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蒸腾作用教案
初中蒸腾作用教案

初中蒸腾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了解蒸腾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蒸腾作用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1. 气孔对蒸腾作用的调节。
2. 实验设计与操作。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植物枝条、塑料袋、凡士林、显微镜等。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在炎热的夏日,走在树荫下,马上就有凉爽的感觉。
提问:这说明绿色植物有何作用?2. 学生回答:绿色植物可以提供阴凉、净化空气等。
3. 教师总结:绿色植物还有重要的蒸腾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蒸腾作用。
二、新课教学(20分钟)1. 蒸腾作用的概念和过程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植物蒸腾作用实验,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现象。
组织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 每个塑料袋内各有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A塑料袋内壁上出现大量水珠,这些水珠是由枝条的叶片散发出的水蒸气凝结而成;而B塑料袋内壁上没有水珠出现,这是由于凡士林堵住了叶片上的气孔。
)(2) 什么叫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什么?(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气孔中散失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2. 气孔对蒸腾作用的调节教师展示蚕豆叶下表皮细胞,由学生找出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的区别。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气孔的结构与调节过程,让学生自读后,回答以下问题:气孔是怎样构成的?为什么气孔可以张开和关闭?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材料。
2. 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学生总结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学生谈谈对蒸腾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的认识。
3.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如何提高植物的蒸腾作用效率?4.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生物蒸腾作用教案

生物蒸腾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兴趣和能力。
3.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观察分析、表达交流等综合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难点:蒸腾作用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具体作用。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植物叶片、水、酒精、剪刀、滴管、显微镜等实验器材3.相关资料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吸收水分和养分吗?(2)引导学生回顾: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3)引出蒸腾作用:那么,植物吸收的水分是如何运输到全身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蒸腾作用。
2.讲解蒸腾作用的概念和过程(1)讲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在光照条件下,通过叶片气孔的开闭,将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的过程。
(2)讲解蒸腾作用的过程:水分从土壤中通过根毛细胞进入根内部,然后经过根、茎、叶的输导组织,到达叶片的气孔,水分通过气孔的开闭释放到大气中。
3.实验探究(1)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准备植物叶片、水、酒精、剪刀、滴管等实验器材。
(2)实验步骤:a.将叶片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观察叶片的变化。
b.用剪刀剪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容器中,观察叶片的变化。
c.将叶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了解叶片的结构。
(3)实验现象:叶片在水中会膨胀,在酒精中会收缩。
(4)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叶片在水中膨胀是因为吸收了水分,而在酒精中收缩是因为失去了水分。
这说明蒸腾作用与叶片的吸水、失水有关。
4.讲解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1)环境因素:光照、温度、湿度等。
(2)植物自身因素:叶片的结构、气孔的开闭等。
5.讲解蒸腾作用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1)促进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与运输。
(2)调节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
(3)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2)拓展:同学们,你们知道蒸腾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吗?请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如何在农业生产中利用蒸腾作用提高作物产量。
生物蒸腾作用的应用教案

教案主题:生物蒸腾作用的应用一、教案背景:蒸腾是植物生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过程之一,是在气孔开放的情况下,水从植物的根系经过细胞、组织、器官,在叶子组织中蒸发,从而达到植物的散热和保持水分平衡的效果。
而对于人类生存,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蒸腾作用也可以应用到防治干旱、土壤调理等方面,本次教案的主题即为生物蒸腾作用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蒸腾作用在人类生活、生态建设、农业生产中的应用;2、通过案例的呈现,探究生物蒸腾作用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三、教案内容:一、复习生物蒸腾作用的过程与作用生物蒸腾作用是植物吸水分子通过根、茎、叶的细胞进入气室,进一步蒸发成水蒸气,散失到穹透层大气中,完成了整个过程。
生物蒸腾作用的作用有:1、水分输送2、防止高温3、原气体交换4、二氧化碳供应二、教学案例案例1:生物蒸腾作用在防治干旱中的应用在干旱的地区,为了防治干旱,可在地下种植一些深根植物,这些深根植物的根系能到达地下深处,通过根系提取地下水,通过植物体内的叶片蒸发水分,这样就可以增加环境中的水分含量,降低空气中的干燥度,起到防治干旱的作用。
案例2:生物蒸腾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在种植业中,水分的优化利用是关键,而生物蒸腾作用正好可以起到调控水分的作用。
在种植水稻等经济作物时,可以通过调节气孔大小来控制植物吸收水分的速度,从而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同时,可以通过构建光温调控设备、开展土壤修复实验等方法,达到降低蒸腾速率、增加光合作用的效果,从而提高作物生长效率。
三、拓展知识除了种植业、干旱防治等领域,生物蒸腾作用还有许多的应用价值,比如在环境保护中,生物蒸腾作用可以用来减少污染物的浓度,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在新能源开发中,通过调节气孔大小,提高成熟度、产量等,在材料研究中,通过模拟生物蒸腾作用,实现同步发射发光等进步研究成果,创造更多的产业价值。
初中生物教案蒸腾作用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蒸腾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根、茎和叶内水分通过蒸发而排出植物体外的过程。
2. 理解植物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和环境的重要性。
3. 掌握蒸腾作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1. 了解蒸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 掌握蒸腾作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理解植物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和环境的重要性。
2. 掌握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实验器材:植物、水、透明袋子、吸水纸巾3. 教学素材: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蒸腾作用的概念,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过程,并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讲解蒸腾作用(10分钟)1. 解释蒸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 讲解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和环境的重要性。
3. 分析蒸腾作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三、实验展示(15分钟)1. 准备实验器材,让学生观察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
2.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结果,了解植物蒸腾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植物蒸腾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总结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加深学生对蒸腾作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植物蒸腾作用的概念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同时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讨论和作业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深化对蒸腾作用的理解和记忆。
3.4.2 蒸腾作用 教案-2023-2024学年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蒸腾作用教学设计学科生物年级八班级授课时间节次 1 授课人课题蒸腾作用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描述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知道气孔的功能。
2.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意义。
3.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对自然界的作用。
4.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难点保卫细胞对气孔的调节考点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实验法、类比法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PPT课件导学过程及内容提示教学提示时间分配激情引入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为什么这么说,有什么理论依据吗?2min精准推标1.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2.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任务,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1min 导学过程及内容提示教学提示引导研学<预学>(5min)1.蒸腾作用:植物体内水分是以状态从中散失到体外的过程。
2.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3.在表皮细胞之间,有一些成对存在的半月形细胞叫做,一对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就是植物就是通过控制来调节蒸腾作用的。
4.蒸腾作用的途径: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茎、叶中的→叶肉细胞→→大气<展学>(2min)由学生进行预学成果展示,如有问题其他同学补充。
知识点一:植物的蒸腾作用<研学>(4min)一、课前让同学们按照教材探究竟实验进行了尝试,请同学们思考:1.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将叶片两面涂上凡士林?2.塑料袋的内壁有什么物质生成?3.塑料袋内壁上的物质是从哪里来的?4.塑料袋内壁上的物质是以什么状态出来的?5.比较各塑料袋内的物质的多少,该物质主要是从植物体什么器官散发出来的?<展学>(2min)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由一人发言展示讨论结果,其他组同学补充。
小结:1.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2.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作答通过探究实验,由浅入深最终得出蒸腾作用的概念和主要器官。
蒸腾作用教案06

第4节蒸腾作用1.蒸腾作用(1)蒸腾作用的概念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的过程。
(2)蒸腾作用的部位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进行一定的蒸腾作用。
【例1】蒸腾作用发生的部位主要是()A.根、茎、叶B.叶C.所有器官D.花、果实、种子解析:2.蒸腾作用对于植物自身的重要意义(1)降低植物体的温度水分散失过程中,可带走一些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因此即使在炎热的夏天,植物体也不会因为气温太高而受到灼伤。
(2)促进对水的吸收和运输叶片细胞散失水分后,就要从植物体其他部位吸收水分。
这样,就促使根从土壤里不断地吸收水分,并将水分从根运输到叶里。
(3)促进无机盐的运输无机盐是溶解在水中的,在水分运输的同时,也将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而促进了无机盐的运输。
【例2】下列有关植物体蒸腾作用意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促进无机盐的吸收B.降低植物体的温度C.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D.促进水分的吸收解析:3.植物蒸腾失水的实验(1)实验过程从一株阔叶植物上,剪下大体相同的两个枝条。
把其中一枝上的叶片全部剪掉,另一枝剪除下部的叶片。
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加入等量清水,将两枝条分别插入两个试管中,管内水面上滴少量的植物油(防止试管内水分的蒸发)。
然后,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在两个枝条上,扎紧塑料袋口,使其不透气。
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植物的蒸腾作用强)。
数小时后,观察实验现象。
(2)实验现象有叶片的塑料袋壁上出现水珠,没有叶片的塑料袋壁上没有水珠。
(3)实验结论植物体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到体外,在塑料袋壁上凝结成水珠。
【例3】 如图,将天平已平衡的实验装置放于阳光下照射3 h 后,发现天平明显向右倾斜,产生此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蒸腾作用B .光合作用C .呼吸作用D .分解作用解析:A√ 石蜡封住液面,其质量改变应考虑植物的生理活动对其的影响,天平明显向右倾斜,说明左侧质量减小。
初中生物蒸腾作用的教案

初中生物蒸腾作用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植物蒸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 掌握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和意义。
3. 能够解释和描述植物蒸腾作用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植物蒸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 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和意义。
教学难点:
1. 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设备和材料。
3. 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植物蒸腾作用的过程。
2. 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植物蒸腾作用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植物蒸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 介绍蒸腾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意义。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设计一个简单的蒸腾作用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
2. 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写出实验结论。
四、讨论和总结(10分钟)
1. 引导学生讨论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蒸腾作用的理解。
2. 鼓励学生在实地观察植物时,注意蒸腾作用的表现。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植物蒸腾作用有了基本的认识,理解了蒸腾作用的重要性。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探讨蒸腾作用的机制和与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蒸腾作用-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蒸腾作用-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和运用蒸腾作用的过程、条件、影响等相关知识。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方式。
二、教学重点1.蒸腾作用的过程和条件。
2.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三、教学难点1.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长和适应性的影响。
2.蒸腾作用与植物的水分平衡调节机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问学生:你们平时喜欢观察植物吗?有没有注意到一些植物在阳光下会出现水珠?学生回答:会,这是植物在蒸腾。
教师进一步引导:你们知道什么是蒸腾吗?2. 讲授环节2.1 什么是蒸腾作用在黑板上讲解蒸腾作用的定义:“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水分通过气孔随气体一起排泄出体外的过程。
”2.2 蒸腾作用的过程教师通过图像讲解蒸腾作用的过程:植物体内水分蒸发成蒸气,并从叶子气孔散发到空气中。
2.3 蒸腾作用条件教师讲解蒸腾作用条件:•植物体内有一定的水分和适量的盐分。
•蒸腾作用的最优温度在20-30℃之间。
•空气湿度低。
•高蒸发量和气流。
2.4 蒸腾作用对植物的影响教师讲解蒸腾作用对植物的影响,如:•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水分和二氧化碳。
•控制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和温度。
•影响生长和发育,尤其是在干旱和高温环境下。
2.5 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方式教师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植物适应干旱、富含盐分等环境的生存方式。
3. 练习环节教师设计课堂练习,在讲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4. 总结和归纳教师让学生回顾当堂课所学习的内容,对植物的蒸腾作用的过程和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五、教学方式本节课采用讲授与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取知识,加深学习的效果。
六、作业1.列举一些适应干旱环境的植物,并解释其适应的生理和结构特点。
2.给出一组实验数据,解释气孔开放和关闭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蒸腾作用教案
蒸腾作用
教学目的知识方面观察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发生部位
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思想教育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难点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
关键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
教法演示实验法,观察法,分析法教具玻璃瓶,种子等。
引入新课:植物体从土壤里不断吸收的水分,只有一小部分保留在植物体内,被植物体利用。
哪么,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分又到哪里去了呢?
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
从一株阔叶植物上,剪下大体相同的两个枝条。
一个枝条上剪除全部叶片,另一个枝条上剪掉下部叶片。
在两个相同的小试管中加入等量清水,将两个枝条分别插在两个试管中,管内水面上再滴上少量的植物油。
然后,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在两个枝条上,结扎塑料袋口,使其不漏气(如图5—18)。
将上述实验装教师提问
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
教师设问
引入新课
本节课的导入以植物的吐水、伤流等水分散失的生理现象为切入点,进而导入植物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主题。
在演示“植物的蒸腾现象”时,向学生质疑:为什么两个装置中发生的实验现象不同?罩在带叶枝条上的塑料袋中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这些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到植物叶子能够散失水分。
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的实验目的,首先在于使学生观察到
植物的蒸腾现象。
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置放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
数小时后,观察发生的实验现象。
1.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
2.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
3.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
4.试解释发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
蒸腾作用:演示实验表明:在温暖、有阳光照射的条件下,植
物体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体外,这种生理过程叫蒸腾作用。
部位:叶片的气孔
叶柄和嫩茎
种生理现象使他们认识:植物体内水分能够以水蒸气形式散失;温度和阳光照射是影响蒸腾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气孔是植物蒸腾的主要结构基础;植物主要以气孔蒸腾散失水分。
所以,教学中呈示“植物的蒸腾失水”演示装置后,引导学生分析蒸腾现象时要有一定的层次性,从认识现象到剖析外因和内因,再到找出蒸腾作用主要形式,最后总结蒸腾作用的概念。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