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把固体放到水里》
三年级下科学课件-把固体放到水里_苏教版

实验结论: 把固体放到水里,有的浮,有的沉。
预测一下:一块苹果和一个苹果、一块土豆和一个土豆、 一支蜡烛和半支蜡烛,谁沉?谁浮?为什么?
结果:同一种固体,无论大小、轻重,放在水里的沉浮 现象是一样的。 结论:这说明固体的沉浮不是由大小、轻重这些简单的 因素决定的。
实验要求:
研
第一:分别把同样多的面粉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
把固体放到水里
会有什么现象??
固体的浮和沉可能跟什么有关?
• 跟物质有关 • 跟大小有关 • 跟重量有关 • 跟缝隙有关
实验:我们把下面物品放到水中
木块
玻璃珠
泡沫
塑料
硬币
石块
填写P71第一题
固体名称
泡沫 硬币 木块
我们的猜测
实验结果
石子 塑料 玻璃球
和你猜想一致的有( ),
和你猜想不一致的有( )。
究 固
和盐轻轻放进两个装着同样
体
多水的烧杯里。
的
溶
第二: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解
一边搅拌一边观察现象。
固体
实验现象
研
究
盐
溶解
固
体
面粉
不溶解
的
分
离
实验结论:
把固体放到水里,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
要把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
研
常用的分离方法有三种:
究
固 体
1、过滤
的 分
2、沉淀
离
3、蒸发
研 究 固 体 的 分 离
过滤
研 究 固 体 的 分 离
过滤
研 究 固 体 的 分 离
沉淀
研 究 固 体 的 分 离
蒸发
三年级下册科学《把固体放到水里》

地放到纱水布里,放一样,观察一样,
记录一硬样币。
(3)注意不要把水洒在桌子上,
实验结束后及时把材料收起来。
结果:同一种固体,无论大小、 轻重,放在水里的沉浮现象是一 样的。 结论:这说明固体的沉浮不是由 大小、轻重这些简单的因素决定 的。
是不是所有的固体放 到水里都是沉或浮呢? 还有其他现象吗?
固体 盐 沙
实验现象
溶解 不溶解
实验结论: 把固体放到水里,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
研
究
过滤
固
体
的
分
离
沉淀
蒸发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
把固体放到水里
会有什么现象?
山上水里到处有,有 大有小硬骨头,开山凿取 搞建设 ,房基路面处处留。
石头
不用砖瓦起高楼,铁壳地 板尖尖头,载人运货容量大,
江河湖海任遨游。 轮船
温馨提示: 固体名称 我们的猜测 实验结果
浮
(1)实苹验果 时要保持安静,小沉组内 的同学橡木要皮块明确分工,注意合作。 (2)按土表豆 格中的顺序把固体轻轻
三年级科学下册把固体放到水里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把固体放到水里”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 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2. 培养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教学难点:1. 溶解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固体物质(如盐、糖、面粉等)、水、容器、搅拌棒。
2. 教学工具:PPT、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水的知识,如水的性质、用途等。
2. 提问:你们知道固体物质和水有什么关系吗?二、探究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10分钟)1. 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3.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包括溶解的速度、溶解的程度等。
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到的溶解现象。
四、思考与讨论(5分钟)1. 提问:为什么不同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不同?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影响固体溶解的因素。
3.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进行交流分享。
五、小结与拓展(5分钟)2. 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其他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吗?3. 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和发现,进行互动交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和了解了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观察细节,并及时记录实验结果。
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拓展环节,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六、探索溶解的影响因素(10分钟)1. 讲解溶解的影响因素,如温度、搅拌等。
2.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现象。
3.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分析温度对溶解的影响。
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到的溶解现象。
《把固体放到水里》优秀教案

把固体放到水里万琳琳【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固体和液体”的第2课, 本单元有5课本课是在上节课认识了固体的性质之后继续对固体放入水中的现象展开研究。
学好本课既能让学生了解固体在水中的沉浮、溶解现象,也能通过科学探究注重实证性来进行科学精神、科学品质培养。
为下面更好学习科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对固体在水中有的下沉,有的上浮,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已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能够描述固体的沉浮现象,但不能够正确描述出溶解现象,对把固体与水分离的现象,学生很少注意到,特别是蒸发分离,学生没有感性认识;做结晶分离实验学生会感兴趣,但是不能自觉地深究其中的科学道理。
【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发现事实,做出判断;2.能用文字或图表等手段记录和描述所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哪些固体可以沉浮,哪些固体可以溶解;2 了解固体与水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感受猜测和假设的重要性;2 懂得通过获得实验观察获得事实、根据事实作出的判断才是科学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
难点:意识到固体的沉浮不是由其轻重、大小等因素所决定的。
【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方法探究性学习是科学《标准》中提倡的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
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观察、动手实践的机会,把学生真正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A:提出问题——学生猜测——实验验证——结论(固体的沉浮现象)B:教师实验——学生观察——学生描述——结论(固体的溶解现象)C:提出问题——研究方法——实践应用(固体与水的分离)D:激发兴趣——介绍制作方法——课后思考(结晶分离实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材料:水槽、烧杯、食盐、课件学生分组材料:水槽、烧杯2个、玻璃棒;食盐、沙、苹果(整个的、切块的)、蜡烛(整支的、半截的)、土豆(整个的、切片的)、螺丝钉、羹匙、橡皮、橡皮泥、玻璃球、乒乓球、硬币、实验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导入:1 讲述《树洞救球》的故事。
把固体放到水里

把固体放到水里
执教者———— 三家乡小学 常东华
实验要求: 1、分工合作,不争不抢。
操作员:负责实验的操作。
记录员:负责迅速记录每一个实验现象。
保洁员:负责实验结束时擦干净桌子。
小组长:负责提醒组员遵守实验纪律。
2、每人都细心观察,看谁会有新发现。
3、不要把实验物品放入口中,注意不要损坏实验器材。 4、以身体坐正表示实验完成。
三年级科学下册
把固体放到水里
执教者———— 三家乡小学 常东华
三年—— 三家乡小学 常东华
三年级科学下册
把固体放到水里
执教者———— 三家乡小学 常东华
三年级科学下册
把固体放到水里
执教者———— 三家乡小学 常东华
三年级科学下册
把固体放到水里
执教者———— 三家乡小学 常东华
苏教版科学三下《把固体放到水里》优秀教案

把固体放到水里临朐县第一实验小学高艳华【教学背景】三年级学生对于固体并不陌生,对于沉浮,溶解等现象也不陌生,但是学生对其往往会有许多不正确的认识,例如:会认为轻的物体会浮、重的物体会沉。
同时学生也会对生活中的沉浮现象产生矛盾和疑惑,例如问道:为什么硬币在水中沉,而金属轮船就会浮?学生对固体在水中可能会出现的现象只是一种表象认识,只是一些零碎、杂乱、单一的片断。
还没有形成比较清晰、科学的认识。
【教学课题】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目标】课标要求1.科学探究:能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发现事实,做出判断。
并用文字或图表等手段记录和描述所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2.科学知识:知道哪些固体可以沉浮,哪些固体可以溶解;了解固体与水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
感受猜测和假设的重要性,懂得通过实验观察获得事实,根据事实作出的判断才是科学的。
学习目标1、意识到通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认识物体更多的性质。
2、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意识到固体的沉浮取决于它在水中所占的体积,而不是由它的轻重决定。
【教材分析】《把固体放到水里》这一课是在第一课学生了解了固体基本性质之后进一步探究把固体放入水中呈现出来的其它性质:沉浮现象和溶解与不溶解现象。
由于本节课内容较多我把本课内容分作两课时处理,第一课时是认识固体的沉浮和溶解现象,而将固体和水的混合、分离以及结晶分离放入第二课时.【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具体教学法及模式:a、开放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大胆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的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能够进行多向交流,努力为他们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b、“做中学”探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把学习的主权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参与各种实验研究活动,使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为理性认识,体现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把固体放到水里》知识要点

2 把固体放到水里
一、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不溶解)现象。
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有:(木块)、(塑料)、(泡沫板)、(铅笔)、(火柴盒)、(苹果)、(树叶)、(香油)等。
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有:(橡皮泥)、(玻璃球)、(卵石)、(硬币)、(铁钉)、(土豆)、(一瓶饮料)、(蜂蜜)等。
一块苹果和一个苹果,一小截蜡烛和一整支蜡烛放在水里,都会(浮在水面)。
在水中能溶解的固体有(食盐)、(白糖)、(味精)等。
在水中不能溶解的固体有(面粉)、(沙子)等。
二、为什么一个小石子会下沉,而一艘巨大的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呢?(见课本P33)
答:物体在水中会下沉还是会上浮,是由物体的(密度)和(形状)决定的。
密度比水大的物体在水中会下沉,反之则上浮。
物体的形状决定它的排水量。
如果物体排开
的水量比物体重,这个物体就会往上浮;如果物体排开的水量比物体轻,这个物体就会往上浮。
一艘巨大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可以排开大量的水,虽然轮船很重,不过还是比它所排开的水轻。
三、你能把盐和面粉从水中分离出来吗?(见课本P33)
答:能。
盐的分离可用(蒸发)的方法,面粉的分离可用(沉淀)的方法。
四、要把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常用的分离法有三种:①(过滤)(如米与水的分离)、②(沉淀)(如泥沙与水的分离)、③(蒸发)(如水与盐的分离)。
五 、盐放在水里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2011年的考题)
答:当盐少水多时,放在水里的盐不见了,因为盐全部溶解于水变成了溶液。
当盐多水少时,盐放在水里一部分不见了,因为里面还有少部分没有溶解。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把固体放到水里

认识固体的沉浮现象
分组实验:把固体放入 水中,观察沉浮。
2
物体浮沉的条件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 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的作用,当重力大 于浮力时,物体下沉;当重力小于浮力 时,物体就上浮;当重力等于浮力时, 物体就悬浮在液体中。 对于实心的物体,浸入液体中,如果物 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物体就下沉; 如果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物体 就上浮;如果物体的密度等于,物体就 悬浮在液体中。
10
分组实验:高锰酸钾的溶解
11
分组实验:将土壤放入水中
12
实验关键
1
将高锰酸钾放 入水中,然后 静静地观察, 不要摇动杯中 的水.
2
2分钟后,用 玻璃棒在水 中轻轻地搅 拌一下,观 察又会出现 什么现象。
3
动作要轻,不 要碰坏烧杯!
13
2
静静等待一 段时间,及 时将实验现 象写在记录 表中。
3
注意桌面的清 洁。
7
我的实验记录
固体名称
海绵 土豆 木块 粉笔 小瓶
实验前预测
沉
浮
实验结果
沉
浮
……
8
我还观察到的其它现象:————————————
预测后的实验记录表
9
固体的溶解现象
将盐和高锰酸钾放入水中。 (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相结合)
将土壤倒入水中(分组实验)
3
我们来实验4Fra bibliotek①小木块、鸡蛋、土豆、 玻璃球、海绵、黄豆、 小玻璃瓶、粉笔、玻璃 水槽、抹布。
②盐、高锰酸钾、土壤、 玻璃棒、烧杯。
5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演示实验:把土豆块放到水里
6
实验关键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将几种固体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会发现什么现象?有的沉有的浮。
(2)请学生预测,老师带来的其它固体哪些会沉哪些会浮?
(3)让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固体集中在小组内,预测它们放在水中沉浮情况,把预测的结果记在P71的表格中。
(4)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验证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能够区分溶解与混合现象间的差别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具
水槽、烧杯、玻棒、盐、高锰酸钾
实践
活动
检查
制作彩色树枝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固体的性质,谁能说说各种固体有哪些不同的性质,又有哪些不同的性质呢?
2、固体还有许多性质,今天我们继续研究。
二、学习新课
2、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1)演示:将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3)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叫做什么呢?
(4)小结:固体在水中化了,看不见了的现象叫做溶解。如果固体在水中浮在水面或沉在水底,那说明固体在水中不溶解。
(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糖、盐、面粉、沙子放在水中并搅拌后的现象。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P71。
3、了解固体与水混合与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学生阅读P33的阅读资料。
(2)老师边讲解边演示常用的分离方法:过滤、沉淀、蒸发
(3)提问:你还说出其他分离方法吗?
4、结晶实验。
(1)在热水里加盐,充分搅拌,使盐完全溶解,一直到盐恰好不再溶解。
(2)在热水中加入绘画的颜料,使溶液着色。
(3)把各种颜色的热盐水放在纸盒内,周围塞好报纸,这样可以使热盐水慢慢冷却。
班级
三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题
3.2把固体放到水里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意识到通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认识物体更多的性质。
2、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意识到固体的沉浮取决于它在水中所占的体积,而不是由它的轻重决定。
3、知道把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重点
难点
知道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
(4)把小树枝分别浸入各种颜色的热盐水中,就可得到彩色的树枝。
(5)布置学生制作彩色树枝
观察
分组实验
溶解固体
分组实验
阅读
制作彩色树枝
板
书
设
计
3.2把固体放到水里
常用的分离方法:过滤、沉淀、蒸发
教
学
反
思
共计:课时
检查人:
时间:
(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