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二首《望海潮》《雨霖铃》
柳永词 望海潮 雨霖铃 原文

望海潮·东南形胜
北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词两首》写作背景

《柳永词两首》写作背景
1、《望海潮》写作背景:
关于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教科书“资料信息”所录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的一段记载,说是写来送给当时钱塘的长官孙何的。
此前有宋杨浞在其《古今词话》中又有些细节的记述,说孙何门槛很高,一般人不易谒见。
柳永想见,而无从人手,于是作了此词,让歌妓唱给孙何听,因打动了孙何,终于得以谒见。
(见“相关资料”)对这些文献的记载,现在有人提出质疑。
其理由之一是,认为柳永的生年与“孙何帅钱塘”不相符。
当时柳永还是14岁的孩子,不可能具备这样的才华创作此词,也还不懂得什么是政治干谒。
有人认为“孙何”当作“孙沔”。
孙沔当钱塘长官的时间与柳永的生平比较相符。
从本词的实际内容看,送给杭州的地方长官是切合的。
2、《雨霖铃》写作背景: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适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衣红偎翆、浅斟低唱的生活。
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
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他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
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城(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柳永十首经典词作

柳永十首经典词作
柳永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以词作闻名于世。
其中十首经典的词作代表了柳永词学的最高水平。
一、《雨霖铃》
《雨霖铃》是柳永词作的代表作之一,它表达了柳永对故园的思念之情,展现了柳派词的悲壮主流。
二、《浪淘沙·北戴河》
《浪淘沙·北戴河》是柳永的经典之作,流传至今。
这首词描绘了北戴河美景,展现了柳派词的精湛技巧。
三、《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柳永的代表词作之一,描写了他对逝去荣光的怀想,对人生变幻的深刻思考。
四、《庐山谣》
《庐山谣》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塑造了一个无奈叹息、悲天悯人的形象,展现了柳派词的优美风格。
五、《离亭燕·泪湿罗衣襟》
《离亭燕·泪湿罗衣襟》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一种富含人情、
深邃含义的儒雅情怀。
六、《锦瑟》
《锦瑟》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歌颂了壮志未酬的人生和永恒的爱情,深刻表达了柳派词的哀怨情调。
七、《望海潮》
《望海潮》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对逝去恋情的怀念,展现了
柳永词作的高峰。
八、《蝶恋花·春景》
《蝶恋花·春景》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以及
描写了心灵的美好感受。
九、《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柳派词中所具有的朦胧
美感和简练优美的文学风格。
十、《雁丘词》
《雁丘词》是柳永的经典词作之一,它以大胆、生动的手法展现了词人情感的丰富,表达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雨霖霖》教师版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雨霖霖》【预习自学】1.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47岁才中进士,做过几任小官,终官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中寻求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内容上,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女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愁思。
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柳永词作流传极广,时人云“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2.创作背景:《望海潮》: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
此时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
柳永就写下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雨霖铃》:柳永大部分生活在城市,经常出入倡馆酒楼间,因而他深深了解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在柳永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歌妓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3.文学常识:(1)词的起源: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2)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倚声”“填词”等。
(3)关于词牌和标题: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柳永词二首《雨霖铃》《望海潮》理解性默写

柳永词二首《雨霖铃》《望海潮》理解性默写《雨霖铃》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悔当初不见。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词讲述了离别之苦与思念之情。
文章开头用“梧桐树,三更雨”描绘出一夜雨声,独自思念故人,心中情意沉痛。
接下来句子“不道离情正苦”,表达了离别之苦的无语,但也说明了和故人之间的欢快聚散已经结束。
“一叶叶,一声声”,反复强调了雨声,而在每个雨滴里,都隐藏着作词者对故人的思念。
借助这些微小的事物,柳永表达了自己无限的思念之情。
“空悔当初不见”,是对自己当初失去的缅怀,反思过去,唏嘘不已。
接下来歌颂了故人,描写了他离开黄鹤楼的情景,以及扬州三月花开的繁荣盛景,在“孤帆远影碧空尽”中,要表达的是一个人在远离之际无尽的孤独和无助感。
“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情景,正象征着人生的流动和无常命运。
换言之,生命旅途中所有温馨的遇见和不舍的离别,最终都将融入一个无限的自然界中。
总之,《雨霖铃》的主题是独处的思念、离别的苦痛以及对故人的怀念。
《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雕梁画栋,春华秋实,全赖祖宗积德。
一蓑一笠,一丈丝纶,世事如棋,乾坤莫测。
文章以东南地区景色为开端,“三吴”是江南风景区的代表,钱塘来自中国古代五大港口之一的杭州,因它是海陆联运的要冲口,所以自古繁华。
堤坝中间有一条人造岛,形状如舟,叫做“宝石泉”。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这里描写的都是景致,全都在投射出“十万人家”的规模。
随后,他提到“雕梁画栋,春华秋实,”夸赞了这里的富饶,但又说“全赖祖宗积德”强调了祖先的明智和善良,使得今天的钱塘依旧繁华。
“一蓑一笠,一丈丝纶”这是一个行人的形容,暗示了走向世间的人,总是经历无数的磨练和历程,同样也象征着人生的不易之路。
最后一句“世事如棋,乾坤莫测”,是最能表达柳永内心思想的一句话。
当我们意识到人生的等待和机会都可以随时到来或消失,我们却无法掌握这些机会,而且也无法预知这些机会的价值和意义。
高中语文第5课表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试题

高中语文第5课表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试题 2019.091,阅读下文,完成那是一处峭岩,一座光荣的坟墓……在那儿,沉浸在寒冷的睡梦中的,是一些威严的回忆:拿破仑就在那儿消亡。
在那儿,他长眠在苦难之中。
而紧跟他之后,正像风暴的喧响一样,另一个天才,又飞离我们而去,他是我们思想上的另一位君王。
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消失了,他把自己的桂冠留在世上。
阴恶的天气喧腾起来吧,激荡起来吧:哦,大海呀,是他曾经将你歌唱。
你的形象反映在他的身上,他是用你的精神塑造成长:正像你一样,他威严、深远而阴沉,他像你一样,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
1.诗中的“他”所指是不是一样?2.诗中画线的句子应当怎么理解?3.从最后一个诗节中可以看出,大海具有什么样的特点?2,阅读《我愿意是急流》,模仿诗句的形式,再造两个诗段,内容是:①我愿意是土壤……②我愿意是绿叶……3,阅读下面的小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篱笆那边有草莓一颗我知道,如果我愿我可以爬过草莓,真甜!作者安排“上帝”这个形象有什么深刻的寓意?4,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纸船--寄母亲冰心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A.诗人在第一节诗中写出了自己充满天真童心的行为,表达朴实、平淡,为下面抒发感情作了铺垫。
B.“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一句表达了诗人因远离亲人,只身漂泊而产生的百无聊赖的心情。
C.诗人在奇特想象中让自己的小船流到了母亲的身边,表达了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之情。
D.这首诗构思新颖,以托物寓情的方法抒发了生动具体的情怀,含蓄委婉,富有余韵。
2024版柳永词二首《望海潮》《雨霖铃》教案

柳永词二首《望海潮》《雨霖铃》教案目录•教学目标与背景•《望海潮》内容解析•《雨霖铃》内容解析•两首词比较鉴赏•知识拓展:柳永其他代表作品欣赏•课堂互动环节01教学目标与背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柳永的生平、词作风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掌握《望海潮》和《雨霖铃》两首词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及赏析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讲解、讨论和比较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作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爱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引导学生体会词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价值。
柳永及时代背景柳永生平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
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
他的一生仕途坎坷,但在词坛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时代背景北宋时期,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娱乐场所增多,为词的创作和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柳永的词作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词人之一。
词作风格与特点婉约风格柳永的词作以婉约风格为主,注重表现个人情感和生活体验,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悠长。
市民情调他的词作中充满了市民情调,以描写城市风光、男女爱情和离别相思为主要内容,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情感世界。
创新手法柳永在词作中大胆创新,运用了铺叙、白描等手法,使得词作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同时,他还善于运用民间口语和俚语入词,使得词作更加贴近市民生活,易于传唱。
02《望海潮》内容解析词作背景及主题思想背景柳永的《望海潮》是一首描写杭州繁华景象的词作,通过对杭州自然风光、市井生活和节日盛况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词人对杭州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主题思想词作以杭州为背景,通过描绘杭州的繁华景象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同时,词中也透露出词人怀才不遇、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夸张手法01词中运用了大量夸张手法,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等,通过夸张地描绘杭州的自然风光和市井生活,营造出一种繁华、热闹的氛围。
《望海潮》和《雨霖铃》铺叙手法之比较

《望海潮》和《雨霖铃》铺叙手法之比较[摘要]铺叙,是柳永词的重要艺术手法。
本文主要通过《望海潮》和《雨霖铃》分析柳永词铺叙手法,进而把握柳永词的铺叙规律。
[关键词]《望海潮》;《雨霖铃》;横向铺叙;纵向铺叙柳永之前的词,“大抵是以《花间集》中所载为宗,然多小阙。
至柳耆卿,始铺叙展衍,备足无余”(李之仪《姑溪居士文集》卷四十《跋吴思道小词》)。
刘熙载也说:p如《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沙堤。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在分析该词前,先把有关杭州的几首词来作一个对比。
其一是白居易的《忆江南》:《忆江南》(三首)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其二是潘阆《酒泉子》:酒泉子(十之一)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
万家掩映翠微间。
处处水潺潺。
异花四季当窗放。
出入分明在屏障。
别来隋柳几经秋。
何日得重游。
酒泉子(十之二)长忆钱塘,临水傍山三百寺。
僧房携杖遍曾游。
闲话觉忘忧。
栴檀楼阁云霞畔。
钟梵清宵彻天汉。
别来遥礼只焚香。
便恐是西方。
酒泉子(十之三)长忆西湖,湖上春来无限景。
吴姬个个是神仙。
竞泛木兰船。
楼台簇簇疑蓬岛。
野人只合其中老。
别来已是二十年。
东望眼将穿。
酒泉子(十之四)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
三三两两钓鱼舟。
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
白鸟成行忽惊起。
别来闲整钓鱼竿。
思入水云寒。
酒泉子(十之五)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
僧房四面向湖开。
轻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
阁上清声檐下铎。
别来尘土污人衣。
空役梦魂飞。
酒泉子(十之六)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 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 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 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 “歌词”等。
词 的 分 类
按长短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 长调:90字以上
按段落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豪放派 按风格 婉约派
环境美丽、 经济繁荣、 生活安定的 都市生活图 景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1、从地理位置上看 2、从历史传统上看 3、从市井面貌上看 4、从自然景观上看 5、从百姓生活上看
惊叹 赞美 艳羡
自然风光之美
都市繁华之美
民生安乐之美
1.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 和都市的繁华。词的下片写杭州 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充分 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 赞美与艳羡之情。
B、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伤感、无可奈何。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
矛
盾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B、这句词用了什么艺术 手法,试作分析。 ――用了“虚景实写” 的艺术手法。这两句是 词人的内心独白。“念” 字告诉读者下面为想像 的景物,是虚写。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 滋味在心头。 ——李煜《乌夜啼是离人泪。
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 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 永)?”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 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 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 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 去’。东坡为之绝倒。 ——俞文豹《吹剑录》
雨 柳 霖 永 铃
解
题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 作《雨淋铃》。相传,唐玄 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 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 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风格比较
豪放派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 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 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 腻,语言含蓄, 多写个人遭遇或 者男女恋情
婉约派
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
背景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 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 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 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 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 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 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 见面。
听朗读,感知课文
望海潮(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 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 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 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 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水 绿 如 蓝 , 能 不 忆 江 南 ?
日 出 江 花 红 胜 火 , 春 来 江
——
江 南 好 , 风 景 旧 曾 谙 。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连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王实甫《西厢记· 长亭送别》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共同感受 触景生情 “自古”说明了什么?为什么清秋节更让 人难以承受离别之苦? 普遍情感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 已矣。——《别赋》 却道天凉好个秋 万里悲秋常作客 秋风秋雨愁煞人 自古逢秋悲寂寥
酒
依依惜别时:“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 乡。” 哀时——曹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愁时——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 愁。” 苏轼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李清照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此 去 经 年 ,
上阕(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寒蝉 长亭 骤雨—环境悲凉 执手相看 无语凝噎—难分难舍 千里烟波 楚天辽阔—惆怅伤感 (融情入景 ) 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伤离别 清秋冷落 — 愁意浓浓 杨柳岸 晓风残月 — 酒醒伤情 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 惨不成欢 (以情带景 )
伤 离
别
重湖叠巘清嘉
三 秋 桂 子
十里荷花
十里荷花
白 居 易 《 忆 江 南 》
舞 醉 芙 蓉 。 早 晚 复 相 逢 !
吴 酒 一 杯 春 竹 叶 , 吴 娃 双
江 南 忆 , 其 次 是 吴 宫 。
上 看 潮 头 。 何 日 更 重 游 !
山 寺 月 中 寻 桂 子 , 郡 亭 枕
江 南 忆 , 最 忆 是 杭 州 。
仕途不顺 飘零沦落 自由张狂
柳永
(约980--约1053年), 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 福建崇安人。流落于汴京、苏 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 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 曲。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 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 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 (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 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 田、柳郎中。柳永终客死襄阳, 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 外。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艺术特色:
柳词之美,美在有景,有物,有人,有 情,惟有情,才使万物富有神韵。 写作特点一: 情景交融
写作特点二: 虚实相生
婉约词派的特点: 哀怨缠绵
1、从地理位置上看 环境美丽、经 2、从历史传统上看 惊叹 济繁荣、生活 3、从自然景观上看 赞美 安定的都市生 艳羡 活图景 4、从市井面貌上看 5、从百姓生活上看
问题探究 1、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些句子? 你能不能运用联想和想象用文 字或图画将它描绘出来?
酒醒
愁醒
名句赏析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1.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 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 为一幅鲜明的画面。
柳——留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江上柳如烟, 今我去矣,雨雪霏霏。 雁飞残月天。 ——《诗经》 —— 温庭筠
更 与 何 人 说 ?
便 纵 有 千 种 风 情 ,
应 是 良 辰 好 景 虚 设 。
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 有层次感
东南形胜
自然风光之美
都市繁华之美 民生安乐之美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铺陈: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
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 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 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中: “十五 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 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 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 向猪羊。”
上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下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A、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一句作者交代了送别时的时 间、地点、天气情况,用“寒 蝉”“长亭”“骤雨”三个独立的 画面构成一幅秋雨黄昏送别图。
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选择什 么意象)来准确传情的。
意象: 蝉、长亭、雨、兰舟、烟波、暮霭 柳、风、月
作用:
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
2、作者用什么样的抒情方式将 凄凉哀婉的感情表现出来的?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写景)
体抒 味情 请 。的 划 句 出 子 文 并 中 细 直 细 接
直接抒情的句子
写作背景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 坎坷,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 起,过着浅斟低唱的生活。他 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 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 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 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 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写的 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 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 别离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