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1《柳永词二首》练习+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柳永词两首习题含解析4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柳永词两首习题含解析4

柳永词两首一、课内精读(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2题。

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靧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

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词一开头即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全貌.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B。

“烟柳”后三句从多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都市人口的繁庶.C。

“云树”三句,由郊外说到市内,只见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D.这首词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运,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项,“由郊外说到市内"错误,应为“由市内说到郊外”。

2。

这首词中使用了很多数词,这些数词在表意上具有怎样的作用?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表现赞美孙何的主旨。

中的数词,带有夸张成分,与赞美孙何的主旨相关。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3~4题。

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3.下列对《雨霖铃》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

“寒蝉"“长亭”“晚”等词点明了节令和地点,通过对景色铺写为下文设伏笔。

B.“执手”两句紧承上两句,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和通俗的语言表达了深挚的感情,形象逼真,凝练有力。

C.词人把“杨柳"“风”“残月”这三种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一幅凄凉的图景,融情于景,故而能打动人心。

柳永词练习答案

柳永词练习答案

参考答案一、基础巩固1 B“吮”应读“shǔn”C“鲜”应读“xiǎn”D “”应读“fā”2 D A再-在B常-长C蔼-霭3 C“经年”是“年复一年”的意思。

4 D“经年”呼应“今宵”不对。

5 C C是直接抒情,题干及ABD都是融情于景。

二、探究提高(一)1.渲染了秋天凄凉阴冷的气氛:“寒蝉”在凄厉悲鸣;“骤雨”刚停,寒气袭来;悲冷弥漫。

点拨:把握景物特点2.这两句用精练传神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和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深,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是何其尖锐,更加强化了感情的发展。

点拨:着眼于两个动态感实足的细节。

3.“念”在结构上是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贯通;在内容上,“念”是眼前景与别后情的分水岭,它把实与虚巧妙地联结起来。

点拨:把握结构脉络。

(二)1、桂子和荷花是代表杭州典型景物。

白居易《忆江南》中有“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之句,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可见桂子和荷花最能画出西湖的美景,从而展现杭州的风姿。

2、上阙先点“钱塘自古繁华”,然后展开描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运用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三、情境默写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5、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6、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7、烟柳画桥,风帘翠幕8、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9、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10、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四、拓展训练参考答案:(一)1.愁2.D3. "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

高中语文课课通 柳永词两首同步练习及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课课通  柳永词两首同步练习及答案解析

4 柳永词两首同步练习及答案解析1.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春花秋月不堪回首无语凝噎和蔼良晨好景晓风残月骤雨初歇时辰乍暖还寒不黯世事波澜壮阔谰言风情万种寒蝉凄切罗暮轻寒凄惨2.下列对词的有关知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A.早期的词,本是一种配乐的歌词,可以歌唱,所以称为“曲词”或“曲子词”B.词逐渐与音乐分离后,成为诗的别体,称为“诗余”,又因为句子长短不齐而成为长短句。

C.词还有别的名称,如“乐章”“歌曲”等,《东坡乐府》中的“乐府”也是词的别称。

D.词牌指词调的名称,一首词,可以只有词牌,没有词题,也可以只有词题,没有词牌,还可以词牌词题同时出现。

3.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句子的一句是()A.斜光到晓穿朱户B.欲寄彩笺兼尺素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D.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4.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凝噎(yī)暮霭(ǎi)和蔼可亲(ǎi)乍暖还寒(zhà)B. 薄被(bó)鄙薄(bó)薄物细故(bó)厚古薄今(bó)C. 狡狯(kuài)樊哙(kuài)人才荟萃(huì)脍炙人口(kuài)D. 珠玑(jī)堤坝(tí)户盈罗绮(qǐ)嬉笑怒骂(xī)5.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天堑豪奢良辰美景大浪涛沙B. 箫瑟岑寂春风料峭羽扇伦巾C. 仓皇轩榭大展宏图金戈铁马D. 销魂憔悴休戚相关欢渡佳节6.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杜甫的那首《登高》就是在奉节居住下来以后写的,居高一吟,至今让人回肠荡气。

B. 现实生活中,有些同志对社会现实问题讳疾忌医,置之度外,表面上一片歌舞升平,实际上与社会和谐的精神实质相去甚远。

C. 在网吧迷上网络游戏后,吴晓便把“作业”二字抛在了脑后,掉书袋、抄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明显退步。

最新高中语文:2.4《柳永词两首》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版必修4)及答案解析

最新高中语文:2.4《柳永词两首》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版必修4)及答案解析

《柳永词两首》同步练习第一课时《望海潮》一、常识积累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词的段落叫:阕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4、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二、合作探究1、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参看创新设计:①环境美丽、经济繁荣、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图景。

②从地理位置上;从历史传统上;从自然景观上;从市井面貌上;从百姓生活上。

③抒发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2、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参考:①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

②巧用点染。

“点”:“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染”:自然风光之美;都市繁华之美;民生安乐之美。

铺陈: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中:“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人教新课标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人教语文必修4第4课《柳永词两首》测评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人教语文必修4第4课《柳永词两首》测评练习

柳永词两首一、基础积累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堑.(qiàn)羌.笛(qiān)奢侈.(chí)因噎.废食(yē)B.参差.(cī) 珠玑.(jī) 畸.形(jī) 掎.角之势(jǐ)C.老叟(sǒu) 须臾(yú) 绮罗(qǐ) 暴风骤雨(zhòu)D.嘉奖(jiā) 吟诵(yín) 堤坝(dī) 嬉笑怒骂(xī)解析A项,奢侈(chǐ)答案A2.下列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B.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D.此去经年,应是良晨好景虚设。

解析D项良晨—良辰。

答案D3.选出下面对诗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B.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C.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D.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解析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B.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C.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答案 D4.下面对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竟无语凝噎..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B.此去经年..经年:经过一年。

C.东南形胜..形胜:地理形势极佳之处。

D.羌管弄.晴弄:吹奏。

解析B项,经年,年复一年。

答案B5.下列各项修辞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反问)B.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拟人)C.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夸张)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比喻)解析“绿肥红瘦”运用借代手法。

答案 D6.下列诗句所用表现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环境描写,氛围渲染,融情入景,暗寓离别意。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暗示出杭州城声色之盛。

B.留恋处,兰舟催发——写实,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时作业含解析4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时作业含解析4

第4课柳永词两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柳永在其都市词中,最爱描写汴京的民俗,正月十五的元宵、二月初二的踏青、三月的寒食清明、七月初七的乞巧、九月九日的登高等,________ ,这些民俗在其都市风情词中都得到了生动再现。

元宵节始于汉代,到宋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使观灯活动鼎盛一时。

元宵夜除了是万民赏灯的佳节,还是少男少女们的追求爱情之夜。

在这狂欢的海洋中,青年男女抛开了平日的________,寻找自由的爱情.柳永在《迎新春》这首词中,不仅描写了元宵节时千门万户的华灯、绵延十里的绛树、________的鼓声等,还特别描写了青年男女的种种“奇遇”。

这些美丽的“奇遇”,让元宵的夜晚“景色浩闹,不觉更阑”。

对传统士大夫而言,他们虽然享受着都市生活的繁华,但很少关注世俗生活。

所以,在传统士大夫的笔下,()。

而柳永的都市词第一次出色绘制了城市民俗图卷,________地描摹了那个时代的城市风貌。

从这个意义上说,柳永的都市词已经不仅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而且是其所处时代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具有无可替代的史料价值,堪称词史上的“清明上河图”。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A.不一而足清规戒律响彻云霄淋漓尽致B.层出不穷清规戒律不绝如缕酣畅淋漓C.层出不穷金科玉律不绝如缕淋漓尽致D.不一而足金科玉律响彻云霄酣畅淋漓解析:“不一而足”指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

“层出不穷”指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句中的意思是民俗很多,所以应选“不一而足”.“清规戒律”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

句中形容束缚人的规章制度,应选“清规戒律”。

“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响彻云霄”指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句中用来形容鼓声,应选“响彻云霄”。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

“酣畅淋漓"形容极其畅快.“淋漓尽致”侧重于意思的表达,“酣畅淋漓"侧重于感情的宣泄。

高一语文人教课标版必修4:第4课《柳永词两首》随堂练习 Word版含解析

高一语文人教课标版必修4:第4课《柳永词两首》随堂练习 Word版含解析

《柳永词两首》随堂练习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珠玑./畸.形剑鞘./画桥.镶嵌./天堑.B.参.差/参.商罗绮./涟漪.无涯./山崖.C.钓叟./瘦.削菱.歌/棱.角骤.雨/妯.娌D.凝噎./呜咽.暮霭./和蔼.箫.鼓/萧.瑟2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胜:超过,越过。

B.云.树绕堤沙云:茂密的。

C.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盈:到处是。

D.异日图.将好景图:绘制成图。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①东南形胜,三吴都会..绕堤沙⑤..十万人家④云树..③参差..②钱塘自古繁华都门帐饮无绪....楚天阔⑧便纵有千种风情..自古伤离别⑦暮霭沉沉..⑥多情A.②③④⑦⑧ B.①②⑤⑥⑦C.②③⑥⑦⑧ D.①②③⑥⑦4将下列名句补写完整。

(1)______________,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2)忍把浮名,______________。

(柳永《鹤冲天》)(3)东南形胜,三吴都会,______________。

(柳永《望海潮》)(4)有三秋桂子,______________。

(柳永《望海潮》)(5)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6)对潇潇暮雨洒江天,______________。

(柳永《八声甘州》)二、阅读理解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9题。

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靧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5“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句中,若将“卷”字改为“推”字好不好?为什么?6“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两句,据说曾引起金主完颜亮投鞭渡江之志,这两句美在什么地方?7这首词中使用了很多数词,这些数词在表意上具有怎样的作用?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1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检测:第三单元 13柳永词二首 含答案 精品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1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检测:第三单元 13柳永词二首 含答案 精品

第三单元漫步宋词13 柳永词二首最早的歌坛偶像论数量,当时民谣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就说明柳永的“粉丝”到处都有,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多得不计其数。

论铁杆,柳永的“粉丝”更是忠心不二,无人可匹。

柳永死时家无余财,是他的那帮歌妓“粉丝”集资营葬。

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认识不认识的“粉丝”们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以至于相沿成习,称之为“吊柳七”或“吊柳会”。

论“副作用”,柳永的“粉丝”也闹出了惊天动地的大动作。

追捧偶像,总难免有一些副作用。

传说,柳永的名词《望海潮》使得金主完颜亮大举进攻南宋,让他差点儿成为汉奸。

想起柳永,自然会想起那流传千古的佳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仿佛看到江南秋色如染,烟柳画桥下水天一色。

风帘翠幕里十万人家。

重湖映青山,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云树绕堤沙,有兰舟催发。

斜阳里,寒蝉凄切。

满腔离愁的柳永【课内挖掘】才气、魅力与情种:北宋仁宗时,有位名妓谢玉英,色佳才秀,最爱唱柳永的词。

柳永才高气傲,恼了仁宗,不得重用,中科举而只得个馀杭县宰。

途经江州,照例浪流妓家,结识谢玉英,见其书房有一册“柳七新词”,都是她用蝇头小楷抄录的。

因而与她一读而知心,才情相配。

临别时,柳永写新词表示永不变心,谢玉英则发誓从此闭门谢客以待柳郎。

柳永在馀杭任上三年,又结识了许多江浙名妓,但未忘谢玉英。

任满回京,到江州与她相会。

不想玉英又接新客,陪人喝酒去了。

柳永十分惆怅,在花墙上赋词一首,述三年前恩爱光景,又表今日失约之不快。

最后道:“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赋,试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谢玉英回来见到柳永词,叹他果然是多情才子,自愧未守前盟,就卖掉家私赶往东京寻柳永。

几经周折,谢玉英在东京名妓陈师师家找到了柳永。

久别重逢,种种情怀难以诉说,两人再修前好。

谢玉英就在陈师师东院住下,与柳永如夫妻一般生活。

后来柳永出言不逊,得罪朝官,仁宗罢了他屯田员外郎,圣谕道:“任作白衣卿相,风前月下填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永词二首》练习(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石油作为重要的化学能源,在过去近160年里,为人类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而石油开采技术是伴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步伐萌芽和发展的,前赴后继,直到今天。

石油开采技术的________,在保证了能源供应的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战略地位的体现。

陆上的石油天然存储量经过多年的________已近枯竭,而占据全球71%面积的海洋中,石油储量巨大,被开发的数量________。

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风急浪高的海洋里面开采石油难度很大。

虽然过去70多年里,在浅海区城开采石油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在超过3000米深的95%的广阔海域,还是一块待开垦的处女地,()。

超深水半潜式海上钻井平台,如今就是只有极少数国家控制的深海采油的高精尖技术。

我国在该技术领域后来居上,研发成功了大国重器“蓝鲸1号”和“蓝鲸2号”等系列产品,________,让世界艳羡。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日新月异汲取风毛麟角一步登天B.今非昔比汲取风毛麟角一鸣惊人C.今非昔比攫取九牛一毛一步登天D.日新月异攫取九牛一毛一鸣惊人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谁能获取更多的资源,谁就能掌握深海水域的石油开采主动权,进而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B.谁能掌握深海水域的石油开采主动权,谁就能获取更多的资源,进而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C.谁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谁就能获取更多的资源,进而掌握深海水域的石油开采主动权D.谁能掌握深海水域的石油开采主动权,谁就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进而获取更多的资源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超深水半潜式海上钻井平台技术,如今就是只有极少数国家控制的深海采油的高精尖技术。

B.超深水半潜式海上钻井平台,就是如今只有极少数国家控制的深海采油的高精尖技术。

C.超深水半潜式海上钻井平台技术,就是如今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的深海采油的高精尖技术。

D.超深水半潜式海上钻井平台,如今就是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的深海采油的高精尖技术。

1. D(第一处,日新月异:形容发展变化很快,新事物、新气象不断涌现,适于形容石油开采技术新而快的变化;今非昔比:现在不是从前所能相比的。

形容变化很大。

故选用“日新月异”;第二处,攫取:夺取,掠夺,适于表达对石油资源的开采。

汲取:吸取,吸收。

故选用“攫取”;第三处,九牛一毛:比喻众多数量中的一点点,与前文“巨大”的说法相对。

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故选用“九牛一毛”;第四处,一鸣惊人:比喻平时表现平平,一做起来就取得突出的成绩,适于表达大国重器成功研发的骄人成绩。

一步登天:比喻一下子达到很高的境界或爬上高位。

故选用“一鸣惊人”。

故选D。

)2. B(应先掌握主动权,排除A、C,有了主动权才能获取更多资源,进而获得发展机会,排除D。

故选B。

)3.C(原句中主宾搭配不当,“平台”后要加上“技术”作为中心词,排除B、D;原句语序不当,“如今”应放在“就是”之后,排除A;动宾搭配不当,“技术”应与“掌握”搭配,A、D错误。

故选C。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4~7小题。

杨维桢,字廉夫,山阴人。

少时,日记书数千言。

父宏,筑楼铁崖山中,绕楼植梅百株,聚书数万卷,去其梯,俾诵读楼上者五年,因自号铁崖。

元泰定四年成进士,署.天台尹,改钱清场盐司令。

狷直忤物,十年不调。

会修辽、金、宋三史时,维桢著《正统辩》千余言,总裁官欧阳元功读且叹曰:“百年后,公论定于此矣。

”将荐之而不果,转建德路总管府推官。

擢江西儒学提举,未上,会兵乱,避地富春山,徙钱塘。

张士诚累招之,不赴,遣其弟士信咨访之,因撰五论,具书复士诚,反覆告以顺逆成败之说,士诚不能用也。

又忤达识丞相,徙居松江之上,海内缙绅大夫与东南才俊之士,造门纳履无虚日。

酒酣以往,笔墨横飞。

或戴华阳巾披羽衣坐船屋上,吹铁笛,作《梅花弄...》。

或呼侍儿歌《白雪》之辞,自倚凤琶和之。

宾客皆蹁跹起舞,以为神仙中人。

洪武..二年,太祖召诸儒纂礼乐书,以维桢前朝老文学,遣翰林詹同奉币诣门。

维桢谢曰:“岂有老妇将就木,而再理嫁者邪?”明年,复遣有司敦促,赋《老客妇谣》一章进御,曰:“皇帝竭吾之能,不强吾所不能则可,否则有蹈海死耳。

”帝许之,赐安车诣阙廷,留百有一十日,所纂叙便例定,即乞骸骨。

帝成其志,仍给安车还山。

史馆胄监之士祖.帐.西门外,宋濂赠之诗曰:“不受君王五色诏,白衣宣至白衣还”,盖高之也。

抵家卒,年七十五。

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与永嘉李孝光、茅山张羽、锡山倪瓚、昆山顾瑛为诗文友,碧桃叟释臻、知归叟释现、清容叟释信为方外友。

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

维桢徙松江时,与华亭陆居仁及侨居钱惟善相倡和。

两人既殁,与维桢同葬干山,人目为三高士墓。

(节选自《明史·杨维桢传》)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B.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C.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D.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5.下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署”,暂代官职。

文言文中表示暂代官职的词语还有:领、摄、权、行、判、假。

B.《梅花弄》,又名《梅花三弄》,相传是晋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来改编为古琴曲,因为主题在琴的不同徵位的泛音上弹奏三次,故称“三弄”。

C.“洪武”,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

明代开始,也会用年号称呼皇帝,如:明成祖朱棣也称“永乐皇帝”。

D.“祖帐”,古代送人远行,在郊外路旁为饯别而设的帷帐。

亦指送行的酒筵。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维桢年少时,他的父亲在铁崖山中修筑一楼,然后拿走楼梯,让维桢在楼上读书,时达五年。

维桢因此养成了急躁耿直的性格,易与人不合,以至于十年都没有升职。

B.杨维桢朋友甚众甚杂,在松江居住时,经常与朋友饮酒赋诗属文,吹弹伴奏咏唱中,宾客皆翩翩起舞,以为是神仙中人。

C.杨维桢淡泊名利,张士诚多次聘请他,他坚持不就;太祖召集诸儒士编纂礼乐书,维桢辞谢,并赋《老客妇谣》一章进呈,以明其志。

D.杨维桢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学家,诗风奇谲瑰丽,独步一时,诗体被称为“铁崖体”,其古乐府诗、论文等被当时大家如宋濂等高度称赞。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具书复士诚,反覆告以顺逆成败之说,士诚不能用也。

(2)洪武二年,太祖召诸儒纂礼乐书,以维桢前朝老文学,遣翰林詹同奉币诣门。

4.B(人名“宋濂”“张雨”等,连词“如”“而”等,结合句意断句。

“出入……间”一个句子,不要断开,排除AD;“商敦周彝”是“睹”的宾语,不要断开,排除CD。

句意:张雨称维祯的古乐府诗与杜少陵、二李不相上下,有绝代金石之声。

宋濂称赞维祯的论文,如看商周的青铜器皿,云雷成文,寒光四射。

其诗震天动地,严峻庄重,下笔如神,不愧为名家之作。

故选B。

)5.A(领:兼任;判:兼任)6.A(A项,少年在楼上读书与性格无因果关系。

故选A。

)7.(1)(杨维桢)详细复信给张士诚,反复讲述顺应时势、违背时势,成功和失败的理论,张士诚没有采用。

(“复”译为回复,“反覆”译为反复,“告”译为讲述,“用”译为采用。

)(2)洪武二年,太祖召集诸儒士编纂礼乐书,因维祯是前朝有声望的文学之士,所以派翰林詹同带着礼物去登门聘请。

(“老文学”译为有声望的文学之士,“奉币”译为带着礼物,“诣门”译为登门。

)参考译文:杨维桢,字廉夫,山阴人。

年少时每日记诵数千言。

父亲杨宏在铁崖山中修筑一楼,绕楼植梅数百株,楼中藏书万卷,拿走楼梯,让维桢在楼上读书,时达五年。

维桢因此自号铁崖。

元泰定四年(1327)考中进士,代任天台府尹,后改任钱清场盐司令。

维桢禀性急躁耿直,易与人不合,以至于十年不获升迁。

编修辽、金、宋三史时,维祯著《正统辩》千余言,总裁欧阳元功读后赞叹说:“百年后,公论定在其中。

”于是推荐他参与三史的编修,未被接纳,转任建德路推官。

后提升为江西儒学提举。

尚未上任,反元斗争蜂起,维祯避乱于富春山,后迁居钱塘,张士诚多次聘请他,他坚持不就。

又派弟张士信去访求咨询。

维祯撰写五论,并复信张士诚,反复讲述顺逆成败之说,士诚未能采用。

维祯得罪了丞相达识,因而迁居松江之上,海内缙绅大夫与东南才俊之士,每日登门邀请,常常是酒酣以往,秉笔而书;或戴华阳巾,披羽衣,坐在船中,吹铁笛,做《梅花弄》;或呼歌女唱《白雪》之辞,自己以凤首琵琶伴奏,宾客皆翩翩起舞,自以为是神仙中人。

洪武二年(1369),太祖召集诸儒士编纂礼乐书,因维祯是前朝有声望的文学之士,遣翰林詹同带着礼物去登门聘请,维祯辞谢说:“岂有将入土的老妇再嫁的吗?”第二年又令地方官府去敦促他入京,维祯赋《老客妇谣》一章进呈,并称:“皇帝可以使我用尽自己的才能,但不能强迫我做不能做到的事,否则我就跳海自尽。

”皇帝只得允许他不参加礼乐书的编纂工作,但仍赐车接他来朝廷,留住了一百一十天。

他所写的编纂凡例定稿后,即呈请回乡,太祖成全了他的愿望,仍备车送他归还。

史馆高级官员在西门外设置饯别帷帐,宋濂赠诗曰:“不受君王五色诏,白衣宣至白衣还。

”对他十分尊崇。

维祯抵家不久就去世了,享年七十五岁。

维祯的诗名噪一时,号“铁崖体”,与永嘉李孝光、茅山张羽、锡山倪瓒、昆山顾瑛为诗文之友,与碧桃叟释臻、知归叟释现、清容叟释信为僧道之友。

张雨称维祯的古乐府诗与杜少陵、二李不相上下,有绝代金石之声。

宋濂称赞维祯的论文,如看商周的青铜器皿,云雷成文,寒光四射。

其诗震天动地,严峻庄重,下笔如神,不愧为名家之作。

维祯迁居松江时,与华亭陆居人及侨居的钱帷善一唱一和。

陆、钱二人死后,与维祯同葬于干山,人们视为“三高士”墓。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10小题。

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8、上阙中,词人通过________ 、 ________ 等凄美景物,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