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石筛分析试验步骤

合集下载

砂的筛分析实验

砂的筛分析实验

细骨料检验过程讲稿一、筛分析试验取回试样,然后将砂样通过10mm筛,并算出筛余百分率。

然后称取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分别倒入两个浅盘中,在105±5℃的温度下烘干到恒重,冷却至室温备用。

(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即5mm筛孔筛)上;盖上盖后,用手摇动套筛,筛分时间为5min左右;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个筛中,并和下一个筛中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顺序过筛,直至每个筛全部筛完为止。

(2)分别称取各筛筛余量(精确至1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之和与筛分前砂样总量相比,其差值不得超过1%。

(3)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1.0%)。

(4)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筛的各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和(精确至1.0%)。

(5)按下式计算砂样的细度模数Mx(精确至0.01)。

Mx=11 654321005 )AAAAA(A A--++++式中:A1、A2、A3、A4、A5、A6——分别为5mm、2.5mm、1.25mm、0.625mm、0.315mm、0.16mm各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6)筛分实验应采用两组砂样平行实验,细度模数以两次实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精确至0.1)。

如两次实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0时,应重新取样进行实验。

二含泥量检验1、取烘干的试样一份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150mm充分拌混均匀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或溶于水中。

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1.25mm及0.080mm的套筛(1.25mm筛放置上面)上,滤去小于0.080mm的颗粒。

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润湿,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砂粒丢失;2、再次加水于筒中,重复上述过程,直到筒内洗出的水清澈为止;3、用水冲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

水泥实验室砂子筛分析试验实施细则

水泥实验室砂子筛分析试验实施细则

水泥实验室砂子筛分析试验实施细则3.13. 1 试样的处理人工四分法:将所取样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湿状态下拌和均匀,并堆成厚度约为20mm的圆饼,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饼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中对角线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圆饼。

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至约1100g,放在烘箱中于(105 ± 5)C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9.50mm 的颗粒(并算出其筛余百分率),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3.13.2 试验程序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1g。

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附筛底)上,然后进行筛分。

将套筛置于摇筛机上,摇10min; 取下套筛, 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 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0.1%为止. 通过的试样并入下一号筛中, 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 这样顺序进行, 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 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按下式计算出的量,超过时应按下列方法之一处理。

G = A d12200(G 在一个筛上的筛余量,g; A .... 筛面面积,mmD筛孔尺寸,mm)。

a)将该粒级试样分成少于按上式计算出的量,分别筛分,并以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b)将该粒级及以下各粒级的筛余混合均匀,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再用四分法缩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取其中一份,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继续筛分。

计算该粒级及以下各粒级的分计筛余量时应根据缩比例进行修正。

3.13 . 3结果计算与评定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筛余量与试样总量之比,计算精确至0.1%。

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的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0.1%。

筛分后,如每号筛的筛余量与筛底的剩余量之和同原试样质量之差超过0.1%时,须重新试验.砂的细度模数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A2 A3 A4 A5 乓)-5A100 - A2.36mm 1.18mm 600 pm 300 pm 150 pm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累计筛余百分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精确至1%。

砂的筛分析法实验

砂的筛分析法实验

砂筛分析法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试验获得砂的细度模数和级配曲线,并掌握砂颗粒粗细程度和颗粒搭配间的关系,掌握砂质量好坏的判定依据,为拌制混凝土时选用原材料作准备。

二、实验仪器
摇筛机、标准筛、天平、浅盘、毛刷和容器等
三、实验过程
•1、按要求称取干燥试样500g;
•2、将标准筛按孔径由大到小顺序叠放,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到最上层4.75mm筛内,加盖后,置于摇筛机上,摇筛5 min;
•3、将整套筛自摇筛机上取下,按孔径大小,逐个用手于洁净的盘上进行筛分,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内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

•4、称量各号筛的筛余试样质量。

四、数据处理
• (1)分计筛余百分率——各筛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2)累计筛余百分率——该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
和,精确到1%。

(3)细度模数:Mx=
(4)级配的鉴定:绘制筛孔尺寸-累计筛余曲线,或对照规定的级配区范围,判定级配是否良好。

砂的筛分析检验细则

砂的筛分析检验细则

砂的筛分析检验细则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二、仪器设备:1、试验筛:公称直径分别为10.0mm、5.00mm、2.50mm、1.25mm、630μm、315μm、160μm的方孔筛各一只,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筛框直径为300mm;2、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3、摇筛机;4、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5、浅盘、硬、软毛刷等。

三、试样制备:试验前应先将来样通过公称直径10.0mm 的方孔筛,并算出筛余。

用于称取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分别倒入两个浅盘中,在(105±5)℃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备用。

四、筛分步骤: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大孔在上,小孔在下)顺序排列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即5.00mm筛孔筛)上,将套筛装入筛分机内固紧,筛分时间为10min左右,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个筛,并和下一个筛中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顺序进行,直至每个筛全部筛完为止;无筛分机时可改用手筛。

生产控制检验时,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均不得超过下式中的量, 否则应将应该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筛余量。

Mr=Ad½/300Mr一在一个筛上的剩留量(g);d一筛孔尺寸(mm):A一筛的面积(mm2)。

称取各筛筛余试样的量(精确至1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五、试验结果计算:1、计算分计筛余:各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2、计算累计筛余:该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筛的各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和(精确至0.1%);3、根据各筛两次试验累计筛余的平均值,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分布情况(精确至1%);4、按下式计算砂的细度模数(精确到0.01)µf =式中:B 1、B 2、B 3、B 4、B 5、B 6分别为5.00、2.50、1.25、0.63、0.315、0.160mm 各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砂的筛分实验

砂的筛分实验

试验四砂的筛分析试验一、实验目的和原理:砂的颗粒级配,即表示砂大小颗粒的搭配情况。

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在一起后的总体的粗细程度,通常有粗纱、中砂与细纱之分。

在配制混凝土时,这两个因素(砂的颗粒级配和砂的粗细程度)应同时考虑。

控制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有很大的技术经济意义,它们是评定砂质量的重要指标。

用级配区表示砂的颗粒级配,用细度模数表示砂的粗细。

二、主要仪器设备和工具:实验筛、托盘天平、烘箱、台秤、摇筛机等三、实验步骤1.用于筛分析的试样应先筛除大于10mm颗粒,并记录其筛余百分率。

如试样含泥量超过5%,应先用水洗。

然后将试样充分拌匀,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5℃下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2.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的套筛最上一只筛上,将套筛装入筛机摇筛约10min(无摇筛机可采用手摇)。

然后取下套筛,按孔径大小顺序逐个在清洁的浅盘上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

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一起过筛。

按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3.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均不得超过下式的量:质量仲裁时,生产控制检验时,式中:mr—筛余量,g D—筛孔尺寸,mm A—筛的面积,mm24.称量各号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1g。

所有各号筛的筛余试样质量和底盘中剩余试样质量的总和与筛余前的试样总质量相比,其差值不得超过1%。

否则应将该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5.计算实验结果6.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7.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和(精确至0.1%)。

8.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绘制筛分曲线,评定颗粒级配。

9.计算细度模数μf(精确至0.01)。

式中A1~A6依次为筛孔直径5.00~16.0mm筛上累计筛余百分率。

砂筛分析实验

砂筛分析实验

砂筛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通过试验,获得砂的级配曲线,即颗粒大小分布情况,判定砂的颗粒级配情况,计算出砂的细度模数,评定砂的规格,并掌握砂颗粒粗细程度和颗粒搭配间的关系,掌握砂质量好坏的判定依据并为拌制混凝土时选用原材料作准备。

二、实验仪器摇筛机、标准筛、天平、烘箱、浅盘、毛刷和容器等三、实验操作1、按要求称取四分后的干燥试样500g,精确至1g;2、将标准筛按孔径由大到小顺序叠放,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到最上层4.75mm筛内,加盖后,置于摇筛机上,摇筛5 min;3、将整套筛自摇筛机上取下,按孔径大小,逐个用手于洁净的盘上进行筛分,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内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

4、称量各号筛的筛余试样质量。

四、数据处理(1)分计筛余百分率——各筛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2)累计筛余百分率——该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到1%。

筛孔尺寸(mm )筛余量(g)分计筛余(%)累计筛余(%)4.752.361.180.6000.3000.150底盘(3)细度模数:Mx=,单次精确至0.01,平均精确至0.1,取两次试验结果算术平均值,且两次结果之差不得大于0.2。

(4)级配的鉴定:绘制筛孔尺寸-累计筛余曲线,或对照规定的级配区范围,判定级配是否良好。

累计筛余(%)筛孔尺寸(mm)1区2区3区10.0 0 0 04.75 10~0 10~0 10~02.36 35~5 25~0 15~01.18 65~35 50~10 25~00.600 85~71 70~41 40~160.300 95~80 92~70 85~550.150 100~90 100~90 100~90五、注意事项1、四分法缩取试样用分料器直接分取或人工四分。

将取回的砂试样拌匀后摊成厚度约20mm的饼状,在其上划十字线,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对角线的两份混合后,再按同样的方法持续进行,直至缩分后的材料量略多于试验所需的数量为止。

砂的筛分试验实验步骤

砂的筛分试验实验步骤

砂的筛分试验实验步骤砂的筛分试验实验步骤砂的筛分试验是研究砂土颗粒组成和粒径分布的一种方法。

该试验可以通过将不同大小的筛子层层叠放,将砂土样品从大到小逐层筛分,最终得到不同粒径的砂颗粒,从而确定其颗粒组成和粒径分布情况。

一、实验原理在进行砂的筛分试验前,需要了解以下几个基本概念:1. 筛孔:指筛子上的孔洞,用于过滤材料。

2. 筛号:指筛孔大小的标准。

常用的有国际标准、美国标准、欧洲标准等。

3. 筛框:指装有筛网和底板的框架。

4. 筛面:指筛孔所在平面。

5. 分选效率: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某个筛号的颗粒占总样品中该颗粒大小组份比例。

基于以上概念,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实验原理:将不同大小的筛子按顺序叠放起来,将待测样品倒入最上层大号筛子中,在规定时间内振动使砂颗粒通过筛孔落在下面的筛子中,最终得到不同粒径的砂颗粒,并计算出每个筛号中颗粒占总样品的比例,从而确定砂土的颗粒组成和粒径分布情况。

二、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所需要的筛子按照大小顺序叠放在一起,从上往下依次为:顶端为大号筛子,其次为第二大号筛子,以此类推。

(2)将每个筛框放入底板中并固定好。

(3)将样品称量至约500g左右,并进行干燥处理。

2. 筛分操作(1)将样品倒入最上层大号筛子中,并盖好盖子。

(2)开启振动器,使其振动时间约为10分钟左右。

(3)关闭振动器,取出每个筛框中的砂土,并称重记录下来。

同时记录下每个筛框中颗粒占总样品的比例。

3.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每个筛号中颗粒占总样品的比例,并绘制出相应的粒度曲线图。

同时可以计算出平均粒径、偏度和峰度等指标,进一步分析砂土的颗粒组成和粒径分布情况。

三、实验注意事项1. 砂土样品必须经过干燥处理,以免影响筛分结果。

2. 振动器的振动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左右,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筛分效果。

3. 筛子的选择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不同的筛号可以获得不同范围内的颗粒大小。

4. 实验结束后,应彻底清洗筛子和底板,并保持干燥。

砂的筛分析试验 (1)

砂的筛分析试验 (1)

X X X大学学生实验报告二○○——二○○学年度第学期学院年级专业班级课程名称姓名学号X X X大学学生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__砂的筛分析试验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组别__第X组___同组学生实验时间___X___年__X___月__X___日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与原理测定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作为混凝土用砂的技术依据。

二、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试验筛:孔径为4.75mm、2.36mm、1.18mm、0.60mm、0.30mm、0.15mm 的方孔筛,以及筛的底盘和盖个1个。

天平、摇筛机、烘箱、浅盘、硬毛刷、容器、小勺。

三、实验步骤1:将试验筛由上至下按孔径大小顺序叠置,加底盘。

2:称取烘干试样500g,倒入最上层4.75mm筛内,加盖后,置于摇筛机上摇筛约10min。

3:将整套自摇是筛机上取下,按孔径大小顺序在洁净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至每分钟的筛余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

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中,并与下一号筛中得试样一起过筛,每个筛依次全部筛完为止。

4:分别称量各号筛上的筛余量,即分计筛余量,再计算出分计筛余百分率。

四、实验数据及处理1计算分计筛余百分比a,即各号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

2计算累计筛余百分比A,级各号筛上分计筛余率与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上分计筛余百分率的总和。

3按下式计算砂的细度模数M,即M=[(A2+A3+A4+A5+A6)-5A1]/100-A1 其中:A1、A2、A3、A4、A5、A6依次为4.75、2.36、1.18、0.60、0.30、0.15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本组实验数据:(附在纸上)五、实验结论我们用来做试样的砂为中砂。

试样砂的颗粒级配区划分为Ⅱ区砂。

六、其它通过本次实验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和认识到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增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子的筛分析试验
料的0.075mm通过率假设为0.
(二)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粗骨料水洗法试验步骤:
1 . 称取一份试样,置于(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3),准确至1%,
2 . 将试样置一洁净容器中,加入足够数量的洁净水,将集料全部盖没,但不得使用任何洗涤剂或表面活性剂。

3 . 用搅棒充分搅动集料,使集料表面洗涤干净,使细粉悬浮在水中,但不得破碎集料或有集料从水中溅出。

4 . 根据集料大小选择一组套筛,其底部为0 .075mm标准筛,上部为2 .36mm或4 .75mm筛,仔细将容器中混有细粉的悬浮液徐徐倒出,经过套筛流入另一容器中,不得有集料倒出。

5. 重复2-4步骤,直至倒出的水洁净。

6. 将套筛的每个筛子上的集料及容器中的集料倒入搪瓷盘中,操作过程中不得有集料散失。

7. 将搪瓷盘连同集料一起置(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4),准确至1%, m3与m4之差即为通过0.075mm部分。

8 . 将回收的干燥集料按干筛法分出0.075mm筛以上各筛的筛余量,此时
0.075mm筛上部分应为0。

五、结果评定
(一)干筛法筛分结果的计算
1、计算分计筛余率? 以各号筛筛余量及筛底存量的总和一筛分前试样的干燥总质量m0之差,作为筛分时的损耗,若大于0.3%,应重新进行试验。

m5=m0-( +m底)
m。

—用于干筛的干燥集料总质量,(g);
mi—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g;
i:—依次为0.075mm、0.15mm……至集料最大粒径的排序;
m底—筛底(0.075mm以下部分)集料总质量(g)。

(2)分计筛余百分率
干筛后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Pi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Pi=mi/(mo-m5) 各符号意义同前。

(3)累计筛余百分率
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为该号筛以上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O.1%。

(4)通过百分率
各号筛的质量通过百分率Pi等于100减去该号筛累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0.1%。

(5)用筛底存量除以扣除损耗后的干燥集料总质量计算0 .075mm筛的通过率。

(6)试验结果用两次试验的平均值表示,准确至0.1%。

当两次试验结果,P0.075的差值超过1%时,试验应重新进行。

2.水筛法筛分结果的计算
(1)按下式计算粗集料中0.075mm筛筛下部分质量m0 .075和含量P0.075,准? 确至0.1%。

当两次试验结果P0.075的差值超过1%时,
试验应重新进行。

m0.075=m3-m4
p0.075= m0.075/m3 = m3-m4/ m3
式中:
P0.075——粗集料中小于0.075mm的含量(通过率),%;
m0.075—粗集料中水洗得到的小于0.075mm部分的质量,(g)
m3——用于水洗的干燥粗集料总质量,(g)
m4——水洗后的干燥粗集料总质量,(g)
(2)计算各筛分计筛余量及筛底存量的总和与筛分前试样的干燥总质量m4之差,作为筛分时的损耗,若大于0.3%,应重新进行试验。

m5=m3一(∑mi+m0. 075)
式中:
m5一一由于筛分造成的损耗,(g);
m3——用于水筛筛分的干燥集料总质量,(g)
mi——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g)
i——依次为0.075mm、0.15mm……至集料最大粒径的排序;
m0.075——水洗后得到的0.075mm筛以下部分质量,即m3一m4 (g)。

(3)计算其他各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累计筛余百分率、通过百分率,计算方法与干筛法相同,当干筛筛分有损耗时,应按干筛法从总质量中扣除损耗部分。

(4)试验结果以两次试验的平均值表示。

砂筛分析实验
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试验获得砂的细度模数和级配曲线,并掌握砂颗粒粗细程度和颗粒搭配间的关系,掌握砂质量好坏的判定依据,为拌制混凝土时选用原材料作准备。

实验仪器
摇筛机、标准筛、天平、浅盘、毛刷和容器等
实验操作
•1、按要求称取四分后的干燥试样500g;
•2、将标准筛按孔径由大到小顺序叠放,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到最上层
4.75mm筛内,加盖后,置于摇筛机上,摇筛5 min;
•3、将整套筛自摇筛机上取下,按孔径大小,逐个用手于洁净的盘上进行筛分,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内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

•4、称量各号筛的筛余试样质量。

数据处理
•(1)分计筛余百分率——各筛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
0.1%。

•(2)累计筛余百分率——该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到1%。

筛孔尺寸(mm)筛余量(g) 分计筛余(%) 累计筛余(%)
4.75
2.36
1.18
0.600
0.300
0.150
底盘
•(3)细度模数:Mx=,单次精确至0.01,平均精确至0.1,取两次试验结果算术平均值,且两次结果之差不得大于0.2。

(4)级配的鉴定:绘制筛孔尺寸-累计筛余曲线,或对照规定的级配区范围,判定级配是否良好。

筛孔尺寸(mm)
累计筛余(%)
1区2区3区
10.0 0 0 0
4.75 10~0 10~0 10~0
2.36 35~5 25~0 15~0
1.18 65~35 50~10 25~0
0.600 85~71 70~41 40~16
0.300 95~80 92~70 85~55
0.150 100~90 100~90 100~90
注意事项
1、四分法缩取试样
在其上划十字线,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对角线的两份混合后,再按同样的方法持续进行,直至缩分后的材料量略多于试验所需的数量为止。

2、试验前后质量偏差
试验前后质量总计与试验前相比误差不得超过1%,否则重新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