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例子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例子
以下是 6 条关于文言文词类活用的例子:
1. 名词作动词呀!你看“驴不胜怒,蹄之”,这里的“蹄”本来是名词“蹄子”,现在却变成了动词“踢”,是不是很神奇呢?就好像一个物品突然活过来能行动啦!
2. 形容词作动词真好玩呢!比如说“春风又绿江南岸”,“绿”本来是形容词,在这里却表示“使……变绿”,就像是给江南岸施了魔法让它变绿了,多有意思呀!
3. 动词作名词也很特别哟!像“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原来是动词奔跑,在这里就变成了名词“飞奔的马”,这就好像是一个动作突然变成了具体的东西一样,很奇妙对吧?
4. 名词作状语真的绝啦!“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箕畚”原本是名词,却来作状语表示“用箕畚”,这就如同给动作增添了独特的方式,超酷的啊!
5. 使动用法也很带劲呀!“苦其心志”,“苦”就让“心志”变得痛苦,仿佛有股力量在驱使着一样,太有意思啦!
6. 意动用法也值得一提呢!“渔人甚异之”,“异”就是觉得奇怪,把……当作奇怪的,是不是感觉很奇特呀?
总之,文言文词类活用真的是丰富多彩,让我们能看到文字如此多变而有趣的一面呀!。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一、名词活用名词作动词1、鞭数十(鞭,用鞭子打)2、果然鹤也(鹤,变成白鹤)3、天雨墙坏(雨,下雨)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意动,当作宾客)5、其家甚智其子(意动,认为……聪明)6、父利其然也(意动,以……为利)7、歌以咏志(歌,写诗歌)8、愿为市鞍马(市,买)9、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10、对酒当歌(歌,高歌,唱歌)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后是方位名词做动词,表示“放在前面”、“放在后面”)12、置所罾鱼腹中(“罾”用是用罾捕的)13、皆指目陈胜(“目”是用目示意)1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太守,做太守)15、名之者谁(名,给……命名)16、一鼓作气(鼓,击鼓)17、朝服衣冠(服,穿戴)18、惠子相梁(相,作宰相)19、冬雷震震(雷,打雷)20、夏雨雪(雨,降下,落下)21、寻向所志(志,做的记号,标志)22、有仙则名(出名)23、有龙则灵(现灵)24、披发文身(画文彩;刺花纹)25、书帛曰:“陈胜王。
”(称王)26、不蔓不枝(蔓延;生出枝节)27、皆刑其长吏(刑,惩罚)28、环而攻之(环,包围)2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30、峨冠而多髯者(峨冠,戴着高帽子)31、皆下之(攻下)32、此中人语云(语,告诉)33、欲穷其林(穷,走到尽头)34、吾义固不杀人(坚持合宜的道义、情理)35、天下缟素(穿孝服)36、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划船)名词作状语1、窗扉洞开(像洞一样)2、当窗理云鬓(云,像乌云一样)3、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犬一样)4、失期,法当斩(法,依照法律)5、吾义固不杀人(义,按照道义)6、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用船)7、面刺寡人者(面,当面)8、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9、夜篝火(用篝火装着“鬼火”)10、箪食壶浆(用箪,用壶)11、乃丹书帛(用朱砂)二、动词活用动词作状语1、几处早莺争暖树(争)2、忽啼而求之(啼,哭着)3、跳往助之(跳,跳着)动词作名词1、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战马)2、宜枉驾顾之(驾,指车、马)3、虽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4、猛浪若奔(奔,飞奔的马)使动用法1、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正、笃、睦、和,形容词)2、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3、凄神寒骨(凄,使……凄凉;寒,使……寒冷)4、乱花渐欲迷人眼((“迷”,意为“使‥‥‥迷乱”))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使……扰乱;使……劳累)6、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空乏,使……穷困;使……颠倒错乱;使……惊动;使……坚韧)7、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使……巩固)8、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使……震慑)9、忿恚尉(使尉愤怒)意动用法1、以贤勇知(《大同》,贤,形,认为……为贤)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认为……美)3、闻寡人之耳者(闻)4、父异焉(对此感到诧异)5、邑人奇之(以之为奇)6、父利其然(认为这种情况有利可图)7、渔人甚异之(对此感到诧异)8、余悲之(对此感到悲哀)9、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10、固以怪之矣(对此感到奇怪)为动用法1、死国可乎(死,为国而死)2、伤仲永(伤,为仲永而哀伤)3、既泣之三日(泣)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丧,为死去的人办丧事)5、念悲其远也(悲)6、祭祀必祝之(祝,为之祈祷)三、形容词活用作名词1、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新,新知识)2、近塞上之人(近,靠近)3、披坚执锐(坚、锐)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惑,疑惑的问题)5、毕力平险(险,险阻的山)6、此皆良实(贤良诚实的人)7、攘除奸凶(奸臣贼党)8、野芳发而幽香(香花)9、心乐之(以之为乐)作状语1、胡人大举入塞(大,大举,大规模)2、见渔人,乃大惊(大,非常,大吃)3、与蒙论议,大惊曰(非常)作动词1、家富良马(富,有很多)2、明月别枝惊鹊(惊,惊动)3、京中有善口技者(善,擅长)4、父异焉(异,对……感到惊异)5、邑人奇之(奇,以……为奇)6、而日中时远也(远,距离远)7、不远千里(远,以……为远)8、食之不能尽其材(尽,使尽,竭尽)9、心乐之(乐,喜欢)10、凄神寒骨(凄、寒)11、聚室而谋(聚,使聚,召集)12、笑而止之(止,使止,阻止,阻拦)13、似与游者相乐(乐,嬉戏,逗乐,游乐)14、日光下澈(澈,深深透过,直射水底)15、毕力平险(毕,用尽)16、不能绝也(绝,杀绝,杀尽)17、私我也,美我者(私,偏爱;美,意动)18、楼渐低(低,降低)19、渔人甚异之(异,感到诧异)20、欲穷其林(穷尽,走到头)21、一览众山小(小,意动,以……为小)22、此教我先威众耳(威服,动词)23、亲贤臣,远小人(亲,亲近;远,远离)24、香远益清(远播)25、互相轩邈(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四、数量词活用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跑千里路)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贰,两属)。
文言文词类活用(推荐完整)

• 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
六、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 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将它看作 什么”的用法。其特点,仍然是形容词、名
词后面带宾语,形容词、名词作动词用。
•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
四、动词的活用 1、动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时,
动词用作名词,如:一屠晚归
2、动词在“之”“其”后充当中心 语时,动词作名词用。如:燕赵之
收藏,韩魏之经营。
• 3、动词连用,主谓或动宾
3动词为动用法
(也叫“为动用法”所谓为动用法,就是
句中的动词对宾语含有“为……怎么样”
• 例:
的意思)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 国可乎?
词类活用
• 在古汉语里,“实词”:名词、 形容词、动词,在一定的语言 环境里,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 而灵活运用,叫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 1、普通名词作状语:名词放在动 词前面,不作主语作状语。
• (1)、表示特征状态(比喻式): • 例: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佩公。 •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表示态度:
• 例: •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3)、表示出处:
• 例: •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 赵襄王郊迎甘罗。
(4)、表示工具
• 例: •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得佳者笼养之。
2、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 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 (1)、“岁”、“月”、“日” 等时间名词作状语:
译为使动式:使之为客,而要译为意动 式——以之为客。即把他当作客人看待。 加多“看待”或“处理”进行补充。所以 对这样的句子从形式习惯上划为意动式。
阅读考点08 词类活用-语文文言文阅读考点(梳理)

考点08 词类活用文言文阅读考查我们能否读懂文章大意,考查我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重点语句的记诵、积累,其中正确理解词语活用的现象是帮助我们理解内容的基础。
常见的实词考点之:【词类活用】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论语》主人日再食。
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送东阳马生序》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异: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伤仲永》渔人甚异之。
异: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桃花源记》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觉得奇怪。
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宾客以礼相待。
—— 《伤仲永》贤于材人远矣。
贤:形容词用作动词,胜过,超过。
——《伤仲永》妇抚儿乳。
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醉翁亭记》狼不敢前。
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听妇前致词。
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石壕吏》其一犬坐于前。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狼》一狼洞其中。
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堆中)打洞。
——《狼》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形容词用作动词,显灵。
——《陋室铭》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前一个):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做亲人。
——《大道之行也》虽乘奔御风。
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马。
——《三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与朱元思书》每至晴初霜旦。
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轩:形容词用作动词,伸向高处。
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伸向远处。
——《与朱元思书》策之不以其道。
策: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
——《马说》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用作动词,腰间佩戴。
——《送东阳马生序》如鸣珮环,心乐之。
文言词语活用

二、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1)沛公军霸上。
军:名—动,驻军
(2)沛公欲王关中。
王:名—动,称王
(3)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动,登记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齐桓
晋文之事》) 王:称王
2、江水又东(《水经注》)
东:向东流
规律1: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 用为动词。(140页)
3、云霏霏兮欲雨 《梦游天姥吟留别》 雨:下雨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水:游泳
A
BC、名词作状语
D数词作形容词
•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的 一项是( ) D • A、刑人如恐不胜 • B、沛公欲王关中 • C、还军霸上 •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名作状,在夜里。
动词活用
一、动词活用为名词
①此亡秦之续耳.(《赤壁之战》) “续”,动词用作名词,“后续者”。 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形容 词 活 用
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①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艰险、偏远
②供其乏困 缺少
艰险偏远的地方 缺少的东西
困乏 困乏的东西 规律1:当形容词充当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 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 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二、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之者。 形容词 →动词, 弄错 ④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形容词 →动词,赞美 规律2: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 语,就活用为动词。
• 1.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使动
• 2.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意动 • 3.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意动 • 4.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使动
文言文词类活用

•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 ---俘虏 • 否则,你们这些人都将成为(他的)俘虏/被他俘 虏。
(6)名词+补语
(后置介宾短语,翻译时介宾短语应提前)
• 沛公军(于)霸上 《鸿门宴》
• ---驻扎
• 沛公欲王(于)关中
• ---称王
• ---伏兵 • 大国,其实力是难以估计的,恐怕会有埋伏。 •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过秦论》 • ---逃跑的人 • 追击溃散逃跑的败军,使百万尸体倒地。 • 往往有得 《游褒禅山记》 • ---收获、体会、心得 • 常常有体会。
(2)之+动
/
其+动
•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 ---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 ---到达的人
•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
• ---少数人、多数人
• 以小易大 • ---小的东西、大的东西
•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 ---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不学), 我没看出那种人聪明在哪。
• 常在于险远 • ---险峻的地方、僻远的地方 •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足以使人羞耻, (以)官职高的人为师,那就近乎谄媚了。
•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氓》
• ---数次改变 • 男人的行为没有标准,数次改变他的品德(品 德上三心二意)。
五、使动用法
• 1、名词的使动用法 • (1)普通名词的使动用法 •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中山狼传》
• ---使……活过来、使……长肉 (先生的恩德,有如让人死而复生,让白骨生肉。)
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沛公)籍吏民,封府库,还军霸上。
(相如)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太学生)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庄宗)函梁君臣之首。
(秦王)舍蔺相如广成传舍。
(秦王)刑人如恐不胜。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驴不胜怒,蹄之。
(士大夫)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策之不以其道。
公将鼓之。
沛公军霸上。
(沛公)道芷阳,已至军中矣。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唐浮屠慧褒舍于其址。
长安君质于齐,齐兵乃出。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一狼洞于其中。
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衣,立大巫后。
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勾践)非其夫人之所织不衣。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七十者……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范增数目项王。
(众人)皆白衣冠以送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子谓公冶长曰:“可妻也。
”三岁贯汝,莫肯德我。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也。
王曰:“德何如则可王也?”左右欲刃相如。
沛公欲王关中。
齐人有欲金者,旦衣冠而之市。
秦伯说,与郑人盟。
独石钟山以钟名,何哉?(六国)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曹操)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
(项王)引兵而东。
(荆轲)前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秦)履至尊而制六合,序八州而朝同列。
(涉)乃书“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二、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虎)稍出林,近之。
(项伯)素善留侯张良。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名。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食之不能尽其材。
(千里马)一食或尽粟一石。
火尚足以明也。
子兰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三、使动用法既来之,则安之。
吞二周而亡诸侯。
焉用亡郑以陪邻?李牧连却之。
项伯杀人,臣活之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沛公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上赏。
文言文词类活用

晴,无活用。C项的“驰”:无活用。
• • • • • • • • • • • • •
• • • •
9、下列各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选出不 9、D项的“人”:名词作状语,像 • 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人一样。A项的“礼”:名词作动词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用,礼遇。B项的“目”:名词作动 词用,使眼色。C项的“名”:名词 B、范增数目项王。 C、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 D、人立而啼 。 作动词用,命名。 10、下列各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选出• 10、B项的“法”:名词作状语,按 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A、若入前为寿,寿毕,照法律。A项的“寿”:名词作动词 用,指奉酒祝人长寿。C项的“后”: 请以剑舞。 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D项的 B、失期,法当斩。 C、子路从而后 。 “水”:名词作动词用,游水。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 11、B项的“劣”:意动用法, 11、下列各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选出 以……为劣,认为它不中用。A项的 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 一样。C项的“北、南”:方位名词 A、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 作状语,向北、向南。D项的“日”: B、成以其小,劣之。 时间名词作状语,天天。 C、然则北能巫峡,南极潇湘 。 • 12、A项的“景”:通“影”,名词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作状语,像影子一样。B项的“生、 12、下列各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选出 肉”:使动用法,使死者生、使白骨 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长肉。C项的“愁”:动词的使动用 A、天下云集响应,嬴粮而景从。 法,使我愁。D项的“朝”:朝见, 使动用法,使之来朝。 B、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 C、江晚正愁予,深山闻鹧鸪 。 D、序八州而朝同列。
二、动词活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作状语规律:前面已有主语, 名词+动词, 名词与其后的动词不 构成主谓关系。
A、猱进鸷击,或能免乎?(《冯婉 B\表比喻。像“狐狸”那样鸣叫。
贞》)
A\表比喻。像“猱”“鸷”那样,
BC、、陈夜常胜篝以王火身。,翼”狐蔽(鸣沛《呼公陈曰。涉:世“家大》楚)兴,CD\\表表表比比示样喻喻动,。。作 像像像行影鸟云为子张那的那着样特样翅;征膀像。状那回态样声。。那
名作动,下雨
1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名作动,游泳
左右欲刃相如。
规律:名词前面有 “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
1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目:使眼色
1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齐桓晋
文之事》)
王:称王
14、江水又东(《水经注》)
东:向东流
规律: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 活用为动词。
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
● 名词活用作动词
言 词
● 名词活用作状语
● 动词活用作名词 ● 使动用法
类 ● 意动用法
的 ● 为动用法
活 ●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用 ●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 数词活用作动词
1、朝歌夜弦 《阿房宫赋》
名作动,唱歌。
2、晋军函岭,秦军氾南。《烛之武退秦师》
名作动,驻军。
规律:两个名词连用,不是并列、偏正、 修饰关系,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译文:天下的人象云块一样聚集起来,象回声 一样应和着,带着粮食象影子一样跟随陈涉起 义。]
2.表示对待人的态度、方式。 例如:君为我呼入,吾得以兄事之。(《鸿门宴》 [译文:你替我叫他进来,我要象对待兄长一样对待 他。]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 例如: 并力西向。(《六国论》) [译文: 合力向西对付秦国。]
答案:
1服:穿上戴好 2 水:游泳 3蹄:用蹄踢 4疾病:患疾病
5 志:做标记,“所”字
结构:所+动词=名词性词 组
二.名词活用为状语:
古汉语中,有的名词可直接放在动词前作状 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名词表示的人或事物作比喻,表示动作行为的特 征和状态,可用“象……一样”的格式来翻译. 例如:
“用网捕捉”。前有结构
G 置人所罾鱼腹中。
助词“所”。
H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 H 王:为王,称王。读
为相。
wàng(去声)。
I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 I 籍:登记。
将军。
练习: 1、邹忌朝服衣冠 2、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驴不胜怒,蹄之 4、其疾病而死。(《五 人墓碑记》) 5、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 路。(《桃花源记》)
15、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
名作动,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16、扣弦而歌《赤壁赋》
名作动,歌唱。
规律:名词前后用“而”与动词或动词性 短语连接,这个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 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
规律:名词用在“所”字结构中,活用为 动词。
总结: 1、名词前加能愿动词或副词。 2、名词前没有动词,其后带宾语。 3、名词与名词连用。 4、副词后的名词 5、“所”字后边的名词用如动词。
7.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例如: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史 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终于在大廷上召见相如,完成礼节后把他 送回赵国。]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向上,下:向下)(《劝学》)
2、日削月割。
(天: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六国论》)
3、南取汉中,西举巴 蜀……
(南:向南,西:向西)(《过秦论》)
战》)
H\表方向 。向北方,表示动作
I、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行为的趋向。
J、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I\表方向。向东;向北。
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J\表动作进行的方式。当面。
练习:
1、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名词
4.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 例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译文:用土筐运往渤海边上。]
5.表示时间、动作的连续性 例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译文:一天天地削减,一月月地割让,而走向 灭亡。]
6.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方式、凭借。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 可得到上等奖赏。]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3、朝服衣冠 《谏太宗十思疏》
名作动,穿上。
4、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名作动,登记。 规律:名词后有宾语,则名词活用为动 词
5、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帝王:称帝称王
6、吾师道也…… 《师说》
师:学习
规律:名词与名词连用,前面没有动词, 那么其中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9、云青青兮欲雨 《梦游天姥吟留别》
B 芽:发芽。前有副词
B 二月草已芽 。
“已” 。
C 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 C 花:开花。在谓语位置。
中则四月花。
D 事:做,从事。
D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E 水:游水。前有能愿动词
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 “能”。
所敢知。
F 目项王:向项王使眼色。
E 非能水也。
G 本义为鱼网,这里用作
F 范增数目项王。
规律: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 用为状语。
1、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鸿门宴》)
2、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像对奴隶一样)(《五人墓碑记》)
3、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船:乘船)(《黔之驴 》)
4、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目:亲眼,耳:亲耳)(《石钟山记》
5、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
(舟:用船)(《石钟山记》)
规律: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 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 认为是用作状语。
10、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史记·鸿门宴》)
名作状,像兄弟一样。
1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名作状,用箕畚。
12、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E\表示对待人的态度。以兄礼,
E、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表 示动作、行为[对待人或事 物]的态度、方式。
F、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F\表动作使用的工具。用箕畚,
G、卒廷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示方式。
H、操军破,必北还。(《赤壁之
G\ 表处所。在朝廷上,表示动作 行为的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