。
周村烧饼以小麦粉、白砂糖、芝麻仁为原料,以传统工艺精工制作而成,为纯手工制品,有“酥、香、薄、脆”四大特点,富有营养,老少皆宜;其外形圆而色黄,正面贴满芝麻仁,背面酥孔罗列,薄似杨叶,酥脆异常。
入口一嚼即碎,香满口腹,若失手落地,则会皆成碎片,俗称“瓜拉叶子烧饼”。
薄:在饼类中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如纸片之薄的烧饼,拿起一叠,有唰唰之响声,如风中之白杨。
是以,又称为“呱啦叶子”烧饼。
酥:又是一大特色,入口一嚼即碎,不咯不皮,失手落地,即成碎片。
香:也是一诱人特色,入口久嚼不腻,越嚼越香,且回味无穷。
脆:脆与酥相辅相成,脆、酥合成,给人以美好难忘的口感,可使人食欲大增周村烧饼烧饼有咸、甜两味,甜的香甜可口,久食不厌;咸的开人食欲,令人不忍释手。
若细分,有甜、五香、奶油、海鲜、麻辣、新鲜蔬菜等多个系列品种。
蔬菜系列产品新鲜蔬菜含量20%,营养丰富,口味纯正。
周村烧饼还具有不油污、久藏不变色不变味、易携带等特点,是旅游充饥和馈赠亲友之佳品。
周村烧饼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
据考证,其前身乃为“胡饼”(芝麻烧饼),《资治通鉴》记载,汉桓帝延熹三年 ( 公元 160 年 ) 就有贩卖胡饼( 即芝麻烧饼 ) 者流落北海( 今山东境内 ) 。
据史料记载,明朝中叶,周村商贾云集,多种小吃应时而生,用以胡饼上贴烘烤的“胡饼炉”此时传入周村,当地饮食店户的师傅结合焦饼薄、香、脆的特点,加以改进,创造出脍炙人口的大酥烧饼,此即当今周村烧饼的雏形。
淄博文化独特的地域特色

淄博文化独特的地域特色淄博,位于中国山东省中部地区,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城市。
作为山东省的重要文化节点之一,淄博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为您揭示淄博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历史悠久的淄博文化淄博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早在唐代,淄博就成为了一个繁荣的商贸城市,吸引了大量商人和文化人才聚集于此。
这些历史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如显露出明显崇拜羲皇文化氛围的千家窑、红山文化的墓葬以及石刻艺术与书法等。
二、艺术瑰宝-千家窑千家窑,位于淄博市张店区,是淄博文化的重要代表。
千家窑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也是最完整的窑址之一,窑砖的运用广泛流行,被誉为“砖的博物馆”。
千家窑拥有众多砖雕和砖雕塑作品,形式各异、内容丰富。
这些砖雕在宋代被广泛运用,使得淄博成为中国砖雕艺术之乡。
千家窑独有的文化氛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淄博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石刻艺术与书法的辉煌淄博素有“石刻之乡”之称,这里集中了大量的石刻艺术珍品。
淄博的石刻艺术起源于唐代,隋唐时期的石窟寺庙雕刻尤为有名。
其中,淄博北斗山石窟是石窟艺术中的瑰宝,拥有丰富多样的佛教石雕和壁画。
这些壁画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场景和人们的宗教信仰。
另外,淄博还是中国书法之乡,这里出了很多著名的书法家。
淄博书法主要以楷书为主,兼收并蓄了中国历代书法的特点,形成了独特风格。
众多文人书法家的作品,珍藏于淄博的博物馆和文化遗址中,成为了淄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淄博的传统节日丰富多样,充满浓郁的地方特色。
比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淄博人会提前做粽子,举行划龙舟的比赛,这是为了纪念屈原。
此外,中秋节的赏月、唱花鼓和过大年的庙会等也是淄博传统文化重要的体现。
淄博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
在传统婚礼中,新人要进行一系列的仪式,如“过桥”、“牵手”等,以示喜庆。
此外,淄博还有许多民间传统技艺,如剪纸、泥人张等,这些技艺代代相传,保留下来,展示了淄博人民勤劳聪明的品质。
淄博齐文化的传统饮食与烹饪文化

淄博齐文化的传统饮食与烹饪文化淄博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淄博齐文化作为山东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饮食与烹饪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传统和特色。
本文将介绍淄博齐文化的传统饮食与烹饪文化,以展示这座城市丰富多彩的烹饪传统和饮食文化。
一、传统饮食1. 餐桌文化淄博的餐桌文化体现了一种重视家庭团聚的传统观念。
家人一起围坐在餐桌旁,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生活。
与此同时,餐桌上供应丰富多样的食物,以图将各种味道和款式融入其中。
2. 精致面食淄博的面食制作历史悠久,以其口感细腻、形态美观而闻名。
其中,齐醪糟、齐饺、齐乌鸡汤面等是淄博传统面食中的代表。
这些面食制作精细,选用优质原料,融入传统工艺,味道鲜美,受到当地人和游客的喜爱。
3. 没有菜系名义淄博的传统饮食没有独立的菜系名义,而是以山东菜为主体,同时融合了周边地区的烹饪技巧和风味。
这使得淄博的传统菜肴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各具特色。
二、烹饪文化1. 手艺传承淄博有着悠久的饮食文化,其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烹饪手艺的传承。
当地的老一辈厨师们将烹饪技巧和秘方一代传一代,保留了许多传统的烹饪方法和食谱。
年轻一代厨师们也在借鉴传统手艺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些新颖的创意菜肴,使得淄博的烹饪文化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2. 选材讲究淄博的烹饪文化注重食材的选用,追求鲜美和口感的完美结合。
当地以利用新鲜、优质、绿色的农产品和海产品为主,以及传统的食材,为烹饪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如此高品质的食材让淄博的菜肴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3. 强调火功火功是淄博烹饪的重要一环。
当地的厨师们讲究火力的掌握,以及火候的把握,追求菜肴的色香味俱佳。
他们熟练运用炒、炖、蒸、煮等传统烹饪方法,将食材的原汁原味最大限度地保留在菜肴中。
结语淄博的齐文化对本地的饮食和烹饪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的饮食文化以家庭为核心,带有浓厚的人情味;而烹饪文化则注重技艺传承、选材讲究和火功调控。
这些特点使得淄博的传统饮食与烹饪文化在山东乃至全国都独具一格。
淄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

淄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淄博,作为中国山东省的重要城市,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还有着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中,传统手工艺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承载着淄博人民的智慧和劳动精神。
本文将介绍淄博的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并探讨其在当今社会的传承和发展。
一、淄博莆式剪纸淄博莆式剪纸是淄博地区独有的一种剪纸艺术形式,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种剪纸以花鸟、人物、动物等为题材,造型精细、线条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淄博莆式剪纸的传承者们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将这一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
如今,淄博莆式剪纸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还广泛流传于国际间,成为淄博市民和游客了解淄博文化的窗口。
二、淄博中街剪纸淄博中街剪纸是淄博历史悠久的一种剪纸手工艺,以其细腻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淄博中街剪纸的图案多样,内容丰富,既有传统的花鸟、人物,也有现代的动画、电影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这一传统手工艺在当地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通过举办展览、培训班等活动,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到这种传统技艺。
三、淄博布面雕刻淄博布面雕刻是淄博地区独有的一种传统手工艺,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创作风格而闻名于世。
在布面上雕刻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和形象,使布面具有了立体感和装饰效果。
淄博布面雕刻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在家居装饰、礼品制作还是艺术品创作上,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如今,淄博市政府也在大力推动淄博布面雕刻的传承和发展,希望能够与时俱进,为传统手工艺注入新的活力。
总结:淄博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是淄博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淄博莆式剪纸、淄博中街剪纸和淄博布面雕刻等手工艺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巧,不仅代表了淄博的传统文化,还展示了淄博人民的创造力和聪明才智。
在当今社会,淄博市政府和相关机构正积极推动这些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创新,希望能够将其发展成为淄博的一张名片,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淄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淄博有哪些土特产送朋友合适

淄博有哪些土特产送朋友合适
1、周村烧饼:周村烧饼是淄博的一种传统特产小吃,因产于淄博周村区而得名,制作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外形圆而色黄,正面贴满芝麻仁,背面酥孔罗列,有着薄、香、酥、脆的特色,入口一嚼即碎。
2、淄川川古法酿酒:淄川古法酿酒采用祖传古法纯粮大曲固态酿制技艺,取深山老林里自然形成的小苏打型天然优质矿泉水精酿而成,生产周期长,出酒率低,粮香、酒香、糟香明显,入口饱满,从舌尖到舌根,满口甘甜。
3、幸福溜蜂蜜:淄博幸福溜群山叠翠,空气清新、繁花似锦,赋予了蜜蜂生存、发展的优良环境,所造出来的蜂蜜品种多,天然优质,口感好,营养丰富。
4、王村陈醋:王村陈醋以高粱、麦曲为主要原料,同时又以黄酒曲为辅料,经加工过滤、高温发酵等工艺酿造而成,外观呈褐色、酸度适宜、味美香甜、醇厚柔和,耐储存,不易变质。
5、马踏湖金丝鸭蛋:淄博马踏湖鹅鸭成群,所产的鸭蛋品质好,色香味独具特色,腌制蒸熟后,可见蛋清蛋黄相交处,有蛋黄油圈隔,似缕缕金丝绞缠,味道鲜美,蛋油香而不腻,肉质砂不噎喉,是过去的皇室贡品。
淄博齐文化的地方传统工艺

淄博齐文化的地方传统工艺淄博,位于山东省中部,素有“齐文化之乡”的美誉。
在齐文化的熏陶下,淄博孕育了众多的地方传统工艺,这些工艺凝聚了当地人民的智慧与才能,流传至今,成为了淄博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带领读者一同探索淄博齐文化的地方传统工艺。
一、剪纸艺术剪纸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工艺艺术,自古以来就在淄博流传。
淄博的剪纸艺术独具鲜明的地方特色,其创作主题常常与齐文化相关,如齐国历史人物、山东传统建筑、传统节日等。
淄博的剪纸作品线条流畅、造型生动,色彩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
同时,淄博的剪纸艺术融入了齐文化的精髓,展现了淄博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漆器制作漆器制作是淄博的传统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漆器制作需要经过数十道工序,且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细的手艺和丰富的经验。
淄博的漆器制作以其独特的工艺和华丽的装饰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淄博的漆器多以红、黄、绿等明快的色彩装饰,图案多为山水、花鸟等传统主题,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和观赏性。
三、竹编艺术淄博的竹编技艺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
竹编作为淄博的传统工艺之一,融合了齐文化的精髓。
淄博的竹编作品多以鸟兽、人物、器皿等为主题,线条流畅、造型自然,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淄博的竹编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实用工艺,更是一种艺术形式,让人们感受到竹子的灵动与淄博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丝织艺术淄博的丝织艺术源于古代的制绸传统,经过了千百年的发展,成为了淄博的重要传统工艺。
淄博的丝织品以其精美的图案和细腻的手工而闻名。
丝织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也是淄博当地人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淄博的丝织艺术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工艺技术,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审美需求,展现了淄博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五、陶瓷制作淄博的陶瓷制作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作为淄博传统工艺的代表,陶瓷制作在淄博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淄博的陶瓷作品以其细腻的质感、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装饰技巧而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淄博的陶瓷作品多以齐文化为主题,展现了淄博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淄博的特色简介

淄博的特色简介
淄博是山东省的一个城市,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淄博境内有许多风景名胜,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
淄博的一大特色是其悠久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早在五千多年前
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淄博地区就有人类居住。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淄博曾是齐国的都城,也是儒家学派的发源地之一。
这里还有许多古
代遗迹,如淄博博物馆附近的桂园遗址、梁王城遗址等,这些古迹见
证了淄博悠久的历史。
此外,淄博还以其丰富的矿产资源而闻名,特别是煤炭资源。
淄
博的煤炭资源非常丰富,曾长期为中国的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今,淄博已逐渐发展成为集科技、制造、能源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
淄博的文化也非常丰富多样。
这里有许多传统的民俗活动,如龙
船节、步云山花会等,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此外,淄博也
是著名的书法之乡,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出自这里,为淄博增添了浓厚
的艺术氛围。
总的来说,淄博是一个历史悠久、煤炭资源丰富、文化多样的城市。
如果你对历史和文化感兴趣,淄博绝对是一个不可错过的目的地。
淄博特色美食小吃特产(一)

淄博特色美食小吃特产(一)淄博十大名吃山东影视制作中心淄博下辖张店区、淄川区、博山区、临淄区、周村区和桓台县、沂源县、高青县,其中张店有一条路叫美食街,博山是中国四大菜系—鲁菜发源地……,饮食文化十分发达,特产名小吃多,有“鲁中美食城”之称,自然有“淄博十大名吃”之说。
1、博山四四席所谓“四四席”一般就是按菜肴分类的一种宴席,可供八人一桌聚餐的四平盘,四大件,四型件和四饭菜,共计十六品,无论是从筵席的内容或者是上菜程序都比较讲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一讲究制汤;二讲究程序和内容;三将就礼仪和菜品寓意;四是讲究餐具花色。
2、周村烧饼周村烧饼历史悠久,以薄、香、酥、脆著称。
大约在明朝年间,被誉为“旱码头”的周村商贾云集,各种小吃应时而生,周村烧饼开始被人所知,到清朝前期,周村烧饼作为贡品更是名噪一时。
周村烧饼形圆而薄,正面贴满芝麻仁,背面布满酥孔,如果不慎失手落地,则会立刻碎成多瓣。
中国的食品,历来就有“南米北面”之说,山东的面食又以饼类居首,而周村烧饼更是饼类中的奇葩。
3、博山豆腐箱传说清朝乾隆南巡,曾特意到博山吃豆腐箱,赞不绝口。
制作豆腐箱是,先将到切成六分方丁,寸二长方块,用花生油炸至金黄色捞出,再在豆腐块的一面切开一块皮(一侧不切断,起箱盖作用),挖出内里豆腐,再填上调好的馅料,盖好“箱盖”。
馅料有多种多样,有三鲜馅(海米、虾仁、猪肉)、蟹黄馅、鸡肉馅等。
一般多用猪肉馅、什锦馅或素馅。
猪肉馅制作方法是把海米、木耳用温水泡好,把猪肉、海米、木耳、葱、姜、肉分别切成末,勺内放香油,烧开后投葱、姜、肉煸炒至八成熟,加酱油、海米、木耳、盐炒匀入盘内,加砂仁面或胡椒面拌匀,填入豆腐箱内,盖好盖放入盘内,成塔形,上笼蒸约5分钟取出。
另勺放香油,开后加葱、姜、蒜末一煸,烹醋,投木耳、青菜、水笋和酱油、汁汤,汤开后调出粉,汤浓后浇在豆腐箱上即成。
4、大锅全羊大锅全羊是淄博的特色菜品之一,关键在“全”字上。
把羊的肉、骨、脏、血、头、蹄、尾、鞭一锅煮出,色、香、味俱佳、鲜嫩可口,汤汁浓郁、营养丰富、具有大补之功效,因此有肉中人参之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名特产
西河煎饼 内画
仿古蹴鞠
周村烧饼 博山酥锅
西河煎饼
“煎饼一张张,棒子小麦都出香,卷着豆腐就咸菜,个 个吃的白又胖”,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西河镇,有这么 一首民谣流传甚广。长久以来,煎饼作为西河人的传统主 食,极富地方特色,出生于淄川的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 曾写过一篇《煎饼赋》来赞美它。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开 放,大量客商来淄博做生意,西河镇政府不失时机地将这 一风味名吃加以推广,于是,西河煎饼便以其“薄如纸, 味如饴,营养丰富,口感细腻”的特点一炮打响。因为煎 饼有诸多好处,西河人便将它作为当家饭食,摊煎饼也就 成了妇女必须掌握的手艺,据说在过去,女孩子要是摊不 好煎饼就难以找到好婆家。概括来说,煎饼有四大特点: 一是薄如纸,极易成熟或加热,食用方便,还可卷上各类 菜肴一起吃,上学的孩子经常向妈妈撒娇:“棒子面煎饼 卷鸡蛋,不给俺吃俺不念。”二是纯粮制作,富含纤维, 无糖,便于人体消化吸收。三是存放时间长,不宜变质, 不需添加防腐剂,因它含水分极少,出售前已经晾干。四 是硬度和韧性高于其它面食,咀嚼时间长,可生津健胃, 促进食欲,还能带动面部神经运动,保持视觉、听觉和嗅 觉神经的敏锐性,延缓衰老,不失为一种天然绿色保健食 品。
周村烧饼
周村烧饼,因产于山东淄博周村而得名, 是山东省的著名特产之一。以传统工艺精工制 作而成,为纯手工制品,有“酥、香、薄、脆” 四大特点,富有营养,老少皆宜。其外形圆而 色黄,正面贴满芝麻仁,背面酥孔罗列,薄似 杨叶,酥脆异常。入口一嚼即碎,香满口腹, 若失手落地,则会皆成碎片,俗称“瓜拉叶子 烧饼”。周村烧饼制作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一 千八百多年的历史。几经工艺改造,如今已是 驰名中外,家喻户晓,深受世界各国消费者的 喜爱。
淄博
北纬35°56′ - 37°18′,东经117°32′ - 118°31′
zibo
行政区划
现辖张店、淄川、博山、周村、临淄五区和桓台、高青、沂源三县。五城区和 桓台县 淄博 淄博市辖5个市辖区、3个县,市辖区设29个街道办事处。 淄博市 面积5965平方千米,人口439.9万人(2008年)。 张店区 面积 349平方千米,人口91.1万。是淄博市的中心城区,城区辖车 站街道、杏园街道、公园街道、科苑街道、体育场街道、和平街道、玉龙河街道、 南定街道、 沣水街道、柳泉路街道、石桥街道、四宝山街道、马尚街道等13个街 道办事处。邮政编码255000。 淄川区 面积 1001平方千米,人口67.38万。邮政编码255100。 博山区 面积 700平方千米,人口46.26万。邮政编码255200。 临淄区 面积 663平方千米,人口60.61万。邮政编码255400。 周村区 面积 265平方千米,人口32.10万。邮政编码255300。 桓台县 面积 520平方千米,人口49.70万。邮政编码256400。县人民政府驻 索镇。 高青县 面积 831平方千米,人口36.56万。邮政编码256300。县人民政府驻 田镇。 沂源县 面积1636平方千米,人口56.19万。邮政编码256100。县人民政府驻 南麻镇。 * 此处区划地名、人口资料截至2009年1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淄博市统 计公报》,淄博市高新区统计在张店区之内。
博山酥锅
博山人对于做酥锅,有一种近乎神圣的意思—— 家家都做,好像没有了酥锅就不是过年。所谓“穷也 酥锅,富也酥锅”,那是说做酥锅的原料可以根据自 己的条件来搭配。比如 你家富有,可以整鸡整鱼的 做进去,他家条件差,可以把些鱼头鱼尾,碎肉鸡架 什么的做进去,也叫“酥锅”,来客人了,盛上一盘: 尝尝俺家酥锅!所以有“家家做酥锅,一家一个味” 之说。 很多外地人都知道有这么一道名菜,但也有 很多人没吃过。原因是这道菜做法挺麻烦的,平时很 少有人做,只有到了过年,才是家家做酥锅的日子。 但这道菜还是被吃过的人念念不忘,逐渐的向外地传 播开来,先是博山所在的淄博市,又随着交通的发达, 逐渐传播到山东其他地方或者更远的地方……
仿古蹴鞠
“蹴”即用脚踢,“鞠”系皮制的球,“蹴鞠”就是 用脚踢球,它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有直接对抗、 间接对抗和白打三种形式。 蹴鞠流传了两千三百多年,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的齐国故都临淄,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 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 仰”的情景。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和”与 “中庸”,多数情况下的社会文化心理是重“文治”而 轻“武功”。人们推崇谦谦君子的温文尔雅,鄙薄孔武 之士的争强好胜。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下,蹴鞠由对抗 性比赛逐步演变为表演性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