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临床药理学课程大纲
临床药理学课程大纲

临床药理学课程大纲学时:共计48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0学时)。
开课单位:药理教研室学分:2开课学期:第2学期教学方法:理论课考核方式:闭卷笔试第一章药物相互作用(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把握药物的相互作用课程内容:药物相互作用1. 联合用药的定义2. 联合用药的目的3. 联合用药的方式4. 联合用药的结果5. 药物相互作用的不良反应6. 如何处理和预防不良反应教学重点:药物联合应用是临床的常见问题,要使学生把握合理的、科学的联合用药,注意配伍禁忌,提高联合用药的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延缓机体耐受性和病原体的耐药性预修课程:基础药理学、诊断学参考书目:1.教材:杨宝峰主编,第6版《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2.参考书:(1)杨藻宸主编,《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Goodman and Gir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0th 2001第二章休克的临床用药(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把握休克的临床用药课程内容:了解常用抗休克药的分类及代表药物1.血管扩张药:硝普钠;2.扩管兼强心药: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3.α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4.莨菪碱类:山莨菪碱;5.强心药:多巴酚丁胺;6.血管收缩药:去甲肾上腺素;7.休克的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8.休克的代谢治疗;9.休克的其它治疗。
教学重点:抗休克治疗的各种药物的应用指征及药理作用预修课程:《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参考书目:1. 《药理学》(第五版)金有豫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 《内科学》(第五版)叶任高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第三章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把握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课程内容:1.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分类;2.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病因学基础;3.药物不良反应的诊断;4.药物不良反应的治疗原则;5.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教学重点: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及病因学基础;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12调完《临床药理学》教学大纲

《临床药理学》教学大纲主编:王怀良适用专业:供临床相关专业一、课程简介本课程系统简明地介绍临床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问题,反映了现代临床药理学的进展。
总论部分包括临床合理用药和新药临床研究的基本问题,介绍了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学科任务、临床药代动力学与药物监测、肝肾功能障碍患者的合理用药、遗传药理学、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性、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老年、儿童和妇产科临床用药,药物经济学与药品分类管理,新药临床研究等。
各论按疾病系统介绍临床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的主要内容。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目标】本章重点掌握临床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临床药理学的学科任务。
熟悉临床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的研究内容,了解临床药理学的发展概况【要求】能够说明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和学科任务,以及药物治疗学的内容、药物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的法律依据。
能够概述临床药理学的定义、临床药理学的发展概况。
能够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和常见药源性疾病的引发原因。
【教学内容】1.临床药理学的概念。
2.临床药理学的发展概况:沙立度胺事件。
3.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安全性研究、药动学研究和药效学研究。
4.临床药理学的学科任务: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市场药物再评价、治疗药物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察。
5.药物治疗学:治疗学的内容、药物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的法律依据。
6.临床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教学手段】多媒体+数字教材【授课学时】2学时第四章治疗药物监测【目标】本章重点掌握治疗药物监测的原理和基础知识、治疗药物监测的指征和临床意义,熟悉治疗药物监测在在临床调整给药方案时的应用,了解治疗药物监测的常用方法。
【要求】能够说明治疗药物监测的原理和基础,治疗药物监测的指征和临床意义。
能够概述治疗药物监测、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和目标浓度的定义。
能够理解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强度的相关性、稳态一点法和重复一点法。
药学本科自考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言(一)药理学的任务和内容1.识记:药物的概念,与食物、毒物的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
2.领会:药理学研究内容,即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
(二)药理学的发展简史(三)识记:药理学的发展简史及我国本草学的贡献和药理学的进展。
(四)新药的药理学研究识记:新药的临床前药理试验和临床药理试验的内容、方法。
第二章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一)药物的基本作用1.识记:兴奋与抑制、局部作用与吸收作用、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概念。
2.领会: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和两重性(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二)受体理论1.识记:受体学说。
2.领会:受体的概念、特性、类型与调节。
(三)药效学概述1.识记:细胞内信号传递系统与药物作用的联系;药物作用机制;非特异性药物作用机理。
2.领会:激动剂、部分激动剂和拮抗剂的概念、特点,以及竞争性拮抗剂和非竞争性拮抗剂的概念和量效曲线特点;半数有效量、治疗量、极量、中毒量及半数致死量的概念。
3.简单应用:治疗指数、安全指数与安全界限的应用意义。
第三章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一)药物的体内过程1.识记: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2.领会:首关效应概念。
血浆蛋白结合的类型与意义。
3.简单应用: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和药物排泄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基本概念1.领会:药物代谢动力学基本概念。
2.简单应用:药物代谢动力学基本概念的临床应用。
第四章影响药效的因素(一)机体方面的影响识记:种属差异、个体差异、病理状态对药效的影响。
(二)药物方面的影响1.识记:药物方面的因素和药物相互作用对药效的影响。
2.领会:耐受性、抗药性药物依赖性、协同作用及拮抗作用的概念。
第五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一)传出神经系统识记:传出神经的结构与功能。
(二)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和递质领会:传出神经按递质的分类及其作用受体,如肾上腺素受体α(α1及α2)和β(β1 及β2),胆碱受体M(M1、M2、M3)和N(N1、N2),多巴胺受体和突触前膜受体。
《临床药理学》教学大纲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溃疡病治疗药物的分类,抗肝炎病毒药的种类
2.熟悉:肝脏病的药物治疗原则
3.了解:其他消化系统药物的临床应用
二、内容: ,
治疗溃疡病药物的分类、胃肠道动力药、止泻药、缓泻药、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药物,肝脏病的类型及药物治疗原则,抗肝炎病毒药,保护肝细胞膜的药物,防治肝性脑病药物。
第十章 抗癫痫药临床药理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抗癫痫药物的分类及其应用原则、药物选择。
2.熟悉:各类抗癫痫药物的临床应用和相互作用
3.了解:抗癫痫药物的药物动力学及不良反应
二、内容
乙内酰脲类(苯妥英钠、甲妥英)、巴比妥类(苯巴比妥、扑痫酮)、琥珀酰胺类、苯二氮卓类(安定、硝基安定、氯硝基安定)、卡马西平、丙戊酸钠。
二、内容
I-IV期临床试验的目的与要求,临床试验的设计与实施
第八章 药品质量管理法规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我国《药品管理法》的主要内容,
2.了解: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法规(GMP)的基本精神.
3. 了解:我国的药品管理体制与法令条例.
二、内容:
(药品管理法对药品、假药,劣药的定义、新药的定义与分类、GMP、药品标准的分级、药典、进出口药品的监督管理,特殊药品的管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等)。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抗感染药物的药物动力学及其临床应用
2.熟悉:抗感染药物在新生儿、老年人及妊娠妇女中的应用原则及肝、肾功能损害时抗
生素的应用问题.
3.了解: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二、内容:
抗感染药物的体内过程、抗生素的血药浓度监测,抗感染药物在新生儿、老年人及妊娠妇女中的应用、肝肾功能损害时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临床药理学 教学大纲

《临床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吕雄文审核人:吕雄文教学院长:)一、课程简介(一)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二)课程类别:临床医学课(三)修读对象:临床医学七年制、五年制专业(四)总学时:临床医学七年制36学时,均为理论课。
(五)相关课程:药理学,临床药物治疗学、内科学(六)内容提要(不超过200字)临床药理学是药理学科的分支,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交叉学科。
其以药理学与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毒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的性质、机制及规律等;以促进医药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水平,推动医学和药理学发展为目的。
其主要任务是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作科学评价;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给药方案,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监察上市后药品不良反应,保障用药安全;临床合理使用药物,改善患者的治疗。
临床药理学的发展对我国的新药研发、药品管理、医疗质量和医药研究水平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教学目的:临床药理学课程针对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目的。
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以理论教学(总论)为主,注重介绍临床试验设计、合理用药、药物临床评价等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的内容,并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同时结合理论课内容开展病例合理用药讨论,以常见病、多发病的药物治疗为重点,强调合理用药,安全用药。
通过学习和掌握临床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高治疗水平,推动医学与药学发展。
教学方法:在临床药理学理论教学中,以每章节的问题作为核心。
针对问题中心式的教学组织特点安排课程,阐释问题,确定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内容。
在总论教学中坚持重点突出,以点带面,抓住基本概念,并联系临床实践和学科进展进行教学。
针对临床药理学课程涉及学科广、内容多、难掌握等特点,在按问题组织教学的过程中,结合《临床药物治疗学》、《内科学》等课程的知识解答问题。
临床药理学教学大纲

临床药理学教学大纲临床药理学教学大纲临床药理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药物的认识和运用能力,为将来的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本文将就临床药理学教学大纲进行探讨,介绍其内容和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临床药理学教学大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药物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的理解。
学生应该了解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代谢途径等基本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药物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其次,教学大纲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学生应该通过实验和临床观察,学会合理使用药物,掌握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等关键要素,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最后,教学大纲还强调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独立学习能力。
学生应该能够主动获取和评估药物信息,并能够在临床实践中灵活运用药物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临床药理学教学大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分类:学生需要了解药物的不同分类,如按照作用机制分为激动剂、拮抗剂等;按照化学结构分为酰胺类、酰胺酸类等。
这些分类有助于学生理解药物的作用和适应症。
2. 药物代谢:学生需要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包括肝脏代谢、肾脏排泄等。
这有助于学生理解药物的药动学特点和调整剂量的原则。
3. 药物相互作用:学生需要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药物的相加作用、相乘作用等。
这有助于学生合理选择药物组合,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失效。
4. 药物不良反应:学生需要了解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等。
这有助于学生提前预防和处理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的安全。
5. 药物治疗原则:学生需要了解临床上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包括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等。
这有助于学生合理运用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临床药理学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实验操作和临床观察等。
1. 理论讲授:教师应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介绍药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药物的结构和作用机制,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完整word版临床药理学教学大纲

临床药理学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药物、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临床药理学、药效动力学、临床药代动力学的概念。
2.熟悉临床药理学的学科任务,了解临床药理学的发展概况及药理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一、临床药理学的学科任务1.临床药理学( clinical pharmacology)是一门以基础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主要以人体为研究对象,研究药物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规律等,包括临床药效学、临床药代学、新药的临床实验、临床疗效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药物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2.药物(drug)是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在理论上指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及(或)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都属于药物的范畴。
3.药效动力学 ( 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
4.药代动力学( 药代学, pharmacokinetics)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及作用规律。
5.临床药理学的学科任务(1)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2)上市药物的再评价;(3)药物不良反应监察;(4)教学与培训;(5)临床药理服务;(6)技术与咨询服务二、临床药理学的发展概况及药理学的学习方法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目的要求】1.掌握药物效应的量效关系和构效关系、时效关系与时效曲线。
2.熟悉药物的效应和作用、受体学说及其临床意义。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一、药物的效应和作用药物效应是在机体原有生理、生化基础上产生的,有多种多样的表现,但其基本上有两种结果,不是增强,就是减弱原有的功能。
机体增强,称为兴奋(excitation),机体减弱,称为抑制(inhibition)二、药物效应的量效关系和构效关系1、量反应的量效曲线( graded dose-response curve )呈对称的 S型曲线。
2、质反应的量效曲线( quantal dose-respone curve)。
临床药理学考试大纲

临床药理学考试大纲一、目的通过临床药理学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临床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内容,并结合临床实践,使临床用药合理化,减少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医疗成本。
本大纲为住院医师的学习提供指导,并做为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考试内容第一章绪论1.掌握临床药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职能、药物临床试验的方法;2.了解新药临床药理评价的过程。
第二章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1.掌握药代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及意义;2.了解药物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了解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第三章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方案1.掌握治疗药物监测的基本原理及方法;2.了解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第四章临床用药中药效学问题1.了解药物的量效、时效关系和量效、时效曲线的意义;2.了解受体学说的基本内容;第五章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设计1.掌握新药各期临床试验的主要内容;2.了解新药临床试验的设计的方法。
第六章药品审批、管理与评价1.了解我国新药申报和审批的基本程序;2.了解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第七章妊娠期合理用药绪论1.掌握妊娠期孕妇和胎儿药代动力学特点;掌握药物对胎儿影响的特点;2.了解新药物在胎盘转运的特点、药物在母乳转运特点。
第八章新生儿用药1.掌握新生儿药代动力学的特点,新生儿用药的特有反应;2.了解新生儿常见病的合理用药。
第九章老年人用药问题1.掌握老年人生理生化的改变对药效和药动学的影响;2.掌握老年人常用药物的治疗特点和用药原则。
第十章时间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1.掌握机体节律与用药的关系2.熟悉心血管药、平喘药、糖皮质激素、胰岛素、抗肿瘤药的时间药理学的实际临床应用。
第十一章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1.掌握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的定义与分类;2.掌握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3.了解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的病因;4.了解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的监测方法。
第十二章遗传药理学及临床合理用药1.掌握基因与药物代谢的关系2.掌握药物代谢酶的多态性与药物异常反应的关系;3.了解与药物一药效受体反应异有关的几种常见病(纤维性囊肿病、恶性高热、胰岛素耐受症、香豆素类抗凝作用耐受症、加压素耐受症、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的特点4.了解药物反应和代谢的种族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临床药物治疗学课程代码:1233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临床药物治疗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本课程以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及临床药理学等学科及相关医学学科为基础,以临床各类疾病为中心,着重阐述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原则、原理和方法,是药学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的学科。
学习好本课程,有助于改善药学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药学服务的能力与水平,适应药学本科层次教育新形式与新要求。
本课程通过阐述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等知识,重点介绍药物的治疗原则和产生不良反应的因素,如何合理选择药物,制定和实施药物治疗方案,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课程对药学学生来说是一门崭新的、而又非常实用的课程。
本着系统,实用,重点突出,详略结合的原则,本大纲内容为药学专业本科层次自考学生应该掌握,熟悉和了解的基本内容,相关内容在教材上有详尽的介绍,便于自学。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目标是适应药学本科教育向生物学-社会心理学方向转变,构建学生的合理用药知识结构,培养能够提供良好临床药学服务与社会药学服务的专业技术执业人才。
课程基本要求如下:1、掌握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的分类和机制。
疾病对临床用药的影响、特殊人群的药物治疗。
2、掌握各系统疾病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和代表药物的特点与选用,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感染性疾病等常见病的治疗药物的选用。
3、熟悉药物治疗的基本过程,能运用常用药物对常见疾病进行给药方案的设计。
4、了解各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特别是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在药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列为专业课,相关基础课程是人体解剖生理学、药理学等。
本课程的学习对改善药学专业人才知识结构,提高合理用药能力,增强自学考试人员今后适应社会需求,改善临床药学服务和社会药学服务质量是非常有益的。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临床药物治疗学的概念,了解药物治疗学的内容,发展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临床药物治疗学的概念、内容(重点)识记:药物的概念,临床药物治疗学的概念理解:合理用药的含义,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内容(二)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发展(一般)理解:临床药物治疗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发展概况第二章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药物治疗的基本要求与药物治疗方案制定的一般原则。
熟悉影响药物治疗有效性的因素,了解有关药物治疗依从性、药物治疗指南等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药物治疗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与规范性(重点)识记: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概念、药物治疗的经济性与药物经济学、药物治疗的规范性、药物治疗指南理解:影响药物治疗有效性的因素;依从性差的原因;影响用药安全性的原因应用:实现合理用药应考虑的因素(二)药物治疗方案制定的一般原则(次重点)理解:药物治疗目标;药物治疗方案制定应考虑的因素;联合用药的目的;决定疗程的因素(三)药物治疗学的必要性(一般)理解:药物治疗适度性(药物治疗不足,药物治疗过度)第三章药物治疗的基本过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调整的基本方法与处方的书写,熟悉影响患者依从性的因素,开展有效的用药指导。
了解药物治疗方案的制订的基本过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调整;处方的书写与用药指导(重点)识记:治疗阈概念;治疗窗概念;患者个体药动学改变的类型;治疗药物监测(TDM)概念;处方的结构与类型;法定处方;协定处方;简化处方理解:制定给药方案的一般策略;调整给药方案的方法;需要治疗药物监测的情况与基本条件;用药指导的基本内容;患者不依从的主要类型与原因;处方的一般规则与注意事项应用:氨茶碱静脉给药初始方案的制定;高血压药物治疗计划的监测(二)根据药物动力学参数设计给药方案,(次重点)识记:稳态概念;稳态平均浓度概念;稳态最大浓度与最小浓度概念;半衰期(t1/2)概念理解:根据平均稳态血药浓度设计给药方案;根据稳态血药浓度范围制订给药方案;根据稳态最大浓度与最小浓度设计给药方案;根据半衰期设计给药方案(三)药物治疗方案的制订的基本过程(一般)识记:被动监测与主动监测理解:药物治疗方法制订的基本过程第四章药物不良反应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与监测方法,熟悉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原则。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基本概念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与原因;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重点)识记:药物不良反应(ADR)概念;药源性疾病概念;药物不良事件(ADE)概念;严重不良事件概念;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A型不良反应概念;B型不良反应概念理解:A型不良反应的原因;B型不良反应的原因;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方法应用:对A型与B型不良反应的预防策略(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次重点)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方法及其特点(三)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原则(一般)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原则;药物不良反应的治疗原则第五章药物相互作用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药物相互作用的类型与机制,熟悉有害药物相互作用的预测与临床对策;了解有害药物相互作用的预测与临床对策。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药物相互作用的定义,机制(重点)识记:药物相互作用概念;目标药物概念;促发药物概念理解:药物相互作用的各种机制(二)药物相互作用的分类(次重点)理解: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分类;药物相互作用的严重程度分类(三)有害药物相互作用的预测与临床对策(一般)理解:患者药物相互作用的预测方法及临床对策第六章疾病对临床用药的影响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肝、肾疾病对药动学与药效学的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肝、肾疾病对药动学与药效学的影响(重点)理解:肝脏疾病对药物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及药效学影响;肾脏疾病对药物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及药效学影响应用:综合应用疾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分析某一治疗方案的利弊(二)疾病状态下的临床用药原则(次重点)理解:肝脏疾病时临床用药的原则;肾脏疾病时临床用药的原则应用:肾功能减退时剂量调整的方法(三)消化系统疾病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一般)理解:消化系统疾病对药物吸收的影响第七章特殊人群的药物治疗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小儿、老年人的临床用药的特点与原则;了解特殊人群的生理特点和药物代谢的变化。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小儿、老年人临床用药原则与特点(重点)理解:妊娠期用药特点、基本原则与慎用的治疗药物;哺乳期用药的注意事项;小儿慎用的药物;老年人慎用的药物(二)特殊人群的生理改变与药动学、药效学特点(次重点)识记:特殊人群;羊水肠道循环概念;新生儿概念理解:妊娠期药动学特点;小儿生理特点与药动学;老年人药动学特点(三)特殊人群用药相关的其它问题(一般)理解:妊娠期用药的临床评价;老年人生理特点;小儿用药剂量换算第八章药物基因组学与临床用药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药物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和遗传多态性引起药物反应个体差异的机制及其在个体化用药中的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重点)识记:药物基因组学概念;细胞色素P450酶系(CYP1; CYP2;CYP3A)理解:药物代谢酶、转运蛋白和受体遗传多态性与合理用药的关系。
应用:药物代谢酶、转运蛋白和受体遗传多态性与个体化药物治疗的关系。
(二)药物基因组学在临床用药中的应用(次重点)识记:药物个体化治疗的有关基因。
应用:药物基因组学在治疗药物监测中的应用。
(三)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一般)理解:表型分型、基因分型和基因芯片等技术。
第九章循证医学与药物治疗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方法、了解循证医学在药物治疗决策中的应用;了解Meta分析与循证医学的局限。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循证医学的概念、方法(重点)识记:循证医学概念;系统评价概念理解:循证医学的核心;循证医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与方法;证据的可靠性与实用性;证据的评价方法应用:正确认识与评价文献质量(二)循证医学在药物治疗决策中的应用(次重点)理解: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三)Meta分析与循证医学的局限性(一般)识记:Meta分析理解:循证医学的局限性与展望第十二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治疗方案,熟悉癫痫、帕金森病及老年性痴呆的药物治疗;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治疗(重点)识记:短暂脑缺血发作概念;脑血栓形成;脑栓塞概念;脑出血概念理解:缺血性脑病的治疗药物类型、药物治疗原则、药物作用机制;出血性脑病药物治疗机制;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应用:制订或合理分析缺血性脑病或出血性脑病的药物治疗方案,缺血性脑病不同时期药物的选用,出血性脑病治疗药物选用(二)癫痫的药物治疗(次重点)识记:癫痫发作的分类理解:癫痫的药物治疗原则、机制;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应用:癫痫的治疗药物选用(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一般)识记:缺血性脑病、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第十三章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精神分裂症及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熟悉焦虑症的药物治疗;了解精神分裂症及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及临床表现。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精神病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与选用(重点)识记:精神分裂症的概念;抑郁症的概念理解: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机制,常见副作用及处理;抑郁症的药物治疗作用机制;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应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药物选用,抑郁症的治疗药物选用(二)焦虑症的药物治疗(次重点)识记:焦虑症的概念理解:焦虑症的药物治疗原则及治疗机制;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应用:焦虑症的治疗药物选用(三)精神分裂症及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一般)识记:精神分裂症、焦虑症、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第十四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及高脂蛋白血症的药物治疗;熟悉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了解心血管系统常见病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及高脂蛋白血症的药物治疗(重点)识记:原发性高血压概念;心绞痛概念;心肌梗死概念;血脂异常分型概念理解:高血压一般治疗原则、药物治疗原则、药物治疗机制及常用高血压药物及其选用;高血压危象的处理;心绞痛的药物治疗原则、机制与药物应用;心肌梗死的药物治疗机制与药物选用;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机制与药物选用;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应用:根据各个药物的特点,正确选用高血压、冠心病及血脂异常的治疗药物(二)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次重点)识记:心律失常的分类理解:各类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机制;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应用:依据治疗原则和各个药物特点,合理选用治疗药物(三)心血管系统常见病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一般)理解: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冠心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心力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脂蛋白代谢、高脂蛋白血脂的临床分型、药物治疗标准值与目标值;血脂异常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应用:依据治疗原则和各个药物特点,合理选用治疗药物第十五章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的药物治疗、治疗原则和临床表现;熟悉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药物治疗、治疗原则、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了解肺结核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