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5)

合集下载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6
西方经济学
素,他们根据适应
胀 率
性预期,把菲利普
长期普利普斯曲线
斯曲线分为短期菲 利普斯曲线和长期
短期普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
0 自然失业率 失业率
5
(二)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
理性预期学派采用的预期概念不是适应性预期, 而是理性预期。理性预期是合乎理性的预期,其特征 是预期值与以后发生的实际值是一致的。在这种预期 的假设之下,短期中也不可能有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低 于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的情况,即无论在短期 或长期中,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 率总是一致的,从而也就无法以通货膨胀为代价来降 低失业率。所以,无论在短期和长期中,菲利普斯曲 线都是一条从自然失业率出发的垂线。
2
凯恩斯主义观点
P
AS
P2
E2
E1 P1
AD1
O
Y1
Yf
不经
可济
能萧
同条
时和
发 生 。
通 货 膨

AD2
Y
3
二、菲利普斯曲线



胀PΒιβλιοθήκη 率O自然失业率
失业率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具有此消彼
长的交替关系。
4
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
(一)货币主义者的观点
货币主义者在
解释菲利普斯曲线
通 货
时引入了预期的因 膨
西方经济学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一、凯恩斯的观点
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如果未实现充分就业, 在资源闲置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增加只会使国民 收入增加,而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升。也就是 说,在没有充分就业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是不会 发生的。在实现充分就业后,资源得到了充分利 用,总需求的增加无法使国民收入增加,而只会 引起价格上升。

《西方经济学》第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西方经济学》第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9
主讲:彭 腾
西方经济学
第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2.奥肯定理(定律 ) 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 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 GDP2个百分点,反之亦然。
结论:实际
GDP必须保持与 潜在GDP同样增 长,以防止失 业率上升。
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阿瑟· 奥肯 (Arther· OKun),在为总统经济 顾问委员会分析失业与经济增长 的关系时发现,失业率每增加1个 百分点,经济增长率就降低3个百 分点。后来经济增长率修改为2个 百分点或者2.5个百分点。
4
主讲:彭 腾
西方经济学
第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①摩擦性失业:指生产过程中由于劳动就业市场供求信息 的不完全和不对称、劳动力区域流动不能瞬间完成而造成 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②求职性失业:不满意现有工作,离职寻找更理想工作所 造成的失业。 ③结构性失业:指劳动力供给结构与经济结构变化引起的 劳动力需求结构不匹配引起的失业。往往是“失业与空位” 并存。 ④技术性失业:技术进步所引起的失业。 ⑤季节性失业:某些行业生产的季节性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⑥古典失业:由于工资刚性所引起的失业。只要实际工资 变化是无限的,失业人口可通过工资向下的充分运动而得 到消除。工资调整遇到不可下降的下界,出现失业。把这 种情况下的失业称为古典失业,即可以用古典理论来解释 的失业现象。
②通胀有利于雇主,不利于雇工;
因为:劳动合同签订后,当发生了未预期的通胀,工 资却不能根据通胀调整,从而在名义工资不变或略有 增加时实际工资下降。而实际工资下降,使雇主利润 增加。
③通胀有利于政府,不利于公众;
因为:名义工资、个人所得和企业所得随通胀而增加, 达到起征点或进入更高税率等级,于是政府税收增加, 个人和企业可支配收入减少。这常称为“通货膨胀税”。

5失业与通货膨胀

5失业与通货膨胀

二、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失业与通胀间存在交替关系。 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 失业率低,则通货膨胀率高;
通胀率
a
政策含义:
b
•当失业率高时, 高通胀可换
取低的失业率;
•当通胀高时, 高失业率可换 取低的通胀。
SPC B Acd源自失业率三、货币主义的观点: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通胀率
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不 存在交替关系。
通胀只是一种货币现象,是货币数量的过多造成的。
二、需求拉上型通胀
总需求增长过快而造 成的通货膨胀。
P P1
AD
0
A
AD S
· 1
E1
通胀
P0
· E0
0
Y1 Yf
Y
三、成本推动型通胀 成本推动型通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
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通胀。
四、结构型通胀 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所引起的通胀。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衡量、类型与效应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通货膨胀,简称通胀,它指的是经济社会一般价格水平的持
续的上涨。 (1)一般价格水平指的是经济社会的总体价格水平。 (2)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性上涨才属于通货膨胀。 (3)这种上涨应是“可觉察到的”、“显著的”。 与通胀相对的概念是通货紧缩,指的是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
另外,通货膨胀还会导致国民收入在国际间的再分配。
(二)资源配置效应 在通账期间,价格的上涨及频繁变动会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
造成资源的浪费。 (三)税收扭曲效应
通胀引起了税收的扭曲,主要体现在定量税、比例税及对资 本收益和利息收益的征税三个方面。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办法 是实行税收指数化。
(四)经济增长效应 实证研究证明,经济增长与通胀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这

宏观经济学 失业与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 失业与通货膨胀

失业与通货膨胀一、失业的描述1.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有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失业率的波动反映了就业的波动情况,失业率常常用来反映就业或者失业状况。

2.宏观经济学中失业往往分为三类:(1)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长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2)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也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3)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者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3.自然失业率:由于摩擦性失业具有不可避免性,因此定义自然失业率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它是劳动力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造成通货紧缩的状态。

二、失业的影响和奥肯定律1.失业的影响:既有社会影响也有经济影响。

2.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两个百分点。

它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如果政府想让失业率降下来,那么,该经济社会的实际GDP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的增长。

三、通货膨胀的描述1.通胀的衡量: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究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①宏观经济学中用价格指数来描述整个经济中各种上平和劳务价格的总体平均数。

②宏观经济学中经常涉及到得价格指数包括GDP平减指数,消费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③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④有了价格水平,通货膨胀率就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为:11---=t ttt p ppπ2.通货膨胀的分类1)按照价格上升速度进行分类温和的通货膨胀:指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10%以内。

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增长率可以表示 通货膨胀率。因此,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 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 则通货膨胀率高。也就是说,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 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比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 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和物价水平都较高, 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两者反方向变动是因为通货膨胀使实 际工资下降,从而能够刺激生产,增加劳动的需求,减少失业。
但是在长期中,工人将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期。 工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迟早会一致。这时 工人就会要求增加名义工资,使实际工资不变,社会上无法形成新 增投资。这时通货膨胀增加,失业率并不减少,因此菲利普斯曲线 是一条垂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而且, 从长期来看,经济中能够实现充分就业,失业率是自然失业率。因 此,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表明,无论通货膨胀率如何变动,失业率 总是固定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上。以引起通货膨胀为代价的政策不 能减少失业,这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长期无效性。
在上图中,横轴Y表示国民收入,纵轴P表示价格,AS代 表社会总供给,AD代表社会总需求,Y1是充分就业时的国民 收入水平。我们可以看到,在实现充分就业之前,社会总需 求的增加会使需求曲线从AD0移动到AD1,由于还未实现充 分就业,所以国民收入从y0增加到Y1,而价格水平仍为P0。 当总需求继续增加,需求曲线从AD1移动到AD2,由于已经 实现充分就业,所以国民收入仍为Y1,而价格水平从P0上升 到P1,即由于总需求过度而产生了通货膨胀。
菲利普斯曲线所反映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基本 符合20世纪50~60年代西方国家的实际情况。进入70年代末期, 由于经济滞胀的出现,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又不存在这种关系了。

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的关系分析及对策

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的关系分析及对策

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的关系分析及对策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一般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它是一组能够反映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水平变动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而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率(一定时期全部就业人口中有工作意愿而仍未有工作的劳动力数字),旨在衡量闲置中的劳动产能,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

一、西方失业理论与通货膨胀理论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关系有着直观表述的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当通货膨胀率较高时,失业率便会下降;而当通货膨胀率较低时,失业率会上升。

1960年,萨缪尔森和索罗,提出了对菲利普斯曲线的修正,他们把货币工资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修正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的“滞胀”使菲利普斯曲线不能解释这样的现实。

于是,弗里德曼提出了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又一次修正,即短期内存在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长期中这种关系并不存在。

而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到底是否会影响失业率呢?这种相关关系对中国的经济又有何影响?本文将对该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二、中国的失业和通胀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现象为通货膨胀。

按照这一说明,如果仅有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这不是通货膨胀,只有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持续上升才是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运用价格指数来描述整个经济中的各种商品和劳务的总体平均数,也就是经济中的价格水平。

国际上通常使用CPI(ConsumerPriceindex),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过多次通货膨胀,分别发生在1980年、1984-1985年、1987-1989年、1993-1995年,2010年至今。

1980年的通货膨胀发生在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宏观上经济增长速度迅猛、投资规模猛增、财政支出加大导致出现较严重财政赤字、盲目扩大进口导致外贸赤字,外汇储备迅速接近于零。

描述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描述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描述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该曲线得名于经济学家威廉·亨利·菲利普斯。

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了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反相关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最初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当时研究者发现英国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稳定的权衡关系。

根据菲利普斯的研究,当经济发展处于低迷时,失业率较高,通货膨胀率较低;而当经济处于繁荣时,失业率下降,通货膨胀率上升。

这种反相关关系主要是由于劳动市场上工资的变化导致的。

当失业率较高时,劳动市场上出现较大的劳动力供应,但需求相对不足,因此工资水平较低。

随着经济的复苏,失业率开始下降,劳动力供应减少,而劳动力需求相对增加,这会导致工资水平的上升。

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成本,从而推动物价的上涨,进而导致通货膨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发现菲利普斯曲线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曲线。

事实上,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许多国家出现了所谓的“滞涨”现象,即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率同时存在。

这一现象破坏了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理论。

滞涨现象的出现,使经济学家重新审视菲利普斯曲线。

他们提出了新菲利普斯曲线的概念,该曲线认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是动态变化的,取决于其他经济因素的影响。

新菲利普斯曲线考虑了供给冲击、需求冲击和通货膨胀预期等因素对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的影响。

供给冲击主要包括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工资水平的变化等,需求冲击则与消费者支出、投资支出等紧密相关。

通货膨胀预期指的是人们对未来通货膨胀率的预期。

根据新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论,当经济面临供给冲击时,通货膨胀率上升,而失业率下降。

相反,当经济面临需求冲击时,通货膨胀率下降,而失业率上升。

通货膨胀预期的不稳定也会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形态产生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菲利普斯曲线只是一种经济理论模型,具体的经济现象受到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而且,不同国家、地区的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等因素也会对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关系产生巨大影响。

通货膨胀与失业关系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通货膨胀与失业关系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通货膨胀与失业关系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在经济学中,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研究领域。

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制定经济政策、预测经济走势以及个人的经济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些例题来深入探讨这一关系,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基本概念通货膨胀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简单来说,就是同样的钱能买到的东西变少了。

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货币供应量过多、需求拉动、成本推动等。

失业则是指有劳动能力、愿意工作并且在寻找工作的人未能找到工作的状态。

失业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等。

二、通货膨胀与失业关系的理论1、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关系的经典理论。

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短期内,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一种负相关关系。

即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率较高;失业率较高时,通货膨胀率较低。

2、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随着人们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变化,菲利普斯曲线也发生了演变。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只有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才能降低失业率。

如果人们预期到了通货膨胀,那么实际的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就不再那么明显。

三、例题分析例题1:假设一个经济体的自然失业率为5%,当前的失业率为7%,通货膨胀率为 2%。

如果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得失业率降低到 5%,那么通货膨胀率可能会上升到多少?首先,根据菲利普斯曲线的原理,失业率从 7%降低到 5%,意味着经济处于繁荣阶段,通货膨胀率会上升。

假设菲利普斯曲线的斜率为 05(这只是一个假设值,实际情况中会有所不同),则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幅度=(5% 7%)× 05 =-1%×05 = 05%所以,通货膨胀率可能会上升到 2% + 05% = 25%例题 2:如果一个经济体的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为 3%,而实际通货膨胀率为 5%,此时的失业率会如何变化?由于实际通货膨胀率高于预期通货膨胀率,根据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会低于自然失业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三、失业的影响
奥肯定律[Okun’s Law] ——失业率的变动率与实际GDP增长率的
变动率之间的反方向变动关系。 实际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每快2%,
失业率便下降1个百分点;实际GDP增加比 潜在GDP增长每慢2%,失业率便上升1个 百分点。
失业率的变动
1(实G际 D增 P 长率 潜在 GD增 P 长 2
也是社会经济处于正常状态的失业率。 充分就业[Full Employment] ——所有想要工作的人都没有多大困难找
到按现行工资率付酬的职业的一种经济状 态。
可编辑ppt
6
二、两种工资决定理论与失业
有伸缩性工资理论与失业
有伸缩性工资理论认为,由于工资是 有伸缩性的,劳动市场在总体上能自动实 现供求平衡,失业率总是等于自然失业率。
[Galloping Inflation]
⑶恶性通货膨胀或超级通货膨胀
[Hyperinflation]
可编辑ppt
16
解放前 夕,通货 膨胀剧烈 时,大面 额钞票大 量印行, 旧银行职 员 在清点 成捆钞票。
可编辑ppt
17
印度通货膨胀空前 人 们购物用钉起来的钞票
2002年12月17日
印度新德里一商贩在收
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者。
失业率= 劳失动业力人总数数可编=辑pp失t 业失人业数+就人业数人2数1
失业的种类
⑴自然失业[Natural Unemployment] ——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
业。
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 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 ⑵周期性失业[Cyclical Unemployment] ——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即 凯恩斯所说的非自愿失业。
所以,政府通过运用总需求管理的经 济政策来减少失业是完全无效的。
可编辑ppt
7
有粘性工资理论与失业
有粘性工资理论认为,由于工资是有 粘性的,货币工资率不能及时根据物价水 平来调整实际工资率,失业率就有可能高 于自然失业率。
所以,政府通过运用总需求管理的经 济政策就可以减少失业率的波动性。
可编辑ppt
可编辑ppt
13
物价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
CPt I
PtQ0 100 P0Q0
P0—基期价格, Q0—基期交易量, Pt—报告期价格 生产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PPI]
可编辑ppt
14
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 :
取顾客的货款时用钳子拆启
钉在卢比上的钉书钉。在印
度,顾客到银行提取卢比时,
除了刚出印钞厂的新卢比外,
所有旧卢比都是100张一沓
用钉书钉钉起来的,顾客在
银行无需当面清点,在任何
时间如果发现有短缺,只要
没有启封钉书钉,银行都会
如数补齐。如今印度人习惯
购物时带上100张一沓的卢
比,请收款人帮助启封。
可编辑ppt
非自愿失业[Involuntary Unemployment]
——在现行工资水平下,工人愿意就业而 又找不到工作,由此而引起的失业被称作 非自愿失业。
可编辑ppt
5
自然失业率与充分就业
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劳动市场处于供求均衡时的失业率,
18
1937—1949年国民党统治时期 恶性通货膨胀情况
(100元法币的购买力变化) 1937年可买黄牛2头 1938年可买黄牛1头 1939年可买猪1头 1941年可买面粉1袋 1943年可买鸡1只 1945年可买鸡蛋2个 1946年可买固本肥皂1/6块 1947年可买煤球1个 1948年8月19日可买大米3粒 1949年5月可买大米2.45/10000000粒
可编辑ppt
3
“紧缩性缺口”——凯恩斯主义的解释
实际总需求 低于充分就 AD 业总需求。
Ef
ADf
AD0 E

45
0 可编辑ppt
Y0
Yf
4Y
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自愿失业[Voluntary Unemployment]
——当存在着就业机会,但工人不愿意接 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引起的失业,被称作自 愿失业。
理论公式 ——不同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Pt Pt110% 0
Pt1
实际计算公式
——不同时期消费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CPt ICPt1I10% 0
CPt1I
可编辑ppt
15
通货膨胀的分类[1]
按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分类:
⑴温和的通货膨胀
[Moderate Inflation]
⑵奔腾的通货膨胀
第六章[教材第十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Theory of Unemployment and Inflation]
第一节 失业理论
第二节 通货膨胀理论 第三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可编辑ppt
1
第一节 失业理论
一、失业与充分就业
失业的定义与衡量
就业[Employment]
失业[Unemployment] ——凡在一定 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
(千万分之2、45粒)
可编辑ppt
19
1923年间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
1923年12月,沃伦教授和皮尔逊教
授曾将德国的通货膨胀数字绘成书本大小
的直观柱状图,可是限于纸张大小,未能
给出1923年的数据,结果不得不在脚注中
加以说明:如果将该年度的数据画出,其
长度将达到200万英里。
可编辑ppt
20
通货膨胀的分类[2]
业没有增长甚至下降。这是一个反常的现象。目
前,中国经济的特殊情况是传统经济理论无法解
释的。”
季铸:《2004-2005年中国经济分析展望报告》。
可编辑ppt
11
可编辑ppt
12
第二节 通货膨胀理论
一、通货膨胀及——物价水平普遍
而持续的上涨。
按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分类: ⑴平衡的通货膨胀 ⑵非平衡的通货膨胀
可编辑ppt
9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的华尔街
可编辑ppt
10
奥肯定律失灵:
“按照经典经济理论中的奥肯定律,当增
长高于2.25%的潜在增长率时,失业率开始下降。
对应于实际GDP增长在一年内持续高于潜在增长
率的每一个百分点,失业率会下降半个百分点。
然而,奇怪的是,2004年中国经济超速增长而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