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虎门销烟
四年级(上)第8课《虎门销烟》第一二课时主备:许玉芳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主备人:许玉芳施教日期年月日教学内容8.虎门销烟共几课时 2 课型练习第几课时 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了解虎门销烟的那段历史背景,认识林则徐,了解鸦片给中国人带来的危害。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难点: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
教学资源1.林则徐:今福建福州人,1838年12月道光皇帝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惩办鸦片贩子,迫使外国鸦片商交出鸦片20200余箱,在虎门当众销毁。
1840年6月,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由于林则徐备战认真,英军在广东未能得逞,于是北上占定海犯大沽,清政府将英军的侵略归罪于林则徐,林被革职,1850年病死于广东潮州。
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不愧是一位民族英雄。
2.鸦片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毒性很大,上瘾就不易戒除,使人体日衰,意志萎靡,当兵的失去战斗力,做工种地的丧失劳动力,最后摧残生命。
预习设计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
理解文章的词语。
2.选择正确的读音和汉字,用“——”画出。
身着(zháo zhuó)朝服的林则徐一声令下,一群光着脊(梁粱)的民工向灌了水的(销消)烟池里(洒撒)下盐巴,再把收缴(jiǎo jiāo)来的鸦片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担担(dàn dān)生石灰倒(dǎo dào)下去,应(yīng yìng)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振震)惊了。
3.自学生字,在语文书上描红,给每个生字组2个词。
销历史值寨盐毁彻斤侮4.就“林则徐”“鸦片”“虎门销烟”三个词语搜集相关资料,仔细读读,深入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了解背景,导入新课(6分钟)1.欣赏一幅幅罂粟花图,说说这些花长得怎么样?知道这是什第一板块:了解背景,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罂粟花)上课前,老师先让大家来欣赏一幅图画。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虎门销烟第一课时|

8.虎门销烟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导入:1.师:1939年6月3日,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发生了什么呢?
2.板书课题,简介虎门销烟的相关背景。
3.出示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二、自学检测
(一)比认字
1.出示生字:
销毁历史价值山寨盐巴彻底斤两欺侮
收缴挑担开锅烟渣卷进咆哮应邀水泄不通震惊中外嚣张气焰
(自由读生字,读准字音,认准字形。2分钟后我们比一比看谁记得最牢)
2.指名比赛读,生更正。
3.指名说易错字,教师指导描红。
4.理解词语的意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比读书
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5分钟后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读得最通顺、最流畅。
1.生自由读
2.指名读文,师生共评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出示自学指导(一):
默读全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你找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意义。
(3分钟思考组织语言,看谁说得好)
1.生默读,自学思考,教师巡视。
2.指名回答,生更正。
3.师总结
四、当堂训练。(10分钟)
完成校本作业
六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8.虎门销烟
本课初备
课时
共2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李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重难点:1.掌握本课生字词。
8《虎门销烟》导学案表格式教案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一ຫໍສະໝຸດ 检查复习(用时:2分钟)1.听写生词。
2.提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1.按要求听写词语。
2.指名交流。
5.填写活动卡。
二、讲读课文(用时:27分钟)
1.轻声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再读课文,思考: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练说(用时:8分钟)
读了《虎门销烟》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呢?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题,写一段话。
3.读句子,思考讨论。
人们都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来的呢?
体会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
4.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壮观的场面。
5.学习第3、4自然段。
(1)默读课文,同桌可以轻声讨论。
(2)自由读,思考回答。
(3)和老师一起小结,弄清层次。
①尝试列出小标题:
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②找到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
③练习说话,用上以上词语把一件事情的先后顺序表达清楚。
6.指名朗读。
(1)说说眼前看到的情景。
(2)默读后思考讨论。
(3)感情朗读。
7.自读,思考后交流。
(1)想象当时的景象,感受场面的壮观。
(2)不仅是烟渣,更是一种耻辱。
(3)指名演一演,再说说。
6.你还知道哪些词语也是形容人多的,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仿照这段话的写法,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8虎门销烟

找出关键词,体会销烟方法
• 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工人, 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再把收 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浸泡半日,把一担担 生石灰倒下去。
用自已的话说说销烟的经过
• 撒盐巴----抛鸦片----倒生石灰 •
• 先……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然后……
• 看到受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成千上万的 老百姓激动得跳哇,叫哇,欢呼声响彻虎 门上空。
• 销烟整整持续了23天,二百多万斤鸦片化 为烟渣,随着潮水卷进了咆哮的大海之中。
• 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沉重地打击了外 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 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作业设计
• 设计一条禁毒 的标语。 • 搜集林则徐的生平及故事讲给同学听。
8.虎门销烟
江苏省丰县实验小学 魏伟
初读课文,概括印象
• 大家读过课文,说说本文的主人公是谁?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 哪个小组能把自己小组的理清本文结构的 思维导图?
自读课文第2-5自然段,概括提取中 心词
• “壮举”
• 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壮举?又是用什么方 法来写的?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找到 有关的句子,并在书上做上批注,谈谈自 已的体会。
自主学习我能行
• 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反应销烟场景 壮观的语句。
我会读,会说
• 这一天,天气晴朗,碧海、蓝天、绿树,把古 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一大早从各 地闻讯赶来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把宽 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新搭起的礼台上 彩旗林立;礼台下,一侧是身着朝服的文 武官员,另一侧是应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 人。
8虎门销烟

8虎门销烟课文以简练的笔触,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辱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全文结构严谨,重点突出,记叙有叙,本文重点是销烟的经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词,理解生字词及课文。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
拒外侮的精神。
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主要经过,懂得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案一挂图,录像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利用图片与相关录像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悟其中的历史意义。
3.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扣图引题你认识图上这位人吗?你对林则徐有那些了解?(简介林则徐)2.板书课题,解题3.引导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1.了解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2.相机出示学生有困难的生字词,帮助学生学有重点。
销寨毁泄鸦片欺侮顿时伟大壮举3.轻读课文,要求:⑴轻声练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⑵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4.检测⑴指名分段、分句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⑵结合课文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读课文⑶通过朗读课文,你理解了那些词语?⑷对那些词有困难?(引导学生互帮互助,教师做适当的指点。
)⑸⑹三、整体掌握课文的脉络1.讨论事情发展顺序(起因、经过、结果)2.小组学习,讨论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指导帮助)3.师生共同讨论4.小结第一段:(1—2)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和虎门海滩的场面。
(销烟前)第二段:(3—5)具体写虎门销烟的经过。
(销烟时)第三段:(6)写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销烟后)四、总结五、作业1.抄写课后词语各三遍2.继续预习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利用相关资料认识虎门销烟的经过。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语文第8课《虎门销烟》课后教学反思教后感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语文第8课《虎门销烟》课后教学反思教后感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虎门销烟》课后教学反思教后感教学反思:仰天长笑壮怀激烈————苏教版四上第七课《虎门销烟》第二课时教学谈课文介绍了18____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__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
全文语言精炼、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根据课文所在的单元主题,结合课文内容,确立“紧扣壮举,体悟壮情,荡涤爱国情感”的教学思路。
课前组织学生观看《鸦片战争》或阅读虎门销烟的相关历史资料,让学生了解鸦片对__人民的毒害和对民族危亡的影响,初步感知林则徐销烟的困难和决心。
在第一课时指导学生读通课文、识写生字后,实施以下教学设计:一、为“壮”扩词,读出“壮味”课堂伊始,为营造和谐课堂教学氛围,可以采用做游戏的方式,组织学生为“壮”字扩词。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板书词语:壮丽、壮观、壮举、强壮、豪壮、雄壮、悲壮、气壮山河等词语。
词语本身不是孤立的,它们各自带有独立的意义和感情,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词语时,可以要求学生不仅读出对词语的理解,还要读出词语的意味。
这是一组“让人心动”的词语,学生在朗读时必会神采飞扬、浮想联翩,他们在朗读词语时自然地产生与词语相关的情景的想象。
二、披情入文,察寻“壮举”在学生将词语读得意犹未尽之时,教师满含激情引入:“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历史,走近169年前那段让世界为之震惊的历史。
”学生齐读课题。
虎门销烟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它究竟是个怎样的事件呢?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
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并板书:伟大壮举。
针对最后一节中“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了解,也可由教师补充:英国从18世纪开始经营鸦片,向__大量走私,仅18____年,就向__走私鸦片35445箱,约1800000千克,__吸食鸦片人数约200万。
8 虎门销烟课件.doc 中的 演示文稿

你认为“壮举”的“壮”的意思 应该选
择(
B
)
看了这个标题你想到了什么?
林则徐
鸦片战争
1840年 英国侵略者对华侵略 中华民族的耻辱。。。。。。
民族英雄-----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 老人,侯官县(今福州市)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 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编修,历任江西、云南乡试考官, 江南道监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江苏和陕西等省按察使, 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布政使。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 光皇帝以则徐“出膺外任已历十年,品学俱优,办事细心可 靠”,擢升为东河河道总督,主持修浚黄河、运河等工程。 十二年升江苏巡抚,十八年(1838年)任湖广总督,严禁吸 食鸦片,成效卓著,十一月,钦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 鸦片,并节制广东水师。林则徐在广东宣誓旦旦:“若鸦片 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英商义律 等慑于林则徐的正气,被迫缴出鸦片2万多箱,即于虎门海 滩当众销毁。林则徐因此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抵御外侮的第一 个民族英雄。 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病逝。咸丰元年(1851 年),咸丰帝赐祭葬,谥号“文忠”,晋赠太子太傅。林则 徐逝世后,全国哀悼,福州建祠奉祀。
虎门销烟池旧址
虎门销烟池遗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1800年至 1839年间,英国鸦片的大量输入,严重摧残了中国人民的 身心健康,使中华民族蒙受了深重的灾难。1839年6月3日, 林则徐会督文武大员在虎门镇口海滩上举行了震惊中外的 虎门销烟,当众销毁鸦片2,376,254斤,在世界禁毒史 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林则徐指挥在海滩高处开挖的两个 销烟池,长、宽各46.5米,池底平铺石板,四周置桩栏板, 池前开一涵洞池后通一水沟。把鸦片分批投入池内,采用 盐卤水加石灰浸化办法使其分解销蚀,然后引水入池冲走。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后,销烟池泥沙淤塞,现有销烟 池为1973年经考古发掘复原。销烟池旁这立有“鸦片战争 门人民抗英念碑”一座。博物馆运用了141件实物、130幅 历史照片、19个图表以及12幅大型油画和3个大型场景, 生动形象地再现了150多年前震惊中外的战争场景。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8.虎门销烟【新版】

课题解读: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
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 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1 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 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 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 侮的精神。(重难点)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害。
核心问题: 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的壮举”?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它沉重地 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展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 侵略的坚强意志,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 的! 串珠问题: 1.作者是怎样写虎门销烟前的壮观景象的?
相同点:二者都有“收”的意思。 不同点:“收缴”是查收缴获,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
行政行为。“收集”是使物品聚集在一起, 不是一种强制行为。 造句:1.警方这次收缴了许多盗版书籍。 2.秋天到了,我收集了很多美丽的树叶。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 核心问题: 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的壮举”? 串珠问题: 1.作者是怎样写虎门销烟前的壮观景象的? 2.销烟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3.虎门销烟有什么历史意义? 4.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请结合具体词语
梅兰芳练功
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他8岁那年,曾跟一位有名的先生学戏。这位先生反复教
他,他没有学会,先生见他进步太慢,就说他不是学戏的料
子,没心思再教他了。临走时,先生对梅兰芳说:“祖师爷
没给你这碗饭吃,我也没办法。”
先生走了,可他的话,常常在梅兰芳的耳边响起,像针
一样刺疼他的心。他常想,我真不是学戏的料子吗?梅兰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重点理解“伟大壮举”。(师:“举”是举动、行为的意思,那么什么是“伟大壮举”呢?相信你弄懂了“壮”的意思就能明白这个词的意思。出示词条,选义项,释词。
1、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次伟大壮举呢?默读第2自然段,划出能表现“壮”的词语或句子。
小结:(课件出示图片)自18世纪开始,英国就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赚取白银。到1838年已增至400万斤一年,中国流失白银达1亿两,造成清政府财政严重困难,百姓极度贫困。士兵吸食鸦片后战斗力日渐减弱,做工种地的吸食鸦片后劳动能力日益丧失,甚至失去生命。英国政府深知鸦片的危害,他们禁止本国人吸食鸦片,却别有用心地支持不法商人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无数的中国家庭因此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中华民族正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威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站出来一位民族禁烟英雄——林则徐,他被当时的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在虎门海滩上将收缴来的鸦片全部销毁。
(4)指导朗读: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
“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外国商人。”
(1)“彩旗林立”、“身着朝服”、“文武官员”说明什么?
(2)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还要邀请外国商人?)
交流:打击贩卖鸦片的不法商人,维护中国人的尊严,我们就是要告诉他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8、虎门销烟
课 时 教 学 案
学校:
姓 名
学 科
语文
年级班
四
课 题
8、虎门销烟
课 时
2-1
பைடு நூலகம்课时
教学
目标
基础性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担”,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文字,了解虎门硝烟的背景、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有关鸦片的文章——《虎门销烟》。(板书课题)
课题中的生字“销”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像?(板书:消)因为“销”的本意是溶化金属,所以是金字旁,一定要记住。
(理解“销烟”:销毁鸦片)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采用给课题加上时间、人物的方法,用一句话来说说。
4、林则徐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销烟?相信你们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许多。谁来介绍一下?
发展性
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文字,体会本文首尾呼应、场面烘托的特点。
2、模仿课文第2自然段的写法,练写一个场面。
教
学
重点
1、理解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壮观场面。
2、仿写片断——场面描写。
难点
仿写片断——场面描写。
方法
讨论、交流
手段
多媒体课件
板书
8、虎门销烟
伟大壮举
壮观场面描写环境描写
隆重人物描写
反思
1、你想亲自去感受一下吗?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进入十九世纪的虎门,去观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场景。
2、过渡:(先过生字关)
出示生字词:
历史 值得 虎门寨 盐巴销毁 响彻 二百多万斤 欺侮收缴 一担 锅 烟渣 卷进咆哮 嚣张
3、开火车分小节读课文,思考:哪些自然段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
4、交流:
(1)2—5自然段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
2、交流: (相机板书:壮观、隆重)
“这一天……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
(1)天还是那样的天,海
还是那样的海,树还是那样的树,为什么今天在人们的眼里就显得格外美呢?
讲述:其实景物本身并没有变化,但它们却会因人们的心情而显得与往日不同。风吹得小树哗哗地响,伤心透顶的人会说“小树哭了”,心情愉快的人会说“小树笑了”“小树在唱歌”,而遇到困难受到打击的人会说“小树啊小树,连你也来嘲笑我”。简简单单的一句环境描写也能揭示人们的心情,这就是环境描写的魅力。)(板书:环境描写)
先指名学生说一说。
借助资料,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虎门硝烟的背景。
学生自由读、开火车读(正音)、齐读。
找多音字:担(dān dàn),学习多音字。
学生开火车读课文,正音。
指名说说哪些自然段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
指名说一说。
指名分别读首尾两段,引导学生体会首尾呼应的特点。
学生理解“伟大壮举”一词。
出示课件:
教 学 活 动
教学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二、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三、精读课文,体会场面描写。
四、小小练笔,应用场面描写。
五、课堂小结及课外延伸
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
学生齐读课题。
指名说一说。
学习本课生字“销”,理解“销烟”一词。
学生试着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师进行相应的指导。
学生给“壮”选择正确解释:a健壮有力;b伟大、有气魄;c增加勇气或力量;d中国少数民族。)
学生默读,划一划。
学生交流,说一说自己划的句子。
课件出示相应的句子,引导学生品读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今天不同往日,将要发生一件大事——销烟,令人高兴。
指导学生朗读。
引导学生说一说。
引导学生体会人们关心此事、禁烟愿望强烈。
(2)指导朗读:突出“分外壮丽”、心情高兴。
“一大早从各地赶来的男男女女……挤得水泄不通。”
(1)哪里看出人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水泄不通”)(板书:人物描写)
(2)你还有什么词可以用来形容人多的场面?(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万人空巷、门庭若市……)
(3)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赶来观看?
指名读一读,说一说。
引导学生在品读中体会事件重大,场面隆重。
学生试着提出自己的疑问,进行交流。
指名读一读。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试着写一写,互相交流,指名读一读。
1、(课件出示罂粟花)上课前,老师先让大家来欣赏一幅图画。你觉得这些花长得怎么样?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小结:这些花虽然有着美丽娇艳的外表,但它们的果实却能制成一种伤害人的身体甚至生命的毒品,那就是鸦片,俗称大烟。
(3)指导朗读:突出隆重、庄严。
3、小结:同学们,课文第2自然段用短短的三句话由远而近地为我们描绘了销烟现场的壮观场面。看似可有可无的环境描写却预示了有一件大事将要发生,一件令人高兴的大事将要发生,一件震惊全国震惊全世界的大事将要发生;而对于众多人物的描写,则直接揭示了饱受鸦片之害的中国人强烈的禁烟愿望和愉快的心情;这庄严隆重的场面也在告诉那些外国不法商人和他们的政府,中国人禁烟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请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再一次感受一下那庄严隆重激动人心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