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馆发展历史初探
2图书馆学发展简史

国外图书馆学发展简史
一、德国图书馆学 德国是现代图书馆学形成的摇篮 1、1807年,图书馆学家施莱廷格最早使用了“图书馆学”这一名称, 表示图书馆学是一门独立的知识系统。1808—1829年,他出版了《图书 馆学综合性试用教科书》,后缩写为《图书馆学手册》。 2、1886年,齐亚茨科开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图书馆专业培训机构——格 丁根大学图书馆讲座,次年,出版了《图书馆学著作论文集》。 3、曾担任过德国国家图书馆馆长的米尔考在20世纪三十年代出版了 《图书馆学手册》,分三册《论手稿与图书》、《论图书馆管理》、 《论图书馆史》,目前仍然是德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基础教材 4、从社会学角度探讨图书馆学的杰出代表——卡尔施泰特。1954年出 版《图书馆社会学之研究》,推动了图书馆学在德国成为一门独立发展 的学科。
20世纪中国图书馆事业回顾与展望 第一次高潮——新图书馆建设的高潮
(三)新图书馆建设的高潮(1926~1936年)
中华图书馆协会 –1925年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 –1927年中华图书馆协会等15个国家的图书馆协会代表21人 在英国发起成立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 –1929年沈祖荣先生参加在意大利举行的IFLA第一次年会; –1929~1936年中华图书馆协会第一~三次年会(南京、北京、 青岛)。
国外图书馆学发展简史
三、全方位的变革(1990-2000) 1、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 (1)《图书馆服务的再设计:宣言》(P124) (2)《走向未来:后工业时代的图书馆情报服务 的基础》(P125) (3)《电子图书馆的神话——美国的图书馆事业 和社会变化》(P127) (4)《未来图书馆:梦想、疯狂与现实》(P128)
图书馆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初探

16 9 4年 在 《 理 的 实 践 》 书 中 提 出 的 。 德 鲁 特 认 为 管 一 人 力 资 源 和 其 它 资 源 相 比 较 而 言 , 一 的 区 别 就 在 于 唯 这 种 资 源 是 人 , 拥 有 其 它 资 源 所 没 有 的 素 质 , 调 它 协 能 力 、 合 能 力 、 断 能 力 和 想 象 能 力 ( 19 年 9 融 判 。 9 4 月 在 埃 及 首 都 开 罗 召 开 的 世 界 人 口 与 发 展 大 会 上 明
要想实现 图书馆 的可持 续 发展 , 首先 要实 现 图书馆人 力 资源 的可持续发展 。
长期 性和艰 巨性 , 当前图 书馆 人力 资源 可持 续发 展 的现状 仍 然 比较严 峻。正如 王世 伟老 师在 “ 有满 意 的馆 员就 没有 满 没
意 的读者 ” 一文 中提 到的 ,如果说 , “ 当今 中 国社会 的主要矛 盾
自2 0世纪 8 年代 以来 , 国图书馆 已经开始确立人力资 0 我
・
当前我 国图书馆 界高 层次人 才 匮乏 现象 十分 严重 , 原 因虽 其
20 ・ 8
维普资讯
■ D . 7
解 和重视 , 认为 图书馆 的发 展就是靠 投入 , 资金 短缺是 图 书馆 发展 的瓶颈 。实际上图书馆 的人 力资源短 缺才 是图书 馆可 持
续 发 展 真 正 的瓶 颈 。
布的《 国 2 中 l世 纪 议 程 》 皮 书 中 也 明 确 指 出 : 可 持 白 “
续 发 展 以 人 为 本 位 ”引。 这 就 是 说 , 把 人 作 为 可 持 [ 要
维普资讯
医学 信息学杂志
20 0 6年第 4期
图 书馆 人 力 资 源 可持 续 发展 初 探
严文郁《中国图书馆发展史:自清末至抗战胜利》评述

严文郁《中国图书馆发展史:自清末至抗战胜利》评述郑永田【摘要】严文郁是20世纪中国图书馆史上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是我国"第二代"图书馆人才中的杰出代表.为了使中国近代图书馆发展的史实不被后世所遗忘,同时备留心图书馆史者参考,严文郁广泛搜集资料,益以个人见闻,撰写了《中国图书馆发展史:自清末至抗战胜利》.《中国图书馆发展史:自清末至抗战胜利》具有体例完善、史料真实、叙述严谨的特点,它的出版填补了中国图书馆发展史研究的文献空白,成为中国图书馆史教育领域必读的经典教科书.【期刊名称】《山东图书馆学刊》【年(卷),期】2018(000)001【总页数】5页(P28-31,40)【关键词】严文郁;图书馆史;书评;《中国图书馆发展史》【作者】郑永田【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广东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36严文郁,字绍诚,1904年生于湖北汉川,2005年卒于美国林登市。
严文郁是20世纪中国图书馆史上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是我国“第二代”图书馆人才中的杰出代表。
[1]他一生辛勤耕耘,著作等身,撰写了《严文郁先生图书馆学论文集》《美国图书馆名人略传》《清儒传略》《中国书籍简史》等蜚声海内外的著述。
而以他的亲身经历撰写的《中国图书馆发展史:自清末至抗战胜利》(新竹:枫城出版社,1983年)的问世,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华人图书馆学界的学术地位,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中国近代图书馆人职业理想和事业精神的赞歌。
1 写作缘起严文郁先生是民国时期新图书馆运动的先驱,也是早期留学美国的图书馆学家之一。
他1921年考入武昌文华大学图书科(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的前身),1930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经营学院深造,两年后获得图书馆学硕士学位。
从1925年开始,严文郁先后任职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平图书馆,并负责重庆国立罗斯福图书馆的筹备建设工作。
1949年赴纽约联合国图书馆主持中文图书编目,直至1964年退休之后受聘于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中国目录学并主持该校东亚图书馆的工作。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初探

2 0 1 3正
山东 工 业 技 术
第7 期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初探
李 英春 ( 黑龙 江 东方学 院 , 黑龙江 哈尔滨 1 5 0 0 8 6 )
【 摘 要】 高校 图书馆是 文献信 息中心 , 是 为教 学和科研服务 的学术性机 构 , 是 学校 信息化和社会信 息化 的重要基 地 , 是体
使用不方便 、 维护设备复杂 , 技术难度大的问题 。图书馆用非
常小 的投 入就可 以构 建一个介 面人性化 . 易于使用 , 功能齐 全. 资源丰富多彩的多媒体立体 化数字 图书馆资源 中心 2 . 1 采用国际通用 的数字 图书馆技术解决方案 数 字图书馆采用 国际数字 出版 的权威 、 O E B标准 的发起 者和制订 者——A d o b e P D F技术方案 . 图书内容全息数字化 .
知识 财 富
国家图书馆数字图书、 美星外文数字 图书等总量达到 4 8 万余
册. 引进爱迪科森 网上报告厅 ( 包含 1 7 0 0 5篇报告 和 1 4 7门精
2 数字 图 书馆建 设 平 台需求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起来 的数字 图书馆 , 通过文献资源 和 V O D视频资 源建 设 . 成 为公共信息枢 纽 中心 . 更好地 为读者 提供 一个 良好 的阅读 、检索共享平 台和个 性化的信息服务 。 解决 图书馆在构建数字 图源自馆需要花 费大量的时 间、 金钱和
品课 程等视频资源 ) , 引进了读秀知识库 , 可在线浏览或 以原
文传递 的方式观看 2 2 0 余万册电子 图书。这些数据库的引进 对辅助我院教学起到了重要的文献支撑作用。图书馆 还积极
高校图书馆学术典藏库的现状与发展初探黄江玲

2013年1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Januar y2013 第2期总第276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2T o tal N o.276高校图书馆学术典藏库的现状与发展初探黄江玲(集美大学图书馆,福建厦门 361021) 摘 要:文章讨论了学术典藏库的现状以及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学术典藏库;学术;高等学校;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3)02—0129—02 高校学术典藏库(亦称机构典藏库,Inst it ut io nal Reposit ory)是将高校各类专业人员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如学术论文、专著、研究报告、精品课程等),以数字的方法保存的全文数据库,是便于高校的研究成果被广泛了解、传播、使用的展台。
因此,建设这样的学术典藏库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面向全世界集中展示本校的成果;通过自我存入文档的方式,为高校不断产生的各种文献实现动态的开放存取;提供本校专业技术人员知识产权的保护。
1 高校机构典藏库的建设实践正由于学术典藏库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最近的几年里,国内部分高校、学术机构已经在此方面做出了非常有意义的进展。
如厦门大学、浙江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及其下属单位,国家图书馆等在学术典藏库的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
此外,集美大学在2012年已经初步建成具有本校学科专业特色的机构典藏库,包括网络建设平台、资料的录入与上传、技术支持与保障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沈阳药科大学利用北京爱琴海软件公司开发的专业文献管理软件,对2000年以后的校内专家的研究成果都以电子文献的形式保存全文资料。
此外,电子科技大学、华北科技学院等在机构典藏库的建设方面也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然而,我国台湾与香港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术典藏库的发展比较迅速。
图书馆古籍的数字化管理初探

中国古 代 书籍 浩 如 烟 海 , 中华 文 化 源 远 流 长 。
中国古籍 图书蕴含 着 丰 富 的文 化遗 产 , 延续 中华 是
决 的是保 留和体 现 中 国传 统文 化 特 征 , 这也 是 古 籍 数字 化 的关 键 。第 三 , 籍 电子版本 , 以成为取 之 古 可
不尽 、 用之不 竭 的文 化 资 源 , 供 全 民共 享 ; 且 电 可 而 子版 本古籍 容易 汇集 、 整理而 产生新 的资 讯 , 存 且好 储 、 积小 , 于检索 、 体 便 处理 和应用 。 可 以说 , 功的古籍 的数 字化 管理 , 成 必将为我 们 更好 继承 中华 民族优 秀 文 化遗 产 和 传 统 , 推动 中 国 现代 文化 文明建设 做 出积极 贡献 。
古籍 资源 的必要 方式 。 2 1 古籍的影像 处理 .
品, 由于其 稀 缺性 和所 蕴 含 的 文 化 价 值 , 显 其 珍 尤
贵。
1 古籍数 字化管理 的 时代意义
随着现 代科技 的 巨大进 步 , 讯科 技 使 得 图书 资 馆 馆藏古籍 的作业 形态 和方式也 在发 生着与 时俱进
征; 四是文 化价值珍 贵 , 古籍 多是 各个 图书馆 的珍藏
现古 籍原貌 , 以便 即时 阅 览 、 递 及 列 印 ; 传 建构 全 文 资料 库是将 古籍 全文转 为 电子文本 , 以便 检索 、 存储 及 编辑 。图书馆 数字化 描述 古籍线 索 的方式包 括机
读 编 目、 编制索 引及诠 释资料 , 者均 为组织 及检索 三
图书馆 古籍 数字化 管理 的两个 重要 对象是古 籍
的内容与线 索 。图书馆 提供数 字化 古籍 内容 的方式
包括 影像 化及构 建 全文 资 料 库 , 影像 化 的 目的是 重
数字图书馆中的文化构建初探

与无偿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 。 通过对以上三种数字 图书馆服务 理念 的介绍 , 我们 可 以总结 出服务理念的文化建构 , 那 就是 构建 整体 化 、 集成化 的服务文 化理 念; 构建个性 化和特色性的服务文化理念 ; 构建有偿服务 和无 偿服
务相结合 的服务文化理念 。 3 . 用数字图书馆网站建设 中的信息构建体现其文化理念
等艺术 , 厅堂装饰 等各种物化形 态所体 现出的环境 氛围 , 包 括外部
景 观和 内部氛围营造 。
1 2图 书馆 制度 文 化 建 设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 的广泛应 用 , 数 字图 书馆 时代将 是一 个真 正“ 以人 为本 ” 的时代 , 个性化服 务理念将会 得到 充分的 弘扬 。具 体表现如下 : 首先 , 数字 图书馆能够让读者建立个性化 的信息 资源 库。其次 , 情报用 户的个性化需求 能够得 到充 分满 足。此外 , 用户 使用文献将不受时间 、 空间 和复本 的限制 , 而且检 索速度快 、 获取 信息及时 。这一切都充分体现 了“ 以人 为本 ” 的理念 。
须遵循 T C P / I P , Z 3 9 . 5 0 , I S O 2 7 0 9 等协议 。
2 . 2个 性 化 的服 务 理 念 和 教 育 手段 的 多样 化
【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文化 ; 构建
1 . 数 字 图 书 馆 中 文 化 建 构 的 内涵
应用数字图书馆环境下 的各种技 术手 段和信 息资源 , 以全心
无偿服务是传统图书馆 的主流 , 而一些 个体 数字 图书馆 面对 无形客户 , 就用设置 口令 、 收 费注册账 户等 方法来 限制用户 , 这 就 成了有偿服务 。数字信息和 网络为用户提供 了在更大范 围内直接 存取信息的机会 , 但 同时也 把用 户带 入一 个陌生的数字信息海洋 , 用户面对 的不是传 统意义上 的一个 图书馆 或几个 图书馆 , 而是面 对整个地 区或是整个 国家甚 于是 整个世 界的数字信息 资源 , 用户 更需要专 业图书馆 员的帮助 , 因此传统 图书馆 以往 所开展 的各项 有偿 的情报服务 工作 , 在 数字 图书馆 时代会 更受 到用 户 的欢迎 。
图书馆人才培养新模式初探

2 0 1 5年 4月
Ap r . 2 0 1 5
图书 馆 人 才 培 养 新 模 式 初 探
张 彬
( 国家图书馆 人 事处 , 北京 1 0 0 0 8 1 )
摘 要: 近年来, 图书馆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从业人员规模不断扩大、 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 学历层次不断提 高, 水平不断提升。 但与此同时, 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也面临诸多新问题: 目 标需要重塑、 专业知识培训需 要调整、 评价体系需要优化。 今后, 构建 图书馆人才培养新模式需要制定多样化的培养 目标、 完善和丰富教学 内容 、 建立科学 的人才评价体 系。 关键 词 : 图书馆; 人才培养 ; 培养模 式
善和提升。 目 前, 全 国绝大多数 图书馆对于人才引 进的标准设定为专科及 以上学历 。 其中 , 多数省市 级图书馆从业人员的引进标准为本科及 以上学 历。 随着高学历人员大量进入图书馆领域工作 , 彻 底改变了从前图书馆从业人员学历普遍不高的状 况 。以 国家 图 书馆 为 例 , 2 0 0 4年 本科 以上 学 历员 工4 5 4人 ⑤ ,占员 工 总数 的 3 4 . 6 %; 2 0 1 3年 本 科 以 上学历员工 1 1 5 1 人⑥ ,占员工总数 的 7 8 . 4 1 %, 提 高了 4 3 . 8 1 个百分点。其中 , 2 0 1 3 年取得硕士 、 博 士学位等 高学历员 工 6 5 9 人 ,比例更是 达到 了 4 4 . 8 9 % ,比 2 0 4 年的6 0 . 8 6 %提升 了近 4 0个 百分 点。 应该说 , 这些高学历员工正在逐渐成为 图书馆 事业 发展 的主力 军 。
第3 1 卷 第2 期
V0 1 . 3 1 No . 2
廊 坊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 社会科学版 ) J o u na r l o f L a n g f a n g T e a c h e r s U n i v e r s i t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图书馆发展历史初探
摘 要:文章对中国图书馆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作了简
要的介绍,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衍变,中国图书馆迈进了信
息化的新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就这些问题
本文对图书馆事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图书馆;发展历史
1 中国图书馆的起源
中国图书的产生和收藏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夏朝和商
朝时代就已有记载文字的各种形式和材质的文献以及收藏
图书文献的行为和处所。中国图书馆的历史究竟从何时开
始,我们可以从古书中找寻到答案,《吕氏春秋?先识览》中
提到:“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执而泣之。夏桀迷惑,暴
乱愈甚。太史令终古乃出奔如商”。从该段文字可以得知,
夏朝时已有书――图法,同时还有负责管理图书的官员――
太史令。春秋时的史书《国语?晋语》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话:
“阳人有夏、商之嗣典,有周室之师旅,樊仲之官守焉”。
大意为:阳樊人有夏朝、商朝遗留下来的典籍,有周王室的
军队,阳樊之地的主人仲山甫手下的官员看守它们。这段话
证明了夏商之际就有了图书,且有官员看守它们。在河南安
阳小屯村发现的大量殷墟甲骨也为殷商时期就已开始收藏
图书提供了最有力的实物证据,在发掘出的宗庙式宫殿遗址
中有着数量大且集中的甲骨文献,这些甲骨上有的记有编
号,有的钻有圆孔,据专家断定这是用来穿绳的孔洞,以便
将成套的甲骨文献串连在一起便于收藏。
2 中国图书馆历史阶段的划分
中国图书馆历史依据服务和读者这两个因素可划分为
以下四个阶段:
2.1 古代图书馆阶段
从周代到20世纪初公共图书馆产生前的一个较长时期
都属于古代,主要有皇家藏书、书院藏书、寺庙藏书和私人
藏书等四大类型。这个阶段的藏书形式主要是刻本,此外还
有龟甲、兽骨、竹简、木牍甚至是帛书等形式,藏书所用是
书柜。服务对象很有限,管理非常严格,服务方式属于封闭
式甚至是不存在的。古代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是保存文献,文
献类型主要是刻本书,封闭式服务,仅能满足极少数人的精
神文化需要。
2.2 近代图书馆阶段
从20世纪初到1949年是近代图书馆阶段。1902年京师
大学堂建立了藏书楼,应该是最早的大学图书馆。1903年浙
江藏书楼开始向公众开放,应该是最早的公共图书馆。1904
年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省图书馆最早采用了图书馆的名称。近
代图书馆的创建标志着文化知识不再单纯为达官贵人所垄
断,此后,一大批图书馆纷纷建立。
近代图书馆是古代图书馆与现代图书馆的过渡阶段,一
般为政府或社会所办,主要收藏印刷型文献和刻本书,为当
地的普通知识分子提供开放式服务。图书馆引进了一些西方
图书馆的管理手段,采用了西方图书分类的一些办法,设有
专门的图书馆管理员,在功能上也逐步开始分化,既有保存
文献的职能,也有借阅文献的职能。
2.3 现代图书馆阶段
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到20世纪90年代是现代图书
馆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大批省级图书馆、市县级图书馆、社
区图书馆、乡村图书室以及大学图书馆相继建成,其中大型
图书馆的藏书品种齐全、内容繁多、分类科学,在文献保存、
服务于学术研究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中小型图书馆收录
的文献专业性较强,专门为专业人员服务, 现代图书馆的
一般为国有的公益性事业单位,藏书形式多样,有铅印书,
有磁带、录像带,还有缩微平片、胶片等形式的各种文献,
管理者多为有一定专业基础的专业管理员,服务设备实现了
自动化,服务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城域的馆际互借。
2.4 后现代图书馆
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是以资源共享为特征的后现代
图书馆阶段。我国信息化的全面推进使得图书馆的建设偏重
于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出现让计算
机应用技术、数字化文献在图书馆盛行开来,部分图书馆开
始尝试联合研制一些文献数据库,如地方文献数据库、高校
博硕士论文数据库等。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使图书馆的服务
突破了城市的局限,发展成为跨地区的服务网络。
3 中国图书馆事业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3.1 中国图书馆事业面临的问题
1、发展滞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图书馆事业有了
一定程度的发展,尤其是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极大提升了一些
大型图书馆的知识传播水平,但仍有一些单位和个人漠视图
书馆事业的发展,不注重知识和社会公众的文化诉求,大多
中小型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依然滞后于社会的整体发展水
平。
2、人才短缺。人才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图书馆事业
的发展,特别是在数字图书馆成为发展重点的今天,人才是
图书馆事业发展第一位的资源。没有人才,图书馆就很难开
展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不能建立高水平的独立数据库,无法
对用户进行信息分析,甚至连维持信息化图书馆的正常运转
都会出现问题。
3、经费不足。我国图书馆事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
以来都面临着经费困扰方面的问题,这是导致图书馆普及率
低的一个根本性原因。究其原因主要是图书馆事业的管理体
制和我国的教育体制造成的。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性的文化
事业机构,必须多方筹措资金,拓展资金来源渠道,才能使
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得到比较充分的资金保障,消除目前所面
临的问题。
3.2 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趋势
1、图书文献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一直是图书馆
的重要工作内容,只有数字化信息才能通过网络传递,未来
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必将向数字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未
来的图书馆以提供数字化信息为主,我国很多图书馆都在进
一步将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有些还自建专业数据库。
2、服务途径网络化。“全球化”的进一步加速和强化给
人类历史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变化,而未来图书馆的开放性
必然越来越强,服务手段发展呈现出网络化、国际化的特点。
其中图书馆网站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与读者交流的窗口和
桥梁,图书馆网站利用网络通讯和信息资源的优势,超越时
空限制,每天24小时为用户提供便捷、即时的文献信息服
务,在现代化图书馆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馆际合作多元化。在未来,任何图书馆都难以独立
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馆际间合作将日渐紧密而多
样,文献传递、馆际互借、联合采购、联合编目、联合建库
等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方式将被积极采用。
4、馆员队伍专业化。注重信息人才的培养是未来图书
馆发展的要求和趋势,文献信息数字化要求馆员必须是信息
系统的组织者、建设者,扮演着信息专家的角色,图书馆馆
员的队伍建设必须注重专业化。
参考文献
1任继愈.中国藏书楼(第一卷).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1
2张爱萍.简述我国图书馆的发展历史.科技情报开发与
经济,2003(9)
3王频.现代图书馆服务模式及其发展研究.成都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2005(2)
4史学彬.试论我国图书馆的走向及思考.图书馆工作,
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