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 名词解释说课材料

合集下载

工程力学说课

工程力学说课

齐位专家、老师大家好!我是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教师王瑞请。

我所说的课程是《工程力学》一、课程定位工程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一般规律和工程构件的强度、刚度及稳左性等计算原理的一门学科。

它不仅是工科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而且是能够直接用于工程实际的技术学科。

《工程力学》以《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机械制图》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对工程问题的简化能力,一左的分析与计算能力,是学习《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加工工程学》、《液压传动技术》、等后续课程提供必需的力学知识和基本理论: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处理简单工程实际力学问题:同时学习《工程力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而提高。

本课程的讲授对象是髙中毕业三年制机械设计制造等专业高职高专学生。

课程任务:研究物体平衡、运动的一般规律以及构件强度和变形问题,是学生必备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素养。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掌握力学知识,为学习有关的后续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培养学生运用力学的概念和理论,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学习力学方法,培养学生逻借思维能力,计算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供基本理论和方法。

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接受职业技能教冇和接受继续教育的文化基础知识:2、了解静力学的基本知识;3、了解材料力学的基本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你掌握利用静力学知识求解构件受力问题的方法;2、掌握利用运动学知识求解机构运动问题的方法;〉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的应用方法。

(三)素质教弃目标1、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和团结协作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3、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徳和敬业精神。

二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方面,根据本课程的任务,在教学内容组织安排上,注意处理好前修课和后续课间的衔接,处理好本课程相关内容间的关系;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将力学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以培养具有必备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髙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工程力学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做到精简内容,降低难度,减少理论,加强应用,侧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阐述同时兼顾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工程力学 名词解释

工程力学 名词解释

工程力学名词解释1、稳定性(stability): 是指构件在压缩载荷的作用下,保持平衡形式不能发生突然转变的能力;2、约束力(constraint force): 当物体沿着约束所限制的方向有运动或运动趋势时,彼此连接在一起的物体之间将产生相互作用力,这种力称为约束力。

3、光滑面约束(constraint of smooth surface): 构件与约束的接触面如果说是光滑的,即它们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忽略时,这时的约束称为光滑面约束。

4、加减平衡力系原理:在承受任意力系作用的刚体上,加上任意平衡力系,或减去任意平衡力系,都不会改变原来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这就是加减力系平衡原理。

5、二力构件:实际结构中,只要构件的两端是铰链连接,两端之间没有其他外力作用,则这一构件必为二力构件。

6、自锁:主动力作用线位于摩擦角范围内时,不管主动力多大,物体都保持平衡,这种现象称为自锁。

7、固体力学(solid mechanics):即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应力、变形和能量,统称为应力分析。

8、材料科学中的材料力学行为:即研究材料在外力和温度作用下所表现出的力学性能和失效行为。

9、工程设计(engineering design):即设计出杆状构件或零部件的合理形状和尺寸,以保证它们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10、微元(element):如果将弹性体看作由许多微单元体所组成,这些微单元体简称微元体或微元。

11、弹性体受力与变形特点:弹性体在载荷作用下,将产生连续分布的内力。

弹性体内力应满足:与外力的平衡关系;弹性体自身变形协调关系;力与变形之间的物性关系。

这是弹性静力学与刚体静力学的重要区别。

12、外力突变:所谓外力突变,是指有集中力、集中力偶作用的情形:分布载荷间断或分布载荷集度发生突变的情形。

13、控制面:在一段杆上,内力按某一种函数规律变化,这一段杆的两个端截面称为控制面。

据此,下列截面均可为控制面:1)集中力作用点的两侧截面;2)集中力偶作用点的两侧截面;3)均布载荷(集度相同)起点和终点处的截面。

工程力学名词解释

工程力学名词解释

工程力学名词解释1.静力学中研究的两个问题:(1力系的简化;2.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条件。

2.刚体:任何状态下都不变形的物体3.多余约束:如果的体系中增加一个约束,体系的独立运动参数并不减少,此类约束为多余约束4.摩擦角;当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时,全反力与法线间的夹角5.材料的塑性:材料能产生塑性变形的性质6.中性轴:在平面弯曲和斜弯曲情况下,横截面与应力平面的交线上各点的正压力值均为零,这条交线叫中性轴7.超静定:如果所研究的问题中,未知量的数目大于对应的独立平衡方程的数目时,仅仅用平衡方程不能求出全部未知量8.低碳钢的冷作硬化;若材料曾一度受力到达强化阶段,然后卸载,则再重新加载时,比例极限和屈服点将提高,而断裂后的塑性变形将减小9.材料力学中的内力:物体内部某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的相互作用的力10.应力集中:局部区域应力突然增大的现象11.自锁现象;与力的大小无关而与摩擦角有关的平衡条件称为自锁条件,物体在这种条件下的平衡现象称为自锁现象12应力:分布在单位面积上的内力。

13低碳钢的拉伸曲线四个阶段:(1)弹性阶段(2)屈服阶段(3)强化阶段(4)局部变形14.横力弯曲:剪切面上同时存在弯矩M和剪力Fs。

这种弯曲称为和横力弯曲。

Fs为零而弯矩M为常量,这种弯曲称为纯弯曲15剪切:两力间的横截面发生相对错动的形式。

16挤压应力:由于挤压力而引起的应力。

17单元体:如果以横截面和纵向截面自筒壁上取出一个微小的正六面体。

18纯剪切:在单元体上将只有切应力而无正应力的作用。

19中性轴: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

20提高梁抗弯强度的措施(1)选用合理的截面(2)采用变截面梁(3)适度布置载荷和支座位置21挠曲线:梁弯曲后的轴线。

22.提高梁刚度和强度的主要措施有:1.合理安排梁的支承2.合理的布置载荷3.选择梁的合理截面23.挠度:梁轴线上的一点在垂直于梁变形前轴方向的线位移24.转角:梁任一截面绕其中性轴转动的角度。

工程力学说课

工程力学说课

教学程序
3.突破难点 强调该部分的重要性,使学生
有心理准备并专注难点部分。
4.巩固训练 选具代表性的例题,抽取两名
学生到黑板上演练,其余学生在草稿纸上 演练。
教学程序
➢5.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完成小结。 ➢6.板书设计
7.布置作业 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练
习训练,巩固本次课的知识内容并要求预 习新课,为下次上课作好准备。
三、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式
考核形式
考核方面
理论和实践 知识、能力、素质
考核
考核内容 方式 考核分值
综合考核、单元考 核、实训实验考核、 平时表现评价
平时作业成绩占10% 单元考核报告10% 实验考核占10%
综合考核占总成绩的70%
三、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改革
善于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强学生的联想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培养。
5.3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组 系的组成规则。
成规则.
3.能够准确地对常见的平面体系
5.4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 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析方法.
4.举例说明多余约束。
6.1杆件的基本变形及内力 1.能够分辨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
的概念
2.准确熟练计算轴向拉压杆的轴
6.2轴向拉压杆的内力分析 力、静定平面桁架的轴力。掌握静
五、教学设计
1模块 化教学 以主线贯穿,整体分成几大模块
2专题项 在学习不同问题的个性特点时,突出共 目化教学 性的归纳
3工程案 结合工程案例,加大突出主要内容的 例式教学 应用性和针对性。
1、模块化教学
模块一
模块二
模块三
模块四
模块五
静力学基 本概念、 基本理论、 平衡计算。

工程力学中的名词解释

工程力学中的名词解释

工程力学中的名词解释工程力学是一门研究工程结构和工程物体受力、变形及其运动特性的学科。

它是工程学的基础,与其他工程学科如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密切相关。

在工程力学中,涉及了许多名词和概念,下面我将对其中几个重要的名词进行解释。

1. 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是工程力学的基础,旨在确定物体在受到外界力作用时的力学行为。

通过受力分析,我们可以确定物体所受到的各个方向上的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等。

受力分析包括静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其中静力学研究的是物体处于静止或平衡状态下的受力分布,而动力学研究的是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受力分布和运动规律。

2. 应力和应变:应力和应变是描述物体受力情况和变形程度的两个重要概念。

应力是指物体受到外界力作用时,单位面积上的内部力的大小和方向。

常见的应力包括拉应力、压应力和剪应力等。

应变是指物体在受到应力作用时相对于原始状态发生的长度、形状或体积的变化量。

常见的应变包括线性应变、剪应变和体积应变等。

3. 弹性和塑性:弹性和塑性是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两种不同的变形形态。

弹性是指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后,当外力消失时可以恢复到原始状态的性质。

塑性是指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后,即使外力消失,物体仍然会保留一定的变形。

弹性和塑性是物体材料力学特性的两个重要指标,对于工程结构的设计和选材都有重要影响。

4. 刚度和强度:刚度和强度是物体抵抗力学变形和破坏的能力的度量。

刚度是指物体对于受力后的形变程度的抵抗能力。

刚度越大,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后的形变就越小。

强度是指物体在受力时能够抵抗破坏的能力。

强度越大,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就越不容易发生破坏。

刚度和强度在工程设计中十分重要,既要保证工程结构具有足够的刚度以满足使用要求,又要保证工程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承受外界力的作用。

5. 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的是物体在受到外界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和动力学特性。

通过动力学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物体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工程力学》课程说课稿

《工程力学》课程说课稿

《工程力学》课程说课稿说课人李贞系部电力工程系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力工程系说课内容一、课程设置1、课程的基本信息课程类型:机电一体化专业基础课学时:51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制图、中学物理授课对象:大一文理兼收后续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压2、课程性质与定位《工程力学》是我院面向机电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主干课程,兼有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技术双重性质;其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方面亦具有代表性。

研究对象从刚体到变形体,研究内容从静力学到动力学,研究方法包括了矢量动力学和分析动力学,丰富多彩的教案内容为全面培养学生构建了良好的平台。

它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力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其它后续课程的教案具有重要的作用,其课程建设、教案改革和教案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压》的学习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

3、课程的培养目标知识目标——(1)静力学基本概念及基本计算;(2)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3)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4)圆轴扭转的概念;(5)平面弯曲的概念;(6)平面弯曲梁的强度与刚度计算;(7)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8)点的运动描述、刚体的基本运动概念;(9)点的合成运动概念及速度计算;(10)刚体的平面运动概念及速度分析。

能力目标——(1)掌握静力学基础知识力的概念;力矩和力偶的计算及力偶系的平衡条件;(2)掌握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的分析计算方法;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的及其运用;(3)掌握杆件内力图的画法;截面法的思想方法;简捷法和叠加法的运用;(4)杆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应力状态的分析;组合变形强度条件的应用;(5)掌握运动合成与分解方法,简单运动机构中构件之间的速度关系应用。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创新精神。

(3)培养学生作为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

《工程力学》讲义-

《工程力学》讲义-

《工程力学》讲义-《工程力学》(陈传尧,高等教育出版社)§1 绪论§1.1什么是力学力学是物质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

工程力学(应用力学)是将力学原理应用于实际意义的工程系统的科学。

目的:了解工程系统的性态并为其设计合理的规则。

§1.2力学发展史力学发展史就是人类从自然现象和生产活动中认识和应用物体机械运动规律的历史。

春秋墨翟及其弟子《墨经》;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杠杆、运动;古希腊阿基米德静力学;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以后力学研究的四个时期:1、17世纪初-18世纪末经典力学伽利略惠更斯牛顿莱布尼茨伯努利拉格朗日达朗贝尔2、19世纪力学各主要分支的建立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3、1900-1960年近代力学固体力学空气动力学一般力学4、1960年后现代力学计算力学生物力学“善于从错综复杂的自然现象、科学研究结果和工程技术实践中抓住事物的本质,提炼成力学模型,采用合理的数学工具,分析掌握自然现象的规律,进而提出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方案,最后再和观察或实验结果反复校核直到接近为止的科学研究方法。

”§1.3力学与工程力学与工程是紧密相连的。

飞行问题§1.4学科分类;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一般力学(理论力学、分析力学、振动力学),固体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断裂力学、复合材料力学),流体力学(水力学、空气动力学、环境流体力学);研究手段:理论分析、实验研究、数值计算§1.5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1、基本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运动是整个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变形是物体自身尺寸、形状的改变。

F=m*a 将力与运动联系起来。

2、研究方法选择研究系统;对系统抽象简化,建立力学模型;将力学原理应用于理想模型,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实验验证或将问题退化至简单情况与已知结论比较;验证后,若结论不满意,建立不同模型,再分析。

3、研究内容力的平衡、变形的几何协调、材料的物理性能是研究工程静力学问题的核心内容和主线。

工程力学名词解释

工程力学名词解释

工程力学名词解释
嘿,朋友!咱今儿来聊聊工程力学那些名词。

你知道啥是力吗?就好比你推一个箱子,那就是力在起作用呀!力就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让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呢。

比如说,你用力踢一脚球,球就会飞出去,这就是力的厉害之处。

再来说说力矩,这就好像你拧开一个瓶盖,得用点巧劲吧,这巧劲产生的效果就是力矩啦!它能让物体绕着某个点转动呢。

还有应力,你可以想象一下一根橡皮筋,你使劲拉它的时候,它里面就会有应力。

应力就是物体由于受到外力作用而产生的内力分布情况。

那应变呢,就好比这橡皮筋被拉长了,它的长度发生了变化,这变化的程度就是应变呀!
工程力学里的这些名词可不是随随便便就有的,它们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呢!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工具,每一个都有它独特的用处。

你想想看,如果没有对力、力矩这些的深刻理解,那些高楼大厦怎么能建得起来呢?那些精巧的机械又怎么能运转得那么顺畅呢?这不就跟我们人一样嘛,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我们得好好了解这些名词,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更好地运用知识去创造美好的东西呀!所以呀,可别小瞧了这些工程力学名词,它们可是有着大能量的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力学名词解释
1、稳定性(stability): 是指构件在压缩载荷的作用下,保持平衡形式不能发生
突然转变的能力;
2、约束力(constraint force): 当物体沿着约束所限制的方向有运动或运动趋势
时,彼此连接在一起的物体之间将产生相互作用力,这种力称为约束力。

3、光滑面约束(constraint of smooth surface): 构件与约束的接触面如果说是
光滑的,即它们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忽略时,这时的约束称为光滑面约束。

4、加减平衡力系原理:在承受任意力系作用的刚体上,加上任意平衡力系,或
减去任意平衡力系,都不会改变原来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这就是加减力系平衡原理。

5、二力构件:实际结构中,只要构件的两端是铰链连接,两端之间没有其他外
力作用,则这一构件必为二力构件。

6、自锁:主动力作用线位于摩擦角范围内时,不管主动力多大,物体都保持平
衡,这种现象称为自锁。

7、固体力学(solid mechanics):即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应力、变形和能量,
统称为应力分析。

8、材料科学中的材料力学行为:即研究材料在外力和温度作用下所表现出的力学性能和失效行为。

9、工程设计(engineering design):即设计出杆状构件或零部件的合理形状和尺寸,以保证它们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10、微元(element):如果将弹性体看作由许多微单元体所组成,这些微单元体简称微元体或微元。

11、弹性体受力与变形特点:弹性体在载荷作用下,将产生连续分布的内力。

弹性体内力应满足:与外力的平衡关系;弹性体自身变形协调关系;力与变形之间的物性关系。

这是弹性静力学与刚体静力学的重要区别。

12、外力突变:所谓外力突变,是指有集中力、集中力偶作用的情形:分布载荷间断或分布载荷集度发生突变的情形。

13、控制面:在一段杆上,内力按某一种函数规律变化,这一段杆的两个端截面称为控制面。

据此,下列截面均可为控制面:
1)集中力作用点的两侧截面;
2)集中力偶作用点的两侧截面;
3)均布载荷(集度相同)起点和终点处的截面。

14、应用截面法可以确定杆件任意横截面上的内力分量:
1)用假想截面从所要求的截面处将杆截为两部分;
2)考察其中任意一部分的平衡;
3)由平衡方程求得横截面的内力分量。

15、简支梁:一端为固定铰链支座,另一端为辊轴支座的梁,称为简支梁。

16、外伸梁:由一个固定铰链支座和一个辊轴支座所支承,但是梁的一端向外伸出,这种梁称为外伸梁。

17、泊松比:若在弹性范围内加载,轴向应变与横向
应变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为材料的另一弹性常数,称为泊松比。

泊松比为无量纲量。

18、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拉伸实验,首先需要将被试验的材料按国家标准制成标准试样;然后将试样安装在试验机上,使试样承受轴向拉伸载荷。

通过缓慢的加载过程,试验机自动记录下试样所受的载荷和变形,得到应力与应变的关系曲线,称为应力-应变曲线。

19、截面收缩率(写出各个公式和符号代表什么):
为试样的初始横截面面积;为断口处最小的横截面面积。

20、脆性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对于脆性材料,从开始加载直至试样被拉断,试样的变形都很小。

而且,大多数脆性材料拉伸的应力—应变曲线上,都没有明显的直线段,几乎没有塑形变形,也不会出现屈服和颈缩现象,因而只有断裂时
的应力值—强度极限。

21、变形协调方程(关系):求解静不定问题,除了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列出平衡方程外,还必须在多余约束处寻找各机构变形之间的关系,或者构件各部分变形之间的关系,这种变形之间饿关系称为变形协调关系或变形协调条件。

22、移轴定理(parallel-axis theorem):是指图形对于互相平行轴的惯性矩、惯性积之间的关系。

即通过已知图形对于一对坐标的惯性矩、惯性积,求图形对另一对坐标的惯性矩与惯性积。

23、转轴定理(rotation-axis theorem):所谓转轴定理是研究坐标轴绕原点转动时,图形对这些坐标轴的惯性矩和惯性积的变化规律。

24、对称面(symmetric plane):梁的横截面具有对称轴,所有相同的对称轴组成的平面,称为梁的对称面。

25、主轴平面(plane including principal axes):梁的横截面没有对称轴,但是都有通过横截面形心的形心主轴,所有相同的形心主轴组成的平面,称为梁的主轴平面。

由于对称轴也是主轴,所以对称面也是主轴平面;反之则不然。

26、平面弯曲(plane bending):所有外力(包括力力偶)都作用梁的同一主轴平面内时,梁的轴线弯曲后将弯曲成平面曲线,这一曲线位于外力作用平面内。

这种弯曲称为平面弯曲。

27、横向弯曲(transverse bending):梁在垂直梁轴线的横向力作用下,其横截面上将同时产生剪力和弯矩。

这时,梁的横截面上不仅有正应力,还有剪应力。

这种弯曲称为横向弯曲,简称横弯曲。

28、中性层(neutral surface):如果用容易变形的材料,例如橡胶、海绵,制成梁的模型,然后让梁的模型产生纯弯曲,可以看到梁弯曲后,一些层发生伸长变形,另一些则发生缩短变形,在伸长层与缩短层的交界处那一层,称为梁的中性层或中性面。

29、中性轴(neutral axis):中性层与梁的横截面的交线,称为截面的中性轴。

30、平面假定(plane assumption):如果用相邻的两个横截面从梁上截取长度为dx的一微段,假定梁发生弯曲变形后,微段的两个横截面仍然保持平面,但是绕各自的中性轴转过一角度。

这一假定称为平面假定。

31、曲率半径:曲率就是曲线偏离直线的程度,而曲率的倒数就是曲率半径。

32、弯矩截面系数(模量):
33、弹性曲线(elastic curve)或挠度曲线(deflection curve):梁在弯矩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

如果在弹性范围内加载,梁的轴线在梁弯曲后变成一连续光滑曲线。

这一连续光滑曲线称为弹性曲线,或挠度曲线,简称弹性线或挠度线。

34、变形协调方程(compatibility equation):求解静不定梁,除了平衡方程外,还需要根据多余约束对位移或变形的限制,建立各部分位移或变形之间的几何关系,即建立几何方程,称为变形协调方程。

35、剪应力互等定理(theorem of conjugate shearing stress):如果在微元的一对面上存在剪应力,另一对与剪应力作用线互相垂直的面上必然垂直大小相等、方向或相对(两剪应力的箭头相对)或相背(两剪应力的箭尾相对),以使微元保持平衡。

微元上剪应力的这种相互关系称为剪应力互等定理或剪应力成对定理。

36、剪切胡克定律(Hooke law in shearing):若在弹性范围内加载,即剪应力小于某一极限值时,对于大多数各向同性材料,剪应力与剪应变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此即为剪切胡克定律,式中G为比例常数,称为剪切弹性模量或切变模量(shearing modulus)。

37、应力的点的概念:
横截面上正应力分析的结果表明:同一面上不同点的应力各不相同,此即应力的点的概念。

(图也要画)
38、应力的面的概念:
微元平衡分析结果表明:即使同一点不同方向面上的应力也是各不相同的,此即应力的面的概念。

(图也要画)
39、应力状态(stress state at a point):围绕一点作一微小单元体,即微元,一般情形下,微元的不同方位面上的应力,是不相同的。

过一点的所有方位面上的应力集合,称为该点的应力状态。

40、面内最大剪应力:
上述剪应力极值仅对垂直于x y坐标面的方向而言,因而称为面内最大剪应力与面内最小剪应力。

二者不一定是过一点的所有方向面中剪应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41、主平面(Principal Plane):剪应力为0(),它的方向面就称为主平面。

42、主应力(Principal Stresses):主平面上的正应力称为主应力。

43、最大拉应力准则: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只要发生脆性断裂,都是由于微元内的最大拉应力达到了一个共同的极限值。

44、最大切应力准则: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只要发生屈服,都是由于微元内的最大切应力达到了某一共同的极限值。

45、形状改变比能准则(畸变能密度准则):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只要发生屈服,都是由于微元的形状改变比能达到了一个共同的极限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