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哪一天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名词解释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一个专门用来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际日,它宣扬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重视,并加强政策、实践和法律上的保护力度。
文化遗产是指一个民族或社会的遗产,它们的历史、社会、文化、语言、习俗、宗教和其他特征都有助于影响和形成这个民族或社会的历史文化。
自然遗产指的是与自然有关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资源,如自然地形、山脉、森林、湿地、海洋、物种、生态系统等。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宗旨是通过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关注,促进各国间的了解和教育,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更加了解和尊重这些遗产,尽快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它们。
非遗印象——以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为例

CulturalCorridor 文化长廊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5非遗印象——以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为例文/黄渝娇摘要:此次非遗影像展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举行,活动时间为6月7号—10号四天。
非遗影像展的活动主要分论坛和观影两部分。
文章以作者直接参与各项活动的学习者角度,描述现代非遗在影像方面的具体呈现。
从影像展出情况、学术活动情况、观影活动情况三大部分分析现代非遗保护的影像传播方式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非遗影像展;学术论坛;非遗保护文化遗产日为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而2019年的文化遗产日则为6月8号。
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是第二届,本届非遗影像展的主题为“非遗影像 中国实践”。
非遗影像展活动的举办目的是通过集中展映已出版、播出、公映的非遗影像作品,展示中国非遗保护工作实践经验,提高非遗的可见度,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认识非遗、珍爱非遗,推动“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促进人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的形成。
本届非遗影像展共征集到260部作品,较上届有所增长。
集中展映影视作品的同时进行学术座谈会,各领域专家围绕“从文本到影像——当下口头传统类非遗项目的保存与研究”、“节日民俗事象的影像诠释与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记录与传播”三大主题展开学术研讨。
非遗影像展中的影视作品笔者未能尽数观赏,因此仅能以已观看的影片情况为例进行论述。
学术活动情况则以8、9两日的情况为主,对学术讲座进行概述。
1 非遗展影像介绍非遗展影像介绍分为三部分:展出影片的分类、展出影片的名称、展出影片的团队。
展出影片的单元分类是根据影片的评级、创作人以及地域来分,我认为它们分别代表着此次非遗展要展现的五星(重要)内容和影片创新制作以及主办方的宣传意志。
而这样的分类存在一定的重合,所以下文只提及本次非遗展的五星内容。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通知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日期】2024.04.25•【文号】办非遗发〔2024〕76号•【施行日期】2024.04.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正文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通知办非遗发〔2024〕7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2024年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集中宣传展示我国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年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成果,提高全社会的非遗保护意识,现就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非遗系统性保护的经验成果,围绕我国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非遗保护工作成绩,讲好非遗保护中国故事,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浓厚氛围。
二、主题、口号(一)主题保护传承非遗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二)口号1.保护传承非遗赓续历史文脉2.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提升保护传承水平3.讲好中国非遗故事深化文明交流互鉴4.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5.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各地可根据具体活动情况选用相关口号开展宣传,也可增加体现本地特色的口号。
三、活动安排(一)气象万千——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主题展6月7日起,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气象万千——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主题展,充分展示我国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全社会广泛关注、支持参与非遗保护,非遗保护传承弘扬呈现的良好局面,展示非遗在新时代气象万千、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个年活动开展情况

三个年活动开展情况今年是我国“三个年”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的一年。
下面我将分步骤介绍“三个年活动”的开展情况。
一、中国旅游日中国旅游日定于每年的5月19日,今年是第9个“中国旅游日”。
在这一天,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以“旅游新发展新生活”为主题的庆祝活动,以推动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一些旅游目的地举办了各种主题活动,如:景区免费开放、特色美食展示、文化展览、艺术演出等。
此外,一些旅游机构也推出了各种优惠措施,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二、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日定于每年的8月8日,今年是第7个“全民健身日”。
在这一天,全国各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健身活动,以鼓励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健身运动,促进全民健康生活。
在此次全民健身日活动中,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推出了多种健身活动,比如舞蹈比赛、瑜伽比赛、徒步活动等。
还有一些健身机构、社区运动场所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满足市民的健身需求。
三、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定于每年的6月10日,今年是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在这一天,全国各地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活动,以推动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在此次活动中,一些博物馆、图书馆、文化志愿者和社会组织向公众免费开放,举办了一系列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宣传和展览活动。
此外,在一些重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地也开展了专业讲解、文化体验等活动,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综上所述,今年的“三个年活动”得到了全社会的积极关注和广泛参与,各项活动都取得了丰富多彩的成果。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活动将会更加精彩,为我国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
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

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发布)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是什么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源自文化遗产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发布),希望大家喜欢!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6月10日是我国第18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2023年的主题是“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6月第几个星期六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源自文化遗产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目的是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目的意义文化遗产教育青年强调它的精神意义,设法使公众成为这一天的主人,成为主动的参与者,使国家文化遗产日成为全民的文化遗产日,使国家举措转化为每一个公民自觉的文化行为。
遗产日是一个纯文化的主题日,所有活动都应是公益活动。
文物和文化机构的工作要在遗产日中充分发挥作用,积极进行遗产内涵与保护意识的普及工作。
教育界利用这一天,培养下一代人的中华文化的情怀。
历届主题2010年:非遗保护,人人参与;2011年: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2012年: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2013年:文化遗产与全面小康;2014年:让文化遗产活起来;2015年:保护成果全民共享;2016年: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2017年: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2018年:多彩非遗,美好生活;2019年:非遗保护中国实践;2020年:文物赋彩全面小康;2021年:文物映耀百年征程。
2022年: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发展过程2005年12月,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
2009年,国家文物局创设主场城市活动机制以来,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国家文物局都选取一座城市举办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
2016年9月,国务院批复住房城乡建设部,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精选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方案 (2)

精选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方案1500字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每年的6月5日,为了宣传保护和传承世界各地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各国纷纷举办各种活动。
下面是我为您推荐的一些精选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方案。
1. 遗产展览会: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一天,可以组织一场遗产展览会,展示各地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展览会可以包括文物、手工艺品、图片、视频等展品,让人们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各地的遗产。
2. 文化艺术表演:举办一场文化艺术表演,展示世界各地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
可以有舞蹈、音乐、戏剧、民俗表演等多项内容,让观众感受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
3. 遗产讲堂: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一场遗产讲堂,介绍和解读各地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可以邀请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景观设计师等专家,以讲座的形式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遗产的价值和保护方式。
4. 自然遗产保护行动: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组织一次自然遗产保护行动,号召志愿者一同清理和修复受损的自然遗产。
可以选择一处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产,进行环境整治、植被修复等工作,为遗产的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5. 文化遗产体验活动:举办一系列与文化遗产相关的体验活动,让人们亲身参与其中。
可以组织传统手工艺制作工坊、民间乐器演奏体验、传统美食制作等活动,让人们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6. 遗产故事分享会:邀请居住在当地的老年人、村民等,分享关于当地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故事和传说。
通过他们的讲述,可以更加生动地了解和感受遗产的历史和故事。
7. 遗产摄影比赛:举办一场遗产摄影比赛,邀请摄影爱好者通过镜头展现遗产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可以在比赛中设立多个奖项,鼓励更多人通过摄影作品传播和宣传遗产的保护和魅力。
8. 遗产巡展:组织一次遗产巡展活动,将遗产的展览品和信息展示到各个社区和学校。
通过巡展,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和了解遗产,提高公众对遗产的保护意识。
以上是我为您推荐的一些精选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方案,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同时也希望这些活动能够促进人们对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并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到遗产的美丽。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案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文案每年的XX月XX日,我们激动地迎来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这一天,我们向世界上无数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致敬,感受着它们带给我们的无尽魅力和珍贵的价值。
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智慧与自然美的结晶,它们是我们共同的宝藏,承载着世界各地的独特历史、传统、信仰和美学。
文化遗产如古老的建筑、传统的艺术、独特的音乐、精湛的工艺品,展示着人类创造力的辉煌。
而自然遗产如壮丽的山脉、广袤的森林、迷人的湖泊、绚丽的珊瑚礁,彰显了地球的壮丽和生命的多样性。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提醒我们,这些宝贵的遗产不仅是我们的瑰宝,也是我们的责任。
我们必须努力保护、传承和传播这些遗产,使它们得以永久保存,并为我们和未来的世代带来无穷的启迪和愉悦。
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意味着保护人类的根源和身份认同。
通过保护文化遗产,我们能够传承先辈们的智慧和知识,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通过保护自然遗产,我们能够保护地球上独一无二的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传承文化和自然遗产意味着将这些宝贵的遗产传递给下一代。
通过教育和培养,我们能够激发年轻人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兴趣,并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作为保护者和传承者的重要角色。
只有让年轻一代了解、尊重和热爱文化和自然遗产,我们才能确保这些宝藏得以延续。
传播文化和自然遗产意味着将它们分享给全世界。
通过旅游、艺术、音乐、文学等各种形式的交流,我们能够让人们感受到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独特之美。
同时,我们也能够增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促进和平与友谊的发展。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庆祝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致敬那些伟大的遗产,感恩那些努力保护、传承和传播遗产的人们。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我们的世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多样和可持续的未来!。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哪一天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哪一天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自2017年起,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设立是为了为了唤起和增强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遗产保护的意识。
2017年6月10日是第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自今年起,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记者从住房城乡建设部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今日起,公众可在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官方网站预约,成为74处世界遗产地和风景名胜区的免费体验者。
这是今年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之一。
据介绍,截至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0项,总量位列世界第二。
国务院共批准设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44处、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省级风景名胜区807处。
今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开展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启动仪式暨中国世界自然遗产推进会(6月10日,湖北神农架)、中国世界遗产成就展(6月6日至8月31日,北京中国园林博物馆)、世界遗产专题展播、走进自然遗产地等10余项活动。
各地将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科普讲座、研究论坛、公益展览、世界遗产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宣传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事业的发展成就,进一步发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等在自然文化资源保护、惠及民生、精准扶贫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了唤起和增强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遗产保护的意识,住房城乡建设部还组织北京八达岭—十三陵、河北秦皇岛北戴河、山西五台山、湖北神农架等74处世界遗产地和风景名胜区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各向公众提供500个、共3.7万个免费体验名额。
我国启动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央视网消息:热爱大自然的人们又有福了!2017年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此,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了74个世界遗产地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各向公众提供500个免费体验名额,总计37000个免费体验者,让大家领略大中华的自然遗产的价值和内涵。
自本月15日起,公众可在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官方网站上进行预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哪一天【“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哪一天】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自2020年起,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设立是为了为了唤起和增强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遗产保护的意识。
2020年6月10日是第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自今年起,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记者从住房城乡建设部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今日起,公众可在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官方网站预约,成为74处世界遗产地和风景名胜区的免费体验者。
这是今年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之一。
据介绍,截至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0项,总量位列世界第二。
国务院共批准设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44处、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省级风景名胜区807处。
今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开展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启动仪式暨中国世界自然遗产推进会(6月10日,湖北神农架)、中国世界遗产成就展(6月6日至8月31日,北京中国园林博物馆)、世界遗产专题展播、走进自然遗产地等10余项活动。
各地将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科普讲座、研究论坛、公益展览、世界遗产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宣传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事业的发展成就,进一步发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等在自然文化资源保护、惠及民生、精准扶贫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了唤起和增强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遗产保护的意识,
住房城乡建设部还组织北京八达岭—十三陵、河北秦皇岛北戴河、山西五台山、湖北神农架等74处世界遗产地和风景名胜区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各向公众提供500个、共3.7万个免费体验名额。
我国启动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央视网消息:热爱大自然的人们又有福了!2020年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此,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了74个世界遗产地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各向公众提供500个免费体验名额,总计37000个免费体验者,让大家领略大中华的自然遗产的价值和内涵。
自本月15日起,公众可在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官方网站上进行预约。
截至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50项,总量位列世界第二,其中世界自然遗产11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文化遗产30项,文化景观5项。
据介绍,今年是我国开展世界自然遗产事业30周年和风景名胜区事业35周年,经国务院批准,自2020年起,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为了唤起和提升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遗产保护的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繁荣发展,住房城乡建设部今年将于6月10日在湖北神农架召开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启动暨中国世界自然遗产推进会,在北京中国园林博物馆举办中国世界遗产成就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