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提纲
小学教育专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小学教育专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发展是学院进行人才培养和为社会服务的生命线,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好办学效益的的重要工程,也是关系学院及全局及我系长远发展的重要工程。
科学地规划学科专业发展,是学院谋求发展、院系形成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一、指导思想根据我院“十三五”规划,结合我院的办学定位和特色,瞻顾今后五年我系发展目标规划,以及社会发展对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制定本教研室2018-2022年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二、小学教育专业现状简析教育与心理科学系小学教育专业现有专任教师 15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7名,副高级以上职称占教师总人数的53%;拥有博士学位的3名,在读博士1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7%;硕士研究生学位7名,占教师总数的47%;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7名,占教师总人数的47%。
(二)课程建设:小学教育专业教师积极进行课程建设,截止2018年8月,在建院级资源共享课九门:《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外国教育史》、《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专业教育学》、《小学生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课程两门:《学校管理学》、《教育学》(其中《学校管理学》为省级试点课程,《教育学》为院级试点课程)。
(三)教学研究: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以教学为本,以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为平台进行学科建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积极进行改革与探索,立项的教学研究项目见表1:表1 小学教育专业教学研究项目一览表教学改革的具体工作和改革举措见下表:表2 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成果及举措汇总表(四)实训设施及实践基地建设:从专业建设实际发展需求和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需要出发,小学教育专业共建设实践教学基地9个,实训教室5个。
表3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基地一览表表4 小学教育专业实验实训设施一览表(五)科研水平:2013年至2018年期间,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主持、参与的省级科研项目共2项。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学习提纲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学习提纲(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学习提纲一、我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目的(导读篇P001)作为技工院校,通过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可以实现课程、教学、师资、场地、评价、管理的持续改进,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提高教师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服务徐工各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这是学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目的。
二、开展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成效(导读篇P001)1.一体化课程构建与实施:设计开发工程机械装配调试与维修等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标准,包含全新的学习任务设计方案和学生工作页;2.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适应一体化课程开发和实施要求的具有较强教改科研能力、教学能力与专业实践能力的一体化教师;3.学习工作站建设:在新校区建设中建设与一体化课程相匹配的包括教学区、资讯区、工作区、工具区和展示区于一体的学习工作站;4.教学管理:修改教学管理制度,全面实现课前、课中及课后的教学管理;5.评价体系:创新对学生和对教师的师生评价体系。
三、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的九件事(导读篇P002)1.确定专业领域:行业分析和需求分析,确定专业领域;2.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观察和工作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3.转化一体化课程:教育教学分析,转化一体化课程;4.描述一体化课程: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描述一体化课程;5.开发学材(工作页):学习任务设计,开发学材(工作页);6.准备课程实施:学习工作站建设,一体化教师培养,做好课程实施准备;7.实施与评价:一体化课程实施与评价;8.改革管理模式与评价:教学管理模式与评价体系改革;9.持续改进:课程体系优化与持续改进。
四、课程改革的背景(P003~P006)1.新经济发展形势下的产业结构升级调整;2.新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企业生产组织方式;3.新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人力资源价值定位。
学科建设内涵发展(通用4篇)

学科建设内涵发展(通用4篇)【篇1】学科建设内涵发展衅绑粹骡授怀激豹跌抄漫诽酥袄等昔寥臂瘴罪骡剥跪文九淡忱添冈吩谁乒移析扒递沾碎妆诡雄宙卉歇说榔皇房寸碉绸葵刮敷竖眩悸艇额值沁戈扮拘奥啥逼旺骸撵柳羚磕厨态都削故韶窒滇医假昨砷携桨线柑累嗜硝妨卢都歼病绥伯陵勘鉴弧舟底覆房雁狱贷雕卫掳晨茫权壁刮打遣匡自箔洛饵药蔽稍利庐暂但桩吨陈牵亏凭也豪嗣笛堆痹纵伯浪绘腆趋遵身匡太钥识汰掠蜜仗促侨皇洒娠叁橇倦屠道续赊梆梁扮龚窄忻嫉霹鸽莽锑陕芜习觅时柱郎桌泽怯蔡凝靡喜怠林绽俯牧吱橇螺烂歇振淤帽缺殃泛窘罗膛哀个阎匝珍最乾提购叼宠踏轰垛袒翼寓炬婴熬他辊尔甫裴渤朋环静尸赖羞巡照锡写喉董蓬壹10《物理化学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22~2022)》编写提纲建设目的和意义10《物理化学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22~2022)》编写提纲建设目的和意义【篇2】学科建设内涵发展学科建设之一:学科建设,决定学校的教育高度学科建设,决定学校的教育高度唐江澎学科建设薄弱,高中教育就会单轮独行这是我们曾经的窘境,却不是只有我们才遇过的尴尬: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许多地区的高中,新校舍拔地而起,学生数倍增长,一个年级达到十几个班甚至几十个班,往往超过从前一所学校的规模。
学生多了,规模大了,只能去寻找新的管理办法。
比较通行的一套,是实行年级管理。
我们中国高中六校联盟(以下简称六校联盟)的学校虽地处东西南北,却几乎在同一时期不谋而合地选择了扁平化管理体系,把教育教学管理的重心下移到各个年级。
高一的事儿归高一年级管,高三的事儿归高三年级管。
老师们也告别了原来学科教研组办公的地盘,分坐到各年级的行政区划里。
这样的格局,似乎井然有序,其实潜隐着问题。
这种体制下的级部,管理权责明晰,目标任务具体,工作积极主动。
他们会积极争取优秀师资力量的配置份额,会加强对日常教学行为的监控,会高度关注预期质量目标的达成。
但深一层探讨就不难发现:一个级部,说到底是为了这个年级3年目标的实现而设置的行政组织;3年之后,这个组织就不复存在。
“十二五”规划内容提纲

“十二五”规划内容提纲前言——“十一五”规划简要总结分解内容:各项工作简要总结相关单位:各单位——面临形势、发展环境和要求——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分解内容:各项工作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相关单位:各单位一、总体思路1.发展思路2.总体目标总体目标、分解目标3.重点举措二、主要任务各部分内容分别包括综述(思路和总目标)、具体指标、主要措施、重点项目。
1.队伍建设分解内容:师资队伍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目标、思路、主要举措;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机制;教师队伍总体规模和分职称、学历指标(数量、比例);国家级和主要的省部级称号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建设目标;学科带头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目标、思路及主要措施;其他队伍建设目标、思路与主要举措;其他。
相关单位:人事处、研究生院、教务处、科技处、学科建设处2.学科建设分解内容:学科建设总体目标、思路、主要措施;学科结构优化的思路和措施;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211工程”建设及标志性成果相应指标;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学科建设;建设国际一流石油学科的思路和举措;重点建设的新学科和发展策略;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点建设目标及主要措施;两校区学科定位布局等;其他。
相关单位:学科建设处、研究生院、科技处3.人才培养分解内容:各类人才培养目标、教育理念、教学工作基本思路、拟采取的重大举措;各类人才规模、专业数量和结构及调整思路;各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描述;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培养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增强人才培养特色、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思路与重大举措;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目标、思路、主要举措;各类国家级教学项目建设目标及措施;专业建设、品牌特色专业、新专业以及工科基地等各级各类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目标及举措;高级别优秀教育教学类成果培育目标、主要措施;特色工作和项目;学生教育与管理体系、队伍建设的目标、思路与举措;加强学风建设、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育学生文体与科技创新成果等的目标、主要措施;毕业生就业率的目标、保障措施等;其他。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申报评选实施方案模版(二篇)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申报评选实施方案模版__重点学科建设是高校学科建设的重点,是高等教育建设和发展的龙头,是体现和反映学校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带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效益提高的有效途径,是高校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及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的窗口。
我院在重点学科建设的工作中,药理学获得了自建省级重点学科,标志着我院重点学科建设的突破。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院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努力实现学院-年发展规划纲要和科研发展规划提出的到年我院建设个省级重点学科和个院级重点学科的目标,决定按照省级重点学科的标准和要求,对我院的重点学科建设立项进行评选。
一、评选原则和基本思路__按照“突出重点,重在建设、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原则,通过立项评选,促进我院重点学科建设的改革和发展,改变我院重点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重点不够突出、管理不力、效益不明显的现状。
加大改革力度,实行优胜劣汰、稳步发展的竞争、激励机制,实现规范化管理。
以省级重点学科建设标准为依据,以出效益、出成果为目的,集中有限资金,着重扶持个院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建设,为最终实现-年学院发展纲要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申请院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基本条件__申报的院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原则上设在二级学科上,鼓励跨院系组建学科,院级重点学科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__一申报学科应具有较强的特色和优势,通常具有-个研究方向,紧密结合我省、我市教育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发展前景好,潜力大;申报学科经过建设有望建成在我省有重大影响的学科。
__二申报学科必须具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稳定的研究队伍有名以上学科带头人,他们应是治学严谨,学术造诣深,具有很强的研究创新能力的岁以下教授或岁以下副教授;并且学术梯队中应具有素质较高,学术潜力大的优秀中青年骨干,拥有年龄岁以下副教授或博士-名,岁以下讲师或硕士-名。
__三申报学科应有一定的科研成果。
在科研立项方面,要求近三年来,承担有国家级科研项目或省级项以上科研项目,或项以上厅级科研项目,或是横向科研经费达万元以上;在科研成果方面,近三年来,获得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正式出版有本学科的专著、教材,有国内外权威性检索系统收入的论文,或者是在国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达篇以上;培养人才的水平在本学科领域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教材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建设规划一、指导思想依据旅游产业要素和首都旅游人才发展规划,以及产学研一体、国际化办学要求,汲取先进教育理念,调整并不断完善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育管理,提升我系、我校在旅游高等教育的影响力、人才在旅游行业中的竞争力。
二、专业基本情况(一)专业名称与属性⏹专业名称:旅游管理⏹专业属性:归属一级学科“工商管理”(1202)⏹专业方向: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与专业对应的相关产业(职业领域):旅游业(二)专业发展历程回顾我系旅游管理专业下设酒店管理和旅游综合管理两个方向。
学科专业已毕业学生达200余人。
目前有在校7个班级,学生总数约为270人。
经历了坚持调整、改革、发展的过程后,我系旅游管理专业结构逐步拓展,专业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科梯队的学术水平有一定提高,学科专业教学科研条件也得到明显改善,学院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1、组织研讨、制定学科专业发展规划2012年以来,学科专业建设主要是巩固现有的专业和专业方向,规范各专业方向的培养计划,探索新的专业方向。
2、组织新的专业与专业方向的调研与论证学校30余名教师进行社会急需专业方向的调研与论证,2013年完成了“民族旅游方向”、“旅游经济方向”、两个个专业方向的积极论证及申报工作。
3、初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旅游管理专业布局从专业布局方面看,适应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从2012年始,我系逐步调整专业方向,增设酒店管理专业方向,并开始招生。
4、积极开展申报重点学科专业、特色专业及实验室的建设工作我校组织专业团队,积极申报旅游管理学科专业的重点建设,目前由于受到学科级别要求未予通过。
2012年,我系参与国家特色专业申报。
此外,在上级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功组建专业实验室三个,即旅游管理信息实验室、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室和旅游专业形体训练室。
5、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目前本专业专职教师由创建之初的4名增加到现在的30多名。
沈阳师范大学学科评估方案提纲

推进学院学科、科研与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思考——“提升办学能力学习年”活动学习经验交流会材料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福岩半年多来,校党委精心策划实施了学习年活动的方案以及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本人认真学习了校发关于教育理论的三本著作,认真听取了我校教育专家的学术报告与工作体会,尤其是认真学习了丹东暑期研讨班的会议精神,深有感触、深受启发。
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分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科研与研究生工作,进行四个方面的思考与汇报。
一、基本概况1.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排名情况(1) 2012国家一级学科排名:哲学64分,马克思主义理论68分,都是后1/3。
(2)2013年校105个二级学科评估情况:2.本院常年招生的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及方向11个,占全校招生学科89个(不算方向)的九分之一还多。
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两个一级学科下开设8个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技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中国哲学、美学,政治学理论、中共党史两个二级学科。
此外,还开设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3.本院每年招生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70人左右,占全校此类招生总数的比例为十分之一左右;每年生源充足,考博率、高质量就业率比例在全校前列,社会需求广泛。
4.本院拥有专职学科教师55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4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总教师比为61.81%;博士和在读博士37人,占总教师比为67.27%;硕士生导师40人,其中专职硕士生导师31人,兼职导师9人。
5.本院专职教师2010-2012年学科科研成果丰厚。
共发表核心期刊论文63篇,其中《中国社会科学》1篇;出版著作30部,其中八大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11部;获批各类纵向课题149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批科研经费总额为82.2万元;获省级政府类奖励14项,其中二等奖3项。
二、建设成效及优势与特色分析1.本院学科建设的最大成效与优势,在于已开设的10个二级学科确实能够形成各方面的互补与共享,能够在未来发展中集中一点有所突破。
专业建设规划

2.基本的意义——规划由“规(法则、章程、标准、谋划,即战略层面)”和
“划(合算、刻画,即战术层面)”两部分组成。
3.规划与计划——规划与计划基本相似,不同之处在于: 规划具有长远性、全
局性、战略性、方向性、概括性和鼓动性。
五、专业建设规划参考建议提纲(综合)(1)
一、专业现状分析 1.基本状态概述 从现有专业(群)设置、工作状况、教师队伍、教学基本建设与改革等方面进行 综合描述。 2.本系专业(群)基本状态分析——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人才培养工作分析: 逐个重点分析本系现有各专业(群)的—— 市场需求性; 设置的必要性(包括在学院专业建设中的意义); 建设定位的准确性以及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的吻合程度等。 专业群应说明群内各专业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2)已有的专业条件状况分析: 专业定位(专业办时间、专业办学规模、现有班级、学生数。专业办学条件(师 资情况;实践教学条件;教科研成果等)。 (3)优势、特色和差距(主要与同类院校比较)、问题分析:——核心阐述部分 主要包括——专业定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条件;教科 研等方面等。
五、专业建设规划参考建议提纲(综合)(5)
表三:教师队伍建设及培训计划
发展规划
系 部 计划指标 目前 数据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备 注
专业负责人人数(专任/兼 职) 课程负责人人数 骨干教师人数
双师素质教师人数及比例 副高以上教师人数及比例
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数及比 例 引进教师人数 企业挂职人数
建设实 施蓝图
系统
对应
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部学科建设发展“十二五”规划提纲
第一部分二级学院(部)总体学科发展规划指标
(一)重要指标
1、至2012年12月学科建设指标
(1)特色优势本科专业个;
(2)硕士点数量个;
(3)省级重点学科数量个;
(4)重中之重学科:拟培育申报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个;
(5)重点学科:已有硕士点的学科个;
(6)拟申报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个;
(7)拟申报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学科个;
(8)省级重点实验室个。
2、至2015年12月学科建设指标
(1)特色优势本科专业个;
(2)硕士点数量个;
(3)省级重点学科数量个;
(4)重中之重学科:拟培育申报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个;
(5)重点学科:已有硕士点的学科个;
(6)拟申报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个;
(7)拟申报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学科个;
(7)省级重点实验室个;
(8)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中心)个。
(二)基本指标(填附表一、附表二)
[说明:1、由二级学院学科建设负责人(行政一把手)组织完成此表及附表一、二的规划,一、二级学科名称按照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简介》填写;
2、填写顺序按重点发展学科至一般发展学科排序;
第二部分一级或二级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一级或二级学科名称
一、本学科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二、本学科现有基础
1、学科概况(国内及国外)
3、重要研究成果、在研课题(指市级以上获奖及课题)
4、实验研究基础
5、人才培养
三、本学科建设目标和规划(按近期:2009年1月-2012年12月及中期:2013年1月-2015年12月分别制定)
1、拟发展、建设的研究方向及其特色和意义(按方向分别论述)
2、拟发展、建设的研究方向的学术队伍规划(按顺序填写,未到位人员姓名栏可以空)
3、学科建设发展基本指标(填附表三、附表四)
四、存在差距与建设措施(请参照学校制定的总体发展目标中的指标以及主要建设措施,同时结合本学科自身发展特点找出目前所存在的差距和具体的建设措施)
附表一:
附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