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加工常用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数控加工工时计算公式

数控加工工时计算公式
Z n fz:每刀进给量 Z:刀盘刃数[片] n: 主轴转速 VC: 切削速度 Dc:钻头直径 [mm] n: 主轴转速
L
Vf:工作台进给速度
fz:每刀进给量
z:切刃数(切刃数=1)
n: 主轴转速
×
T:加工时间(秒) L:每次走刀的加工长(mm) F:每转进给量 n:主轴转速 D1:被加工材料的最大径(mm) D2:被加工材料的最小径(mm) VC:切削速度 N:走刀数(D1-D2)/ap/2
π
π
T:加工时间(秒)T1未达到最高转速时的加工时

L:加工宽度(mm)
ap:每次走刀的切深(mm)
加工时间(切槽加工) 转速一定时:
T 60 ( D1 D2) 2 F n
加工时间(切槽加工)
切削速度一定时:
T1 60 π (D1 D2) (D1 D2) 4000 F VC
加工时间(切断加工)
转速一定时:
T 60 D1 2 F n
加工时间(切断加工)
切削速度一定时:
T1 60 π (D1 D3) (D1 D3) 4000 F VC
F:每转进给量
n:主轴转速
D1:被加工材料的最大径(mm)
D2:被加工材料的最小径(mm)
VC:切削速度
NT: :加走工刀时数间=(L秒/ap)T1未达到最高转速时的加工时

L:加工宽度(mm)
ap:每次走刀的切深(mm)
F:每转进给量 n:主轴转速
π
D1:被加工材料的最大径(mm)
D2:被加工材料的最小径(mm)
加工时间(外径加工 其2:多次走刀加工 时)
切削速度一定时:
T 60 π L (D1 D2) N 21000 F VC

八大数控计算公式,珍藏版

八大数控计算公式,珍藏版

一:切削线速度:V=πDN/1000N=rpm(主轴转数)D=¢mm(切削直径)V=M/minπ=3.14二:切削动力:KW=(Ks×V×d×f)÷(6000×λ)W=Kw(切削动力)f=进刀量(mm/rev)d=切削深度(mm)λ=0.7~0.85(机械效率)三:切削阻抗:P=Ks×qP=KGKs=kg/平方mmq=f×d[切削面积〔平方mm〕]四:切削扭力:T=P×(D/2)T=kg-mD=¢mm(切削直径)五:进刀速度与进刀量:Vf=N×fVf=进刀速度(mm/min)N=rpm(主轴转数)f=进刀量(mm/rev)六:钻孔时间:T=L/Nf=πDL/1000VfT=钻孔时间(min)D=¢mm(钻头直径)L=钻孔深度(mm)V=M/minf=进刀量(mm/rev)七:刀尖圆弧半径补偿:Z=r(1-tanθ/2)X=ZtanθZ=Z向补正值X=X向补正值r=刀尖圆弧半径θ=斜线夹角八:工作台进给量:Vf=fz×Z×nVf=工作台进给量(mm/min)fz=每齿进给量(mm/t)Z=铣刀齿数n=铣刀转数数控车床粗糙度计算公式及用法:1、进给——进给越大粗糙度越大,进给越大加工效率越高,刀具磨损越小,所以进给一般最后定,按照需要的粗糙度最后定出进给。

2、刀尖R——刀尖R越大,粗糙度越降低,但切削力会不断增大,对机床的刚性要求更高,对材料自身的刚性也要求越高。

建议一般切削钢件6150以下的车床不要使用R0.8以上的刀尖,而硬铝合金不要用R0.4以上的刀尖,否则车出的的真圆度、直线度等等形位公差都没办法保证了,就算能降低粗糙度也是枉然!3、切削时要计算设备功率,至于如何计算切削时所需要的功率(以电机KW 的80%作为极限),下一帖再说。

要注意的时,现在大部分的数控车床都是使用变频电机的,变频电机的特点是转速越高扭力越大,转速越低扭力越小,所以计算功率是请把变频电机的KW除2比较保险。

数控编程技巧CNC常用计算公式

数控编程技巧CNC常用计算公式

数控编程技巧CNC常用计算公式1.螺旋线坐标计算公式:螺旋线是在加工圆柱体表面上呈螺旋状态加工的轮廓,使用下列公式可以计算出螺旋线的坐标:X = R * cos(θ)Y = R * sin(θ)Z=a*θ+b其中,R为螺旋线的半径,θ为螺旋线的角度,a为螺旋线的升降幅度,b为螺旋线的起点高度。

2.加工深度计算公式:当进行数控铣削等加工时,需要计算工件加工的深度。

可以使用以下计算公式来确定加工深度:加工深度=总深度-余量其中,总深度为工件需要加工的深度,余量为保留在工件上的材料厚度,以确保加工到所需尺寸。

3.缩放比例计算公式:有时候需要对一个模型进行缩放,以适应不同的加工要求或设备尺寸。

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缩放比例:缩放比例=新尺寸/原始尺寸4.旋转角度计算公式:当要在数控机床上进行旋转加工时,需要计算旋转的角度。

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旋转角度:旋转角度=(旋转圈数*360°)+单圈旋转的角度其中,旋转圈数为旋转的圈数,单圈旋转的角度为旋转一圈时的角度。

5.加工速度计算公式:加工速度是在数控机床上进行工件加工时,刀具或工件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

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加工速度:加工速度=进给速度*主轴转速6.内孔加工半径计算公式:当进行数控车削或镗削等内孔加工时,需要计算内孔的半径。

可以使用以下计算公式:内孔半径=工件半径-内孔深度7.平均切削速度计算公式:平均切削速度是切削过程中单位时间内切削边缘的长度。

可以使用以下计算公式计算平均切削速度:平均切削速度=π*刀具直径*主轴转速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计算公式示例,具体的计算公式还取决于加工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和工件形状。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加工情况和数控机床的参数来确定合适的计算公式。

数控机床转速计算公式(一)

数控机床转速计算公式(一)

数控机床转速计算公式(一)
数控机床转速计算公式
1. 转速计算公式
•转速 (N) = 切削速度 (V) / 刀具直径 (D)
•转速 (N) = 主轴转速 (n) * 主轴倍率
2. 切削速度计算公式
切削速度是指刀具在单位时间内切削加工的路径长度,通常使用单位为 m/min。

切削速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切削速度(V) = π * 刀具直径 (D) * 主轴转速 (n) / 1000 举例说明:
假设刀具直径为 10mm,主轴转速为 1000 rpm,根据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得到切削速度:
切削速度(V) = (π * 10 * 1000) / 1000 = m/min
3. 主轴倍率计算公式
主轴倍率是指主轴转速与转速之间的关系,用于校正转速。

主轴倍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主轴倍率 = 程序设定转速 / 实际转速
举例说明:
假设程序设定转速为 2000 rpm,实际转速为 1800 rpm,根据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得到主轴倍率:
主轴倍率 = 2000 / 1800 =
4. 总结
通过以上的计算公式,可以准确计算数控机床的转速。

首先根据切削速度公式,得到切削速度,然后使用主轴倍率计算实际转速,最终将切削速度除以刀具直径,得到转速。

这些公式是数控机床操作中常用且有效的计算方法,能够帮助创作者准确地控制机床的转速,提高加工效率和质量。

注意:以上公式仅供参考,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适配。

数控车宏程序常用的数学运算公式

数控车宏程序常用的数学运算公式

数控车宏程序常用的数学运算公式数控车宏程序是一种用于控制数控车床进行加工的程序,其中常用的数学运算公式在快速而准确地完成加工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数控车宏程序中常用的数学运算公式:1. 线性插补公式:用于计算两个坐标点之间的直线路径。

公式如下:X = X1 + (X2 - X1) * tY = Y1 + (Y2 - Y1) * t其中,(X1, Y1) 和 (X2, Y2) 分别表示起点和终点的坐标,t 表示时间参数,取值范围为 [0, 1]。

2. 圆弧插补公式:用于计算从起点到终点经过中间点的圆弧路径。

公式如下:X = Xc + R * cos(α + β * t)Y = Yc + R * sin(α + β * t)其中,(Xc, Yc) 表示圆弧的圆心坐标,R 表示圆弧的半径,α 表示圆弧起始点的角度,β 表示圆弧角度增量,t 表示时间参数,取值范围为 [0, 1]。

3. 螺旋线插补公式:用于计算沿着螺旋线路径进行加工。

公式如下:X = Xc + R * cos(α + β * t)Y = Yc + R * sin(α + β * t)Z = Zc + H * t其中,(Xc, Yc, Zc) 表示螺旋线的起点坐标,R 表示螺旋线的半径,α 表示螺旋线起始点的角度,β 表示螺旋线角度增量,H 表示螺旋线的高度增量,t 表示时间参数,取值范围为 [0, 1]。

4. 平面差补公式:用于校正加工件与期望形状之间的误差。

公式如下:X = X0 + E * cos(A)Y = Y0 + E * sin(A)其中,(X0, Y0) 表示加工点的坐标,E 表示误差,A 表示误差对应的角度。

以上是数控车宏程序常用的数学运算公式,它们在数控车床加工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确保了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的提升。

数控车床编程点位计算公式

数控车床编程点位计算公式

数控车床编程点位计算公式数控车床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机械加工设备,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模具加工等领域。

在数控车床的加工过程中,编程点位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加工零件的精度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数控车床编程点位计算的公式及其应用。

一、数控车床编程点位计算公式。

1. 直线插补点位计算公式。

直线插补是数控车床加工中常用的一种加工方式,其点位计算公式如下:Xn = X0 + (n/N) (X1 X0)。

Yn = Y0 + (n/N) (Y1 Y0)。

Zn = Z0 + (n/N) (Z1 Z0)。

其中,Xn、Yn、Zn为插补点的坐标,X0、Y0、Z0为起点坐标,X1、Y1、Z1为终点坐标,n为当前点位,N为总点位数。

2. 圆弧插补点位计算公式。

圆弧插补是数控车床加工中常用的一种加工方式,其点位计算公式如下:Xn = I + R cos(θn)。

Yn = J + R sin(θn)。

Zn = Z0 + (n/N) (Z1 Z0)。

其中,Xn、Yn、Zn为插补点的坐标,I、J为圆弧中心坐标,R为圆弧半径,θn为当前点位对应的角度,Z0、Z1为起点和终点的Z坐标,n为当前点位,N为总点位数。

3. 螺旋线插补点位计算公式。

螺旋线插补是数控车床加工中常用的一种加工方式,其点位计算公式如下:Xn = R cos(θn)。

Yn = R sin(θn)。

Zn = Z0 + (n/N) (Z1 Z0)。

其中,Xn、Yn、Zn为插补点的坐标,R为螺旋线半径,θn为当前点位对应的角度,Z0、Z1为起点和终点的Z坐标,n为当前点位,N为总点位数。

二、数控车床编程点位计算公式的应用。

1. 提高加工精度。

在数控车床的加工过程中,编程点位计算的精度直接影响到加工零件的精度。

通过合理地应用上述的点位计算公式,可以提高加工精度,保证加工零件的质量。

2. 提高加工效率。

编程点位计算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对于提高加工效率至关重要。

数控加工精度如何计算公式

数控加工精度如何计算公式

数控加工精度如何计算公式数控加工是一种高精度加工方法,能够实现复杂零件的高精度加工。

在数控加工中,精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直接影响着加工零件的质量和精度。

因此,了解如何计算数控加工精度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数控加工精度的计算公式,并对其进行详细解析。

数控加工精度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定位精度、重复定位精度、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1. 定位精度的计算公式。

定位精度是指数控机床在进行定位移动时,其实际位置与期望位置之间的偏差。

定位精度的计算公式如下:定位精度 = |实际位置期望位置|。

2. 重复定位精度的计算公式。

重复定位精度是指数控机床在进行多次定位移动后,其重复定位的精度。

重复定位精度的计算公式如下:重复定位精度 = |最大偏差最小偏差|。

3. 加工精度的计算公式。

加工精度是指数控机床在进行加工时,其加工尺寸与设计尺寸之间的偏差。

加工精度的计算公式如下:加工精度 = |加工尺寸设计尺寸|。

4. 表面粗糙度的计算公式。

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的粗糙程度,通常用Ra值表示。

表面粗糙度的计算公式如下:表面粗糙度 = Ra值。

以上是数控加工精度的计算公式,下面我们将对这些公式进行详细解析。

首先是定位精度的计算公式。

定位精度是指数控机床在进行定位移动时,其实际位置与期望位置之间的偏差。

定位精度的计算公式是通过实际位置减去期望位置来得到的,其绝对值就是定位精度。

定位精度越小,表示机床的定位移动越准确。

接下来是重复定位精度的计算公式。

重复定位精度是指数控机床在进行多次定位移动后,其重复定位的精度。

重复定位精度的计算公式是通过最大偏差减去最小偏差来得到的,其绝对值就是重复定位精度。

重复定位精度越小,表示机床的多次定位移动的一致性越好。

然后是加工精度的计算公式。

加工精度是指数控机床在进行加工时,其加工尺寸与设计尺寸之间的偏差。

加工精度的计算公式是通过加工尺寸减去设计尺寸来得到的,其绝对值就是加工精度。

CNC编程数控切削加工如何计算转速和进给

CNC编程数控切削加工如何计算转速和进给

CNC编程数控切削加工如何计算转速和进给一、转速的计算1.切削速度(Vc)的计算切削速度是指刀具切削工件物理表面的速度,通常以单位时间内切削表面的长度来表示,单位为m/min 或mm/min。

计算公式:Vc=πdN/1000其中,π是常数(约等于3.1416),d为刀具直径(单位为mm),N 为转速(单位为r/min)。

2.主轴转速(N)的计算主轴转速是指主轴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通常以每分钟旋转的圈数来表示,单位为r/min。

计算公式:N=(1000Vc)/(πd)其中,π是常数(约等于3.1416),d为刀具直径(单位为mm),Vc为切削速度(单位为m/min 或mm/min)。

3.刀具直径(d)的选择根据切削工件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刀具直径。

刀具直径越小,转速就越大;刀具直径越大,转速就越小。

二、进给的计算1.进给速度(Vf)的计算进给速度是指刀具在工件上移动的速度,通常以单位时间内刀具移动的长度来表示,单位为mm/min 或mm/rev。

计算公式:Vf = Nzf其中,N为主轴转速(单位为r/min),z为每分钟主轴转一周的进给齿数(单位为书数/mm),f为每齿进给量(单位为mm/齿)。

2.进给齿数(z)的选择根据工件材料和切削条件,选择合适的进给齿数。

一般来说,加工硬材料时,进给齿数要选小一些;加工软材料时,进给齿数要选大一些。

3.每齿进给量(f)的选择每齿进给量是指刀具每齿所移动的距离。

根据工件材料、刀具和切削条件,选择合适的每齿进给量。

一般来说,加工硬材料时,每齿进给量要选小一些;加工软材料时,每齿进给量要选大一些。

同时,还要考虑到加工表面质量和切削力的控制等因素。

总结:CNC编程数控切削加工中,转速和进给是根据工件材料、刀具和切削条件等因素来计算的重要参数。

合理的转速和进给选择,可以提高加工效率,保证加工质量,并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

因此,在进行CNC编程数控切削加工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计算转速和进给,以达到最佳加工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标准
一、挤牙丝攻内孔径计算公式:
公式:牙外径-1/2×牙距
例1:公式:M3×0.5=3-(1/2×0.5)=2.75mm
M6×1.0=6-(1/2×1.0)=5.5mm
例2:公式:M3×0.5=3-(0.5÷2)=2.75mm
M6×1.0=6-(1.0÷2)=5.5mm
二、一般英制丝攻之换算公式:
1英寸=25.4mm(代码)
例1:(1/4-30)
1/4×25.4=6.35(牙径)
25.4÷30=0.846(牙距)
则1/4-30换算成公制牙应为:M6.35×0.846
例2:(3/16-32)
3/16×25.4=4.76(牙径)
25.4÷32=0.79(牙距)
则3/16-32换算成公制牙应为:M4.76×0.79
三、一般英制牙换算成公制牙的公式:
分子÷分母×25.4=牙外径(同上)
例1:(3/8-24)
3÷8×25.4=9.525(牙外径)
25.4÷24=1.058(公制牙距)
则3/8-24换算成公制牙应为:M9.525×1.058
四、美制牙换算公制牙公式:
例:6-32
6-32 (0.06+0.013)/代码×6=0.138
0.138×25.4=3.505(牙外径)
25.4÷32=0.635(牙距)
那么6-32换算成公制牙应为:M3.505×0.635
1、孔内径计算公式:
牙外径-1/2×牙距则应为:
M3.505-1/2×0.635=3.19
那么6-32他内孔径应为3.19
2、挤压丝攻内孔算法:
下孔径简易计算公式1:
牙外径-(牙距)/代码=下孔径
例1:M6×1.0
M6-(1.0×0.425)=5.575(最大下孔径)
M6-(1.0×0.475)=5.525(最小)
例2:切削丝攻下孔内径简易计算公式:
M6-(1.0×0.85)=5.15(最大)
M6-(1.0×0.95)=5.05(最小)
M6-(牙距)/代码=下孔径
例3:M6×1.0=6-1.0=5.0+0.05=5.05
五、压牙外径计算简易公式:
1.直径-0.01×0.645×牙距(需通规通止规止)
例1:M3×0.5=3-0.01×0.645×0.5=2.58(外径)
例2:M6×1.0=6-0.1×0.645×1.0=5.25(外径)
六、公制牙滚造径计算公式:(饱牙计算)
例1:M3×0.5=3-0.6495×0.5=2.68(车削前外径)
例2:M6×1.0=6-0.6495×1.0=5.35(车削前外径)
七、压花外径深度(外径)
外径÷25.4×花齿距=压花前外径
例:4.1÷25.4×0.8(花距)=0.13 压花深度应为0.13
八、多边形材料之对角换算公式:
1.四角形:对边径×1.414=对角径
2.五角形:对边径×1.2361=对角径
3.六角形:对边直径×1.1547=对角直径
公式2:1.四角:对边径÷0.71=对角径
2.六角:对边径÷0.866=对角径
九、刀具厚度(切刀):
材料外径÷10+0.7参考值
十、锥度的计算公式:
公式1:(大头直径-小头直径)÷(2×锥度的总长)=度数等于查三角函数值
公式2:简易
(大头直径-小头直径)÷28.7÷总长=度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