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晋之读书法》阅读答案
古诗陈晋之读书法翻译赏析

古诗陈晋之读书法翻译赏析
文言文《陈晋之读书法》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读书惟在记牢,则日见进益。
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
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晋之为得法云。
【注释】(1)惟:只(2)在:在于(3)则:那么(4)日:每天(5)见:通“现”发现(6)进益:更加进步;长进,益,精进(7)后:后来(8)遂:就(9)无:没有(10)读:理解(11)所谓:这就是说(12)计:累计(13)足:多(14)岁:年(15)余:很多(16)今:现在(17)将:要(18)诵: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19)言:字(20)初:一开始,起初(21)喜:感到高兴(22)然:然而(23)旋:副词,随即(24)虽:即使(25)未尝:不曾(26)况:何况(27)少时:年轻时(28)每:每次(29)癖:毛病(30)念:想(31)方:才(32)知:明白(33)为得法云:是得法的。
云,句末语气词。
(34)实:也【翻译】读书只有牢记,那么每天才能渐渐有所长进。
陈晋之一天只读书一百二十多字,于是没有什么书不读了。
这就是说一天(读的书)不多,(但)一年下来就有很多了。
现在谁不读书,每天将要背诵几千字,开始很高兴,然
而读过之后随即就忘了,即使一年也学不到多少知识/b/19944,何况一天呢?我年轻时也有贪多的毛病,到了现在每当想起自己腹中诗书不多十分空虚,才知道陈晋之的方法是对的。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陈晋之读书法》阅读答案

《陈晋之读书法》阅读答案《陈晋之读书法》阅读答案3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分析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
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陈晋之读书法》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陈晋之读书法》阅读答案1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陈晋之读书法清.陈善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
陈晋之①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
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②数千言。
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③,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良为得法云。
【注释】①陈晋之:人名。
②诵: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
③癖:毛病。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遂无书不读()②然旋读旋忘()2.翻译下面句子。
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从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于是,就②但是2.即使一年不曾记得一百二十字,更何况一天呢?3.读书只有熟读牢记,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益。
《陈晋之读书法》阅读答案2读书惟在记牢,则日见进益。
陈晋之①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
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②数千言。
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③,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晋之为得法云。
[注释]①陈晋之:人名。
②诵: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
③癖:毛病。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2分)岁()然()【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小题3】短文中,作者是用什么事例来证明“陈晋之为得法”的?请用自己的话来概述。
2020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课件 专项7 课外文言文

3. 陈晋之读书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 关于读书的什么道理?谈谈你的理解。
核__心__内__容__:___读__书__惟__在__牢__记__,__则__日__见__进__益__。__告__诉__我__们__读__书__不__要__ 贪__多__,__要__精__读__记__牢__,__积__少__成__多__。__不__要__求__快__求__多__,__要__扎__扎__实__实__记__牢__,_ 才__能__有__所__收__获__和__进__益__。____
4
(二) 训 子 富翁子不识字,人劝以①师训之。先学“一”字是一画,次 “二”字二画,次“三”字三画。其子便欣.然.投笔,告父曰:“儿 已都晓.字义,何用师为?”父喜之,乃谢②去.。一日父欲招万姓者 饮命子晨起治状至午不见写成。父往询之,子患曰:“姓亦多矣, 如何偏姓万。自.早至今,才得五百画着哩!” 【注释】① 延:聘请。 ② 谢:辞退。
8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 谷年十有.五/顾野有.麦场 B. 悔之./得一人之.使 C. 父不从./一狼仍从. D. 收舆归./一屠晚归. 2. 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9
3. 原古为什么要“收舆归”? 原__谷__运__用__智___慧__想__让__父__母__预__知__自__己__年__老__后__的__境__况__,__如__果__父__母__这__ 样__抛__弃__爷__爷___,__他__们__老__了__也__会__被__原__谷__抛__弃__的__。__从__而__达__到__劝__说__父__母__不__ 要__再__抛__弃__爷__爷__的__目__的__。__
初二阅读

陈晋之读书法清·陈善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
陈晋之①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
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②数千言。
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③,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良为得法云。
【注释】①陈晋之:人名。
②诵: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
③癖:毛病。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良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1分)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①岁()②然()3.说说“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的意思。
(2分)4、在短文中,作者是用什么事例来证明“陈贤良为得法”的?请用自己的话来概述。
(2分)5.你从短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3分)那些卑微的母亲① 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坐下,就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
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
她弓着身,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彼时,朋友正讲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
她于是将身体弓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的说笑声遮住。
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
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③每一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
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
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
她弯着腰用力檫着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檫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弄得一塌糊涂。
她马上回过头来,重新檫一遍。
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
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
五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

五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古诗文阅读。
程门立雪杨时见①程颐于洛,时盖②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③,时与游酢侍立④不去。
颐既⑤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注释)①见:拜见。
②盖:大约。
③瞑坐:打瞌睡。
④侍立:恭敬地站在一旁。
⑤既:已经。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颐偶瞑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时与游酢侍立不去”的原因是什么?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杨时与游酢在欣赏程家的雪景。
B.杨时与游酢想拜见程颐,又担心打扰程颐休息。
C.杨时与游酢没有经过程颐允许,不敢擅自离开。
[3]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小古文阅读。
锯竿入城鲁①有执②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
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③至,曰:“吾非圣人④,但⑤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世之愚⑥者,莫之及也。
(注释)①鲁:鲁国。
②执:手拿着。
③老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④圣人:才智超人的人。
⑤但:只是。
⑥愚:愚蠢。
[1]理解词句的意思。
(1)“初竖执之”中“初”的含义是________。
(2)写出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老父的话要读出怎样的语气呢?请选择正确答案。
()A.疑惑,询问。
B.嘲笑,反问。
C.自作聪明,反问。
[3]判断正误。
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任何事都要学会变通,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
(_____)(2)文中的“老父”助人为乐,但是却给那人出了一个馊主意。
(______)(3)“世之愚者,莫之及也”的意思是世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人了。
五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

五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完成练习。
孟母断机杼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
”孟母以刀断其织。
孟子惧而问其故。
孟母曰:“自废学,若吾断斯织也。
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盗窃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1]解释词语。
孟母方绩:()孟子惧而问其故()孟子之少也()旦夕勤学不息()[2]翻译句子。
1.孟母以刀断其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孟子“遂成天下之名儒。
”他成功了,你能从文中探知孟子成功的原因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内阅读《古人谈读书》节选部分,回答问题。
(一)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二)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解释加点的字词。
①漫浪:_______ ②急:_______ ③谓:_______ ④下流:_______[2]选段(一)是宋朝大理学家________的智慧之见,他在《观书有感》(其一)中也有经典之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段(二)是清朝文学家__________的读书心得,里面有两个典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校外专项练习

五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校外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加油站。
十一月四曰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 解释词语。
(1)不自哀:___________(2)尚:___________(3)戍:___________(4)夜阑:___________2.诗歌前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一语双关,应怎样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铁马冰河”进入了诗人的梦境,这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一日,见那老树枝头,桃熟大半,他①心里要吃个尝新。
奈何本园土地、力士并齐天府仙吏紧随不便。
忽设一计道:“汝等且出门外伺候,让我在这亭上少憩片时。
”那众仙果退。
只见那猴王脱了冠服,爬上大树,拣那熟透的大桃,摘了许多,就在树枝上自在受用。
吃了一饱,却才跳下树来,簪冠着服②,唤众等仪从回府。
迟三二日,又去设法偷桃,尽他享用。
(注释)①他:指猴王孙悟空。
②簪冠着服:戴上帽子穿好衣服。
[1]选文出自我国古典名著《____________》,我还知道这部书和另外三部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2]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猴王说这句话的目的是()A.不让左右仪从跟随,好在亭上休息一会儿B.不让左右仪从跟随,以方便偷摘蟠桃[3]把文中描写猴王摘桃、吃桃的句子画上“”。
[4]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A.猴王偷灵丹B.猴王偷蟠桃3. 课外阅读。
约不可失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③之。
陈晋之读书法断句

陈晋之读书法断句“嗯?对。
陈晋之读书法,还有两处错误呢!”周处大声叫着。
“难道你不会用笔在书上做记号吗?”文彦博笑着说:“而且只需要断一处就可以了。
第二段末尾应该是‘敢笑黄巢不丈夫’,这下子好了,把‘敢’字变成了‘愿’字,那么就是四处错误了,现在第三处也出来了。
真让人感到惊讶啊。
”接着他们又指出陈晋之读书法的第四处错误,陈晋之直挠头。
文彦博问:“你为什么不用笔在书上做记号呢?”陈晋之说:“我不喜欢写字,写起来太麻烦,于是就放弃了。
”当然,他也并非完全没有优点,比如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等等。
可我觉得,他有时太固执己见,认准的事儿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这是一个历史故事。
陈晋之,字子乔,福建仙游县人,宋朝末年进士,做过秘书省正字,累官至右正言,因受弹劾而辞官归隐。
此后便流连山水,寄情于山水诗酒。
传说在他七十岁的时候,家中门徒众多,常常几百人在屋内聚会,前呼后拥,场面很是壮观。
有人看他是名士,想找他题诗,请求签名,他欣然同意,拿出纸墨笔砚给他们签名。
大家把这些签名收集起来,编成《陈正言先生文集》。
要断句,必须分清主语、谓语、宾语和修饰语。
主语指的是能够独立作主或者能担负主要责任的人或事物;谓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宾语是动作行为所支配或影响的人或事物;修饰语是修饰限制名词或代词,使之成为具体名词或代词的词语。
例:自汉中击李成、王光远,破权将张横、张顺、高霸、任敬思、杨惠朗等,降梁士彦,平云安,复南郑。
《新唐书·陈子昂传》、《旧唐书·李密传》“云安”的“云”,是修饰限制名词“云安”的,即地名。
“云”为名词,“安”是名词性短语,“复南郑”则为名词性短语,合起来为“云安”。
在翻译时,只要抓住“破”“平”“降”“复”等几个关键词,就可以确定正确的句子。
如:城中闭户,城外人不敢窥。
(《聊斋志异》)陈晋之说:“到年底时,天气寒冷,树木凋零,白雪覆盖,十分荒凉。
苏秦从函谷关返回燕国,燕国发兵攻打齐国,齐国向秦国求救,可是秦国的军队还没有到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晋之读书法》阅读答案
陈晋之读书法
清·陈善
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
陈晋之①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
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②数千言。
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③,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良为得法云。
【注释】①陈晋之:人名。
②诵: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
③癖:毛病。
1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良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1分)
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岁②然13.说说“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的意思。
14、在短文中,作者是用什么事例来证明“陈贤良为得法”的?请用自己的话来概述。
15.你从短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1、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
12.①一年②但是
13.即使一年不曾记得一百二十字,更何况一天呢?
14、用“我”年轻时也有贪多的毛病,现在看着自己肚子里没什么货的事例来说明。
15.示例:读书只有熟读牢记,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