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望海潮-(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柳永词两首望海潮》1

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柳永词两首望海潮》1

背景介绍
据说,宋真宗咸平末年(1002—1003),柳永从 家乡前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试,途经钱 塘(今浙江杭州),为了谒见两浙转运使孙何, 柳永写了这首词投赠他。
诵读节奏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 /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 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 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 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 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 去/凤池/夸。
在《望海潮》一词中,柳永将精彩的笔墨放在了 对哪些景致的描绘上呢?这些景致有什么样的特 点?
景致:钱塘江潮,都市盛状,西湖美景。 特点:宏伟壮观,富庶繁荣,美丽祥和。
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孙何 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 云……此词流播,金主亮闻之,欣然有慕 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 江之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下片也运用了点染手法,请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 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是染。其中的染,是从三个方面进行的:一是 山色之美,二是湖荷之胜,三是人文风貌之佳。
我们学过的哪些诗歌也是运用了点染的手法呢?
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 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 渲染相思之情的伤悲。
背景资料
根据罗大经《鹤林玉露》所载, 《望海潮》是柳永为了与早年的好 友孙何相见而作。柳永在杭州生活 期间,对杭州的湖光山色、风土人 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 当时旧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驻 守杭州。因身份悬殊,门禁森严, 两人无由相见。柳永就填了这首 《望海潮》先在歌伎中传唱,结果 很快就让孙何听到了。问及词作者 原来是故人,孙何便请柳永前去赴 宴。

柳永词二首——精选推荐

柳永词二首——精选推荐

柳永词⼆⾸柳永词两⾸望海潮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万⼈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乘醉听箫⿎,吟赏烟霞。

异⽇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教学⽬标:⼀、知识与能⼒1、了解宋词的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了解作者。

3、学习诗中点染、铺陈的表现⼿法⼆、过程与⽅法反复吟咏,感受词的⾳律美;运⽤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感受词的魅⼒,感受宋初杭州物⾩民丰的盛景,正确评价作者的写作⽬的。

词的有关知识: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峰。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种,所以⼜称“长短句”、“诗余”、“曲⼦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词的段落叫:阕或⽚)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

官屯⽥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

为⼈放荡不羁,终⾝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役之情。

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通俗,⾳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凡有井⽔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定的影响。

有《乐章集》。

柳永⼤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

以⾃⼰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榜题名,⽽且幻想着有⼀番⼤作为。

谁知第⼀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笑,填词道:“富贵岂由⼈,时会⾼志须酬。

”等了5?年,第⼆次开科⼜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著名的《鹤冲天》:柳永这⾸牢骚歌不胫⽽⾛,传到了宫⾥,宋仁宗⼀听⼤为恼⽕,并记在⼼⾥。

望海潮 柳永注音

望海潮 柳永注音

望海潮柳永注音这是一首艺术感染力很强的词。

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

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柳永望海潮的注音!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东南形胜)拼音解读:【wàng hǎi cháo 】dōng nán xíng shèng ,sān wú dōu huì ,qián táng zì gǔ fán huá 。

yān liǔ huà qiáo ,fēng lián cuì mù ,cān chà shí wàn rén jiā。

yún shù rào dī shā 。

nù tāo juàn shuāng xuě ,tiān qiàn wú yá 。

shì liè zhū jī ,hù yíng luó qǐ ,jìng háo shē 。

zhòng hú dié yǎn qīng jiā 。

yǒu sān qiū guì zǐ ,shí lǐ hé huā 。

qiāng guǎn nòng qíng ,líng gē fàn yè ,xī xī diào sǒu lián wá 。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 东南形胜》注释及点评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 东南形胜》注释及点评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望海潮·东南形胜》注释及点评望海潮[1]东南形胜,江吴都会[2],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3]。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4]。

天堑无涯[5]。

市列殊玑,户盈罗绮[6],竟豪奢。

重湖迭清嘉,有三秋桂子[7],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约叟莲娃[8]。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9]。

异日较将好景,归去凤池夸[10]。

[ 注释 ][1]此词描写杭州的繁盛和西湖的佳丽。

《望海潮》:词调名,首见于柳永《乐章集》。

词咏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调名当是以钱塘作为观潮胜地取意。

[2]形胜:形势优越、交通便利、湖山优美的地方。

江吴:钱塘位置在钱墉江北岸,旧属吴国,隋、唐时为杭州治所,五代吴越建都于此,故云江吴都会。

一作“三吴”,旧以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

[3]参差:大约、将近。

一说形容楼房殿阁高下不齐。

[4]云树:高耸入云的大树。

堤:指钱塘江防潮汛的大堤。

霜雪:比喻浪花。

[5]天堑:天然的壕沟、险阻。

旧称长江为天堑,此处指钱塘江。

[6]珠玑:此处泛指珠宝等珍贵商品。

罗绮:泛指丝织品。

[7]重湖:西湖以白堤为界,分为外湖、里湖,故云“重湖”。

迭:重迭的山峰。

清嘉:秀丽。

三次:阴历九月。

桂子:荷花。

[8]羌管弄晴:晴日吹奏羌笛。

菱歌泛夜:采菱船上传出的歌声。

泛,浮起、飘荡。

莲娃:采莲的姑娘。

[9]高牙:高高的牙旗。

此处指州郡长官出行时的仪仗旗帜。

吟赏烟霞:吟诗作词,赞赏水色山光。

[10]图将好景:把这美好的景色描绘出来。

风池:即凤凰池。

本是皇帝禁苑中池沼,后用作中书省代称。

此处泛指朝廷。

[ 古今点评 ]1.柳耆卿与孙相何为布衣交。

孙知杭州,门禁甚严,耆卿欲见之不得,作《望海潮》词,往谒名妓楚楚曰:“欲见孙相,恨无门路。

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于孙相公之前。

若问谁为此词,但说柳七。

”中秋府会,楚楚婉转歌之,孙即日迎耆卿预坐。

(杨湜《古今词话》)2.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云:“东南形胜”云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望海潮》柳永词两首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望海潮》柳永词两首课件
第四页,共三十六页。
齐读课文
诵读提示:
①感情饱满,适度夸张,铿锵有力。 ②上阕写形胜之地和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 “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 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 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③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 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
富庶、美丽 安定、祥和
第十六页,共三十六页。
上阕:写杭州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下阕: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本词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 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第十七页,共三十六页。Βιβλιοθήκη 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讨论: 清刘熙载《艺概·词曲
概》:“词有点,有染”,说 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 染”,本词就运用了“点染” 的手法,请加以说明。
问题思考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六页。
1、陈振孙在《直斋录解题》中评这首词“承平
气象,形容曲尽”。词人是采用了怎么样的手法, 使这首词达到了这种效果的?
词人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 浓墨重彩的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 景象,作品选取典型、最具有表现力的景 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对杭州的繁华景 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特别是对钱塘 湖的描写,非常充分,既具有高度的概括 性,又非常具体形象。
第九页,共三十六页。
钱塘“好景”: 地理形势优越
东南形胜
历史悠久
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居民区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 十万人家 钱塘潮雄伟壮丽
第十页,共三十六页。
下片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 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和十里荷花香。
第十一页,共三十六页。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 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喜笑颜开。

课件6:第4课 柳永词两首

课件6:第4课 柳永词两首

“都门帐饮”写情事,“无绪”直写离别的苦涩; 乘船的“留恋”,驾船的“催发”,从矛盾中窥见 情深。“执手相看”写情态,纯用白描手法写眷恋 之情,无奈之心。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借浩渺烟 波、迷蒙暮霭映衬离人黯淡的离愁,是哀景写哀— —漂流无依的一叶行舟,行舟里的孤孑行人,行人 无比寂寥的内心。此情此景只有充分发挥想象才能 体味。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代离 别的节令、时间、地点、天气:以寒秋、昏暮、急 雨烘托悲苦凄凉气氛,哀景写哀,这是一般理解, 联系下面的情节,景物描写还有更重要的作用:
对长亭晚——不忍离别,唤起“留恋处”; 骤雨初歇——必得离别,逼出“兰舟催发”; 寒蝉凄切——无语凝噎,反衬悲痛; 骤雨初歇——相看泪眼,反衬凄苦。
感受画面色调。这一句妙在景中有情。古人有 折柳送行的习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折柳 送行,取其依依之态,寄托眷眷之情。另外, “柳”“留”谐音,折柳赠人有挽留之意。所以古 代文人写离别之情,往往要写到杨柳。清秋的晓风 是凉的,恰合别后心境的凄凉。残月清冷的形象暗 合凄清冷落之感。词人寓情于景,借景传情,以风 之凉,月之残透露离情别绪。
3.走近作者
柳永(约987-约1053),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善为诗文,“皆不传于世,独以乐章脍 炙人口”。所著《乐章集》凡一百五十余曲。 其词自成一派,世称“屯田蹊径”“柳氏家 法”。《避暑录话》卷三记西夏归朝官语。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柳词 影响之大。其词对后世词家及金元戏曲、明 清小说有重大影响。
设疑激智
(1)词的上片是如何赞美杭州的?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 篇。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 出所咏主题。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 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 三吴地区的重要城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 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四2.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优秀课件(共67张PPT)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四2.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优秀课件(共67张PPT)

第一次赴京赶考,落榜了。第二次又落榜。按说,补习 补习,完全可以东山再起。可不服输的柳永就是沉不住 气,由着性子写了首牢骚极盛而不知天高地厚的《鹤冲 天》。发牢骚的柳永只图一时痛快,压根没有想到就是 那首《鹤冲天》铸就了他一生辛酸。 没有几天,柳永
的《鹤冲天》就到了宋仁宗手中。仁宗反复看着,吟着 ,越读越不是滋味,越读越恼火。特别是那句“忍把浮 名。换了浅斟低唱。”真是刺到了宋仁宗的痛点上。三 年后,柳永又一次参加考试,好不容易过了几关,只等 皇帝朱笔圈点放榜。谁知,当仁宗皇帝在名册薄上看到 “柳永”二字时,龙颜大怒,恶恨恨抹去了柳永的名字 ,在旁批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自称 :“奉旨填词。”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 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 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 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 、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 了浅斟低唱。
鹤冲天译文
在金字题名的榜上,我只不过是偶然失去取得 状元的机会。即使在政治清明的时代,君王也 会一时错失贤能之才,我今后该怎么办呢?既 然没有得到好的机遇,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地游 乐呢!何必为功名患得患失?做一个风流才子 为歌姬谱写词章,即使身着白衣,也不亚于公 卿将相。

《望海潮》
《望海潮》是柳永为了与早

年的好友孙何相见而作。当时 旧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驻

守杭州。因身份悬殊,门禁森

严,两人无由相见。柳永就写 下了《望海潮》这首词,先在

歌伎中传唱,结果很快就让孙
何听到了。问及词作者原来是
故人,孙何便请柳永前去赴宴。Fra bibliotek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望海潮》柳永词两首PPT优秀课件

《望海潮》柳永词两首PPT优秀课件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望海潮 》柳永 词两首P 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望海潮 》柳永 词两首P PT

4、词的分类 按长短 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 90字以上 按段落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按风格 豪放派、婉约派
基本情况
白衣卿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 福建崇安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重要的 代表人物。原名柳三变,字景庄。后改 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又因他曾做过屯田员外郎(相当于现在 的国家粮食局里的工作),又称柳屯田。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 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 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 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 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 低唱。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望海潮 》柳永 词两首P 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望海潮 》柳永 词两首P PT
“如此胜地, 不去枉为人间 一遭也。”
谁把杭州曲子讴? 荷花十里桂三秋。 那知草木无情物, 牵动长江万里愁!
词中清明上 河图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望海潮 》柳永 词两首P 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望海潮 》柳永 词两首P 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望海潮 》柳永 词两首P PT
5、风格比较 ➢ 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
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须关西大汉, 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 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 腻,语言含蓄,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 恋情。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 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 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 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 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 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 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 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自古杭州皆繁荣,那么作者是从哪 些角度来展现它的美丽和繁华的呢?
•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 《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 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 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卷一)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宋叶梦得《避暑录话》 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 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并且柳词可分 俚、雅两派。
婉约与豪放词的区别
• 一、题材:“樽前”“花间”与“塞 外”“江天”
• 二、形式:削足适履与革新突破
• 三、表现手法:“回环吞吐”与“冲口而 出”
武汉58同城招聘 麂澔鵥
四、合作探究赏析
• 炼字:《望海潮》中哪些字、词用得好, 好在哪里?
• Eg.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 涯。”
五 作业
• 1、用散文句描述你所喜欢的词句 • 2、试着以诗词形式描写自己熟悉的胜地胜
景 (可为现代诗歌) • 3、背诵这首词,并预习《雨霖铃》
描写角度 • 地理位置 • 历史传统 • 自然景观 • 市井面貌 • 百姓生活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着老师 的描述充分调动你们的想象, 看看,老师描述的是怎样的一 幅图景?
《望海潮》这一词牌名是柳永创 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 (一)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 的繁华
• (二)下片:写西湖美景和人民和平安静 的生活景象
三 整体感知,反复诵读
1 听朗读录音,进一步感受这首词所蕴含的感情色彩
2 自由诵读,讨论交流怎样更加准确的读出该词的情 感基调,并推选一名同学起来示范朗读
3 朗读指导: ①感情饱满,适度夸张。 ②上片首句朗读在“繁华”处升调且顿为下文蓄势, 写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如“怒涛”、“霜 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 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 阻挡之势。 ③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要 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结尾祝愿之辞要读的 恳切。
《望海潮(柳永)》
西பைடு நூலகம்美景
钱塘江大潮
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 年), 字耆卿,汉族,崇 安(今福建 武夷山)人。
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 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 铃》。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 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 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 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 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 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