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共工怒触不周山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过程与方法体会古代人民认识、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1、了解一些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共工怒触不周山》2、多角度讨论分析,理解文章的内涵【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夸父逐日》使我们认识了一位神话英雄,《共工怒触不周山》将引领我们走进远古神话的战争之中。
二、走进作者:《共工触怒不周山》(《淮南子·天文》。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1.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弄懂词句的含义和全文内容;2.借助《学习与评价》等资料,了解作品及人物.3.熟读并背诵《共工怒触不周山》五、合作探究:检查自学效果,并引导学生更正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帮助更正读音并读朗读时的节奏和感情提出看法。
2.学生把原文抄在黑板上,请同学逐句翻译。
其他同学评价翻译质量。
3.理解原文大意,并把此故事讲给大家听。
4探究,加深理解a.从“怒”看其表现——“触”b.从“怒”看其后果——天柱折地维绝c.从“怒”看其战斗过程——激烈(文中并没有写,但是从“怒”中,我们不难看出共工的心不甘,且造成了如此破坏性的后果,如此神勇,想想他与颛顼的争斗的激烈程度,自可不言而喻。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说一说“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战斗场景究竟是怎样的?可小组交流,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把握神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d.从“怒”看其人——你觉得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勇敢、豪气、坚强、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五、再读感悟,合作探究在朗读时,应读出共工的那种心不甘,那种愤怒之情,那种地动山摇只势!a.自由读b.指名读c.男女竞赛读3、我们从共工身上学到了什么?面对挫折、困难时,我们应该如何应付呢?(挑战精神)六、精读品析:背诵课文。
七、拓展延伸:发挥想象,描述“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战争场景。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20.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

20* 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2.培养学生自读说明文的能力。
3.掌握本课的生字生词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由朗读与讨论,教师点拨,掌握本课的主要内容与写作特点,提高学生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动物,增强环保意识,树立保护动物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说明文抓住事物特点,条理清晰,从不同角度说明事物的特点,体会针鼹的珍奇。
难点:掌握从不同角度说明事物的方法【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有一种小动物被选为吉祥物,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本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种可爱的小动物。
(板书课题)二、走进作者:王晓雨笔名王晓雨(英文名PATRICK WANG) 本名王平,笔名雨来。
澳大利亚华人作家。
男,祖籍义乌,父王用德为义乌塔山石壁村人。
1954年3月生于上海。
现定居澳大利亚,任墨尔本作家协会副主席、大洋洲文联出席、澳大利亚浙江侨民联合会常务副会长。
三、预习检测:检查学生对课文的预习。
针鼹(yǎn )蜥蜴(xīyì)洞穴(xué)黏液(nián )蛰伏(zhé)孵化(fū)稠(chóu )吮吸(shǔn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针鼹)2、文章是怎样引出说明对象的,这样写好吗?(从悉尼奥运会的吉祥物和澳大利亚五分硬币图案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这样写一开始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也使读者产生了强列的阅读愿望。
)3、这种动物在世界上的价值是怎样的?(珍奇、稀有)五、合作探究:1、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针鼹的?(外貌、掘土的特点、生活习性、繁殖)2、作者是怎样来介绍这几个方面的?(外貌从两面进行,一是写它身上长满了“粗硬坚锐的刺”;二是介绍它身体的颜色。
掘土的方面,先介绍强有力的武器锐利的爪子“,用比较的说明方法写出与刺猬的最大不同,然后又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说明它的掘土速度之快。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28.岳飞

28* 岳飞【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自读自译,疏通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过程与方法通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岳飞的性格特征,了解岳飞的事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岳飞的优秀品质,领会岳飞精神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重点:1、疏通文意,理解重点字词含义。
2、分析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
难点:领会岳飞精神的内涵。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听《满江红》,七年级下自读课本P250页岳飞的《满江红》,酝酿感情,赏乐激情二、走进作者:毕沅(1730——1797),清代史学家。
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
江苏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进士,官至湖广总督。
治学范围较广,由经史旁及小学、金石、地理,也能诗文。
三、预习检测:读准字音毕沅 yuán姬jī、姝shū、遗wèi、宵旰gàn宁nìng、壕háo、重铠 kǎi、刍chú、洵洵xún、掳掠lǔ远戍shù、颁犒kào 蹙额cù阙一不可qūe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散读。
估且“美”其名曰:“乱七八糟”读全文。
2、借力译文。
借助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借助同学,借助老师,自译全文。
将你认为不太好理解或易出错的字词含义写在课文页眉页脚或行间空白处。
参考查读各种资料或各方力量细读译出全文意思。
3、此文写了岳飞哪三个方面的品格?哪方面写得较略,哪方面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要把这方面写得详细呢?五、合作探究:1、岳飞“治军有方”一共包括五个方面,这五方面在文中都有体现。
我们一起把各个方面的表现与这五个字对应起来。
细读文章第二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1)找出与“仁”字对应的原句。
(2)找出与“信”字对应的原句(3)找出与“智”有关的原句。
(4)找出与“勇”对应的原句。
(5)找出与“严”对应的原句。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阅读,找出原句。
(1)“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逐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25.诗词五首——饮酒

饮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难点: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
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
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
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二、走进作者: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
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
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三、预习检测:指名诵读《饮酒》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五首诗词录音一遍;接着听《饮酒》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2)补充《饮酒》的注释。
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
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④辨:说明。
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3)教师根据自己的体会范读《饮酒》两遍。
(4)打出课件,同时让学生诵读课文多遍。
(5)指导背诵。
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全诗有两个层次:开头四句为一层。
是说作者虽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里,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如何能做到这样呢?原来是心灵远离了尘俗的牵缠,那么所居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清静起来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十六社戏(二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教师: 备课时间:2016.9.25 上课时间:2026.5.5【学习目标】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诵读文中的精彩片断。
3.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
【重点难点】1.诵读文中的精彩片断。
2.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
【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
浙江绍兴人,有小说、杂文、散文、诗歌等,都收在《鲁迅全集》里。
1918年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又发表了中篇小说《阿Q正传》。
散文集《朝花夕拾》。
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
2.写作背景:鲁迅在《英译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中说:“我生长于都市的大家庭里,从小受着古书和师傅的教训,所以也看得劳苦大众和花鸟一样。
有时感到所谓上流社会的虚伪和腐败时,我还羡慕他们的安乐。
但我母亲的家是农村,使我能够间或和许多农民相亲近,逐渐知道他们是毕生受着压迫,很多苦痛,和花鸟并不一样了。
”鲁迅在这个期间写了不少回忆故乡的作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通过可爱的故乡与罪恶的社会形成对比,表达自己对于光明的前景和人与人之间纯朴善。
【自主学习】1.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省()___相()___壳()___泊()___()___()___()___()___2.给形似字注音组词。
较()___篙()___絮()___楫()___皎()___蒿()___恕()___揖()___狡()___嵩()___怒()___辑()___3.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并分析表达作用。
(1)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开船,在桥石上一(),()几尺,即又()出了桥。
作用:(2)我的很重的心忽而()了,身体也似乎()到说不出的大。
作用:4.请根据文章顺序排列下面事件的先后,并作详、略归类。
(1)六一公公送豆给“我”。
(2)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5.黄河颂(导学案1)

6、黄河颂教师寄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学习目标:1 .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2 .细心揣摩、领会关键词句的深刻含义。
3 .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1 .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细心揣摩、领会关键词句的深刻含义。
学习过程一、积累运用L 请给加点字注音。
2 .词语填空。
3 .熟读课文后填充诗句。
②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多少英雄的故事, ③你是伟大坚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④你一泻万丈,,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4 .请写出3-5句关于黄河的诗句。
二、自主探究整体感知5 .作者及背景简介《黄河颂》是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大型民族交响乐《黄河大合唱》的第二 章,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 画卷,表现出中华民族的苦难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6.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山巅() 澎湃( 狂澜 ) 九曲连环( ) 作曲 () 浊流 屏障( 哺育() 一泻万丈 ()不屈不 惊涛 万丈 浊流九曲连 万丈 文明 奔腾不①我站在同山之巅,,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魄,三、合作探究文本研读活动一感知内容,认识黄河7.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8.反复出现的“啊!黄河!”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9.本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你认为朗诵词部分起的作用是什么?活动二品味语言,感受黄河10.文中运用了很多比喻,请从文中摘录一句并加以赏析。
活动三合作交流,咏唱黄河11.小组交流以上的阅读印象,并从以下几种发言形式中选择一种与小组同学交流:①这首诗歌中我最欣赏的是一一②读了这首诗歌,让我最感动的是一一③这首诗歌让我明白了一一④读了这首诗歌,我有这样的疑问一一四、拓展延伸12.上网查找欣赏黄河图片,查找有关《黄河颂》的资料,和家人一起欣赏咏唱交响乐《黄河大合唱》。
初中语文语文版七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导学案

【学习目的】
1、读顺课文,按要求积累词语
2、了解说明文抓住事物特点,条理清晰,从不同角度说明事物的特点。
3、、培养学生自读说明文的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环保意识
【学习重点】
体会说明文抓住事物特点,条理清晰,从不同角度说明事物的特点
【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自读法
一、一读课文,积累常识及字词,告诫自己:我能行
(学法:参考课下注释,查阅工具书)
1、常识填空
(1)《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鼠晏》作者,华人作家。
(2)2000年悉尼奥运的吉祥物是。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认读、书写3-5遍
针鼠晏()褐色()掘洞()分泌()黏液()洞穴()蛰伏()粗糙()吮吸()
3、解释并用带点字造句
招摇过市
蛰伏
吮吸
二、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4、针鼠晏是一种珍奇的动物,通过读课文,你知道针鼠晏为什么那么珍奇吗?
5、阅读课文,说说作者围绕针晏鼠这种动物介绍了哪些内容?试结合各部分内容拟一个小标题。
三、了解针鼠晏的特点
6、默读课文,针鼠晏是珍奇的稀有动物,你能找出相关语句说出它有哪些特点吗?
四、探究本文的说明方法
7、作者在介绍针鼠晏的特点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找出有关的语句进行分析。
五、拓展运用
8、针鼠晏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吉祥物。
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做过大型运动会的吉祥物?并试写一篇短文,介绍你喜欢的这一吉祥物,最好附上图片。
六、学习反思
七、课堂检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最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全册导学案目录目录 .................................................................................................................................................... (1)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课时)....................................................................................... ..... (2)二、爸爸的花儿落了(二课时)............................................................................................. (7)三丑小鸭(二课时)........................................................................................................... . .. (10)四诗两首二课时.................................................................................................................... . . . . . (14)五伤仲永(二课时)....................................................................................................................... . . (18)六黄河颂(两课时)............................................................................................................... . . (22)七最后一课(两课时)................................. . . . (26)八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 . . . (32)九土地的誓言(一课时).................................. . . (36)十木兰诗(二课时)................................... . . (40)一一邓稼先(二课时).............................. . . . (42)一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二课时).... . . . . (46)一三音乐巨人贝多芬(二课时)........... . . . (50)一四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课时)....... . . . (54)一五孙权劝学(一课时)......................... . . .. (56)一六社戏(二课时).............................. . . .. (58)一七安塞腰鼓(二课时).................... . . . .. (62)十八竹影............................................. . (66)一九观舞记........................................ . . .. (68)二十口技..................................... . . . . (70)二一伟大的悲剧(二课时).... . . . .. (74)二二荒岛余生(二课时)......... . . (78)二三登上地球之巅(二课时).... . . . . (82)二四真正的英雄(一课时)...... . . . (86)二五短文两篇(二课时)......... . . . . . (89)二六珍珠鸟(一课时)........... . . .. (93)二七斑羚飞度........................... . . . (95)二八《华南虎》..................... . . . (97)二九马(二课时)............... . . . . .. (99)三十狼(二课时)............. . . . . . (103)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给学生发放文章的背景材料。
2、结合背景组织学生讨论在石榴众多的特点中作者为什么偏偏选它在五月开花这一特
点来写?
3、带领学生阅读全文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本课小结
《石榴》一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
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精神品格向时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
1、作者笔下的鹅有什么鲜明特点
傲慢高傲、最傲人、架子十足。
注意对这些词语的意义加以比较
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
高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
傲人�.骄傲自大瞧不起人。
架子十足非常自高自大的样子。
3、为了突出白鹅傲慢的特点作者怎样称呼鹅“鹅老爷”
“老爷”一词原是旧时代对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的一种尊称。作者用以称呼白鹅可见白
美姿态记录了鹤鹰之战的激烈场面赞颂鹤的群体精神。如何体会鹤的形象及把握理解鹤
群精神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对文中\'鹤鹰之战\'开始时鹤群的惊慌的理解是本文
2、讲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当时的具体情景。
3、出示在本课中出现的生字、生词。
4、带领学生读课文做到整体感知。
二、品味内容体会感情
1、带领学生找出描写家乡燕子和海上燕子的段落并仔细品味。
2、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春景图”和“海天图”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描写。
3、带领学生找出海上的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之间的不同之处。
产生了淡淡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
《海燕》一课全文以“乡愁”为线索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运用倒叙的手法对故乡小
燕子进行了描述。通过对春风、春雨、春柳、春花、春草等景物的描写把一个温暖、舒适
而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故乡的春天再现了出来。后部分作者从遐想回到现实并带着对故乡
小燕子的深厚感情对海上的小燕子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从而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表达
七年级下册
1石榴
导学目标
1、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和新词。
2、揣摩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的深层含义、表达作用。
3、体会咏物记叙文的特点。
导学重难点
1、通过课文中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确领悟文章的主题理解作者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指导初读
念和热切的追求。
第二课时
一、辐射阅读体会寄情于景的写法
1、带领学生阅读《白杨礼赞》片段。
2、带领学生阅读《荔枝蜜》片段。
二、写作练习
指导学生观察大干世界里的事物描写其特征同时练习“托物言志”或“借物
抒情”的写法。
三、本课小结
要写好物托言志或借物抒情的文章首先要有情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情人学会思
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讨论这首诗突出了鹅的什么特点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白鹅》写于1946年夏天。抗战期间丰子恺内迁重庆住在郊外一座荒村里。当时正值
战时生活条件艰苦而人们内心更是焦虑苦闷。丰子恺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
种菜、养鸽。养鹅这成了作者排遣苦闷的一种寄托。
三、范读课文
四、讨论课文1一4段内容
鹅在他家中拥有特殊“地位”。享受特殊待遇。于是白鹅也就有理由表现得“架子十足”。
4、“傲慢”一词常被用以形容人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来形容白鹅
作者对白鹅怀着一种怎样的感情
五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4段。要求绘声绘色通过朗读来领略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第二课时
一、研究课文14段的写法
1、学生自由朗读14段。
同一只燕子?
2、老师发放课外补充材料《就是那一只蟋蟀》。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写法上“咏物寄情物情合一”的特点。
三、短文写作
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乡的小燕子产生了淡淡的乡愁。
你是否也有过因看到眼前景物而触发了某种情感的经历?试写一篇短文记下当时的情景和
你的感受。
四、本课小结
这是一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乡的小燕子
三、本课小结
这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通过对小燕子这一可爱形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
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
第二课时
一、重温课文。理清情感线索
帮助学生整理文章的线索弄清海上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与“乡愁”之间的联系。
二、辐射阅读探究主题
1、引导学生思考海上的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是不是同一只燕子?那为什么作者会认为是
1、带领学生认识石榴观察讲台上的一盆石榴。
2、引导学生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石榴。
3、带领学生总结石榴的特点。
4、指导学生分析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
二、抓住特征分析课文
1、带领学生品味描写石榴的句子。
2、带领学生阅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带领学生重点讨论作者为什么将石榴比喻成是“夏天的心脏”。
2海燕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了解写作时间以及作者的基本情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课文在写法上的几个特点如生动、细腻的描写真挚、深沉的感情情物合一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我们很多人都有过离开家的经历都有过想家的时候想家乡的亲人想家乡的一
草一木。
请将自己曾经有过的这种经历讲述给同学们听听。
白鹅的喜爱与怀念。自由朗读第5节然后说说作者及其家人喜爱白鹅还有什么原因。
2、谈谈你对文章结尾的两句话的理解。
3、这节文字主要写白鹅的贡献但其间仍不乏表现白鹅傲慢性格的文字找出来欣赏一下。
三、按照“思考与练习四”的要求进行口头作文
4鹤群
பைடு நூலகம்教学目标
本文是一篇富于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文章运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鹤群飞行于空中的优
2、为突出鹅的特点作者将鹅和其他动物比较着写结合文中内容作具体分析。
3、作者之所以能对白鹅作如此生动传神的描写是因为他对白鹅观察得非常仔细。描写鹅
吃饭的第4段文字最具代表性试作分析。
4、第4段中作者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鹅吃饭时所表现出的傲慢
二、讨论课文第5段的内容
1、作者用浅显质朴的文字轻松幽默的笔调勾勒了白鹅既可笑更可爱的形象表达了对
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
3白鹅
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笔下的白鹅的鲜明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准确描摹的方法。
3、品味欣赏本文生动而风趣的语言感受作者的生活情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回忆曾经读过的以“鹅”为题材的诗文来导入新课。如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