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细菌鉴定

合集下载

胡方芳-临床微生物标本常见细菌培养和鉴定

胡方芳-临床微生物标本常见细菌培养和鉴定

三 细菌鉴定的基本依据
• 基本结构:形态与染色 • 生长特性:培养特性 • 细菌代谢产物:生化反应: • 细菌免疫学特征:血清学试验: • 遗传特征:分子生物学实验 • 其他:质谱分析技术、色谱分析技术等
四 细菌鉴定基本步骤
• (一) 挑选可疑菌落 • (二) 涂片染色 • (三) 生化反应试验 • (四) 血清学试验 • (五) 其他相关试验
• 粪便:接种血平板、SS平板和麦康凯平板 置普通温箱 35℃孵育
• 脓液及创伤感染分泌物:血平板 置普通温箱 35℃孵育
• 生殖道:接种血平板和淋球菌平板 置CO2温箱 35℃孵 育
一 常见细菌培养
• 培养特性: 1 适宜生长温度:大多数病原菌35-37℃,某些在
低温(李斯特菌属 4 ℃ 缓慢生长)或高温下生 长 2 气体环境:需氧菌、兼性厌氧、微需氧(5%O2、 10%CO2 如肺炎链球菌、淋病奈瑟氏菌等)、厌 氧菌
菌)、辣味(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3)菌落溶血特征 α溶血/草绿色溶血: β溶血: γ溶血/不溶血:
链球菌的溶血现象
2 液体培养基 (1)均匀浑浊生长 (2)沉淀生长 (3)表面生长(菌膜)
(二) 涂片染色
• 染色:革兰染色: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 • 形态、大小和排列:球形、杆形、螺旋形,菌体
大小,单个、成双、葡萄状等
-
迁移生长 +
洋葱 类鼻疽 巴斯特 其他
铜绿
- 靛基质
其他
沙雷 枸橼 肠杆菌 嗜麦芽 不动 沙门 其他
+
变形杆菌
大肠
革兰阴性球菌
氧化酶(+) G- Co:
脑膜炎双Co 卡他布兰汉
淋球菌
血平板 + 巧克力 + 普通平板 (除卡他)

临床常见细菌手工鉴定和结果判断

临床常见细菌手工鉴定和结果判断

临床常见细菌的手工鉴定和结果判断一.细菌的鉴定步骤1、鉴定的概念:将一个未知的菌株按其生物学特性,经过与所有已知菌种进行比较后划归到一个已知菌种的分析过程。

2、对待鉴定的菌种要明确已经获得纯化培养或者该菌种在血平板上生长良好,有单个菌落可以进行生化试验。

(我们这里一般都是预先纯化培养)+––+b)G,G,c,对待鉴定的菌种进行革兰染色,3、观察形态(Gc,Gb做触酶,氧化酶实验,然后按科,属,种逐步鉴定。

要注意对待鉴定的菌种选择一个合适的鉴定系统,临床常见细菌的快速简单的鉴定系统我们都已经设计好,参考鉴定质控单。

4、按鉴定质控单的要求填写好病人姓名,年龄,性别;标本类型,标本编号,送检日期等。

另外最重要的是要填写好该菌种的菌落形态以及有无溶血。

5、复习革兰染色,触酶实验,氧化酶实验。

⑴.革兰染色:是细菌鉴定过程中最常用最基本最重要的染色方法。

首先要将待鉴定的细菌涂片,固定(目的:杀死细菌,改变细菌对染料的通透性)。

第一步:以结晶紫初染(染色液Ⅰ)第二步:以卢戈氏碘液媒染(染色液Ⅱ)乙醇脱色(染色液Ⅲ)95%第三步:用.第四步:最后用稀释复红复染(染色液Ⅳ)⑵.触酶实验(HO实验):22a.原理:具有过氧化氢酶的细菌能催化双氧水生成水和初生态氧,继而形成氧分子出现气泡。

b.方法:一般用玻片法,就是挑取菌落在洁净的玻片上涂开,滴加3%过氧化氢数滴,观察结果(立即有大量气泡产生者为阳性,不产生气泡者为阴性)。

要注意不能在血平板上进行实验,这样易出现假阳性;另外陈旧菌落要是进行实验可能会导致假阴性结果;还有不能在接种针或环上进行实验。

c.阳性对照用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性对照用链球菌;试剂要避光置4℃冰箱保存。

d.应用:绝大多数含细胞色素的需氧和兼性厌氧细菌触酶实验阳性,链球菌属阴性。

临床常见细菌鉴定实验中我们一般用于区别葡萄球菌属(+),微球菌属(+),链球菌属(-)。

⑶.氧化酶实验(Kovac实验):a. 原理:氧化酶又称细胞色素酶,是细胞色素呼吸酶系统的最终呼吸酶。

细菌的生化鉴定

细菌的生化鉴定

综合的部分常见菌鉴别试验表1 常见产黄色素菌种的鉴别菌名氧化酶动力葡萄糖吲哚硝还ONPG麦芽糖木糖七叶苷Mac生长少动鞘氨醇单胞+ + + - - + + + + - 浅黄金色单胞菌- + + - + + + + + + 栖稻黄色单胞菌- + + - - - + + - + 嗜麦芽窄食单胞- + + + + + - + + 食醇鞘氨醇杆菌+ - + - - + + + + + 多食鞘氨醇杆菌+ - + - - + + + + + 脑膜炎败血黄杆+ - + + - + + - + V 有毒威克斯菌+ - - + - - - - (+)- 短稳杆菌+ - + + - - + - - + 洋葱伯克霍尔德+/- - + + + + + + + 产吲哚金黄杆菌+ - + + + - + - + + 食醇鞘氨醇杆菌阿拉伯阴性,甘露醇阳性,多食鞘氨醇杆菌相反。

(+),多数阳性;(-),多数阴性;V,不定;空缺的是暂时未查到确切结果。

表2葡萄球菌与其他革兰阳性球菌的鉴别菌属严格需氧四联排列紧粘琼脂动力触酶氧化酶厌氧葡萄糖产酸杆菌肽耐药呋喃唑酮耐药5.0%NaCl琼脂生长葡萄球菌属- d --+ - d + -+气球菌属-+ ----(+)--+动性球菌属+ d -+ + --+口腔球菌属- d + -±-+ ---微球菌属+ + --+ + --+ +注:杆菌肽0.04U/片,(+)为耐药,(-)为敏感,抑菌环10~25mm;呋喃唑酮100μg/片,抑菌环≤9mm为耐药(+),抑菌环15~35mm为敏感(-)。

葡萄球菌、动性球菌、口腔球菌和微球菌都属微球菌科。

表3常见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鉴定试验菌名新生霉素硝酸盐还原尿素酶甘露醇产酸*蔗糖产酸*麦芽糖产酸覃糖产酸表皮葡萄球菌S (+)+-++-头状葡萄球菌S (+)-++--孔氏葡萄球菌R (-)±(+)(-)±+溶血葡萄球菌S (+)—V +++腐生葡萄球菌R -+++++模仿葡萄球菌S ++++(±)±人型葡萄球菌S ++-++±里昂葡萄球菌S +±++++施莱弗葡萄球菌S +-+--±华纳葡萄球菌S ±+±+(+)+注:产酸试验应加石蜡油。

肠杆菌科生化鉴定实验

肠杆菌科生化鉴定实验

肠杆菌科生化鉴定实验
肠杆菌科是一类常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可以通过一系列
生化鉴定实验来进行鉴定。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肠杆菌科生
化鉴定实验:
1. 硫代硫酸亚铁(TSI)琼脂糖培养基实验:在TSI琼脂
糖培养基上培养菌株,观察菌落的颜色和气体产生情况。

肠杆菌科细菌在该培养基上产生酸和气体,导致培养基中
的pH下降,产生黄色酸性反应。

2. 尿素水解试验:将菌株接种到尿素水解培养基上,观察
培养基的颜色变化。

肠杆菌科细菌中的一些种类能够产生
尿素酶,将尿素水解为氨和二氧化碳,导致培养基变为粉
红色。

3. 大肠杆菌甲醛试验:将菌株接种到含有甲醛的培养基上,观察培养基的颜色变化。

肠杆菌科细菌中的大肠杆菌能够
利用甲醛作为唯一的碳源,产生酸和气体,导致培养基变
为黄色。

4. 气体产生试验:将菌株接种到气体产生管中,观察管内
气体的产生情况。

肠杆菌科细菌中的一些种类能够产生气体,如氢气和二氧化碳。

5. 青霉素酶试验:将菌株接种到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上,
观察菌落的形成情况。

肠杆菌科细菌中的一些种类能够产
生青霉素酶,使得培养基中的青霉素失活,导致菌落形成。

需要注意的是,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通常需要结合多个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单一实验结果可能不足以确定菌株的分类。

此外,不同的肠杆菌科细菌种类可能在生化反应上有差异,因此具体的实验步骤和判断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般细菌培养及鉴定结果-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一般细菌培养及鉴定结果-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一般细菌培养及鉴定结果-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细菌是一类微小而重要的生物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以及生物体等。

它们对于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人类的健康至关重要,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应用价值。

在进行细菌的研究和应用之前,首先需要进行细菌的培养和鉴定。

细菌培养是指将采集到的细菌样本在合适的培养基中提供充足的营养和生长条件,使其繁殖扩增。

而细菌鉴定是指通过对细菌形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基因组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判断来确定细菌的种类和特性。

本文将重点讨论细菌的一般培养方法和鉴定方法。

在细菌培养方法方面,将介绍不同种类的培养基的配制和使用,以及培养条件的控制因素。

在细菌鉴定方法方面,将介绍常用的鉴定手段,如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以及它们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通过对一般细菌培养和鉴定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细菌的生长规律和特性,进一步了解它们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同时,这些研究成果也为细菌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例如在医学、工业、农业等领域中的应用。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使读者对细菌培养和鉴定有更清晰和全面的认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在继续研究细菌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范,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写成如下形式: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和展示:引言部分主要是对整篇文章进行一个概述和介绍,包括细菌培养和鉴定的基本概念以及研究目的。

通过引言,读者可以对文章的内容和目的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主要介绍了细菌培养方法和细菌鉴定方法。

在细菌培养方法部分,将会详细介绍细菌培养所需的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和培养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帮助读者了解细菌在实验室中的培养过程。

在细菌鉴定方法部分,将会介绍细菌鉴定所需的常用技术和方法,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对分离到的细菌进行鉴定。

细菌生理生化鉴定

细菌生理生化鉴定

细菌生理生化鉴定
细菌生理生化鉴定是通过对细菌在特定生理和生化条件下的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定其种类和特性的过程。

这通常包括一系列实验,涉及对细菌代谢途径、酶活性、生长条件等方面的研究。

以下是细菌生理生化鉴定的一些常见方法和实验:
1.形态学观察:
形状:观察细菌的形状,可以是球形(球菌)、杆状(杆菌)、螺旋形等。

结构:使用显微镜检查是否有胞壁、胞膜、纤毛、鞭毛等结构。

2.生理特性:
生长条件:观察细菌在不同温度、pH值和氧气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营养需求:测试细菌对不同营养物质(碳源、氮源、矿物质等)的利用能力。

3.生化反应:
大肠杆菌的IMViC测试:Indole(吲哚)测试、Methyl Red(甲基红)测试、V oges-Proskauer(V-P)测试、Citrate(柠檬酸)测试、
4.氧化还原反应:观察细菌对不同氧化还原指示剂(如甲基红、溴亚甲蓝)的反应,推断其对氧化还原条件的适应性。

5.酶活性测试:
氧化酶:使用氧敏感指示剂观察酶的活性。

淀粉酶:利用淀粉琼脂板,观察菌落周围是否发生淀粉分解带。

蛋白酶:使用明胶板检测细菌对蛋白质的分解能力。

6.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确定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通过纸片扩散法或肉汤稀释法进行。

7.分子生物学方法:16S rRNA测序:通过测序菌株的16S rRNA基因,进行分子水平的种类鉴定。

8.培养基选择:利用特定培养基,如MacConkey琼脂培养大肠杆菌等,根据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进行初步鉴定。

菌种鉴定方法及手段真菌细菌检测

菌种鉴定方法及手段真菌细菌检测

菌种鉴定方法及手段真菌细菌检测菌种鉴定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和手段,对样品中存在的真菌和细菌进行鉴定和分类的过程。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菌种鉴定方法及手段。

1.形态学鉴定:形态学鉴定是根据菌落形态、菌丝形态和孢子形态等特征来鉴定菌种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形态学鉴定方法包括裸眼观察、显微镜观察、染色观察等。

裸眼观察主要通过观察菌落的颜色、形状、质地等特征,结合菌丝形态进行初步判断。

显微镜观察可以观察到菌丝的形态、孢子的形状、颜色等细节特征,通过比对菌种鉴定手册等资料进行鉴定。

2.生理代谢鉴定:生理代谢鉴定是通过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理代谢特点来鉴定菌种的方法。

常见的生理代谢鉴定方法包括生理生化鉴定、生长温度范围鉴定、碳源利用鉴定、氮源利用鉴定等。

通过测定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产酶能力、酸碱度变化、利用不同碳源和氮源等特征,判断菌株所属的种属。

3.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是通过检测菌株的DNA序列来鉴定菌种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包括PCR技术、基因测序、DNA指纹图谱鉴定等。

通过提取菌株的DNA,选择合适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再通过基因测序获得菌株的DNA序列,通过比对菌株的DNA序列与数据库中已知的菌种进行比对,确定菌株所属的种属。

4.免疫学鉴定:免疫学鉴定是通过检测菌株与特定抗原的反应关系来鉴定菌种的方法。

常见的免疫鉴定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印迹等。

通过与特定抗原结合,通过特异性抗体的反应来进行菌种的鉴定。

5.生化鉴定:生化鉴定是通过检测菌株的生化活性来鉴定菌种的方法。

常见的生化鉴定方法包括生化试剂盒、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

通过检测菌株在不同生化试剂上的产物或反应物的变化,进行菌种的鉴定。

综上所述,菌种鉴定方法及手段包括形态学鉴定、生理代谢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免疫学鉴定和生化鉴定等多种方法和手段。

不同的鉴定方法可以互相补充,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完整版)

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完整版)

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完整版)引言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种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和生物体内等。

它们的存在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准确鉴定细菌的种类和特性对于科学研究、临床诊断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为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旨在帮助用户了解并进行常见细菌的鉴定工作。

目录1.细菌的形态特征2.细菌的生理特性3.细菌的遗传特性4.常见细菌的鉴定方法–接种和培养方法–生物化学试验–分子生物学方法–其他鉴定方法5.常见细菌的鉴定实例6.细菌鉴定的注意事项7.总结细菌的形态特征在鉴定细菌时,首先需要观察和描述细菌的形态特征。

细菌的形态特征包括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等。

常见的细菌形状有球菌、杆菌、弧菌、螺旋菌等。

细菌的大小通常以直径或长度来描述,颜色可以是透明、白色、黄色、红色等。

表面特征是指细菌菌落的形状、质地和触感等。

细菌的生理特性细菌的生理特性是指其在生长和代谢方面的特点。

需要关注的生理特性有气体需求、温度和pH值的适宜范围、营养要求等。

例如,一些细菌需要氧气进行呼吸,被称为好氧菌;一些细菌则无需氧气,甚至不能在氧气存在下生长,被称为厌氧菌。

细菌的遗传特性细菌的遗传特性对鉴定和分类细菌起着重要作用。

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其通过突变和基因重组等方式进行遗传。

常见的细菌分类方法包括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DNA 指纹图谱分析等。

常见细菌的鉴定方法接种和培养方法接种和培养是最常用的细菌鉴定方法之一。

主要步骤包括样品的采集、接种培养基、温度和时间的控制等。

常用的培养基有肉汤、琼脂和MacConkey琼脂等。

接种后,细菌会在培养基上生长形成菌落,通过观察菌落形态和特性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类型。

生物化学试验生物化学试验是通过检测细菌在特定条件下的代谢产物来鉴定细菌。

常见的生物化学试验包括氧化-发酵试验、酸碱反应试验和酶活性检测等。

通过观察试验结果,可以确定细菌的代谢方式和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细菌鉴定
平装: 331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117119610
条形码: 9787117119610
尺寸: x x cm
重量: 540 g
百分网内容简介
《临床常见细菌、真菌鉴定手册》着重对院内感染的常见细菌、真菌及其耐药性检测和研究进行了细致阐述。

细菌耐药也是当前临床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抗生素滥用是造成耐药性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

微生物是进化史上最成功的例子,存在几十亿年了,新兴的微生态学理论认为,人类和微生物之间是适应而不是对抗。

院内感染菌株绝大部分是条件致病菌,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破坏了正常菌群,导致微生态失衡情况下,引起感染的发生、发展。

我从事微生态研究多年,深刻认识到只有从生态平衡角度,将传统的单纯“杀菌”理论转变为“杀菌”加“促菌”理论,保护人体的正常菌群,维护人体微生态平衡,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才是控制感染的根本办法。

百分网目录
上篇临床细菌学
第一章需氧及兼性厌氧,革兰染色阴性杆菌、球杆菌、球菌及弯曲菌和螺旋菌
第一节心杆菌属
第二节放线杆菌属、艾肯菌属、金氏杆菌属和色杆菌属
第三节弗朗西丝菌属
第四节布鲁菌属
第五节军团菌属
第六节假单胞菌属
第七节伯克霍尔德菌属、窄食单胞菌属、丛毛菌属和食酸菌属
第八节不动杆菌属
第九节莫拉菌属
第十节金黄杆菌属和威克斯菌属
第十一节奈瑟菌属
第十二节鲍特菌属
第十三节产碱杆菌属、无色杆菌属、苍白杆菌属和根瘤菌属
第十四节弧菌属
第十五节气单胞菌属
第十六节肠杆菌科
第十七节巴斯德菌属
第十八节弯曲杆菌属和弓形菌属
第十九节螺杆菌属
第二十节巴尔通体属
第二十一节钩端螺旋体属
第二十二节疏螺旋体属
第二十三节密螺旋体属
第二章需氧革兰染色阳性球菌及杆菌
第一节葡萄球菌属
第二节链球菌属
第三节肠球菌属
第四节气球菌属及其相关菌属
第五节李斯特菌属和丹毒丝菌属
第六节棒状杆菌属及相关菌属
第七节芽胞杆菌属和其他需氧芽胞杆菌
第八节分枝杆菌属
第九节奴卡菌属、红球菌属
第三章专性厌氧菌
第一节消化球菌属、消化链球菌属、嗜胨菌属、微金菌属和厌氧球菌属
第二节韦荣菌属、氨基酸球菌属和巨形菌属
第三节丙酸杆菌属、放线菌属、双歧杆菌属、真杆菌
属、乳杆菌属、蛛网菌属、
放线棒杆菌属和动弯杆菌属
第四节拟杆菌属、普雷沃菌属、卟啉单胞菌属、梭杆菌属、二氧化碳嗜纤维菌
属及其他革兰阴性无芽胞厌氧杆菌属
第五节梭状芽胞杆菌属
第四章支原体属、脲原体属、衣原体属、立克次体属和东方体属
第一节支原体属和脲原体属
第二节衣原体属
第三节立克次体属和东方体属
第五章埃立克体属、无形体属和相关细胞内寄生体属第一节埃立克体属与无形体属
第二节考克斯体属
第三节养障体属
下篇临床深部真菌
第六章酵母菌及酵母样真菌
第一节念珠菌属
第二节隐球菌属
第三节毛孢子菌属
第四节地丝菌属
第五节芽生裂殖菌属
第六节其他酵母及酵母样真菌第七章双相性真菌
第一节球孢子菌属
第二节芽生菌属
第三节组织胞浆菌属
第四节孢子丝菌属
第八章丝状真菌
第一节曲霉菌属
第二节青霉菌属
第三节毛霉菌属、根霉菌属主要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