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供应量数据分析
中国货币供应量数据分析

中国货币供应量数据分析货币供应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包括了现金、存款和其他短期证券等。
货币供应量对于宏观经济的发展和调控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对中国货币供应量历史数据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看一下近十年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情况。
从数据可以看出,2011年到2017年,货币供应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尤其是2015年和2016年,增长速度达到了20%左右。
而在2018年开始,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开始逐渐回落,2019年更是仅有8%左右的增长。
这与中国宏观调控政策有关。
在这一时期内,中国通过降息、减税等措施扩大了货币供应量,以刺激经济增长。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货币供应量的组成结构。
从数据可以看出,货币供应量主要由广义货币M2组成。
然而,狭义货币M1和货币基准也同样重要。
货币基准是指央行在市场上发行的货币,通常指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家票据。
狭义货币M1包括了现金和存款。
广义货币M2则包括了M1的所有项目以及其他存款和保险储备等。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首先会导致通货膨胀,但如果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也会导致经济过热和泡沫化。
因此,掌握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趋势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至关重要。
此外,货币供应量也会对汇率和利率产生影响。
如果货币供应量增加,汇率往往会贬值,利率则会下降。
总之,货币供应量是一个宏观经济数据,对于制定和实施国家金融政策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分析货币供应量时,需将其与经济形势、政策和民生等因素结合分析,全面把握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情况和趋势,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分析

80年代之前由于交易通信技术的落后, 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非常低,因而需要 比较大的货币供给;80年代之后技术是 跟上去了,但是信用降下来了,仍然需 要比较高货币供给。这就是为什么比较 高的通货膨胀率没有严重影响社会政治 经济的原因之一。
如果我们还想寻找更多原因的话,20世 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有大量的货币资金 积聚在我国不成熟的资本市场上,众多的 货币持有者试图在不完备的资本市场上攫 取自己的第一桶金(2003,伍志文,货币 虚拟化过程中的“资本市场货币积聚假 说”,《经济学(季刊)》2003年10月);
制后这个影响仍然存在。既然通货膨胀这么厉害, 为什么没有引起金融崩溃和经济生活混乱呢?其 一,这是由于建国时货币存量基数本身太低,除 了两次通货紧缩外,80年代之前每年增加的货币 量还不能适应现实的货币需要,因而长期保持了 低流通、低物价;其二,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时 期也需要大量流通货币的支撑,再加上我国信用 制度不健全使现金需求量更大;其三,我们更受 益于强大的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和长期的计划经 济影响,政治和政体的稳定有力地保证了经济和 金融的稳定。
我国现阶段货币供应量的统计数据主要从银行 概览中加工整理后取得。货币供应量一般根据货 币流动性的差距分层次统计。我国的货币供应量 按流动性由强到弱,分为M0、M1、M2三个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即央行历年货币发行总 额; M1——M0+活期存款,亦称为“狭义货币供应 量”; M2——M1+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共同帐户+其他 存款(财政存款除外),亦称为“广义货币供应 量”。
从70年到79年开始了第三次温和的通 货膨胀,每年平均新增货币90多亿元,增 长速度是15%左右,增长量保持在百亿元 之内,增长速度控制在20%以内。1952年 到1979年都可以称为“高增长低通胀”经 济发展期。 81年到83年开始进入改革开放,新增 货币增长量上了新台阶,每年平均新增货 币400多亿元,货币增长速度为22%,也还 算正常;从84年到89年突飞猛
我国货币供应量分析

我国货币供应量分析【摘要】货币是一国经济运行中必不可少的流通媒介,而一国的货币供应量也就与经济的健康运行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货币供应量的合理性更加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国家的合理投放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针对中国2008-2017年广义货币供应量进行总结分析,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被定义为在一定点时间上全社会具有流通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总的存量。
当今,我国货币供应量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次是流通中现金M0,也就是在银行系统之外流通的现金;第二层次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即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羊类存款。
第三层次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即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定期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M1则能够体现出在经济体系中的实际购买能力;M2则不但能够体现实际的购买力,而且还能够体现可能的支付能力。
这篇文章主要依据2008-2017年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数据变化情况,进行基本总结与分析。
近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重要不可忽略的事实即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测度的流动性快速增长。
一、我国货币供应量现状由图1的M2近十年的总量走势可以看出,广义货币的供给量一直呈较快速度上升,由2008年1月的417846.17亿元到2017年9月1655700亿元,可以看出M2总额扩大了近4倍,其上升速度较快。
由M2同比增长率的变化情况来看,08年后我国货币供应量不断上涨,同比增长率一度达到30%的高值;而后随着经济的复苏,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稳健,其增长率也就下降到今天9%左右,可以看出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速度在减慢。
二、影响货币供应量因素货币的供给量为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相乘所得到的数值,那么它们就成为影响货币供应量总额的关键因素。
(一)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它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即中央银行投放并直接控制的货币,主要为商业性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以及公众所持有的通货。
货币供应总量增长情况分析

6月份货币供应总量增长情况分析提示:2011年6月份货币供应总量增长情况分析内容提示:随着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以M2为代表的货币供应总量增长逐渐低于适度宽松时期,2011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初步预期增长16%左右。
中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分析与投资价值评估报告(2011-2015年)货币供应量(Money Supply),是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我国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流通中现金M0,即在银行体系外流通的现金;二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即“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三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即“M1+城乡居居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在这三个层次中,M0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M2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我们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M2。
2011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货币信贷增长速度明显低于上年同期。
2010年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780820.87亿元,同比增长15.86%,增幅比上月末高出0.78个百分点,比2010年同期增速下降2.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74662.58亿元,同比增长14.17%,增幅比上月末上涨0.3个百分点,但比2010年同期增速下降10.39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44477.8亿元,同比增长14.32%,增幅比上月末下降1.07个百分点,比2010年同期增速下降1.33个百分点。
随着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以M2为代表的货币供应总量增长逐渐低于适度宽松时期,2011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初步预期增长16%左右。
1997年至2008年中国货币供应量分析

一、中国1997年至2008年货币供应量的总趋势1.1997年至2008年中国货币供应量的总体趋势为调查中国1997年到2008年中国货币供应量的总体情况,我们调查了1997年至2008年中国人民币供应量的数据。
如图一-1-1:图一-1-1首先,我们将从国内对人民币的需求角度分析中国货币供应量的趋势。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从1997年到2008年,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各数据都呈现增长的趋势,究其原因,是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生产总值高速增长,国内人民生活越来越丰富,市场经济的大量商品使得央行一定要不断增发货币来满足需求,否则将会发生通货紧缩,我们对比美国的货币供应量,不难发现无论是M0,M1或者是M2,都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见下表)。
Years M0 M1 M2 M3(2006取消)1996-Dec. 394.7 1081.3 3820.5 4985.51997-Dec. 425.3 1072.5 4035 5460.91998-Dec. 460.5 1095.5 4381.8 6051.91999-Dec. 517.8 1122.5 4639.2 6551.52000-Dec. 531.2 1087.4 4921.7 7117.62001-Dec. 581.2 1181.9 5433.5 8035.42002-Dec. 626.3 1219.7 5779.2 85682003-Dec. 662.5 1306.1 6071.2 8872.32004-Dec. 697.6 1376.3 6421.6 94332005-Dec. 723.9 1374.5 6691.7 10154在目前世界总体和平的条件下,随着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兑现,中国国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外商品加入市场,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的几十年间,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各数据都应该是呈增长的趋势。
其次,除却市场的商品更加丰富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导致对货币需求增加的原因,我们还能够从汇率的角度分析中国货币供应量的趋势。
我国货币供应量的波动分析(时间序列方法分析)

我国货币供应量的波动分析摘要一个国家的货币供应一定要和实体经济相适应,对货币供应量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分析影响我国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因素,正确预测货币供应量走势,合理控制货币供应量,来实现预期的宏观经济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对1991-2015年我国货币供应量的数据,运用时间序列的方法与原理,建立4(3,1,2)(1,1,1)ARIMA 模型,并对2015年的货币供应量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 货币供应量 ARIMA 模型 时间序列分析Analysis on the fluctuation of money supply in ChinaAbstractA country's money supply must be adapted to the real economy, the grasp of the money supply is very important.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analyze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money supply in China, to correctly forecast the trend of money supply, to control the money supply, and to realize the expected macroeconomic goals.In this paper, the data of China's money supply for 1991-2015 years, using time series method and principle,and the4ARIMA model is established,And forecast the money supply in 2015.(3,1,2)(1,1,1)Key words:M oney supply ARIMA model Time series analysis序言货币既是商品流通的媒介和支付手段,也是社会再生产循环中的货币资金,因此货币于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分析2019-2021年货币供给量变化特征

分析2019-2021年货币供给量变化特征11月10日,央行官网发布的《2021年10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今年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33.62万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上月高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1.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2.61万亿元,同比增长2.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9个和6.3个百分点。
众所周知,M1和M2分别是基础货币(M0)加上不同的存款,且后者包涵前者。
因此,后者增速基本可以与各项存款增速对应分析,而二者增速的差异则可以反映不同类别存款的增速差异,同时可以反映资金在不同渠道和领域的宏观流动情况。
货币供应总量持续回归新常态第一,货币供应量增长年度变化。
2001年至2016年,广义货币余额同比增长数值均在10%以上,狭义货币余额同比增幅波动性则相对更大。
2017年至2019年,M2增速相对稳定在8.1%至8.7%之间,2020年为了应对疫情影响M2增速提高到10.1%;M1增速和RMB存款增速变化与之相似,区别在于2017年M1还保持了11.8%的较高增速(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二)。
今年10月,M2和M1增速分别为8.7%和2.8%,反映出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均已回归至近年来的新常态。
与之对应的是,10月末RMB 存款余额229.95万亿元,同比增长9.1%,数值略高于但是非常接近前四年的增速平均值。
第二,货币供应量增长月度变化。
2019年末以来,各月份M2与RMB存款增速变化趋势表现为,2020年二季度进入相对宽松阶段,但是很快在2021年2月开始转入常态化;M1增速的表现反映出更大的波动性,即短期内投资的强力拉动,但是同样也在今年2月迅速转入常态化。
从具体月度数值看,M1增速在今年1月达到近年来的一个峰值14.7%,2月迅速回归至7.4%(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三);然后持续回归,直到10月份的2.8%。
与之相对应的数据是,今年前三个季度末的固定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25.6%、12.6%和7.3%;而1月至10月的同比增长为6.1%。
我国货币供应量、价格水平、汇率关系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供应量、价格水平、汇率关系实证分析[提要] 货币供给会影响价格水平,国内价格水平又会影响到汇率变化。
本文分析我国货币供给量M1 、价格水平CPI和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之间的关系。
分析发现,我国货币供给量M1 与价格水平CPI 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货币供给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会造成CPI 上涨;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与价格水平之间没有太多的直接关系,不能由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所解释。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价格水平;汇率;格兰杰因果分析;协整检验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 A收录日期:2015年4月3日近几年,我国的整体价格水平上涨较快,通货膨胀较为明显。
从2005 年至今,物价上涨接近40%。
在造成通货膨胀的诸多原因中,货币发行的作用不能被忽视。
2013 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110.65万亿元,而2003年末M2余额22.1 万亿元, 1 0年增长超过4倍。
中国货币总量与GDP 之比接近2 : 1 (2013年中国GDP总值56.88万亿元)。
可以看出,近几年货币发行速度的确增长较快。
这就是为什么不少人把货币发行作为造成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伴随着我国的通货膨胀,国内购买能力的下降,我国的货币购买力相对于美元等国际货币,却不断升值,即存在“内贬外升”现象。
这与经济常识和购买力平价理论并不符合。
根据货币供给和汇率决定理论,货币供给的增加可能会影响到价格水平;国内价格水平影响到汇率的变动。
能否确定我国货币发行是否是造成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和如何正确理解我国货币对内贬值却对外升值现象,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本文将结合相关经济理论,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货币供给量M1 、价格水平CPI 和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正确理解我国货币供给、价格水平、汇率变化之间关系,解释有关经济现象,为货币政策制定提供一定参考。
一、相关理论和研究(一)货币供给和价格水平。
货币供给之所以影响价格水平,在于货币供给是否与货币需求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货币供应量数据分析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住金融统计系统不完善导致的时间序列数据中缺失数据的挖掘、修补办法;掌握数据的收集渠道。
二、实验背景
分析与检验经济货币化程度,需要广义货币M2的时间序列数据。
现有的公开统计当中,中国统计年鉴金融业的货币供应量是从1990年开始的,1978—1990年的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可以在中国统计局年鉴数据金融方面找到,其他方面数据需要挖掘修补。
三、实验类型
设计型实验。
本实验主要是设计对1978年——2012年中国货币供应量的数据的挖掘、处理与分析的基本路径与程序。
四、实验环境
数据处理软件:微软Excel工作表
Minitab15统计软件
数据比较:利用Minitab15统计软件计算各项统计指标。
五、实验原理
广义货币M2 的统计构成原理。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货币统计标准与我国的货币统计实践,广义货币M2的计算公式为
M2= 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中,狭义货币M1的计算公式为:
M1 =流通中的现金(M0)+活期存款
按照 M2的计量原理及相应的基础数据进行测算
平均值=隔年货币供应量之和/年数
标准差=∑(每年货币供应量-平均值)∧2
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六、实验步骤
第一步,从中国统计年鉴中找出数据1990年——2011年的有数据
第二步:上述数据只是1990年以后的,所以,从国家统计局中找出1978年——1990年之间的部分数据
第三步:合并上述数据得到下列数据表:
1978 212
1979 267.7
1980 346.2
1981 396.3
1982 439.1
1983 529.8
1984 792.1
1985 987.8
1986 1,218.40
1987 1,454.50
1988 2,134.00
1989 2,344.00
1990 15293.4 6950.7 2644.4 4306.3 8342.7
1991 19349.9 8633.3 3177.8 5455.5 10716.6
1992 25402.2 11731.5 4336.0 7395.2 13670.7
1993 34879.8 16280.4 5864.7 10415.7 18599.4 1247.9 15203.5 2148.0 1994 46923.5 20540.7 7288.6 13252.1 26382.8 1943.1 21518.8 2920.9 1995 60750.5 23987.1 7885.3 16101.8 36763.4 3324.2 29662.2 3777.0 1996 76094.9 28514.8 8802.0 19712.8 47580.1 5041.9 38520.8 4017.4 1997 90995.3 34826.3 10177.6 24648.7 56169.1 6738.5 46279.8 3150.7 1998 104498.5 38953.7 11204.2 27749.5 65544.9 8301.9 53407.5 3835.5 1999
119897.9 45837.3 13455.5 32381.8 74060.6 9476.8 59621.8 4962.0 2000 134610.3 53147.2 14652.7 38494.5 81463.1 11261.1 64332.4
5869.7
2001 158301.9 59871.6 15688.8 44182.8
98430.3
14180.1 73762.4 10487.8 2002 185007.0 70881.8 17278.0 53603.8 114125.2 16433.8
86910.7 10780.7
2003 221222.8 84118.6 19745.9 64372.6 137104.3 20940.4 103617.7 12546.2 2004 254107.0 95969.7 21467.3 74501.4 158137.2 25382.2 119555.4 13199.7 2005 298755.7 107278.8 24031.7 83247.1 191476.9 33100.0 141051.0 17325.9 2006 345603.6 126035.1 27072.6 98962.5 219568.5 38732.1 161587.3 19249.1 2007 403442.2 152560.1 30375.2 122184.9 250882.1 46932.5 172534.2 31415.4 2008 475166.6 166217.1 34219.0 131998.2 308949.5 60103.1 217885.4 30961.1 2009 606225.0 220001.5 38246.0 181755.5 386223.5
82284.9 260771.7 43166.9
2010 725851.8 266621.5 44628.2 221993.4 459230.3 105858.7 303302.5 50069.1 2011 851590.9 289847.7 50748.5
239099.2 561743.2 166616.0 352799.4 42329.7
第四步:用excel 软件算出各项货币供应量几年来的均值,极差
均值
238816.8 87673.02
12474
68901
151144
34626
122228
16432
极值836298 282897 50536 234793 553401 165368 337596 47921 标准差239119 83830 13973 70232 155444 43008 99339 15515 上四分位360063 132666 20176 104768 227397 46933 172534 30961 下四分位57294 23126 1161 15389 34168 6739 46280 3836 偏度系数 1.33 1.26 1.26 1.32 1.38 2.01 1.07 1.07 峰度系数 1.02 0.72 0.81 0.87 1.24 4.16 0.26 -0.16 变异系数100.13 95.62 112.02 101.93 102.85 124.21 81.27 94.42
第五步:挖掘广义货币M2狭义货币M1和现金流M0及活期存款并计算其同比增长率
时间
M2同比长率
(%)M1同比长
率(%)
M0同比长率
(%)
活期存款同比增长
率(%)
2011年13.6 7.9 13.8 6.7 2010年19.7 21.2 16.7 22.1 2009年27.7 32.4 11.8 37.7 2008年17.8 9.1 12.7 8.2 2007年16.7 21.1 12.2 23.5 2006年17 17.5 12.7 18.9 2005年17.6 11.8 11.9 11.7 2004年14.7 13.6 8.7 15.1 2003年19.6 18.7 14.3 20.1 2002年16.8 16.8 10.1 19.2 2001年17.6 12.7 7.1 14.8 2000年12.3 16 8.9 18.9 1999年14.7 17.7 20.1 16.7 1998年14.8 11.9 10.1 12.6 1997年17.3 16.5 15.6 16.9 1996年25.3 18.9 11.6 22.4
1995年29.5 16.8 8.2 21.5
1994年34.5 26.2 24.3 27.2
1993年
1992年31.3 35.9 36.4 35.6
1991年26.5 24.2 20.2 26.7
第六步:利用excel软件作几年来M2、M1、M0及活期存款供应量的统计图首先,广义货币M2从1978年——2011年的变化趋势。
狭义货币M1的变化趋势
流通中的货币M0的供应量的统计图
第七步、分析数据差异,提出调整建议。
通过比较挖掘数据结果和对各项统计指标。
发现多年来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情况。
从1985年以后,中国的银行数量开始增加,先后恢复交通银行,新设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等,邮政储蓄、城市信用社等机构也基本同时建立,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数量也开始增加。
国家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
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1986年开始)、中信银行(1987年开始)。
中国人民银行在《中国统计年鉴》金融业中给出的M2货币供应量仅统计了国家银行和信用社的存款,所以口径小一点。
七、实验结果分析
数据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统计口径的问题。
第六步中的描述统计图可以看出,从1978年以来,货币供应量逐渐上升。
而且货币供应量的同比增长率也较高,所以货币供应量在逐年的增长,近几年增长率较前几年低一点,所以增长的幅度比以前低了些。
从各项统计指标中可以看出,广义货币、狭义货币、现金流及其他存款的峰度系数都大于0,所以呈尖峰分布,其偏度系数都是大于0,所以呈右偏分布,由此可见,1978年——2011年中货币供应量的众数应该在最近几年。
所以,本实验挖掘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其真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