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档案学的发展历程

档案学的发展历程

档案学的发展历程档案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研究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等方面的知识体系。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起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档案学也不断演变和发展。

一、古代档案管理的起源古代的档案管理主要集中在政府机构和宗教机构中。

在古代文明的兴起阶段,人们开始记录和保存各种信息,以便于管理和传承。

例如古埃及的法老王墓中保存了大量的文书和图像,这些都是古代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中国,古代的官府和皇家都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管理和保存重要文书和档案。

二、现代档案学的形成与发展现代档案学的形成与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

当时,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对档案管理和利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于是,档案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欧洲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三、档案学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档案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档案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社会运行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档案学的发展也带动了档案管理体系的完善和档案技术的进步。

现代的档案管理已经不再局限于纸质档案的管理,数字化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出现使得档案管理更加高效和便捷。

四、档案学的研究领域与方法档案学的研究领域涵盖了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方面。

研究方法上,档案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如历史研究、社会学研究、信息科学研究等。

同时,档案学也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与历史学、文献学、图书馆学等学科形成了紧密的联系。

五、档案学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档案学在未来的发展中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数字化档案和电子档案的普及将进一步推动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同时,随着社会对信息的需求不断增长,档案学的研究也将更加关注信息的传承和利用,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总之,档案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档案管理的起源到现代档案学的形成与发展,再到档案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档案学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相伴随的过程。

我国图书馆学的发展历程回顾及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我国图书馆学的发展历程回顾及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我国图书馆学的发展历程回顾及未来发展趋势展望(07图书江绪磊L60714056)摘要: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我的图书馆学学科体系开始正式建立至今,中间经历了若干次从低谷到高潮再从高潮到低谷这样反复的的发展历程。

进入新世纪以后,图书馆学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科学技术环境都有了非常巨大的变化,本文将简单的回顾一下我国图书馆学从正式出现到现在的发展历程,并且结合以往发展历程的特点再结合当前的具体环境对图书馆学未来发展的趋势作出预测。

关键词:图书馆学、发展历程、阶段、趋势、展望Abstract: since the last century 20's,the system of library science in China formally established,During this time,Library has undergone several height from trough to peak to trough and from the course. After entering the new century,Library science and the social contex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vironment have very large changes;this article will simply review the Library's formal emergence from traditional to the present course of development .And then,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current environment and forecas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library science.Key words: Library Science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Stage, Trend, Forecast图书馆学(library science)是研究图书馆的发生发展、组织管理,以及图书馆工作规律的科学。

【发展战略】图书情报学的源起、发展

【发展战略】图书情报学的源起、发展

图书情报学的源起、发展 及重要领域南京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黄水清目录一、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源起与发展 二、图书情报学的相关概念及重要领域 三、信息检索 四、情报分析与研究 五、信息计量 六、网络用户研究 七、数字图书馆 八、信息资源管理一、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源起与发展1、图书馆学的源起• 图书馆的历史远比图书馆学悠久图书馆的历史一般从古代藏书楼、皇家图书馆算 起,也有部分学者不认同• 1627年,法国人加布里埃尔·诺德的 《关于创办图书馆的意见》,一般认 为是“最早的图书馆学概论”。

• 1807年,德国人施雷廷格最早提出图 书馆学的概念。

一、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源起与发展1、图书馆学的源起• 19世纪中后期,科技的发展促使 文献信息量激增,受过训练的图 书馆员增加,图书馆学校诞生, 推动了图书馆的大发展,也推进 了“ 图书馆学”。

• 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学,一般认 为从此时开始。

一、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源起与发展1、图书馆学的源起• 1931年,印度人阮冈纳赞提出“图 书馆学五定律”: ①书是为了用的; ②每个读者有其书; ③每本书有其读者; ④节省读者的时间; ⑤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 体。

一、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源起与发展2、图书馆学的发展阶段阶段 时间特征藏书楼 时代近代之前图书馆学的知识积累时期。

最大的特色就是以 保存文化典籍为中心, 一切业务都是围绕这个 中心开展。

藏书楼是由官方或个人建立,“重 藏轻用”是其主要特点。

这一时期的主要贡献, 它为图书馆学的形成奠定了较好的知识基础。

图书馆 时代网络时 代近现代20世纪90 年代以后图书馆学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图书馆的工作重 点开始由“藏”转向“用”。

各种学说产生。

图书馆学的变革时期。

突破了实体图书馆的概 念,图书馆成了网络的一个节点或子系统, 而 不再是信息资源的唯一拥有者与提供者。

一、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源起与发展3、情报学 的源起二战时期,公开的 科技信息大量减少解 决 方 法促进了情报学 的产生各国不仅开始重视情报技术的研究, 而且还成立了大量的情报研究机构用 以收集情报。

浅析国内图书馆情报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浅析国内图书馆情报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浅析国内图书馆情报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摘要】国内图书馆情报学作为信息管理和知识服务领域的重要学科,其研究方向涵盖信息资源管理、数字图书馆建设等多个方面。

本文对国内图书馆情报学的发展现状、趋势和未来挑战进行了浅析,指出其发展前景广阔,重要性不断提升,应用价值日益凸显。

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内图书馆情报学将面临更多挑战,但也将逐步完善和创新,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信息服务和知识管理。

【关键词】国内图书馆情报学、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未来挑战、发展前景、重要性提升、应用价值。

1. 引言1.1 国内图书馆情报学的定义国内图书馆情报学是研究图书馆与情报机构的资源组织、管理、利用和服务等方面的学科。

它涉及到信息资源的获取、整理、传播和利用等过程,旨在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社会的信息化进程。

国内图书馆情报学包括了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两个方面的内容,旨在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信息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通过研究图书馆情报学,可以更好地了解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的规律,为社会的信息需求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推动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国内图书馆情报学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提升信息化水平、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1.2 国内图书馆情报学的重要性国内图书馆情报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图书馆情报学是信息社会的基础工作之一,其在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服务、信息传播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书馆情报学的发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和管理信息资源,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促进知识传播和文化交流。

图书馆情报学的发展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可以为国家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经济发展等提供重要支持和保障。

图书馆情报学也是培养信息素养和提升社会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图书馆情报学的学习和实践,人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获取、分析和利用能力,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和意识。

国内图书馆情报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其发展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文化繁荣、提升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档案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及现代价值取向

我国档案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及现代价值取向

我国档案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及现代价值取向摘要:随着现代科技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的广泛运用,我国的档案科学也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

档案学是一名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如何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是该学科发展的终极目标。

本文对我国档案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及现代价值取向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从档案编研的角度分析了其现实作用。

关键词:档案学;发展;脉络;取向一、我国档案学发展的历史脉络(一)我国档案学的发展现状。

我国档案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其重要标志就是民国时期几十部档案学著作的陆续问世。

新中国建立以后,在合理汲取旧中国和苏联档案学理论合理成分和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中国档案学者不断发展和完善档案学理论,逐步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学科体系。

中国档案学建设的主要成就可以概括为:档案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科学,它由若干分支学科组成;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和拓展,中国档案学者在档案学学科体系、档案起源、定义和价值、科技档案管理、电子文件管理、档案保护等理论研究方面为世界档案学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档案事业史研究和外国档案管理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档案学应用理论和技术研究成绩斐然,其中档案保护技术方面的研究尤其突出,一部分成果达到国际水平。

(二)我国档案学发展主要的特征1、伴随着现代档案学理论的发展,档案学学科体系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

20世纪是档案学研究最活跃、档案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的时期。

各国档案学者从本国的档案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诸多档案学理论观点,从而构建了比较成熟的档案学学科体系。

2、档案学的发展受档案事业发展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档案学理论不是一套永恒不变的固定模式,20世纪档案学理论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以便适应文件档案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剧烈变化,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趋势。

如电子文件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即是档案学对社会信息化的最直接的响应。

3、档案理论的思想基础由传统的国家模式逐步向社会模式转变。

国内图书馆情报学的发展现状分析

国内图书馆情报学的发展现状分析

国内图书馆情报学的发展现状分析关键词:国内图书馆学情报学发展现状一、国内图书馆学情报学发展展望我国图书馆情报学期刊网络信息化发展,不单是国内读者的需求,更是自身发展的需求。

本期刊的国际知名度要得到大幅度提升,需要在发展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应用网络优势。

在国家统筹规划以及我国各个学术期刊编辑部构成的编辑网络积极开展质量控制工作的背景下,将中国期刊网等专业数据作为学术信息传播网络发行平台,交由国内各学科各专业权威专家开展评价工作,实现开放出版、开放性获取,以此为基础推动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逐渐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图书馆学情报学国内研究及发展现状概述图书馆学和情报学虽然是有各自的研究领域、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但二者的共同点及交叉点数量也比较多。

改革开放后,我国图书情报事业获得的最大发展是“图情一体化”,这是图书情报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对图书情报事业乃至信息系统现代化,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

三、结语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技术及信息通信技术在传统图书馆学和情报学领域中逐渐得到较为深入的应用,促使传统图书馆学向着当代情报学的方向发展。

在此背景下,两个学科的融合速度得到提升。

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在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展现出一种新的趋势,即从图情一体化向着信息功能唯一论的方向发展。

对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发展历史进行详细分析可以了解到,虽然西方图书馆学情报学对我国图书情报学科的产生及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图书馆学情报学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并不单纯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凝聚了我国众多研究人员的努力,有着众多研究人员对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发展的贡献。

信息资源管理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学科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信息资源管理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学科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信息资源管理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学科一体化的发展方向(作者: 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 )1、IRM学科的发展物质、能源和信息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资源,只是在不同的时代,人们所依赖的核心资源有所不同。

在信息社会,核心资源是信息。

信息资源已成为国际竞争中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数字化革命将使信息资源成为至关重要的国家财富,经济和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不仅有很大的经济价值,还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战略价值,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凸显重要,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资源观念、调整资源战略、大规模开发利用信息资源、节约物质资源和能源,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发展道路。

IRM 理论产生于20 世纪70 年代后期,自产生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就IRM理论的起因而言,一则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特别是信息系统的推广;二则归因于信息资源总量急剧增长所造成的信息供求矛盾的激化,人们急需一种理论来解决信息实践中的种种问题,IRM 理论最初萌芽于工商管理和政府部门这两个领域。

20 世纪90 年代初,我国图书情报领域的学者引入了IRM 理论,并与欧洲学者有相似之处,即在引入理论的同时大量地植入了情报学等学科内容,形成有中国特色的IRM理论。

现在IRM主要应用于政府、企业、图书情报及民间信息服务等领域[1] 。

一门学科的制度化,即形成稳定的学科规则和模式,应包括以下内容:学科职业的制度化、学习和训练的制度化、研究的制度化、交流沟通的制度化及评价和奖励机制的建立[2]。

虽然IRM出现时间短,但在20 多年中,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我国不仅出现了一定数量的专业期刊,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地区IRM中心(北京和大连IRM中心等);而且成立了专门的IRM协会和研究基地(国家IRM北京和南京研究基地,国家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召开IRM 会议和论坛(如2004年人民大学IRM学院举办的“ 2004年中国IRM论坛”和武汉大学举办的第三届“信息化与IRM”学术研讨会),有了相对稳定的研究群体,发表了相当数量的论文和专著;尤其是在我国大学教育中得到了发展:最先是一些相关专业开设IRM 课程,后来一些研究生专业开设IRM 专业方向,发展到设立IRM硕士和博士专业,而本科专业的设置,在2003年浙江大学、2004年四川大学批准开设IRM专业(由档案学、图书馆学合并调整)后,2005 年河北师范大学也被获批准增设IRM 专业,在此期间也有一些院系改名为IRM学院(系)。

“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doc

“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doc

图书馆学图书馆学(library science) 是研究图书馆事业的发生发展、组织管理以及图书馆工作规律的科学。

其目的是总结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实践经验,建立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高图书馆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

图书馆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科学。

现代图书馆学融入了多种属性的科学内容。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人类对信息、文献交流的需要日益增强,图书馆学的研究和应用的前景更加广阔。

图书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它植根于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实践,探讨其学术渊源,离不开对图书馆活动演变的考察。

人类文明历史进程中的图书馆图书馆的起源文字的产生和文献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

恩格斯在研究人类通过劳动使自己脱离蒙昧野蛮状态而进入文明时代的问题时,指出:“从铁矿的冶炼开始,并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

”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1页)当人类意识到需要将经验和知识用文字记录下来以供利用时,最古老的文献便产生了。

当人们认识到需要对已产生的文献进行连续不断的收集,并将收集到的、有一定数量的文献有序地存放在一起以便长久保存和利用时,最早的图书馆便诞生了。

考古发现,约公元前3000年在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朝的一座寺庙废墟附近,就有大批泥板文献被集中在一起,成为已知最早的图书馆。

公元前7世纪亚述巴尼拔国王在尼尼微建立了藏有大约2.5万块泥板文献的皇宫图书馆。

古埃及至迟在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8~前23世纪) 就有了王室图书馆和寺院图书馆。

古代希腊、罗马时期也都有为奴隶主阶级及其贵族知识分子保存资料的图书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希腊化时代(公元前4~前1世纪)托勒密王朝曾建立了规模宏大的亚历山大图书馆(见西方图书馆史)。

中国最早的文献形态,据目前所知,是公元前14~前11世纪商代后期的甲骨文献和金文文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2008-07-12 16:05关键词: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发展历史趋势研究热点前沿1、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历史回顾在世界范围内,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分别诞生于19世纪和20世纪,但都在20世纪得到迅速的成长。

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这三门学科从名不见经传到逐渐为世人所了解,直到今天它们开始用与时代(信息时代)名称相同的字眼命名自己的学科群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群,其间,走过了一条非常特殊的发展道路。

(1)20世纪档案学领域的主要理论研究成就尽管档案起源于约5 000年之前,档案工作的历史也源远流长,但档案学的诞生却是近代的事情。

档案学研究最早出现在欧洲,1571年德国档案学家亚克伯•冯•拉明根在海德堡出版的《综合报告——怎样才算一个完美的登记室》和《登记室及其机构和管理》等两部著作,是目前各国档案学史料文献中所见最早的档案学专著。

17—18世纪,档案学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但是,正式把档案学作为一门科学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却是19世纪的事情了。

德国档案学家约瑟夫•奥格在1804年出版的专著《档案学的理论思想》中第一次使用了“档案学”概念。

之后分别于1806年和1834年创办的《档案学和文书学》、《档案学、古文书学和历史学》杂志,也都使用了“档案学”这一名词。

但最早对档案学学科性质进行准确定位的则是曾任法国国家档案局局长的历史学家朗格鲁。

1885年,他在《国际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杂志上发表了著名论文《关于档案馆的科学》,第一次提出档案学是一门独立学科的见解。

“档案学”一词在我国出现得较晚。

1935年,滕固在其所著的《档案整理处的任务及其初步工作》一文中指出:用科学方法处理档案,有叫做档案学的学问,在欧洲也是近百年来发达的事。

这是我们目前所见文献中最早的相关记载。

在1940年出版的龙兆佛的《档案管理法》一书中,也提到了“档案学”概念。

[1]中外档案学科学概念的出现以及之后档案学研究的深入,表明档案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立足于世界科学之林。

1996年,加拿大档案学家特里•库克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所作题为“1898年荷兰手册出版以来档案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影响”的报告中提出:“本世纪档案思想发展史反映了不同国度、传统和载体的档案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影响”。

我们认为,20世纪档案学发展的主要成就是伴随着世界各国档案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影响,较为完整的现代档案学理论体系得以建立和不断完善。

现代档案学理论的起源,应追溯到19世纪末期。

1898年,荷兰三位档案学家萨穆•缪勒、约翰•斐斯和罗伯特•福罗英出版了著名的《档案的整理与编目手册》。

他们的重大贡献是阐述了档案的性质和档案整理的最重要原则。

该手册第一次非常明确地诠释了最重要的档案原则,即来源原则。

三位档案学家在手册中阐述的思想是20世纪档案理论与实践的基础,是现代档案学理论产生的重要标志。

1956年,美国档案学家西奥多•谢伦伯格将《档案的整理与编目手册》誉为“现代档案人员的圣经”。

英国公共档案馆馆长希拉里•詹金逊1922年出版《档案管理手册》,拓展和普及了荷兰“手册”的基本思想。

他创造性地提出“档案组合”的概念,运用和发展了档案来源原则。

1940年,美国档案学者菲利普•布鲁克斯提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即把现行文件到档案的发展看成是一个整体运动过程,通过对这一“生命周期”特点和规律的认识,从而实现文件档案的整体规划和科学管理。

1953年,普鲁士国家机密档案馆副馆长阿道夫•布伦内克出版《档案学——欧洲档案工作的理论与历史》一书,他提出的“自由来源原则”发展了来源原则,在档案整理中按来源联系基础上的事由保持档案文件的有机联系。

1956年,美国国家档案馆副馆长西奥多•谢伦伯格出版《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提出了著名的“文件双重价值论”,即文件具有原始价值和从属价值。

在档案整理和编目上,谢伦伯格创造了“文件组合”概念。

谢伦伯格被公认为现代档案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杰拉尔德•汉姆针对档案管理的发展特点提出“后保管时代档案范例”的思想,加拿大国家档案馆历史资源司特里•库克则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思想并使其具有广泛影响。

特里•库克等认为,在“后保管时代”,档案事业的关注焦点将从文件实体转向文件的形成过程;从分析个别文件的性质和特征转向更好了解导致文件产生的业务职能、活动、任务、事物处理和工作流程;从根据文件内在价值或研究价值进行鉴定转向宏观鉴定形成者的主要职能、计划和活动并挑选出反映它们的最精练文件永久保存。

总之,这种新的“后保管”范例将传统理论对实体保管对象的关注,转变成对文件、文件形成者及其形成过程的有机联系、目的、意图、相互关系、职能和可靠性的关注。

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局局长詹姆斯•罗兹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他把文件生命周期按管理程序分为文件的形成、文件的使用与管理、文件的处置与文件的档案管理四个阶段。

中国档案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其重要标志就是民国时期几十部档案学著作的陆续问世。

新中国建立以后,在合理汲取旧中国和苏联档案学理论合理成分和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中国档案学者不断发展和完善档案学理论,逐步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学科体系。

20世纪,中国档案学建设的主要成就可以概括为:档案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科学,它由若干分支学科组成;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和拓展,中国档案学者在档案学学科体系、档案起源、定义和价值、科技档案管理、电子文件管理、档案保护等理论研究方面为世界档案学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档案事业史研究和外国档案管理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档案学应用理论和技术研究成绩斐然,其中档案保护技术方面的研究尤其突出,一部分成果达到国际水平。

这样一些中国档案学者的名字和他们的理论贡献同样在世界档案学理论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我国第一任国家档案局局长曾三同志既是一位出色的政府官员,同时也是新中国著名的档案学家。

他的一些理论论断如“国家档案全宗”理论等,对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档案事业体制和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中国档案学教育和研究的创始人、中国人民大学吴宝康教授,是20世纪中国档案学发展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吴宝康教授在档案学诸多研究领域,著述颇丰。

他带领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一批档案学者,创建了新中国档案学学科体系,使档案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吴宝康教授在档案学理论与历史研究、档案学基础理论特别是档案利用理论研究方面,作出了积极的理论贡献。

冯惠玲教授是我国新时期档案学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

随着社会信息环境的变化,档案信息记录和保存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电子文件管理成为世界各国档案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冯惠玲教授即敏锐地把握了这一世界性的研究课题。

她是我国最早涉足该研究领域的档案学者之一。

冯惠玲教授有关电子文件特性、电子文件价值鉴定、电子文件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档案学界具有较大的影响。

(2)20世纪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的主要理论研究成就[2]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的产生和发展与档案学产生和发展的情况非常相像,尽管图书馆的历史非常悠久,但作为一门科学的图书馆学的历史却并不长。

图书馆学被认为发端于17世纪的欧洲大陆,法国人加布里•诺德的《关于图书馆工作的意见书》是近代图书馆学最早的著作。

19世纪中期,英国图书馆学家爱德华兹进一步完善了以公共图书馆管理为核心的“图书馆管理学”。

早期图书馆学具有明显的经验描述性质,因而直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图书馆学仍被人们认为处于“经验图书馆学”时期,在这一时期,美国人麦威尔•杜威的研究成果使“经验图书馆学”达到理论高峰,尽管人们对杜威“经验图书馆学”的批评一直不绝于耳,但它一直在美国取得统治性地位,并且对世界图书馆学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1930年前后美国产生了“芝加哥学派和学院派图书馆学”,部分图书馆学家开始关注与图书馆相关的社会、历史和文化问题的研究,并以新的图书馆学体系挑战“经验图书馆学”。

以杜威为代表的“经验图书馆学”是一种追求实用主义的图书馆学,不讲求理论上的完整体系,只从具体工作和技术的角度,以实用的观点来设法解决实际问题。

1928年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学院成立后诞生的“芝加哥学派和学院派图书馆学”,开始致力于高度理性的图书馆学知识体系的研究,将图书馆看做是一个社会机构,开始了用实证方法和思辨方法研究图书馆问题,实际上,这才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图书馆学研究的开始。

“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巴特勒,他的著作《图书馆学导论》被认为是图书馆学思想发展的真正里程碑。

他主张把图书馆学从单纯实用的、技术性的研究推向科学研究阶段,并对图书馆的本质作出了深入的分析,并将其作为图书馆学研究的出发点或基础。

在具体科研实践上,这时的图书馆学主要研究分类、编目工作、书目资源管理、文献采编、文献保存和保护等基本课题。

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相应地产生了主要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服务的情报科学。

信息论等新学科的出现,使图书馆学家有了新的理论工具。

一部分图书馆学家引入信息论等相关理论,以信息交流的模式解释图书馆的活动,建立了情报学。

情报学(Information Science)一词问世于1959年,但1945年,V.布什的《诚如所思》一文的发表被认为是情报学诞生的标志,从此,一个崭新的学科——情报学以勃勃生机开始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香农创立的信息论和维纳创立的控制论为情报学奠定了理论基础,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则为情报学的独立发展提供了技术手段方面的重要条件。

图书馆学和情报学在这个时期非常注重文献和文献工作的研究,分类、编目、文摘、索引以及对文献的组织和检索的研究成为了该阶段的研究重点。

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科学文献开始出现爆炸式的增长,情报的积累与利用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专门的科技情报机构开始出现,计算机开始逐步应用于信息的组织与检索,人们逐步加深了对文献信息交流过程的认识,情报学得到长足发展,出现了一大批情报学家和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在情报学基础理论研究中贡献卓著的美国情报学家萨瑞塞维克、英国情报学家布鲁克斯、苏联情报学家米哈依诺夫等。

萨瑞塞维克认为情报学与文献学、图书馆学不同,它有自己的独特研究领域,他认为情报学是专门研究人类交流现象和交流系统的科学,它要研究情报、情报交流或科学交流的特性,研究情报用户、评价情报系统等。

布鲁克斯的主要学术思想包括:主张情报学应当有独特的领域和自己的原理与方法;主张情报学要立足于知识的利用;重视定量研究,认为“情报科学如果不实现定量化,它就将永远是一堆支离破碎的技艺,而不能成为真正的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