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历年人口出生数量
上海人口变化及结构变化分析

历年上海市人口数目变化情况(参考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一、人口性别1、常住人口性别比微升上海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2301.92万常住人口中,男性1185.4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 %;女性1116.43万人,占48.5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6.19,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相比,上升0.51。
其中,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为118.7,比“五普”时下降11.27个百分点。
2、婴幼儿性别比上升“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0-3岁婴幼儿性别比为113.71 ,比“五普”上升3.23 ,且0-3岁年龄段每岁组的性别比均高于“五普”。
其中,外来常住人口0-3岁组婴幼儿性别比为126.13,比常住人口高12.42 ,而户籍常住人口0-3岁组婴幼儿性别比为106.09(见图1)。
显然,外来常住人口婴幼儿的性别比偏高,拉升了全市0-3岁组人口的性别比。
图1 上海0-3岁组婴幼儿年龄性别比3、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下降“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中,男性占52%,女性占48%,性别比为108.41,比“五普”时下降2.06。
其中,户籍常住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为101.43,比“五普”时下降3.96;外来常住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为117.47,比“五普”下降13.31(见图2)。
10年来,外省市女性大量流入,拉低了上海的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
图2 上海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4、老年人口性别比提高由于老年女性人数高于男性,所以上海老年人口性别比低于100。
“六普”资料显示,60岁及以上、65岁及以上和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均高于“五普”,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为91.7,比“五普”时提高7.69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为85.19,提高5.03;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为65.76,提高6.69(见图3)。
上海市黄浦区2005-2006年出生情况分析

区出生监测资料统计分析 , 了解辖 区 内的生育 现状 、 同 不
户籍人 口生 育水平 及妇 女 生育 特征 的差 异 , 为本 区人 口
发展趋势和变化提供决策依 据。
1 对 象与方 法
11 监 测 对 象 . 20 05年 1月 1日- 20 06年 1 2月 3 黄浦 区所 有 1日,
表2
2 0 - 20 0 5 0 6年上海 市黄浦区产院出生胎次分布构成 比( %)
作者简介 : 吴燕 (9 6 ) 女 , 16 一 , 统计师 。
维普资讯
上 海 预 防 医 学杂 志
・
’
20 0 8年 第 2 O卷 第 8期
2 0 Vo. 0 No 8 0 8, 12 .
维普资讯
20 0 8年 第 2 O卷 第 8期
2 0 Vo . 0 No 8 0 8, 12 .
上 海 预 防 医 学杂 志
S a g a o r a o rv nieMe iie h n h iJu l fP e e t dcn n v
20 0 5年 出生人 口性 别 比为
出生医学记 录单 报 区疾病 预 防控 制 中心 , 由区疾 病预 防 1 10 , : .6 多胎发 生率为 3 3 % , . 2 畸形 发 生率 为 0 7 % , . 3 本
A 一 控制 中心统计 人员和医 院监 测人员共 同监测 。畸形疾 病 区户籍发生为率 为 0 7 % ; 区户 籍发 生率 为 0 6 % ; .9 外 .2
4 6・ 0
S a g a o r a fPrvn ieMe iie h n h iJu n lo e e t dcn v
2 24 出生体 重及 孕周分 布 20 . . 0 5年本 区户籍 最大孕 周为4 8周 , 小孕 周 为 3 最 0周 ; 区户 籍 最大 孕 周 为 4 外 3
上海人口

小组成员:王能、卜易、黄隆龙、沈蔚伟、张新成
计 划
书
选题原因:如今的上海已经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了,但我们不能忘记 属于我们城市自己的文明史 研究方法:通过阅读有关书籍及上机查找有关资料,经过整理后进行 研究
成果展示方式:Powerpoint 小组分工: 查找资料:王能、卜易、沈蔚伟 整理资料:黄隆龙、张新成
人口总量变化
上海总人口的变化按各个时期的特点,基本上可以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49-1957年的高速增长阶段。从1949年的773.14万人增加 到1957年的1009.58万人,8年净增236.44万人,合计增长了30.58%,比同 期全国人口增长高出11.22个百分点。形成高速增长的原因除高出生率外, 更主要的是由于上海市行政辖区的变动。 第二阶段为1958-1968年的缓慢增长阶段。到1968年,总人口为 1108.97万人,11年净增99.39万人,合计增长9.84%,大大低于同期全国 的增长(21.47%)。 第三阶段为1969-1972年的人口规模收缩阶段。4年净减44.97万人,合 计减少4.06%,而同期全国人口增长了11.01%。这是由于大批知识青年上 山下乡形成的一个特殊时期。 第四阶段为1973-1977年的人口规模回升阶段。5年净增22.36万人,合 计增长2.10%。 第五阶段为1978-1989年的人口增长较快阶段。12年净增189.98万人, 合计增长17.49%。其主要原因是大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回城及其形成的 生育高峰所致。 第六阶段为1990-1998年的人口增长缓慢阶段。9年净增30.05万人,合 计增长2.35%。
人口自然变动状况
谷底年 负增长 (年份) (年) 1993~ 1993~ 2009 及 2014~ 2067 1993~ 2005 及 2019~ 2061 2046 谷底人 数 -13.8 峰值年份 (年) 2018
上海人口数据统计分析(2016年)

上海人口数据统计分析(2016年)2016年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9.70万人,较上一年增长4.4万人。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014年上海常住人口增长数由2013年的34.7万人锐减到10.5万人,接着在2015年转为负10.4万人。
2016年上海常住人口增长数由负转正,很大原因是二胎的放开。
2016年常住人口出生21.84万人,出生率为9.0‰,较上一年(7.52‰)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死亡12.08万人,死亡率为5.0‰,与上一年基本持平;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全年户籍常住人口出生12.92万人,出生率为9.0‰;死亡11.4万人,死亡率为7.9‰;户籍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
2016年末,在上海的常住人口中,户籍常住人口1439.50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80.20万人。
户籍常住人口比例为59.49%,较上一年减少了0.25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商产业研究院简介中商产业研究院是深圳中商情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下辖的研究机构,研究范围涵盖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金融、新消费、大健康、“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公司致力于为国内外企业、上市公司、投融资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提供各类数据服务、研究报告及高价值的咨询服务。
中商行业研究服务内容行业研究是中商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我们通过对特定行业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需求、供给、经营特性、盈利能力、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进出口情况和市场需求特征等,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各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分析与预测。
中商行业研究报告是企业了解各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资料。
上海人口变化及结构变化分 析

历
史 1953年 1964年(二 1982年(三 1990年(四 2000年(五 2010年(六
年 (一普)
普)
普)
普)
普)
份
人 6204417 10816458 11859748 13341896 16407734 23019196
口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三、人口老龄化 1、老龄化有所缓解并呈高龄化态势 上海自1979年进入老龄化,比全国早了20年。随后的历次普查资料 显示,上海老年人口规模不断上升,老龄化程度不断深化(见表 3)。“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老龄化程度略有缓解,这主要是由 于以劳动年龄为主的外来人口大量流入,一定程度延缓了上海人口老龄 化逐渐加剧的趋势。 表3 上海人口年龄构成类型 单位:%
同时,上海老龄化进程呈现出高龄化态势。普查资料显示,上海老 年人口比重变化不大,但老年人口中高龄人口(80岁及以上)比重上升 明显。2010年,高龄老人占老年人口比重已超过高龄型老年人口标准的 下限,老年人口年龄中位数和低龄老人比重等指标长期徘徊在高龄型老 年人口标准的边缘(见表4)。
表4 上海老年人口年龄类型 单位:%
4、老年人口性别比提高 由于老年女性人数高于男性,所以上海老年人口性别比低于100。 “六普”资料显示,60岁及以上、65岁及以上和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性别
比均高于“五普”,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为91.7,比“五普”时提高 7.69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为85.19,提高5.03;80岁及以上老年 人口性别比为65.76,提高6.69(见图3)。
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年龄金字塔呈“伞”型结构,主要表现为少儿比 重偏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老年人口比重偏高(见图5)。
11441016孙楠,上海市人口数量及结构变化

11441016孙楠,上海市⼈⼝数量及结构变化上海市⼈⼝数量及结构变化(参考:第六次⼈⼝普查资料)11441016孙楠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1⽇零时为标准时点进⾏了第六次全国⼈⼝普查。
在国务院、市政府的统⼀领导和全体市民的⽀持配合下,通过全市12万普查⼯作⼈员的艰苦努⼒,圆满完成了⼈⼝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数量及结构变化如下:⼀、全市常住⼈⼝全市常住⼈⼝(注2)为23019148⼈,同第五次全国⼈⼝普查2000年11⽉1⽇零时的16737734⼈相⽐,⼗年共增加6281414⼈,增长37.53%。
平均每年增加628141⼈,年平均增长率为3.24%。
全市常住⼈⼝中,外省市来沪常住⼈⼝为8977000⼈,占39.00%,同第五次全国⼈⼝普查2000年11⽉1⽇零时的3464922⼈相⽐,⼗年共增加5512078⼈,增长159.08%。
平均每年增加551208⼈,年平均增长率为9.99%。
⼆、家庭户⼈⼝全市常住⼈⼝中,共有家庭户8251160户,家庭户⼈⼝为20581448⼈,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为2.49⼈,⽐2000年第五次全国⼈⼝普查的2.79⼈减少0.3⼈。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中,男性⼈⼝为11854752⼈,占51.50%;⼥性⼈⼝为11164396⼈,占48.50%。
常住⼈⼝性别⽐(以⼥性为100,男性对⼥性的⽐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普查的105.68上升为106.18。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中,0-14岁的⼈⼝为1985634⼈,占8.63%;15-64岁的⼈⼝为18703674⼈,占81.25%;65岁及以上的⼈⼝为2329840⼈,占10.12%。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普查相⽐,0-14岁⼈⼝的⽐重下降3.63个百分点,15-64岁⼈⼝的⽐重上升4.9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的⽐重下降1.34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市常住⼈⼝中,汉族⼈⼝为22743327⼈,占98.80%;各少数民族⼈⼝为275821⼈,占1.20%。
上海有多少常住人口

上海有多少常住人口上海常住人口为2489.43万人。
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57.44万人,外来常住人口1031.99万人。
全年常住人口出生11.6万人,出生率为4.67‰;死亡13.9万人,死亡率为5.59‰;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2‰;常住人口出生性别比为107.76。
全市户籍人口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4.11岁。
其中,男性81.76岁,女性86.56岁。
上海,简称“沪”或“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上海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
截至2021年,全市下辖16个区,总面积6340.5平方千米。
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2489.43万人。
上海市地处东经120°52′—122°12′,北纬30°40′—31°53′之间,位于中国华东地区,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接长江入海口。
上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上海平均海拔高度2.19米,大金山岛为上海最高点,海拔高度103.7米。
上海河网主要有流经市区的主干道黄浦江及其支流苏州河、川杨河、淀浦河等。
上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约6000年前,现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陆。
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春申君的封邑,故别称申。
晋朝时,因渔民创造捕鱼工具“扈”,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称为“扈渎”,后又改“沪”,故上海简称“沪”。
1292年,元朝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
2022年9月27日,经世界技能组织召开全体成员大会投票表决,中国上海获得2026年世界技能大赛主办权。
2021年,上海入选2021全球城市500强前十名单。
2021年,上海地区生产总值43214.85亿元,同比增长8.1%。
第一产业增加值99.97亿元,下降6.5%;第二产业增加值11449.32亿元,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31665.56亿元,增长7.6%。
上海人口变化及结构变化.

历年上海市人口数目变化情况(参考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历史年份1953年(一普)1964年(二普)1982年(三普)1990年(四普)2000年(五普)2010年(六普)人口数量6204417人620.44万10816458人1081.65万11859748人1185.97万13341896人1334.19万16407734人1640.77万23019196人2301.92万一、人口性别1、常住人口性别比微升上海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2301.92万常住人口中,男性1185.4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 %;女性1116.43万人,占48.5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6.19,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相比,上升0.51。
其中,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为118.7,比“五普”时下降11.27个百分点。
2、婴幼儿性别比上升“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0-3岁婴幼儿性别比为113.71 ,比“五普”上升3.23 ,且0-3岁年龄段每岁组的性别比均高于“五普”。
其中,外来常住人口0-3岁组婴幼儿性别比为126.13,比常住人口高12.42 ,而户籍常住人口0-3岁组婴幼儿性别比为106.09(见图1)。
显然,外来常住人口婴幼儿的性别比偏高,拉升了全市0-3岁组人口的性别比。
图1 上海0-3岁组婴幼儿年龄性别比3、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下降“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中,男性占52%,女性占48%,性别比为108.41,比“五普”时下降2.06。
其中,户籍常住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为101.43,比“五普”时下降3.96;外来常住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为117.47,比“五普”下降13.31(见图2)。
10年来,外省市女性大量流入,拉低了上海的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
图2 上海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4、老年人口性别比提高由于老年女性人数高于男性,所以上海老年人口性别比低于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