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环境心理学在室内环境中运用
浅谈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心理学应用

浅谈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心理学应用浅谈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心理学应用环境意识日益充斥着生活每一个角落的今天,建筑的室内环境设计已成为体现生活质量需求的基本条件之一。
室内设计作为一个与人们生活、个性密不可分的设计领域也获得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店铺就如何运用环境心理学进行室内环境设计做了具体的分析和讲解。
引言: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与多门学科,如医学、心理学、环境保护学、社会学、人体工程学、人类学、生态学以及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室内环境学等学科关系密切。
而本文探讨的就是环境心理学与室内环境设计间的关系。
室内设计的本质是为人创造安全、舒适、宜人和富有美感的室内环境。
随着室内设计学科的不断完善,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并且成为现代室内设计的指导理论。
了解人在不同室内环境下的心理和行为,科学而艺术地把握室内环境设计中各要素关系,创造符合需要的室内环境对于每个设计师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
1.我国室内环境设计的现状纵观我国目前的室内环境设计, 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再加上“堆金砌银” 的室内装璜,确实能给人一种豪华的感受,但绝非是豪华的享受,总能给人以“拒人千里”的感觉。
实际上,设计师们在极认真地装饰人的安身之所时,却又把人的需要抛于脑后,在无意中制造着要人适应的行为“规范”,最终使人无所适从。
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虽然在我国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环境心理学对室内整体环境设计的重要性,同时,为了满足自身对自然的渴望,不少人把自然界的景物复制到室内生活中,由此可见,将环境心理学运用到室内设计中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2.环境心理学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环境心理学原理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极其广泛,我将分别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和阐述:2.1 人的心理行为特征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2.1.1领域性与人际距离领域性原是指在环境中为取得食物、繁衍生息的一种适应生存的行为方式。
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摘要: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通过对环境和人的心理及行为展开研究来为环境的改善提供依据,在室内设计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文对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实践展开了详细的介绍,以期能为相关室内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室内设计;应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室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室内设计越来越受重视。
而环境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通过研究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从而为室内环境设计提供依据,设计出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室内环境,改善居住质量。
基于此,笔者进行了相关介绍。
1.室内设计中环境心理的共性表现室内设计中的空间环境,与人的心理、行为之间关系紧密。
尽管不同个体的环境心理有差异,但总体上呈现一些共性。
1.1安全性安全是居住的基本要求,也是室内设计中最基础的环境条件。
由于室内空间本身具有围合性,而空间的长度、宽度、高度的变化,会直接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
如屋顶过低,会使人产生心理压抑感;矩形空间易传递稳固、规整的秩序感;圆形空间突显心理上的和谐、完整感;波浪形空间传达出自由、活泼的氛围感。
当然,对于室内空间的心理反映,并非是越开阔越好。
如果空间过于宽广,易让人产生不安全感。
安全感是寻求心理上被保护的空间氛围。
比如在火车站、地铁站候车厅,人多散布于厅内,且依托附近的柱子来寻找安全感。
在一些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往往融入穿插空间、字母空间等形式,来突出安全的心理空间。
1.2私密性私密性是人或群体对自身在合适时间、合适程度上,以合适方式与他人交换信息的心理需要。
同样,追求私密性也是人的本能之一,体现在个人对室内空间环境的支配。
心理学家萨姆在研究陌生环境下人与人的空间模式中发现,相隔一定距离的单独座椅利用率最高,而三座连排座椅的利用率仅有2/3,两座连排的座椅利用率不足1/2。
可见,对于个体而言,对私密心理的需要是客观存在的,而保持人与人之间应有的空间距离,也是室内设计中环境心理空间的重要因素。
环境心理学在家居空间中的应用

环境心理学在家居空间中的应用1. 引言1.1 环境心理学概述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学科,它关注人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心理和行为反应。
在家居空间中,环境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设计出更符合人们心理需求的舒适居住环境。
通过了解环境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们对家居环境的喜好和需求,从而设计出更加人性化和符合人们心理健康的家居空间。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家居空间设计原则、色彩心理与家居装饰、光线对家居环境的影响、布局与家居氛围以及材料选择与环境心理等方面,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如何利用环境心理学的知识打造理想的家居环境。
【2000字】2. 正文2.1 家居空间设计原则家居空间设计原则是环境心理学在家居空间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在设计家居空间时,需要考虑到居住者的需求、偏好和行为习惯,以创造一个让人感到舒适和愉悦的居住环境。
家居空间设计要注重功能性。
家居空间应该能够满足居住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包括起居、休息、用餐和娱乐等功能区域的设置。
合理的功能分区能够提高生活的效率,并减少居住者的压力和疲劳感。
家居空间设计要考虑到人体工程学。
家具和布局的设置应符合人体的生理结构和活动习惯,以确保居住者在家中的活动能够得到充分的支持和舒适度。
家居空间设计还要注重色彩和材料的搭配。
不同的色彩和材料会对人的情绪和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设计家居空间时要选择合适的色彩和材料,以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和感觉。
家居空间设计原则关注的是如何通过设计和布局来创造出一个符合居住者需求和偏好的舒适、愉悦的居住环境。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我们可以打造出一个既实用又美观、让人喜爱的家居空间。
【字数:260】2.2 色彩心理与家居装饰色彩在家居空间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影响人们的情绪和行为,还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风格。
在选择家居装饰色彩时需要考虑到色彩心理学的原理。
1. 红色:红色是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颜色,可以增强人们的注意力和兴奋感。
环境心理学在家居空间中的应用

环境心理学在家居空间中的应用家居空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的环境之一,环境心理学的应用在家居空间设计中至关重要。
环境心理学研究了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环境对人的影响。
在家居空间的设计和布置中,运用环境心理学的原理,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本文将探讨环境心理学在家居空间中的应用。
环境心理学研究了人对环境的感知和体验。
在家居空间中,人们对环境的感知和体验会直接影响他们对这个空间的喜好和舒适感。
设计师可以考虑提供多样化的感知和体验,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和喜好。
使用不同的色彩和光线可以创造不同的氛围和情绪,让人们感觉更加舒适和放松。
设计师还可以设置一些特殊的元素,如音乐、香气等,来提升人们对家居空间的感官体验。
环境心理学还研究了环境对人的行为和动机的影响。
在家居空间中,环境的布局和设计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习惯和活动选择。
将不同功能的区域划分清楚,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组织自己的活动。
将一些健康和积极的元素融入家居空间,如绿植、健身器材等,可以鼓励人们更多地参与运动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环境心理学还研究了环境对人的情绪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家居空间中,人们会倾向于寻求舒适和安全感,设计师可以通过创造一个温暖、亲切的环境来提高人们的情绪和心理健康。
使用柔和的色彩、舒适的家具和布置细节,可以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让人们感到安心和放松。
环境心理学在家居空间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设计师可以通过考虑人们对环境的感知和体验、环境对人的行为和动机的影响、环境对人的情绪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环境对人的认知和思维的影响等因素,来创造一个舒适、安全、温馨、启发和有利于人们健康发展的家居空间。
这将有助于人们在家居空间中更好地生活、工作和休闲。
环境心理学在家居空间中的应用

环境心理学在家居空间中的应用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交叉学科,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建筑学、城市规划等领域。
在家居空间中,环境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创造出更为舒适、安全、健康的家居环境。
1. 布置家居空间的要点环境心理学认为,家居空间的布置必须符合人类的视觉、听觉和运动习惯。
因此,在家居空间的布置上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布局。
家具的布置要合理,避免过于拥挤,保持良好的空间感。
同时,也要避免单调的布局,应该注重空间的层次感。
(2)人性化设计。
家居空间最重要的还是要符合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比如空气质量、采光、色彩、噪声等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和健康状态。
(3)个性化的装饰品。
在家居空间中添加装饰品可以营造出丰富的居家氛围,让人们感受到舒适和温馨。
装饰品的选择可以根据不同的风格、颜色与空间进行搭配。
2. 舒适的坐姿在居家生活中,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坐在椅子上办公、吃饭、休息等,因此正确的坐姿尤为重要。
正确的坐姿不仅能够改善身体的姿势,还能够帮助缓解脊椎疲劳,提高工作和生活的效率。
(1)椅子的选择:选用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的椅子。
高度适中、背部与扶手舒适、坐垫材质舒适等。
特别是工作椅要有调节高度、角度的功能,以适应每个人的身高和姿势。
(2)颈部的保护:头部应保持垂直,不宜前倾,以减小颈椎的负荷,松开肌肉。
(3)腰部的保护:双腿盘曲角度约为90度,脚与地面接触面积越大越好。
膝盖的位置应该保证在腰部以上。
3. 充足的自然光线自然光线可以提高室内空间的明亮感,并且能够产生一种温暖的氛围,从而增强人的幸福感和精神状态。
在家居装修中,应尽量规划充足的自然光线,特别是在起居空间、厨房和书房等区域。
(1)自然光线的引入:可以设置落地窗、天窗和玻璃隔断等设施,尽量让自然光线进入空间内部。
(2)对自然光线的利用:应尽量利用自然光线,避免使用太多的灯具,同时也能节省能源。
4. 人性化的色彩搭配色彩对家居空间的氛围和舒适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色彩搭配可以让人们感到放松、愉悦和幸福感。
论室内设计中环境心理学的应用

论室内设计中环境心理学的应用摘要:室内设计的本质是人对环境的一种需求,而环境心理学为室内设计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本文从环境心理学的概念和现状出发,论述了人在室内环境中的心理与行为以及环境心理学对室内设计的影响,并详细的分析了室内设计与人的心理关系。
关键词:室内设计;环境心理学;应用;关系室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涉及的领域包括工程学、美术学、计算机科学、艺术学、生态学、环境心理学等,本质意在为人们创造一种舒适而安全的室内环境,而环境心理学则是室内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一门学科,因为室内设计要解决的是物理与心理之间的问题,通俗一点讲就是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如果不了解人在不同环境下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室内设计也就失去了存在意义。
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室内设计中的环境心理学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以此促进室内设计的进步和发展。
本文从环境心理学的概念和现状出发,论述了人在室内环境中的心理与行为以及环境心理学对室内设计的影响,并详细的分析了室内设计与人的心理关系。
1 环境心理学的概念环境心理学的概念应该分为两个层面,首先是环境的概念,我们所说的环境主要是指人所处位置周围的环境,可以说环境是以人为中心围绕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室内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秩序、结构、模式都会对人类的思维和心理产生影响,人们既可以改变室内的环境,但行为主体又受其影响[1]。
例如:人们设计创造了温暖、舒适、温馨、高雅的卧室环境,这种环境可以使人们的心理得到放松和休息,能够引导人们更为健康的生活;其次,心理学的概念主要是以研究情感、意志、认识、思维、性格等特征的学科。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类行为相互关系的学科,其研究方向主要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在各种环境的心理状态,最终找出符合人们心愿的环境。
对于室内设计来说,环境设计就是心理设计。
2 环境心理学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现状我国室内设计中环境心理学的应用刚刚起步,随着人们对室内环境要求的不断提升,环境心理学已成为室内设计的重要环节,人们也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室内设计满足自己对环境心理的需求。
环境心理学在家居空间中的应用

环境心理学在家居空间中的应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居空间的环境设计越来越重视。
而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我们在家居空间中的设计和装饰。
本文将以环境心理学为基础,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如何正确应用环境心理学在家居空间中。
一、空间布局设计空间布局是家居设计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家居空间的整体美观度和实用性。
利用环境心理学的原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空间布局设计:1、规划室内空间的大小和比例。
人类视觉习惯于整齐的布局和比例的搭配。
一个小房间布置过多的家具,将给人一种紧张、局促感,而过于简单单调的空间则会让人感觉无趣、枯燥。
要想营造出温馨、自然的家居氛围,室内空间的大小与比例需要合理设计,使得整个空间留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执行家居功能。
2、更好地利用光线。
空间的光线会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正确的使用光线可以使空间显得更加明亮、宽敞,从而增加人的舒适感。
在家居中,我们可以通过合理选用窗帘、放置人工照明来引导或控制光线,这样可以让人们在居住期间更为自在和愉悦。
3、规划室内通用区域和专用区域。
一个好的家居空间设计,应该在面积规划上进行悬崖式分布,包含了一个共用的、通用性强的区域和各个专业区域。
通用的区域可以用来接待客人、洽谈业务,而专用的区域可以满足每个家庭成员的个性化的需求。
二、色彩搭配色彩是家居空间中的重要元素,不同的颜色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环境心理学认为,颜色对人的情绪产生重要影响,家居空间的设计应该尽量从人的情绪出发,从而避免过于单一或过于繁忙的氛围。
1、对于小空间,应使用亮色。
亮色会使空间更加开阔、明亮,更加自由,有利于增强人的活力。
如果使用的是深色,会对空间产生压迫感。
2、在动静结合的空间中,颜色搭配应该求同存异。
动静结合的空间是容易发生错乱感的,如果搭配上一致的色彩,会给人带来厌倦的感觉。
因此,在这个空间里,颜色的搭配应该求同存异。
颜色差异化会使动静区域之间有更加明显的界限,对于区域的分割和使用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环境心理学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环境心理学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1、色彩的心理环境效应:色彩的直接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对人的生理产生的直接影响。
在红色的环境中,人的脉搏会加快,血压有所升高,情绪兴奋冲动。
而在蓝色环境中,脉搏会减缓,情绪也较沉静。
冷色与暖色是依据心理错觉对色彩的物理分类,对于颜色的物质性印象,大致由冷暖两个色系产生。
如波长长的红光和橙光、黄色光,本身有暖和感;相反,波长短的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有寒冷的感觉。
冷色与暖色除给我们以温度上的不同感觉外,还会带来其他一些感受。
比方说,暖色偏重,冷色偏轻;暖色有密度强的感觉,冷色有稀薄的感觉;冷色有退却的感觉,暖色有逼近感。
这些感觉都是偏向于对物理方面的印象,而不是物理的真实,它属于一种心理错觉。
在室内设计方面,色彩的把握同样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一般我们要根据家居空间环境来确定。
例如:室内空间在一年之中太阳照射深度比较浅的情况下,墙面可以采用暖色调,以增加室内的温馨感,反之,则可以用冷色调来增加明快和凉爽感。
在狭窄的空间中,若想使它变的宽敞,应该使用明亮的冷色调。
由于暖色有前进感,冷色有后退感,可在细长空间中远处的两壁涂以暖色,近处的两壁涂以冷色,空间就会从心理上感到更接近方形。
2、材料的心理环境效应:在装饰设计中,材料主要分为硬质材料和软质材料。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质感,其纹理、质地都可以渲染及强化室内的环境气氛,影响人的心理。
在进行空间创作时要注重表层选材和处理,表现材料的肌理所带来的美感。
例如:柚木材料给人温馨感,纹理效果产生一种柔美感。
大花白石材料给人凉爽感,纹理效果产生一种梦幻感。
文化石材料给人高雅感,纹理效果产生一种古朴感。
3、光影的心理环境效应:光和影能给静止的空间增加动感,给无机的墙面以色彩,能赋予材料质感更动人的表情。
室内设计中的光影效果可以通过对灯光的布置、色彩的选择,以在心理上产生空间感、明暗关系、动静形态和方向性等,形成视觉上的满意、舒适和愉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环境心理学在室内环境中的运用-绿宝广场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个体行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环境和心理的相互关系,即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类经验、活动与其社会——环境(尤其是物理环境)各方面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揭示各种环境条件下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
1978年,以贝尔为首的三人合著的《环境心理学》一书,给环境心理学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他们认为,环境心理学是对行为与构造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的科学。
环境心理学从研究噪声入手,分别对个人空间、拥挤和人类的关系、城市发展和城市设计等问题进行研究。
其目的是了解个体是如何和环境相互作用,进而利用和改造环境,以解决各种因环境而产生的人类行为问题。
鉴于此,环境心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概念,不同环境中的心理学原理和各种环境状况中人的心理现象和对环境的知觉;环境物理量和环境心理量之间的关系、环境与人的思维、情感、意志、个性等的相互关系,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反馈规律,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如噪声、温度、风向、气候、空气的污染和社会环境;如个人空间、地域观念、社会风气、社会文化、人际关系等的影响;环境联想对环境意识与心理的影响,以及环境污染中心理变化对人体信息传递、工作效率等的影响;人们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以适应和创造一种有利于个体发展的环境。
从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去研究环境和心理的关系,是环境心理学的两大任务。
1、广场总概绿宝广场位于苏州新区的长江路和邓尉路交汇处,凭借高速公路和规划中的城际轨道交通,成为当地商业,娱乐及办公中心。
大型购物商场,美食街,娱乐中心,时尚专卖店,餐饮美食,休闲娱乐,一应俱全,尽显时尚气息。
作为苏州首家综合性大型购物休闲广场,广场占地面积达11万平方米,定位于苏州的时尚与娱乐新地标。
作为室内设计专业的我们,应当深入了解人、建筑、环境三个方面的关系,即环境心理学对空间的影响。
室内设计,说到底就是室内环境设计。
一个成功的室内设计作品,同样要遵守视觉环境心理的规律。
例如,对于空间的区划、尺度和比例的确定,某些空间的扩充和变化,如何取得空间各部分的平衡,如何在室内突出视觉主题,如何取得人和物的立体感等,都可按照视觉环境心理的规律进行设计。
此外,对于室内装饰材料的质感和色彩,如何取得它们的表面效果、色彩效果和装饰效果;以及如何取得室内家具、生活用品、灯具和盆栽植物的光影效果和环境氛围,同样可按照视觉环境心理规律进行设计。
2、交通条件绿宝广场所在的苏州高新区位于古城区的西部,拥有交通便利的特殊地理优势,可以通过区内的沪宁高速公路、苏沪高速公路、苏州绕城高速公路、沿江高速、苏嘉杭高速公路、苏沪机场路、312国道、230省道、苏虞张公路及京沪铁路(轻轨)等交通干线辐射整个华东地区。
现代城市中由于交通及工程技术的发展或其他原因, 出现了一些大而空的广场, 单调的空地和硬质铺地使人感到厌烦,如果再加上机动车辆在其中穿行的话,广场环境是非常恶劣的。
人们对空间尺的感受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存在着某些恒定的共性, 接近人体尺度的空间总是令人感觉亲切的。
因此只有根据人性化的空间尺度设计不同程度的封闭或开敞空间领域,才能创造出富有特色、层次丰富的广场空间环境。
美国波士顿的柯布雷广场曾按1996年规划方案建成为单一的大而纯的硬质空间,使用效果很不理想。
1985年改建后,广场被划分为多个空间,用树木进行隔离,绿化覆盖了大部分地面,同时适当设置摊位,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这些不同层次的空间深受人们喜爱,广场因此成为引人人胜的“城市客厅”。
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广场规模不大,但以其多层次的空间组合成为美国城市中最有活力、最受欢迎的公共活动空间之一。
3、人流导向总体上绿宝广场呈南北走向,建筑体主要位于其北侧和东侧。
由于广场东西向长度较短,所以其西向主干道(长江路)对其影响较大。
主入口因此设置于长江路。
次入口结合公交始末站位于其南侧,结合广场布置,有利于人流的疏散。
通过绿化带隔开的马路和广场休息处引导人流进入商场,广场北侧的小广场形成了一个节点,积聚游客再次休憩和停驻。
人类的行为具有多样性,有必要性活动、社会性活动、自发性活动,每种活动对环境空间的要求都是不同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公共空间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
人在广场中的交往活动一般可分为公共性交往、社会性交往和亲密性交往三种类型。
不同的交往活动需要不同尺度不同层次的空间领域。
依据人的社会功能需求、审美需求,设立空间主题创意,通过对生理和心理的正确认识,划分出公共、半公共、半私密、私密空间,形成不同层次的活动领域,以满足人的多样化活动。
现代城市广场不单单是展现城市的形象缓解城市的拥挤,更重要是为市民提供一个多功能的活动空间。
广场中既设置较大面积的空地,为人们自发的活动晨练、表演、集会等有组织的活动提供场所,以满足人们交往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还要设置相对安静隐蔽的小空间,以满足个体活动不受干扰的需求。
在广场中不同年龄层次的市民在活动内容、活动时间上各有不同,如:老年人的晨练、市民的表演、青少年的游玩等,这也要求广场设计时提供不同的层次供其使用。
人们对空间尺度的感受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存在着某些恒定的共性,接近人体尺度的空间总是令人感觉亲切的。
因此只有根据人性化的空间尺度设计不同程度的封闭或开敞空间领域,才能创造出富有特色、层次丰富的广场空间环境。
使环境因素适应人类活动的需要,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条件,建立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环境,从而达到提高环境质量的目的。
4、周边配置周围建有百润发、麦德龙、家乐福等综合商场和明基医院、圣爱医院,另外还有上海浦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
同时广场具有开阔的停车场。
绿宝广场一期面积达14万平方米,其中停车位有2000余个,分为地面一层南门停车场、西门停车场、北门停车场,以及地下一层、地下二层停车场,停车位充足,设施齐全,为有车一族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
城市广场空间尺度的处理是否得当,是城市广场空间环境设计成败的关键, 处理空间尺度的基本依据就来自于对人的行为心理特征的研究。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如果两个人处于的距离,可以产生亲切的感觉两人相距约就能看清对方的面部表情相距,能认清对方是谁,相距能辨认对方身体的姿态相距,仍能看得见对方,空间距离愈短亲切感愈加强,距离愈长愈疏远。
在广场设计中,有三个基本的空间尺度①一见方的空间,人们感觉比较亲切,可以比较自由的交注,这是创造空间的尺度②距离超过之后,能产生广阔的感觉,这是形成场所感的尺度,也是我们所说的广场尺寸③最后一个尺寸是左右,超过这一距离就能创造出深远、宏伟的感觉,这是形成领域感的尺度。
欧洲的城市广场很注重人体尺度,广场空间亲切舒适,而我国的一些城市广场尺度巨大,对人有排斥性。
如威尼斯圣马可广场面积公顷,被称为欧洲最美丽的“客厅”我国南昌的八一广场面积公顷,城市道路将其一分为四,大小车辆川流不息,人们很难在其中停留。
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提出了在外部空间设计中采用一的模数,我们对若干城市空间的亲身体验说明左右是一个令人感到舒适亲切的尺度。
除了距离外,因实体的高度与距离的比例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应。
当人站在广场中时, 可以由于建筑高度与广场宽度刀之间的尺度关系而产生相应的空间效果和心理反映。
当为左右时,人有一种内聚安定又不致于压抑的感觉, 是全封闭广场的最小宽度当为左右时仍能产生内聚向心的空间,人可以较完整地观赏周围的建筑当超过时,会产生空间排斥离散的感觉,随着比例的增大而加强。
历史上许多好的城市广场空间与的比值均大体在一之间。
卡米洛·希特在总结欧洲广场设计的手法中提出广场宽度的最小尺寸等于建筑高度, 最大尺寸不超过建筑高度的两倍, 也在这一比例之内。
广场中的环境小品布置更要以人的尺度作为基本依据。
研究表明人类直立状况下,可同时瞥见左右各范围内的事物,而人类向上或向下看时,所见范围要比左90度的范围狭小。
因此,广场中的环境小品正处于人类的视觉心理范围之内,甚至还影响人的嗅觉、听觉、触觉等的心理感受。
广场如果缺少合理的活动分区和相应设施,就会使人产生“广而无场”的感觉,空间离散迷失,人们不愿意停留反之,即使广场面积很大,通过建筑、道路以及各种软、硬质景观的变换和环境小品的布置也会使人感到丰实、亲切、安定,从而吸引人们在其中活动并赋予广场以生命力。
广场的空间环境并非单纯的尺度间题, 它是由广场的活动内容、布局分区、视觉特性、光照条件、容积感与建筑边界条件等因素共同制约的,同时也与相邻空间的相互对比有关。
在设计时,应根据广场的不同功能类型,分析广场中人的活动方式、活动内容和活动性质,据此确定合理的空间尺度,有机组合绿化、水体、铺地、小品、色彩、灯光、音乐等多种构成要素。
5、细部景观人行道和小广场设有供游人休息的座椅;绿宝广场建筑吸收了北欧式建筑风格,充满异国情调,为绿宝广场增添了独特的风景线。
细部与整体风格协调融合。
建筑——不仅是用来为人的需要服务的专门组织起来的空间,不仅是结构、材料和技术,也是符号系统。
因此假如承认建筑学是一种语言现象,那么我们就应该懂得如何去理解每一幢建筑,建筑作为一种空间实体与整个环境构成综合的环境景观 ,研究其单体或组合形态的含义与环境间的关系,对我国现代环境景观的构筑 ,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而其研究的程序应首先建立在它与感觉它的人之间存在着认知关系上 ,进而再研究它与周边环境间的配置关系. 因此 ,鉴于人-建筑-环境间的这种渗透性与认同感 ,有必要肯定建筑形态发展在环境中的心理属性与环境语义 ,并包括它们之间由此产生的非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