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 柳永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文言文柳永《望海潮》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柳永《望海潮》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柳永《望海潮》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江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赏析【赏析一】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

钱塘,即杭州。

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

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

“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参差”为大约之义。

“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

“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

《望海潮》-柳永解析

《望海潮》-柳永解析

第二与词本身的发展有关。 隋唐五代文人为词所做的贡献,使词这种新兴诗
体更进一步成熟了,为宋词的发展提供了一良好的条 件。宋人也创作了大量的古近体诗,其中也不乏好 作品,和唐诗比较,虽然各有特色,但无疑要逊色一 些,而词则不然,杨慎《词品》说:“宋人作诗与唐 远,作词不愧唐人。”
北宋前期的词,题材仍是男欢女爱、离愁别恨, 未脱晚唐五代遗风。只有范仲淹的边塞词《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风格悲壮。这一时期的词坛领袖 是晏殊和欧阳修。
柳永(公元987年?-1053年?),北宋词 人,崇安(今属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 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故称柳七。有 《乐章集》存世,现存柳永词作213首。
(一)仕途 柳永出生于一个传统读书奉儒之家,祖父、
父亲、叔父都读书为官,长兄柳三复也在真宗 朝进士及第并为官。受此影响,柳永自幼也喜 欢勤学苦读,他在十三岁所作的《劝学文》中 称“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 庶人。”
打开宋词新局面的是柳永,他在发展慢词形式的 同时还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也丰富了词的表现方法。 但是,北宋前期的词,不论是晏殊、欧阳修,还是柳 永,都没有突破“词为艳科”的传统,词的风格一般 也仍是柔弱无力。
真正突破传统,革新宋词,使词面目一新,成就 巨大、影响深远的是大词人苏轼。首先,苏轼词扩大 了词境。 “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 地奇观。”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
真宗祥符八年(1015),范仲淹进士及第, 柳永第二次落第。
真宗天禧二年(1018),柳三复进士及第, 柳永第三次落第。愤慨之下写有《鹤冲天》。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 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 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 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望海潮》原文及翻译望海潮诗歌赏析

《望海潮》原文及翻译望海潮诗歌赏析

《望海潮》原文及翻译望海潮诗歌赏析
《望海潮》原文: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扩展资料
《望海潮》作品赏析:
《望海潮》这一词牌名是柳永创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钱塘江畔的杭州自古就是著名的大都市,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经济繁荣,生活富足。

在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起笔便大开大阔,直起直落。

两个四字对句,气势博大,力量非凡。

“东南”,就方向言;“三吴”,就地点言。

交代地理位置空间浩瀚、面积广大,给人以开阔之感,引起人的阅读期待:是何处如此占尽天时地利?下句紧接着作了回答:“钱塘自古繁华。

”“自古”突出了杭州历史悠久,繁华富庶。

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翻译及赏析《望海潮·东南形胜》是宋代词人柳永创作的一首词。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望海潮·东南形胜宋朝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东南形胜》译文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雾气笼罩着的柳树、装饰华美的桥梁,挡风的帘子、青绿色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茂盛如云的树木,环绕着钱塘江沙堤,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

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

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孙何外出时,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声势暄赫。

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

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画出来,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望海潮·东南形胜》注释三吴: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烟柳:雾气笼罩着的柳树。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参差:高低不齐的样子。

云树:树木如云,极言其多。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

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

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

《望海潮》原文及翻译

《望海潮》原文及翻译

《望海潮》原文及翻译《望海潮》是宋代词人柳永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主要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

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望海潮》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望海潮》原文: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译文: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

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

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

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

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

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望海潮》注释:⑴望海潮:词牌名。

双调一百七字,前段十一句五平韵,后段十一句六平韵。

⑵东南形胜:杭州在北宋为两浙路治所,当东南要冲。

⑶三吴:即吴兴、吴郡、会稽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⑷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⑸参差(cēncī):高下不齐貌。

⑹云树:形容树木高耸入云。

⑺天堑(qiàn):天然壕沟,多指长江。

此处指钱塘江。

⑻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

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⑼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

巘(yǎn):一作“”,意为大山上之小山。

《望海潮》全文及赏析

《望海潮》全文及赏析

《望海潮》全文及赏析《望海潮》全文及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望海潮》全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yǎn)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sǒu)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作品注释⑴三吴: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⑵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⑶烟柳:雾气笼罩着的柳树。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参差:参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

近似;高下不齐貌。

⑷云树:树木如云,极言其多。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

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

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

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⑸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

巘(yǎn):大山上之小山。

叠巘:层层叠叠的山峦。

此指西湖周围的山。

巘:小山峰。

清嘉:清秀佳丽。

⑹三秋:①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

王勃《滕王阁序》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②三季,即九月。

《诗经·王风·采葛》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

三秋谓九月也。

设言三春、三夏其义亦同,作者取其韵耳”。

亦指三年。

李白《江夏行》有“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⑺羌管(qiāng):即羌笛,羌族之簧管乐器。

以《望海潮》深入解读柳永

以《望海潮》深入解读柳永

以《望海潮》深入解读柳永1. 引言1.1 柳永的生平及作品简介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字子厚,号柳河东,北宋著名词人。

生于河东郡(今山西永济),少年时家境贫寒,喜好文学,曾师从刘安世学习诗文。

柳永以其独特的词风和清新脱俗的意境,被誉为“柳河东”。

他的作品主要为词,其中以《望海潮》最为著名,被誉为古典词的巅峰之作。

柳永的词作思想深邃,情感真挚,以描写人生百态、表达爱情之苦乐为主题,其作品常常流露出对人生沧桑的感慨和对爱情的憧憬。

柳永的词风清新秀丽,感情真挚动人,为后人所称道。

柳永的《望海潮》是其代表作之一,该词以海潮为象征,抒发了诗人对于奋发向上、追求自由的梦想和渴望的情感。

通过对于海潮的描绘,柳永展现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命运的态度,表达了对于自由、坚强和追求的渴望。

《望海潮》凝练精炼,情感真挚,充满了诗人对于理想的追求和对于爱情的忧郁之情。

柳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在词坛上独树一帜,对于后人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望海潮》作为柳永的代表作之一,至今仍然被人传诵,并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2. 正文2.1 柳永诗歌中的思想观念柳永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观念。

在柳永的诗歌中,对人生命运的思考是一个重要主题。

他常常通过描绘人物的遭遇和感受,表现出对人生命运无常和命运转变的深刻认识。

他的诗中常常呈现出对于人生离别和辛酸命运的描写,反映出他对于人生无常和苦难的感慨。

柳永的诗歌中蕴含着对于爱情的独特看法。

他将爱情描绘为一种高尚的情感,但也揭示了爱情的辛酸和无奈。

柳永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对于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揭示出爱情之中的痛苦和无助。

柳永的诗歌中包含着对于人生命运和爱情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独特的思想观念和对人生的感悟。

2.2 《望海潮》的创作背景柳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语文必修四柳永《望海潮》赏析

语文必修四柳永《望海潮》赏析

语文必修四柳永《望海潮》赏析柳永《望海潮》赏析望海潮(宋)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解释】形胜:地理条件优越三吴:《水经注》以吴兴、吴郡、令稽为三吴。

钱塘,旧属吴郡。

都会:大都市。

风帘:挡风的帘子。

参差:指房屋楼阁高低不齐。

云树:树木远望似云,极言其多。

堤:钱塘江防潮汛的大堤。

怒涛:汹涌的潮水。

霜雪:比喻浪花。

天堑(qiàn):天然的险阻,这里指钱塘江。

珠玑:泛指珍宝等珍贵商品。

盈:充满,言其多。

重湖:这里指西湖,西湖以白堤为界,分为外湖、里湖,故称重湖。

叠巘(yǎn)):重叠的山峰。

清嘉:清秀美丽。

嘉,一般作“佳”。

三秋:农历九月。

羌管:笛子出自羌族,故称羌管。

这里泛指乐器。

泛夜:指在夜间飞扬。

嬉嬉:欢乐快活的样子。

莲娃:采莲的姑娘。

千骑:形容州郡长宫出行时随从众多。

高牙:古代将军旗竿用象牙装饰,故称牙旗。

这里指大官高扬的仪仗旗帜。

烟霞:山水美景。

异日:他日。

图:描绘。

凤池:即凤凰池。

原指皇帝禁苑中的池沼,多代指中书省,这里泛指朝廷。

【解析】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带给人们的美感也是多样的,或壮美,或柔美,词人面对不同的美景,也会写出不同风格的作品。

以婉约词风著称的李清照面对壮阔的大海,写下了那首以豪放著称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被称为婉约派正宗的柳永在钱塘观潮、西湖览胜的时候,自创新曲,谱写了这首风格豪放的《望海潮》。

钱塘江畔的杭州自古就是著名的大都市,风景秀丽,经济繁荣,人文荟萃,有许多诗人、词人曾经歌咏过这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留下了许多广为流传的作品,柳永的《望海潮》堪称是歌咏这座城市的代表性作品,他以豪放的笔墨给我们形象地展示了宋初杭州城的富庶与秀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斟低唱,何要浮名!’”(吴曾《能改斋漫录》
卷十六)——“奉旨填词柳三变”
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柳永五十一岁。
仁宗亲政,为了延揽声誉、笼络士子,决定扩
大开科取士名额,且又特开“恩科”, 泽惠
于历届科场沉沦之士,对他们录取,格外放宽
尺度。
是年春闱与其兄三接同榜登进士第。
“景祐元年元方及第。后改名永,方得磨
勘转官。”(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
“耆卿蹉跎于仁宗朝,及第已老。”(宋
风翔《乐府余论》)
景祐二年(1035),柳永释褐后,调任睦州
团练推官(正七品)——余杭县令1037——浙
江定海晓峰盐场盐监1039——泗州判官1043—
—转官屯田员外郎(从六品)1052。
皇祐六年(至和元年)(1054),柳永七十一 岁,卒于润州。
宋时有一幕士擅歌。一日学士东坡相问: 我词与柳郎中比,谁更好? 幕士说:柳郎中词,宜十七八女郎,手
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
词,须关东大汉,怀抱琵琶,唱“大江东
去”。
东坡大笑离去。
(四)词牌名
词牌,即词的格式,是填词时所用的曲调名。每
一种词牌都有固定的“体式”和“调式”。所谓“篇
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词总共有一千多个
(二)柳永对宋词的贡献(王兆鹏)
柳永对宋词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创体,柳永率先大量创作慢词,改变 了唐五代以来小令一统词坛的格局,使慢词与 小令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小令的体制短小,多则五、六十字,少则二、 三十字。慢词的篇幅较大,短则八、九十字,长 则一、二百字(柳永的《戚氏》词长达212字)
篇幅体制的扩大,也相应地增加了词的内
容涵量,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使词在音乐上
宋人罗烨《醉翁谈录》载:“耆卿居京华, 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爱其有词名,能移宫 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资 给之。”
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
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
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
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近日来,陡把狂心牵系。罗绮丛中,笙
歌筵上,有个人人可意。”
“知几度、密约秦楼尽醉。仍携手,眷恋
件。宋人也创作了大量的古近体诗,其中也不乏好
作品,和唐诗比较,虽然各有特色,但无疑要逊色一
些,而词则不然,杨慎《词品》说:“宋人作诗与唐
远,作词不愧唐人。”
北宋前期的词,题材仍是男欢女爱、离愁别恨, 未脱晚唐五代遗风。只有范仲淹的边塞词《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风格悲壮。这一时期的词坛领袖 是晏殊和欧阳修。
称“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
庶人。”
真宗咸平五年(1002),柳永十九岁。是年, 柳永可能参加乡试后,即离开崇安家乡去汴京 应礼部试,取道水路入钱塘江来杭州。因迷恋 其湖山美好,都市繁华,遂沉醉于听歌买笑的
浪漫生活中,而滞留杭州。
真宗咸平六年(1003),柳永二十岁,在杭
州。是年秋,永有《望海潮》词赠孙何。永
(3)有的词牌得名于传说故事。 例如《雨霖铃》、《菩萨蛮》。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 乱迁蜀,人斜谷,时霖雨数日,栈道中又闻铃声,想 起已死的杨贵妃,悲伤不已,便制一曲,名《雨霖铃》 (4)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例如《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 《渔歌子》咏的是打鱼,即词牌同时也是词题。
二、作者简介
汉乐府甚或《诗经》中即以出现。
(二)词的发展:
在民间词流传的基础上, 到了晚唐、五代,文人 词有了明显的发展,也日趋成熟,出现了久负盛名的 花间词和南唐词。
所谓花间词,是因五代时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
而得名。在现存唐五代1100多首词中,花间词人的作
品就占了500首,可见花间词派影响之大。花间词派以
“而无论是金碧满眼的花间词,还是明白如话的
李煜词,都对宋词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唐圭璋《唐宋词选注》
词发展到宋代,出现了百花争妍、千峰竞秀的盛
况,可谓异军突起,华彩纷呈,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当然,宋词的辉煌发展是有着它本身特定的历史背景
和社会条件的。
词在宋代盛行的原因: 第一和宋代的社会现实有紧密联系 北宋建国以后,晚唐五代分裂割据的局面结束了, 虽然内优外患并没有完全断绝,但是相对来说,国内 局势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工商业发达,社会经济繁 荣,都市兴盛。
其次,宋代最高统治者为了换取支持,采取“恩逮子 百官惟恐不足” 的政策。 宋太祖赵匡胤还希望权臣们“多置歌儿舞女,日 饮食相欢,以终天命。”(《邵氏闻见后录》)因此宴 饮歌舞之风盛极一时,这就促使应歌的宋词得到发展。
再其次,宋代的最高统治者大都洞晓音律,提倡作词。
《宋史·乐志》称:“太宗洞晓音律,前后亲制
香衾绣被。”(《长寿乐》)(qin1)
当然,他也没有完全忘记此行考中进士的
目标,只是他“自负风流才调”,自信“艺足
才高”,“多才多艺善词赋”(《击梧桐》)。 “对天颜咫尺,定然魁甲登高第,待恁时,等 着回来贺喜” (《长寿乐》)。不料事与愿 违,放榜时名落孙山。
真宗祥符八年(1015),范仲淹进士及第,
把词几乎又拉回到晚唐五代和宋初内容狭窄、词风纤
弱的老路上去了。
北宋后期词坛的领袖是被称为“集大成”的周邦
彦。周邦彦深通音律,在词调的整理和创制上是有贡
献的,周邦彦和柳永一样工于慢词,词的内容多写男
女之情,而曲折变化多,言情体物比前人更为精工巧
丽、典雅含蓄。
南宋词坛的代表人物: 李清照、朱敦儒、岳飞、姜夔、辛弃疾、张元干、 张孝祥、张炎、史达祖、吴文英等
打开宋词新局面的是柳永,他在发展慢词形式的
同时还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也丰富了词的表现方法。 但是,北宋前期的词,不论是晏殊、欧阳修,还是柳 永,都没有突破“词为艳科”的传统,词的风格一般 也仍是柔弱无力。
真正突破传统,革新宋词,使词面目一新,成就 巨大、影响深远的是大词人苏轼。首先,苏轼词扩大 了词境。 “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 地奇观。”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
(三)词的分类:
1.按长短规模分:
按长短 按段落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240)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2.按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 子、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3.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 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 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望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词一出,广为时人传诵,遂名噪一
时。真宗景德元年(1004),永又有《长寿乐》
词云:“太平世,少年时。少年时,忍把韶光
轻弃,况有红妆,楚腰越艳,一笑千金何啻”
写在杭州时的浪子生活。(chi4)
真宗大宗祥符元年(1008),柳永二十五岁,
初到汴京,宋人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有载
“柳耆卿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 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 是声传一时。”
柳永(公元987年?-1053年?),北宋词
人,崇安(今属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 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故称柳七。有 《乐章集》存世,现存柳永词作213首。
(一)仕途
柳永出生于一个传统读书奉儒之家,祖父、
父亲、叔父都读书为官,长兄柳三复也在真宗
朝进士及第并为官。受此影响,柳永自幼也喜
欢勤学苦读,他在十三岁所作的《劝学文》中
特高。故云词至东坡,其体始尊。
再次,苏轼改造了词风。出现在苏轼词中的往往
是清奇阔大的景色,词人的旷达胸襟也徐徐展露在其 中。凡此种种“诗化”革新,都迅速地改变着词的内 质,况周颐因此肯定说:“熙丰间,词学称极盛,苏 长公提倡风雅,为一代山斗。”
在苏门诸词人中,最被苏轼称赞的秦观和稍后的 贺铸,他们在词的内容和词风上都差不多走了回头路,
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倚声说,一种是诗余说。
按照倚声说的观点,词的起源当在隋代。凭籍是
南宋人王灼在《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
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唐。”这里所说的‘曲子’,
即隋代的‘新声’,写下来是一些乐谱,而配合‘曲子’
的歌辞就叫做词,”始称曲子词。
按照诗余说的观点,词的起源当在汉魏甚或更早。 原因是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词是长短句,而长短句在
婉约派: 代表人物柳永、晏殊、晏几道、周邦彦、李清照、秦 观、姜夔、吴文英、李煜、欧阳修等。 豪放派: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陈亮、陆游、张孝祥、张元
干、刘过等。
婉约派:
婉约派作品主要描写个人情感、表现男女爱情、刻画女
性风貌、恋人相思柔情、表达离情别绪之痛苦, 抒写委
婉细腻的情思, 表露真挚缠绵的情意、营造委婉氛围,
《望海潮》
——柳永
一、宋词简介
词,是为配合音乐而创作的歌辞。词初名
曲、曲子、曲子词,简称 “ 词 ” ,又称作
乐府、诗余、长短句等。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宋词是继唐诗之后 的又一个诗歌高峰。宋词也是与汉赋、唐诗、 元曲、明清小说等相媲美的一种文学样式。
(一)词的起源:
关于词的起源,历来众说纷云, 但归结起来,主要
仁宗天圣二年(1024),柳永四十一岁,柳
永应试第四次落第。据记载,柳永此次本已考 中,但在皇帝最后审批时因《鹤冲天》之故而 被黜落了。
“仁宗留意儒雅,务本向道,深斥浮艳虚薄
之文。初,进士柳三变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
四方,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
浅斟低唱。’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曰:‘且去浅
流连花前月下。艺术上讲究音乐格调, 遣辞华丽雅正,
风格柔婉轻灵,意韵含蓄凝炼 。
豪放派: 豪放词的取材极为广泛, 内容非常丰富。词作从传统的 “缘情”向“言志”移位。词人抒报国之志, 言胸襟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