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试卷

合集下载

初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初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初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古诗文默写。

(15分)1、□□□□□,雌兔眼迷离。

(《木兰诗》)2、□□□□□□□,□□□□□□□。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鸡栖于桀,日之夕矣,□□□□。

(《君子于役》)4、好雨知时节,□□□□□。

(《春夜喜雨》)5、瀚海阑干百丈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客舍青青柳色新。

(《渭城曲》)7、天苍苍,野茫茫,□□□□□□□。

(《敕勒歌》)8、□□□□□,西蜀子云亭。

(《陋室铭》)9、□□□□□□□,死即举大名耳。

(《陈涉世家》)10、《(论语)六则》中论述教者应具备的态度是:□□□□。

11、《岳阳楼记》中描写皓月当空时的水波好似:□□□□,风平浪静时水中的月亮仿佛:□□□□。

二、阅读。

(51分)(一)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

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选文原是《》中的“序”,文章的作者是。

(2分)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一、积累运用1.xīn mìi 绚惬2. D3.略4.⑴武松景阳冈武松打虎⑵李逵黑旋风沂岭杀四虎5. “景色秀美”调至“泗洪境内”后,“被”改为“由”,“风光”改为“景区”,“近”和“多”矛盾,删除其一,“灭绝”改为“濒危”,“才能”改为“就能”。

6. (1)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2分)示例一:(1)儿女在母亲节把忘忧草献给自己的母亲,让辛劳的母亲,能够享受浓浓的亲情的回馈,远离忧愁与烦恼。

示例二:忘忧草美丽大方,选它做母亲花,表达了人们对母亲的赞美和为母亲除去忧愁,乐而忘忧的美好祝愿。

(能扣住“忘忧”,意思对即可)(2)开放性试题,围绕主题,倡议切实可行即可。

(2分)示例1:倡议每一位同学亲手为母亲制作一张贺卡,打一个电话或写一封信,深情地说一声“妈妈,我爱您”。

示例2:倡议主动替母亲做一次家务劳动,体验母亲的辛苦,道一声“妈妈,您辛苦了”。

示例3:浓情五月,我们迎来了母亲节。

我们该怎样表达祝福,回馈母爱呢?我倡议:大家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她们可以有短暂的休憩。

(或:给妈妈一个甜甜的拥抱,真诚地与妈妈交流;给妈妈发条短信或写一封信,表达你对她的感恩和祝福。

)(3)示例:母亲是一支歌,温婉而灵动;母亲是一片海,博大而深沉。

走过千山,踏过万水,想念母亲最纯粹;看过潮起,观过月落,挂念母亲最执着;尝尽冷暖,品变酸甜,祝福母亲最永远!让我们大声说出“我爱您,妈妈!”愿天下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开放性试题,无统一答案。

3分,仿写的两个句子2分。

后面几句话,与前面内容保持连贯、完整,1分)二、阅读理解(一)5分7、运用拟人手法写出菊花不随俗不媚时,傲骨凌霜,宁死不屈的特点。

(2分)8、托物言志,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节操;或者远大抱负,老当益壮的情怀。

(3分)(二)15分9、(1)隐隐约约,见不真切(2)同邀,邀请(3)有人(4)这(4分)10、B(3分)11、(1)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2024年常州市九年级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常州市九年级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常州市九年级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基础知识综合①“一泓碧水开明镜,绵绵青山列翠屏”。

②天目湖集太湖烟波浩渺之势、西湖浓妆淡抹(甲)之美于一湖。

③湖中碧波荡漾、岛屿散落,湖岸曲折yū(乙)回,远处朦胧的山,笼罩着一层轻纱,就像几笔淡墨涂在天边。

④湖畔有画若棋盘的田畴,疏密错落的茶园,自然之景与人工造景(丙)。

⑤既然你是一位初来赏满湖春色的游客,也一定有轻松惬意的感受。

1.(1)根据以上文段,写出甲和乙两处相应的拼音和汉字。

浓妆淡抹()yū()回(2)在丙处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交相辉映B.相辅相成C.相提并论D.相得益彰2.下列选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句①引用诗句时标点使用正确,该诗句突出了天目湖水清澈,山青翠的特点。

B.句③“碧波荡漾”“岛屿散落”“几笔淡墨”都是偏正短语。

C.句④划线处中谓语是“有”,宾语是“田畴、茶园”。

D.句⑤中加点的关联词使用正确,“赏”是动词,“惬意”是形容词。

二、综合性学习小语同学收集到以下四则材料,请研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1】清嘉庆二年,常州知府胡观澜修茸大观楼,其高百尺有余,可尽览周边风光。

“有图画不能尽,诚洋洋乎大观也哉。

”大观楼民国初被毁,地方志中尚有简画存世。

【材料2】2023年10月8号,备受瞩目的常州大观楼复建项目签约启动。

大观楼是常州历史上重要的园林景观建筑,项目重建将打造集城市景观、文化消费于一体的“新地标”。

该项目将沿用大观楼原有建筑元素,“与古为新”,将古运河辉煌的大图景在当代城市空间中重现。

为此,常州老城厢文旅空间布局将得以重塑。

挖掘本市厚重历史文化资源,有利于创造文旅发展崭新模式,弘扬常州传统文化并保留历史文脉。

3.有市民对常州要重建古建筑“大观楼”不理解,请你结合【材料2】内容,从重建意义角度完成下联,向该市民解释。

上联:下联:复建大观楼园林景观打造城市新地标【材料3】苏州拙政园借景周边的北寺塔,寄畅园借景近处的龙光塔,用视力范围内的美景配合陪衬,成为了我国园林佳作。

2024年山东济南历下区九年级中考语文二模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4年山东济南历下区九年级中考语文二模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学业水平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024.4)本试题共6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试卷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2.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要求笔迹清晰、字体工整,务必在答题卡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一.(16分)"五一"小长假即将到来,作为"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品牌推广人,小历同学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推介山东。

【走进山东】①山东不仅是儒家文化的源头,还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这里根深源远,齐鲁文化、海岱文化交相辉映;这里圣贤(bèi)出,文有孔孟,武有孙子,医有扁鹊,词有"二安"……可谓人才济济,群星璀璨;这里正气浩然,这种正气,镌刻于岱宗的摩崖石刻上,珍藏在"三孔"的古建形制中,记载于孝堂山石祠的斑驳石壁间….山东是我国东部沿海的人口、经济、文化大省。

②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超过1500万,地区生产总值稳居全国第三。

各地因地制宜开发文旅资源,A级景区数量全国第一,吸引各地游客陆续纷至沓来。

"好客山东.好品山东"逐渐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文旅品牌。

③我省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

④通过持续擦亮"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品牌,让齐鲁大地(huàn)发出勃勃生机。

1.加点字的读音及根据拼音写汉字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辈B.cuǐC.juānD.换2.文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人才济济B.因地制宜C.纷至沓来D.家喻户晓3.文段中画线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①B.②C.③D.④【乐享山东】4.小历正在大明湖南门游玩,遇到一位游客问路。

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40分)1、并列2、试—式浅—潜3、“未来”放在“发展”的前面;“第一个”和“元年”重复,删去其中一个。

4、按要求默写(14分)1),春风不度玉门关。

2)瀚海阑干百丈冰,。

3)秋风萧瑟,。

4),飞鸟相与还。

5)陆游《游山西村》中用“,”写出路似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的境界,给人启迪。

6)“面朝黄土背朝天”,写的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烈日下劳作的情景。

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将这种情景生动形象的再现了出来的诗句是,。

蒹葭苍苍,。

何当共剪西窗烛,。

万里赴戎机,。

几处早莺争暖树,。

炎炎赤日下,诗人白居易看到辛勤劳作的“贫妇人”捡麦充饥,想到自己“曾不事农桑”却“,”,内心不由得惭愧万分。

5、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只给人家派一个新人来,明显带有歧视;这让李红内心惴惴不安....。

B.女导游以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生动的语言引领游客走进五彩缤纷....的植物科学王国。

C.做任何事都是熟能生巧....,只要做事情肯下功夫,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做好。

D.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夜晚,我独自走在武威步行街看烟花激情绽放。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我们顺利的按照老师指引的路线到达了目的地。

B国家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市场调控,确保粮油价格的基本稳定。

C 临走时,我又问了几个同学关心的事情。

D这次回到母校,我又看到了阔别多年的恩师那熟悉的身影和那爽朗的笑声。

7、阅读材料,完成练习(4分)父亲很关心儿子的学习,也关心他们班的情况,他想了解儿子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学习的。

一次,他问儿子:“自习课的时候,你们教室有多少人?”“如果老师在的话一共有45人。

”“那么老师不在,有多少人呢”“一个人也没有。

”(1)通过儿子的回答,你觉得他所在的班级的学习环境(学风)如何?(2分)(2)根据这个班的情况,请你给这个班的老师或者同学提一点建议,你将怎么说?(不少于50字)(2分)8、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7分)有一种称呼亘古不变——那就是祖国,有一种信念万古长青——那就是爱祖国。

第二学期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含答案)

第二学期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含答案)

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得分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古诗名句默写。

①,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②,骨肉流离道路中。

(白居易《望月有感》)③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孔子《论语》十二章“,”的感叹中;它在晏殊《浣溪沙》“,”的惋惜与欣慰中;它在王湾《次北固山下》对“,”新旧交替的感悟中;它也在李煜《虞美人》“,”对人生短暂的叹惋中。

二、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 5.0分)2.写出下面这两副对联所写的人物(1)过江东,渡海探周郎,幸恩共砚同窗,大被联床,喜留学友;还汉北,偷书呈孟德,误中阴谋诡计,粗心上当,错斩将军。

()(2)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三、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 2.0分)3.下列划线的文言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其两膝相比者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比肩接踵B. 益慕圣贤之道香远益清精益求精C. 不足为外人道也兵甲已足何足挂齿D. 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鲜为人知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4.在台北的姑妈给小林邮寄了一本《中华活用大辞典》,小林非常喜欢并把它带到了学校。

同学小树看后觉得和大家平时常用的《现代汉语词典》各有优劣。

请根据图片,帮他俩设计一段话向班上其他同学介绍两种典籍编排体制(格式)的区别,以增进同学们的了解并能根据需要合理选择工具用书。

要求:1.内容准确,至少阐述两本典籍各自的3个优点。

2.条理清晰。

3.字数在150左右。

4.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8分)五、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0分)5.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生活需要一种诗意,阅读文学作品,就是创造qǐ()丽的诗意生活。

当你的指尖划过它时,它在你的耳畔沙沙低语,流淌进你的心田,驱除你的烦zào(),丰盈你的生命,震撼你的灵魂。

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一段长途bá()涉的旅程,阅读的快乐,无关身份、地位、金钱,关乎灵魂。

中考第二次模拟卷语文(含答案)

中考第二次模拟卷语文(含答案)

九年级中考考试模拟试卷(二)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5.答题卡上不准使用涂改液涂改。

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道小题。

2.本学科考试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祷.告(dǎo)窸窸窣窣簪.子(zān)人声鼎沸B.妒.忌(dù)神情恍惚狡.猾(jiǎo)翩翩起舞C.棱.角(líng)崭钉截铁抽噎.(yē)不解之缘D.琅.琅(láng)人迹罕至嘟.囔(dū)亲临其境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老师身上这种特有的亲切、温和、细心,抚慰..了我这颗狂躁不安的心。

B.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它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C.这位商人开“黑心作坊”制作食品,最后被没收了财产,一无所有,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D.这孩子性子温和,和别人说话总是低眉顺眼....的,深受老师家长的喜爱。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A.通过参加“金秋书画展”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B.炎炎夏日,在水上森林我们看到许多鸟儿在空中自由飞翔,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

C.共享单车布点合理,使用费用低廉,方便了市民与游客的出行。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齐心协力完成。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隔夜食物是否会危害健康的疑问,逐渐困扰起都市人来。

②熟的河海鲜时间长易产生蛋白质降解物,会损伤肝、肾功能,甚至产生毒素。

③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不包括熟的河海鲜。

初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卷语文

初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卷语文

一、基础知识(30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mò)恍若(huǎng)不言而喻(yù)B. 招待(dài)奋发(fèn)妇孺皆知(rú)C. 奔腾(bēn)美轮美奂(huàn)诲人不倦(huì)D. 赫赫有名(hè)稳如泰山(wěn)遒劲有力(qiú)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畸形(jī)漫不经心(màn)眉清目秀(móu)B. 拔擢(zhuó)脍炙人口(kuài)翻箱倒柜(fān)C. 纷至沓来(tà)惊涛骇浪(hài)鸿毛利箭(hóng)D. 妙手偶得(ǒu)漠不关心(mò)欣欣向荣(xīn)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篇文章用生动的语言、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B.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不仅增进了对社会的了解,还锻炼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C.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D. 为了这次比赛,我们付出了很多努力,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就像一个宝库,里面蕴藏着丰富的知识。

B. 他的声音低沉有力,仿佛一把锋利的剑直指人心。

C. 那个小村庄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

D. 这条河的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

二、现代文阅读(4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晨雾中的小屋文/刘亮程晨雾像丝绸一样柔软,层层叠叠,缥缈如烟。

我站在小屋门前,看着这迷人的景象,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这小屋,是我童年时光的见证。

那时候,我还是个孩子,每天早上都会和小伙伴们一起来到这里,在晨雾中嬉戏玩耍。

我们追逐着雾气,仿佛在追逐着无尽的快乐。

晨雾中的小屋,是我成长的摇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试卷班级:姓名:成绩:A卷(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5题各2分,6题6分,7题7分,第8题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热忱(chãng)淳朴(chún)童稚(zhì)锲而不舍(qì)B.和煦(xù)豁亮(huî)粗犷(kuàng)惟妙惟肖(xiào)C.拮据(jū)发酵(jiào)提防(dī)参差不齐(cī)D.汲取(jí)憎恶(â)匿名(nì)称心如意(châ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不记其数相濡以沫谈笑风生天翻地覆B.相形见拙川流不息见异思迁申张正义C.再接再厉义愤填膺栩栩如生截然不同D.中流抵柱惟妙惟肖迎刃而解自出新裁3、下面句子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老人步履艰难地翻过一个山头,狂风吹得他有些摇晃,使他越发显得老气横秋。

B.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C.西部大开发既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不可能一挥而就。

只有长期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D.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在从容不迫地抹桌子,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进一步增强。

B.这篇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

C.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日前表示,重视外语学习、忽视中文教育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已经逐渐显现出来。

5、对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壑情节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葛亮为了完成刘备白帝城托孤的重任,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最终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

B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因高俅陷害发配沧州,途经野猪林,被黑旋风李逵相救,才保住性命。

C孙悟空大闹王母娘娘的蟠桃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长生不老丹,十万天兵天将也拿他无可奈何。

D刘姥姥是《红楼梦》中的人物,她虽贪图小利,但心地善良,在贾府人亡势危之时,是她搭救了王熙凤的女儿巧姐。

6、文体知识填空。

(6分)(1)戏剧文学,又称,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的特点是:第一,。

第二,。

第三,。

(4分)(2)散文是一种、表达感悟的文学样式。

它的特点是:。

(2分)7、根据课文原文壑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

(除第一题2分,其他均为1分)①齐威王开言纳谏,对“”授予“上赏”;对“”授予“下赏”。

②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

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我们应当像孟子所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两句意思一致。

④我国信息产业起步晚,发展快,颇有“,”之势。

(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填写)⑤朱自清的散文《春》中,作者从触觉方面描写春风时引用南宋志南和尚《绝句》中的诗句是:。

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 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_ __ __,_______ ___,8、仿写。

(2分)例: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仿写:愿你生命中,来。

愿你生命中,来。

二、阅读(45分)(一)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

(4分)人恒过,然后能改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0、作者认为国家的长盛不衰应有和(用文中词语回答)(2分)1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2分)(一)(二)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9——12题。

(10分)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叶。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12、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福:狱:13、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译:(2)彼竭我盈,故克之。

译:14、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分)。

15、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和。

(2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16分)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16、下列各组短语中,加点词词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A.深入不毛——吹毛求疵B.庶竭驽钝——声嘶力竭C.兴复之效——东施效颦D.咨诹善道——道听途说17、指出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

(4分)①以伤先帝之明()②是以谓之“文”也()③以刀劈狼首()④策之不以其道()18、翻译句子。

(2分)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文:19、请从文中摘录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句子。

(2分)答:,,,。

20、请用6个字概括上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答:21、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事例足以体现这一特点,如“摆八卦阵”,,。

(2分)(四)阅读《谈生命》,完成文后问题。

(12分,每题2分)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悬崖峭壁,□□□层沙积土,□□□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有时候他遇到巉(chán 山势高险)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

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行程。

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1)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

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了大海,啊!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

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2)生命又像……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

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要记住:(3)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世界、国家和个人的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再多的了。

21、在文中□□□内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A.挟卷着冲倒了穿过了 B.冲倒了挟卷着穿过了C.穿过了冲倒了挟卷着 D.挟卷着穿过了冲倒了22、根据上下文,理解加粗词语的含义。

心平气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画线句子(1)“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中,“新生的力量”指________。

24、画线句子(3)给人深刻的启示,下列各项中对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揭示出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奋斗中才能体现。

B.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进取,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

C.成了死湖和空壳,也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不必遗憾。

D.只有不断流动,生命之水才有活力;只有不断生长,生命之树才能常青。

25、对全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描绘出奔流入海的壮观画面,豪放中又不失浪漫。

B.生命的历程应当有欢乐和痛苦,这样才能使人走向成熟。

C.作品结尾暗示人们,生活中有很多不幸和痛苦,它为编织美丽的人生创设了机遇。

D.我们个人的生命是渺小卑微的,因而也是痛苦和美丽的。

26、画线句子(2)“生命又像……”省略了一段话,请联系上下文思考、推断:(1)“生命又像”什么?生命又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围绕这一比喻可以写哪些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作文(30分)(请写在后面作文页)27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生活中我们有各种各样的经历:校园中寻求知识;家庭中感受亲情;社会中奉献真爱……经历,使我们的大脑更加睿智;经历,使我们的情感更加丰富;经历,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因此,有人说经历就是一种财富。

请以“经历的财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我是一条小帆船,可是我并不爱听“一帆风顺”或“一路顺风”这些祝福的话,因为我知道世界上有顺风便有逆风,有顺境便有逆境。

而我也从来不畏惧逆风,因为我知道如何张我的帆、掌我的舵,使我在逆风中仍以四十五度角向前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