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柳永《望海潮》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翻译及赏析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yǎn)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sǒu)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注释、三吴: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2、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3、烟柳:雾气笼罩着的柳树。

4、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5、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6、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7、参差:参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

近似;高下不齐貌。

8、云树:树木如云,极言其多。

9、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0、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

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

、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

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2、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

?(yǎn):大山上之小山。

3、叠?:层层叠叠的山峦。

此指西湖周围的山。

?:小山峰。

4、清嘉:清秀佳丽。

5、羌管(qiāng):即羌笛,羌族之簧管乐器。

这里泛指乐器。

弄:吹奏。

6、菱歌泛夜:采菱夜归的船上一片歌声。

菱:菱角。

泛:漂流。

7、高牙:高矗之牙旗。

牙旗,将军之旌,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

这里指高官孙何。

8、吟赏烟霞:歌咏和观赏湖光山色。

烟霞:此指山水林泉等自然景色。

9、异日图将好景:有朝一日把这番景致描绘出来。

异日:他日,指日后。

图:描绘。

20、凤池:全称凤凰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

此处指朝廷。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翻译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

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柳永《望海潮》原文和译文

柳永《望海潮》原文和译文

柳永《望海潮》原文和译文
原文:
江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
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
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
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
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
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
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高考文言文详细注解系列25:望海潮

高考文言文详细注解系列25:望海潮

二十五、望海潮·东南形胜宋·柳永东南形胜,三吴1都会,钱塘2自古繁华。

烟柳3画桥4,风帘5翠幕6,参差7十万人家。

云树8绕堤沙,怒涛卷霜雪9,天堑10无涯。

市列珠玑11,户盈罗绮,竞豪奢。

[译文]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雾气笼罩着的柳树、装饰华美的桥梁,挡风的帘子、青绿色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茂盛如云的树木,环绕着钱塘江沙堤,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重湖12叠巘13清嘉14,有三秋15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16弄晴,菱歌17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18,乘醉听箫鼓,吟赏19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20,归去凤池夸21。

[译文]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

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

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孙何外出时,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声势暄赫。

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

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画出来,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作者简介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

创作背景吴熊和《柳永与孙沔的交游及柳永卒年新证》考证此词为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柳永在杭州赠资政殿学士、知杭州孙沔作。

望海潮原文及翻译

望海潮原文及翻译

望海潮原文及翻译东南形胜,*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 <> 重湖叠?t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东南形胜)全文翻译: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的柳树、*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河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 <>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霞风光。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望海潮对照翻译:东南形胜,*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的柳树、*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河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 <> <> 重湖叠?t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及翻译

《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及翻译

《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及翻译《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及翻译《望海潮·东南形胜》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主要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

下面一起去阅读《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及翻译吧!望海潮·东南形胜宋代: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

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

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

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

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

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注释⑴三吴: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⑵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⑶烟柳:雾气笼罩着的柳树。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参差:参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

近似;高下不齐貌。

⑷云树:树木如云,极言其多。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

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

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

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⑸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

拼音版《望海潮》古诗翻译及赏析

拼音版《望海潮》古诗翻译及赏析

拼音版《望海潮》古诗翻译及赏析1、拼音版古诗wàng hǎi cháo望海潮《《》》dōng nán xíng shèng ,jiāng wú dū huì ,qián táng zì gǔ fán huá 。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yān liǔ huà qiáo ,fēng lián cuì mù ,cān chà shí wàn rén jiā 。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yún shù rào dī shā ,nù tāo juàn shuāng xuě ,tiān qiàn wú yá 。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shì liè zhū jī ,hù yíng luó qǐ jìng háo shē 。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zhòng hú dié huán qīng jiā ,yǒu sān qiū guì zǐ ,shí lǐ hé huā 。

重湖叠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qiāng guǎn nòng qíng ,líng gē fàn yè ,xī xī diào sǒu lián wá 。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qiān qí yōng gāo yá ,chéng zuì tīng xiāo gǔ yín shǎng yān xiá 。

《望海潮·东南形胜》译文及注释

《望海潮·东南形胜》译文及注释

《望海潮·东南形胜》译文及注释 《望海潮·东南形胜》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主要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那么《望海潮·东南形胜》译文及注释是怎样的?以下仅供参考! 原文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 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注释 ⑴三吴: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⑵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⑶烟柳:雾气笼罩着的柳树。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参差:参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近似;高下不齐貌。 ⑷云树:树木如云,极言其多。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 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⑸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巘(yǎn):大山上之小山。 叠巘:层层叠叠的山峦。此指西湖周围的山。巘:小山峰。 清嘉:清秀佳丽。 ⑹三秋:①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王勃《滕王阁序》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②三季,即九月。《诗经·王风·采葛》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设言三春、三夏其义亦同,作者取其韵耳”。亦指三年。李白《江夏行》有“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

柳永的《望海潮》赏析

柳永的《望海潮》赏析

柳永的《望海潮》赏析柳永的《望海潮》赏析《望海潮·东南形胜》是宋代词人柳永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主要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

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柳永《望海潮》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山献(音yǎn)清佳。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赏析一《望海潮》也是柳永词中广泛传诵的名篇。

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从唐代开始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城市,到了宋代又有进一步的发展。

柳永在杭州生活过一个时期,对杭州的山水名胜、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所以,在这首词里,他能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

西湖的美景,钱江潮的壮观,杭州市区的繁华富庶,当地上层人物的享乐,下层人民的劳动生活,都一一注于词人的笔下,涂写出一幅幅优美壮丽、生动活泼的画面。

这画面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描画出杭州的锦山秀水,而且更重要的是它面出了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

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这首词是柳永呈献给旧友孙何的作品。

孙何当时任两浙转运使,驻节杭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永《望海潮》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原文:
江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赏析
【赏析一】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

钱塘,即杭州。

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

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

“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参差”为大约之义。

“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

“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

“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

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

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

“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

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

“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

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

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

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

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

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

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

“泛夜”
“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着一“泛”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

“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在此游乐的场景。

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

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是这首词的结束语。

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

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

“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

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

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

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

在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

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

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赏析二】
《望海潮》这一词牌名是柳永创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钱塘江畔的杭州自古就是著名的大都市,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经济繁荣,生活富足。

在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起笔便大开大阔,直起直落。

两个四字对句,气势博大,力量非凡。

“东南”,就方向言;“三吴”,就地点言。

交代地理位置空间浩瀚、面积广大,给人以开阔之感,引起人的阅读期待:是何处如此占尽天时地利?下句紧接着作了回答:“钱塘自古繁华。

”“自古”突出了杭州历史悠久,繁华富庶。

接下来,词人如数家珍般一一细数杭州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

以下三句分别就首句中的“都会”、“形胜”、“繁华”,作出形象的说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

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

“参差”形容楼阁高下不齐,“十万”指人口众多,未必是确数。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视线从城内转到钱塘江边,来写“形胜”。

高耸入云的古树围绕着江堤,汹涌的江涛象发了怒一样奔腾而来,激起如霜如雪的白色浪花,壮阔的钱塘江就象一道天然的壕沟阻挡着北方敌人的进犯。

一“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一“卷”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镜头移近,来街市上走走看看。

珠玉宝石遍陈于市,家家户户绫罗盈柜,人们的衣饰更是鲜丽豪华,竞相斗艳。

“列”、“盈”、“竞”把经济繁荣、生活富庶奢华落到了实处。

杭州之美在西湖,西湖之美在景美,更在人美。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锦山秀水实在是清丽可嘉;更美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句。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

一句牵出了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来,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

“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

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

因此宋之问《灵隐寺》中写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白居易《忆江南》中也有“山寺月中寻桂子”。

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
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

意谓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

“弄”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潇洒欢快之情陡增;“泛”说明人们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声歌声似乎随着湖水荡漾开来,轻盈愉悦之貌全出。

“嬉嬉钓叟莲娃”,湖边钓鱼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莲的孩童喧闹嬉戏。

一句话就给我们展开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权贵出行气派威风,真有一呼百应之势。

闲暇时,品酒赏音,吟诗作画,赏玩山水,何等风流潇洒。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至此,才彰显了写作目的是拜谒孙何。

“异日”“归去凤池”是对孙何宦途前景的美好祝愿,而这“好景”足以向朝廷中人“夸”,又使这祝愿归结到了对壮美秀丽的杭州的赞美上。

虽然投赠之词恭维、夸张在所难免,但西湖的山水人家已经为自己作了明证,不信就请到杭州来眼见为实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