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段旋转扫过的图形

合集下载

数学中考压轴题旋转问题(经典)

数学中考压轴题旋转问题(经典)

数学中考压轴题旋转问题(经典)-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旋转一、选择题1. (广东)如图,把一个斜边长为2且含有30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 绕直角顶点C 顺时针旋转900到△A 1B 1C ,则在旋转过程中这个三角板扫过的图形的面积是【 】A .πB .3C .33+42π D .113+124π 2. (湖北)如图,O 是正△ABC 内一点,OA=3,OB=4,OC=5,将线段BO 以点B 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O′,下列结论:①△BO′A 可以由△BO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②点O 与O′的距离为4;③∠AOB=150°;④AOBO S =6+33四形边;⑤AOC AOB 93SS6+4+=.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 3. (四川)如图,P 是等腰直角△ABC 外一点,把BP 绕点B 顺时针旋转90°到BP′,已知∠AP′B=135°,P′A :P′C=1:3,则P′A :PB=【 】。

A .1:2 B .1:2 C .3:2 D .1:34. (贵州)点P 是正方形ABCD 边AB 上一点(不与A 、B 重合),连接PD 并将线段PD 绕点P 顺时针旋转90°,得线段PE ,连接BE ,则∠CBE 等于【 】 A .75° B .60° C .45° D .30°5. (广西)如图,等边△ABC 的周长为6π,半径是1的⊙O 从与AB 相切于点D 的位置出发,在△ABC 外部按顺时针方向沿三角形滚动,又回到与AB 相切于点D 的位置,则⊙O 自转了:【 】A .2周B .3周C .4周D .5周二、填空题6. (四川)如图,四边形ABCD 中,∠BAD=∠BCD=900,AB=AD,若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24cm 2.则AC 长是 ▲ cm.7. (江西南昌)如图,正方形ABCD与正三角形AEF的顶点A重合,将△AEF绕顶点A旋转,在旋转过程中,当BE=DF时,∠BAE的大小可以是▲ .8. (吉林省)如图,在等边△ABC中,D是边AC上一点,连接BD.将△BCD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BAE,连接ED.若BC=10,BD=9,则△AED的周长是_ ▲____.三、解答题9. (北京市)在ABC△中,BA=BC BAC,,M是AC的中点,P是线段BM上的动点,将线段∠=αPA绕点P顺时针旋转2α得到线段PQ。

例说计算旋转扫过的面积

例说计算旋转扫过的面积

ABC OD计算旋转扫过的面积河北 欧阳庆红我们知道线旋转,面在平面上旋转都扫过一定面积,如何计算图形旋转扫过的面积呢,下面跟随我的脚步来领略几例计算旋转扫过的面积问题.例1 (08内江市)如图1,Rt A BC ''△是由Rt ABC △绕B 点顺时针旋转而得,且点A B C ',,在同一条直线上,在Rt ABC △中,若90C =∠,2BC =,4AB =,则斜边AB 旋转到A B '所扫过的扇形面积为 .解析: 欲求斜边AB 旋转到A B '所扫过的扇形面积,已知扇形半径AB=4,只要求出其圆心角∠A AB '度数, ∵Rt A BC ''△是由Rt ABC △绕B 点旋转得到的,∴△ACB ≌△B C A '',∴,2,4=='=='BC C B AB B A ∴∠A '=030,∴∠A AB '=∠C '+∠A '=01203090=+,∴.31636041202ππ=⨯⨯='A AB S 扇形例 2 (08甘肃兰州)如图2,在Rt ABC △中,903C AC ∠==,.将其绕B 点顺时针旋转一周,则分别以BA BC ,为半径的圆形成一圆环.则该圆环的面积为 .解析:本题考察了圆的有关计算,勾股定理,旋转等方面的知识. 根据圆面积公式和勾股定理:圆环的面积为:πAB 2-πBC 2=π(AB 2-BC 2)= πAC 2 =π×32 =9π.所以本题填9π.例3 (08宁波)如图3,菱形OABC 中,120A =∠,1OA =,将菱形OABC 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则图中由BB ',B A '',A C ',CB 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扇形面积的计算和菱形的性质,连接BO,O B ',图2ACBCBA图1阴影部分的面积转化为扇形B BO '面积-扇形A CO '面积-三角形BOC 面积-三角形O A B ''面积=扇形B BO '面积-扇形A CO '面积-菱形OABC 的面积,欲求扇形B BO '面积,需要计算OB 的长,于是连接AC,则AC ⊥OB, ∵120A =∠,∴∠AOC=060,∴∠AOB=21∠AOC=030, ∴AD=2121=AO ,根据勾股定理得,OD=22AD OA -=23, ∴OB=3,∵旋转角∠A AO '=,090∴∠A CO '=,030∴∠B BO '=,090∴()OB AC S ⨯⨯-⨯-⨯=2136013036039022ππ阴影=31211243⨯⨯--ππ=23π32-. 例4 (08鄂州)如图4,Rt ABC △中,90ACB ∠=,30CAB ∠=,2BC =,O H ,分别为边AB AC ,的中点,将ABC △绕点B 顺时针旋转120到11A BC △的位置,则整个旋转过程中线段OH 所扫过部分的面积(即阴影部分面积)为( C ) A .77π338- B .47π338+ C .πD .4π33+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扇形面积的计算,中位线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等,连接BH 和1BH ,∵90ACB ∠=,30CAB ∠=,2BC =,∴AB=2BC=4, ∴AC=,32242222=-=-BC AB∵O H ,分别为边AB AC ,的中点,∴OB=1OB =2,CH=32111==AC H C , ∴BH=()73222211211=+=+=H C BC BH ,易证△HOB ≌△B O H 11,∴线段OH 所扫过部分的面积(即阴影部分面积)为圆心角为图4AHBOC120,半径分别为7和3的两扇形的面积差,即3601202BH S π=阴影3601202BO π-=πππ=-3437.。

12平移与旋转--知识讲解及其练习 含答案

12平移与旋转--知识讲解及其练习 含答案

平移与旋转--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理解平移、旋转的基本概念,掌握平移、旋转的基本特征,并能利用平移与旋转的性质进行证明有关问题;2.知道一个图形进行平移后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之间所具有的联系和性质,能用平移变换有关知识说明一些简单问题及进行图形设计;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3.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并能利用旋转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要点梳理】要点一、平移1. 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要点诠释:(1)图形的平移的两要素:平移的方向与平移的距离.(2)图形的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2. 性质:图形的平移实质上是将图形上所有点沿同一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平移不改变线段、角的大小,具体来说:(1)平移后,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2)平移后,对应角相等;(3)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4)平移后,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与大小不变.要点诠释:(1)“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的线段的长度实际上就是平移的距离.(2)要注意“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与“对应线段”的区别,前者是通过连接平移前后的对应点得到的,而后者是原来的图形与平移后的图形上本身存在的.3. 作图:平移作图是平移基本性质的应用,在具体作图时,应抓住作图的“四步曲”——定、找、移、连.(1)定: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2)找:找出表示图形的关键点;(3)移:过关键点作平行且相等的线段,得到关键点的对应点;(4)连:按原图形顺次连接对应点.要点二、旋转的概念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如∠AOA′),如果图形上的点A经过旋转变为点A′,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要点诠释:旋转的三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要点三、旋转的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OA=OA′);(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旋转前、后的图形的形状与大小不变.要点诠释:图形绕某一点旋转,既可以按顺时针旋转也可以按逆时针旋转.要点四、旋转的作图在画旋转图形时,首先确定旋转中心,其次确定图形的关键点,再将这些关键点沿指定的方向旋转指定的角度,然后连接对应的部分,形成相应的图形.要点诠释:作图的步骤:(1)连接图形中的每一个关键点与旋转中心;(2)把连线按要求(顺时针或逆时针)绕旋转中心旋转一定的角度(旋转角);(3)在角的一边上截取关键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得到各点的对应点;(4)连接所得到的各对应点.【典型例题】类型一、平移1.如图所示,平移△ABC,使点A移动到点A′,画出平移后的△A′B′C′.【思路点拨】平移一个图形,首先要确定它移动的方向和距离,连接AA′后这个问题便获得解决.根据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容易画出所求的线段.【答案与解析】解:如图所示,(1)连接AA′,过点B作AA′的平行线l,在l上截取BB′=AA′,则点B′就是点B的对应点.(2)用同样的方法做出点C的对应点C′,连接A′B′、B′C′、C′A′,就得到平移后的三角形A′B′C′.【总结升华】平移一个图形,首先要确定它移动的方向和距离.连接AA′,这个问题就解决了,然后分别把B、C按AA′的方向平移AA′的长度,便可得到其对应点B′、C′,这就是确定了关键点平移后的位置,依次连接A′B′,B′C′,C′A′便得到平移后的三角形A′B′C′.2.(•东台市模拟)如图,将△ABC平移到△A′B′C′的位置(点B′在AC边上),若∠B=55°,∠C=100°,则∠AB′A′的度数为______.【答案】25°【解析】∵∠B=55°,∠C=100°,∴∠A=180°﹣∠B﹣∠C=180°﹣55°﹣100°=25°,∵△ABC平移得到△A′B′C′,∴AB∥A′B′,∴∠AB′A′=∠A=25°.【总结升华】图形在平移的过程有“一变两不变”、“一变”是位置的变化,“两不变”是形状和大小不变.本例中由△ABC经过平移得到△A′B′C′.则有AB=A′B′,BC=B′C′,AC=A′C′,∠A=∠A′,∠C=∠C,∠B=∠B′.举一反三:【变式】(•临淄区一模)如图,将△ABC沿BC方向平移2cm得到△DEF,若△ABC的周长为16cm,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为.【答案】20;解:∵△ABC沿BC方向平移2cm得到△DEF,∴CF=AD=2cm,AC=DF,∵△ABC的周长为16cm,∴AB+BC+A C=16cm,∴四边形ABFD的周长=AB+BC+CF+DF+AD=AB+BC+AC+CF+AD=16cm+2cm+2cm=20cm.故答案为:20cm.类型二、旋转的概念及性质3.如图,把四边形AOBC绕点O旋转得到四边形DOEF.在这个旋转过程中:(1)旋转中心是谁?(2)旋转方向如何?(3)经过旋转,点A、B的对应点分别是谁?(4)图中哪个角是旋转角?(5)四边形AOBC与四边形DOEF的形状、大小有何关系?(6)AO与DO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BO与EO呢?(7)∠AOD与∠BOE的大小有什么关系?【答案与解析】(1)旋转中心是点O;(2)旋转方向是顺时针方向;(3)点A的对应点是点D,点B的对应点是点E;(4)∠AOD和∠BOE;(5)四边形AOBC与四边形DOEF的图形全等,即形状一致,大小相等;(6)AO=DO,BO=EO;(7)∠AOD=∠BOE.【总结升华】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了解旋转的概念和性质.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O为正三角形ABC的中心.你能用旋转的方法将△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三部分吗?如果能,设计出分割方案,并画出示意图.【答案】下面给出几种解法:解法一:连接OA、OB、OC即可.如图甲所示;解法二:在AB边上任取一点D,将D分别绕点O旋转120°和240°得到D1、D2,连接OD、OD1、 OD2即得,如图乙所示.解法三:在解法二中,用相同的曲线连结OD、OD1、OD2即得如图丙所示4.如图,将图(1)中的正方形图案绕中心旋转180°后,得到的图案是( )【答案】C.【解析】抓住图形特征,观察图中的每个小的图形绕中心点旋转180°后能否与自身重合.【总结升华】在解题的过程中,可看出如果选取的基本图形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形成过程,甚至所选取的基本图形相同,也有不同的形成过程,因此分析图案的形成过程旨在了解图形的变化规律,而不必强求分析的一致性.类型三、旋转的作图5. 如图,已知△ABC与△DEF关于某一点对称,作出对称中心.【答案与解析】【总结升华】确定关于某点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称中心的方法:⑴利用中心对称的性质:对称点所连线段被对称中心所平分,所以连接任意一对对称点,取这条线段的中点,则该点即为对称中心;⑵利用中心对称的性质: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所以连接任意两对对称点,则这两条线段的交点即为对称中心.6.(•南宁)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1,1),B(﹣3,1),C(﹣1,4).(1)画出△ABC 关于y 轴对称的△A 1B 1C 1;(2)将△ABC 绕着点B 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 2BC 2,请在图中画出△A 2BC 2,并求出线段BC 旋转过程中所扫过的面积(结果保留π).【思路点拨】(1)根据题意画出△ABC 关于y 轴对称的△A 1B 1C 1即可;(2)根据题意画出△ABC 绕着点B 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 2BC 2,线段BC 旋转过程中扫过的面积为扇形BCC 2的面积,求出即可. 【答案与解析】解:(1)如图所示,画出△ABC 关于y 轴对称的△A 1B 1C 1;(2)如图所示,画出△ABC 绕着点B 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 2BC 2,由勾股定理得,BC=222+3=13,线段BC 旋转过程中所扫过得面积S=π21134⨯()=.【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作图﹣旋转变换,对称轴变换,以及扇形面积,作出正确的图形是解本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画出ABC ∆绕点O 逆时针旋转100︒所得到的图形.【答案】(∠AOA′=∠BOB′=∠COC′=100°)平移与旋转--巩固练习【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图形中的小三角形可以由△ABC平移得到的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2.(•株洲)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CB=90°,∠B=50°,将此三角形绕点C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后得到三角形A′B′C,若点B′恰好落在线段AB上,AC、A′B′交于点O,则∠COA′的度数是()A.50°B.60°C.70°D.80°3.下面生活中的物体的运动情况可以看成平移的是().(1)摆动的钟摆;(2)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3)随风摆动的旗帜;(4)摇动的大绳;(5)汽车玻璃上雨刷的运动;(6)从楼顶自由落下的球(球不旋转).A.(1)(3) B.(4)(5) C.(3)(5) D.(2)(6)4.如图,4×4的正方形网格中,△MNP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M1N1P1,则其旋转中心可能是( ).A.点A B.点B C.点C D.点D5.如图①,在宽为20m、长为30m的矩形地面上修建两条同样宽度的道路,余下部分作为耕地.根据图中数据,可得耕地的面积为 ( )A.600m2 B.551m2 C.550m2 D.500m26.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DC边上的点,连结BE,将△BCE绕点C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DCF,连结EF,若∠BEC=60°,则∠EFD的度数为( )A.10°B.15°C.20°D.25°二、填空题7.(春•博野县期末)图形在平移时,下列特征中不发生改变的有(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①图形的形状;②图形的位置;③线段的长度;④角的大小;⑤垂直关系;⑥平行关系.8.如图所示,△ABC经过平移得到△A′B′C′,图中△_________与△_________大小形状不变,线段AB与A′B′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线段CC′与BB′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9.(•吉林)如图,在Rt△ABC中,∠ACB=90°,AC=5cm,BC=12cm,将△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60°,得到△BDE,连接DC交AB于点F,则△ACF与△BDF的周长之和为cm.10.(春•新化县期末)钟表的分针匀速旋转一周需要60min,经过20min,分针旋转了_______度.11.如图,在等腰直角△ABC中,B=90°,将△ABC绕顶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60°后得到△AB′C′,则等于__________度.12.如图,△ABC以点A为旋转中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60°,得△AB′C′,则△ABB′是______三角形.三.解答题13.如图,将四边形ABCD平移到四边形EFGH的位置,根据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写出图中平行的线段和相等的线段.14.(吉安校级期中)等边△OAB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0),将△OA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a°(0<a<360)得△OA1B1.(1)求出点B的坐标;(2)当A1与B1的纵坐标相同时,求出a的值;(3)在(2)的条件下直接写出点B1的坐标.15.如图所示,在长为50m,宽为22m的长方形地面上修筑宽度都为2 m的道路,余下的部分种植花草,求种植花草部分的面积.【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C ;【解析】图中小三角形△BDE ,△CEF ,△DGH ,△EHI ,△FIJ 都可以由△ABC 平移得到.2.【答案】B ;【解析】解:∵在三角形ABC 中,∠ACB=90°,∠B=50°,∴∠A=180°﹣∠ACB ﹣∠B=40°.由旋转的性质可知:BC=B′C,∴∠B=∠BB′C=50°.又∵∠BB′C=∠A+∠ACB′=40°+∠ACB′,∴∠ACB′=10°,∴∠COA′=∠AOB′=∠OB′C +∠ACB′=∠B+∠ACB′=60°.故选B .3.【答案】D ;【解析】(1)摆动的钟摆,方向发生改变,不属于平移;(2)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沿直线运动,属于平移;(3)随风摆动的旗帜,形状发生改变,不属于平移;(4)摇动的大绳,方向发生改变,不属于平移;(5)汽车玻璃上雨刷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不属于平移;(6)从楼顶自由落下的球沿直线运动,属于平移.∴可以看成平移的是(2)(6).故选D.4.【答案】B ;【解析】连接对应点111,,PP MM NN ,做三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交点即是旋转中心.5.【答案】B ;6.【答案】B ;【解析】因为△BCE 旋转90°得到△DCF ,所以EC=CF,∠CFD=∠CEB=60°,即∠EFC=45°,所以∠EFD=60°-45°=15°.二、填空题7.【答案】①③④⑤⑥;【解析】解:由图形平移的性质,知图形在平移时,其特征不发生改变的有①③④⑤⑥.8.【答案】ABC , A ′B ′C ′,平行,平行;【解析】平移的性质.9.【答案】42;【解析】解:∵将△ABC 绕点B 顺时针旋转60°,得到△BDE,∴△ABC≌△BDE,∠CBD=60°,∴BD=BC=12cm,∴△BCD为等边三角形,∴CD=BC=CD=12cm,在Rt△ACB中,AB==13,△ACF与△BDF的周长之和=AC+AF+CF+BF+DF+BD=AC+AB+CD+BD=5+13+12+12=42(cm),故答案为:42.10.【答案】120°;【解析】2036012060⨯︒=︒.11.【答案】105°;【解析】∠BAC′=∠BAB′+∠B′AC′=60°+45°=105°.12.【答案】等边三角形;【解析】因为△ABC旋转60°得到△''ABC,则AB= AB′,∠BAB′=60°,所以是等边三角形.三、解答题13.【解析】解:平行的线段:AE∥BG∥DH,相等的线段:AE=BF=OG=DH.14.【解析】解:(1)如图1所示过点B作BC⊥OA,垂足为C.∵△OAB为等边三角形,∴∠BOC=60°,OB=BA.∵OB=AB,BC⊥OA,∴OC=CA=1.在Rt△OBC中,,∴BC=.∴点B的坐标为(1,).(2)如图2所示:∵点B1与点A1的纵坐标相同,∴A1B1∥OA.①如图2所示:当a=300°时,点A1与点B1纵坐标相同.如图3所示:当a=120°时,点A1与点B1纵坐标相同.∴当a=120°或a=300°时,点A1与点B1纵坐标相同.(3)如图2所示:由旋转的性质可知A1B1=AB=2,点B的坐标为(1,2),∴点B1的坐标为(﹣1,).如图3所示:由旋转的性质可知:点B1的坐标为(1,﹣).∴点B1的坐标为(﹣1,)或(1,﹣).15.【解析】解:如图所示②把几条2米宽的小路分别平移到大长方形的上边缘和左边缘,则种植花草部分汇集成一个长方形,显然,这个长方形的长是50-2=48(m),宽是22-2=20(m),于是种植花草部分的面积为48×20=960(m2).。

中考数学:线段旋转所扫边的图形面积

中考数学:线段旋转所扫边的图形面积

线段旋转所扫边的图形面积线段AB 和点O 在同一平面内,将线段AB 绕点O 旋转,在旋转过程中,线段AB 所扫过的图形面积该如何计算?笔者认为可从点与线段的位置及旋转的角度等几个方面研究.一、旋转中心O 在线段AB 上如图1,设AO =a ,BO =b(a ≥b),旋转角度为α.(1)当0°≤α≤180°时,线段AB 所扫过的图形如图2中的阴影部分所示,其蕊积为扇形OAA'与扇形OB B'的面积和,故()2222360360360S a b a b αααππ=+=+(2)当180°<α≤360°时,线段AB 所扫过的图形如图3中的阴影部分所示,其面积为以AO 为半径的圆的面积减去图中空白部分的面积,故二、旋转中心O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如图4,设AO =a ,BO =b ,旋转角度为α.线段AB 所扫过的图形如图5中的阴影部分所示,其面积为扇形OAA'减去扇形OBB'的面积,故()2222360360360S a b a b αααππ=-=-三、旋转中心O 不在直线AB 上(1)当线段AB 的两个端点分别是线段AB 上到旋转中心O 的距离最长的点和距离最短的点时,如图6(1).设AO =a ,BO =b(a>b),旋转角度为α.线段AB 所扫过的图形如图6(2)中的阴影部分所示.因为△OAB ≌△OA'B',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可转化为其面积为扇形OAA'减去扇形OBB'的面积,故()2222360360360S a b a b αααππ=-=-(2)当线段AB 的两个端点不是线段AB 上到旋转中心O 的距离最短的点时,如图7.作OD ⊥AB ,垂足为D ,设OA =a ,OB =b(a ≥b),O D =h ,∠BOD =β,旋转的角度为α.①若0°<α<2β时,线段AB 所扫过的图形如图8中的阴影部分所示,计算线段AB 所扫过的图形面积比较复杂,限于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不需要掌握.②若2β≤α≤360°-2β时,线段AB 所扫过的图形如图9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作OI ⊥A'B',垂足为I ,则△OAD ≌△OA'I ,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用以OA 和OD 为半径的两个扇形的面积差加上一个弓形的面积表示,即()22222tan 360360S a b h bαβπβπ=-+-∙.③若360°-2β<α<360°时,线段AB 所扫过的图形如图9中的阴影部分所示.此时阴影部分的面积以初中学生的知识也不能计算.④若α=360°时,线段AB 所扫过的图形如图11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一个圆环的面积,故S =π(a 2-h 2).计算线段AB 绕点O 旋转所形成的图形面积,关键在于准确画出AB 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其形状是由线段AB 的初始位置、终止位置及点A 、B 、D (点D 是线段AB 上到O 点距离最近的点)的运动轨迹所围成的封闭图形.。

初中数学《旋转》专题100题含答案

初中数学《旋转》专题100题含答案
(1)试猜想四边形AB‸′是什么特殊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2)连接h′,C‸,如图③,求证:四边形C‸′h是平行四边形.
24.如图,将OABC放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的网格中,点A、B、C均落在格点上,将线段
AB绕点B顺时针旋转9to.得线段A'B,点A的对应点为A',连接AA'交线段BC于点‸.
(1)写出点B的坐标;
(2)画出O ABC绕点0旋转1‸to后得到的图形O A1B1C1,并写出点B1的坐标?
33. 如图,在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正方形网格中,A2t2,B1tt,C3t1.
(1)画出O ABC关于x轴对称的O A1B1C1.
(1)作出旋转后的图形.
(2)C‸=.
‸B
25.如图,已知正方形ABC‸中,Bh平分²‸BC且交C‸边于点h,将OBCh绕点C顺时针旋转到
O‸C′的位置,并延长Bh交‸′于点G.
(1)求证:O B‸G∽O ‸hG;
(2)若hG · BG = t,求Bh的长.
26.如图,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的方格纸中,有一个OABC和一点0,OABC
(3)求出在O ABC旋转的过程中,点C经过的路径长.
7.正方形ABC‸的边长为3,h,′分别是AB,BC边上的点,且²h‸′=t5o.将O‸Ah绕点‸
逆时针旋转9to,得到O ‸Ch.
(1)求证:h′=′h
(2)当Ah=1时,求h′的长.
8. 如图,将OABC放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得到顶点坐标为A—3tt,B—3tt,Ctt3,以B为旋转中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将O ABC顺时针旋转9to.
(2)将O ABC绕点0顺时针旋转9to,画出旋转后得到的O A2B2C2,并直接写出点A旋转到点A2所经过的路径长.

2021年中考真题精选5——翻折、旋转

2021年中考真题精选5——翻折、旋转

2021年中考真题精选5 ——翻折、旋转1.(2021•宿迁)如图,折叠矩形纸片ABCD,使点B落在点D处,折痕为MN,已知AB=8,AD=4,则MN的长是()A.B.2C.D.42.(2021•苏州)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将△ABC沿着AC所在的直线折叠得到△AB′C,B′C交AD于点E,连接B′D,若∠B=60°,∠ACB=45°,AC=,则B′D的长是()A.1B.C.D.3.(2021•扬州)如图,一次函数y=x+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把直线AB绕点B顺时针旋转30°交x轴于点C,则线段AC长为()A.+B.3C.2+D.+4.(2021•河南)如图,▱OABC的顶点O(0,0),A(1,2),点C在x轴的正半轴上,延长BA交y轴于点D.将△ODA绕点O顺时针旋转得到△OD′A′,当点D的对应点D′落在OA上时,D′A′的延长线恰好经过点C,则点C的坐标为()A.(2,0)B.(2,0)C.(2+1,0)D.(2+1,0)5.(2021•衡阳)如图,矩形纸片ABCD,AB=4,BC=8,点M、N分别在矩形的边AD、BC上,将矩形纸片沿直线MN折叠,使点C落在矩形的边AD上,记为点P,点D落在G处,连接PC,交MN于点Q,连接CM.下列结论:①四边形CMPN是菱形;②点P与点A重合时,MN=5;③△PQM的面积S的取值范围是4≤S≤5.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③6.(2021•武汉)如图,AB是⊙O的直径,BC是⊙O的弦,先将沿BC翻折交AB于点D,再将沿AB翻折交BC于点E.若=,设∠ABC=α,则α所在的范围是()A.21.9°<α<22.3°B.22.3°<α<22.7°C.22.7°<α<23.1°D.23.1°<α<23.5°7.(2021•广西)如图,矩形纸片ABCD,AD:AB=:1,点E,F分别在AD,BC上,把纸片如图沿EF折叠,点A,B的对应点分别为A′,B′,连接AA′并延长交线段CD于点G,则的值为()A.B.C.D.8.(2021•台州)如图,将长、宽分别为12cm,3cm的长方形纸片分别沿AB,AC折叠,点M,N恰好重合于点P.若∠α=60°,则折叠后的图案(阴影部分)面积为()A.(36)cm2B.(36)cm2C.24cm2D.36cm29.(2021•丽水)如图,在Rt△ABC纸片中,∠ACB=90°,AC=4,BC=3,点D,E分别在AB,AC上,连结DE,将△ADE沿DE翻折,使点A的对应点F落在BC的延长线上,若FD平分∠EFB,则AD的长为()A.B.C.D.10.(2021•通辽)如图,已知AD∥BC,AB⊥BC,AB=3,点E为射线BC上一个动点,连接AE,将△ABE沿AE折叠,点B落在点B′处,过点B′作AD的垂线,分别交AD,BC于M,N两点,当B′为线段MN的三等分点时,BE的长为()A.B.C.或D.或11.(2021•自贡)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6,M是AD边上的一点,AM:MD=1:2.将△BMA沿BM对折至△BMN,连接DN,则DN的长是()A.B.C.3D.12.(2021•自贡)如图,直线y=﹣2x+2与坐标轴交于A、B两点,点P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直线y=﹣x+3于点Q,△OPQ绕点O顺时针旋转45°,边PQ扫过区域(阴影部分)面积的最大值是()A.πB.πC.πD.π13.(2021•宜宾)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点E、F分别在矩形的边AB、AD上,将矩形纸片沿CE、CF折叠,点B落在H处,点D落在G处,点C、H、G恰好在同一直线上,若AB=6,AD=4,BE=2,则DF的长是()A.2B.C.D.314.(2021•南充)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5,BC=20,把边AB沿对角线BD平移,点A′,B′分别对应点A,B给出下列结论:①顺次连接点A′,B′,C,D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②点C到它关于直线AA′的对称点的距离为48;③A′C﹣B′C的最大值为15;④A′C+B′C的最小值为9.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15.(2021•鄂尔多斯)如图,在Rt△ABC中,∠ACB=90°,AC=8,BC=6,将边BC沿CN折叠,使点B落在AB上的点B′处,再将边AC沿CM折叠,使点A落在CB′的延长线上的点A′处,两条折痕与斜边AB分别交于点N、M,则线段A′M的长为()A.B.C.D.16.(2021•阜新)如图,弧长为半圆的弓形在坐标系中,圆心在(0,2).将弓形沿x轴正方向无滑动滚动,当圆心经过的路径长为2021π时,圆心的横坐标是()A.2020πB.1010π+2020C.2021πD.1011π+2020 17.(2021•桂林)如图,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2,将正方形OABC绕点O逆时针旋转角α(0°<α<180°)得到正方形OA′B′C′,连接BC′,当点A′恰好落在线段BC′上时,线段BC′的长度是.18.(2021•东营)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的边长为12,点F是AD上一点,将△CDF沿CF折叠,点D落在点G处,连接DG并延长交AB于点E.若AE=5,则GE的长为.19.(2021•大连)如图,在菱形ABCD中,∠BAD=60°,点E在边BC上,将△ABE沿直线AE翻折180°,得到△AB′E,点B的对应点是点B′.若AB′⊥BD,BE=2,则BB′的长是.20.(2021•无锡)如图,在Rt△ABC中,∠BAC=90°,AB=2,AC=6,点E在线段AC上,且AE=1,D是线段BC上的一点,连接DE,将四边形ABDE沿直线DE翻折,得到四边形FGDE,当点G恰好落在线段AC上时,AF=.21.(2021•盐城)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AD=4,E、F分别是边BC、CD上一点,EF⊥AE,将△ECF沿EF翻折得△EC′F,连接AC′,当BE=__________时,△AEC′是以AE为腰的等腰三角形.22.(2021•南京)如图,将▱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到▱A′B′C′D′的位置,使点B′落在BC上,B′C′与CD交于点E.若AB=3,BC=4,BB′=1,则CE的长为.23.(2021•江西)如图,将▱ABCD沿对角线AC翻折,点B落在点E处,CE交AD于点F,若∠B=80°,∠ACE=2∠ECD,FC=a,FD=b,则▱ABCD的周长为.24.(2021•河南)小华用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玩折纸游戏,如图1,在Rt△ABC中,∠ACB=90°,∠B=30°,AC=1.第一步,在AB边上找一点D,将纸片沿CD折叠,点A 落在A'处,如图2;第二步,将纸片沿CA'折叠,点D落在D′处,如图3.当点D′恰好落在原直角三角形纸片的边上时,线段A′D′的长为.25.(2021•杭州)如图是一张矩形纸片ABCD,点M是对角线AC的中点,点E在BC边上,把△DCE沿直线DE折叠,使点C落在对角线AC上的点F处,连接DF,EF.若MF=AB,则∠DAF=度.26.(2021•达州)如图,在边长为6的等边△ABC中,点E,F分别是边AC,BC上的动点,且AE=CF,连接BE,AF交于点P,连接CP,则CP的最小值为.27.(2021•资阳)将一张圆形纸片(圆心为点O)沿直径MN对折后,按图1分成六等份折叠得到图2,将图2沿虚线AB剪开,再将△AOB展开得到如图3的一个六角星.若∠CDE=75°,则∠OBA的度数为.28.(2021•成都)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8,点E,F分别在边AD,BC上,且AE=3,按以下步骤操作:第一步,沿直线EF翻折,点A的对应点A′恰好落在对角线AC上,点B的对应点为B′,则线段BF的长为;第二步,分别在EF,A′B′上取点M,N,沿直线MN继续翻折,使点F与点E重合,则线段MN的长为.29.(2021•凉山州)如图,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120°得到△A'B'C,已知AC=3,BC=2,则线段AB扫过的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为.30.(2021•威海)如图,先将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AB边与DE在CF的异侧),AE交CF于点G;再将纸片折叠,使CG与AE在同一条直线上,折痕为GH.若∠AEF=α,纸片宽AB=2cm,则HE=cm.31.(2021•泰安)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折叠(AD>AB),使AB落在AD上,AE为折痕,然后将矩形纸片展开铺在一个平面上,E点不动,将BE边折起,使点B落在AE 上的点G处,连接DE,若DE=EF,CE=2,则AD的长为.32.(2021•海南)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AD=8,将此矩形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点D落在点D′处,折痕为EF,则AD′的长为,DD′的长为.33.(2021•本溪)如图,将正方形纸片ABCD沿PQ折叠,使点C的对称点E落在边AB上,点D的对称点为点F,EF交AD于点G,连接CG交PQ于点H,连接CE.下列四个结论中:①△PBE~△QFG;②S△CEG=S△CBE+S四边形CDQH;③EC平分∠BEG;④EG2﹣CH2=GQ•GD,正确的是(填序号即可).34.(2021•广东)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点E为AD的中点.连接BE,将△ABE沿BE折叠得到△FBE,BF交AC于点G,求CG的长.35.(2021•乐山)在等腰△ABC中,AB=AC,点D是BC边上一点(不与点B、C重合),连结AD.(1)如图1,若∠C=60°,点D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为点E,连结AE,DE,则∠BDE =;(2)若∠C=60°,将线段AD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AE,连结BE.①在图2中补全图形;②探究CD与BE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如图3,若=k,且∠ADE=∠C.试探究BE、BD、AC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6.(2021•临沂)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点E是BC边上一点,将△ABE沿直线AE折叠,点B落在F处,连接BF并延长,与∠DAF的平分线相交于点H,与AE,CD分别相交于点G,M,连接HC.(1)求证:AG=GH;(2)若AB=3,BE=1,求点D到直线BH的距离;(3)当点E在BC边上(端点除外)运动时,∠BHC的大小是否变化?为什么?37.(2021•菏泽)在矩形ABCD中,BC=CD,点E、F分别是边AD、BC上的动点,且AE=CF,连接EF,将矩形ABCD沿EF折叠,点C落在点G处,点D落在点H 处.(1)如图1,当EH与线段BC交于点P时,求证:PE=PF;(2)如图2,当点P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时,GH交AB于点M,求证:点M在线段EF的垂直平分线上;(3)当AB=5时,在点E由点A移动到AD中点的过程中,计算出点G运动的路线长.38.(2021•重庆)在等边△ABC中,AB=6,BD⊥AC,垂足为D,点E为AB边上一点,点F为直线BD上一点,连接EF.(1)将线段EF绕点E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EG,连接FG.①如图1,当点E与点B重合,且GF的延长线过点C时,连接DG,求线段DG的长;②如图2,点E不与点A,B重合,GF的延长线交BC边于点H,连接EH,求证:BE+BH=BF;(2)如图3,当点E为AB中点时,点M为BE中点,点N在边AC上,且DN=2NC,点F从BD中点Q沿射线QD运动,将线段EF绕点E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EP,连接FP,当NP+MP最小时,直接写出△DPN的面积.39.(2021•贵港)已知在△ABC中,O为BC边的中点,连接AO,将△AO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为钝角),得到△EOF,连接AE,CF.(1)如图1,当∠BAC=90°且AB=AC时,则AE与CF满足的数量关系是;(2)如图2,当∠BAC=90°且AB≠AC时,(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延长AO到点D,使OD=OA,连接DE,当AO=CF=5,BC=6时,求DE的长.40.(2021•本溪)在▱ABCD中,∠BAD=α,DE平分∠ADC,交对角线AC于点G,交射线AB于点E,将线段EB绕点E顺时针旋转α得线段EP.(1)如图1,当α=120°时,连接AP,请直接写出线段AP和线段AC的数量关系;(2)如图2,当α=90°时,过点B作BF⊥EP于点,连接AF,请写出线段AF,AB,A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当α=120°时,连接AP,若BE=AB,请直接写出△APE与△CDG面积的比值.41.(2021•吉林)如图①,在Rt△ABC中,∠ACB=90°,∠A=60°,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点E为射线BC上一点,将△BDE沿DE折叠,点B的对应点为点F.(1)若AB=a.直接写出CD的长(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2)若DF⊥BC,垂足为G,点F与点D在直线CE的异侧,连接CF,如②,判断四边形ADF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若DF⊥AB,直接写出∠BDE的度数.42.(2021•北京)如图,在△ABC中,AB=AC,∠BAC=α,M为BC的中点,点D在MC上,以点A为中心,将线段AD顺时针旋转α得到线段AE,连接BE,DE.(1)比较∠BAE与∠CAD的大小;用等式表示线段BE,BM,M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过点M作AB的垂线,交DE于点N,用等式表示线段NE与ND的数量关系,并证明.43.(2021•鄂尔多斯)旋转是一种重要的图形变换,当图形中有一组邻边相等时往往可以通过旋转解决问题.(1)尝试解决:如图①,在等腰Rt△ABC中,∠BAC=90°,AB=AC,点M是BC上的一点,BM=1cm,CM=2cm,将△ABM绕点A旋转后得到△ACN,连接MN,则AM =cm.(2)类比探究:如图②,在“筝形”四边形ABCD中,AB=AD=a,CB=CD,AB⊥BC 于点B,AD⊥CD于点D,点P、Q分别是AB、AD上的点,且∠PCB+∠QCD=∠PCQ,求△APQ的周长.(结果用a表示)(3)拓展应用:如图③,已知四边形ABCD,AD=CD,∠ADC=60°,∠ABC=75°,AB=2,BC=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44.(2021•徐州)如图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P在边AD上(P不与A、D重合),连接PB、PC.将线段PB绕点P顺时针旋转90°得到PE,将线段PC绕点P逆时针旋转90°得到PF,连接EF、EA、FD.(1)求证:①△PDF的面积S=PD2;②EA=FD;(2)如图2,EA、FD的延长线交于点M,取EF的中点N,连接MN,求MN的取值范围.45.(2021•毕节市)如图1,在Rt△ABC中,∠BAC=90°,AB=AC,D为△ABC内一点,将线段AD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AE,连接CE,BD的延长线与CE交于点F.(1)求证:BD=CE,BD⊥CE;(2)如图2,连接AF,DC,已知∠BDC=135°,判断AF与D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也谈线段旋转扫过的面积

也谈线段旋转扫过的面积
+ .


图4
m s : 丌 ( OB 2 一OC 2 ) =

我们 也可 以这样理 解, 图1 的情 形虽然 不 满足图2 、图3 所示 的特 征 条件 , 但 可 以换 一 个角度让 它满足特征条件. 实 际上 , 线 段 AB 上 的 点 可 分 为 两 类 :一 类 是 线 段 B 上 的 点 ,另 类是线 段 C上 的点, 无论线段B 还是A ,
2 0 1 3 年第 2 期
数 学教 学
2 — 1 5
图2 和图3 的情 形完全符合 授课教师 总结 的规 律 , 这 两 种 情 形 有 一 个 共 同 点, 就 是 线 段 B上 各 点到旋 转 中心 ( 二 ) 的距 离 均不 相等 , 且端 点 离 点 ( 二 ) 最近, 端点 B离 点 ( = ) 最远. 凡 符合这种特征条件 的线段绕旋转中心旋转扫过 的面 积 均 可 以用 “ 扇形面积差” 来表 达 . 我 们 知 道,线 段 B绕 点 D逆 时 针 旋 转 9 0 。 ,可 以 理 解 为 其 上 的所 有 点 均 绕 点 ( = ) 逆 时针 旋转 9 0 。 , 因此 线 段 AB旋 转 扫过 的区域 可 以看 作 线 段 AB上 所 有 点 绕 点 ( = ) 旋 转9 0 。 形成 的弧线的集合. 图2 、图 3 中, 由于点 距 旋 转 中心 ( 二 ) 最 近, 点 B 离点 ( = ) 最远, 所 以各 弧 线 必 夹 在 和 BB 之 间, 与线 段 B 只有 唯 一 公 共 点, 不 会 出现 “ 越 过” 线 段 B 的情 形.而 图 1 中, 垂 足 是 线段 A B上所 有 点 中 距 离旋转 中心 ( = ) 最近 的点 因此线段 AB上 点 B、 之 间的 点旋转 形成 的 弧线 必位 于 BB 、 C 之 间, 而线 段 A B上 点 A、C之 间 的点旋 转 形 成 的 弧 线 必 位 于 AA 、 之 间,显 然 线 段 B 与 相 切,所 以 点 、 之 间 的 点 旋 转 形 成 的弧 线 必 与 线 段 B 相 交 于 两 点( 如 图4 所 示) , 因而 线 段 A日扫 过 的 区域被 线段 B 分割为两 部分, 它们 分居 B 两侧 , 从而形成如 图 1 所示 的区域.

旋转中的最值问题方法

旋转中的最值问题方法

旋转中的最值问题方法一、三角形旋转中的最值问题。

题目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 ACB = 90^∘,AC = BC=√(2),将ABC绕点C逆时针旋转角α(0^∘<α<90^∘)得到A'B'C,连接A'B。

求A'B的最小值。

解析:1. 因为ABC绕点C旋转得到A'B'C,所以CA = CA'=√(2)。

2. 在A'CB中,根据余弦定理:A'B^2=A'C^2+BC^2- 2A'C· BC·cos(∠ A'CB)。

3. 由于∠ A'CB=∠ ACB+α = 90^∘+α,A'C = AC=√(2),BC=√(2)。

4. 则A'B^2=2 + 2-2×√(2)×√(2)cos(90^∘+α)=4 + 4sinα。

5. 因为0^∘<α<90^∘,当sinα = 0(即α = 0^∘)时,A'B^2取得最小值4,所以A'B的最小值为2。

题目2: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点D是边BC的中点,将ABD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ACE。

求线段DE的最大值。

解析:1. 因为ABD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ACE,所以AD = AE,∠ DAE=∠ BAC = 60^∘,所以ADE是等边三角形。

2. 点D是边BC的中点,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D⊥ BC,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D=√(3)。

3. 因为ADE是等边三角形,所以DE = AD=√(3),DE的最大值就是√(3)。

题目3:在ABC中,AB = 3,AC = 4,∠ BAC = 60^∘,将ABC绕点A旋转,得到AB'C'。

求BC'的最大值。

解析:1. 由余弦定理可得BC=√(AB^2)+AC^{2-2AB· AC·cos∠ BAC}- 把AB = 3,AC = 4,∠ BAC = 60^∘代入可得:BC=√(9 + 16-2×3×4×frac{1){2}}=√(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线段旋转扫过的面积
泉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黄立
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面图形关于旋转中心的旋转,探索它的基本性质;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能利用旋转进行弧长和面积的相关计算。

2.教材分析
知识层面:旋转的基本性质: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图形中每一个点都绕旋转中心按同一旋转方向旋转了同样大小的角度。

角的动态定义:将一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一定的角度所形成的图形。

圆的定义的轨迹说:将一条线段绕着一个端点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图形。

本课时既承接这三个知识点,又通过图形面积的割补法推导所得线段旋转扫过的面积,也丰富了圆中的计算的相关应用。

能力层面:学生在学习了旋转的基本性质,已经具有观察和操作能力,积累了一定的探索和推理经验,具备进行“探索—猜想—证明”线段旋转扫过的面积的基础。

先通过学生课前分组发现问题,操作观察,思考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建模能力;由合情推理得出结论,再演绎推理论证结论的合理性,进一步发展学生推理证明的能力;最后回到课前的问题解决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思想层面:线段旋转扫过的面积的探索和论证过程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供一个发展提高平台:通过对不规则图形的割补为规则图形进行计算,体现化归与转化的思想;通过线段端点在垂足同侧→线段端点在垂足异侧,这个探究过程体现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和思维层次性。

3.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旋转的基本性质,角的动态定义,圆的定义的轨迹说,并且进行了实际操作验证,这为探究线段旋转扫过的面积提供了认知基础。

(2)从学生的学习动机与需要上看,他们有探究新事物的欲望和好奇心,这为探究线段旋转扫过的面积的证明策略及方法提供了情感保障。

(3)学生在探究线段旋转扫过的面积过程中,其认知顺序可能是建构型的。

旋转的基本性质,角的动态定义,圆的定义的轨迹说是其原有知识储备的主要图式,通过对原有图式完全可以建立线段旋转过程的几何模型,进一步探究求面积的割补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由对线段旋转扫过的面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推理证明,掌握线段旋转扫过的面积的证明及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亲历实际问题,探究几何建模的过程,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化的理性运用;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逻辑推理能力;对比线段端点到旋转中心是否为距离最值点,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际问题的建模过程,经历线段旋转扫过的面积的不同割补方法的推理证明过程,培养学生创造性,弘扬个性发展,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体会数学证明的严谨性和推理意义,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感悟逻辑推理的数学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线段旋转扫过的面积的探索和证明过程。

难点:不规则图形的割补过程;线段端点在垂足异侧的一般情况。

教学策略
1.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想—证明—应用”的数学活动证明,启发引导学生体会探索结论和证明结论的相互关系,即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同时,让学生在探索线段旋转扫过的面积的过程中积累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后体会成功的喜悦。

【设计意图】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了旋转的基本性质,本节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现在线段旋转扫过的面积,探索和证明过程就必然成为本节课的重难点。

本课基本定位在于,通过实际生活中问题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建模的能力;借助几何画板的过程分析,启发诱导学生观察,进一步探索,渗透一般到特殊的思想;通过证明的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分类与整合的数学思想和推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
活动1:以前我们学过的角的动态定义,圆的定义的轨迹说是什么?扇形是不是可以类比同样的方法进行定义?
【设计意图】按“最邻发展区”的要求,鉴于学生对旋转的基本性质,角的动态定义,圆的定义的轨迹说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类比扇形,引入线段旋转扫过的图形。

活动2:如果线段所绕的旋转中心不为线段的端点,扫过的图形还会是扇形吗?请同学们画出可能出现的图形。

【设计意图】本活动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在通过小组合作观察的过程中,分组探索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情况。

预设情境:
二、合作提升
活动3:展示学生的初步猜想的作图,分组在几何画板上进行实际操作,验证自己的作图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为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在通过小组合作利用几何画板操作的过程中,简便的修改参数,验证猜想的正确与否,而且可以通过观察临界点的变化情况,更容易找到分类的标准和问题的本质。

问题1:观察对比三个图形,分析扫过面积不同的成因。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教师加以引导将语言规范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比图形的参数变化,分析扫过面积不同的成因在于线段端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不一定是最值点,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问题2:你能求出面积吗?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通常采用什么方法?
【设计意图】在目标引导下,发挥主体意识类比原有的知识框架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问题3:能否猜想出一般结论?能否对所猜想的结论进行证明?
1.有了上面的几何模型作为铺垫,继续探究活动了,教师参与其中,对个别感到困难的小组可以进行适当的提示和引导。

2.教师指导学生将性质定理用数学语言进行规范表达,给出完整的证明。

3.分组探究,成果展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和答题规范性,让学生对探究中出现的问题或困惑,进行合作学习解决,在合作学习中共享集体思维成果,并进一步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能比较全面的理解,提升学习能力,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引导发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1.借助实物投影仪,将学生应用的割补方法进行汇总展示。

2.在展示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表达,若有不全的,教师进行必要的提示。

3.引导学生比较一般结论的适用前提。

【设计意图】
1.让学生在证明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割补法的应用,并且了解从特殊的一般的处理
问题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这里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教师在这里要交代①如何分析;②如何构建几何模型;③规范书写格式;④有条理的表达上面的分析思路,有一个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

3.一般结论的应用要注意适用前提这一点应向学生交代清楚。

4.给学生充分的自我展示的机会,尽量发现更多的割补的方法。

活动4:生活中有很多线段旋转扫过的图形的实例,让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并说说需要通过测量哪些数据进行面积计算。

【设计意图】鉴于学生对线段旋转扫过的图形已有的认识和了解,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创设情境。

本活动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在通过小组合作观察的过程中,分组探索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情况。

预设情境1:
【设计意图】先从简单的特殊模型入手,有利于学生发现图形特点。

预设情境2:学生利用汽车雨刷的案例来观察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A
B
B'
【设计意图】学生凭借直观感受,发散出一般情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探究能力,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图形的基本特点。

预设情境3:学生利用自制的数学工具的变形来观察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A
B
B'
A'
【设计意图】学生凭借自己对模型的变形,发散出变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探究
能力,引导学生继续探究问题的本质。

四、成效评价
问题4:将AB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到'''A B C ∆,使,,'A B C '若90C ∠=︒,30A ∠=︒,4AB =,求线段
AC 扫过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一般模型,评价学生对菱形的性质定理的理解程度;对于新知识的
应用以及建立简单数学模型的能力。

问题5:直线y =x 轴、y 轴于,A B 两点,将直线AB 绕原点逆时针
旋转90︒,求AB 扫过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说理题,评价学生对一般情况的理解程度;数学语言的表达规
范程度;形成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分析能力以及发散思维。

五、回顾反思
问题6:(1)求不规则图形所采取的方法有哪些?
(2)扫过面积有所不同的本质是什么?
(3)在探究证明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体会?
【设计意图】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本节课进行
系统的回顾,帮助学生积累属于自己的数学活动经验。

六、课后反馈
课后再登录老师的个人教学空间,通过本节课的微课进行复习,并根据本课题学习的
小组探究过程,完成一篇数学小论文。

【设计意图】作业有较大的弹性,利用翻转课堂体现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原则,尊
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