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仿真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仿真的课程设计

仿真的课程设计

仿真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仿真的基本概念,理解仿真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 学生能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科学知识,分析并构建简单的仿真模型。

3. 学生能理解仿真结果与实际情境的差异,并分析可能的原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仿真实验,操作步骤准确,数据记录规范。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设计并实施仿真实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运用图表、报告等形式,清晰、准确地表达仿真实验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对仿真实验产生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在仿真实验过程中,能尊重客观事实,遵循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学术品德。

3. 学生能认识到仿真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学科拓展课程,旨在通过仿真实验,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八年级阶段,已具备一定的数学、科学知识基础,思维活跃,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但需引导培养团队协作和学术品德。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品德和创新精神。

在此基础上,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引入仿真概念:介绍仿真的定义、作用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让学生理解仿真技术的实际意义。

2. 仿真基础知识:回顾与仿真相关的数学、科学基础知识,如函数、方程、物理定律等,确保学生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构建仿真模型。

3. 仿真软件操作:教授学生如何使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包括软件的安装、操作界面、基本功能等,使学生能熟练进行仿真实验。

4. 设计仿真实验:根据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设计简单的仿真实验,如物理运动、化学反应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计算机仿真教案》课件

《计算机仿真教案》课件

《计算机仿真教案》PPT课件第一章:计算机仿真概述1.1 计算机仿真的概念解释计算机仿真的定义强调计算机仿真在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性1.2 计算机仿真的分类介绍连续系统仿真和离散系统仿真的区别列举常见的计算机仿真方法和技术1.3 计算机仿真的应用领域概述计算机仿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强调计算机仿真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第二章:计算机仿真原理2.1 计算机仿真的基本原理解释计算机仿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强调计算机仿真需要基于数学模型和算法2.2 计算机仿真的建模方法介绍常见的建模方法,如机理建模、统计建模和机器学习建模强调建模方法的选择和验证的重要性2.3 计算机仿真的求解方法介绍常见的求解方法,如数值求解、符号求解和优化求解强调求解方法的选择和收敛性的考虑第三章:计算机仿真工具3.1 计算机仿真软件介绍概述常用的计算机仿真软件,如MATLAB/Simulink、Ansys和SolidWorks等强调仿真软件的功能和适用领域3.2 计算机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介绍如何使用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仿真的基本步骤强调仿真软件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3.3 计算机仿真软件的选用原则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计算机仿真软件强调根据实际需求和预算进行合理选择第四章:计算机仿真实验4.1 计算机仿真实验的设计介绍如何设计和规划计算机仿真实验强调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4.2 计算机仿真实验的执行介绍如何执行计算机仿真实验强调实验过程中数据的采集和记录的重要性4.3 计算机仿真实验的结果分析介绍如何分析计算机仿真实验的结果强调结果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第五章:计算机仿真的评估与优化5.1 计算机仿真的评估方法介绍常见的计算机仿真评估方法,如误差评估、效率评估和可信度评估强调评估方法的选择和实施的重要性5.2 计算机仿真的优化方法介绍常见的计算机仿真优化方法,如参数优化、结构优化和算法优化强调优化方法的选择和实施的有效性5.3 计算机仿真的改进与提升讨论如何根据评估和优化结果改进和提升计算机仿真强调持续改进和更新仿真模型的重要性第六章:计算机仿真的可视化6.1 仿真可视化的概念与意义解释仿真可视化在计算机仿真中的作用强调可视化对于理解和分析仿真结果的重要性6.2 可视化工具与技术介绍常用的仿真可视化工具,如Paraview、Maya和Unity等强调不同工具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仿真数据6.3 可视化应用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展示如何将可视化应用于仿真数据的展示和分析强调可视化在帮助决策和优化过程中的作用第七章:计算机仿真的并行计算7.1 并行计算基础介绍并行计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强调并行计算在提高仿真效率方面的作用7.2 并行仿真方法介绍并行仿真的常见方法和实现策略强调在不同场景下选择合适的并行仿真方法的重要性7.3 并行仿真工具与平台介绍常用的并行仿真工具和平台,如OpenFOAM和ParaView的并行计算功能强调并行仿真工具的选择和配置的重要性第八章:计算机仿真的不确定性分析8.1 不确定性分析的基本概念解释不确定性分析在计算机仿真中的重要性强调不确定性来源和影响因素的识别8.2 不确定性分析的方法介绍常见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如蒙特卡洛模拟和敏感性分析强调不同方法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8.3 不确定性分析的应用案例通过案例展示如何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并指导仿真的改进强调不确定性分析在提高仿真可靠性和准确性的作用第九章:计算机仿真的验证与验证9.1 验证和验证的基本概念解释验证和验证在计算机仿真中的重要性强调验证和验证对于确保仿真准确性的作用9.2 验证和验证的方法介绍常见的验证和验证方法,如实验验证、理论验证和同行评审强调不同方法的选择和实施的重要性9.3 验证和验证的应用案例通过案例展示如何进行验证和验证并提高仿真的可信度强调验证和验证在仿真研究和应用中的关键作用第十章:计算机仿真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新兴技术对计算机仿真影响讨论新兴技术如、大数据和物联网对计算机仿真的影响强调技术发展对仿真方法和工具的推动作用10.2 计算机仿真的跨学科应用概述计算机仿真在跨学科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强调跨学科合作对仿真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性10.3 计算机仿真的挑战与机遇讨论计算机仿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强调持续学习和发展以应对未来仿真领域的变化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计算机仿真的概念与分类:理解计算机仿真的定义及其在不同类型系统中的应用是学习仿真的基础。

计算机仿真课程设计

计算机仿真课程设计

计算机仿真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概念,掌握仿真模型构建的基本原理。

2. 学生能掌握至少一种计算机仿真软件的使用,并运用该软件完成特定场景的仿真实验。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计算机仿真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2. 学生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能通过编程实现简单的仿真模型。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综合性的计算机仿真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计算机仿真的实用价值,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养成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习惯。

3. 学生能够遵循学术道德,尊重他人成果,培养诚信意识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编程基础。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仿真基本概念:仿真模型的构建、仿真算法的选择、仿真结果的分析等。

2. 计算机仿真软件应用:介绍至少一种仿真软件(如MATLAB/Simulink、AnyLogic等)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功能。

3. 编程实现仿真模型:结合Python、C++等编程语言,实现简单的仿真模型。

4. 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分析计算机仿真在工程、科研等领域的应用案例,探讨仿真技术的实际价值。

5. 小组项目实践:分组进行计算机仿真项目设计,包括项目选题、模型构建、编程实现、结果分析等环节。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周:计算机仿真基本概念及仿真软件介绍。

第二周:编程语言基础及简单仿真模型编程实现。

第三周:实际案例分析,讨论仿真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

第四周:小组项目实践,指导学生进行项目选题和模型构建。

计算机仿真技术第二版课程设计 (2)

计算机仿真技术第二版课程设计 (2)

计算机仿真技术第二版课程设计1. 课程介绍计算机仿真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和仿真,并通过仿真结果来分析、设计或改进事物。

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工程、医学、军事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本课程旨在介绍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应用实例。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

2. 课程设计目标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应该能够:1.掌握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应用实例。

2.熟悉MATLAB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

3.了解计算机仿真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3. 课程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分为三个部分。

3.1. MATLAB基本操作通过线下课堂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MATLAB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

包括:1.MATLAB的安装和配置。

2.MATLAB界面的介绍。

3.MATLAB的基础语法、变量、数据类型、矩阵和数组操作。

4.MATLAB图形界面工具介绍。

3.2. 计算机仿真技术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1.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分类和方法。

3.计算机仿真技术的数学基础,包括微积分、偏微分方程等。

4.计算机仿真技术的最优化方法和优化问题求解。

3.3. 计算机仿真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1.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2.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3.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4.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4. 课程设计评估本课程设计采用定量评估方式,考核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实践能力,以及学生对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评估方式包括:1.完成课程设计作业。

2.课程设计中的报告撰写和答辩。

3.课程设计中的实验操作与调试。

4.课堂决策和汇报。

5. 课程设计资源本课程设计所需的资源包括:1.计算机仿真技术第二版教材。

2.MATLAB软件安装包和教程。

3.计算机仿真技术相关论文。

6. 总结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仿真》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仿真》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仿真》教学大纲二、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应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仿真技术在信息采集、处理、传输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掌握基于Matlab等仿真工具的系统建模与仿真方法,并将之应用于电子信息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为从事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及信息工程领域的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计算机仿真概论(3/0)(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计算机仿真》课程的学习目标、内容、方法、资源以及考核方式;;2.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建模与仿真的基本概念。

(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机仿真的概念、计算机仿真的工作流程2.教学难点:计算机仿真的基本理论(三)教学内容1.系统与模型的概念2.计算机仿真的概念3.计算机仿真的组成和分类4.计算机仿真的工作流程和仿真算法5.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第二章系统数学模型与仿真技术(6/0)(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常见的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其相互转化关系;2.使学生了解常见的系统数学模型建立方法;3.使学生掌握系统数学模型在计算机仿真中的实现;(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数学模型的仿真实现2.教学难点: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三)教学内容1.系统数学模型2.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3.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4.数学模型在Matlab等仿真软件中的实现第三章基于Matlab/Simulink的仿真技术(10/15)(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Matlab的主要功能和应用;2.使学生掌握Matlab的基本语法;3.使学生掌握基于Matlab进行数值计算与数值仿真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Matlab的基本语法与应用、Simulink建模与仿真2.教学难点:Matlab基本语法与应用(三)教学内容1.Matlab概述2.Matlab基本语法(1)变量及赋值(2)运算符与数学表达式(3)控制流(4)数据输入输出及文件的读写(5)基本数学函数(6)基本绘图方法3.Matlab的主要功能(1)数值计算(2)符号计算(3)程序设计(4)数据可视化(5)数值仿真第四章计算机仿真技术在信息工程领域的应用实例(8/12)(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信息工程领域对计算机仿真技术的需求;2.使学生熟悉计算机仿真技术在信息工程领域的应用方法。

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课程设计

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课程设计

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课程设计前言计算机仿真作为一个重要的工具,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步骤,并结合一个实际的案例阐述如何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控制系统设计。

设计内容和步骤设计内容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课程的设计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建模:选择合适的控制模型,建立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

2.系统分析:分析系统的稳态和暂态响应,优化控制系统的性能。

3.控制器设计:设计合适的控制器结构和参数,实现闭环控制。

4.系统仿真: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系统仿真,并分析仿真结果。

5.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进一步优化控制系统的性能。

设计步骤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课程的设计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系统建模掌握控制系统建模方法,能够从实际物理系统中抽象出控制对象、控制器等模型,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

2.系统分析使用数学分析方法,分析系统的稳态和暂态响应,评估控制系统的性能。

包括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抗干扰性等。

3.控制器设计使用控制理论,设计合适的控制器结构和参数,实现闭环控制。

掌握 PID、根轨迹、频域等控制器设计方法,能够根据系统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器。

4.系统仿真使用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系统仿真,验证控制系统的性能和预测实际系统行为。

掌握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仿真实验设计、仿真模型编写、仿真实验执行等。

5.实验验证在实验室、车间等实际环境中,利用实验设备和仪器对控制系统进行实验验证,验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并通过实验优化控制器参数,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

实例分析在本节中,我们将结合一个实际的案例,介绍控制系统的计算机仿真课程设计。

案例背景某高速公路入口处的车道管理系统由计算机控制,通过红绿灯控制车辆的通行。

系统从入口指示车辆能否进入高速公路,在出口将车辆计数和收费。

由于车辆的流量较大,系统的控制效果受到影响,需要进行优化。

计算机仿真技术第二版教学设计

计算机仿真技术第二版教学设计

计算机仿真技术第二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工业、军事、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科技进步的重要推手。

为培养具备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我校开设了计算机仿真技术课程。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教学改革,我们的计算机仿真技术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也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以下技能:1.了解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常用工具;3.具备使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历史和重要意义;2.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3.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案例和实践操作;4.计算机仿真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PPT展示、模拟实验、课堂讨论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他们的课堂互动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安排本课程为选修课,共分为16周。

具体教学安排如下:周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第1-2周计算机仿真技术概述课堂讲解、PPT展示第3-4周数字模拟技术课堂讲解、实验操作第5-6周数值计算方法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第7-8周随机过程模拟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第9-10周离散事件模拟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第11-12周实时仿真技术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第13-14周仿真系统设计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第15-16周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课堂讲解、实践操作五、教学评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包括:1.课堂表现:包括课堂积极参与、提问能力、合作学习等方面;2.作业评审:包括编写仿真程序、仿真实验报告、课程论文等;3.课程考核:包括期中考、期末考、实验考核等;4.课程总评: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计算机仿真技术课程设计

计算机仿真技术课程设计

计算机仿真技术课程设计简介计算机仿真技术是一门应用计算机技术模拟真实系统行为的学科,它是一种将现实世界的问题抽象化后通过计算机模拟进行求解的方法。

通过利用计算机对事物进行模拟和计算,可以更好地认识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本次课程设计将围绕计算机仿真技术展开,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仿真技术的应用,亲手实践和掌握仿真模型建立、仿真计算以及仿真结果分析等方面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目标•了解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掌握仿真模型的建立方法、仿真计算和结果分析;•能够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设计内容任务一:仿真模型建立首先,学生需要了解仿真模型的基本原理,掌握仿真模型的建立方法。

本次课程设计以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为例,考虑一个简单的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仿真模型,模拟出物体从静止开始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

学生可以利用Matlab等软件,通过建立精细的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模拟,得到物体自由落体过程中的速度和位移。

任务二:仿真计算完成了模型的建立后,学生需要掌握仿真计算的方法,进一步确定模型重要参数(如速度、位移等),然后对仿真模型进行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些常见的数学方法,如欧拉法、龙格库塔法等,来计算模型的仿真结果。

学生需要按照课程设计要求进行计算,并展示出计算结果。

任务三:仿真结果分析仿真结果的分析过程是学生掌握计算机仿真技术的重要环节。

在完成了仿真计算后,学生需要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以确定仿真过程中各种参数的变化和影响。

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数据可视化方法(如散点图、多线图等),对所得到的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

学习方式本次课程设计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具体方法包括:•线上课程讲解和线下实验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仿真技术;•利用Matlab等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实验,加深学生对仿真原理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仿真计算和结果分析,注重实践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仿真课程设计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附件1: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计算机仿真》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 控制系统建模、分析、设计和仿真学院:信息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2年 6 月 16 日附件2: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2011 ~2012 学年第 2学期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工作部门:信息学院一、课程设计题目《控制系统建模、分析、设计和仿真》本课程设计共列出10个同等难度的设计题目,编号为:[0号题]、[1号题]、[2号题]、[3号题]、[4号题]、[5号题]、[6号题]、[7号题]、[8号题]、[9号题]。

学生必须选择与学号尾数相同的题目完成课程设计。

例如,学号为8xxxxxxxxx2的学生必须选做[2号题]。

二、课程设计内容(一)《控制系统建模、分析、设计和仿真》课题设计内容[0[1号题] 控制系统建模、分析、设计和仿真设连续被控对象的实测传递函数为:用一阶保持器离散化,采样周期取秒,分别设计一单位加速度信号输入时的最少拍有波纹控制器Dy(z)和一单位速度信号输入时的最少拍无波纹控制器Dw(z)。

具体要求见(二)。

[2号题] 控制系统建模、分析、设计和仿真设连续被控对象的实测传递函数为:用零阶保持器离散化,采样周期取秒,分别设计一单位加速度信号输入时的最少拍有波纹控制器Dy(z)和一单位速度信号输入时的最少拍无波纹控制器Dw(z)。

具体要求见(二)。

[3号题] 控制系统建模、分析、设计和仿真设连续被控对象的实测传递函数为:用一阶保持器离散化,采样周期取秒,分别设计一单位加速度信号输入时的最少拍有波纹控制器Dy(z)和一单位速度信号输入时的最少拍无波纹控制器Dw(z)。

具体要求见(二)。

[4号题] 控制系统建模、分析、设计和仿真设连续被控对象的实测传递函数为:用零阶保持器离散化,采样周期取秒,分别设计一单位加速度信号输入时的最少拍有波纹控制器Dy(z)和一单位速度信号输入时的最少拍无波纹控制器Dw(z)。

具体要求见(二)。

[5号题] 控制系统建模、分析、设计和仿真设连续被控对象的实测传递函数为:用一阶保持器离散化,采样周期取秒,分别设计一单位加速度信号输入时的最少拍有波纹控制器Dy(z)和一单位速度信号输入时的最少拍无波纹控制器Dw(z)。

具体要求见(二)。

[6号题] 控制系统建模、分析、设计和仿真设连续被控对象的实测传递函数为:用零阶保持器离散化,采样周期取秒,分别设计一单位加速度信号输入时的最少拍有波纹控制器Dy(z)和一单位速度信号输入时的最少拍无波纹控制器Dw(z)。

具体要求见(二)。

[7号题] 控制系统建模、分析、设计和仿真设连续被控对象的实测传递函数为:用一阶保持器离散化,采样周期取秒,分别设计一单位加速度信号输入时的最少拍有波纹控制器Dy(z)和一单位速度信号输入时的最少拍无波纹控制器Dw(z)。

具体要求见(二)。

[8号题] 控制系统建模、分析、设计和仿真设连续被控对象的实测传递函数为:用零阶保持器离散化,采样周期取秒,分别设计一单位加速度信号输入时的最少拍有波纹控制器Dy(z)和一单位速度信号输入时的最少拍无波纹控制器Dw(z)。

具体要求见(二)。

[9号题] 控制系统建模、分析、设计和仿真设连续被控对象的实测传递函数为:用一阶保持器离散化,采样周期取秒,分别设计一单位加速度信号输入时的最少拍有波纹控制器Dy(z)和一单位速度信号输入时的最少拍无波纹控制器Dw(z)。

具体要求见(二)。

(二)《控制系统建模、分析、设计和仿真》课题设计要求及评分标准【共100分】1、求被控对象传递函数G(s)的MATLAB描述。

(2分)2、求被控对象脉冲传递函数G(z)。

(4分)3、转换G(z)为零极点增益模型并按z-1形式排列。

(2分)4、确定误差脉冲传递函数Ge(z)形式,满足单位加速度信号输入时闭环稳态误差为零和实际闭环系统稳定的要求。

(6分)5、确定闭环脉冲传递函数Gc(z)形式,满足控制器Dy(z)可实现、最少拍和实际闭环系统稳定的要求。

(8分)6、根据4、5、列写方程组,求解Gc(z)和Ge(z)中的待定系数并最终求解Gc(z)和Ge(z) 。

(12分)7、求针对单位加速度信号输入的最少拍有波纹控制器Dy(z)并说明Dy(z)的可实现性。

(3分)8、用程序仿真方法分析加速度信号输入时闭环系统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

(7分)9、用图形仿真方法(Simulink)分析单位加速度信号输入时闭环系统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

(8分)10、确定误差脉冲传递函数Ge(z)形式,满足单位速度信号输入时闭环稳态误差为零和实际闭环系统稳定的要求。

(6分)11、确定闭环脉冲传递函数Gc(z)形式,满足控制器Dw(z)可实现、无波纹、最少拍和实际闭环系统稳定的要求。

(8分)12、根据10、11、列写方程组,求解Gc(z)和Ge(z)中的待定系数并最终求解Gc(z)和Ge(z) 。

(12分)13、求针对单位速度信号输入的最少拍无波纹控制器Dw(z)并说明Dw(z)的可实现性。

(3分)14、用程序仿真方法分析单位速度信号输入时闭环系统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

(7分)15、用图形仿真方法(Simulink)分析单位速度信号输入时闭环系统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

(8分)16、根据8、9、14、15、的分析,说明有波纹和无波纹的差别和物理意义。

(4分)三、进度安排6月13至6月14: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复习控制理论和计算机仿真知识,收集资料、熟悉仿真工具;确定设计方案和步骤。

6月14至6月16:编程练习,程序设计;仿真调试,图形仿真参数整定;总结整理设计、仿真结果,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6月16至6月17:完成程序仿真调试和图形仿真调试;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答辩总结。

四、基本要求1.学生应按照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独立分析、解决问题,按计划完成课程设计任务;2.不得抄袭或找人代做,否则按考试作弊处理;3. 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时须提交不少于3000字课程设计说明书;说明书结构为:(1)封面,(2)任务书,(3)摘要,(4)关键词,(5)目录,(6)正文,(7)参考文献;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摘要本次课程实践为设计两个控制器分别为最小拍无波纹和最小拍有波纹控制器。

通过这次实践可以进一步对所学的《计算机控制技术》有进一步的了解,并对Matlab软件的操作有一定程度的熟悉,为以后的工作或研究作基础。

Matlab最初主要用于矩阵数值的计算,随着它的版本功能来越来强大,应用范围内也越来越广阔。

如今,Matlab已经发展成为国际上非常好的生产潜力这与工程计算机语言之一,它使用方便、输入快捷、运算高效、内容丰富,是高等院校理工科学和科研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掌握Matlab已经成为相关专业课大学生,研究生和教师的必备技能。

Matlab在我国的应用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上,而自动控制器则是其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自动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设计及应用等都离不开Matlab 开始,就一直将应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

对于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来说,Matlab是一种必须掌握的现代计算工工具。

关键词:MALAB 仿真SummaryThe course of practice for the design of two controllers are the minimum ripple and minimum film shot there is no ripple controller. Through this practice can be further learned the "computer-controlled technology" have a betterunderstanding, and the operation of the software matlab have a certain degree of familiarity, for future work or study as a basis.Matlab was originally mainly used for numerical calculation of the matrix, with its version of the feature to increasingly powerful, increasingly broad range of applications. Today, Matlab has become a very good production potential in the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mputer language which one it easy to use, enter the fast, efficient computing, content-rich, scientific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Polytechnic indispensable tool , Matlab has become a master professional courses related to college students, graduate students and teachers the necessary skills.Matlab application in China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of history, while the automatic controller is the most important areas of application, and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s modeling, analysis, design and application are all inseparable from Matlab starting has been th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work. For the automation of the undergraduates, Matlab is a need to master work of modern computing tools.Keywords: MATLAB simulation目录一.封面 (1)二.课程设计任务书 (2)三.摘要 (7)四.目录 (9)五.课程设计的目的 (10)六.课程设计用的仪器与器件 (10)七.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 (11)八.心得体会 (20)九.参考文献 (21)十.附录(程序) (22)五.课程设计的目的(1)学习并掌握MATLAB软件的程序编写与调试,以及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