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的筛分析试验
建设用砂的筛分析试验

公称直径分别为 10.0mm 、 5.00mm 、 2.50mm 、 1.25mm 、 630μм、315μм、160μм 的方孔筛各一只,筛的底盘 和盖各一只;筛框直径为 300mm 或 200mm , 其 产 品质量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 GB/T 6003.1和《金属穿孔 板试验筛》GB/T 6003.2的 要求
概况
仪器设备 试 样 制 备 试 验 步 骤 结 果 计 算 与 评 定 试 验 总 结
3.4 称量及烘干
称取经缩分后的样品不少于550g两份,分别装入两个 浅盘,在(105±5)℃的温度下烘干到恒重。冷却至室温备 用
注:恒重是指在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不小于3h的情况下, 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度(1g)。
概况
仪器设备 试 样 制 备 试 验 步 骤 结 果 计 算 与 评 定 试 验 总 结
3.2 筛除大于10.0mm的颗粒
其颗粒的公称粒径不应 大于10.0mm。试验前应先 将来样通过公称直10.0mm 的方孔筛,并计算筛余百分 率
概况
仪器设备 试 样 制 备 试 验 步 骤 结 果 计 算 与 评 定
四.试验步骤
论 文概绪况论 研准备究工背作景 研仪究器方设法备 研试究验结步果骤 问结题果讨计论算 与论评文定总 结试 验 总 结
4.1
称量
准确称量烘干试样 500g(特细砂可称 250g),置于按筛孔 大小顺序排列(大孔在 上、小孔在下)的套筛 的最上一只筛(公称直 径为5.00mm的方孔筛)
1.8 试验环境: 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5)℃ 1.9 试验次数: 两次
论 文概 绪况 论 仪研 器究 设背 备景 试研 样究 制方 备法 试研 验究 步结 骤果 问结题果讨计论算 与论评文定总 结试 验 总 结
砂的筛分试验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砂的筛分试验实验报告篇一:砂的筛分实验试验四砂的筛分析试验一、实验目的和原理:砂的颗粒级配,即表示砂大小颗粒的搭配情况。
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在一起后的总体的粗细程度,通常有粗纱、中砂与细纱之分。
在配制混凝土时,这两个因素(砂的颗粒级配和砂的粗细程度)应同时考虑。
控制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有很大的技术经济意义,它们是评定砂质量的重要指标。
用级配区表示砂的颗粒级配,用细度模数表示砂的粗细。
二、主要仪器设备和工具:实验筛、托盘天平、烘箱、台秤、摇筛机等三、实验步骤1.用于筛分析的试样应先筛除大于10mm颗粒,并记录其筛余百分率。
如试样含泥量超过5%,应先用水洗。
然后将试样充分拌匀,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5℃下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2.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的套筛最上一只筛上,将套筛装入筛机摇筛约10min(无摇筛机可采用手摇)。
然后取下套筛,按孔径大小顺序逐个在清洁的浅盘上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
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一起过筛。
按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3.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均不得超过下式的量:mr?Ad300Ad200质量仲裁时,生产控制检验时,mr?式中:mr—筛余量,gD—筛孔尺寸,mmA—筛的面积,mm24.称量各号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1g。
所有各号筛的筛余试样质量和底盘中剩余试样质量的总和与筛余前的试样总质量相比,其差值不得超过1%。
否则应将该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5.计算实验结果6.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7.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和(精确至0.1%)。
8.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绘制筛分曲线,评定颗粒级配。
砂的筛分析实验报告

砂的筛分析实验报告砂的筛分析实验报告一、引言砂是一种常见的颗粒状物质,其粒径大小对于建筑材料、水泥混凝土等工程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了解砂的粒度分布情况,筛分析实验被广泛应用于土工、材料科学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筛分分析方法,对砂的粒度进行定量研究。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本实验选用的砂样品来源于自然砂矿,经过采集、清洗、干燥等处理后,得到符合实验要求的试样。
2. 实验仪器和设备:a. 筛分机:采用国家标准GB/T 6003-2017中规定的筛分机,具备可调节振动频率和振幅的功能。
b. 筛网:采用标准筛网,分别为2mm、1mm、0.5mm、0.25mm、0.125mm、0.063mm等规格。
3. 实验步骤:a. 将筛分机平稳放置在实验台上,并连接电源。
b. 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将筛网安装在筛分机上,并确保筛网与筛分机之间无间隙。
c. 取适量的砂样品放入筛分机的进料口,并启动筛分机。
d. 经过一定时间的筛分过程后,关闭筛分机,记录每个筛网上的砂样品质量。
e. 将每个筛网上的砂样品转移到相应的容器中,并称量其质量。
f. 根据筛网孔径和砂样品质量,计算出每个筛网上的砂样品的筛余量和筛通量。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所得数据,我们可以得到砂样品在不同筛网上的筛余量和筛通量。
通过对筛余量和筛通量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到砂样品的粒度分布情况。
1. 筛余量分析:筛余量是指砂样品中未能通过筛网而被筛下的颗粒量。
根据筛余量的大小,可以判断砂样品中不同粒径的颗粒所占的比例。
通常情况下,筛余量随着筛网孔径的减小而逐渐增加。
2. 筛通量分析:筛通量是指砂样品中能够通过筛网而被筛下的颗粒量。
筛通量的大小反映了砂样品中不同粒径的颗粒所占的比例。
通常情况下,筛通量随着筛网孔径的减小而逐渐减少。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砂样品的粒度分布曲线,以直观地反映砂样品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含量。
通过对曲线的分析,可以得到砂样品的粒度特征,如中值、偏度和峰度等指标。
实验三 砂的筛分实验

实验三砂的筛分实验
(一)试验目的:评定普通混凝土用砂的颗粒级配,计算砂的细度模数,并评定其粗细程度。
(二)主要仪器设备
(1)实验筛;孔径为4.75毫米、2.36毫米、1.18毫米、0.6毫米、0.3毫米、
0.15毫米的方孔筛,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筛框为300毫米。
(2)天平;称量2000克,感量1克。
(3)电动标准振筛机。
(4)烘箱;能控制温度在(105±5)ºC。
(5)浅盘和硬、软毛刷等。
(三)实验步骤
(1)将实验筛按孔径大小(大孔在上,小孔在下,底筛在最下面)顺序排列套好。
(2)称取试样500g.,倒入实验套筛中。
(3)盖好筛盖,将套筛置于振筛机内固紧,筛分10分钟后取下套筛,然后取出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的0.1%为止。
通过的试样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的顺序进行,直至每个筛全部筛完为止。
(4)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 。
(四)实验结果处理
(1)实验记录
(2)结果处理:按下式计算砂的细度模数(精确至0.01),根据细度模数大小,评定砂的粗细程度。
1
1 6
5
4
3
2
100
5 )
(
A
A A
A
A
A
A
M
-
-+
+
+
+
=
(五)实验小结:本次砂的筛分实验结果的细度模数为____________。
属于___________砂(填写细砂、中砂、粗砂)。
砂的颗粒级配分布情况。
砂的筛分试验实验步骤

砂的筛分试验实验步骤砂的筛分试验实验步骤砂的筛分试验是研究砂土颗粒组成和粒径分布的一种方法。
该试验可以通过将不同大小的筛子层层叠放,将砂土样品从大到小逐层筛分,最终得到不同粒径的砂颗粒,从而确定其颗粒组成和粒径分布情况。
一、实验原理在进行砂的筛分试验前,需要了解以下几个基本概念:1. 筛孔:指筛子上的孔洞,用于过滤材料。
2. 筛号:指筛孔大小的标准。
常用的有国际标准、美国标准、欧洲标准等。
3. 筛框:指装有筛网和底板的框架。
4. 筛面:指筛孔所在平面。
5. 分选效率: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某个筛号的颗粒占总样品中该颗粒大小组份比例。
基于以上概念,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实验原理:将不同大小的筛子按顺序叠放起来,将待测样品倒入最上层大号筛子中,在规定时间内振动使砂颗粒通过筛孔落在下面的筛子中,最终得到不同粒径的砂颗粒,并计算出每个筛号中颗粒占总样品的比例,从而确定砂土的颗粒组成和粒径分布情况。
二、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所需要的筛子按照大小顺序叠放在一起,从上往下依次为:顶端为大号筛子,其次为第二大号筛子,以此类推。
(2)将每个筛框放入底板中并固定好。
(3)将样品称量至约500g左右,并进行干燥处理。
2. 筛分操作(1)将样品倒入最上层大号筛子中,并盖好盖子。
(2)开启振动器,使其振动时间约为10分钟左右。
(3)关闭振动器,取出每个筛框中的砂土,并称重记录下来。
同时记录下每个筛框中颗粒占总样品的比例。
3.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每个筛号中颗粒占总样品的比例,并绘制出相应的粒度曲线图。
同时可以计算出平均粒径、偏度和峰度等指标,进一步分析砂土的颗粒组成和粒径分布情况。
三、实验注意事项1. 砂土样品必须经过干燥处理,以免影响筛分结果。
2. 振动器的振动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左右,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筛分效果。
3. 筛子的选择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不同的筛号可以获得不同范围内的颗粒大小。
4. 实验结束后,应彻底清洗筛子和底板,并保持干燥。
砂的筛分析试验

砂的筛分析试验
砂筛分析试验是砂土工程中常用的技术检测方法。
它可以分析出砂土中的砂砾结构、各分级砂砾组成及其粒径特性,为取得高质量的砂土供应提供依据。
该方法可以应用在水利建筑、道路工程、河道筑堤、护岸等工程。
砂筛分析试验的基本原理是采用国家规定的筛网网眼尺寸对砂土样品进行筛分,按照规定的尺寸能够通过网眼的砂砾经分级筛分。
一般采用网眼尺寸为0.063mm、2.8mm、11.2mm、45mm、90mm五分筛,筛分结束后计算各筛的组成及百分比,从而判断砂土的筛分结构特征。
砂筛分析试验的工作流程包括样品采样、砂筛清理、筛分、重量测定、结果处理等步骤。
砂筛的处理首先根据加载砂的颗粒范围,选用合适的筛分尺寸,它可能是一个国家标准的网孔尺寸,也可以是检测要求的特殊尺寸。
选择好筛分尺寸以后,根据试验要求取20g左右的砂土样品放入清理干净的砂筛中,用抖力器抖动使砂土充分散开,然后用调整螺钉把抖动的砂土定位于网孔口,再用细支架上的小滤斗一点带框将抖动的砂固定好,即可完成砂筛清理。
砂筛分析试验完成后,重量法测量砂筛网眼分级范围内每一级各筛质量,扣除胶体质量和废渣,结合筛分结果,计算砂土各分级砂砾形成颗粒组成比,分析砂筛分结果,以及其特性,以便进一步判断砂土的性质和整体水泥性能。
砂的筛分析

砂的筛分析:称取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1g。
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的剩余量之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相差不得超过1%。
计算分计筛余时精确至0.1%计算累计筛余时精确至0.1%根据各筛两次试验累计筛余的平均值,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分布情况,精确至1%。
细度模数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至0.1.当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0时,应重新取试样进行试验。
砂的表观密度:表观密度精确至10kg/m³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当两次结果之差大于20kg/m³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砂的吸水率:吸水率精确至0.1%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以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2%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砂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试验:堆积密度及紧密密度精确至10kg/m³。
空隙率精确至1%。
砂的含水率:砂的含水率精确至0.1%。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砂的含泥量:砂的含泥量精确至0.1%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5%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石粉含量的试验(亚甲蓝法):亚甲蓝MB值精确至0.01.人工砂压碎值指标试验:压碎指标精确至0.1%以三份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各单粒级试样的测定值砂中云母含量试验:结果精确至0.1%砂中轻物质含量试验:结果精确至0.1%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砂的坚固性:损失百分率精确至1%砂中硫酸盐及硫化物含量试验:结果精确至0.01%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当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0.15%时,须重做试验。
砂中氯离子含量试验:结果精确至0.001%海砂中贝壳含量试验:结果精确至0.1%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当两次试验结果之差超过0.5%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砂的碱活性试验(快速法):试件中膨胀率精确至0.01%以三个试件膨胀率的平均值作为某一龄期膨胀率的测定值。
砂的检验方法

砂的检验方法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砂的检验方法砂的筛分析实验砂的筛分析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1 试验筛:公称直径分别为、、、、630um、315um、160um的方孔筛各一只,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2 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3 摇筛机;4 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5 浅盘、硬、软毛刷等。
筛分析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 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特细砂可称25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大孔在上,小孔在下)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公称直径为的方孔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定按紧,筛分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由大到小的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一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晒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只筛子,并和下一只筛子中的试样一起进行手筛。
按顺序依次进行,直至全部晒完为止。
注:当试样含泥量超过5%时,应先将试样水洗,然后烘干至恒重再进行筛分试验。
筛分析试验结果按下列步骤计算:1 计算分计筛余量(各筛上的晒于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2 计算累计筛余量(该筛的分计筛余量与筛孔大于该筛的各筛分计筛余量之和),精确至%;3 根据各筛两次试验累计筛余的平均值,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分布情况,精确至1%;4 砂的细度模数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uf={(β2+β3+β4+β5+β6)-5β1}÷(100-β1)式中: uf——砂的细度模数β1、β2、β3、β4、β5、β6——分别为公称直径、、、630um、315um、160um方孔筛的累计筛余量;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
当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砂的表观密度试验砂的表观密度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1 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2 李氏瓶——容量250ml;3 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砂的表观密度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 向李氏瓶中注入冷开水至一定刻度处,擦干瓶颈内部附着水,计录水的体积(V1);2 称取烘干试样300g(Mo)徐徐加入盛水的李氏瓶中;3 试样全部倒入瓶中后,用瓶内的水将粘附在瓶颈和瓶壁的试样洗入水中,摇转李氏瓶以排除气泡,静置约24h后,记录瓶中水面升高后的体积(V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砂的筛分析试验
1.试验目的通过试验测定砂的颗粒级配,计算砂的细度模数,评定砂的粗细程度;掌握GB/T14684—2001《建筑用砂》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
2.主要仪器设备
(1)标准筛
(2)天平
(3)鼓风烘箱
(4)摇筛机。
(5)浅盘、毛刷等。
3.试样制备按规定取样,用四分法分取不少于4400g试样,并将试样缩分至11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9.50mm的颗粒(并算出其筛余百分率),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4.试验步骤
(1)准确称取试样500g,精确到1g。
(2)将标准筛按孔径由大到小的顺序叠放,加底盘后,将称好的试样倒入最上层的4.75mm 筛内,加盖后置于摇筛机上,摇约10min。
(3)将套筛自摇筛机上取下,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0.1%为止。
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的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4)称取各号筛上的筛余量,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200g,否则应将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进行筛分,并以两次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的筛余量。
5.试验结果计算与评定
(1)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与试样总量相比,精确至0.1%。
(2)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每号筛上的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0.1%。
筛分后,若各号筛的筛余量与筛底的量之和同原试样质量之差超过1%时,须重新试验。
(3)砂的细度模数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式中——细度模数;
、…——分别为4.75,2.36,1.18,0.60,0.30,0.15mm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4)累计筛余百分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细度模数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如两次试验的细度模数之差超过0.20时,须重新试验。
简述:
在土木工程中,粒径大于5mm的骨料为粗骨料,又称为“石子”;粒径小于5mm的骨料为细骨料,又称为“砂”。
我们可以通过筛分析,计算砂子的大小搭配状况,判断砂子的级配和细度模数。
粗细程度与颗粒级配:
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体平均粒径大小。
通常用细度模数(Mx)表示,其值并不等于平均粒径,但能较准确反映砂的粗细程度。
细度模数Mx越大,表示砂越粗,单位重量总表面积(或比表面积)越小;Mx越小,则砂比表面积越大。
砂的颗粒级配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搭配比例。
良好的级配指粗颗粒的空隙恰好由中颗粒填充,中颗粒的空隙恰好由细颗粒填充,如此逐级填充使砂形成最密致的堆积状态,空隙率
达到最小值,堆积密度达最大值。
这样可达到节约水泥,提高混凝土综合性能的目标。
因此,砂颗粒级配反映空隙率大小。
细度模数和颗粒级配的测定:
砂的粗细程度和颗粒级配用筛分析方法测定,用细度模数表示粗细,用级配区表示砂的级配。
根据《建筑用砂》(GB/T14684-2001),筛分析是用一套孔径为4.75,2.36,1.18,0.600,0.300,0.150mm的标准筛,将500克干砂由粗到细依次过筛(详见试验),称量各筛上的筛余量(g),计算各筛上的分计筛余率(%),再计算累计筛余率(%)。
(JGJ52采用的筛孔尺寸为5.00、2.50、1.25、0.630、0.315及0.160mm。
其测试和计算方法均相同,目前混凝土行业普遍采用该标准。
)
细度模数根据下式计算(精确至0.01):
根据细度模数Mx大小将砂按下列分类:
Mx>3.7 特粗砂;Mx=3.1~3.7粗砂;Mx=3.0~2.3中砂;Mx=2.2~1.6细砂;Mx=1.5~0.7特细砂。
砂的颗粒级配根据0.600mm筛孔对应的累计筛余百分率A4,分成Ⅰ区、Ⅱ区和Ⅲ区三个级配区。
级配良好的粗砂应落在Ⅰ区;级配良好的中砂应落在Ⅱ区;细砂则在Ⅲ区。
实际使用的砂颗粒级配可能不完全符合要求,除了4.75mm和0.600mm对应的累计筛余率外,其余各档允许有5%的超界,当某一筛档累计筛余率超界5%以上时,说明砂级配很差,视作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