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课件完整版

合集下载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课件完整版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课件完整版

m(C12H O 22 11) M (C12H O 22 11)
学 基 础
68.4g 342 g mol -1
0.200 mol


b(C12H O 22 11)
n(C12H O 22 11) m(H2O)
0.200mol 1.0kg
0.200 mol kg -1
Tb = kbb(C12H22O11) = 0.512 Kkgmol-1×0.200mol kg-1

程乙酸 391.05
3.07
三氯 甲烷
334.35
3.85
乙醚 307.85 2.02 丙酮 329.65 1.71
例1-4:将68.4 g 蔗糖C12H22O11溶于1.00 kg 水中,求该溶液的沸点。
解:M(C12H22O11) = 342gmol-1
无 机 化
n(C12H O 22 11)
pM = RT
=m/V
1.1.2 气体的分压定律
组分气体:
理想气体混合物中每一种气体叫做组
无 分气体。

化 分压:


组分气体B在相同温度下占有与混合
础 教
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叫做组分
程 气体B的分压。
pB
nBRT V
分压定律:
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
气体分压之和。

p = p1 + p2 + 或 p = pB
沸点升高:溶液的沸点高于纯溶剂的沸点 的性质,称为溶液沸点升高。

实验表明,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
机 沸点升高与溶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
化 学
Tb = kbbB

无机化学 课件 大连理工 高教 第十一章 配合物结构

无机化学 课件 大连理工 高教 第十一章 配合物结构

计算结果:八面体场的CFSE
dn
构型
d1 d2 d3 d4 d5 d6 d7 d8 d9 d10
t
1 2g
t
2 2g
t
3 2g
t
3 2g
eg1
t
3 2g
eg2
t
4 2g
eg2
t
5 2g
eg2
t
6 2g
eg2
t
6 2g
eg3
t36g eg4


电子对数
m1 m2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2
2
3
3
4
4
5
3d
4s
4p
dsp 2杂化
平面正方型,反磁性
六配位的配合物
FeF6 3
3d
Fe3 :1s2 2s2 2 p6 3s2 3 p6 3d 5
4s
4p
4d
sp 3d 2杂化
八面体型,
磁矩5.90,5个未成对电子,外轨型,
K
f
1014.3
Fe(CN)6 3
Fe3 :1s2 2s2 2 p6 3s2 3 p6 3d 5
缺点:不能预见在什么时候形成内轨型配合物或外轨型配合物。不 能解释配合物的光谱性质。
二. 晶体场理论
晶体场:带负电荷(或有极性)的配位体对中心 离子产生的静电场。
晶体场理论从静电理论出发, 将中心离子和配位体视为点电荷。中心 离子的 5 个 d 轨道在配位体的影响下,发生能级分裂。在八面体场中 分裂成两组轨道。两组轨道间的能量差称为晶体场的分裂能。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课件第07章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课件第07章

⑤中性分子中,各元素原子的氧化值的 代数和为零 ,复杂离子的电荷等于各元 素氧化值的代数和。 例: H 5 I O 6
无机化学基础教程
I的氧化值为 7
S2 O S4 O
2 3 2 6
S的氧化值为 2 S的氧化值为 2.5
Fe 3 O 4
8 Fe的氧化值为 3
7.1.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4

8H 2 O

5H 2 O 5SO
2 3
2 4
10H 10e
2 2 4
2MnO 5SO 6H 2Mn 5SO 3H2O 2KMnO 4 5K 2SO3 3H2SO4 2MnSO4 6K2SO4 3H2O
例7-2:氯气在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生成 氯化钠和氯酸钠,试配平该反应方程式。
无机化学基础教程
④确定两半反应方程式得、失电子数目 的最小公倍数。将两个半反应方程式中各项 分别乘以相应的系数,使得、失电子数目相 同。然后,将两者合并,就得到了配平的氧 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时根据需要可 将其改为分子方程式。 例7-1:配平反应方程式
无机化学基础教程
KMnO 4 (aq) K2SO3 (aq) MnSO4 (aq) K2SO4 (aq)
第七章
氧化还原反应
§7.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7.2 原电池及其电动势 §7.3 电极电势 §7.4 电极电势的应用
§ 7.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7.1.1 氧化值 7.1.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7.1.1 氧化值
有电子得失或电子偏移的反应,被称 为氧化还原反应。
2 Cu (aq) Zn(s) Zn (aq) Cu(s) 得失电子 H 2 (g) Cl2( g) 2HCl( g) 电子偏移 2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课件第06章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课件第06章

无 机
初始浓度/(mol L1)
化 平衡浓度/(mol L1)
2Ag (aq) CrO24 (aq)
0
0.010
2x
0.010 x
学 基
(2x)2 (0.010 x) Ksp 1.11012
础 教
x很小 0.010 x 0.010

x 5.2 106
化 学 基
BaSO4沉淀生成,计算平衡时溶液中 c(SO24 ) 的浓度。
础 教
解:(1) Ksp(BaSO4) 1.11010

c0
(SO
2 4
)

6.0104 40.0 40.0 2.40
mol
L1

5.7
104
mol

L1
c0 (Ba 2 )

0.010 2.40 40.0 2.40
学 基 础
位往往为, g /100g H2O或其它的表示方式, 如:g/L或mol/L。

难溶电解质饱和溶液是极稀的溶液,可

认为溶液的密度近似等于水的密度。
在进行溶度积和溶解度的相互换算时,
必须注意将溶解度的单位转换为mol·L-1。
例6-1:25oC,将固体AgCl放入纯水中, 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测得AgCl的溶解度为
教 程
☆ J =Ksp
处于平衡状态,饱和溶液;
☆ J < Ksp 平衡向右移动,无沉淀析出;
若原来有沉淀存在,则沉淀溶解。
例6-3:25℃时,某溶液中, c(SO24 ) 为 6. 0×10-4 mol·L-1 。若在 40.0 L 该溶液中,
无 机
加入 2.40 L 0.010 mol·L-1 BaCl2溶液。(1)试 判断是否能生成BaSO4 沉淀;(2)如果有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课件第02章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课件第02章

在温度T下,由参考状态单质生成物质 B(νB=+1)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称为物质 B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1 (B, 相态 , T ) ,单位是 kJ· mol fHm △ 1 H2(g)+ O2(g) H2O(g) 2 fHm (H2O ,g,298.15K) = –241.82kJ· mol-1 △
n1 N 2 (4.0 5.0)mol 1 1.0mol N 2 1
9.0 6.0
2.0 4.0
1 3 N 2 g H 2 g NH 3 g 2 2
无 机 化 学 基 础 教 程
t0
5.0
12.0
9.0
0
2.0
(mol)
(mol)
t t1时 4.0
CaCO3(s)
H2O(l)
CaO(s)+CO2(g)
1. 系统和环境 系统:被研究对象。 环境:系统外与其密切相关的部分。 敞开系统:与环境有物质交换也有能量交换。 封闭系统:与环境无物质交换有能量交换。 隔离系统:与环境无物质、能量交换。
无 机 化 学 基 础 教 程
2. 状态和状态函数 状态:系统的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
无 机 化 学 基 础 教 程
t0时 nB/mol 5.0
无 机 化 学 基 础 教 程

0 1
2
12.0
0
t1时 nB/mol 4.0 t2时 nB/mol 3.0
n1 H 2 (9.0 12.0)mol 1 1.0mol H 2 3 n1 NH3 (2.0 0)mol 1 1.0mol NH3 2 2 2.0mol
在没有外界作用下,系统自身发生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第01章PPT课件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第01章PPT课件


解题规范,字迹工整,注意有效数字。

础 教
3、有问题及时答疑。

4、认真做好实验,培养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教学参考书
1、吉林大学等 宋天佑等 无机化学(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化 学 基
2、北京师范大学等 无机化学(第四版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教 程
3、武汉大学等 无机化学(第三版,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化 学 基
p 1n 1 V R,T p 2 n 2 V R,T
础 教 程
pn 1 V R T n 2 V R T n 1n 2 R VT
n =n1+ n2+
p
nRT V
分压的求解:
pB
nBRT V
p
nRT V

机 化 学
pB p
nB n
xB
基 础 教
pB
nB n
pxBp

x B B的摩尔分数
1.2.1 溶液的浓度 1.2.2 稀溶液的依数性
1.2.1 溶液的浓度
1. 物质的量浓度 cBnVB,单位 m: o Ll1
例1-2:某容器中含有NH3、O2 、N2等气
体。其中n(NH3)=0.320mol,n(O2)=0.180mol,
n(N2)=0.700mol。混合气体的总压为133kPa。
试计算各组分气体的分压。

机 化
解:n= n(NH3)+n(O2)+n(N2)

=0.320mol+0.180mol+0.700mol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课件第14章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课件第14章
① 强氧化性
无 机 化 学 基 础 教 程
HNO3 非金属单质 相应高价酸 NO
4HNO3 3C 3CO2 (g) 4NO(g) 2H2O 5HNO3 3P 3H3PO4 5NO(g) 2HNO3 S H2SO 4 2NO 10HNO 3I2 6HIO3 10NO 2H2O 3
O2 △
性质:
P4O6白色易挥发的蜡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 P4O10白色雪花状晶体,强吸水性。
无 机 化 学 基 础 教 程
P4O6 6H2O(冷) 4H3PO3
P4O6 6H2O(热) 4H3PO4 PH3 5P4O6 18H2O(热) 12H3PO4 8P P4O10 6H2O 4H3PO4 P4O10 6H2SO 4 6SO3 4H3PO4 P4O10 12HNO 6N2O5 4H3PO4 3
4Zn 10HNO3 (很稀,1 : 10) 4Zn(NO3 ) 2 NH 4 NO 3 3H 2 O
规律:HNO3越稀,金属越活泼, HNO3 被还原的氧化值越低。
冷的浓硝酸使Fe, Al, Cr钝化 王水:(氧化配位溶解)
Au HNO3 4HCl H[AuCl4 ] NO 2H2O
Ag 2 NH3 [Ag(NH3 ) 2 ]
④ 取代反应
570C
2NH3 2Na 2NaNH2 H 2
催化
NH2-NH2联氨(肼),NH 亚氨基,N 氮化物
(2) 铵盐
①铵盐一般为无色晶体,绝大多数易溶于水
水解:NH + H2O
无 机 化 学 基 础 教 程
4
H3O+ + NH3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课件第12章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课件第12章
(1) 化工合成原料 合成氨 有机化合物的加氢反应 (2) 制取单质的还原剂 例如:Si W (3)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加工
无机化学基础教程
12.1.6 氢能源
氢是一种颇具开发潜力的清洁能源。
§12.2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概述
碱金属(IA ):ns1 Li, Na, K, Rb, Cs, Fr 碱土金属(IIA ):ns2 Be, Ca, Sr, Ba, Ra 都是活泼金属。
12.1.1 氢的存在和物理性质
氢气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易燃气体, 是所有气体中最轻的。
12.1.2 氢气的化学性质
(1) 氢气与非金属单质反应直接形成相应 的氢化物; (2) 氢气在高温下还原某些元素的卤化物 或氧化物,生成相应的单质; (3) 氢气与活泼金属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离 子型氢化物; (4) 氢气可参与一些重要的有机反应。
无机化学基础教程
KO2
•与水作用
2M + 2H2O → 2MOH + H2(g)
无机化学基础教程
Li
Na
K
Ca
•与液氨的作用
2M(s) 2NH 3 (l) → 2M 2NH H 2 (g)
无机化学基础教程

2
M (s) M (am) e (am)
液氨溶剂 -

无机化学基础教程
12.1.3 氢气的制备
(1) 实验室制氢(略) (2) 工业制氢 水煤气法 C + H2O CO + H2 1000℃ CO + H2O CO2 + H2 400℃,Fe2O3 甲烷转换法 CH4 + H2O CO +3H2 700~780℃, Ni,Co催化 电解法
第十二章
§12.1 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b = kbb(C12H22O11) = 0.512 Kkgmol-1×0.200mol kg-1
=0.102 K
无 机
Tb = Tb + Tb (H2O )
化 =0.102 K + 373.15 K
学 基
=373.25 K



稀溶液沸点升高应用:
计算溶质B的摩尔质量。
无 根据:Tb = kbbB
无 机 化
n(C12H O 22 11)

m(C12H O 22 11) M (C12H O 22 11)
学 基 础

68.4g 342 g mol -1

0.200 mol


b(C12H O 22 11)

n(C12H O 22 11) m(H2O)
0.200mol 1.0kg
0.200 mol kg -1
无机化学
Inorganic Chemistry


主讲教师:刘淑芹



主教材:无机化学基础教程

教 程
辅助教材: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化学——实用的、创造性的中心科学。
无机化学——一个古老的学科。近60多年来飞跃
无 机
发展,与其他学科交叉产生许多边缘学科。
化 无机化学的前沿领域: 配位化学、金属有机化学、

无机材料化学、生物无机化学、超分子化学等。
基 础 教
无机化学课程——高等学校化学化工类专业以及 近化学类专业的第一门重要化学基础课。
程 无机化学内容: 1. 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第1~7章);
2. 物质结构基础理论(第8~11章);
3. 元素化学基本知识(第12~18章)。
几点教学要求
1、课前预习,认真听课,记好笔记,及时复习。

教 程
3、武汉大学等 无机化学(第三版,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4、C.E.Housecroft & A.G.Sharpe Inorganic Chemistry 2nd Edition 2005
5、宋天佑 简明无机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6、华南理工大学 古国榜 无机化学(第二版)

pV = nRT
机 化
2. 确定气体的摩尔质量
学 基
pV nRT
础 教 程
pV m RT M
n m M
M mRT pV
M = Mr gmol-1
3. 确定的气体密度
M mRT

pV

化 学 基
M RT
p

教 程
pM = RT
=m/V
1.1.2 气体的分压定律
组分气体:
p1

n1RT V
,
p2
n2 RT V
,
础 教 程
p
n1RT V
n2RT V

n1 n2
RT
V
n =n1+ n2+
p

nRT V
分压的求解:

pB

nB RT V
p

nRT V
机 化 学
pB p

nB n
xB
基 础 教
pB

nB n
p
xB p

学 基
p*A /Pa — 纯溶剂A的蒸气压。
础 xA — 溶液中溶剂A的摩尔分数。


若溶液仅由溶剂A和溶质B组成,
则:xA + xB = 1, p = p*A (1-xB)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p = p*A – p
代入: p = p*A (1-xB)
无 则: ∆ p = pA* – p*A (1-xB) = p*A xB
溶液的沸点上升图
沸点升高:溶液的沸点高于纯溶剂的沸点 的性质,称为溶液沸点升高。

实验表明,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
机 沸点升高与溶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
化 学
Tb = kbbB
基 础 教
式中:kb—溶剂的沸点升高系数, K·kg·mol-1 bB —溶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 mol·kg-1


记作:p*,单位:Pa或kPa。
H2O(l) H2O(g)
表1-1 不同温度下水的蒸气压
t/℃ p*/kPa t/℃ p*/kPa t/℃ p*/kPa 无 0 0.6106 30 4.2423 70 31.1642

化 5 0.8719 40 7.3754 80 47.3798 学 10 1.2279 50 12.3336 90 70.1365
机 化
xB — 溶液中溶质B的摩尔分数。

拉乌尔定律: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
基 础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与溶质的摩
教 尔分数成正比。

在稀溶液中:nA远大于nB,nA+nB≈ nA
无 机
xB

nB nA nB

nB nA

nB mA
MA
bBM A
化 学
∆ p = pA* xB = pA*MAbB =kbB
理想气体混合物中每一种气体叫做组
无 分气体。

化 分压:


组分气体B在相同温度下占有与混合
础 教
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叫做组分
程 气体B的分压。
pB

nBRT V
分压定律:
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
气体分压之和。

p = p1 + p2 + 或 p = pB

化 学 基

础 20 2.3385 60 19.9183 100 101.3247

程 * 同一种液体,温度升高,蒸气压增大。
* 相同温度下,不同液体蒸气压不同;

1. 乙醚


2. 正己烷
学 基
3. 乙醇

4. 苯
教 程
5. 水
物质的蒸气压—— 温度关系图

当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液
机 体沸腾,此时的温度称为该液体的沸点。
机 化 学
Tf = kfbB 式中:kf—溶剂的凝固点降低系数,

K·kg·mol-1
础 教
bB —溶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 mol·kg-1

p = 10.1 MPa = 1.01×107 Pa
基 础
由 pV = nRT 得:
教 程
n
pV RT

1.01107 Pa 8.314J mol -1
4.0 10 2 m3 K-1 300 .15 K
162 mol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
1. 计算p,V,T,n中的任意物理量

机 化 2、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16开纸),

解题规范,字迹工整,注意有效数字。

础 教
3、有问题及时答疑。

4、认真做好实验,培养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教学参考书
1、吉林大学等 宋天佑等 无机化学(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化 学 基
2、北京师范大学等 无机化学(第四版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x B B的摩尔分数
例1-2:某容器中含有NH3、O2 、N2等气
体。其中n(NH3)=0.320mol,n(O2)=0.180mol,
n(N2)=0.700mol。混合气体的总压为133kPa。
试计算各组分气体的分压。

机 化
解:n= n(NH3)+n(O2)+n(N2)

=0.320mol+0.180mol+0.700mol
Tb —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
沸点升高。
溶剂的沸点升高系数kb只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表1-3 常见溶剂的沸点和沸点升高系数
无溶剂

Tb*/K
kb/
溶剂
(K·kg·mol-1)
Tb*/K
kb/
(K·kg·mol-1)
化水 373.15 0.512 苯 353.25 2.53

基乙醇 315.55

§1.2 稀溶液的依数性

机 化
1.2.1 溶液的浓度

基 础
1.2.2 稀溶液的依数性


1.2.1 溶液的浓度
1. 物质的量浓度
cB

nB V
, 单位:mol
L1
无 机 化
2. 质量摩尔浓度
bB

nB mA
, 单位: mol

kg
1

基 3. 质量分数

wB

mB m
, 单位:1

程 4. 摩尔分数
pV
101325 Pa 22.414 103 m3
nT
1.0 mol 273 .15 K


8.314 J mol 1 K1
R=8.314 kPaLK-1mol-1
人们将符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气体,称 为理想气体。

理想气体分子之间没有相互吸引和排斥,
机 化
分子本身的体积相对于气体所占有体积完全
基 础
溶液的凝固点:固态纯溶剂与溶液中溶剂
教 平衡共存时的温度称为该溶液的凝固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