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的起源与发展

合集下载

书籍进化简史

书籍进化简史

书籍进化简史一、书籍的起源书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和中国等地,人们开始使用楔形文字、象形文字和甲骨文等符号系统,记录信息和传承知识。

这些符号系统被认为是书籍的雏形,它们逐渐发展成为更复杂的书写系统,为书籍的演变奠定了基础。

二、竹简与帛书随着书写材料的发展,竹简和帛书成为了古代中国的主要书写载体。

竹简是一种用竹片串联起来的书写材料,而帛书则是在丝织品上书写。

这两种书写材料都有其局限性,例如竹简笨重且不便于携带,而帛书则昂贵且不易获得。

但是,它们在书籍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后世的纸质书籍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纸质书籍的出现纸质书籍的出现是书籍进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中国是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这一发明为纸质书籍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

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纸质书籍逐渐普及,成为了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途径。

纸质书籍的特点是易于携带、阅读和保存,同时也有利于传播文化和知识。

四、印刷术的发明印刷术的发明进一步推动了书籍的发展。

最早的印刷技术是木版印刷,即将文字和图案刻在木板上,再用墨水印刷在纸张或布料上。

随着印刷技术的不断发展,书籍的产量逐渐增加,价格也相对降低,使得更多人能够获取书籍。

印刷术的出现也为现代出版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电子书与数字化阅读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书和数字化阅读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新方式。

电子书是一种数字化的书籍形式,可以通过电子设备进行阅读。

数字化阅读则更加多样化,包括网络博客、论坛、新闻网站等各种形式。

电子书和数字化阅读具有便捷、环保、信息量大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过载、阅读体验不足等。

六、书籍内容的多样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书籍的内容也呈现出多样性。

除了传统的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还出现了各种类型的书籍,如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游记、传记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书籍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需求,也为文化和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渠道。

书籍的起源和发展

书籍的起源和发展

书籍的起源和发展展开全文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作者:吴克明发布时间:2009-10-26书籍的历史和文字、语言、文学、艺术、技术和科学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它最早可追溯于石、木、陶器、青铜、棕榈树叶、骨、白桦树皮等物上的铭刻。

将纸莎草用于写字,对书籍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约在公元前30世纪,埃及纸草书卷的出现, 是最早的埃及书籍雏形。

纸草书卷比苏美尔、巴比伦、亚述和赫梯人的泥版书更接近于现代书籍的概念。

中国最早的正式书籍,是约在公元前8世纪前后出现的简策。

西晋杜预在《春秋经传集解序》中说:“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已。

”这种用竹木做书写材料的“简策”(或“简牍),在纸发明以前,是中国书籍的主要形式。

将竹木削制成狭长的竹片或木片, 统称为简,稍宽长方形木片叫“方”。

若干简编缀在一起叫“策”(册)又称为“简策”。

编缀用的皮条或绳子叫“编”。

中国古代典籍,如《尚书》、《诗经》、《春秋左氏传》、《国语》、《史记》以及西晋时期出土的《竹书纪年》、近年在山东临沂出土的《孙子兵法》等书,都是用竹木书写而成。

后来,人们用缣帛来书写,称之为帛书。

《墨子》有“书于帛,镂于金石”的记载。

帛书是用特制的丝织品,叫“缯”或“缣”,故“帛书”又称“缣书”。

公元前 2世纪,中国已出现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纸,如1957年在西安出土的灞桥纸。

东汉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加以改进制成蔡侯纸(公元105)之后,纸张便成为书籍的主要材料, 纸的卷轴逐渐代替了竹木书、帛书(缣书)。

中国最早发明并实际运用木刻印刷术。

公元7世纪初期,中国已经使用雕刻木版来印刷书籍。

在印刷术发明以前,中国书籍的形式主要是卷轴。

公元10世纪,中国出现册叶形式的书籍,并且逐步代替卷轴,成为目前世界各国书籍的共同形式。

公元11世纪40年代,中国活字印刷术在世界上最早产生,并逐渐向世界各国传播。

东到朝鲜、日本,南到东南亚各国,西经中近东到欧洲各国,促进了书籍的生产和人类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书的故事提问

书的故事提问

书的故事提问(原创版4篇)篇1 目录一、书籍的历史和发展1.书籍的起源2.古代书籍的种类和形式3.中世纪书籍的印刷二、现代书籍的种类和形式1.传统纸质书籍2.电子书籍3.网络书籍三、书籍的作用和影响1.对文化传承的贡献2.对社会的影响3.对个人的影响篇1正文书籍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它记录了人类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成果。

自文字出现以来,书籍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从最早的手写书籍到现代的电子书籍,不断地演进和发展。

古代书籍的种类和形式多样,包括甲骨文、简牍、竹简、卷轴等。

中世纪时,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书籍的印刷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书籍的种类和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纸质书籍仍然是主流,但电子书籍和网络书籍也逐渐崭露头角。

书籍的作用和影响是巨大的。

它不仅是对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个人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工具。

通过阅读书籍,人们可以获取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素养和增强思维能力。

篇2 目录一、书籍的起源1.书籍的起源和书写材料的出现密切相关2.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纸草作为书写材料3.中国人最早使用竹简作为书写材料二、书籍的发展1.纸张的出现推动了书籍的发展2.印刷术的发明对书籍的影响3.电子书的出现对传统书籍的影响三、书籍的未来1.数字化书籍的兴起2.传统书籍的未来3.书籍的发展趋势篇2正文书籍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它记录了人类的历史、文化和思想。

从最早的纸草、竹简到现在的电子书,书籍的历史充满了变革和发展。

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书籍的起源、发展和未来。

一、书籍的起源书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根据历史记录,最早使用纸草作为书写材料的古代埃及人,他们用这种材料制作了书籍和文件。

在中国,最早使用竹简作为书写材料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使用纸张作为书写材料,这使得书籍变得更加轻便和易于携带。

二、书籍的发展纸张的出现推动了书籍的发展。

在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籍的制作和传播非常困难。

书籍的起源与发展

书籍的起源与发展
按需印刷降低成本
按需印刷技术的发展将使得书籍印刷更加灵活高 效,降低库存和物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3
定制化服务提升体验
出版商将提供更加丰富的定制化服务,如定制封 面、内页设计等,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跨媒体融合和多元化阅读体验
跨媒体内容整合
未来书籍将更加注重跨媒体内容 的整合,将文字、图片、音频、 视频等多媒体元素融为一体,提
03 中世纪至近代书籍变迁
手抄本时代特点与价值
手抄本时代书籍特点
数量有限,制作成本高,传播速度慢,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 值和历史意义。
手抄本的价值体现
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手抄本保留了古代文献的原始风 貌,为后人研究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
印刷术改进与传播范围扩大
印刷术的发明与改进
从木版印刷到活字印刷,再到近代的 机械印刷,印刷术的进步极大地提高 了书籍的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大阅读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THANKS FOR WATC排印刷工艺
02
印刷工艺将不断改进,采用低能耗、低排放的印刷设备和技术,
实现绿色印刷。
数字出版减少纸张消耗
03
随着数字出版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书籍将以电子形式呈现,
从而减少纸张的消耗和浪费。
个性化定制和按需印刷市场前景
1 2
个性化需求不断增长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定制书籍将逐 渐成为市场主流,满足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传播范围的扩大
随着印刷术的传播,书籍开始广泛流 传于社会各阶层,推动了知识的普及 和文化的发展。
图书馆兴起及藏书文化
图书馆的兴起
中世纪后期,随着学术研究和文化教育的兴起,图书馆逐渐成为重要的文化机构,藏书数量不断增加 。

书籍的起源与发展【精选】

书籍的起源与发展【精选】
了 书籍装订技术的发展。
轴的设计考究,有“竹”和“木”两种, 轴为 圆形,配以珊瑚、紫檀等区别品级。用飘带系 住卷轴。阅读时摊在桌上或挂在柱上。
代表作品:《经刚经》
4.旋风装 唐朝,也称“龙鳞装”和“旋叶装”。 做法:长纸作底,首页全裱穿于卷首,
自次叶起,鳞次向左裱与底卷上。特点:便于 翻阅,利于保护书页。
2.手抄 公园3世纪,蒙恬发明了毛笔。
3.印章 被认为是印刷发明的技术先导。
4.墨拓与漏印 “拓”是指在石、金属、骨或其他硬质材料所刻图文的表面敷设纸张,加
以锤拓。 “漏印”是将一张厚纸作漏版,用针刺出所要印制的图文,放在纸上,再在
版上敷施墨彩,墨从针孔下渗下。 5.雕版印刷 6.活字印刷术
四 书籍装帧形式演变
纸 纸 纸 纸、板、皮
糊、线订 糊、线订 金属订、线订、胶订 金属订、线订、胶订
元代至明 明末清初 19世纪末 现代
早期书籍形式和材料的演变
1.纸莎草卷轴 起初是用成堆的尼罗河谷地的植物纸莎草制成:纸莎草茎被切成小薄片,
放 入两块木板中,夹紧后拍打,再将鞋子的一面在浮石上打磨。
2.册子本 也被称为折叠精装书,其制作材料主要是羊皮纸。
行书兰亭序 宋Hale Waihona Puke 大般若经二 书籍材料的演变
1.最初的文字传播形式 甲骨、青铜器、石头。
2.简册与版牍 简册:经过加工的竹片,书写后编连成册。 版牍:经过家工作的木板,书写文字后成为版牍。
3.帛 丝织品的总称。
4.纸 东汉蔡伦在前人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创造出了 “蔡侯纸”。
三 书籍复制方法演变
1.指印 以指纹判明身份,手指或手掌按印。
1450年,德国人古登堡在美因滋发明了金属合金活字印刷术。 3.石印术

书籍的起源是什么?

书籍的起源是什么?

书籍的起源是什么?一、人类追求知识的开端人类从原始社会开始就有了追求知识的欲望,但最初并没有书籍这个载体来记录和传承知识。

当时的人们主要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知识,这种方式容易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传递效率低下。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类开始探索更好的方法来记录和传承知识,这也成为书籍诞生的契机。

二、纸张的发明与书籍的提升在古代,人们用兽皮、竹简、金属等各种材料书写文字,但这些材料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直到纸张的发明,书籍的形式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纸张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书籍的制作成本和传播难度,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和受益于书籍。

纸张作为书籍的载体,成为了人类知识传承的重要工具。

三、印刷术的革命性进展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对书籍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在古代,人们用手工复制书籍,这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现错误。

而印刷术的出现,使得书籍的制作大大提升了效率和准确性。

印刷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书籍的传播和交流,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科技革新与数字时代的书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书籍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

互联网的兴起和智能设备的普及,带来了电子书的新潮流。

电子书不仅便于携带和传播,还能够提供更多的交互功能,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

这也使得书籍的传播途径更加多样化,并且进一步提升了人类获取知识的便利性。

总结:书籍的起源是人类对知识追求的产物,经历了纸张的发明、印刷术的革命性进展以及科技的不断革新演变。

从最初的传统纸质书籍到如今的电子书籍,书籍的形式不断变化,但人类获取知识的热情从未改变。

书籍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见证者,承载着无数知识的宝藏,为人类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启迪与智慧。

让我们珍视书籍的价值,不断探索与传承知识,为人类的进步和文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1讲出版物的起源和发展

第1讲出版物的起源和发展

第1讲出版物的起源和发展出版物在人类社会中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起源时期后才正式出现。

出版物在发展过程中,按照复制方式不同和物质载体不同,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出版物,其中书籍是最早出现的出版物类型。

1.1 出版物产生的社会条件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进行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

人类在进行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中,需要记录、交流和传播思想、知识和信息,否则就无法进行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甚至不能生存下去。

开始,人类依靠语言进行这种交流和传播。

但是,语言传播的范围小、时间短,而且不能长久保存,可以说是稍纵即逝。

后来,人类的祖先采用结绳记事、在物件上刻画记事等办法,以期补语言传播思想、记载事物之不足。

但是,这种结绳记事、在物件上刻画记事的办法,只能记录很简单的思想内容,无法表达比较复杂的思想内容,它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人类的实践活动。

因此,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提出了一种迫切的要求,创造一种表达思想、知识的符号,即后来人类称之为文字的工具。

同时还要创造、选择一种记录这些符号的载体,以便人类便于记述和传播自己的思想、知识。

人类实践中提出的这种要求,正是出版物产生的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动力。

在文字发明和适当物质载体创造以前,不可能产生出版物。

只有在人类有了这两大发明和创造之后,出版物才具有产生的可能性。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重大进步,使人类找到了记录和传播自己思想、语言的书写符号,扩大了语言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交流、传播的功能。

刻画、书写文字的物质材料的创造,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进步。

在造纸术发明以前,人类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先后发明和使用各种物质载体作为记录文字的材料。

在中国先后把陶器、甲骨文、青铜器皿、石头、玉片、竹简、木牍、缣帛等作为记录文字的材料。

在外国先后把泥板、纸莎草纸、蜡版、贝叶、羊皮等作为记录文字的材料。

在纸张发明以后,则普遍使用纸张来记录文字。

有了文字,也有了记录这些文字的载体,人类社会中出现了一定的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相结合的事物。

书的发展史ppt课件

书的发展史ppt课件

06
书籍的未来发展趋势
电子书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01
电子书市场份额持续增长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电子书市场将继续扩大,占据更大的
市场份额。
02
电子书阅读器功能不断完善
电子书阅读器的功能将不断完善,包括更丰富的阅读体验、更智能的推
荐系统等。
03
电子书内容创新
电子书的内容将不断创新,包括更多的互动元素、多媒体内容等,以满
藏书楼的起源
古代皇家、贵族及士大夫阶层为保存典籍而建立的专门场所。
私人藏书家的出现
随着文化教育的普及,私人藏书家逐渐增多,形成独特的文化现象 。
藏书楼与私人藏书家的互动
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书籍的收集、整理与传播。
书院、图书馆等公共阅读空间的出现
书院的兴起
古代书院作为教育机构,为士人提供了研读经典的场所。
早期造纸术
起源于中国汉代,使用丝、麻等 纤维原料制造纸张。
蔡伦改进造纸术
东汉时期蔡伦发明用树皮、破布 、麻头等作为原料制造纸张,降 低了成本,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造纸术的传播
造纸术逐渐传播到韩国、日本、 阿拉伯等地,最终传入欧洲。
雕版印刷术的出现
雕版印刷的起源
起源于唐代,将文字和图案雕刻 在木板上,再涂上墨汁1
个性化定制出版物 兴起
随着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增加, 个性化定制出版物将逐渐兴起, 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阅读需求。
02
印刷技术的创新
新的印刷技术将不断涌现,使得 个性化定制出版物的制作更加便 捷、高效。
03
个性化定制出版物 的应用领域拓展
个性化定制出版物的应用领域将 不断拓展,包括教育、艺术、商 业等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一面用来书写。开本在此时出现:对开是1折2页,4开是2折4页,8开是3折8 页等。
4.纸
三 书籍印刷技术演变
1.雕版印刷 14世纪,西方出现了雕版印刷。即在木板的凸起部分蘸着墨水将文字与图
画印在纸上。15世纪,机械印刷取代了手工操作。 2.古登堡合活字印刷术
1450年,德国人古登堡在美因滋发明了金属合金活字印刷术。 3.石印术
5.雕版印刷 6.活字印刷术
四 书籍装帧形式演变
1.龟骨册装 我国最早的装订形式,公元前1500-1110年。
从殷商到西周初年,共用了 七百多年的时间。现 代书籍之所有称“册”来源于此。
2.简册装 公元前1770-前221年,春秋战国,也被认
为最早的装订形式。 代表作品:《孙子兵法》、《孙膑兵法》。 简、版牍、帛书。
3.卷轴装 公元二世纪,东汉蔡伦发明了纸,推动了
书籍装订技术的发展。 轴的设计考究,有“竹”和“木”两种, 轴为
圆形,配以珊瑚、紫檀等区别品级。用飘带系 住卷轴。阅读时摊在桌上或挂在柱上。
代表作品:《经刚经》
4.旋风装 唐朝,也称“龙鳞装”和“旋叶装”。 做法:长纸作底,首页全裱穿于卷首,
自次叶起,鳞次向左裱与底卷上。特点:便于 翻阅,利于保护书页。
书籍装帧
书籍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章 书籍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中国装帧形式简史 一、文字的发明和演变 二、书籍材料的演变 三、书籍装帧形式演变
第三节 国外装帧形式简史 一、文字的发明和演变 二、早期书籍形式和材料的演变 三、书籍的印刷技术演变 四、新的文本分布方式的产生与推广
第一节 概述
装。在《辞海》里有“装订”、“装裱”的含义。 • 装订:是指印刷品从印张加工成册的工艺的总称。 • 装裱:是中国裱褙合装饰书画、碑帖的一门特殊技艺。
6.草书:草书分章草和今草两种。
7.行书:开始于东汉末年。
8.宋体字:公园11世纪中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产 生了重大影响,产生宋体字。
草书 楷书多宝塔碑帖
行书兰亭序 宋体大般若经
二 书籍材料的演变
1.最初的文字传播形式 甲骨、青铜器、石头。
2.简册与版牍 简册:经过加工的竹片,书写后编连成册。 版牍:经过家工作的木板,书写文字后成为版牍。
可裱上一层绢、绫等织物。阅读时摊开。 代表作品《文苑英华》
7.包背装 与蝴蝶装的形成相反,版心朝外,背面相
对。 代表作品《永乐大典》、《四库全书》、
《御集》。
8.线装 明代中期。是我国传统书籍艺术演进
的最后形式。 做法与包背装完全相同,版心朝外,
背面相对,不同之处是改整张包背纸为前 后两个单张封皮,包背改为露背。
装帧一词,由丰子恺先生于1982年引进我国,当时仅作为“封面 设计”来理解,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装帧”的概念才 能理解成是 对书籍形式上的整体设计。
第二节 中国装帧形式简史
一、文字的发明和演变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1.甲骨文:已发现的甲骨文约有 4500个可识字义的仅有1700多个。
2.大篆:周代青铜器上的钟鼎文和石鼓上的石鼓文。
3.小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丞相李斯对文字进行收集整理,产生了 秦篆,后 称为“小篆”。
4.隶书:秦朝的狱吏程邈出于公务之便,整理了在民间流行的文字3 000个,作为抄写有关问书之用.
甲骨文
钟鼎文
隶书仓颉篇
石鼓文 隶书仓颉篇
5.楷书(真书):在西汉时萌芽,魏晋时兴盛.三国魏时的钟繇和东晋的王羲 之、王献之首创真书,后统称楷书。
1796年,巴戈利亚人发明了石印术 4.摄影术的发明和启示 5.锌版制造术和胶版印刷 6.印刷机
石版印刷机、木版印刷机、平台印刷机。
10.特装 特装,也叫豪华装,是指选用优
质材料,用特殊的工艺进行加工的一 种书籍装帧方法。例如特装书封面往 往是用绸缎或羊皮等制品,采用镶嵌 金、银、宝石,压烫各种图案花纹。 有的在天头、地脚切口进行滚金或着 色;有的还配以函套等等。从外观上 看,一本特装的图书就是一本精美的 艺术品。
总结Biblioteka 书籍形式 甲骨文 简册形式 卷轴形式 折叠形式
3.帛 丝织品的总称。
4.纸 东汉蔡伦在前人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创造出了 “蔡侯纸”。
三 书籍复制方法演变
1.指印 以指纹判明身份,手指或手掌按印。
2.手抄 公园3世纪,蒙恬发明了毛笔。
3.印章 被认为是印刷发明的技术先导。
4.墨拓与漏印 “拓”是指在石、金属、骨或其他硬质材料所刻图文的表面敷设纸张,加以 锤拓。 “漏印”是将一张厚纸作漏版,用针刺出所要印制的图文,放在纸上,再在 版上敷施墨彩,墨从针孔下渗下。
代表作品:《唐韵》
5.经折装 梵夹装 经折装: 也称“折子装”,一般10折直20折。 册
子前后裱上硬纸板,粘上一层纸张或织品。 另一种方法将书衣粘合,书册不能拉开
只能翻阅。
梵夹装: 古代中国对从印度传进来的用梵文书写 在贝多树叶上佛教经典装式的一种称呼。
6.蝴蝶装 宋末元初. 将书页对折粘合,封面装上纸面书皮,还

糊、线订
元代至明

糊、线订
明末清初
纸 纸、板、皮
金属订、线订、胶订 金属订、线订、胶订
19世纪末 现代
第三节 国外装帧形式简史
一 文字的发明和演变 1.楔形文字:公元前3000年,美索不 达米亚平原,刻于黏土之 上。 《汉谟拉比法典》
2.玛雅文字:公元前1500年,中美洲 的玛雅人创造了玛雅文字。 铭刻在石碑、祭坛、器物 上。
册页形式·
装帧形式
木牍、竹简 卷轴装 旋风装 经折装 蝴蝶装 包背装 线装 平装 精装
书籍材料
连接方式
年代
龟甲、牛骨 木片、竹片
韦编、丝编
帛、纸、木棍 糊裱
帛、纸
糊裱
公元前10世纪至东汉末年(公 元前105年)造纸术的发明
公元前3世纪起 魏晋 南北朝、隋唐
唐代中期至北宋

糊裱
公园949年左右

糊裱
五代至宋
3.古典罗马体 4.安色尔体 5.卡洛林体 6.哥特体 7.装饰首字母
二 早期书籍形式和材料的演变
1.纸莎草卷轴 起初是用成堆的尼罗河谷地的植物纸莎草制成:纸莎草茎被切成小薄片,放
入两块木板中,夹紧后拍打,再将鞋子的一面在浮石上打磨。
2.册子本 也被称为折叠精装书,其制作材料主要是羊皮纸。
3.羊皮纸 生石灰处理、洗涤、拉毛。羊皮着毛的一面粗糙,着肉的一面光滑,光滑
线装书一般打四孔,称为“四眼装”。 较大书上下各多打一眼。在封面上另帖书 签。
9.平装 在书页外面加上整张书皮。订法有骑马
订和铁丝平订。
9.精装: 主要在书的封面和书心的脊背、
书角上进行造型加工。书心加工有圆 背、方背、方角和圆角之分。封面加 工有全面、半面,也可在封壳上烫印 字迹、花纹图案装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