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

合集下载

2图书馆学发展简史

2图书馆学发展简史
图书馆学发展简史
国外图书馆学发展简史

一、德国图书馆学 德国是现代图书馆学形成的摇篮 1、1807年,图书馆学家施莱廷格最早使用了“图书馆学”这一名称, 表示图书馆学是一门独立的知识系统。1808—1829年,他出版了《图书 馆学综合性试用教科书》,后缩写为《图书馆学手册》。 2、1886年,齐亚茨科开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图书馆专业培训机构——格 丁根大学图书馆讲座,次年,出版了《图书馆学著作论文集》。 3、曾担任过德国国家图书馆馆长的米尔考在20世纪三十年代出版了 《图书馆学手册》,分三册《论手稿与图书》、《论图书馆管理》、 《论图书馆史》,目前仍然是德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基础教材 4、从社会学角度探讨图书馆学的杰出代表——卡尔施泰特。1954年出 版《图书馆社会学之研究》,推动了图书馆学在德国成为一门独立发展 的学科。
20世纪中国图书馆事业回顾与展望 第一次高潮——新图书馆建设的高潮

(三)新图书馆建设的高潮(1926~1936年)



中华图书馆协会 –1925年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 –1927年中华图书馆协会等15个国家的图书馆协会代表21人 在英国发起成立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 –1929年沈祖荣先生参加在意大利举行的IFLA第一次年会; –1929~1936年中华图书馆协会第一~三次年会(南京、北京、 青岛)。
国外图书馆学发展简史

三、全方位的变革(1990-2000) 1、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 (1)《图书馆服务的再设计:宣言》(P124) (2)《走向未来:后工业时代的图书馆情报服务 的基础》(P125) (3)《电子图书馆的神话——美国的图书馆事业 和社会变化》(P127) (4)《未来图书馆:梦想、疯狂与现实》(P128)

论述我国图书馆学的产生、发展、变革

论述我国图书馆学的产生、发展、变革

论述我国图书馆学的产生、发展、变革
柏红梅
【期刊名称】《海南医学》
【年(卷),期】2002(013)010
【摘要】@@ 1 "图书馆"一词的由来及产生rn1.1 "图书馆"一词源出拉丁文Libraria其义为"藏书之所".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图书馆的产生是在文字和文献产生之后.人类最早的文字记录首先产生于亚洲、非洲的大河流域.这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利于人类定居和耕作,是人类文明的策源地.当文字记录的各种文献增长到一定数量时,个人和社会集团都难以依靠自身的能力和条件去有效地收集和利用,因此便产生了新的社会分工,出现了搜集、整理、保藏各种文献典籍的机构和专职人员,这就是最初形态的图书馆.
【总页数】2页(P89-90)
【作者】柏红梅
【作者单位】海南省卫生防疫站,海口,5702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
【相关文献】
1.我国早期图书馆学家对参考馆员素质的论述及其启示 [J], 李凡
2.近十几年来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方法论述评 [J], 丘孟
3.变革与发展中的我国图书馆学教育 [J], 肖希明;吕霞;钱晶
4.我国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产生原因及发展历程论述 [J], 高宏鑫
5.新时代图书馆学变革与发展:开放、融合、智慧——新时代图书馆学教育研讨会暨全国图书馆学博士生论坛会议综述 [J], 冉从敬; 何梦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图书馆学的发展历程

图书馆学的发展历程

图书馆学的发展历程图书馆学是一门研究图书馆的学科,它关注着图书馆的发展历程以及图书馆在社会中的作用。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图书馆学经历了许多变化和发展,从最初的收藏和保存书籍的场所,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拥有丰富资源和多样化服务的知识中心。

在古代,图书馆的存在主要是为了保存和传承人类的文化遗产。

最早的图书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七世纪的古巴比伦,当时的图书馆主要是收藏和保存书籍和文献。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图书馆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中心,吸引了众多学者和研究者前来学习和交流。

这些古代图书馆的发展为后来的图书馆学奠定了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图书馆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

在18世纪,欧洲的启蒙时代,图书馆开始提供更多的服务,如借阅书籍和提供参考咨询。

这些变化使得图书馆逐渐成为知识的中心,吸引了更多的读者和学者。

图书馆学也开始关注读者需求和信息服务的提供。

20世纪是图书馆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图书馆能够更好地管理和传播信息资源。

图书馆开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电子资源库,为读者提供在线阅读和检索服务。

此外,图书馆还积极推动信息素养教育,帮助读者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

与此同时,图书馆学也开始关注社会的多元化和文化的多样性。

图书馆开始提供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书籍和服务,以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

图书馆还积极推动社区参与和社会公益活动,成为社区的文化中心和知识共享的场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图书馆学又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图书馆开始探索利用社交媒体和在线平台与读者互动和交流。

一些图书馆开设了虚拟图书馆和在线学习平台,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参考资源。

此外,图书馆还积极参与数字化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承,为后代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

总的来说,图书馆学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变化和创新。

从最初的收藏和保存书籍的场所,到现在的数字化图书馆和社交媒体互动,图书馆学一直在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和读者的需求。

图书情报学基础理论知识

图书情报学基础理论知识

一、学科分类(基本概念)12 管理学(这是一个大的学科门类)1205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120501 图书馆学(二级学科)120502 情报学(二级学科)120503 档案学(二级学科)图书馆学:本科有该专业。

研究生阶段图书馆学分两类,学术类叫图书馆学硕士,专业硕士类叫图书情报硕士。

本专业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年,现同时招收图书馆学学术硕士和图书情报专业硕士。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2005年获得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拥有图书馆学等博士点。

图书馆学(library science)是研究图书馆的发生发展、组织管理,以及图书馆工作规律的科学。

其目的是总结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实践经验,建立科学的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高图书馆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

图书馆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科学。

现代图书馆学融入了多种属性的科学内容。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人类对信息、文献交流的需要日益增强,图书馆学的研究和应用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主要课程:文献学概论、现代图书馆学、 JAVA 程序设计、电子文献检索、图书馆业务实践、信息系统技术与管理、数字图书馆、信息咨询与信息服务、高级数据库理论、分布式数据库、数据库与知识库、高级软件工程、新型程序设计方法、高级计算机网络、图形学与可视化、现代信息检索。

情报学:本科不设立这个专业,情报学是研究生阶段的概念。

本科阶段对应的专业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情报学(intelligence science) 的概念源于欧美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学科,至今仍在发展完善中中国学者们认为:情报学是研究情报的产生、传递、利用规律和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手段使情报流通过程、情报系统保持最佳效能状态的一门科学。

它使人们正确认识情报自身及其传播规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提高情报产生、加工、贮存、流通、利用的效率。

考研图书情报知识点串讲

考研图书情报知识点串讲

考研图书情报知识点串讲在现代信息化社会,图书情报学作为信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对于提高信息获取和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考研中图书情报是一个重要的科目,掌握相关知识点是提高考试成绩的关键。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考研图书情报的知识点,帮助考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图书情报学概述图书情报学是以图书馆为核心组织机构,研究图书馆的运行管理和数字化信息资源服务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三个分支,主要研究信息资源的获取、存储、组织、传播和利用等方面的问题。

1. 图书情报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图书情报学是指研究并探讨信息传递、信息组织和信息利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的一门学科。

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的影响和支持。

2. 图书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图书馆学是图书情报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图书馆的组织管理、读者服务以及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图书馆学主要包括目录学、编目学、文献检索学、文献传递学等多个方向的内容。

3. 情报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情报学是图书情报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情报资源的获取、存储和传播,以及情报分析和利用等问题。

情报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情报检索、情报分析、情报传播和情报咨询等方面。

4. 档案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档案学是图书情报学的第三个分支,研究档案资源的收集、整理、保护和利用。

档案学主要包括档案馆学、档案管理学和档案检索学等内容。

二、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是图书情报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到信息的获取、存储、组织、传播和利用等各个环节。

在考研中,考生需要掌握相关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管理图书馆是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存储的重要机构,它需要进行对图书信息的整理、编目和馆藏管理。

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管理还包括对读者信息需求的分析和服务的提供等。

2. 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信息资源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考生需要了解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和分类,掌握网络信息检索和利用的基本方法。

图书馆学基础知识汇总

图书馆学基础知识汇总

图书馆学基础知识汇总一、图书馆学的定义图书馆学是一门研究图书馆的构成、功能、服务方法以及发展历史的学科。

它涵盖了图书馆的各个方面,包括图书馆的起源、发展、分类、管理、利用等。

图书馆学不仅图书馆的内部运作,还图书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图书馆学的历史和发展图书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图书馆,如寺庙图书馆、皇家图书馆等。

然而,真正的图书馆学研究始于19世纪末期,当时随着公共图书馆的普及和发展,图书馆学开始受到重视。

现代图书馆学的发展更加注重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的结合,为图书馆的运营和管理提供了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方法。

三、图书馆的构成和功能图书馆主要由藏书、读者、建筑和设备等构成。

其中,藏书是图书馆的核心,包括各种类型的书籍、期刊、报纸等。

读者是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他们可以在图书馆中查找和阅读所需的资料。

建筑和设备则是图书馆运营的基础,包括图书馆的建筑风格、布局、照明、空调等以及各种现代化的设备如计算机、网络等。

四、图书馆的分类和管理图书馆可以根据其藏书规模、读者对象、管理方式等进行分类。

例如,根据藏书规模可以将图书馆分为大型图书馆、中型图书馆和小型图书馆;根据读者对象可以分为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等;根据管理方式可以分为传统图书馆和自动化图书馆。

五、图书馆的服务和利用图书馆的服务包括借阅服务、参考咨询、信息服务等。

借阅服务是图书馆最基本的服务之一,读者可以通过借阅卡借阅自己需要的书籍;参考咨询可以帮助读者解答各种问题;信息服务则向读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料。

此外,图书馆还提供各种培训课程和文化活动等,以提高读者的文化素质和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六、图书馆学的未来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图书馆学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图书馆学将更加注重数字化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图书馆的自动化程度和服务质量;也将更加图书馆在社区和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影响。

此外,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际间的图书馆合作也将进一步加强。

图书馆学专业基础知识

图书馆学专业基础知识

图书馆学专业基础知识图书馆学专业基础知识图书馆学是一门涉及图书馆及其运行的学科。

它研究图书馆的组织与管理、图书馆服务的规划与实施、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采集与整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从图书馆学的定义、起源、发展、内容和职业展望等方面对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进行探讨。

首先,图书馆学的定义是指研究图书馆及其运行的学科。

图书馆学不仅研究图书馆的发展与演变过程,还关注如何系统地管理图书馆、提供高质量的图书馆服务以及有效地利用图书馆资源。

图书馆学的目标是培养专业人才,使他们能够为社会提供符合信息需求的服务。

其次,图书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建立图书馆,并记录知识和信息。

而图书馆学的研究和教育则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

图书馆学的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图书馆学在数字化时代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

第三,图书馆学的内容十分丰富。

它包括了图书馆学原理、信息组织与检索、读者服务、图书馆管理与评估等多个学科领域。

图书馆学原理主要研究图书馆的基本概念、发展史、职能和服务理论。

信息组织与检索关注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图书馆中的信息资源,并提供给读者。

读者服务则涉及图书馆员如何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提供咨询服务和教育培训等。

图书馆管理与评估主要研究如何管理图书馆、制定政策、进行预算管理和评估工作。

最后,图书馆学专业的职业展望广阔。

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广泛化。

图书馆学专业人员在图书馆、档案馆、数字资源中心、企事业单位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就业机会。

他们可以担任图书馆馆长、图书馆员、信息专员、知识管理师等职位。

在数字化时代,图书馆学专业人才还可以从事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和数字出版等相关工作,发挥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图书馆学是一门研究图书馆及其运行的学科,其内容包括图书馆学原理、信息组织与检索、读者服务、图书馆管理与评估等多个学科领域。

图书馆学专业人员在信息社会中有着广阔的职业展望,可以在各个领域中提供符合信息需求的服务。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信息资源管理专业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信息资源管理专业

4
培养目标:具备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检索、信息分析等能力
5
培养目标:具备图书情报、档案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实践能力
专业特色与优势
01
跨学科性: 涉及图书情 报、档案管 理、信息资 源管理等多 个领域
02
实践性强: 注重实际操 作技能,培 养应用型人 才
03
信息化程度 高:充分利 用现代信息 技术,提高 资源管理效 率
会议、访问学者项目等, 拓展国际视野
03 专业培训:参加各类专业
培训课程,提高专业技能
04 职业发展:在图书情报与
档案管理类信息资源管理 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管 理等工作,提升职业发展 空间
THANK YOU
信息整理:对收集到的信息 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有序 的结构
04
决策支持:根据分析结果, 为决策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建 议和方案
专业前景
职业发展方向
图书馆员:在图书馆、档案馆 等机构从事图书、档案的管理
和利用工作
情报分析师:在企业、政府部 门等机构从事情报收集、分析
和利用工作
信息资源管理师:在企业、政 府部门等机构从事信息资源规
04
社会需求大: 随着信息时 代的发展, 对专业人才 的需求不断 增加
专业内容
课程设置
信息资源管理基础 档案管理与保护 信息组织与描述
信息检索与利用 图书情报学 信息分析与决策
核心课程
信息检 索与利 用
信息组 织与分 析
档案管 理与保 护
情报学 与信息 管理
信息资 源管理 理论与 方法
信息资 源数字 化与信 息化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信息资 源管理专业
演讲人
目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书馆学图书馆学(library science) 是研究图书馆事业的发生发展、组织管理以及图书馆工作规律的科学。

其目的是总结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实践经验,建立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高图书馆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

图书馆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科学。

现代图书馆学融入了多种属性的科学内容。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人类对信息、文献交流的需要日益增强,图书馆学的研究和应用的前景更加广阔。

图书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它植根于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实践,探讨其学术渊源,离不开对图书馆活动演变的考察。

人类文明历史进程中的图书馆图书馆的起源文字的产生和文献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

恩格斯在研究人类通过劳动使自己脱离蒙昧野蛮状态而进入文明时代的问题时,指出:“从铁矿的冶炼开始,并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

”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1页)当人类意识到需要将经验和知识用文字记录下来以供利用时,最古老的文献便产生了。

当人们认识到需要对已产生的文献进行连续不断的收集,并将收集到的、有一定数量的文献有序地存放在一起以便长久保存和利用时,最早的图书馆便诞生了。

考古发现,约公元前3000年在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朝的一座寺庙废墟附近,就有大批泥板文献被集中在一起,成为已知最早的图书馆。

公元前7世纪亚述巴尼拔国王在尼尼微建立了藏有大约 2.5万块泥板文献的皇宫图书馆。

古埃及至迟在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8~前23世纪) 就有了王室图书馆和寺院图书馆。

古代希腊、罗马时期也都有为奴隶主阶级及其贵族知识分子保存资料的图书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希腊化时代(公元前4~前1世纪)托勒密王朝曾建立了规模宏大的亚历山大图书馆(见西方图书馆史)。

中国最早的文献形态,据目前所知,是公元前14~前11世纪商代后期的甲骨文献和金文文献。

商代设有史官,掌管记录统治者的言行及重大事件的图书档案。

周代除王室有收藏文献的库室外,各诸侯国也有本国的文献库室,因为最晚在春秋战国时已流行以竹木和缣帛为载体的文献,记录文字较前便利得多。

在以上这段时期,图书和档案工作是结合在一起的。

图书馆的发展世界进入中世纪以后,拜占廷帝国皇家图书馆曾有一度繁荣。

到了公元8世纪,随着中国造纸术的传入,阿拉伯文化进入繁荣昌盛时期,那里的图书馆分布广泛,仅巴格达城就有30多所。

而在欧洲,公元476年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教会的神权统治,严酷的封建等级制度,使学术思想窒息,文化萎缩,近千年间图书馆处于衰落状态。

在中国,秦汉以后,图书馆工作逐渐与档案管理和史官职责相分离,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为纸质文献的生产提供了条件。

三国魏晋南北朝由于战争频仍,无论是各国的官府藏书,还是私人藏书,都历经几度积累、破坏和恢复,但图书馆总的仍呈现曲折上升的趋势。

隋唐写本书盛行,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唐代发明的雕版印刷术,至宋代得到普遍推广,文献的生产更加方便,五代十国曾一度凋敝的图书馆事业又迅速复兴起来,并且出现了新的图书馆类型──书院藏书。

金、元两代图书馆没有重大发展。

明代又掀起高潮,以私人藏书成绩最为可观,成了图书馆事业的主流。

清代无论是官府藏书还是私家藏书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大大超越了前代。

鸦片战争以后,封建时代的图书馆事业逐渐向近代公共图书馆事业过渡。

中国封建社会图书馆经过漫长演进而兴盛、发达,成为一种成熟的精神文化形态,为人类积有累世不断的、浩如烟海的文献。

除甲骨文献、简牍文献、缣帛文献等仍在陆续出土外,中国现在保存在各大图书馆里的唐宋以来的纸质古籍,据不完全统计约有10万种以上。

这是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文明所做的特殊的、卓越的贡献。

西方近代图书馆事业西方近代图书馆起源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时期,欧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大机器生产需要有文化的工人,教育开始普及到平民,文献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从而促使一些全国性的图书馆开始向社会开放。

19世纪初,在资本主义社会兴起的公共图书馆得到了确立和发展。

它具有向所有居民免费开放,经费来源于各级行政机构的税收,设立和管理具有法律保证等特征。

公共图书馆的普及,是近代图书馆事业的突出成就。

与此同时,近代大学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等类型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19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图书馆事业开始进入世界先进的行列。

欧洲,特别是英国、法国、瑞士、德国和俄国等国的图书馆事业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图书馆界在国际上的活动越来越活跃,国际文献联合会、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都相继成立。

中国近代以来的图书馆事业19世纪末叶,在戊戌变法运动的影响下,一些较开明的维新派人士请求开设公共性的藏书楼。

初期的公共图书馆,多由藏书楼演变而来。

1902年,浙江绍兴的徐树兰以一己之力筹建古越藏书楼,于1904年正式开放。

湖南图书馆和湖北省图书馆也先后成立。

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图书馆的前身──京师图书馆于1910年开始筹建,1912年正式开放。

近代大学图书馆的产生,在时间上要早于近代公共图书馆。

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以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图书馆为代表;由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教会大学图书馆,以1894年成立的上海圣约翰大学图书馆为最早。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都给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20~30年代,图书馆事业发展较快。

据统计,1930年全国有各类型图书馆2935所,到1936年达5196所。

前身为京师图书馆的国立北平图书馆1929年与北海图书馆合并,藏书50余万册。

这一时期的通俗图书馆改为民众教育馆,据 1935 年统计,多达 1225 所。

1937年日本开始大规模侵略中国,在战火中有无数座图书馆遭到破坏,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挫折。

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出现了一些具有进步倾向的图书馆。

在李大钊影响下,北京的进步学生建立了“亢慕义斋”图书馆,收藏有许多马克思主义书籍。

1921年,上海出现了“通信图书馆”。

在邓中夏、李立三等人关怀下,工人图书馆、工人阅报室,也在各地相继成立。

在以后的苏区和解放区,革命政府建立了中山图书馆、鲁迅图书馆、中共中央图书馆以及其他各类型专业图书馆。

在国统区建立的北京大学“孑民图书室”、上海中华业余图书馆等革命和进步的图书馆,对唤起民众的觉悟起了一定的作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图书馆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图书馆事业向现代化过渡古代图书馆发端于奴隶社会,成熟发展于封建社会,文献流通量小,比较封闭,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近代图书馆则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其宗旨是对文献藏用并重,而以用为主;管理上逐渐形成了从采集、分类、编目、典藏到阅览、宣传、外借流通、参考咨询、情报服务等一整套科学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世界政治、经济和技术力量的推动下,出版物数量激增,促使图书馆之间加强采购工作的分工协作和实行图书馆的图书贮存制度;日益增长的读者需求,使图书馆推广了馆际互借、参考咨询工作和开架制度;缩微复制技术、静电复印技术、声像技术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在工作中的应用与普及,促使图书馆事业发生巨大变化。

各国政府为了有效地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功能,纷纷采取措施,修订图书馆法,推行文献工作标准化,加强图书馆员的培训和教育,扩大图书馆资源共享的范围。

现代图书馆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已由单纯的收集、整理文献和利用文献的相对比较封闭的系统,发展到以传递文献信息为主的、全面开放的信息系统。

电子计算机技术、高密度存储技术和数据通讯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以及这三者的相互结合,正有力地改变着图书馆工作的面貌,甚至在影响着它的历史进程。

图书馆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图书馆依赖社会赋予它的条件,为人类文明、为社会进步做出重大的贡献:①收集、整理和保存文献。

没有一定载体的文字记录和保存这些文字记录的方式,文化便不能得到持续地发展。

②交流思想、知识、情报、信息。

文献是交流工具,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和信息的中心。

图书馆通过有组织地收集和传递文献,进而实现思想、知识、情报和信息的交流。

可以说,没有这些交流,便没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③提高社会成员的文化教育水平。

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程度是国家文化水平的标志之一。

图书馆是社会大学,以精神食粮哺育读者,并能为读者不断更新知识提供条件,它伴随着人生的各个阶段。

④提高社会的科学能力。

图书馆是全社会的科学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科研劳动的全过程都离不开图书馆工作。

从深层意义上说,图书馆积累和整理已有知识,不仅是创造新知识的科学工作的前提,而且其本身也属于科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⑤对发展社会生产力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科学技术是社会的第一生产力,图书馆为解决科技攻关、产品创新、试验设计乃至企业规划、管理等提供文献和情报,将精神产品转化为生产力。

随着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需求日益迫切,图书馆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直接贡献将日益增大。

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机构,对人类社会文明的贡献是巨大的。

早在17世纪德国的G.W.莱布尼茨就将它归结为人类的“百科全书”,甚至称誉它是“人类灵魂的宝库”。

从柏拉图到马克思、列宁,从孔子到毛泽东,凡历史上为各个学科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某种新思想,做出某种创造性的贡献的人,无一不是利用图书馆博览群书,而成为知识渊博的一代伟人的。

图书馆无论在历史上、现实社会和未来社会中,都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图书馆学的孕育时期人们将图书馆学作为一门科学去独立研究是从近代开始的。

由于图书馆学是在图书馆工作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当图书馆学自立于近代科学之林以前,历史上已有关于文献收集、整理、存储和利用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它们既有一鳞半爪,也有鸿篇巨制,为图书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世界:古代至中世纪无论中外,图书馆学的知识都是在文献整理,尤其是在文献编目的基础上首先积累起来的。

前述古巴比伦王国的寺庙废墟附近所收藏的大批泥板文献是按主题排列的,亚述巴尼拔皇宫图书馆的泥板文献上也刻有主题的标记,其目录被刻在收藏室的门旁和墙壁上。

这可视为是在一种明确思想指导下的文献编目的起源。

公元前 3世纪亚历山大图书馆第三任馆长卡利马科斯编成了该馆的名为《皮纳克斯》( 又名《各科著名学者及其著作目录》) 的解题目录,说明当时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著录方法。

中世纪前期,图书馆学思想大多带有宗教色彩。

公元529年,圣·本尼狄克特在罗马附近建立修道院并为其制定法规时,把读书当成使人信教修行的一种手段。

同时代的F.M.A.卡西奥多鲁斯在自撰的《宗教文献和世俗文献指南》中编了一份解题书目,这份目录在后来若干世纪一直被作为修道院图书馆的藏书标准,他是第一个强调世俗文献对基督教的重要性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