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家具,中国人的文化精神与情趣!

中国古典家具,中国人的文化精神与情趣!
中国古典家具,中国人的文化精神与情趣!

中国古典家具,中国人的文化精神与情趣!

中国古典家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是蕴含着独特意趣的文化精粹。人云“器物有魂魄”,万千器物,都蕴藏着匠人寄托在其身上的神韵和灵魂。

中国古典家具种类繁多,不管是花样缤纷的椅凳,古朴典雅的床榻,还是用途繁多的案几,储衣纳物的箱柜,无不体现着中国人的文化精神与情趣。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国人开始信奉外来产品,总以为“舶来品”比国产的质量高、洋气、有品味,消费“洋品牌”也成了有钱、有品味的象征。

家具作为人们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分支,不知不觉间,各种高中低档的“洋家具”、披洋皮的“假洋鬼子家具”也都成了家居行业的“热销货”。

虽然在材料、工艺、价格、保值、修复、传承等方面,红木家具都完胜洋家具,但有人说不看重这些,就喜欢“文化”。

因为实在不知道洋家具有什么文化,所以今天就介绍一下中国传统家具中的文化,可以与你所知道的“洋家具文化”自行对比一下。

“器以载道”,是中国传统造物的意境,讲究通过物的形态语言传达出一种境界。

其体现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是天人合一;体现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是社会的和谐有序;体现于人与物的关系中,是心与物、文与质、形与神、材与艺、用与美的统一。

这种要求反向而言即“道在器中”,中国传统家具,无疑是其中之集大成者!

中国传统家具种类繁多,不管是花样缤纷的椅凳,古朴典雅的床榻,还是用途繁多的案几,储衣纳物的箱柜,无不体现着中国人的文化精神与情趣。

椅凳:礼仪待人

儒家学说提倡礼仪待人,崇尚端雅的行为举止,而这种文化和审美观在中国传统家具,特别是椅凳类家具的布置格局和构造制作上明显体现。

古人生活处处与礼为伴,因此,椅凳布置格局非常考究,如《礼经释例》中载“室中以东向为尊,堂上以南向为尊。”

在椅凳类家具陈设方面“文左武右”“以东为左、为上”“男左女右”等观念充分反映了礼的规范。根据身份的不同,所使用的坐具品类和方位也有所区别。

椅凳的构造上也充分反映了礼的规范。比如清代的太师椅,靠背、扶手与椅面呈90度直角,中国人讲究坐的姿态。这太师椅正符合中国人“正襟危坐”的礼仪要求,使人们自觉成为克己复礼的实践者,也是符合中国文化精神和审美取向的一种姿态。

箱柜:中和之道

中国人在性情上追求中庸,在审美观念上推崇“平实”“和谐”。这也成就了中国传统家具温润而厚重,中庸而平和的品质特征。

柜类是家具中的又一大类,有顶箱柜、圆角柜、画柜、五屉柜等。箱柜的中和之道,体现在不同材质的相宜并用。比如明代的铁力木圆角柜,整个柜子以铁力木为主,门板五抹四段芯板均为瘿木镶嵌,体现了不同材质的美感。强调“违而不犯,和而不同”。造物中能够取长补短,兼容并蓄。

在造型设计中也讲究中和,如明代圆角柜,多以线条柔缓的曲面造型,少有坚硬的棱角,与中国人中庸而平和的品格相互呼应。其柜柱脚也相应的做成外圆内方,呈现中庸方正的理念。

结构的设计复杂而精巧,使得一切榫卯结构都不外露,充分表现了儒家的道德礼仪教化和含而不露、沉静内向的审美特征。

床榻:天人合一

古代中国人非常认同天与人的和同关系,无论是绘画、建筑、园林、雕塑,还是家具,人们的造物活动中都会映射出“天人合一”的观念。

中国传统家具对于天人合一的追求,主要体现在对自然事物的运用上。在床榻的用材上讲究天然的优良木质,突出木质的自然纹理;在装饰工艺上,其内容也均取自大自然的万物,如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山水树木。强调美从自然来,主张从自然中获取灵感,以“自然”为审美的最高境界。

此外,古人讲,床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床榻是一个人的天地,天地透过家具理念将床榻之精神融容入人心。

案几:文人闲趣

传统家具与古人日夜为伴,是人们生活方式的缩影。古代的桌案几按照其形制的不同、功能的不同,使用场地的不同,种类非常繁多,也正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文人的闲情逸致,喜怒哀乐。

配合弹奏古琴的家具有“琴桌”或“琴几”,琴桌一般在桌面底部另镶挡板,并镂孔,目的在于使得琴声在桌面下产生共鸣。

古人对音乐的热爱不仅本于修身养性的需要,更是追求艺术美的途径。琴桌多造型简素、清雅,呈现明显的文人气质。

在室内焚香,人们通常将香炉放置于专门的小几上,称为“香几”。形态婉转美妙,制作精良,装饰丰富,连同“焚香”一起,构成了明代文人闲赏生活中重要的一项。

还有趣意盎然的棋桌、古雅的酒桌等等,无不体现着古代文人优雅的闲情逸趣。

无论是简洁的造型、挺拔的线条,还是散发着自然纯美的木质纹理,中国传统家具都蕴含着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思想和文化内涵。

有人说,古典家具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承载着中华几千年来的文明,流淌着华夏民族谦虚礼让、坚忍不拔、和谐秩序、寓意深远的的精神境界。

中国古代家具资料

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源远流长,其历史是一部由木头构创的绚丽诗篇,亦自成体系,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无论是笨拙神秘的商周家具、浪漫神奇的矮型家具(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抑或是婉雅秀逸的渐高家具(魏晋南北朝时期)、华丽润艳的高低家具(隋唐五代时期)、简洁镌秀的高型家具(宋元时期),还是古雅精美的明式家具、雍容华贵的清式家具……都以其富有美感的永恒魅力吸引着中外万千人士的钟爱和追求。尤其是明清家具,将我国古代家具推上了鼎盛时期,其品种之多、工艺之精令国内外人士叹为观止。由于受民族特点、风俗习惯、地理气候、制作技巧等不同环境的影响,中国古代传统家具走着与西方家具迎然不同的道路,形成了一种工艺精湛、不轻易装饰、耐人寻味的东方家具体系,在世界家具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东方艺术风格特点。中国古代家具深深地影响着世界家具及室内装饰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具 (220年~581年)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之间文化、经济的交流对家具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此时新出现的家具主要有扶手椅、束腰圆凳、方凳、圆案、长杌、橱,并有笥、簏(箱)等竹藤家具。床已明显增高,可以跂床垂足,并加了许可床顶、床帐和可拆卸的多折多牒围屏。坐类家具品种的增多,反映垂足坐已渐推广,促进了家具向高型发展。 隋唐五代时期家具 (589~960年)中国家具发展至唐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它一改六朝前家具的面貌,形成流畅柔美,雍容华贵的唐式家具风格。至五代时,家具造型崇尚简洁无华,朴实大方。这种朴素内在美取代了唐代家具刻意追求繁缛修饰的倾向,为宋式家具风格的形成树立了典范。隋唐五代时期,家具发展有两个主要特点: (1)家具进一步向高型发展,表现在坐类家具品种增多和桌的出现。《通雅》记载:"倚卓(椅桌)之名见于唐宋。"六朝已有椅凳,唐代更趋流行,几、案高度皆以坐面为基准,坐具既高,桌的出现势为必然。家具高型化又对住室高度、器物尺寸、器物造型装饰产生一系列影响。 (2)家具向成套化发展,种类增多,并可按使用功能分类。大致可分为:坐卧类,如凳、椅、墩、床、榻等;凭椅、承物类,如几、案、桌等;贮藏类,如柜、箱、笥等;架具类,如衣架、巾架等;其他还有屏风等。五代画家顾闳中在《韩熙载夜宴图》中就描绘了成套家具在室内陈设、使用的情形。 宋代家具 (960年~1279年)宋代是中国家具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时期。首先是垂足而坐的椅、凳等高脚坐具已普及民间,结束了几千年来席地坐的习俗;其次是家具结构确立了以框架结构为基本形式;其三是家具在室内的布置有了一定的格局。宋代家具正是在继承和探索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宋代家具以造型淳朴纤秀、结构合理精细为主要特征。在结构上,壶门结构已被框架结构所代替;家具腿型断面多呈圆形或方形,构件之间大量采用割角榫、闭口不贯通榫等榫结合;柜、桌等较大的平面构件,常采用"攒边"的做法,即将薄心板贯以穿带嵌入四边边框中,四角用割角榫攒起来,不但可控制木材的收缩,而且还起到装饰作用。此外,宋代家具还重视外形尺寸和结构与人体的关系,工艺严谨,造型优美,使用方便。家具种类有开光鼓墩、交椅、高几、琴桌、炕桌、盆架、座地檠(落地灯架)、带抽屉的桌子、镜台等,各类家具还派生出不同款式。宋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组合家具,称为燕几。 明代家具 (1368年~1644年)明代随着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家具成了流通的商品,许多文人雅士参与了室内设计和家具造型研究。这些都促成了明代家具的大发展。明代家具在继承

传统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统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言 “家”对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意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文化对人们社会生活具有重大影响,通过家文化的社会调研与社会实践,了解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家文化、对当下社会的影响,以小见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青春正能量。 中国传统文化深植于中国家庭、中国社会,从家庭到家族、到国家、到家天下,中国人以“家”为纽带,安身立命、构建社会、管理国家、治理天下,世代传承家庭是中国社会的细胞。家作为基本的社会关系的单位,在传统的中国人心中的地位甚重,“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国”,中国千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中国传统的家文化。传统文化自身不断否定不断进化,使其自身不断适应变化发展的中国社会环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下社会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中国传统家文化亦是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家文化的核心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中国传统文化告诉我们,五伦是道,五常是德。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仁、义、礼、智、信,还有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主义社会失去了其部分原有的内涵,被赋予新的含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精华。同样,中国传统家文化在当代社会主义社会也发生巨大的变化,糟粕被摒弃,精华被保留,不适应当代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容被摒弃,适应当代社会主义社会的被保留。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之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一次被强调之后,中国传统的优秀家文化被增添了新的内涵。党的十八大首次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二十四个字来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这是我党大力弘扬中国梦的时代契机下是最直接的助推力和精神动力,是与我国的发展紧紧相依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目标,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时代背景下实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核心的体现。 家、家文化,对于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基础意义,具有实践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家文化的有效的结合,从而进一步有效的影响当代青年价值观,影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代人。

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源远流长.dot

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源远流长。早在汉代之前,人们已经能制造精美的漆木家具。自南北朝以后,“垂足坐”的生活方式促进了高型家具的发展。特别是到了宋代,家具结构上的科学性和装饰上的多样化,无论在制作技术和审美意识上,都为明清家具艺术高峰的到来积累了经验。 明清时代是我国古代家具制造的鼎盛时期。但不同的社会背景又使它们各自成为独立的艺术体系。明代家具追求神态韵律,以造型古朴典雅为特色,结构严谨,线条流畅,尺度适宜;清代家具却注重体量,提倡繁纹重饰,崇尚雕刻和镶嵌,从而以富丽、豪华独树一帜。明、清家具虽然在风格上迥然不同,但其艺术成就深受人们赞许,故长期以来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在世界家具领域中享有盛誉。 明代的家具业十分发达,它一方面继承了宋元以来的传统木作技术,另一方面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住宅和园林建筑的兴起,以及大量来自东南亚的硬木输入,为明代家具向高层次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明代家具家具多取材于海外进口或南方出产的质地坚硬,纹理密致,色泽幽润沉着,花纹华美的优质木材。主要有:黄花梨木、紫檀、铁力木、榉木、红木等,同时也采用一些木质轻松,纹理细直的木材,如桐木、楸木、楠木等。明式家具种类繁多,按其使用功能的不同,大致可分为: 1椅凳类,有杌凳、坐墩、交杌、长凳、靠背椅、扶手椅、圈椅、交椅及帝王的宝座等; 2桌案类,有炕(床)桌、炕(床)几、炕(床)案、香几、酒桌、半桌、方桌、条几、条桌、条案及书画桌案等; 3床榻类,有榻、罗汉床、架子床等; 4柜架类,有摆设古玩瓷器、书籍的架格、衣架、面盆架及亮格柜、圆角柜、方角柜等; 5屏风类,有单扇、复扇之分;前者带有底座,又称插屏式座屏风,后者又分三扇、四扇、五扇等不同形式,可以折叠或伸展,使用方便灵活,又称围屏,其上常用手绘或雕刻、镶嵌等手法,装饰山水、人物、花鸟及题字等形象; 6其他,如各种橱子、箱、提盒、都承盘、镜台、灯台、官皮箱及纯用于观赏性的微型家具。 从传世实物看,这一时期的家具品类齐全,而且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 它造型简练,线条流畅,恍例匀称,榫卯严密。在装饰上除了充分应用木材纹理的自然美外,还好用雕刻的手法,在家具的醒目部位加以点缀。明代的家具追求神韵,风格典雅、朴实大方,深受人们喜爱。 清代家具的发展状况,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从清初到康熙(1644-1722 年),家具直接承袭明代的传统,其形制仍保持简练质朴的结构特征。自雍正、乾隆至嘉庆时期(1723-1820 年),是清代经济繁荣盛世,杜会奢靡之风使人们对家具的爱好追求纤琐繁耨,故清代中期用料宽绰,体态凝重,装饰上求多求满,甚至采用多种材料并用、多种工艺结合的手法,炫耀其华丽富贵。清代晚期自道光至清末(1821-1911 年),中国传统的古典家具业逐渐走向衰落,其时做工粗陋,形式庸俗,上乘之作少见。也有的受外来文化影响,造型向中西结合转变。 (1)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如璀璨繁星。而当中的一颗明星,更是令人瞩目,叹为观止。那颗明星便是历史

中国古典家具的收藏价值

中国古典家具的收藏价值 近年来,中国古典家具尤其是明清两代的家具,因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文化底蕴日益受到国际市场的关注,与瓷器一起,被并称为“能真正立足国际艺术品投资市场上的中国艺术品”。 古典家具在海外的大幅升值,极大地激发了国内收藏者的热情,在收藏品市场和拍卖会中只涨不跌。一些较早进入这一投资领域的人,演绎出许多令人艳羡的暴富神话。 升值速度惊人 明清家具收藏的急剧升温始于1985年。当时收藏大家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珍赏》一书出版,并在港台地区发行。受该书的启发,大量港台收藏家开始涌入内地,到民间低价收购存留的明清家具。 随着港台收藏家的介入,中国古典家具在海外市场的价格由此急剧飙升,其上升速度接近或超过了书画和明清官窑瓷器。20世纪90年代初,这类极具中国民俗风味的民间家具开始走入纽约、伦敦、香港等地的国际拍卖行,约占每场拍卖古董家具的30%以上,其精品的拍卖价格动辄就是数十万美元。 1996年9月,纽约举行了一场中国古董家具拍卖会。拍卖会上展示了107件中国明清古董家具,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竞拍,全部成交,其中价位最高的是一件明式黄花梨大座椅,成交价折合人民币1000万元。 目前,中国古典家具在国际收藏市场上的价格仍然持续走强,特别是明式家具,以其简洁明快、典雅实用的风格,成为古典家具收藏的“宠儿”。 古典家具成为收藏界的热点有多方面原因。从数量上看,这些古典家具均制作于百年之前,能完整保存下来并被发现的本已不多,加上“文革”初期破“四旧”运动的影响,其存世量极其有限,物以稀为贵,其升值前景毋庸置疑。 从工艺上讲,明清是中国传统家具制造业的巅峰时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明式家具和活代家具两种风格,这些家具在制作时往往不计成本、不计工时,无论款式、做工都相当规矩,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精湛的工艺和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从使用质料来说,明清家具大量使用紫檀、黄花梨、酸枝木等名贵木料,此类木材资源日益枯竭,制作工艺也大都失传,这些都决定了其升值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从文化角度来看,中国古典家具体现着独特的历史信息与人文气息,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其设计思想蕴涵着与环境相协调的中国古代哲学精神,比纯艺术品更值得收藏者珍爱和研究。 价值衡量标准 当今市场上的古典家具质量高低不一,伪劣并存,其收藏价值通常从年代、材质、工艺、功能和完整性五大方面衡量。 年代:指家具生产的时期。不同时期特征不同,也就有着迥异的艺术价值。所以“年代”是古典家具最主要的价值标准。明代家具胜过清代家具,清代家具胜过民国家具。一件明代的榉木半桌,其市场价格可能要超过现代仿制的紫檀柜。 材质:收藏界对古典家具的材质通常简称为:“一黄”“二黑”“三红”“四白”。黄即黄花梨,黑即紫檀木,红即老红木、鸡翅木、铁力木、花梨木等,白即楠木、榉木、樟木、松木等其

中国人的文化创造力

中国人的文化创造力 文化,是衡量一个民族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志,一个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兴盛。而文化创造力,是民族进步的源泉,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 文化创造力的核心,在于文化人独立的思想、敏锐的洞察、崇高的责任和不泯的良知。惟有把握时代脉搏、领悟生活真谛、超越个人得失,进而焕发创造激情和潜能,文化创造才有不竭的源泉。 风云激荡的改革时代,中西交流的开放格局,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新旧思想的冲突碰撞,外来、本土文化的交汇融合,正是文化创作最丰厚的土壤。照此说,今日中国,最应该产生震撼人心、引人深思的鸿篇巨制。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常常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文化产业复制能力强大,但原创能力不高。环顾市场,从电影电视制品到图书报纸杂志,其数量之多,用铺天盖地来形容恐不为过。然而,在数量跃升的背后,质的飞跃尚有待时日。大量快餐式的文化产品卷起一阵阵热潮,却热得急,凉得也快,真正给大众留下长远影响的精品力作难得一见。 今日之中国,为什么普遍缺乏文化创造力呢? 在我看来,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莫过于如今过于急功近利的“中华文化”的发展与浮躁、混乱的社会氛围。 引用时下一句流行的话:“成功就要耐得住寂寞。”,创造之苦,创新之累,似乎很少有人甘愿去忍受;更多的人热衷于模仿、跟风或复制,只图在热门题材中借点光赚点钱;有人有创新之能,欲望却过于急切,将作品或拔苗助长来吸引关注,或掺入低俗内容以蒙混过关,以此种方式将才智消耗在制造浮躁的文化泡沫中;还有人虽兼具创造之才、创新之志,却苦于“冷坐十年功,抄袭一分钟”,成果难得易失,费尽心血的作品在信息高速传播的环境中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记得这样一则新闻在不久之前曾引起热议:有抄袭行为的“80后”作家郭敬明出乎众人意料,成为长江出版社副总编辑。且不论“80后”是否可以真正承担起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责任,是否可以引领我国文学的繁荣;文学界不断出现这样依靠有抄袭之嫌的作品而成名的作家,不断出现因投机取巧而地位攀升的文化人,这充分反映出了社会中急功近利的文化之风,他们无疑是时代浮躁的产物。 不仅如此,现在社会上还广泛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我们正处于一个缺乏

中国人对数字谐音的曲解与迷信

The Superstitions of Numbers in China China is a land of many popular beliefs, customs, and superstitions. They may have their own merits and demerits, but no matter of how silly or ridiculous they sounds for us, foreigners, those beliefs have been an inseparable part of Chinese daily lives since hundreds years ago.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ose superstitions, customs, and beliefs will make it easier for us to appreciate the culture of social life in China. In Chinese traditions, certain numbers are believed to be auspicious (吉利) or inauspicious (不利) based on the Chinese word that the number name sounds similar to. 0 - Zero (Líng) Zero is a neutral number and doesn't have any special meaning. But because the pronounciation "Líng" sounds similar to "Nǐ" (you, informal) or "Nín" (you, courteous), so this zero number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Nǐ" or "Nín" 1 - One (Yī) Number one is a neutral number and doesn't have any special meaning. But because in Chinese language there are so many words with a similar prono unciation with "Yī", to avoid ambiguity, Chinese often pronounce number 1 (One) as "Yāo" (幺) which have the same meaning, "One". Because the sound "Yāo" (幺) similar with "Yào" (要) which meaning is "want to / going to", so number one is often associated wit h the word"Yào" (要). 2 - Two (èr) There are a Chinese sayings that "Good things come in pairs" ("双喜临门"), so this number two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luck or fortune. For example, at a traditional Chinese wedding, we would often see the character 囍(Xǐ) whi ch is formed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two characters of 喜(Xǐ) "Happiness". 3 - Three (Sān) Number three is considered as a lucky number because the sound was similar to "Shēng"(生) which means "Life / Birth" 4 - Four (Sì)

从家庭观念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家庭观念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一、中西方家庭观念差异 现代社会有两种主要的家庭结构:核心家庭与延伸家庭。一对夫妇加上儿女,两代人组成的家庭叫核心家庭;三代甚至四代同堂的家庭是延伸家庭。中国人比较注重“养儿防老”,但这句话在西方意义并不大。西方家庭多为核心式,儿女成人后一般都自立门户,三代同堂极为少见。当代中国自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后,“三口之家”愈来愈多,但三代同堂仍大量存在。在西方,独立性的培养始于孩提时代。当小孩周岁时,许多父母就给他们安排一个单间,有意让小孩从小习惯自己的小天地,这大概算是向个人独立迈出的第一步。学生勤工助学都很普遍,除资助自己上学或挣点零花钱外,更主要的是从小改变事事都依赖父母的习惯。有的去快餐店、加油站服务,有的为人送报、照看小孩,有的为人铲雪、代扫落叶,等等。做父母的认为,小孩靠自己劳动挣钱有助于认识到金钱来之不易,从小培养起自立的意识。子女18岁成年后就独立在外闯荡,或上学,或工作,他们宁愿租房也不愿与父母同住,他们认为与父母同住是不可思议的。很多西方年轻人认为中国父母长期和已婚子女同住一个屋檐下匪夷所思。美国的父母也丝毫没有将子女留在身边尽孝的念头,他们鼓励成年子女独立生活,认为子女一旦成家立业就理所当然地应该搬出去住。平时子女和父母外出共同就餐,侍者也会很自然地询问是否分开付账。美国人认为,生儿育女是自己的事,父母没有为子女当保姆的义务,如果麻烦父母帮忙带一天小孩,也应按照社会上的劳务费标准支付费用。美国法律规定父母抚养子女是必尽的义务,但没有规定子女必须赡养父母。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强,血缘关系、亲情伦理积淀极厚,父母、子女始终是一家人,子女哪怕另设门户之后和父母仍不分彼此,把赡养父母、侍奉父母看作自己应尽的责任。中国人如果一大家子去购物,父母为小孩买东西天经地义,已成年子女代父母付钱也理所当然。西方人却不同,父母、子女各自理财,互不关涉。 同时,中国人的传统关系是互补性的,即通常所说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经济不发达的年代,中国人“养儿防老”就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补关系。当代中国,城市里大多数老人享有退休金,但延伸家庭远未消失。从生活条件看,有的子女希望身体尚佳的父母能帮忙料理家务、照看小孩,或是儿女没有住房,只好与父母同住。有些儿女虽然生活条件不错,但仍希望与父母一起生活,父母更乐于儿孙绕膝,一家三代共享天伦之乐。 互补性还体现孝敬与礼让。父母年老了,儿女孝敬侍奉父母便是天经地义的了。在兄弟姐妹较多的家庭里,互相礼让是父母的谆谆教导。按照传统的儒家观念,年长的应关照年小的,年幼的应尊敬年长的,尊敬意味着儿女孝敬父命、弟妹敬重兄长。家庭内部的等级从某种程度上看也是为了保持互补性的平衡。 二、中西方家庭观念差异根源 家庭结构及家庭成员的关系与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是息息相关的。中国人延伸家庭的模式显然与中国在农耕经济模式基础上形成的宗法制社会结构密不可分。在这样的体制下,连接人的社会关系的基本纽带便是血缘与婚姻,其中又以父系传承的血亲系统为核心,形成了世代相续盘根错节的家族集团。不仅如此,

中国文化与中国人

中国文化与中国人 一、单选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根据易中天教授所讲,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 A.民主意识 B.自由意识 C.群体意识 D.个体意识 2. 根据易中天教授所讲,以付钱但不喝咖啡的方式抗议咖啡里有苍蝇的是哪个国家的人? A.美国人 B.英国人 C.中国人 D.日本人 3. 易中天教授认为,在中国传统社会,情感上最密切的关系是()。 A.母子关系 B.父子关系 C.夫妻关系 D.君臣关系 4. 根据易中天教授所讲,西方人解决是非问题的契约是()。 A.艺术 B.道德 C.法律

D.科学 二、多选 ( 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 1. 以下叙述有哪些符合易中天教授的观点? A.中国人主张“知行合一” B.与西方相比较,中国古代社会的艺术成就大于科学成就 C.与西方相比,中国有一种泛艺术化倾向 D.群体意识就意味着要把人与人的关系放在首位 2. 以下叙述有哪些符合易中天教授的观点? A.在中国传统社会,情感上最密切的关系是母子关系 B.在中国传统社会,情感上最密切的关系是父子关系。 C.次于母子关系的比较亲密的关系是兄弟关系 D.次于母子关系的比较亲密的关系是夫妻关系 三、判断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根据易中天教授所讲,“衣食父母”一词有很深的文化含义。 正确 错误 2. 根据易中天教授所讲,法律是一部分公民签署的共同契约。 正确 错误 3. 易中天教授认为,道德是一种“软控制”,是诉诸良心的。 正确 错误 4. 易中天教授认为,在中国实际社会生活中,要把非血缘关系转化为血缘关系最便当的方法是请客吃饭。 正确

从十个数字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从十个数字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数字,是表示数目的文字、符号或数量,是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名词。人类从最早用来计数的工具是手指和脚趾、小石子和豆粒和打绳结、刻画记数,到后来发展到刻画记数,乃至使用今天的文字数字。所以说数字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承载者,通过数字的内涵与外延,可以知悉古代先贤智者为我们留下的思维模式、哲学思想、宗教理念等宝贵的精神遗产。后来,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并在文化生活中普遍使用。其数字由0、1、2、3、4、5、6、7、8、9 等十个字母组成,万变不离其宗。但在中国人的字典里,这几个数字不单单包括计数,让模糊的事物清晰可见,让一切变的如此简单。而且还有丰富的哲学内涵。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数字文化更是无比深奥。在中国道家传统文化里,那些玄妙又神秘的数字又代表了什么?【0——无极】在我国道家文化中,零代表无极,“无”是零和空的意思,“极”是无思无念的意思。零也代表代表圆满,无缺陷才能圆。零是根本,是本源,一切由本源生,一切从零开始。'无极'出自《道德经》,一种古代哲学思想,指称道的终极性的概念。无边际,无穷尽,无限,无终。'无极'一词在文言文中是表示'没有中心'的意思。代表着上古华人对事物产生之前状态的抽象理解。既没有中心又没有边界,这种状态当然是无穷无尽'混沌'。现

代科学认为:在大约150亿年前,宇宙还未诞生,虚无缥缈,宇宙还处于一种没有前后,没有左右,没有上下,没有中心,没有边界的混沌状态。这与上古华人对宇宙大爆炸之前的状态的抽象理解不谋而合。古代哲学范畴认为,无极亦指派生万物的本体,以其无味、无臭、无声、无色、无始、无终,无可指名,故曰无极。《老子·第二十八章》:“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在我国古代文字中,“零”字出现很早。不过那时它不表示“空无所有”,而只表示“零碎”、“不多”的意思。如“零头”、“零星”、“零丁”。“一百零五”的意思是:在一百之外,还有一个零头五。“0”这一数学符号的发明应归功于公元6世纪的印度人。他们最早用黑点(·)表示零,后来逐渐变成了“0”。这种数字符号传到阿拉伯国家,被命名为阿拉伯数字,至今印度人还耿耿于怀。随着阿拉伯数字的引进,“零”字与“0”恰好对应,“零”也就具有了“0”的含义。由于这一记数法简洁明了,而被使用至今,成为世界数学的通用语言。难怪恩格斯称它为“最美妙的发明”。【一——无极生太极】太极,是天地未开、混沌未明之前的状态。老子《道德经》第42章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道生一,一是太极,就是无极生太极;一生二,二是阴阳,就是太极生两仪;二生三,三是阴阳配合,就是阴阳交感化合;三生万物,万物是万事万物,就是太极含三为一, 因万物由阴阳而化生, 故万物各

中国古典家具,中国人的文化精神与情趣!

中国古典家具,中国人的文化精神与情趣! 中国古典家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是蕴含着独特意趣的文化精粹。人云“器物有魂魄”,万千器物,都蕴藏着匠人寄托在其身上的神韵和灵魂。 中国古典家具种类繁多,不管是花样缤纷的椅凳,古朴典雅的床榻,还是用途繁多的案几,储衣纳物的箱柜,无不体现着中国人的文化精神与情趣。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国人开始信奉外来产品,总以为“舶来品”比国产的质量高、洋气、有品味,消费“洋品牌”也成了有钱、有品味的象征。 家具作为人们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分支,不知不觉间,各种高中低档的“洋家具”、披洋皮的“假洋鬼子家具”也都成了家居行业的“热销货”。 虽然在材料、工艺、价格、保值、修复、传承等方面,红木家具都完胜洋家具,但有人说不看重这些,就喜欢“文化”。 因为实在不知道洋家具有什么文化,所以今天就介绍一下中国传统家具中的文化,可以与你所知道的“洋家具文化”自行对比一下。 “器以载道”,是中国传统造物的意境,讲究通过物的形态语言传达出一种境界。

其体现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是天人合一;体现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是社会的和谐有序;体现于人与物的关系中,是心与物、文与质、形与神、材与艺、用与美的统一。 这种要求反向而言即“道在器中”,中国传统家具,无疑是其中之集大成者! 中国传统家具种类繁多,不管是花样缤纷的椅凳,古朴典雅的床榻,还是用途繁多的案几,储衣纳物的箱柜,无不体现着中国人的文化精神与情趣。 椅凳:礼仪待人 儒家学说提倡礼仪待人,崇尚端雅的行为举止,而这种文化和审美观在中国传统家具,特别是椅凳类家具的布置格局和构造制作上明显体现。 古人生活处处与礼为伴,因此,椅凳布置格局非常考究,如《礼经释例》中载“室中以东向为尊,堂上以南向为尊。” 在椅凳类家具陈设方面“文左武右”“以东为左、为上”“男左女右”等观念充分反映了礼的规范。根据身份的不同,所使用的坐具品类和方位也有所区别。 椅凳的构造上也充分反映了礼的规范。比如清代的太师椅,靠背、扶手与椅面呈90度直角,中国人讲究坐的姿态。这太师椅正符合中国人“正襟危坐”的礼仪要求,使人们自觉成为克己复礼的实践者,也是符合中国文化精神和审美取向的一种姿态。 箱柜:中和之道

英语数字文化

英语数字文化 大家知道,各个国家由于文化和背景的差异,往往表现在习俗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有趣的是,这种习俗的差异有时竟然表现在对数字(numbers) 的看法和理解上也各有着其他各国意想不到的偏差。比如在我国,人们大都喜欢“6”和“8”这两个数字,因为在中国人看来,“6”就代表“顺”,所以有“六六大顺”的说法;而数字“8”由于与“发”(发财)近音,所以在改革开放、人们都抱着一个发财致富梦的今天,人们对数字“8”更是情有独钟。有时为了要选一个带“6”或“8”的电话号码,人们不得不要多花上一笔“运气费”,而像带有诸如“6688”这样的吉祥数字的电话号码,更是身价倍增。但是反过来,中国人一般不大喜欢数字“4”,因为它与“死”近音,让人感到一种霉气。 在英美国家,由于其特定的文化背景,人们对某些数字的看法也有着其特定的内涵,请看实例: 1. 数字“7”无论在英国还是在美国都是一个大吉大利的数字。据说英国曾有人专门写过一本有关数字“7”的书,书的作者在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大约在5000年以前,有七个外星人乘坐七艘宇宙飞船访问了地球,从而使地球出现了七大奇迹、七种音符等,所以他认为数字“7 ”是一个神圣吉祥的数字,它可以给人带来好运。美国人也认为数字“7”是吉利数,美国产的第一代喷气式波音客机的代号就是 707,后来又相断出现了波音 727、737、747 等。另外,基督教认为:上帝用七天时间创造了宇宙万物;犹太人每七天有一个安息日( 即星期日),每七年有一个安息年。 另外英美人认为数字“8”也是一个吉利数,因为竖立的“8”表示幸福,横倒的“8”表示数学上的无穷大,两者相加就表示了“幸福无边”的意思;另外他们认为数字“11”也是个吉利数,它代表赌博时可以赢钱。 2. 数字“3”是一个既吉利又不吉利的两面数字。总的来说,西方文化认为数字“3”是一个吉利数字,在他们看来:世界由大地、天空和海洋三者构成;大自然包括动物、植物和矿物三项内容;人体包含有肉体、心灵和精神三个方面;基督教有所谓的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等等,所有这一切都表明,数字“3”是一个上帝有意安排的吉祥数字,它是大自然规律的集中表现。但是西方文化同时也认为数字“3 ”有它不吉利的一面,尤其当为人划火点烟时,人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人生活方式的构造(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人生活方式的构造(摘要) ——陈学明我首先说一下,今天的讲座主要研究和探讨什么问题。德国诗人海涅讲过的一句话:“每一时代都有它的重大课题,解决了它就把人类社会向前推进一步。”那么当前我们国家、我们民族和我们世界所面临的最大的课题是什么呢?有人说主要是“发展”问题,我不完全赞同。当代人类面临的问题,表面上是发展问题,实际上是人的生活问题。从全世界范围来说,二十世纪,特别是二十世纪的下半叶,人类基本上是按照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现实主义、个人主义和科学主义的价值取向生活的。但是现在我们到了反思的时候了。我们要不要换一种价值取向?要不要换一种新的活法? 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只能是社会的精英来思考。当今中国有三大精英:行政干部、领导,知识分子,和企业家。我认为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在企业家。当代中国的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应该承担起民族的使命和历史的使命。当代中国的重要问题是,要闯出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与此同时,要寻找到中国人自己的生活道路。所以今天我这个讲座要探讨的问题就是,如何构建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如何构建当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在正式进入演讲之前,有几个概念必须要澄清。 首先是什么是文化?按照文化学奠基人泰勒在的《原始文化》中定义,所有东西都可以包容下文化这个概念之下。文化就是人化,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文化与人化,揭示了人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文化这个定义,我们要把握两点。第一,文化与生活方式密切不可分。第二,我们不要把文化看作一个静态的实体,它是一个包括了静态实体的动态过程。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中国的博物馆”,而是我们提炼出来的一个动态的,影响我们现代的思想资源。它不仅仅是跟中国传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还跟我们当下人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下面是生活方式。“在不同的社会和时代中生活的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下和在一定的价值观念指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需要的生活活动形式和行为特征的总和。”这就是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有三大要素:条件加主体加形式就是生活方式。生活又可以分成两类,人类的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我们今天的讲座主要是围绕如何建构日常生活展开的。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人获得了很多的成果。其中一个重要成果就是,日常生活获得了合法性。但是中国人又走向了反面。我们不珍惜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彻底丧失了它应有的意义。日常生活世界成了一个无意义的世界。所以我们需要反思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 那么我们人类的日常生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呢?最主要的是五大要素。第一个问题是劳动。劳动是生活方式的第一内容。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秋收;守望相助;田园牧歌等,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劳动的看法。白居易的诗和陶渊明的名句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劳动的状态。古代人并没有把劳动仅仅看作是谋取生活资料的手段,他们还希望在劳动过程中获取某种欢乐,他们把劳动等同于消遣。 从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100多年的历史,在劳动问题上,中国基本上实行西方化。劳动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谋取生活资料,组织劳动的过程就是要谋取最大的效益。这样人们在劳动过程当中,实际上仅仅是作为工具在起作用。这就产生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劳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它的目的是否仅仅为了创造物质生活资料?劳动的组织是效率优先为宗旨,人们的劳动过程本身是否也会充满着欢乐? 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的一些思想值得我们重视。马克思提出劳动对人类主要的意义就在于,劳动能满足人的三大需求:生存、发展和享受。在劳动过程当中,人得到实现,获得幸福。但是人们往往拼命从消费领域寻找满足,而不知道人的幸福感跟快乐感主要是来自于劳动过程。作为一个企业来说,要把企业建设成为具有文化涵养的现代企业,第一个要求就

中国古典家具名称术语一览(附图85P)

中国古典家具名称术语一览(附图85P) 中国古典家具术语一览 以及家具描写 几案人们常把几案并称,是因为二者在形式和用途上难以划出截然不同的界限,几是古代人们坐时依凭的家具,案是人们进食、读书写字时使用的家具,其形式早已具备,而几案的名称则是后来才有的。关于几和案的实物,从考古发掘情况看,自战国至汉魏的墓葬中,几乎每座都有出土,有铜器、漆器、陶器等多种质地。从种类上来分,案的种类食案、书案、奏案、毡案、欹案。几的种类宴几、凭几、炕几、香几、蝶几、花几、茶几、案头几。由此可知,几案的样式之多,且又各有各个用途,在厅堂殿阁的布置上,和其他家具一样,也各有其特定的规案=700) window.open('https://www.360docs.net/doc/2915043874.html,/DownloadImg/2 012/06/2210/25021594_1.jpg');" border=0 alt="中国古典家 具名称术语一览(附图85P)" src="https://www.360docs.net/doc/2915043874.html,/DownloadImg/2012/06/2 210/25021594_1.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 明乌木边花梨心条案

说明:高81.5厘米,长111.5厘米,宽28厘米 案面乌木攒边,镶独板花梨木心。直牙条,小牙头,扁方腿,两侧腿间安横枨,腿及横枨均四面打洼,前后打大洼,两侧打小洼。腿部四个棱角作混面线,混面与打洼线结合处作双打洼细皮条线。直腿外撇,侧脚收分,正面跑马叉和侧面跑骑马叉明显可见,显现了明式家具的特征。=700) window.open('https://www.360docs.net/doc/2915043874.html,/DownloadImg/2 012/06/2210/25021594_2.jpg');" border=0 alt="中国古典家具名称术语一览(附图85P)" src="https://www.360docs.net/doc/2915043874.html,/DownloadImg/2012/06/2 210/25021594_2.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 明铁梨象纹翘头案 说明:长343.5厘米,宽50厘米,高89厘米 此案案面用厚度近10cm的独板制成,连同两端翘头系一木连做。直牙条,牙头做出卷云纹曲边,雕象纹,象鼻微卷,两象合之又似下卷的云纹。牙头以夹头榫结构与案腿相连。案腿素混面,侧腿间安挡板,用厚材透雕出大朵垂云,居中悬挂,四角镶云纹角牙。足下带托泥。为减少器身重量并保留看面的厚度,案里挖出凹槽,槽内有阴刻“崇祯庚辰仲冬制于康署”款。据此得知此案制成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款识应为当时的主人购置时所刻的纪念款。康署为今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人性格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人性格中的体现 1008090080 叶挺敏 摘要:文化是传承的,中国现代的民族性格也是由中国人的祖先一步一步传承下来的,要改变现代中国人的性格,必须先发掘其性格特点。 文化心理、文化行为知识文化教化的结果,而不是相反的。虽然人的心理和行为可以反映一定的文化特征,然而人的生物性心理、行为自身还不是文化现象,而是一种生物有机体的表现方式。只有当个体心里、行为成为文化载体时,或者说成为一定社会和社会群体的文化已是和共同规范时,它才能在社会互动中构成文化现象。 我们要建设高度文明的社会,就要落实到人的社会化上。人们对社会现代化采取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具有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都与一定的社会文化教养有关。即使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在物质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文化上也仍然会有文明扫地、野蛮复归的危险。 我们中国人常常对外炫耀说,我们国家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光辉文明。但现在反思一下,我们祖先创造的辉煌的文化,是否被我们继承?那优秀的文化沉淀在咱身上究竟有多少呢?想让咱们民族复兴起来,想让中华民族把华夏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播出去,让世界为之崇拜,让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优异成绩,让中国真正强大起来,那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必先了解自己的性格,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国人性格中的体现,并加以提倡,这样能让我们的思想真正强大起来,精神强大的民族能不让人感到畏惧吗? 那我们该怎么研究我们的民族性格呢? 一个民族长期在某种文化精神的熏陶下,会养成自己独特的民族性格。在古代中国,我们的统治者崇尚儒家文化,然后,儒家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如此一来,经过几代人的学习升华,经过社会的文化熏陶,我们的祖先就成了学富五车、气质不凡、忠义礼廉的谦谦君子。 鲁迅先生说:“英国沉着,德国粗豪,俄国雄厚,法国漂亮,日本聪明。”这种概括虽然未必完全准确,但它却说明一个国家或民族由于长期共享一种文化,

研究中西方家庭文化及其发展根源

姓名安海东 学号1120110344 班级02311101

研究中西方家庭文化及其发展根源 从中西方第一次交流至今,文化的差异一直就被无数人讨论过,唐僧西游,鉴真东渡,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等历史事迹,东学西渐,东学为体西学为用等词汇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从古至今不是孤立法阵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交流与影响,包容与被包容,有的文化在收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时因为没有完好的传承而流失,有些又因为接受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改良而发扬光大。中华文明五千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它的存在和传承少不了精华的升华和糟粕的流失,留下来的都是几千年经过实践检验值得存在的真理。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相应的创造才能的总和。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指文化中看得见、摸得着的那部分,因此也称之为硬文化。相对来说,精神文化就是软文化,而软文化则是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国人有整体观念,而西方人有个体意识,比如在中国就一直延续着“有福同享“的说法,而西方人却更崇尚个人的权利等等。中国人重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发达,具有较强的情感性,更趋向于直观。中华民族的文化起源于农耕定居,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使得家庭、家园、家族体制的完整延续成为农耕文化的价值重心。 由于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生存环境,宗教信仰等等不同,导致了中西方许多地方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西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东西方国家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所形成的不同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必然给跨文化交际带来障碍。家庭观念的是文化价值观的组成部分,不同的家庭观必然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所体现并可能随之产生误解。中西家庭结构的差异体现了中西家庭观念的不同。中西传统家庭模式和文化的差异,根植于中西方不同的历史发展模式。许多著名经典作家在论及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历史进程时,都认为东西方曾经走了两条不同的历史道路。 就家庭而言,它不是一个静止的概念,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范畴。家庭这一范畴的变化是随着家庭本身的变化而变化。从历史上来看,人类家庭从古至今经历了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这样一个变化过程。由于家庭的不断地变化,因而,关于家庭范畴的界定既是家庭研究的学者们关注的问题,但又是难以形成一致看法的问题。古往今来,人们对家庭所作的界定已达数百种。有学者认为,就目前看来,家庭仍然是最不明确的术语之一。[i]因为,它缺乏一个大家认可的确切界定。尽管具体的界定有所不同,但一般学者们都认为家庭是基于婚姻关系、血缘(或血亲)关系和供养(或收养)关系而形成的社会共同体。 人类历史发展中,家庭存在着由生育形成的血亲关系,两性结合形成的婚姻关系以及供养关系,三种关系组成家庭核心结构。其中血亲关系和婚姻关系是决定家庭本质的基础和纽带,也是研究家庭功能的重要依据。随着社会发展,家庭关系及其排列组合方式必然也发生变化,从而使家庭结构、功能及家庭观念发生演变。而东西方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道路,也生成了中国和西方不同的家庭模式和家庭文化观念。 中国人重视血亲关系,中国血缘代际关系具有亲合力强、传递力强和持续力强三大特征。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强,血缘关系、亲情伦理积淀极厚,父母、

中国传统文化在传统家具中的体现

中华传统文化在传统家具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家具包含和体现着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具有深厚的文化和艺术内涵,其独具特色的造型、精益巧妙的结构,无不凝聚着中国历代木工匠师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是珍贵的历它文化遗产。下面笔者尝试从传统文化对传统家具的影响这一角度出发,进行一点浅显的探讨。 一、古代哲学、道德思想对传统家具的诠释 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是“大人合一”思想。早在周代,《易传·乾卦》中就有云:“夫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大弗违,后天而奉天时。”道出了天人合一思想的主旨: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各谐、人与人的利谐、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等“普遍和谐”的观念。 表现在传统家具上: 其一,在对质地坚硬、色泽幽雅、肌理华美珍贵木材认识、运用中,力求充分展示了木材本色的自然之美; 其二,传统家具稳健凝重、简洁流畅均给人以舒展之感,有大气; 其三,是灵气,马蹄腿、三弯腿、椅子搭脑、牙板、撑子等曲线形式体现了抒情于理、予动于静的哲学要义:黄花梨小圈椅不正是一番“问渠哪得消如许,为有源头话水来”的意境吗? 其四,传统家具上通体轮廓及装饰部件的轮廓讲求方中有圆、圆中求力。圈椅上圆下方的设计,就是源于中国古代的“天圆地方”、“承天象地”的哲学思想; 其五,传统家具具有严密的比例关系,舒适宜人的尺度,家具的外形比例、尺度与其使用功能紧密联系起来,力求达到形式与功能的和谐统一。

中国古代道德以“中庸”为至高的德性。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他的孙子,子思在《中庸》中强调:“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大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之道在形式上重视“中正”、“中行”,在内涵上主张凡事都不要过度,以免适得其反。 二、古代宗教、学术思想对传统家具的诠释 中国历史自汉代以后,宗教和学术思想流派形成了主要是以儒、佛、道三家行举的文化格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三家共同维系着中国古代社会心理结构的和谐与稳定,因此自然也对中国传统家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中国古代宗教学术思想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倡导顺应自然、崇俭抑奢的生活信条,不与物迁的处世原则和抱朴守真、寂空无为的价值取向。 具体表现在传统家具上其特点是:空灵、飘逸、柔婉、沉穆等 其一,传统家具的造型多采用曲线与直线的对比与变化,集中了直线与曲线的优点,柔中带刚,虚中见实。如运用于圈椅、交椅(如图5所示)、笔杆椅(如图6所示)、灯挂椅、圆角柜、架子床等家具中的罗涡撑、搭脑、“s”型靠背、马蹄腿、二弯腿等简沾、流畅、舒展、刚劲的线型变化。 其二,传统家具如束腰四足带托泥坐墩、三弯腿带托泥高香儿和玫瑰椅均以一下构件为实,中间“开光”为虚和靠背留空的形制为其构造要素,让人产生在空灵寂静中而富含流动、在厚实弥笃中义处处向虚的意境,无不给人静谧、深邃以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