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柳永阅读答案
《望海潮》练习 (含答案)

《望海潮》练习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面对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此去经年经年:年复一年B.天堑无涯天堑:天然的壕沟C.异日图将好景图将:把杭州美景画出来D.吟赏烟霞烟霞:晚霞2.依据《望海潮》描写的景象,展开丰富的联想,为当时的杭州写一段导游词。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海潮【注】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注】该词为赠两浙转运使孙何之作。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三句写出了杭州城地理形势优越、城市地位显赫、繁华延续持久的特点。
B.绿树高耸入云,环绕着钱塘江岸,怒涛卷起如霜似雪的浪花,景色阔大壮美。
C.钱塘百姓白天只能听到羌笛的鸣奏,夜晚仅能听到在空中飘荡的采菱的歌声。
D.词人用“千骑拥高牙”来烘托孙何,表现了孙何出行时前呼后拥的盛大气势。
4.词的末尾两句,词人委婉称扬孙何因政绩卓著,将入朝执政。
从词中看,孙何有哪些政绩?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金词,完成小题。
望海潮献张六太尉邓千江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①。
营屯绣错,山形米聚,喉襟百二秦关。
鏖战血犹殷。
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
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
看看,定远②西还。
有元戎阖命③,上将斋坛④。
区脱⑤昼空,兜零⑥夕举,甘泉又报平安。
吹笛虎牙闲。
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
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
【注】①皋兰:今甘肃兰州。
②定远:东汉班超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③阃(kǔn)命:全权托付之意。
④上将斋坛:萧何荐韩信于刘邦,言“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⑤区(ōu)脱:此指西夏营垒。
⑥兜零:代指烽火。
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上阕从古城皋兰的险要处落笔,显示出边塞的雄伟和边防守御的坚固。
古诗词柳永《望海潮》阅读练习及答案

6.(8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①.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②夸。
注释:①高牙:高矗之军旗,高官出行时的仪仗旗帜。
牙:军旗,竿上以象牙饰之。
②凤池:全称凤凰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
此处指朝廷。
A.词一开头用全景式写法点出杭州的地理位置和悠久历史。
B.“市列“三句,只抓“珠玑“和“罗琦“两个细节,反映了杭州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C.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古文见义,嬉嬉二字则写渔翁及姑娘的欢乐神态,由此生动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画卷。
D.结尾以作者欲将杭州美景画为图卷献与朝廷,以此烘托西湖之美。
(3)这首词通篇用赋体写法,请就此加以分析。
答案:(1)长调(2)D(3)此词主要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
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通篇用赋体作法,极尽铺陈,并在铺叙中渲染情感,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译文: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
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
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
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
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
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赏析:此词一开头即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全貌。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4 望海潮(东南形胜) 扬州慢(淮左名都)

目录
学案11 预习案•掌握必备知识
///////
1.解释诗中加点的词语。
(1)堑________ (2)涯________ (3) ________
(4)图________
答案 (1)堑:壕沟,护城河。(2)涯:边际。(3) :山峰。(4)图:绘画,描绘。
目录
学案11 预习案•掌握必备知识
///////
2.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场景?并试着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 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 答案 《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 (1)地理位置:杭州是东南的重镇。 (2)历史传统:自古以来,杭州是繁华都市。 (3)自然景观:有著名的钱塘江、秀丽的西湖。 (4)市井面貌:建筑、设施美观、人口密集。 (5)百姓生活:人们安居乐业,处处笙歌,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
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应用“摩肩接踵”。“车水马龙”对象误用,
不能用于“会场外”“摊前”) 2.从南方的冰天雪地到汶川的断.壁.残.垣.,2008 年,我们艰难跋涉;从奥运圆梦
到“神七”翱翔太空,2008 年,我们激情飞扬。(√) 3.过去城西的河水发黑,满.目.疮.痍.;经过治理后,河水清澈见底,两岸菖蒲葱
进人的全面发展。无论吟诵还是吟唱,对诗词情感内涵的探求、行腔规律的
揣摩、文辞意境的把握都需要长期的实践体悟。(
),会吟诵者少之
又少,大都年岁已高且后继乏人,作为一门“绝学”,吟诵要复兴起来还有
很长的路要走。
目录
晨背晨练 积累学科素养
///////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3分)
4.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
《望海潮》理解性默写

《望海潮》第一部分:【易错字填空】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卷霜雪,天()无涯。
市列珠(),户盈罗(),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答案】参、差、涛、堑、玑、绮、巘、羌、叟第二部分:【情境默写】(1)柳永《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2)柳永《望海潮》中写钱塘江堤上树木茂密如云,钱塘江江水澎湃浩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望海潮》“重湖叠 清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句中,词人选取了代表杭州湖山之美的两种典型景物,写出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的美景。
(4)柳永《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嬉嬉钓叟莲娃”几句,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
(5)《望海潮(东南形胜)》中运用夸张手法,具体描写杭州富庶繁华景象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望海潮(东南形胜)》中以不同季节的花来描绘西湖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3)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4)羌管弄晴菱歌泛夜(5)市列珠玑户盈罗绮(6)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古诗赏析姜夔《扬州慢》柳永《望海潮》阅读练习及答案

五、古代诗歌阅读14.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词,回答问题。
扬州慢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固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风池夸。
(1)下面对这两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扬州慢》通过对扬州城繁华热闹与萧条冷落的对比,寄寓了词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情绪。
B.《扬州慢》中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这一句,以明丽的春景来抒写哀情。
C.《望海潮》的作者在词中描绘了杭州的繁华、富庶与秀丽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D.《望海潮》中“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这三句反映了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同时也反映了达官贵人、地主豪商比豪华,赌阔气,穷奢极侈的生活。
(2)《扬州慢》和《望海潮》这两首词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请加以赏析。
六、句子默写15.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伏清白以死直兮,__________。
(屈原《离骚》)(2)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3)三顾频烦天下计,___________。
(杜甫《蜀相》)(4)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5)李密形象刻画自己幼年寂寞、孤独惨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柳永《望海潮》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历来为人激 赏,谈谈你的见解。
答案: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
久不散;十里是说种植广,每逢花期可谓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传 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有带露的 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据说那是从月宫 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 有情人的,这美丽的传说更给西湖增添了神 秘空灵的色彩,极耐人寻味。
“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
“点”:抽象的评点(总写) “染”:具体的描述(分述)
点染间不能有其它相隔,必须是 一气而下。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染 点
《长亭送别》
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点染: 本是国画的术语。 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 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 和谐统一的画面。借用到 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 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 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 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 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 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 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 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 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3.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提示: 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锦山秀水实在 是清丽可嘉; 桂子和荷花是代表西湖的两种典型意象。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 散;“十里”是说湖中荷花种植范围广,逢到 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红”了。 一句牵出了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 荷花奔赴而来,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
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 怎样的感情?
环境美丽、经 2 、从历史传统上看 济繁荣、生活 安定的都市生 3、从自然景观上看 活图景 4、从市井面貌上看
《柳永词两首》原创练习题【附答案】

《柳永词两⾸》原创练习题【附答案】《望海潮》练习题⼀、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下列⽂学常识表述有误的⼀项是()A. ⾼⽛,古代⾏军有⽛旗在前导引,旗很⾼,故称“⾼⽛”。
B. 柳永,北宋婉约派词作代表⼈物。
原名柳三变;排⾏第七,⼜称柳七。
官⾄屯⽥员外郎,故世称柳屯⽥。
是北宋第⼀个专⼒作词的词⼈。
C. 凤池,对尚书省的美称,在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中代指朝廷。
D. 三吴,指代长江下游江南的⼀个地域名称。
⼀般指吴郡、吴兴郡和会稽郡这三郡。
2.对《望海潮》⼀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项是()A. 《望海潮》是⼀⾸投赠之作,所以在词的上⽚极⼒赞扬杭州⾃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
B. 词⼈先对杭州作了总体介绍:“东南形胜”,地理位置重要;“三吴都会”,社会条件优越;“钱塘⾃古繁华”,有着长期繁盛的历史。
接着对“形胜”“都会”“繁华”这三个⽅⾯进⾏对⽐。
C. 词的下⽚极写杭州黎民百姓之安居乐业。
在“三秋桂⼦,⼗⾥荷花”四季皆美的西湖上,从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群,他们或“羌管弄晴”,或“菱歌泛夜”,⼀派祥和欢乐。
D. 词的最后两句虽然有粉饰太平的味道,却也部分程度地反映了北宋初年经济繁荣的社会现实。
3.对《望海潮》⼀词中所⽤修辞⼿法判断不正确的⼀项是()A. 怒涛卷霜雪(⽐喻)B.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对仗)C. 嬉嬉钓叟莲娃(叠词)D. 归去凤池夸(借代)4.下列关于这⾸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项是()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形胜”,地理形势特别好的地⽅;“都会”,⼈⼝和货物集中的⼤城市。
B.“参差⼗万⼈家”,“参差”,⾼下、⼤⼩不齐的样⼦。
C.“重湖叠巘清嘉”,“重湖”,西湖分⾥湖和外湖两区;“叠巘”层层叠叠的⼭峰。
D.“嬉嬉钓叟莲娃”,“莲娃”,采莲的娃娃。
5.下列关于这⾸宋词的分析不恰当的⼀项是()A.这⾸词运⽤铺陈的⼿法,把杭州这个都会的繁荣⾯貌,钱塘江的壮阔象,湖⼭的秀丽风光,都描绘得⾮常出⾊,能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望海潮》理解性默写(带答案)一

望海潮》理解性默写(带答案)一
1.《望海潮》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其中有羌管、菱歌、钓叟和莲娃等元素。
2.《望海潮》开篇即以鸟瞰式镜头展现了杭州的全貌,点
出了杭州的重要地位和悠久历史,揭示了该词的主题句。
3.《望海潮》描述了达官贵人在游乐场上的情景,其中有“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的句子。
4.《望海潮》中的“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描写
了街巷河桥的美丽,“XXX”写出了居民住宅的雅致,“市列珠玑”则描绘了都市户口的繁庶。
5.据说蒙古统治者看了《望海潮》中江南美景的描写后,
便起了南征之心。
6.《望海潮》中的“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写
出了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的景象,“澎湃浩荡万古情”则用比喻手法描绘了钱塘江水的澎湃和浩荡。
7.诗人在描写杭州郊外钱塘江周围景色时,很注意动静结
合的手法,写出了树木环绕江堤的静态美,同时也写出了江水澎湃的动态美。
8.《望海潮》中的“市列珠玑,XXX,XXX”描写了杭州市场的繁荣和市民的XXX,展现了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9.通过“珠玑”和“XXX”两个细节描写,诗人反映了杭州市场的繁荣和市民的XXX。
10.《望海潮》中的“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选取了代表杭州湖山之美的两种典型景物,描绘了西湖以及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海潮柳永阅读答案【篇一:柳永两首词名句默写原创题】txt>柳永两首词名句默写原创题宝鸡市陈仓区虢镇中学张俊仙《望海潮》(柳永)1《望海潮》(柳永)词中的“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2、《望海潮》(柳永)词中的““住宅的雅致。
3、《望海潮》(柳永)词中的写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与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的句子是:“ ,,。
”4、《望海潮》(柳永)词中写杭州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的句子是:“ ,,。
”5、《望海潮》(柳永)词中的“”这几句词人选取了代表杭州湖山之美的两种典型景物,写出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
6、《望海潮》(柳永)作者生动描绘的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的名句是:“,。
”7、《望海潮》(柳永),参考答案《望海潮》1、《望海潮》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2、《望海潮》致。
3《望海潮》(柳永)词中的写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与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的句子是:“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4、《望海潮》(柳永)词中写杭州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的句子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5、《望海潮》” 词人选取了代表杭州湖山之美的两种典型景物,写出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
67、词人写达官贵人游乐场景的句子是: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篇二:望海潮导学案答案版】制:杜慧敏校审:高一语文组使用时间:月日【教师寄语】人生最大的悲痛莫过于辜负青春。
——薄伽丘【学习目标】1、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理解这首词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分析其意境之美。
3、鉴赏这词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重点难点】品味柳永词的婉约之美。
【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_北宋________(朝代)词人。
原名__三变______,字景庄。
后改为名永,字____耆卿____,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崇安(今属福建)人。
景佑进士。
官屯田员外郎。
世称柳屯田。
他一生在仕途上抑郁不得志,独以词著称于世。
他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有《乐章集》。
【背景介绍】历来认为,这首《望海潮》是作者献给两浙转运使孙何的。
孙何是柳永的友人,当时驻节杭州。
文中表现杭州繁华富庶的题旨,是为了称颂祝愿。
来日升迁到朝廷做官,虽然杭州城无法带去,但把这西湖美景绘成图画,可带回京城去欣赏。
【词】词始于唐代,鼎盛于宋代。
它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词牌)而改变,句子长短不一,所以有“长短句”之称;又有“诗余”“倚声”“填词”之谓。
词依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58字以内称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称长调。
一般分上下阕。
从风格看,宋词大致可分为__婉约________与_____豪放______两派。
明代张綖说:“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
”【课前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课堂探究】1、概括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并根据原文填空。
上阕: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繁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首先作总体介绍:“___东南形胜______________”,地理位置重要;“__三吴都会_”,社会条件优越;“_____钱塘自古繁华_______________”,有着长期繁盛的历史。
下面就是对“形胜”“都会”“繁华”这三个方面的铺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三吴都会在街巷河桥的美丽环境中,家家户户安居乐业,人烟十分稠密。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东南形胜钱塘江岸,绿树如云,钱塘江水,汹涌壮观,不愧为自然“形胜”之地。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钱塘繁华市场上陈列着各种珠宝,普通人家也披罗着锦,满目奢华景象“竞”字很好的写出了杭州富民比奢华、斗阔气的情景。
下阕:杭州黎民百姓之安居乐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山的美好“三秋桂子”照应“叠巘”,“十里荷花”照应“重湖”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
“_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_”——百姓的游乐四季皆美的西湖,从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人群,他们或“羌管弄晴”,或“菱歌泛夜”,无不祥和欢乐(互文见义)。
“_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__”——官员的游乐词作最后直接赞美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并预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词的最后两句虽然有粉饰太平的味道,却也部分程度的反映了北宋初年繁华奢靡的社会现实2、词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钱塘”的繁华与美丽?词作极力赞扬了杭州自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百姓生活之富裕安宁。
作者从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市井面貌、百姓生活等方面表现了“钱塘”的繁华与美丽。
【小结】这首词上阕极力赞美杭州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阕极力描写杭州黎民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景象,歌颂了杭州山水的美丽风光,赞美了杭州人民安定欢乐的生活,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以后,所显现的繁荣太平景象。
杭州的湖光山色令人神往,读了柳永的这首词,领略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美丽的西湖更加令人心旷神怡,相信你一定会有机会领略那里美好的风光的。
【名句默写】东南形胜,_三吴都会____,__钱塘自古繁华_____。
_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_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_。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_。
【篇三:语文必修四柳永《望海潮》赏析】望海潮(宋)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解释】形胜:地理条件优越三吴:《水经注》以吴兴、吴郡、令稽为三吴。
钱塘,旧属吴郡。
都会:大都市。
风帘:挡风的帘子。
参差:指房屋楼阁高低不齐。
云树:树木远望似云,极言其多。
堤:钱塘江防潮汛的大堤。
怒涛:汹涌的潮水。
霜雪:比喻浪花。
珠玑:泛指珍宝等珍贵商品。
盈:充满,言其多。
清嘉:清秀美丽。
嘉,一般作“佳”。
三秋:农历九月。
羌管:笛子出自羌族,故称羌管。
这里泛指乐器。
泛夜:指在夜间飞扬。
嬉嬉:欢乐快活的样子。
莲娃:采莲的姑娘。
千骑:形容州郡长宫出行时随从众多。
高牙:古代将军旗竿用象牙装饰,故称牙旗。
这里指大官高扬的仪仗旗帜。
烟霞:山水美景。
异日:他日。
图:描绘。
凤池:即凤凰池。
原指皇帝禁苑中的池沼,多代指中书省,这里泛指朝廷。
【解析】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带给人们的美感也是多样的,或壮美,或柔美,词人面对不同的美景,也会写出不同风格的作品。
以婉约词风著称的李清照面对壮阔的大海,写下了那首以豪放著称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被称为婉约派正宗的柳永在钱塘观潮、西湖览胜的时候,自创新曲,谱写了这首风格豪放的《望海潮》。
钱塘江畔的杭州自古就是著名的大都市,风景秀丽,经济繁荣,人文荟萃,有许多诗人、词人曾经歌咏过这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留下了许多广为流传的作品,柳永的《望海潮》堪称是歌咏这座城市的代表性作品,他以豪放的笔墨给我们形象地展示了宋初杭州城的富庶与秀丽。
上片总写杭州城的形胜与繁华。
开篇三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字字铿锵有力,不容置疑,以博大的气势概括了杭州城的重要位置与悠久历史:杭州城是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城市,自古至今都以繁华富庶而著称。
“形胜”、“繁华”四字是点睛之笔,概括全篇。
那么,杭州的形胜与繁华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呢?那就到各处去走走看看吧!先到城里去转转,道路两旁柳色如烟,小河上彩桥似画,穿行在大街小巷,只见居民房屋清幽而又雅致,窗上悬挂着挡风的帘栊,门前披垂着翠绿的帷幕,屋舍密集,整个杭州城约有十万人家呢。
再到郊外去看看,最好的去处当然莫过于钱塘江了,那曲曲折折的长堤上树木成行,郁郁苍苍,远远望去如云雾萦绕。
每年八月份来此观潮,澎湃浩荡的波涛以排山倒海之势涌向岸边,如同卷起了千万堆霜雪,声响震天如万鼓齐鸣,场面何其壮观!整个江面望不到尽头,这里的地势非常险要,如同一道天堑护卫着这座美丽的城市。
那么,市民生活状况如何?市场上各色商品琳琅满目,珠宝珍玩、绫罗绸缎应有尽有,家家户户过得殷实富足,那些富豪权贵们更是争奇斗富,穷奢极欲,尽情享受着太平盛世的欢娱生活。
最能代表杭州的自然胜景莫过西湖,下片则专咏西湖。
西湖之美在于其湖山之胜景,山水相映生辉:白堤把西湖分成里湖和外湖,接天莲叶、映日荷花把湖面装点得分外美丽;周围的灵隐山、南屏山等这首《望海潮》有如一篇都城赋,柳永以他最擅长的赋家之笔层层铺写开来,由宏观而微观,由内而外,由陆而水,由远而近,气势时而博大激越,时而轻柔婉转,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杭州城这“人间天堂”的美丽与富庶,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欢乐,仿佛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和谐盛世的历史画卷。
可以说,柳永的《望海潮》为我们提供了城市文明进程中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