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关供者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概况_张昊
脐带血捐献流程

脐带血捐献流程脐带血捐献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旨在通过收集新生儿的脐带血来提取干细胞,用于治疗一系列疾病。
脐带血中干细胞的特殊性质使其成为潜在的治疗资源,而捐献脐带血通常是一个简单、安全和无痛的过程。
脐带血捐献的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注册和预约想要进行脐带血捐献的人首先需要在相关的脐带血捐献机构进行注册。
注册时需要提供一些个人信息和医疗报告,以确保身体状况符合捐献要求。
完成注册后,捐献者可以预约捐献的时间和地点。
2. 咨询与教育在进行脐带血捐献前,捐献者和其家人将接受一定的咨询与教育,包括脐带血的相关知识、捐献的原理及流程、可能的风险和后果等。
这是为了确保捐献者充分了解捐献的过程和意义,并能够做出知情同意。
3. 预检和筛查在进行脐带血捐献之前,捐献者和新生儿的母亲需要接受一些预检和筛查,以确定身体状况是否适合捐献。
这些筛查可能包括采集捐献者和母亲的血样、检查血液病史和遗传疾病等。
只有通过检查并被确认为身体健康的人才能进行捐献。
4. 捐献过程脐带血捐献通常在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开始。
在接生医院进行生产时,医生会特别关注脐带血捐献的需求,并与捐献机构进行协调。
当宝宝出生后,医生会尽快采集脐带血样。
采集脐带血样通常是在剪断脐带后的几分钟内进行的。
医生将使用一根带有针头的特殊脐带采集管,将其连接到脐带上,并采集足够的血液。
这个过程对母婴都是安全无痛的,不会影响到新生儿的生理活动。
5. 处理和存储一旦采集到足够的脐带血样,样本将被送往实验室进行处理和存储。
实验室的专业人员会使用特殊的方法和设备,提取和保存干细胞。
这些干细胞将在未来用于治疗一系列的疾病,如白血病、免疫系统障碍等。
6. 数据更新和等待匹配一旦脐带血样送至实验室,捐献者的个人信息将被加入干细胞库的数据库中。
这些信息包括基本的身体特征、相关的医疗报告、捐献样本的特性等。
当有需要干细胞治疗的患者出现时,库中的信息将被匹配并通知捐献者。
7. 捐献之后的跟踪一旦捐献者接到匹配通知后,他们将接受更详细的筛查和检查,以确定是否符合捐献的要求。
脐带血捐献流程

脐带血捐献流程脐带血捐献是一种无痛、无风险的公益行为,可以挽救许多患有严重血液疾病的患者的生命。
本文将为您介绍脐带血捐献的详细流程。
一、资格识别脐带血捐献需要符合一定的资格要求。
一般来说,捐献者必须为成年人且身体健康,脐带血捐献成为可能的条件是:产妇在分娩后,如果胎儿出生的时候有脐带并且脐带被保存,那么就可以对脐带进行血液捐献。
另外,产妇个体特异性的传染病如乙肝病毒感染、丙肝病毒感染、HIV感染、梅毒感染等是可以被检测到的,在产妇的脐带血捐献过程中可以筛查出来并进行相关处理,如果产妇有这些疾病,应及早告知医生。
二、脐带血采集脐带血采集可以选择在日常分娩室或者特定的血液库进行,一般是由专业的医疗团队来完成。
捐献者可以事先向所在医院或相关机构申请脐带血捐献,协商好捐献的时间和地点。
在分娩后,医生会专门负责采集脐带血样本。
采集脐带血的过程很简单,医生会在脐带上扎一个小小的切口,并将脐带连接到采集器上,通过采集器将脐带血吸入采集袋中。
整个过程无痛无感,对产妇和新生儿都没有任何影响。
三、脐带血处理和储存脐带血采集完毕后,相关的医疗人员会立即对血样进行处理。
首先,他们会进行一些常规的实验室检测,以确保血样的安全和有效。
接下来,在必要时,血样可能会过滤、离心或者分装为不同的冻存小管中,以便于储存和后续的使用。
储存的方式一般有冷冻保存和液氮冷冻保存,确保脐带血样的质量和保存期限。
四、脐带血库管理脐带血捐献的血液样本将会送往相应的脐带血库进行管理和存储。
脐带血库是专门负责脐带血的收集、保存和配对的机构,他们会根据血样的特点和相应的需求,将血样进行分类、编号和登记,并建立相应的血样库存档案。
这些血样将会长期保存,以备不时之需。
五、匹配和使用脐带血样保存在血库中后,会根据需要进行匹配。
当有需要使用脐带血样的患者出现时,医生会通过血库进行匹配,并选择最佳的脐带血单位进行提取和使用。
一旦确定了匹配的脐带血样,医生会将血样解冻并进行相关处理,目的是获取干细胞等重要成分,然后通过输液的方式输入至患者体内。
造血干细胞移植原理

造血干细胞移植原理引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常用于治疗造血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以及某些恶性肿瘤等。
本文将从造血干细胞的来源、移植的原理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造血干细胞的来源造血干细胞主要包括骨髓造血干细胞、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和脐带血造血干细胞。
骨髓是最常用的造血干细胞来源,它富含造血干细胞,并且容易采集。
外周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含量相对较低,但通过采集和增殖处理后可用于移植。
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数量有限,但采集过程简单,且对HLA配型要求较低,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移植治疗。
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原理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原理是通过将健康的造血干细胞输入到患者体内,使其重新建立功能完整的造血系统。
具体步骤如下:1. 供者筛选和采集:供者通常是亲属或无关的配型相合者。
在采集前,供者需经过全面体检,确保其身体健康。
采集骨髓时,供者接受麻醉后,医生通过穿刺骨髓部位将骨髓吸取出来。
采集外周血和脐带血时,供者接受特殊药物刺激后,通过血液分离机将造血干细胞分离出来。
2. 移植前准备:患者在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前,通常需要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的目的是通过化疗、放疗或免疫抑制剂等手段,清除患者体内的异常造血细胞、免疫细胞或疾病因素,为移植后的造血干细胞提供适应环境。
3. 移植过程:移植分为骨髓移植和外周血/脐带血移植两种方式。
骨髓移植时,通过静脉输注将采集的骨髓注入到患者体内。
外周血/脐带血移植时,通过静脉输注将采集的造血干细胞注入到患者体内。
移植后,这些造血干细胞会在患者体内重新定植,逐渐分化为各类血细胞,从而恢复患者的造血功能。
三、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造血系统疾病治疗:包括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等。
通过移植健康的造血干细胞,可以替代患者异常的造血细胞,重建正常的造血系统。
2. 免疫系统疾病治疗:包括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通过移植造血干细胞,可以重建患者的免疫系统,提高其免疫功能,从而治疗相关疾病。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与伦理原则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与伦理原则1.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定义和意义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方法,通过从脐带血中提取干细胞,进行净化和储存后输回患者体内,以重建造血系统。
这种治疗方法具有来源广泛、排斥反应低等优势,对于一些无法通过传统药物治疗的疾病,具有很大的疗效。
2. 伦理原则在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重要性伦理原则在医学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在涉及人体干细胞和生命的医学技术中更是重中之重。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涉及到生命的保存和使用,因此必须严格遵循伦理原则,以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尊严。
3. 伦理原则在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在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首先需要遵循知情同意原则,即在进行干细胞采集时,需要经过捐赠者的明确同意。
其次是隐私和保密原则,在干细胞采集和储存过程中,需要确保捐赠者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得到妥善保护。
公平和公正原则也需得到充分尊重,即在干细胞的使用和分配过程中,应当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需要患者,不偏袒任何一方。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文章的写手,我个人认为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项伟大的医学技术,能够拯救无数患者的生命。
然而,在使用这项技术时,必须严格遵循伦理原则,尊重捐赠者的意愿和权益,以及患者的生命和尊严。
只有在伦理原则的保障下,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才能更好地造福人类。
5. 总结与回顾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项具有巨大潜力的医学技术,但其应用必须严格遵循伦理原则。
只有在伦理原则的指导下,这项技术才能真正实现其医学和人道主义的价值。
希望未来在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发展中,伦理原则能够得到更加严格和有效的保障,从而更好地造福人类。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cord bloo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CBHSCT)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医学技术,它可以帮助治疗一系列的血液系统疾病,包括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贫血等。
干细胞移植的供体选择与移植方案制定

干细胞移植的供体选择与移植方案制定干细胞移植作为一项重要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血液、免疫系统和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中。
随着干细胞技术的不断发展,供体的选择和移植方案的制定变得更加精确和个体化。
本文将对干细胞移植的供体选择和移植方案制定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供体的选择是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关键之一。
在传统的同胞供体移植中,兄弟姐妹往往是首选,因为同胞之间有较高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容性。
然而,同胞供体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当没有HLA相合的同胞供体时,移植医生会考虑其他供体的选择,如无关供者、父母或其他亲属。
对于无HLA相合的供体,联合移植和去T淋巴细胞治疗成为了一种发展方向。
联合移植是指在主要供体移植之后加用其他供体的免疫细胞,旨在加强免疫抗原的覆盖,增加对肿瘤细胞或感染的控制。
去T淋巴细胞治疗是指在收到供体干细胞后,将患者体内的T淋巴细胞消灭掉,而后将供体的T淋巴细胞输注给患者。
除了供体的选择外,移植方案的制定也是十分重要的。
移植的前期准备包括预处理和过滤。
预处理的目的是通过化疗和/或放疗来清除患者体内的异常细胞,消除对供体细胞的免疫应答,同时也为移植奠定良好的环境。
预处理的方式和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特定情况来确定,因此需对每个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过滤则是指前期准备时从供者的干细胞产品中去除对移植有风险的细胞类型,以减少移植相关的并发症发生。
移植的过程可以分为供体的获取和移植过程。
供体的获取方式取决于供体的选择,可以是骨髓、外周血干细胞(PBSCT)或脐带血。
骨髓移植由于需要供体进行骨髓穿刺,对供体有一定的创伤,因此逐渐被PBSCT和脐带血移植所取代。
PBSCT是将供体的干细胞通过外周血采集,经过处理和净化后输注给受体。
脐带血移植则是使用脐带血库的供体干细胞进行移植。
这两种方式相较骨髓移植,供体获取便捷,且供体干细胞数量更充足。
移植的过程中,除了供体选择和获取,还需要考虑免疫抑制和并发症的管理。
为了减少移植后的排异现象,提高移植的成功率,常使用免疫抑制剂来抑制患者体内的免疫应答。
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完全没有排斥反应!

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完全没有排斥反应!
作者:陈金山生物医疗\生物评论
排斥反应又称,免疫排斥反应,就是当一种带有免疫功能的细胞或器官,被移植到另一种器官或人体内,会产生一种与被移植的器官与人体不融合的现象,会对此器官与人体进行破坏性的攻击。
但是如果所移植的细胞与器官与被移植的器官型号相同就不会有排斥反应,或者,所移植的细胞与器官内,不具有免疫功能,也不会产生排斥反应。
也就是说只要移植的细胞与器官没有免疫功能,就可以被移植到任何不同的个体内,都不会产生排斥反应。
目前临床为了避免排斥反应,在器官移植前,都要想办法先把T淋巴免疫细
胞剔除,避免或减少排斥反应的几率。
由于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目前对于急性排斥反应已经基本控制,大大提高了异体移植成功的概率。
脐带血中的免疫细胞较为幼稚,免疫功能不成熟,处于一种缄默状态,或者免疫功能还没有开始发育,免疫原性较骨髓来源的干细胞更低,作为一类免疫豁免细胞,不须经过严格配对使用,异体移植无免疫排斥反应,适宜于不同个体之间的移植,且不产生移植物抗宿主病,也就是不会产生任何毒副作用。
同时脐带血刚脱离母体,相对纯净,脐带血潜伏性病毒和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及传播几率非常低,所以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安全性较高。
而其他成体干细胞。
特别是乙肝患者的自体骨髓干细胞,其本身的增殖能力存在缺陷。
所以说脐带血干细胞的移植,不仅没有异体的排斥反应,更安全可靠。
无关供者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概况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 0 0 9 — 0 0 0 2 ( 2 0 1 3 ) 0 5 — 0 7 4 1 — 0 3
S ur v e y o f Tr a ns pl a nt a t i 0 n o f Um bi l i c a l Co r d Bl o o d f r o m Unr e l a t e d Do no r
【 Ke y wo r d s 】 u mb i l i c a l c o r d b l o o d ;b o n e ma r r o w;u n r e l a t e d d o n o r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g r a t f - v e r s u s — h o s t d i s e a s e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UCB T) a n d o f f e r e d a p r i o r i t y p r i n c i p mu m c e l l d o s e f o r UCB T . wh e n
综
述
无 关 供 者 脐 带 血 干 细 胞 移 植 概 况
张昊, 王 福喜 , 武 文杰 , 李茜, 韩俊领
协 和 干 细 胞 基 因工 程 有 限公 司 . 天津 3 0 0 3 8 4
[选读]造血干细胞移植
![[选读]造血干细胞移植](https://img.taocdn.com/s3/m/2d7adb34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81.png)
造血干细胞移植(陆道培血·肿瘤中心)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通过大剂量放化疗预处理,清除受者体内的肿瘤或异常细胞,再将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给受者,使受者重建正常造血及免疫系统。
目前广泛应用于恶性血液病、非恶性难治性血液病、遗传性疾病和某些实体瘤治疗,并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发展历史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包括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脐血干细胞移植。
由于骨髓为造血器官,早期进行的均为骨髓移植。
1958年法国肿瘤学家Mathe首先对放射性意外伤者进行了骨髓移植。
1968年Gatti应用骨髓移植成功治疗了一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患者。
上世纪70年代后,随着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发现、血液制品及抗生素等支持治疗的进展,全环境保护性治疗措施以及造血生长因子的广泛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1977年托马斯报道100例晚期白血病病人经HLA相合同胞的骨髓移植后,13例奇迹般长期生存。
从此全世界应用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其他严重血液病、急性放射病及部分恶性肿瘤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开创临床治疗白血病及恶性肿瘤的新纪元。
骨髓移植技术使众多白血病患者得到救治,长期生存率提高50%—70%。
为发展此项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的美国医学家托马斯因而获得了1990年度的诺贝尔医学奖。
在中国,骨髓移植奠基人陆道培教授于1964年在亚洲首先成功开展了同基因骨髓移植,又于1981年首先在国内成功实施了异基因骨髓移植。
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长期存活率已达75%,居国际先进水平。
上世纪70年代年发现脐带血富含造血干细胞,1988年法国血液学专家Gluckman首先采用HLA相合的脐血移植治疗了一例范可尼贫血患者,开创了人类脐血移植的先河。
1989年发现G-CSF动员造血干细胞的作用,动员的外周血成为干细胞新供源,1994年国际上报告第一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近20年来,不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理论包括造血的发生与调控、造血干细胞的特性及移植免疫学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且在临床应用的各个方面包括移植适应症的扩大、各种并发症的预防等也有了很大发展,使移植的疗效不断得以提高,并且相继建立了一些国际性协作研究机构,如国际骨髓移植登记处(IBMTR、欧洲血液及骨髓移植协作组、国际脐血移植登记处等,还建立了地区或国际性骨髓库,如美国国家骨髓供者库和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等,对推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起到了积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doi:10.3969/j.issn.1009-0002.2013.05.033无关供者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概况张昊,王福喜,武文杰,李茜,韩俊领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天津300384[摘要]脐带血作为造血干细胞的一大来源,已逐渐获得医学界的认可,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展开,对脐带血的使用也趋于标准化。
我们通过移植物抗宿主病和治愈情况对骨髓移植与脐带血移植进行了比较,提供了移植用脐带血的择优选取办法及移植的最低细胞剂量,对双份脐带血的选择给出建议,同时对非亲缘脐血与骨髓共输注临床使用情况和嵌合体检测做了介绍与评价。
可以看出,在治疗恶性血液病时,脐带血移植是一个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脐带血;骨髓;无关供者;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中图分类号]R5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002(2013)05-0741-03Survey of Transplantation of Umbilical Cord Blood from Unrelated DonorZHANG Hao*,WANG Fu-Xi,WU Wen-Jie,LI Qian,HAN Jun-LingUnion Stem Cell&Gene Rngineering Co.Ltd.,Tianjing300384,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zhanghao323@[Abstract]Recent large international studies suggested that allogeneic umbilical cord blood(UCB)transplantation may potentially emerge as the frontline stem cell source for patients with hematopoietic malignancies because of its ability to confer superior overall and relapse-free survival compared with matched marrow stem cells.In this ar⁃ticle we showed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and survival rate of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compare with the UCB transplantation(UCBT)and offered a priority principle for UCB taking;the minimum cell dose for UCBT,when double UCB is supposed to take and chimera detection.So we suggest UCBT is a reliable way to the patients. [Key words]umbilical cord blood;bone marrow;unrelated donor;transplantation;graft-versus-host disease1989年10月,Gluckman首次将脐带血用于治疗一名儿童患者的全血细胞减少症(范康尼贫血)。
此后,脐带血逐渐成为大家所接受的造血干细胞来源而用于医疗。
全球现存的脐带血资源相当丰富,自体与公共标本数达400000份,而已用于临床移植的就达20000份之多,日本、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脐带血储存与应用都相当发达。
2000年以来,自体脐带血储存业务在我国蓬勃发展,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都成立了供自体储存的脐血库。
脐带血储存事业蒸蒸日上,为脐带血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越来越多的关注也随之而来[1-2]。
1骨髓移植与脐带血移植治疗的比较骨髓、脐带血(UCB)和外周血是现今临床移植所需造血干细胞的三大来源,其中骨髓在临床移植中应用最多,但约30%需要骨髓移植(BMT)的病人无法找到与之HLA配型相匹配的供者,所以脐带血以其来源可靠且丰富、价格低廉、配型要求较BMT 低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关注。
Eapen[3]比较了503例无关供者(UD)脐带血移植(UD-UCBT)和282例全相合无关供者骨髓移植(UD-BMT),其中35例全相合脐血、201例1个位点不合脐血和282例2个位点不合脐血,在此基础上又将细胞数以3×107/kg为界分为高、低细胞数2组。
结果表明,与UD-BMT相比,HLA全相合及1个位点不合高细胞数UD-UCBT移植相关死亡率相似;UD-UCBT和全相合UD-BMT的原发病复发率相似,且2个位点不合UD-UCBT复发率低于全相合UD-BMT;进一步比较了2个位点不相合UD-UCBT和全相合UD-BMT在6个月和12个月时的复发率,UD-UCBT仍低于UD-BMT;HLA相合UD-BMT、UD-UCBT,1个位点不合的低细胞数UD-UCBT、1个位点不合的高细胞数UD-UCBT和2个位点不合的UCBT的5年EP分别是38%、60%、36%、45%和33%。
因此,与全相合UD-BMT相比,1或2个位点不合的UD-UCBT的5年LFS与8/8相合的BMT相似,全相合UCBT的LFS高于全相合UD-BMT。
大量询证医学资料[4]表明脐血移植治疗白血病作用更好,UCBT白血病复发率、无病生存率与长收稿日期:2013-03-06作者简介:张昊(1982-),男,理学学士,助理研究员,(E-mail)zhang⁃hao323@期生存率与BMT/PBCT相当,甚至更好。
脐带血的应用也有其要克服的困难。
首先,每份脐带血标本的量有限,在治疗成人患者时存在细胞剂量偏低的劣势;其次,移植后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中位时间明显长于骨髓移植,这也与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相对原始,需要的分化过程更多有关。
针对这些制约因素,很多应对及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发展之中。
2异基因移植用脐带血的选择在异基因脐带血移植中,如何选择供体标本是首先面临的问题,HLA配型的相合程度和细胞剂量是要考虑的2个因素。
供者与受者的HLA配型相合程度会直接决定植入成功与否,也会对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需要高分HLA配型,而在脐带血移植中一般只做HLA-A、-B、-DR位点的低分即可,这就大大增加了找到供者的可能。
Delaney等研究发现,HLA-B位点的相合可缩短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中位时间,而HLA-DR位点的相合可降低急性GVHD,高分结果与低分相比较对治疗没有影响[5]。
因此,在考虑HLA相合时,在位点相合数相同的情况下,首先要考虑HLA-B和-DR位点的相合。
移植中输注的CD34+细胞剂量与生存率及移植相关死亡率明显相关,我们一般选择的CD34+细胞剂量为1×105~1.5×105/kg,或有核细胞剂量2×107/kg,最低有核细胞剂量1×107/kg,而随着配型相合度的降低,细胞剂量须相应升高。
4/6相合的脐带血移植中细胞剂量要大于3×107/kg。
表1给出了受配型相合度和细胞剂量所影响的脐带血选择优先顺序[6-7]。
3脐带血扩增的临床应用单份脐带血所含有的造血干/祖细胞(HSPC)数相对少,不能满足大体重儿童及成年人的需要。
采用联合细胞因子、基质细胞共培养或灌注培养等方法,可在体外扩增脐带血HSPC,有望解决这一难题。
其可能的机制在于外源性生长因子能阻止细胞凋亡,刺激细胞增殖;基质细胞能维持HSPC的自我更新能力,同时能促进植入及调节免疫;灌注培养方式能维持稳定的培养环境,及时补充营养物和移出代谢物,从而有利于细胞的扩增。
在扩增细胞的同时应尽量减少干细胞的分化,维持其长期造血能力。
体外扩增方法包括液体培养扩增、基质共培养扩增、持续灌注扩增。
现有Ⅰ/Ⅱ期临床试验表明,应用体外扩增的脐血细胞进行移植是安全的,但未能像预期一样加快植入速度;另外,由于缺乏特异性标记,尚不能对扩增后的细胞进行必要追踪,因而还无法确定扩增的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在长期造血重建中具体的作用机制。
人脐血造血干/祖细胞扩增的起始培养细胞、维持HSPC自我更新和扩增的最佳细胞因子组合及细胞内信号途径等也尚未明确[8]。
4双份脐带血移植在单份脐带血不能满足6/6或5/6位点相合,且在4/6相合情况下不能满足>3.5×107/kg的情况下,我们考虑采用双份脐带血移植的办法。
首先要选择一份与受者相合位点最多且细胞剂量最大的脐带血,另一份在满足以上条件的基础上,还要尽量与已选出的标本HLA配型相合,且输注的最小细胞剂量> 1.5×107/kg[9]。
在移植过程中,2份标本输注的时间间隔一般为3~5h,且间隔时间的长短对移植效果没有影响[10]。
移植3个月后,通过DNA检测可以观察到造血是由1份标本独立完成的,我们假设在移植初期2份标本在造血重建中都起作用,而一段时间后,另一份被慢慢排斥掉了[11]。
Eurocord等[12]比较了双份UCBT(dUCBT)与单份UCBT(sUCBT)在缓解期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疗效。
在中性粒细胞恢复方面,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然而,急性GVHD的发生率dUCBT高于sUCBT;2年非疾病复发相关死亡率两者相似,但dUCBT的复发率低于sUCBT;2年无病生存率dUCBT高于sUCBT。
多因素分析表明,dUCBT具有较高的急性GVHD发生率和较低的疾病复发率,在第一次完全缓解阶段进行UCBT,dUCBT具有较高的2年无病生存率。
dUCBT患者的复发率低,提示dUCBT可能会获得更强的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
5非亲缘脐血与骨髓共输注在亲缘HLA不全相合骨髓移植中,脐带血的共输注可以帮助解决移植相关性合并症的问题。
北京道培医院在2003年6月至2007年1月对29例亲缘半相合骨髓移植患者进行了脐带血共输注,与同期移植的29例未加脐血的患者比较,严重GVHD发生率在加脐血组显著降低且具有统计学差异[13]。
脐血辅助移植后最终仅有一个移植物来源的细表1移植用脐带血选择优先原则HLA 配型6/6 5/6 4/6细胞剂量(×107/kg)1.5~2.038152.1~2.527142.6~3.016133.1~3.55123.6~4.04114.1~4.5104.6~5.09胞长期植入。
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结合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短串联重复序列对8例接受HLA配型半相合的亲缘造血干细胞与无血缘脐血混合移植后患者的嵌合状态进行动态检测,发现移植后14~60d,8例混合移植患者的脐血均被排斥而逐渐转为完全供者细胞嵌合状态,表明作为第3方细胞源的UCB只在体内短暂植入,最终会被排斥,只有植入潜能占优势的那一份移植物最终获得持久植入[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