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雷雨》中周冲的人物形象
雷雨中周冲评价作文

雷雨中周冲评价作文在曹禺先生的这部作品中,周冲是一个让人又怜又爱的角色。
他就像雷雨前闷热空气中的一缕清风,纯净、善良、充满理想。
周冲是周家的二少爷,生活在一个看似富裕却充满压抑和扭曲的家庭中。
他年纪不大,还带着少年的天真和懵懂。
他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心里怀揣着爱与平等的理想。
周冲的单纯在那个复杂的家庭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
他的哥哥周萍在伦理的泥沼中挣扎,父亲周朴园是个专制、冷漠的封建大家长,母亲繁漪被压抑得几近疯狂。
而周冲,就像一朵未经风雨的小花,在这个黑暗的角落里努力绽放着自己的光芒。
他喜欢四凤,那不是一种占有欲的喜欢,而是一种纯粹的、充满向往的喜欢。
他想象着能和四凤一起构建一个美好的未来,那里没有阶级的差异,没有世俗的束缚。
他会兴奋地跟四凤描绘着他们未来的小家庭,有电灯,有火车,充满了现代的气息和自由的味道。
周冲的善良也是他性格中非常突出的一点。
当他看到鲁大海为了工人的权益与父亲对抗时,他没有站在父亲那一边,而是对鲁大海的勇敢表示出敬佩和理解。
他甚至想要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那些穷苦的工人,尽管他的力量是那么微不足道,但这份心意却是无比真诚。
然而,周冲的这份天真和理想主义,在那个残酷的现实面前,显得如此脆弱。
就像雷雨夜中的闪电,虽然耀眼,却转瞬即逝。
他的梦想被现实无情地击碎,他的爱情也在家族的纠葛中夭折。
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周冲的价值。
他就像是黑暗中的一颗流星,虽然短暂,却照亮了我们的眼睛。
他让我们看到,在那个充满压迫和不公的社会里,依然有人怀揣着美好的梦想,依然有人相信爱与平等。
周冲的悲剧,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他的梦想被封建礼教、阶级差距和人性的丑恶所扼杀。
但也正是因为有了周冲这样的角色,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那个时代的黑暗,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自由和平等。
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虽然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和困难,但比起周冲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好太多太多了。
我们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可以平等地去爱和被爱。
《雷雨》人物形象分析(3篇)

《雷雨》是我国现代杰出戏剧家曹禺先生的经典作品,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
其情节与我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导演,著名演员巩俐、周杰伦领衔主演的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雷同,据说该片就是根据《雷雨》改编的。
《雷雨》全文以两个冲突为主线,一个是周家大家长周朴园与妻子蘩漪的冲突,表现了封建家庭内部矛盾;另一个是周朴园与矿工鲁大海的冲突,表现了资本家与工人的对立。
两条线通过周家与鲁家两个家庭复杂的人物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可尖锐悲剧的戏剧冲突。
《雷雨》的人物关系如下这样的人物关系注定里这里的大部分人要悲剧了。
不过在曹禺先生设计的剧情下,所有的人都悲剧了。
下面是我就三个最有特色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一)周朴园周朴园是剧中的中心人物。
他是位既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
出场时55岁19世纪八、九十年代出国留学。
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思潮上升德国是马克思的故乡。
大学地域和历史背景对其人生道路的影响。
事业地点轨迹无锡—哈尔滨—天津步步上升。
精明狡黠、有手腕有“魄力”、残忍冷酷是周朴园性格的主色调。
在处理罢工事件中“大义灭亲”, 我们看到的是在自身利益面前,将亲情放在一边、铁碗残酷的周朴园. 既然我们承认周朴园是一个资本家,就应该允许他具备资本家的觉悟与“素质”。
生活在特定的环境,经过那个年代,面对如火如荼的阶级斗争,他理应心有余悸,知道心慈手软意味着什么,保持高度警惕、开除鲁大海符合他的身份。
但是这样一个大义灭亲的封建势力资本家却一直爱着自己的前妻鲁侍萍, 逝去真爱的周朴园不象一般的有钱人,家有三妻四妾,还要到外面寻花问柳,他在肉欲上对自己近乎残酷. 我们能看出周朴园一面行凶,剥削矿工,一面行善,忏悔,这两种行为看似自相矛盾,实则有机统一,周朴园正是“妄图”在这种矛盾的行为中通过后者作为补偿,寻求内心平衡。
、(二)蘩漪蘩漪是《雷雨》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
浊境中的一滴清露—《雷雨》中周冲的人物形象浅探

浊境中的一滴清露—《雷雨》中周冲的人物形象浅探摘要:周冲是出生在封建社会里的一个渴望自由和爱的青年,他的人物形象对于《雷雨》是十分重要的,对构建这部戏剧也是不可缺少的。
周冲的出现,是时代的必然,他的命运也是时代造成的悲剧。
周冲作为《雷雨》中最为单纯的、最真实的人,虽然不是书中的主要人物,但是对于书中的情节推动以及其他人物的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研读《雷雨》文本的基础上,论述《雷雨》中周冲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周冲、渴望、自由、爱引言曹禺是在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里成长的。
他的父亲曾任总统的秘书,后却赋闲在家。
曹禺幼年丧母,父亲又因闲在家中抑郁不得志。
他在压抑的环境中生活了许多年,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个性内向且忧郁。
但继母将他带进了戏剧的殿堂,自小听戏的他在戏剧中找到了自身的价值,萌生了对戏剧的喜爱,也因此成就了他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名气最大的剧作家的地位,也成就了《雷雨》这部巨作。
周萍,周朴园,四凤,繁漪都是书中所塑造的人物,有的阴险,有的痴情。
但周冲却是不同于他们的一个“存在”,他有着渴望冲破束缚的新思想,他不言利益,不计回报,用自己的方式去爱着每一个人。
他是时代所塑造的,但是时代带给他无可避免的悲剧—最终在雷雨中悲惨离世,结束了一生。
1.独特的出身和家庭环境在20世纪20年代,周宅大抵是十分华丽的,存在在周宅的每一个物件似乎都有自己的价值,彰显着自己的华丽,而这宅子里的人们,在这个小世界里忙碌着,与外面有些无数瘦弱的、眼神却有着光彩的人们的大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周冲恐是这大小世界中的平凡,却也是不凡。
周冲短暂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周宅度过的,出生之时,周宅就已是华美的宅子了,威严的父亲也已是人前有名的资本家了。
周冲是幸运的,他没有经历贫穷,没有看过周宅窘迫的样子,更没有看过周朴园为了财富无奈妥协的样子,他所看见的只有周朴园人前风光无限的样子。
但他又是不幸的,生在了这个冷冰冰的、没有情感的时代。
《雷雨》中周冲的人物形象分析 周冲是怎样的人

《雷雨》中周冲的人物形象分析周冲是怎样的人2篇《雷雨》是由曹禺创作的一部现代话剧,其中的周冲是该剧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周冲的人物形象非常复杂,他是一个既受制于传统道德观念,又心怀理想,追求自由的人。
本文将通过分析周冲的言行举止和与其他角色的互动,来探讨他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首先,从剧中的对话可以看出周冲是一个非常有理想和才华的年轻人。
他热衷于文学创作,并坚持自己的文学理念。
他认为文学应该直接反映社会的真实,坚持追求自由和真实性。
例如,在与姨太太的对话中,周冲坚持认为文学是直面现实的艺术,他对姨太太的传统观念持有异议,并表达了自己对文学自由的热爱。
这显示了周冲坚持追求自由的个性特点。
然而,尽管周冲有着才华和理想,但他也受到了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
他在与李雷的对话中曾表示愿意放弃自己的理想,顺应社会的期望,迎合家庭的期望,这也显示了他内心的纠结和挣扎。
他感叹道:“早晨我张了开漆的门,现在是谁也推不开……”这一句话反映出周冲在思想和行动上感到被束缚,无法追求自己真正的理想。
周冲的命运也是一个反映他性格特点的重要方面。
他的命运在剧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方面,他因为与李钢的婚姻而最终生活在悲剧中。
他在与姨太太的对话中对于婚姻的看法与她有了明显的不同,他并不认同姨太太通篇只有婚姻和家庭情感的观点。
然而,出于种种原因,他最终选择了婚姻,但这个婚姻并没有带来幸福。
他与李钢的婚姻是一个典型的门当户对的婚姻,他们在经济和文化上的差距使他们彼此无法融合。
此外,他痛苦地发现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根本不如李钢,成为了一个无能为力的旁观者。
这种命运让他对现实的失望和对自己的无力感更加强烈。
另一方面,周冲在表达对生活的不满时,总是充满了对美的渴望。
他在与刘姥姥的对话中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他渴望找到一种能让他获得真正的精神自由并追求自己理想的美好生活方式。
然而,他最终没有实现这个梦想,而是选择了金钱安全,他在与李雷的对话中坦言:“诗人也怕饿!”这个决定表明他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做出了选择,放弃了自己的理想,选择了社会的繁荣和安全。
《雷雨》中周冲的人物形象分析周冲是怎样的人

《雷雨》中周冲的人物形象分析周冲是怎样的人《雷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由曹禺所创作。
该剧通过描绘三个家庭的故事,展示了社会变革对中国传统观念和人际关系产生的冲击。
周冲是该剧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是何文秀情感生活中的重要一环。
周冲的人物形象复杂而丰满,他是一个坚持理性和责任感的男性,同时也是一个情感多变的人。
以下是对周冲人物形象的更详细分析。
首先,周冲是一个有责任感的男性形象。
在剧中,周冲作为何文秀的丈夫,在许多场景中展现出他对家庭的责任与担当。
虽然他与何文秀结婚时间并不长,但周冲对这段感情持续地忠诚和坚守。
他同情并照顾着因家庭变故而身心俱疲的何文秀,将其视为家庭的核心,尽力保护她的尊严和健康。
周冲知道何文秀被迫退婚是因为要保护父亲的面子,同时也为了帮助家庭度过难关。
他不仅承担着家庭的物质负担,还承担着家庭关系的调和工作。
他始终尝试着寻求与何父的妥协,试图维护整个家庭的稳定和和谐。
其次,周冲是一个理性的男性形象。
在周冲的行动和言辞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始终保持着冷静和理性。
他以中立的立场,对待周围的争执和冲突。
在家庭纷争中,他不轻易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是通过理智的劝说和分析,解开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
作为一个医生,周冲的职业使他能够保持冷静和客观地看待事物。
他的理性使他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能够从容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然而,周冲也是一个感情多变的人。
尽管周冲表现出对何文秀的关爱和关心,但他在剧中也展示了对其他女性的兴趣。
特别是与何文秀的一个闺蜜秋桐有着纠葛。
尽管周冲第一次拒绝了秋桐的爱慕之情,但后来心中的爱情却越来越深。
尽管周冲在这个选择上展示了矛盾的情感,但他对情感的诚实与真实感觉使他变得更加真实和复杂。
综上所述,周冲是一个有责任感、理性和感情多变的人物。
他对家庭的负责任和关爱,以及对何文秀的忠诚展示了他作为一个男性在传统价值观中的角色。
而他理性和客观的思维方式使他能够面对困难的情况,并从容地做出决策。
浅析《雷雨》中周冲的人物形象

浅析《雷雨》中周冲的人物形象[摘要]:话剧《雷雨》是著名剧作家曹禺的成名之作,主要反映的是封建家庭中错综复杂的纠葛与冲突。
纵观“《雷雨》研究”,其中对于周冲人物形象的分析几乎处于一种被忽视的状态中,然而笔者认为作为剧中人物之一的周冲,虽非主角,但对其人物形象的分析将有助于准确把握该人物性格特点,使读者更好地了解《雷雨》。
俗话说:“言为心声”亦即是说语言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或者说是人性格的外化。
因此,本文将结合周冲的言语来对其形象进行浅析。
[关键词]:雷雨形象悲剧四幕剧《雷雨》作为曹禺的成名作,是一部通过血缘伦常纠葛与性爱冲突,探索人性的复杂性与人的家庭悲剧。
剧中年轻的周冲这个人物,虽然不是主角,但却寄寓着作者的理想与憧憬,以及对新世界的向往与对丑恶现实的憎恶。
该人物形象多样化,并且具有其陪衬的重要价值,接下来笔者将进行具体的分析:一、《雷雨》四幕话剧《雷雨》(发表于1934年)是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同时也是其成名之作。
该剧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以20世纪20年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背景,通过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以血缘连接起的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反映了该资本家家庭的腐朽、糜烂生活,揭露出资产阶级自私、残忍的真本性,猛烈抨击了旧中国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展示出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雷雨》严格遵循“三一律”原则创作。
描写了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却牵扯了过去的恩怨纠葛。
该剧集中于一天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钟),两个舞台背景(周家客厅和鲁家住房)。
狭小的舞台上不仅突现了伦常的矛盾,阶级的矛盾,还有个体对于环境,时代强烈不谐调的矛盾,在种种剧烈的冲突中完成了人物的塑造,每一句台词下面潜伏着这个家庭必将到来的悲剧,该剧中的喜剧冲突深入剧中人心灵而且紧张激荡,悲剧人物陷入深深的感情折磨之中而难以挣得出路,事件纷繁复杂而结构严整细密,凝练的戏剧语言透露出人物的内心世界,犹如夏日雷雨降临前,沉闷压抑而内心里蒸腾着汹涌激荡的风暴,又如地下熔岩即将爆发而表面平静内心紧张。
周冲角色分析和表演分析(2000字)

周冲角色分析和表演分析角色分析:曹禺说过:“周冲是这烦躁多事的夏天里一个春梦。
”周冲是单纯热情的孩子,他爱他的父母兄长,爱他的周围的人,爱自己的青春和理想。
但他不了解他们, 更不了解他周围的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
爱和社会理想幻灭的时候,他的生命也自然化成空影。
周冲带着17岁孩子的天真,爱着他的父母。
在他看来,父亲一定会理解自己, 甚至理解自己的梦想;相信父亲会允许他把自己的教育费分一半给四凤上学。
但周冲不了解他的父亲,更不了解父亲的专制。
作为封建意识极其浓厚的一家之长, 父亲的权威是绝对的。
哪怕在没有直接目的和利害关系的时候,仅仅为了证明自身的不可挑战性,它也会有残忍的冲动和控制人的暴力行为。
周朴园当着儿子们的面逼着蘩漪立即将苦药喝下去,就是为贯彻自己的意志,确立一种命令与服从的秩序。
直到喝药这一场景,周冲才真正认识了父亲,认识了父亲的威权笼罩下的家庭。
父亲的专制,击碎了少年对父亲的崇敬,对父亲的爱,才真正相信了母亲的话:“你父亲一句话, 就把你所有的梦打破了。
”周冲爱自己的母亲,他总是会有许多话要跟母亲说,他把母亲当作自己最知心的朋友,至向母亲透露了心中最隐秘最纯洁的情感。
在周冲心里,蘩漪不是平常的母亲:“你最大胆、最有想象,又最同情我的思想。
”在喝药的场景中,为母亲痛苦流泪,“身体发抖”。
周冲怀着最纯洁的心爱恋着他的母亲, 他同样也不了解蘩漪,更不了解她的自私和被疯狂情欲燃烧着的不安定的灵魂。
直到第四幕, 母亲利用他来阻止四凤与周萍出奔的时候, 他亲眼看到自己心中最慈爱的母亲为了自己的情欲失去母性地歇斯底里的喊叫,他难过,心痛而痛极:“妈,我最爱的妈,您这是怎么回事?”最聪慧而慈爱的母亲形象被轰然击碎, 母爱的幻灭给了周冲沉重的一击。
周冲爱四凤,在这爱恋中,周冲寄托着自己的憧憬。
在他有限的人生阅历中, 他发现了四凤——这个处在社会底层的需要被拯救的人,于是,他爱上了四凤,并且希望通过他的爱情来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
我看《雷雨》中的周冲作文

我看《雷雨》中的周冲作文
我看《雷雨》中的周冲作文
【篇一:我看雷雨中的周冲】
他是《雷雨》众多人物中,唯一称得上真正正面角色的人。
他在我眼里是可爱、热情、天真、善良而且还留着孩子气的十九岁少年——周冲。
他一出场就毫不掩饰的表达了对四凤的喜爱,他幻想与四凤在一个“海燕似的小帆船,带点腥味的有点咸的大海”这样纯洁的地方。
这与古房子的阴沉,湿暗,父亲的严格,专流是那么格格不入,所以这也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与众不同将要带给他的悲剧。
在鲁大海与周朴园、周萍发生争执时,他是周家人,本应当是为周家说话,但他却站出来指责父亲与哥哥的做法是错误的,虽然马上就被父亲厉声指责,但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他是有自己的思想,敢于站出来说实话的人。
在父亲、哥哥离开。
赶出鲁大海的时候,只有他叫了声“鲁先生”并准备伸出手握手,这样的举动在鲁大海看来是虚伪的,因为他是处于在周公馆二公子的地位,但不可否认的是身处这样的社会地位,却能如此没有阶级观念,尊重劳动人民是极不容易的。
周冲的爱情令人叹息。
老天爷太不公平了,如此单纯,热烈的情感就这样被封建家庭磨灭掉了,多么让人惋惜。
而四凤,被周萍看似温暖的爱蒙住了眼睛,完全不顾周冲真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雷雨》中周冲的人物形象[摘要]:话剧《雷雨》是著名剧作家曹禺的成名之作,主要反映的是封建家庭中错综复杂的纠葛与冲突。
纵观“《雷雨》研究”,其中对于周冲人物形象的分析几乎处于一种被忽视的状态中,然而笔者认为作为剧中人物之一的周冲,虽非主角,但对其人物形象的分析将有助于准确把握该人物性格特点,使读者更好地了解《雷雨》。
俗话说:“言为心声”亦即是说语言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或者说是人性格的外化。
因此,本文将结合周冲的言语来对其形象进行浅析。
[关键词]:雷雨形象悲剧四幕剧《雷雨》作为曹禺的成名作,是一部通过血缘伦常纠葛与性爱冲突,探索人性的复杂性与人的家庭悲剧。
剧中年轻的周冲这个人物,虽然不是主角,但却寄寓着作者的理想与憧憬,以及对新世界的向往与对丑恶现实的憎恶。
该人物形象多样化,并且具有其陪衬的重要价值,接下来笔者将进行具体的分析:一、《雷雨》四幕话剧《雷雨》(发表于1934年)是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同时也是其成名之作。
该剧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以20世纪20年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背景,通过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以血缘连接起的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反映了该资本家家庭的腐朽、糜烂生活,揭露出资产阶级自私、残忍的真本性,猛烈抨击了旧中国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展示出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雷雨》严格遵循“三一律”原则创作。
描写了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却牵扯了过去的恩怨纠葛。
该剧集中于一天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钟),两个舞台背景(周家客厅和鲁家住房)。
狭小的舞台上不仅突现了伦常的矛盾,阶级的矛盾,还有个体对于环境,时代强烈不谐调的矛盾,在种种剧烈的冲突中完成了人物的塑造,每一句台词下面潜伏着这个家庭必将到来的悲剧,该剧中的喜剧冲突深入剧中人心灵而且紧张激荡,悲剧人物陷入深深的感情折磨之中而难以挣得出路,事件纷繁复杂而结构严整细密,凝练的戏剧语言透露出人物的内心世界,犹如夏日雷雨降临前,沉闷压抑而内心里蒸腾着汹涌激荡的风暴,又如地下熔岩即将爆发而表面平静内心紧张。
①整部剧强烈震撼着每个人的灵魂。
剧本以扣人心弦的情节,简练含蓄的语言,各具特色的人物,和极其丰富的潜台词吸引着每一位读者。
七十多年来,《雷雨》历演不衰,有舞台生命力,已成为中国话剧舞台的经典剧目。
②《雷雨》剧主要人物:繁漪,周朴园,鲁侍萍,周萍,鲁四凤,周冲,鲁大海,鲁贵。
二、周冲的人物形象(一)、几乎完美的形象体现富有幻想、孩子气、单纯的周冲。
正如作者在介绍周冲这个人物出场时所描述的那样:他身体很小,却有着大的心,也有着一切孩子似地空想。
他年轻,才十七岁,他已经幻想过许多许多不可能的事实,他是在美的梦里活着的。
在第一幕中:周冲:(胆怯地)是我,爸爸。
[里面的声音:你在干什么?]周冲:嗯,我叫四凤呢。
[里面的声音:(命令地)快去,她不在这儿。
][周冲把头由门口缩回来,做了一个鬼脸。
]③年轻的周冲有着一般孩子那样怕严父的胆怯,“做一个鬼脸”又显示出他的孩子气。
在第三幕中,周冲对四凤说:“有时我就忘了现在,(梦幻地)忘了家,忘了你,忘了母亲,并且忘了我自己。
我想,我像在一个冬天的早晨,非常明亮的天空,……在无边的海上……哦,有一条轻得就像海燕似的小帆船……像一只鹰的翅膀斜贴在海面上飞,飞,向着天边飞……”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单纯、理想化的孩子。
天真、善良、富有同情心,有风度的周冲。
在第三幕中:善良的周冲给鲁家送钱去,他毫无阶级歧视,礼貌地叫鲁大海为“鲁先生”,此称呼不带任何偏见,足以见其内心世界的善良和文化涵养。
还说“你,你愿意——跟我拉拉手么?”并且对鲁大海真诚地表示歉意,在被拒绝之后他依然把鲁大海当做自己的“朋友”,最后等来的却是“偏见”、“嘲讽”、“误解”。
最后当他将要了离开鲁家时,他只是说:“好,我走!(向大海)再见,我原谅你,(温和地)我还是愿意做你的朋友。
(伸出手来)你愿意同我拉一拉手么?”从中我们看见了一个善良又极具绅士风度的周冲。
在第四幕中,即使知道哥哥抢走了自己喜欢的人,他也没有任何怨恨,反倒说:“你把她带走吧,只要你好好地待她。
”如此善良的周冲就这样通过他真诚的语言展现在读者面前。
有上述我们可以看出,周冲是一个富有幻想、孩子气、单纯、天真、善良、富有同情心,有风度的青年形象。
这样的形象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正面的,几乎没有什么缺点,因此最终形成了他几乎完美的形象。
(二)、反抗精神的体现周冲虽是一个年仅十七岁的青年,但他是具有反抗精神的,但其父亲周朴园开除工人鲁大海时,他说:“代表罢工的工人并不见得就该开除。
”“我认为这些人替自己的一群努力,我们应该同情的。
并且我们这样享福,同他们争饭吃,是不对的。
”他认为应该给矿上受伤的工人抚恤金。
作为母亲的繁漪担心他与四凤的爱情会遭其父亲反对时,他表示要进行抗争。
在周朴园逼繁漪喝药时,他进行了大胆的争辩,“气得浑身发抖”。
在第三幕中,他对四凤说:“我恨这不平等的社会,我恨只讲强权的人,我讨厌我的父亲,我们都是被压迫的人。
”在这些话语和行为当中多多少少地体现了周冲的反抗精神,让读者看到了具有反抗精神的周冲形象。
我们能体会到他对封建大家庭的反抗,对封建制度的反抗,甚至是对封建思想的反抗,这种“反抗”虽带有一定的幻想色彩,虽没有具体的形式,也没有取得最终的成功,但是在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身上,在那样腐朽的社会背景之下,以及与剧中其他人物的相比之下,能有如此的反抗,足以见其反抗之精神和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形象。
(三)、悲剧形象的体现1、周冲——陪衬中的悲剧形象从表面上看,周冲在整部剧作中,无论是引发矛盾冲突还是推动剧情发展都似乎是所有人物中最无关紧要的。
即使把这人物从剧中去除掉,对整个故事的发展也不会有多大的影响,剧本的基本面貌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但实际上,作为陪衬的周冲形象是不可或缺的。
因为有了他的陪衬与烘托,周朴园、繁漪等人物形象才更加鲜明,更具典型性;整部剧作的气氛也因他的存在而渲染地更具悲剧色彩。
在第一幕中:周繁漪:(反抗地)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
周朴园:(向四凤,高声)到了来。
周冲: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周朴园:(忽然严厉地)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周冲:(反抗地)爸!周朴园:(怒视)去!……周冲:(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
周繁漪: (恳求地)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周朴园: (冷峻地)繁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上述对话,就如同作者对周朴园的描述中所说的那样:“他的威严在儿孙面前格外显得峻历”。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这一刻,周朴园的威严通过周冲的烘托显得更加威严和峻历。
同时也将受压于严重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罪恶统治中的周冲反衬得更加可悲。
更加暴露了该家庭的腐朽与罪恶。
用一句话概述周冲的陪衬效果,就是《雷雨·序》中所言:“在《雷雨》郁热的氛围里,周冲是个不调和的谐音,有了他,才衬出《雷雨》的明暗。
”2、死之必然的悲剧形象前面已经提到,周冲的人物形象展现出了几乎完美的一面。
他是一个天真、善良、单纯、孩子气、有同情心、有风度、富有理想的青年,几乎没有什么缺点,而他却是最无辜的,他遭受了残酷的死亡结局。
这样的结局不得不让人觉得怜惜,而身处在那样沉闷、压抑的家庭也只有死的惨烈可以反抗的时候,他的死亡也就成了必然。
年轻的周冲受到学校里、社会上层民主、进步思想的影响,他同情下层劳动人民,他的心灵憧憬着和平、真诚、平等、博爱的社会理想,这一步朦胧的憧憬虽然距离周围现实环境太高远,但这一真、善、美的社会审美理想是符合人的愿望的。
周冲的存在,证明了即使在周朴园这样的家庭里,也抵挡不住人们美好愿望的产生和存在。
而他最终以死亡结局,正是其理想在现实面前的破灭,也是对封建势力罪恶的控诉。
周冲以死亡结局,看似残忍,但却也是必然。
他几乎完美的性格在剧中所有人物中显得那么与众不同,处于各种矛盾交织之外的他看待任何事物都是那么美好,也正因如此,他的死更为加重了整部剧的悲剧色彩。
他对社会、家庭、爱情都怀着许多美好的憧憬,他是作者最爱的人物。
然而“他不能了解自己,他更不了解他的周围。
一重重的幻念茧似地缚住了他。
他看不清社会,他也看不清他所爱的人们。
”④正因如此造就了悲剧性的他。
在第一幕喝药的场景中:周冲:(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
周繁漪:(恳求地)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周朴园:(冷峻地)繁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将父亲的威严在那具有浓厚的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中展现得如此峻历,让周冲真正认识到了封建家长专制统治家庭中父亲的权威。
在第三幕中:好心的周冲遵照母亲的意思给鲁家送钱去,并没带有阶级等级视角的他,对鲁大海(工人阶级)表示了礼貌、善意、同情、帮助。
他礼貌地叫鲁大海为“鲁先生”,还说“你,你愿意——跟我拉拉手么?”并且对鲁大海真诚地表示歉意,在被拒绝之后他依然说愿意做鲁大海的“朋友”,然而等来的却是“偏见”、“嘲讽”、“误解”。
他才真正发现他和鲁大海(工人阶级)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在第四幕中:周繁漪:冲儿,说呀!(半响,急促)冲儿,你为什么不说话呀?你为什么不抓着四凤问?你为什么不抓着你哥哥说话呀?(有顿。
众人俱看周冲,周冲不语)冲儿你说呀,你怎么,你难道诗歌死人?哑巴?是个糊涂孩子?你难道见着自己欣赏喜欢的人叫人抢去,一点都不动气么?……周繁漪:(整个幻灭,失望)哦,你呀!(忽然,气愤)你不是我的儿子;你不像我,你——你简直是条死猪!周繁漪:(昏乱地)你真没有点男子气,我要是你,我就打了她,烧了她,杀了她。
你真是糊涂虫没有一点生气的。
你还是你父亲养的,你父亲的小绵羊。
你看错你了——你不是我的,你并不是我的儿子。
作为母亲的繁漪要周冲阻止四凤与周萍逃奔,要他抢回四凤,为了自己能够得到周萍,尽然说出:“你不是我的儿子;你不像我,你——你简直是条死猪!”“你真没有点男子气,我要是你,我就打了她,烧了她,杀了她。
你真是糊涂虫没有一点生气的。
你还是你父亲养的,你父亲的小绵羊。
你看错你了——你不是我的,你并不是我的儿子。
”……这番话深深地伤害了这样一个十七岁青年的心,让周冲认识到亲生母亲撕裂面具后的真面目。
在最后一幕中:他认识到自己一直以来喜欢的女子,“最满意的女子”,并且希望和她“在无边的海上……轻得就像海燕似的小帆船……像一只鹰的翅膀斜贴在海面上飞,飞,向着天边飞。
”和她“坐在船头,望着前面”的女孩并非自己爱的真正的伴侣。
现实的世界对于理想型的周冲是残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