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分测定_

合集下载

砂分检测方法

砂分检测方法

砂分检测方法
砂分检测的方法主要有筛分法。

筛分法是一种测定砂的粗细程度和颗粒级配的分析方法。

以下是筛分法的具体步骤:
1、使用一套孔径为10、5、2.5、1.25、0.63、0.315及0.16mm 的标准筛。

2、将500g重的干砂试样由粗到细依次过筛。

3、称出余留在各个筛上的砂子重量。

4、根据称得的重量计算筛余百分率和累计筛余百分率以及细度模数。

筛分法有干法与湿法两种。

测定粒度分布时,一般用干法筛分;而湿法筛分则可以避免很细的颗粒附着在筛孔上面堵塞筛孔。

如果试样含水较多,特别是颗粒较细的物料,若允许与水混合,颗粒凝聚性较强时,最好使用湿法。

此外,湿法不受物料温度和大气湿度的影响,还可以改善操作条件,精度比干法筛分高。

因此,湿法与干法均被列为国家标准方法,用于测定水泥及生料的细度等。

砂石筛分析试验步骤

砂石筛分析试验步骤

石子的筛分析试验料的0.075mm通过率假设为0.(二)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粗骨料水洗法试验步骤:1 . 称取一份试样,置于(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3),准确至1%,2 . 将试样置一洁净容器中,加入足够数量的洁净水,将集料全部盖没,但不得使用任何洗涤剂或表面活性剂。

3 . 用搅棒充分搅动集料,使集料表面洗涤干净,使细粉悬浮在水中,但不得破碎集料或有集料从水中溅出。

4 . 根据集料大小选择一组套筛,其底部为0 .075mm标准筛,上部为2 .36mm或4 .75mm筛,仔细将容器中混有细粉的悬浮液徐徐倒出,经过套筛流入另一容器中,不得有集料倒出。

5. 重复2-4步骤,直至倒出的水洁净。

6. 将套筛的每个筛子上的集料及容器中的集料倒入搪瓷盘中,操作过程中不得有集料散失。

7. 将搪瓷盘连同集料一起置(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4),准确至1%, m3与m4之差即为通过0.075mm部分。

8 . 将回收的干燥集料按干筛法分出0.075mm筛以上各筛的筛余量,此时0.075mm筛上部分应为0。

五、结果评定(一)干筛法筛分结果的计算1、计算分计筛余率? 以各号筛筛余量及筛底存量的总和一筛分前试样的干燥总质量m0之差,作为筛分时的损耗,若大于0.3%,应重新进行试验。

m5=m0-( +m底)m。

—用于干筛的干燥集料总质量,(g);mi—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g;i:—依次为0.075mm、0.15mm……至集料最大粒径的排序;m底—筛底(0.075mm以下部分)集料总质量(g)。

(2)分计筛余百分率干筛后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Pi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Pi=mi/(mo-m5) 各符号意义同前。

(3)累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为该号筛以上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O.1%。

(4)通过百分率各号筛的质量通过百分率Pi等于100减去该号筛累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0.1%。

砂含泥量的快速测定方法

砂含泥量的快速测定方法

砂含泥量的快速测定方法砂的含泥量是砂的质量指标之一,它描述了砂中含有多少细粒颗粒,如粘土、泥和有机物。

测定砂中的含泥量对于建筑、建材和土壤工程等领域非常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快速测定砂中含泥量的方法。

1.筛分法筛分法是最常用的测定砂含泥量的方法之一、首先,将砂样放入一套不同孔径的筛网中,通过轻轻晃动筛网,使颗粒按照尺寸进行分离。

通过重量比较和计算筛网上残留的物质,可以确定不同粒径砂中的含泥量。

这种方法快速且简单,但只能得到大致的结果。

2.沉降法沉降法是另一种测定砂中含泥量的常用方法。

将一定量的砂样放入一个标准的浮沉分离漏斗中,加入适量的水,轻轻搅拌使砂和泥混合均匀。

然后,在一定时间后,观察漏斗中不同层次的颜色变化,由此可以估计含泥量的多少。

3.速查法速查法是一种便捷且相对准确的测定砂中含泥量的方法。

通过观察砂样的颜色、纹理和透明度等特征,可以快速判断砂中的含泥量。

通常认为,颜色偏红、纹理不清晰、透明度较低的砂中含泥量较高。

4.试验法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一些试验法可以用于测定砂中的含泥量。

例如,通过浸泡法,将砂样浸泡在水中,观察水中悬浮物的颜色和数量变化。

浸泡时间越长,含泥量越高。

还有通过液体限制性指数的测定,通过加入适量的液体,测量在一定时间内砂样的饱和度和压实度的变化。

含泥量越高,饱和度越大,压实度越小。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局限性。

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考虑实际需求、时间和成本限制等因素。

有时需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砂分率实验报告

砂分率实验报告

砂分率实验报告1. 引言砂分率是指在土壤中的砂粒的百分比含量,是土壤颗粒分布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砂分率的测定对于了解土壤的物理性质、工程应用以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方法测定土壤中的砂分率,并分析实验结果。

2. 实验原理砂分率的测定一般采用筛分法。

具体步骤如下:1. 取一定质量的土壤样品,并进行颗粒分选;2. 将土壤样品通过不同孔径的筛网进行筛分;3. 将筛分后的土壤样品进行称重,并计算砂分率。

3. 实验材料与设备- 土壤样品- 筛分设备:筛网、振动筛等- 秤4. 实验步骤1. 取一定质量的土壤样品,并进行颗粒分选;2. 准备好不同孔径的筛网,并将土壤样品倒入最粗的筛网上;3. 用振动筛对土壤样品进行筛分,震动时间为5分钟;4. 取出各个筛网中的土壤样品,并进行称重;5. 根据称重结果计算出砂分率。

5. 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到了不同筛孔径下土壤样品的质量。

根据公式计算出每个筛孔径下土壤样品的质量占比,并绘制成图表。

![砂分率图表](sand_fraction_chart.png)从图表可以看出,随着筛孔径的增大,土壤样品的质量逐渐减小。

通过计算发现,当筛孔径在0.075 mm时,砂分率最高,达到了30%;而当筛孔径在0.05 mm 时,砂分率最低,仅为10%。

6.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测定了土壤样品中的砂分率,并得出以下结论:1. 土壤样品的砂分率与筛孔径呈负相关关系,即筛孔径越大,砂分率越低;2. 砂分率可以用来描述土壤的颗粒分布情况,对于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7. 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1. 实验中振动筛的震动时间设置可能不够准确,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2. 实验结果受土壤样品质量和筛分设备的影响,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和准确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 增加实验重复次数,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2. 调整振动筛的震动时间,找到最佳的震动条件;3. 使用更高精度的称重设备,提高测量精度。

砂的检验方法

砂的检验方法

砂的检验方法砂的筛分析实验砂的筛分析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1 试验筛:公称直径分别为10.0mm、5.00mm、2.50mm、1.25mm、630um、315um、160um 的方孔筛各一只,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2 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3 摇筛机;4 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5 浅盘、硬、软毛刷等。

筛分析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 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特细砂可称25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大孔在上,小孔在下)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公称直径为5.00mm的方孔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定按紧,筛分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由大到小的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一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晒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只筛子,并和下一只筛子中的试样一起进行手筛。

按顺序依次进行,直至全部晒完为止。

注:当试样含泥量超过5%时,应先将试样水洗,然后烘干至恒重再进行筛分试验。

筛分析试验结果按下列步骤计算:1 计算分计筛余量(各筛上的晒于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2 计算累计筛余量(该筛的分计筛余量与筛孔大于该筛的各筛分计筛余量之和),精确至0.1%;3 根据各筛两次试验累计筛余的平均值,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分布情况,精确至1%;4 砂的细度模数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uf={(β2+β3+β4+β5+β6)-5β1}÷(100-β1)式中:uf——砂的细度模数β1、β2、β3、β4、β5、β6——分别为公称直径5.00mm、2.50mm、1.25mm、630um、315um、160um方孔筛的累计筛余量;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0.1。

当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0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砂的表观密度试验砂的表观密度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1 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2 李氏瓶——容量250ml;3 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砂的表观密度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 向李氏瓶中注入冷开水至一定刻度处,擦干瓶颈内部附着水,计录水的体积(V1);2 称取烘干试样300g(Mo)徐徐加入盛水的李氏瓶中;3 试样全部倒入瓶中后,用瓶内的水将粘附在瓶颈和瓶壁的试样洗入水中,摇转李氏瓶以排除气泡,静置约24h后,记录瓶中水面升高后的体积(V2)。

砂筛分实验

砂筛分实验

评定标准: 当砂的累计筛余 均处于表中的任 何一个级配区中, 则颗粒级配合格, 否则级配 不合格。
根据600μm孔径 筛(控制粒级) 累计筛余百分率 划分为Ⅰ、Ⅱ、 Ⅲ三个级配区。
注意: 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中所列数字相比,除4.75mm和600μm筛档外,
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小于5%。
结果整理
1、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 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为各号筛上的筛余量除 以试样总量(m1)的百分率,准确至0.1%。 2、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 各号筛的累计余百分率为该号筛及大于该号筛的 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准确至0.1%。
3、根据各筛的通过百分率,绘制砂的颗粒 级配曲线图。
4、计算细度模数,准确至0.01。
300称μm取各筛的筛m余5 量,进a行5 计算A。5 = A4+a5
150μm
m6
a6
A6 = A5 +a6
试验步骤
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准确至1g,置于套筛的最上 一只筛。
2、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开动摇筛机筛10min,然后取出 套筛。
3、再按筛孔大小顺序,从最大的筛号开始,在清洁的浅 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到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 0.1%时为止.
4、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人下一号筛,和下一号中的试样 一起过筛,按此顺序进行,直到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5、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1g,并记录在试验 报告表上。
6、计算报告表中记录的分计筛余量的总量并与筛分前的 试样总量比较,其相差不得超过1%(495g)。
7、将各筛筛余的试样装在一起,称量其总质量并与筛分 前的试样总量比较,其相差不得超过1% (495g) 。
2、将标准套筛从大孔径至小孔径顺序依次排列形 成一组套筛。

建筑用砂检测作业规程

建筑用砂检测作业规程

建筑用砂检测作业规程(ISO9001-2015)(一)检测标准GB/T 14684-2001 建筑用砂(二)取样:同产地,同时进场用大型工具运输以400m3、以小型工具运输的200m3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者以一批论。

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分布均匀。

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8份,组成一组试样。

每组试样的取样数量对每一单项试验应不小于表1最小取样重量。

须作几项试验时,如确能保证试样经一项试验后不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可用同一组试样进行几项不同试验,取样数量(见表1)然后用分料器或人工四分法进行缩分。

人工四分法将试样在潮湿状态下拌匀,堆成厚度20mm园饼,然后沿相互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园饼分成四等份取其对角的两份,然后再重新拌匀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缩分后材料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需数量。

每一试验项目所需砂的最小取样数量表1试验项目最小取样数量(g)筛分析4400表观密度2600堆积密度5000含泥量4400泥块含量20000有机物含量2000(三)类别:(按技术要求分为三类)I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砼。

II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砼。

III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砼及建筑砂浆。

(四)技术指标1、砂颗粒级配区级配区及累计筛余(%)I区II区III区方孔筛9.5mm 0 0 04.75 mm 10-0 10-0 10-02.36 mm 35-5 25-0 15-01.18 mm 65-35 50-10 25-0600μmm 85-71 70-41 40-16300μmm 95-80 92-70 85-55150μmm 100-90 100-90 100-902、砂中含泥量、泥块含量限值指标项目I类II类III类含泥量(按重量计%)<1.0 <3.0 <5.0 泥块含量(按重量计%)0 <1.0 <2.03、砂中有机物含量限值有机物含量(用比色法试验);颜色不应深于标准色,如深于标准色,则应按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进行强度对比试验,抗压强度比不低于0.95%。

砂子筛分实验报告总结(3篇)

砂子筛分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砂子作为建筑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对建筑物的质量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确保砂子的质量,本实验通过对砂子进行筛分试验,以测定其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为后续的建筑工程提供依据。

二、实验目的1. 确定砂子的颗粒级配,为建筑工程提供合理的砂子配比。

2. 分析砂子的粗细程度,判断其适用性。

3. 掌握砂子筛分实验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三、实验原理砂子筛分实验是利用不同孔径的筛子对砂子进行筛选,根据筛分结果计算各粒级含量,从而确定砂子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

筛分实验中,常用的指标有筛余率、通过率、细度模数等。

四、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筛分试验筛一套(孔径分别为2.36mm、4.75mm、9.50mm、16.0mm、19.0mm、37.5mm、50.0mm)、天平、烘箱、托盘、摇筛机等。

2. 材料:砂子试样。

五、实验步骤1. 准备试样:将砂子试样过筛,筛除大于10mm的颗粒,记录筛余百分率。

若试样含泥量超过5%,则先用水洗。

2. 烘干试样:将试样充分拌匀,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下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3. 称取试样: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的套筛最上一只筛上。

4. 摇筛:将套筛装入筛机摇筛约10min(无摇筛机可采用手摇)。

5. 筛分:取下套筛,按孔径大小顺序逐个在清洁的浅盘上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1%时为止。

6. 记录数据:记录各号筛上的筛余量,计算筛余率、通过率等指标。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砂子颗粒级配: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砂子颗粒级配曲线,计算各粒级含量。

2. 砂子粗细程度: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细度模数,判断砂子的粗细程度。

3. 分析结果:根据砂子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评价其适用性。

七、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砂子筛分实验的操作方法,提高了实验技能。

2. 实验结果表明,本批砂子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符合建筑工程的要求,可以用于相关工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烘干灼烧
将滤纸和滤渣一起移入原坩锅中,先在130℃烘箱烘干2小时,再移入550℃+20℃马弗炉灼烧30min,取出在空气中冷却1min,放入干燥器冷却30min,精确称量。
马弗炉内灼烧时间严格控制。
7
空白
取同等规格滤纸放入一称量好的洁净坩锅中,放入550+20℃马弗炉中灼烧30min,取出在空气中冷却1min,放入干燥器冷却30min,精确称量。称量计算得滤纸灰化后残留物重量。
操作内容
注意事项
1
样品制备
选取有代表性的样品用四分法缩减至200g,粉碎后全部通过40目筛,置于密闭样品袋中,阴凉处保存,备用。
2
容器干燥
取洁净干燥坩锅放入550℃+20℃马弗炉灼烧30min,取出在空气中冷却1min,放入干燥器冷却30min,精确称量
坩锅预先用15%盐酸煮过1h~2h并洗净。
3
样品称量
广东海大集团研究中心
饲料中砂分含量测定
参考标准:GB/T19164-2003
一、适用范围
适用样品名称
不适用样品名称
原料
蛋白原料及能量饲料
银离子含量高样品,高油性高水分及矿物质
成品
各种配合饲料、浓缩饲料
二、实验原理
试样经高温灼烧、酸处理后所得酸不溶残渣即为砂分;酸不溶物大部分是污染掺入的泥沙和原来存在于动物组织中经灼烧成的二氧化硅。
三、实验用品
1. 实验用试剂
试剂名称
规格/浓度
配制方法备注15%Fra bibliotek酸分析纯
浓盐酸与水1:1混合即可
2. 实验用设备
仪器设备名称
规格
实验室用样品粉碎机
分析筛
孔径0.45mm(40目)
分析天平
感量0.0001g
坩锅
50ml
马弗炉
550℃+20℃
干燥器
氯化钙或变色硅胶作干燥剂
定量滤纸
三、实验内容
序号
实验项目
8
计算
X(%)=(M2-M1-M3)/M0
X:砂分的百分含量,单位为%;
M0:样品质量,单位为g;
M1: 坩锅质量,单位为g;
M2: 坩锅与过滤残渣灼烧后质量,单位为g;
M3: 滤纸灰化后质量,单位为g;
重复性:每个试样取两个平行样进行测定,以其算术平均值为结果,当两个平行样相对误差超过5%时应重做。
开始小火碳化,避免产生浓烟,等碳化差不多逐步加大火力;在马弗炉内灼烧时温度范围应可控。
5
过滤
用50ml15%盐酸溶解灰分并冲洗于250ml烧杯中,再用约50ml蒸馏水充分洗涤坩锅,洗液并入烧杯,小心加热煮沸30min。用无灰定量滤纸趁热过滤,用蒸馏水洗至流出液不呈酸性。
溶解转移过程需小心,砂分非常容易随水损失。
称取5g试样准确至0.0002g,无损失地放入坩锅中,并记录对应编号坩锅内样品的名称及质量
样品宜均匀自然平铺于坩锅内。
4
灰化
将盛有样品坩锅放入电炉上加热,使样品充分炭化,然后将坩锅移入马弗炉,550+20℃灼烧4小时至颜色变白,如仍有炭粒,继续灼烧1小时,如有可疑黑点,放冷后用水润湿,烘箱中烘干,而后移入马弗炉完全灰化。取出,冷却。
误差来源及分析
误差来源
控制方案
样品
抽样
取样要有代表性、真实性
制备
样品要有一定数量
充分混匀,用四分法缩分
粉碎至能全部通过40目
试剂
试剂规格
按照标准要求选购一定规格的试剂
容器
坩锅需预先酸处理。
称样
称样量
一般样品砂分含量较低,宜控制称量量在5g左右
灰化
有明显黑色碳粒是碳化不完全,应延长灼烧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