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认识生物》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生物》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生物》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生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

内容包括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认识到生物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生物的分类,认识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增强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

难点:理解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生物标本,挂图。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标本,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生物的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 新课内容:② 生物的分类:介绍生物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③ 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身边的生物及其分类。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基本特征2. 生物的分类3. 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身边的生物,对其进行分类。

(2)简述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2. 答案:(1)略。

(2)生物与人类关系紧密,生物为人类提供了生活所需的各种资源,同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生物社团、实践活动,深入了解生物的奥秘,提高生物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的分类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生物》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生物》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生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

主要内容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如何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分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 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能够对生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交流能力,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

教学重点:如何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分类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实物展示(如植物、动物等)。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生物与非生物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生物。

2. 新课导入:(1)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生命现象。

(2)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如何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3)介绍生物的分类方法,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3. 实践活动:(1)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生物,并尝试进行分类。

(2)小组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4. 例题讲解:(1)判断题:下列哪些属于生物?(2)选择题:生物的分类方法有哪些?(3)解答题:请举例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

5. 随堂练习:(1)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对生物进行简单分类。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基本特征2. 区分生物与非生物3. 生物的分类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出生物的五个基本特征。

(2)请简述生物的分类方法。

(3)根据生物的分类,将下列生物进行分类。

2. 答案:(1)略。

(2)略。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掌握情况如何?哪些环节需要改进?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生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提高对生物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关注细节1. 生物基本特征的讲解: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记忆生物的基本特征,这是后续学习生物分类和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基础。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3篇】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3篇】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3篇】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篇一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5、感悟一切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乐于观察身边的各种生物,从而在观察的过程中理解实事求是的科学意义。

6、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的分析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有两点:(1)区别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本节教材内容的教学,不是从现代生物学发展水平的角度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而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在教学中不能直接讲述,而是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由学生自主获得关于生物特征的基本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2教学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的目标。

3、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4、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准备:①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四、教学策略1、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建议本节课的导入可这样设计:可让学生观察有山、水、虫、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学生描绘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出画面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关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这一问题,可与学生一起对照教科书上的描述,进行比较归纳。

但是,这些例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在与学生讨论时,应让学生多举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补充,如生物对外界的不同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等,以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

本节教学,以观察讨论为主,辅以阅读、讲授等法。

2、设计思路首先让学生回忆在小学自然课里已学过的一些关于生物的知识,举例说明什么是生物,区分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生物》优质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生物》优质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生物》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第一章《走进生物》中,深入学习第一节《认识生物》。

我们将详细探讨生物基本概念、生物特征、生物分类以及生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生物基本概念,掌握生物主要特征。

2. 使学生能够对生物进行简单分类,解生物与人类生活紧密联系。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特征及生物分类。

教学重点:生物基本概念、生物与人类生活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生物观察记录表、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自然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生物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学习生物主要特征。

a. 生物特征:生物需要营养、能进行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特性、由细胞构成等。

b. 生物分类:根据生物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生物观察,分组讨论生物特征和分类。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与生物特征和分类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基本概念2. 生物主要特征3. 生物分类4. 生物与人类生活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生物基本概念。

b. 列举生物主要特征。

c. 简述生物分类方法。

d. 谈谈生物与人类生活关系。

答案:a. 生物是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现象有机体。

b. 生物特征有:需要营养、能进行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特性、由细胞构成等。

c. 生物分类方法有:根据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

d. 生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如食物、药物、环境保护等方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生物基本概念和特征有深入解,但在生物分类方面仍有不足,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 第一章 认识生物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 第一章 认识生物 教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认识生物课时: 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 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3.掌握生物特征【能力目标】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区别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珍爱生命二、重点、难点:1.生物和非生物区别 2.生物的特征三、知识导学:1、导入新课:在我们的校园里,你能看见什么?请学生讨论“校园里有哪些生物”★学生各组代表把自己的讨论结果说出来,教师让学生带着“什么是生物”这个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自主学习】1.观察教材第3~5页图片,试总结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生物的共同特征是: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的。

★生物除这六个特征外,还有没有其它的特征,请列举出来。

【自主探究】1.想一想,你自己是否有生物的这些特征?任举一种你熟悉的生物,它也有这些特征吗?(自由讨论)讨论结果:2.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2)猫生出小猫属于(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6)猫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以鼠为食,从中获取营养属于【知识小结】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2.生物的基本特征。

【基础训练】1.有一首歌唱到“种下一粒子,发了一个芽”说明生物()A.需要营养 B.是变化的 C.能生长 D.能繁殖2.人用手触摸羞草时,含羞草的叶片立即下垂,说明生物具有那一特征() A.适应性 B.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C.多样性 D.生长和发育3.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火山爆发 B.开水沸腾C.雨后春笋D.潮起潮落4.下列都属于非生物的一组是()A.竹和山石 B.鱼和河水 C.空气和阳光 D.松和丹顶鹤5.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蜻蜓点水 B.钢铁生锈 C.公鸡打鸣 D.葵花向阳四、拓展提高:1.阅读课本第6页做练习第1、2题,2.机器人、钟乳石、珊瑚、珊瑚虫那个是生物?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课时: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生物》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生物》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生物》教案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生物》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第1章第1节《认识生物》。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生物的定义、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定义,知道生物的基本特征。

2. 让学生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能够正确地对生物进行分类。

3. 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方法、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难点:生物的分类方法、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生物标本、分类卡片。

学具:笔记本、分类卡片、教科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些生物标本,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生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基本特征。

2. 生物的定义与基本特征: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生物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由细胞构成等基本特征。

3. 生物的分类:教师讲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的分类。

并通过分类卡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生物分类方法的理解。

4.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5.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些生物分类的例题,让学生进行解答。

如:猫属于哪一类动物?苹果树属于哪一类植物?6. 随堂练习:教师发放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练习题包括生物分类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两个方面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生物的定义与基本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由细胞构成生物的分类:植物动物微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生物,并说明它们属于哪一类。

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生物》教案(1)

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生物》教案(1)

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生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第一章《走进生物世界》的第一节“认识生物”。

详细内容包括: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及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生物的分类及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

教学重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的基本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挂图。

学具:笔记本、教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它们的区别,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生物。

2. 基本概念:讲解生物与非生物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它们的本质区别。

4. 生物的分类:介绍生物的分类方法,如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和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等,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5.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讲解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探究。

7.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8. 随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2. 生物的基本特征3. 生物的分类4.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身边的生物,并按照它们的特征进行分类。

答案:例如,植物(如树木、花草)、动物(如猫、狗)、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

2. 作业题目:简述生物的基本特征。

答案: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更多的生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生物》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生物》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生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

主要内容有生物的定义、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的特征以及生物的分类。

详细内容包括:1. 生物的定义:生物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个体。

2.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从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进行区分。

3. 生物的特征:生命现象、新陈代谢、生长发育、遗传变异、适应环境等。

4. 生物的分类: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的定义,掌握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理解生物的特征,学会对生物进行分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物多样性,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特征及其与非生物的区别。

2. 教学重点:生物的定义、特征和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特征,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生物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3. 讲解:详细讲解生物的特征,通过实例加深理解。

5. 例题讲解:讲解与生物特征相关的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布置与生物特征、分类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定义2.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3. 生物的特征1) 生命现象2) 新陈代谢3) 生长、发育4) 遗传、变异5) 适应环境4. 生物的分类1) 植物2) 动物3) 微生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列举生物的五个特征。

2) 区分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

3) 简述生物的分类及其特点。

2. 答案:1) 生物的五个特征:生命现象、新陈代谢、生长发育、遗传变异、适应环境。

2) 示例:生物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非生物如石头、水、空气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二、难点和重点
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前准备
教师: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实物、图片。

②教师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挂图。

学生:①学生观察生活环境,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四、教学设计
1.什么是生物?
观察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挂图,说出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

或实地考察大自然。

(适合班额小的农村学校,班额大,需要分小组进行。

)提出问题:
“请举出画面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注意鼓励中差生参与)
展示挂图,启发学生找出图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无条件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学校可用此法)
教师组织好学生,让其在大自然中认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的特征:
实物对比,通过分析小鸟具有的一些生物特征后,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的生物与小鸟对比,说出这些生物具有的与小鸟相同的特征,互相补充,得出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观察书中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然后学生分小组,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选出代表,举例说明,各组间可针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的共同特征。

集思广益,调动思维潜力,学生观察某些生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结合平时了解的生物知识,协作互补,从记忆中搜索信息,说出生物的其他特征。

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

启发学生用对比法比较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同时可向学生解释不同生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方式有所不同(如动植物繁殖的方式不同)。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阅读课文。

提出问题:“想想你具有哪些生物特征?”对于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生物特征,教师可提示学生,
帮助分析。

五、巩固练习
多媒体打出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学生讨论哪个是生物,并说明理由。

找观察过珊瑚的同学,给大家描述珊瑚和珊瑚虫的关系,大家讨论后得出答案。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生物的特征去分析。

六、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