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力学计算专题复习》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教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教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教案第一章:力学一、教学目标1. 回顾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力、质量、重力、摩擦力等。

2. 掌握力学中的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如牛顿第二定律、功和能的计算等。

3. 分析力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回顾。

2. 力学基本公式的复习和应用。

3. 力学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1. 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记忆和理解。

2. 力学基本公式的应用和计算。

3. 力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难点1. 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混淆和误解。

2. 力学基本公式的混淆和错误应用。

3. 力学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的缺乏。

五、教学方法1. 讲解和演示: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回顾和理解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练习和解答:通过练习和解答,让学生掌握力学基本公式的应用和计算。

3. 案例分析和讨论: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培养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热学一、教学目标1. 回顾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温度、热量、比热容等。

2. 掌握热学中的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如热量传递的计算、热能的转换等。

3. 分析热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热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回顾。

2. 热学基本公式的复习和应用。

3. 热学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1. 热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记忆和理解。

2. 热学基本公式的应用和计算。

3. 热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难点1. 热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混淆和误解。

2. 热学基本公式的混淆和错误应用。

3. 热学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的缺乏。

五、教学方法1. 讲解和演示: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回顾和理解热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练习和解答:通过练习和解答,让学生掌握热学基本公式的应用和计算。

3. 案例分析和讨论: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培养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三章:电学一、教学目标1. 回顾电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电流、电压、电阻等。

2019-2020学年中考物理 力学综合计算复习教案.doc

2019-2020学年中考物理 力学综合计算复习教案.doc
“整分合补测”五环节复习模式
教学媒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内容
教师活动
Hale Waihona Puke 学生活动知识回顾例题讲解
例题讲解

实战准备
介绍本节课学习内容和目标。
一、回顾解决力学综合计算可能用到的相关公式
1.密度公式
2.重力公式
3.压强公式
4.浮力公式
5.功的定义式
6.滑轮组 费距离公式
7.滑轮组自由端拉 力
8.机械效率
二、重点题型解析:
【例1】建设工地的压桩机常会用到一种如图13.1-1所示长方体混凝土块。
求:(1)混凝土块的体积
(2)混凝土块的质量
(3)混凝 土块受到的重力
(4)混凝土块平放时对地面的压强(混凝土的密度 为2.8×103kg/m3)
(5)混凝土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例 2】如图13.1-3所示是某建筑工地上一台起重机吊臂上的滑轮组,它在50s内将重为2.4×104N的钢材匀速提高10m。已知拉力F为104N。则这个过程中:
2019-2020学年中考物理力学综合计算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记密度、重力、压强、浮力、功、机械效率和滑轮组规律的有关计算公式。
2.熟练运用上述公式或变形式进
行力 学综合计算。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综合计算能力。
重点
1.公式的选择及应用2.受力分析
难点
寻找解题思路及公式的转换和变形
教学方法
2.若题目中涉及物体浸在水中,对应人和物体有两个受力示意图。其中和 ,分别对应上述公式中的和。则等价公式为。
3.若题目中给出人对地面的压强,则用于求。反之,若知道了F支,便可求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计算题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计算题教案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计算题教案一、我对初中物理计算题的粗浅认识。

从新课程标准来看,现在的计算题的计量量和计算难度都要求不高,每年的人分值都在22分左右,是比较重要的部分。

这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力学:速度,密度,重力、压强、浮力、机械功、机械效率。

2、热学:比热容、燃料热值、热机的效率3、电学: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以上考点常以计算题的出现,以基础知识为主,通过计算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多出现在压轴题,中考中觉的有电、热综合题,力、电综合题和力、热综合题。

主要涉及的公式:密度公式:固体压强公式:功的公式:功率公式:机械效率的公式:热量计算公式:欧姆定律公式:电功公式:电功率公式:电热公式:阿基米德原理:还有悬浮漂浮条件等等。

无论是解好那种类型的计算题,除了掌握好一定的解题方法,解题时审题是关键,否则将会离题万里,前功尽弃。

审题时需要注意:(1)理解关键评语;(2)挖掘隐含条件;(3)排除干扰因素;(4)对应相关原理详细说明如下:(1)理解关键评语;1)光滑、不计阻力、轻质(杠杆、滑轮)2)做匀速直线运动鞋、静止3)升高多少度、和升高到多少度;降低到、降低了4)有用的功率还是总功率;功率还是效率等(2)挖掘隐含条件;说到家庭电路就意味着电压是220伏,而且是并联;说到是气压是标准大气压意味着就是105Pa,水的沸点是100O C;9说到不计能量损失,意味着能量的转化或转移的效率是100%;说到用电器正常工作,意味着用电器上加的电压等于额定电压……等等(3)排除干扰因素;如物体水平移动时不会克服重力做功,此时物体的重力就是干扰因素;物体以不同的速度匀速上升或匀速下降,表明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此时的“上升”、“下降”及“不同的速度”均为干扰因素。

再比如,两灯串联,甲比乙方亮。

这里的“甲比乙亮”就是判断电流相等的干扰因素。

表格类题目中有很多数据不一定都有用,要快速搜寻有用的,排除干扰因素。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了解常见力学现象,能运用力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3)学会使用力学公式和图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力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3)学会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力学基本概念(1)力、摩擦力、重力、弹力等基本概念;(2)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3)功、功率、能量等基本概念。

2. 第二章:平面图形的力学分析(1)力的合成与分解;(2)摩擦力的计算与运用;(3)斜面、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与应用。

3. 第三章: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1)加速度、速度、位移等基本物理量;(2)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规律;(3)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在物体运动中的应用。

4. 第四章:浮力与压强(1)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2)液体压强的计算与运用;(3)大气压强的测量及应用。

5. 第五章:机械能(1)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2)功的计算与机械能的变化;(3)简单机械能的测量与转换。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学问题;2. 利用实验、演示等直观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力学现象的感知;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将力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4. 开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力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分析能力及数据处理能力;4. 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对本单元力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第一章:力学基础1.1 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力的定义,即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解释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2 力的计量介绍牛顿(N)作为力的单位,并解释1N的定义。

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对力的认识,如拉力、压力等。

第二章:运动和力的关系2.1 运动的概念解释物体位置变化的含义,区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引导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即单位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

2.2 力与运动的关系讲解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的概念。

分析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如加速度和减速度。

第三章:重力与摩擦力3.1 重力的概念解释重力的定义,即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引导学生理解重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

3.2 摩擦力的概念讲解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区别。

分析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如摩擦力的增大和减小。

第四章:浮力4.1 浮力的概念解释浮力的定义,即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力。

引导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即浮力等于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

4.2 浮力的计算讲解浮力的计算方法,即浮力等于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排开的体积乘以液体或气体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

第五章:简单机械5.1 杠杆的原理解释杠杆的分类,包括一、二、三类杠杆。

引导学生理解力臂的概念,即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

5.2 滑轮和斜面的原理讲解滑轮和斜面的作用,即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分析滑轮和斜面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第六章:压强与浮力6.1 压强的概念解释压强的定义,即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引导学生理解压强的计算方法,即压强等于力除以受力面积。

6.2 压强与浮力的关系讲解液体和气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原因。

分析压强对浮力的影响,如液体密度和深度对浮力的影响。

第七章:牛顿第二定律7.1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解释牛顿第二定律,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引导学生理解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7.2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讲解如何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计算物体受到的力。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之中考力学、电学计算题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之中考力学、电学计算题复习教案

中考力学、电学计算题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熟记力学、电学、热学中的计算公式。

(2)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选用适当的公式,求解物理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例题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完成例题,并进行分析、概括、总结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感,提高学习兴趣。

(2)使学生养成细心、严谨分析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解题技巧的训练。

教学难点:养成规范答题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复习课教学【专题解读】【考点典例剖析】考点1 力学计算题型1:速度、重力、功、功率、机械效率相结合如图所示,叉车在10 s 内将质量为2 t 的大理石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了1 m,发动机所做的功是5×104 J。

(g 取10 N/kg)求:(1)大理石在10 s 内被提升的平均速度。

(2)叉车的支持力对大理石做的功。

(3)叉车提升大理石的功率。

(4)叉车提升大理石的机械效率。

题型2:密度、压强和浮力相结合如图甲所示,将一个质量为5.4 kg,分布均匀的长方体物块水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物块长0.2 m,宽0.1 m,高0.1 m。

(g 取10 N/kg)求:(1)物块的密度。

(2)图甲中,物块水平放置时对桌面的压强。

(3)图乙中,把物块竖直放置于足够大的容器内,然后倒入水,直至水深0.3 m,物块受到水的浮力是多少?力学计算题解题的思维方法:1.正向思维法:由已知条件入手。

2.逆向推理法:由待研究量入手。

3.双向交叉法:对综合性强、信息量大、涉及知识点多的复杂题目需由已知条件入手看能推出什么新条件,同时由待定研究量入手向前推理,看需要哪些相关量,使前后能联系到一起。

【考点典例剖析】考点2 电学计算题型1:欧姆定律有关的计算如图甲所示,在2022 年某工厂要研发一种新型材料,要求对该材料的承受的撞击力进行测试.在测试时将材料样品(不计质量)平放在压力传感器上,闭合开关S,由静止自由释放重物,经撞击后样品材料仍完好无损.从重物开始下落到撞击样品的整个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I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压力传感器的电阻R 随压力 F 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电源的电压为24 V,定值电阻R0=10 Ω.求:(1)在重物下落的过程中,压力传感器的电阻是多少?(2)在撞击过程中,样品受到的最大撞击力是多少?题型2:电功、电功率有关的计算如图3-13 甲是某款电热水龙头.即开即热、冷热兼用.图乙是它的原理电路图,R1、R2为电热丝.通过旋转手柄带动开关S 接通对应的电路,从而实现冷水、温水和热水之间切换.有关参数如表所示.不考虑温度对电阻丝值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1)开关与1、2接触时,水龙头放出的水是_____( 填“温”或“热”)水,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多大?(2)水龙头放热水时,正常工作50 s,消耗的电能是多少?(3)R2的电阻值多大?电学计算题的解题技巧:1、善于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电学试题时,有些题目的已知条件并不明显给出,而是隐藏在其中,求解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挖掘其中的隐含条件,而这些隐含条件可从物理现象、关键用语等已知条件中挖掘。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第一章:力学基本概念1.1 力的定义及分类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单位(牛顿)区分不同类型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1.2 牛顿三定律掌握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掌握第二定律(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理解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第二章:固体、液体与气体的力学性质2.1 固体的力学性质了解固体的密度、比热容等基本性质掌握固体压缩的原因及效果2.2 液体的力学性质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及计算方法2.3 气体的力学性质了解气体的压强、温度等基本性质掌握气体的膨胀与压缩第三章:力学题目解题技巧3.1 受力分析学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识别各种力的作用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3.2 力学方程的应用熟练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学会运用动能定理、势能定理等解决力学问题3.3 力学图形的分析掌握力的图示法、力的分解图等图形分析方法学会运用力学图形解决实际问题第四章:力学实验与探究4.1 实验基本操作与技能学会使用天平、量筒等基本实验仪器掌握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4.2 常见力学实验了解并参与弹簧测力计、液体压强计等实验掌握实验原理及结果分析4.3 力学探究活动参与探究活动,如研究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关系等学会提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第五章:力学综合练习与模拟考试5.1 力学综合练习完成一定数量的力学综合练习题分析错误原因,巩固所学知识5.2 力学模拟考试参加模拟考试,检验复习效果分析考试成绩,查漏补缺第六章:静力学6.1 静力平衡理解静力平衡的条件学会使用平衡方程解决静力问题6.2 重心与支撑面掌握重心的概念及其位置的确定理解支撑面对物体稳定的影响6.3 摩擦力区分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掌握摩擦力的计算和应用第七章:动力学7.1 直线运动学习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掌握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7.2 曲线运动理解曲线运动的条件学会计算曲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7.3 圆周运动掌握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学习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第八章:能量与功8.1 动能与势能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计算学习动能和势能的转化8.2 功与能量掌握功的概念和计算理解功与能量的关系8.3 机械效率学习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第九章:动量与碰撞9.1 动量的概念与计算学习动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掌握动量守恒定律9.2 碰撞的基本类型理解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特点学习碰撞中的能量转化9.3 爆炸与反冲学习爆炸产生的反冲力理解反冲现象的应用第十章:力学热点问题与拓展10.1 重力加速度学习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和变化掌握重力加速度的应用10.2 宇宙探索理解万有引力在宇宙探索中的应用学习宇宙探索中的力学问题10.3 新能源技术了解新能源技术中的力学问题学习新能源技术对力的需求和应用十一章:浮力与阿基米德原理11.1 浮力的概念与计算理解浮力的定义和产生原因学会计算浮力的大小11.2 阿基米德原理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和应用学会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11.3 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学习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规律理解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二章:简单机械12.1 杠杆理解杠杆的分类和特点学会计算杠杆的平衡条件12.2 滑轮与斜面掌握滑轮和斜面的原理和应用学会计算滑轮和斜面的机械优势12.3 机械能的转化理解机械能的转化原理学会计算机械能的转化十三章:力学实验与数据分析13.1 实验设计与方法学习力学实验的设计方法和步骤掌握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方法13.2 实验数据分析学会使用图表和数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理解实验数据分析的意义和目的十四章:力学综合练习与模拟考试14.1 力学综合练习完成一定数量的力学综合练习题分析错误原因,巩固所学知识14.2 力学模拟考试参加模拟考试,检验复习效果分析考试成绩,查漏补缺十五章:复习策略与考试技巧15.1 复习策略学习有效的复习方法和技巧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和目标15.2 考试技巧学习物理考试的解题技巧和策略提高考试时的时间管理和题目应对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重点:力的定义、分类和单位,牛顿三定律。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2)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3)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3)学会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3)教育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力学基本概念:力、质量、速度、功、能等;2. 牛顿三定律:惯性定律、动力定律、相互作用定律;3. 摩擦力、重力、弹力等常见力的性质和作用;4. 浮力、压强、大气压等与力相关的现象;5.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等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PPT、模型等辅助工具,讲解力学基本概念和定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2.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运用力学知识进行解释,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4.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5.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 练习题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答题情况,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4. 期中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的力学知识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资源1. PPT、教学课件等辅助教学工具;2. 实验器材:杠杆、滑轮、斜面等;3. 练习题和课后作业:教师自编或选用教材配套练习题;4. 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中考《力学计算专题复习》公开课教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更合中学九年级物理公开课教案
物理科组梁健
课题:力学计算专题复习
执教班级:九年级7班
公开课时间:2013-5-17
教学模式:作业调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熟记力学中的计算公式。

2.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选用适当的公式,求解物理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完成精选的练习和作业,并进行分析、概括、总结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感,提高学习兴趣。

2.使学生养成细心、严谨分析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巩固力学计算基础知识,掌握基本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力学公式的综合应用解题。

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力学计算复习卷》课前作业部分内容。

教师:多媒体课件
2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
一、作业复习与导入
教师通过提问所布置的课
前作业引入新课,了解学生对
力学公式的基本掌握程度。

【具体内容】:提问《力学计
算复习卷》课前作业填空题和
讲解课堂自主作业的第1题。

学生口头完成老师对
作业的提问。

5 6分钟
二、出示目标,明确重、难点教师向学生展示本节课学习目
标和德育目标【详见本教案的
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学生快速阅读教师展
示的教学目标与德育
目标
1分钟
三、课堂作业,自主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
的作业(即课堂教学知识点、
教学内容以作业形式展示)。

【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完成
《力学计算复习卷》课堂自主
作业的第2、3题。

各个学生自主独立完
成相应作业内容,让
学生代表把解题过程
写到黑板上。

10分

四、课堂作业评价教师结合教学重点,对课堂作
业进行讲解【详见多媒体课
件】,并对黑板上的解题过程
进行评价。

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
的基础上,自查解题
过程存在的问题,与
同学、老师共同解
决。

10分

五、课堂作业提炼归纳。

引导学生提炼和归纳课堂作业
中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详
见多媒体课件的学法指导。


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
式提炼和归纳课堂作
业中的解题知识、技
能与方法,师生互
动。

5分钟
六、课堂思维延伸
教师精选近年中考出现的
力学计算题,引导学生运用本
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来进行
分析解答。

【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完成
《力学计算复习卷》课堂思维
延伸的的第1、2题,选择性评
讲部分内容。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
进行对所归纳的解题
知识、技能与方法的
实践应用。

10分

七、小结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提出学习要
求。

【详见多媒体课件小结】
学生回顾本课内容,
自查漏补。

2分钟
八、课后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学生课后完成老师布
置的作业。

1分钟
3
教学反思(课后)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