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8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篇 语文知识积累
浙江省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一篇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专题一 读写汉字 (共127张PPT)

专题一
读写汉字
1.(2017· 温州)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 分) 夏 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 木槿花开,瓜豆满架,稻穗挂地 沏茶熏香,听夏虫(yín)(1) 吟 小巷(yōu)(2) 幽 唱 星点点 至
深,院子里(fán)(3) 繁
凉荫下,或是藤椅或是竹席 奶奶的大葵扇,缓缓摇起阵阵清风,助人(hān)(4) 酣 宵漏夜短 夏梦正长 眠
4.音近易混错误 将读音相近、意义不同的字写错。如“残酷”写成“惨酷”, “刻苦”写成“克苦”,“滥竽充数”写成“烂鱼充数”。 5.偏旁同化错误 将读音相同(近)、 字形相近的字写错。 如 “烦躁” 写成 “烦燥” , “粉碎”写成“粉粹” 。 6.形音皆近错误 如“摩擦”写成“磨察”。
1.(2017· 宁波四校联考)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古朴清幽的天一阁, mí 弥 漫着淡淡墨香; yuè 悦 耳 动听的甬剧,传唱着种种悲喜;香甜软 nuò 糯 的汤圆, 包裹着浓浓乡思; 静静流淌的姚江, bǔ 哺 育着代代儿女。 “海定波宁”之港,继历史之流风余韵,开未来之万千 气象。
3.阅读片段,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yún yún 芸芸 众生,究竟该如何生活?历来众说纷 yún 纭 ,莫衷一是。我比较欣赏农夫“春耕夏 yún 耘 , 秋敛冬藏,息于聆缶之乐”的方式,与自然合一,张弛有 度, yùn 酝 酿着生活与文化的甜蜜。
揣着书(chuāi)
【D】
悼念(dào)
危殆(dài)
傣族(dǎi) 缔造(dì) 掂量(diān)
打盹(dǔn)
逮捕(dài)
真谛(dì)
滇池(diān) 笃信(dǔ) 踱步(duó) 婀娜(ē nuó)
2018年中考语文(浙江专版)总复习知

知识清单九文学文化常识梳理(一)文学常识古代作家作品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简称《诗》,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全书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诗经》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手法,隔句用韵。
《关雎》《蒹葭》均出自《诗经》。
2.《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也是一首叙事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3.《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
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人,古代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大师。
4.《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
孟子,名轲,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与孔子并称“孔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
5.《庄子》,道家经典之一。
庄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均出自《庄子》。
6.《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
墨子,名翟,相传原为宋国人,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公输》选自《墨子》。
7.《左传》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
8.《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为十二策。
《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均选自《战国策》。
9.《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共一百三十篇。
鲁迅称《史记》是“史学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
10.《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讲解篇:第一篇第二节 标点符号、病句修改

第一篇积累与运用第二节标点符号、病句修改二、常见病句类型1.(2016·湖北武汉中考)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如果说鸟类是大地上的标点,那麻雀便是最朴实、最常见的“逗号”:机灵、随意、无处不在。
B.对于汉语的子民来说,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字。
C.郑板桥的字是有设计感的,熔楷、隶、行、草于一炉;同时兑入画竹、画兰的笔意,奇崛峭拔如“乱石铺街”。
D.如果把“信仰”二字拆开,就会发现“信”与“仰”的关系竟那么紧密——信者,仰也;仰者,信也。
2.(2016·山东德州中考)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什么地方我曾经看见这样一棵苍老的枸杞树呢?是在某处的山里吗?是在另一个地方的花园里吗?B.当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纯洁、豪华、富丽。
C.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我的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可以说这行诗是象征诗派的代表。
D.著名作家、翻译家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逝世,其著作有《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等。
3.(2016·山东济宁中考)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光明小学开展了《让阅读陪伴我成长》主题读书活动。
B.新城区的立体斑马线视觉效果神奇:远远看去,仿佛一个个长方体凸起在地面上。
C.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至今仍以戏剧、壁画、传说……等形式广泛传播。
D.面对各种突发交通事故,很多没有经验的司机都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么处理?4.(湖北黄冈中考)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风来了,荷叶为什么就不能迎风招展?谁规定了它的下场非得是宁折不弯?风让它欢欣、雨也让它喜悦,荷盘中的一汪水,被荷叶摇成一颗亮晶晶的玉珠。
B.在育才中学举行的“5·12”防震疏散演练中,九(2)班落实任务最好的是三、四组。
2018年温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的文学常识。此题的考查很细致很深入,如果没有对名著的认真阅读与总结,就无法正确全面地作答。 跟着名家读鲁迅 阅读下面《鲁迅入门读本》的“前言”和“目录”,完成下面小题。
前言
面对自身的局限,更无情地批判自己。他从不以真理的化身自居,更拒绝充当“导师”,他将真实的自我袒露在 青年面前,和他们一起探讨与寻路,青年人可以向他倾诉一切,讨论、争辩一切,他是青年人的朋友。能够结识 这样一位“真人”——本真、真诚、真率的智者,应该是人生之一大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 这就好比花儿一样。要是你喜欢一朵花儿,而她在一颗星星上。那你夜里看着天空,就会觉得很美。所有的 星星都像开满了花儿。 B. 我还以为自己拥有的是独一无二的一朵花儿呢,可我有的只是普普通通的一朵玫瑰花罢了。 C. 本质的东西用眼是看不见的。正是我为我的玫瑰花费的时间,才使我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我必须对我的玫 瑰负责…… 【答案】 BC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对名著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做这种题,熟 读原作品, 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 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 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 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小王子》有关
的民族文化经典呢?比较一致的意见,至少应有五大经典:
《论语》、《庄子》、唐诗、《红楼梦》、鲁迅著作。鲁迅
是和孔子、庄子、屈原、李白、杜甫、曹雪芹——并肩而立的民族文化的高峰,以他们所创造的文化经典,作为
每一个中国国民精神发展的“底子”,这是一项民族精神建设的基本工程。
( 2)作为集中了“ 20 世纪中国经验”的思想家与文学家,鲁迅与我们又是最为贴近的,许多人读鲁迅的文
2018年浙江金华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8年浙江金华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18年浙江金华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16分)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歌声如飘风,如一缕激荡的游丝,在夜空中遥远地传来,渐行渐近,渐渐地清越,终于到了窗下,歌词也清晰可见了。
咿呀的桨声,夹着荡的水声,缓慢地为歌声击节。
然后歌声又渐渐远去,渐渐地微弱,渐渐地模糊,终于轻烟般在静夜中消失。
摘自___《枕畔歌声》)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一缕激荡答案】缕激荡解析】本题考查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把握。
结合第一空后面的“游丝”可知根据拼音“lǚ”应写的汉字;第二空也可根据横线后面的“荡”填写,不要误写成同音字“击”等。
2)填入文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辨B.辩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形近字字形的辨识。
根据语境——空前的“清晰”可知应为“辨析”的“辨”而非“辩论”的“辩”。
3)加点字“模”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
múB.mó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多音字字音的辨识。
“模”是个多音字,在“模糊”“模型”“模仿”“劳模”等词中读“mó”;在“模子”等词中读“mú”,结合语境,可知答案的选项。
2.古诗文名句默写。
(8分)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2)云横秦岭家何在?(___《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飞鸟本无意,却引情致起。
___居山中,看“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欣然自在;___采菊东篱,见“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悠然自失;___照沉醉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欢快自由;___兴尽下山,“树林阴翳,鸟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___自得;然___于山河破碎之际,面对长安草木,却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慨叹。
惊鸟本无情,有情的是写诗的他和读诗的你。
4.下面两副对联分别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相应节气填在横线上。
(2分)只是一声,虫醒桃开莺恰恰;昼夜等长,旧巢又是栖玄鸟;闻得春雷动。
2018中考语文总复习八上第三、四、五、六单元知识清单

2018中考语文总复习八上第三、四、五、六单元知识清单一、词语解释:笃:素.好琴:弦既.不调:掷.地云:都:了:调:凄.神寒.骨:娓娓动听:循循善诱:饮泣吞声:辗转反侧:清洌:翠蔓:蒙络摇缀....:许:俶尔: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犬牙:以其境过清:空明:闲人:保尔的人格特征:保尔精神:因地制宜:自出心裁:别具匠心:无所事事:司空见惯:鲁殿灵光:执一:泥.于掌故:妄意:相度:情:穷:致:是以:躬.历山川:缓带:后事可举.也:横索:如火如荼:雁门太守行:二、《人琴俱亡》课后题1、课文中那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2)子敬素.好琴(3)便径.入坐灵床上(4)月余亦卒.三、《小石潭记》课后题1、文章既写出了小石潭的特征,又在写景中融进了自己的感受。
请联系具体语句说说小石潭的主要特征和作者的感受,以及这两者之间的联系。
2、想象一下,文中所写的水、光、鱼、石之间有怎样的联系?3、解释加点的词在句子里的意思。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其岸势犬牙..差互(4)以.其境过清4、《小石潭记》作者情感:四、《记承天寺夜游》1、这篇短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你认为哪些语句与“闲”字有关?2、想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段话描绘的情景,并简要分析作者运用比喻的妙处。
3、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念.无与乐者.(2)怀民亦未寝.(3)相与步.与中庭(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五、诗歌、名句默写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2、《己亥杂诗》3、《山中留客》4、《望岳》5、《钱塘湖春行》6、《登飞来峰》7、《生命的意义》8、《雁门太守行》9、《别云间》10、“风萧萧兮……”六、思想感情默写: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2、《己亥杂诗》:3、《望岳》:4、《登飞来峰》:5、《雁门太守行》情感:6、《别云间》情感:。
2018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

2018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禁止转载】【一、2018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2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5分)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①[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②蝶飞。
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
②蛱(jiá)蝶:蝴蝶。
(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三字,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分)【答案】(1)“菜花稀”(或“麦花雪白”)“花落尽”【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有季节性特征的意象分析能力。
题干要求填出描绘江南农村初夏景象的词语,提示性词语“梅子金黄”“杏子肥”来自范诗的第一句,答案可在第二句“麦花雪白菜花稀”中去寻找,不难看出,可以填“菜花稀”(或“麦花雪白”)。
高诗第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
末句“菜畦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
暮春了,你该首先想到春花的凋谢,想赶快来几句惋叹之词,去作一番凭吊,然而,这千年的陈规旧习,高明的诗人是无心再去追逐的。
他的心里,当然也在惦念残红狼藉的花圃;而他的目光,却投向了平常无奇、司空见惯、毫不足珍的菜畦。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解析】描写初夏景象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学习总结要点:判断句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陈胜者,阳城人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方柯,天才也。
”3、用“者”表判断“方柯者,中国之人。
”4、用“为”表判断“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5、用“乃”表判断“是乃狼也。
”“电脑乃高科技用具。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也。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