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政策课件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5宏观经济政策PPT

宏观经济学5宏观经济政策PPT
7
二、财政政策的工具
▪ 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 ▪ 政府收入——主要是税收,包括:所得税、财
产税和流转税等。 ▪ 公债
8
▪ 财政政策的运用 ▪ “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原则:
总需求不足→经济萧条→失业
扩张性 财政政策
增加政府支出 减少税 收
增加 总需求
总需求过度→经济繁荣→通货膨胀
LM曲线斜率的大小与k成正比;与h成反比。
22
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r
财 政
IS2
LM


IS1



E1
E2
与 挤
挤出效应
0
Y1 Y2 Y3
Y18
财政政策的效果与挤出效应(2)
r
IS2
LM
IS1
E2
r2
E1 r1
IS曲线的斜率越大 ,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 越不敏感,挤出效应就越 小,即财政政策的效果就 越大。反之,则效果就越 小。
0
Y1 Y2 Y3
Y19
IS曲线的斜率
r=
+ e + G0-T0 d

1-(1-t) d
r
IS2
LM
LM曲线的斜率越
IS1
大,货币需求1对收入变
r2
E2
动的反应越敏感,或货
E1 r1
币需求2对利率变动的反 应越不敏感,挤出效应 就越大,即财政政策的
效果就越小。反之,则
效果就越大。
0
Y1 Y2 Y3
Y21
LM曲线的斜率
r=
- M0
h
+
k h
Y
斜率

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

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
功能
劳动市场的主要功能包括劳动力资源配置、劳 动力价格形成、劳动力流动和就业创造等。
工资水平决定因素及差异原因
决定因素
工资水平主要由劳动力供求关系、劳动生产率、行业差异、地区差异等因素决定。
差异原因
不同行业、地区、职位之间的工资差异主要由劳动力供求关系不平衡、行业利润率 差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等原因造成。
就业政策目标及实施途径
政策目标
就业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保障 劳动者权益等。
实施途径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就业优先政策、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 就业服务和援助等途径来实现就业政策目标。
失业保险制度改革方向
改革方向
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主要包括扩 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促进再就 业等。
利率决定理论
包括古典利率理论、凯恩斯利率理论、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等,分析利率水平 及其变动的原因。
政策效应
利率政策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国际 收支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利率市场化改 革的意义和措施。
资本市场结构、特点及作用
01
02
03
资本市场结构
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 基金市场等,以及各市场 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运行机 制。
3
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探讨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方向
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
分析当前财政支出结构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方向
提出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率的建议。
财政支出与社会公平的关系
探讨财政支出如何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税收制度改革与税收优惠政策
稳定。
浮动汇率制度
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中央银行不 进行干预,波动幅度较大。

宏观经济学教学课件(全)

宏观经济学教学课件(全)

资产价格决定因素
资产价格是资本市场的核心变量,其 决定因素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 政策因素、公司业绩等。经济增长和 公司业绩提高会推动资产价格上涨; 通货膨胀和政策紧缩则可能导致资产 价格下跌。
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
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 要目标包括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国际收支 平衡等。稳定物价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通过控制 通货膨胀来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则是通过调 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总需求水平;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则需要关注汇率和国际资本流动等因素。
展。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调整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 级。
福利国家建设战略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福利水平,促 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全球化发展战略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推动贸易和投资 自由化便利化。
绿色发展战略
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产业 和绿色技术发展。
国际收支平衡与调节措施
国际收支平衡表
详细解读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包 括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等。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
探讨政府可以采取的政策措施,包括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等, 以调节国际收支平衡。
分析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内外因素, 如经济结构、国际竞争力、汇率等。
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
1 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分别阐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开放经济中的传 导路径及效果。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分析不同政策组合对内外均衡的影响,如“双紧 ”、“双松”、“松紧搭配”等。
3
国际政策协调与合作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
政策目标一致性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应共同致力 于实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 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
济目标。
政策工具互补性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具有不同的调 节机制和工具,可以相互补充,形 成政策合力。
政策实施协调性
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时,应加强沟通和协调,避免政策 冲突和相互抵消。
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将更加注重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参 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绿色低碳发展路径选择
1 2
能源结构调整 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和供给革命,加快构建清洁低 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降低碳排放强度。
产业绿色转型 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和新兴绿色产业发展,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03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失业率计算及类型划分
失业率计算
失业率 = 失业人数 / 劳动力总数 × 100%。其中,失业人数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愿意工 作但目前没有工作的人数;劳动力总数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的人数。
收入法
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 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 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 向政府支付的份额的角度来反映最终 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
经济增长率计算及分析
01
02
03
经济增长率的计算
通常采用GDP或人均GDP 的年均增长速度来衡量。
经济增长的源泉
包括资本积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完善生态文 明制度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宏观经济政策(PPT22页).pptx

宏观经济政策(PPT22页).pptx

•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下午2时39分52秒下午2时39分14:39:5220.8.8
谢谢观看
来怎样的影响? ---中央银行是通过什么工具来改变货
币供给量从而调节经济活动的?
分析框架:货币政策的原理
第三节 货币政策
一、货 币与金 融体系
一、货币与金融体系
(一)中央银行 --用以监督银行体系并控制
经济中货币量的机构 基本特点: 1、不以赢利为目的 2、不从事商业银行和其他金
具体工具: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 转移支付。
关于内在稳定器的作用的评论
判断: 1、既然内在稳定能够自动对经济进行调
节,就不需要政策有意识的运用财政政 策来调节经济。 2、内在稳定器能够自动的消除通货膨胀。
第三节 货币政策
研究问题: -----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是由谁决定
的? ---当货币量发生改变时对经济活动带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来压抑总需求,以 实现物价稳定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包括减少政府支出 与增税。
二.内在稳定器
1、什么是内在稳定器? 2、内在稳定器是如何发生作用的?
----(为什么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转 移支付能起到自动调节经济的作用?)
3、如何认识内在稳定器的任用?
二.内在稳定器
指政府没有作出影响国民收入水平的 决策情况下,某些财政政策由于其本身特 点,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经济稳定的机 制,称为内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 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  ppt课件

失业率
公式说明:
失业者人数 100% 劳动力人数
(1)劳动力是指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愿意工作的人;老人、小孩以及由种种 愿意放弃找工作的人不能算作劳动力。
ppt课件 (2)失业者是劳动力中那些想找工作但未找到工作的人。 6 6
目标之一:充分就业
✎ 失业类型
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且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所处的状态。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况
✎ 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
需求管理:管理总需求AD
1、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AD不足 2、代表:凯恩斯 3、目标:治理失业和通货膨胀 4、工具:财政与货币政策
供给管理:管理总供给AS
1、源:20世纪70年代石油价格大幅度上升 2、工具:(1)收入政策:控制工资与物价 (2)人力政策:改善劳动力市场状况 (3)经济增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
ppt课件
11 11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况
✎ 宏观经济目标之间的关系-----既统一又矛盾
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四大目标之间既存在互补关系,也存在交替关系
在制定经济政策时需要确定目标的实现顺序
ppt课件 12 12
ppt课件
i0
y
私人投资被挤出
27
27
挤出效应
收入增加 利率上升
G Y L1 r I Y
财政扩张 货币需求增加 投资减少 LM 最终结果: 收入减少
.
.
ppt课件
IS
IS’
28
28
28
不同斜率的IS曲线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IS1 r IS0 r2 r0 E0 E3 E2 r1 r0 LM r IS0 E0 IS1 E1 E3 LM

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学》PPT课件

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学》PPT课件

• 国际经济政策是对国际经济关 系的调节。现实中一般国家的 经济都是开放的,各国经济之 间存在着日益密切的往来与相 互影响。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 目标中有国际经济关系的内容 (即国际收支平衡),其他目 标的实现不仅有赖于国内经济 政策,而且也有赖于国际经济 政策。因此,在宏观经济政策 中也应该包括国际经济政策。
上和政策主张方面,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
平发生变动的根本的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人们的财富具有多种形式
:货币、债券、股票、住宅、珠宝、耐用消费品等。货币学派理论主
要由现代货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量论和自然率假说构成。

——货币学派把货币作为影响经济的最重要因素
,认为物价水平或名义收入水平是货币需求与货币供应均衡的结果,
政策。究竟什么时候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什么时候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
应由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形势加以分析权衡,斟酌使用。它是凯恩斯主义的需
求管理的内容。凯恩斯分析的是需求不足型的萧条经济,因此他认为调节经
济的重点应放在总需求的管理方面,使总需求适应总供给。当总需求小于总
供给、出现经济衰退和失业时,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措施以刺激经济;当
13.1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13.1.1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 • 以上四大目标相互之间既存在互补关系,也有交替关系。互补关系是指一个目标的实现对另
一个目标的实现有促进作用。如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水平,就要维持必要的经济增长。交替关 系是指一个目标的实现对另一个目标有排斥作用。首先,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就存在两 难选择。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必须刺激总需求,扩大就业量,这一般要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 策和货币政策,由此就会引起物价水平的上升。而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就必须实施紧缩性财 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由此又会引起失业率的上升。其次,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也存在着 相互排斥的关系。因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通货膨胀是难以避免的。最后,国内均衡与国际 均衡之间存在着交替关系。这里的国内均衡是指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而国际均衡是指国际 收支平衡。为了实现国内均衡,就可能降低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不利于实 现国际收支平衡。为了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又可能不利于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物价的目标。 • 由此,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对经济政策目标进行价值判断,权衡轻重缓急和利弊得失, 确定目标的实现顺序和目标指数高低,同时使各个目标能有最佳的匹配组合,使所选择和确 定的目标体系成为一个和谐的、有机的整体。

宏观经济政策PPT课件

宏观经济政策PPT课件
• 当经济过热,出现通货膨胀缺口时,实行紧缩性 财政政策,不应担心会产生更大的盈余。
• 这样的财政称为功能财政:政府的财政职能是实 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
综述
功能财政思想认为,政府为了实 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 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 为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妨碍政府财政政 策的正确制定和实行。
3
功能财政的提出否定了原有财 政平衡预算思想。
1
年度平衡预算
2
周期平衡预算
2024/1/21
经济衰退
税收随收 入减少而 减少。
年度平衡预算
递进关系
政府为 减少赤 字减支 增税。
经济过热
递进关系
递进关系
政府为 减少盈 余增支 减税。
税收随收 入增加而 增加。
坚持年度预算只会使 经济波动更加严重。
5

BS*=ty*G-TR
• 实际预算盈余:以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来衡量。

BS=ty-G-TR
• 二者关系:BS*-BS=(ty*-G-TR)-(ty-G-TR)

=t (y*-y)
9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的意义
• 一、将收入固定在充分就业水平,就消除了经 济周期波动对预算状况的影响,能准确反映财 政政策对预算状况的影响,并根据预算状况判 断财政政策方向。
周期平衡预算
退经济衰
经济繁荣
在经济衰 退时正文政内府容 实 行扩张政策 有意安排预 算赤字。
结果
以繁荣时的盈余 弥补衰退时的赤字 使经济周期的盈余 赤字相抵而平衡。 理论上似乎很完整 但实践起来很困难, 因为很难估计衰退 与繁荣的时间和程 度,难以确定预算, 因此无法实现
在经济繁 荣时政府实 行紧缩政策 有意安排预 算盈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动态平衡,不强调一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而是以经 济实际运行可能实现的计划期为平衡周期,保持计划期 内的国际收支均衡。
• 自主平衡,是指由自主性交易实现的收支平衡;被 动平衡,是指通过补偿性交易即一国货币当局为弥补自 主性交易的不平衡而采取调节性交易而达到的收支平衡。
大工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政策
7
• 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要求做到汇率稳定,外汇储备 有所增加,进出口平衡。
• 国际收支平衡不是消极地使一国在国际收支帐户上 经常收支和资本收支相抵,也不是消极地防止汇率变动、 外汇储备变动,而是使一国外汇储备有所增加。
• 适度增加外汇储备看作是改善国际收支的基本标志。 同时由于一国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对外 经济交往情况,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
大工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政策
大工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政策
12
• 这些经济学家认为,尽管自动稳定器可以减少政策 时滞,但这种作用十分有限。
• 自动稳定器: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 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 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经常变动 政府政策。
• 最重要的自动稳定器是所得税制。以累进个人所得 税制为例,当经济高涨、国民收入增加时,个人和企业 上缴的税收增加,这抑制了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从而使 消费和总需求自动地少增加一些;反之,当国民收入减 少时,他们缴纳的税收减少,消费和总需求自动地少减 少一些。
大工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政策
4
• 经济增长会增加社会福利,但并不是增长率越 高越好。
• 一方面要受到各种资源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无 限地增长,尤其是对于经济已相当发达的国家来说 更是如此。
•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要付出代价,如造成环 境污染,引起各种社会问题等。
• 因此,经济增长就是实现与本国具体情况相符 的适度增长率。
大工经济学原,必须对经济政策目标进行价值 判断,权衡轻重缓急和利弊得失,确定目标的实现顺序 和目标指数高低,同时使各个目标能有最佳的匹配组合, 使所选择和确定的目标体系成为一个和谐的有机的整体。
大工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政策
11
二、关于宏观经济政策的两类争论
• 因此,解决国际收支失衡是中国政府制定宏观经济 政策面临的巨大挑战。
大工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政策
9
经济目标的权衡取舍
• 以上四大目标之间既存在互补关系,也有交替关系。
• 互补关系是指一个目标的实现对另一个的实现有促 进作用。如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水平,就要维护必要的经 济增长。
• 交替关系是指一个目标的实现对另一个有排斥作用。 如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就存在两难选择。为了实现 充分就业,必须刺激总需求,扩大就业量,这一般要实 施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由此就会引起物价水平的 上升。而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就必须紧缩财政和货币, 由此又会引起失业率的上升。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 也存在着相互排斥的关系。因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通 货膨胀已难以避免的。
大工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政策
5
3、物价水平稳定
• 物价稳定是指物价总水平的稳定。一般用价格指数 来衡量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 价格的固定不变,也不是指价格总水平的固定不变,而 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
• 物价稳定并不是通货膨胀率为零,而是允许保持一 个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在1—3%之间。
• 所谓稳定,就是指在相当时期内能使通货膨胀率维 持在大致相等的水平上。这种通货膨胀率能为社会所接 受,对经济也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大工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政策
6
4、国际收支平衡
• 国际收支平衡具体分为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自主 平衡与被动平衡。
• 静态平衡,是指一国在一年的年末,国际收支不存 在顺差也不存在逆差;
大工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第二节 财政政策 第三节 货币政策 第四节 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问题
大工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政策
1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 充分就业 • 物价稳定 • 经济增长 • 国际收支均衡
内部均衡 外部均衡
大工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政策
2
• 1.消极的还积极的:关于政策使用
• 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宏观经济政策对稳定经济是 无效的,最好的政府就是没有政府。由于对宏观经济运 行所了解的远远要少于所不了解的,因此对于宏观经济 运行,最好的办法是听之任之而不是积极干预。
• 持消极论观点的经济学家不赞同干预的一个重要理 由是政策效果存在时滞。例如,经济高涨时政府实施了 紧缩性政策,然而由于政策效果的发挥往往滞后,当政 策发挥作用时经济运行可能已进入下行区,紧缩性政策 将加剧经济衰退。时滞的存在使得稳定政策几乎不可能 取得成功。
8
• 无论国际收支持续逆差还是顺差都会对本国经济造 成负面影响。
• 以中国为例,1994~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的主要 特征是“双顺差”结构不断强化,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主要 体现在三方面:
• 一是贸易收支持续顺差引发更多的贸易摩擦;
• 二是导致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发展的不平衡;
• 三是外汇储备持续增加,流动性过剩,货币政策调 控难度加大。
1、充分就业
• 由于失业的经济和社会成本是巨大的,因此减少失 业成为各国政府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 消灭失业是各国政策制定者所期望达到的理想状态, 但这是不现实的。
• 由于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存在,即便处于充 分就业水平,经济体的失业率也不会为零,即存在自然 失业率。
•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尽可能地减少周期性失业、 实现充分就业。
大工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政策
3
2、适度的经济增长
• 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体总产出水平的增长。 一国能否不断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本国的经济增长,即便是经济增长上微小的差异,也会 导致国与国之间生活水平的大相径庭。
• 根据70法则,如果GDP年均增长率为2%,GDP翻倍 的时间为35年左右,如果增长率只有1%,翻倍的时间需 要70年。1个百分点的差异看起来微小,但长期影响巨 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