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平衡相关知识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电离平衡九大知识点

高中化学电离平衡九大知识点

高中化学电离平衡九大知识点一、弱电解质的电离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②SO2、NH3、CO2等属于非电解质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4全部电离,故BaSO4 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3、电离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电离平衡。

4、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A、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C、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减弱电离。

D、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

5、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6、电离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

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表示酸,Kb表示碱。

)表示方法:ABA++B- Ki=[ A+][B-]/[AB]7、影响因素:a、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b、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在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

C、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

如:H2SO3>H3PO4>HF>CH3COOH>H2CO3>H2S>HClO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1、水电离平衡:水的离子积:KW= c[H+]·c[OH-]25℃时,[H+]=[OH-] =10-7 mol/L ; KW= [H+]·[OH-] = 1*10-14注意: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W值一定KW不仅适用于纯水,适用于任何溶液(酸、碱、盐)2、水电离特点:(1)可逆(2)吸热(3)极弱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①酸、碱:抑制水的电离 KW〈1*10-14②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是吸热的)③易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 KW 〉1*10-144、溶液的酸碱性和pH:(1)pH=-lgc[H+](2)pH的测定方法:酸碱指示剂——甲基橙、石蕊、酚酞。

电离平衡知识点总结

电离平衡知识点总结

电离平衡知识点总结电离平衡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气体或溶液中的化学物质与水或其他溶剂反应,形成离子的过程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以下是电离平衡的关键知识点总结:1. 电离反应:电离反应是指将化学物质转变为离子的反应。

例如,强酸在水中电离成氢离子(H+)和相应的阴离子,强碱在水中电离成氢氧离子(OH-)和相应的阳离子。

2. 离子反应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用于描述电离反应中产生的离子。

例如,HCl(氢氯酸)在水中电离成H+ 和Cl-,反应方程式为HCl(aq)→ H+(aq) + Cl-(aq)。

3. 离子浓度:离子浓度指的是溶液中离子的数量。

在电离平衡中,离子浓度对于判断反应的方向和平衡位置至关重要。

4. 平衡常数(K值):平衡常数用于描述电离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浓度关系。

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用来预测反应的方向和平衡位置。

平衡常数越大,生成物浓度越高,反应越向生成物方向进行。

5. 平衡位置:平衡位置指的是电离反应在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比例。

平衡位置可以根据平衡常数和离子浓度来确定。

6. 影响电离平衡的 factors: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力(对气相反应)、浓度(对溶液反应)和催化剂。

温度的变化可以改变平衡常数,而压力和浓度的变化可以改变离子浓度,从而影响平衡位置。

7. Le Chatelier 原理:Le Chatelier 原理可以用来预测电离平衡在受到外部条件变化时的响应。

根据该原理,当系统受到扰动时,系统将倾向于通过改变离子浓度或平衡位置来抵消这种扰动。

以上是电离平衡的关键知识点总结,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理解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影响电离平衡知识点总结

影响电离平衡知识点总结

影响电离平衡知识点总结一、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1.1 电离在溶液中,部分物质会发生电离。

电离是指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分解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过程。

比如HCl分解成H+和Cl-。

一般来说,电离是由一些强酸、强碱和强电解质引起的。

1.2 电离平衡当溶质发生电离后,生成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会相互吸引,形成一个平衡状态,这就是电离平衡。

在电离平衡状态下,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浓度保持一定的比例。

1.3 离子浓度在电离平衡中,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浓度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通过测定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可以计算溶液的pH值、酸度和碱度等重要参数。

1.4 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可以用平衡常数(K)来描述。

平衡常数是指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浓度的倒数积与生成物浓度的倒数积的比值。

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反应向生成物的方向偏移得越厉害,平衡越偏向生成物方向;反之,平衡常数越小,说明反应倾向于反应物的方向,平衡越偏向反应物方向。

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电离平衡的稳定程度。

1.5 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很多,包括温度、压力、物质浓度等因素。

这些因素会影响溶液中离子的生成和消失速率,从而影响电离平衡的位置和稳定性。

对于了解和控制电离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二、电离平衡在酸碱中和中的应用2.1 酸碱中和反应在溶液中,酸和碱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在这一过程中,溶液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电离平衡的位置。

通过酸碱中和反应,可以调节溶液的pH值,从而影响化学反应的进行和物质的性质。

2.2 酸度和碱度在酸碱中和过程中,溶液的酸度和碱度会发生变化。

酸度和碱度是描述溶液中酸碱性质的重要指标,它们会影响溶液的化学反应和化学性质。

电离平衡的位置和稳定性对于酸度和碱度都有重要影响。

2.3 pH值pH值是描述溶液酸碱性的重要参数。

pH值与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有直接的关系,可以通过测定溶液的pH值来了解电离平衡的状态和溶液的酸碱性质。

控制溶液的pH值对于许多化学反应和生物过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考化学电离平衡九大知识点

高考化学电离平衡九大知识点

七、盐类的水解(只有可溶于水的盐才水解)1、盐类水解: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水解的实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破坏水的电离,是平衡向右移动,促进水的电离。

3、盐类水解规律:①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弱都水解,同强显中性。

②多元弱酸根,浓度相同时正酸根比酸式酸根水解程度大,碱性更强。

(如:Na2CO3>NaHCO3)4、盐类水解的特点:(1)可逆(与中和反应互逆)(2)程度小(3)吸热5、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①温度: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水解吸热,越热越水解)②浓度: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越稀越水解)③酸碱: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H+促进阴离子水解而抑制阳离子水解;OH-促进阳离子水解而抑制阴离子水解)6、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①只电离不水解:如HSO4- 显酸性②电离程度>水解程度,显酸性(如: HSO3-、H2PO4-)③水解程度>电离程度,显碱性(如:HCO3-、HS-、HPO42-)7、双水解反应:(1)构成盐的阴阳离子均能发生水解的反应。

双水解反应相互促进,水解程度较大,有的甚至水解完全。

使得平衡向右移。

(2)常见的双水解反应完全的为:Fe3+、Al3+与AlO2-、CO32-(HCO3-)、S2-(HS-)、SO32-(HSO3-);S2-与NH4+;CO32-(HCO3-)与NH4+其特点是相互水解成沉淀或气体。

双水解完全的离子方程式配平依据是两边电荷平衡,如:2Al3++ 3S2- + 6H2O == 2Al(OH)3↓+3H2S↑9、水解平衡常数(Kh)对于强碱弱酸盐:Kh=Kw/Ka(Kw为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a为该条件下该弱酸根形成的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对于强酸弱碱盐:Kh=Kw/Kb(Kw为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b为该条件下该弱碱根形成的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电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原则1)、多元弱酸(多元弱酸盐)的电离(水解)的书写原则:分步书写注意:不管是水解还是电离,都决定于第一步,第二步一般相当微弱。

电离平衡知识点总结公式

电离平衡知识点总结公式

电离平衡知识点总结公式1. 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能够电离成离子的物质,如强酸、强碱和盐类等物质。

而弱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只能电离成少量离子的物质,如弱酸、弱碱和部分盐类等。

在电离平衡中,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会对平衡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2. 离子浓度和离子平衡常数在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和平衡常数是描述电离平衡的重要参数。

平衡常数(K)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电解质或弱电解质的电离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离子浓度的乘积与原始电解质或弱电解质浓度的比值。

对于一元强电解质(AX),其电离平衡反应可以描述为AX↔A+ + X-,其平衡常数可以表示为K=[A+][X-]/[AX]。

而对于一元弱电解质(HA),其电离平衡反应可以描述为HA↔H+ + A-,其平衡常数可以表示为K=[H+][A-]/[HA]。

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平衡过程中物质的转化程度的重要参数,可以通过平衡常数的大小来判断反应向左、向右或平衡的位置。

3. 离子活度和活度系数离子在溶液中的行为并不仅仅取决于其浓度,而是取决于其活度。

活度是指溶液中离子的实际活跃程度,它与浓度有一定的关系。

在溶液中,离子的活度通过活度系数来描述,活度系数是描述离子在溶液中活性的重要参数。

活度系数可以通过离子浓度和活度的比值来计算。

对于强电解质而言,其离子活度系数通常接近于1,而对于弱电解质而言,其离子活度系数则会偏离1,且会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4. pH和pOH的计算在电离平衡中,溶液中的pH值和pOH值是描述酸碱性的重要参数。

pH值是指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可以通过pH=-log[H+]来计算。

而pOH值是指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可以通过pOH=-log[OH-]来计算。

对于强酸溶液而言,其pH值通常在0-3之间;而对于弱酸溶液而言,则通常在3-6之间。

具体的酸碱性质会受到离子的电离程度和平衡常数的影响。

5. pH和pOH的调节溶液中的pH值和pOH值可以通过添加强酸、强碱或盐类等物质来进行调节。

电离平衡知识点总结手写

电离平衡知识点总结手写

电离平衡知识点总结手写一、离子的电离平衡在溶液中,许多化合物会发生电离反应,将分子分解成离子。

在溶液中,电离平衡的建立是通过电离反应和逆反应之间的动态平衡来实现的。

在这种动态平衡状态下,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保持稳定,但是离子仍然在不断地发生电离和结合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一个化合物的电离平衡可以用下面的反应方程式来表示:A ⇌ B+ + C-其中A代表原始的电离物质,B+代表阳离子,C-代表阴离子。

在电离平衡达到稳定状态时,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同,但是化合物A、B+和C-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有时候我们也会看到这样的电离平衡方程式:HA ⇌ H+ + A-其中HA代表弱酸,H+代表氢离子,A-代表酸根离子。

在这种情况下,酸的电离平衡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溶液的酸度。

二、离子浓度与电离平衡在电离平衡的建立过程中,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离子浓度的大小决定了电离反应的速率和逆反应的速率,从而影响了电离平衡的达成和维持。

通常情况下,离子浓度的大小受溶液的化学性质和温度的影响。

在一般情况下,当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增加时,电离反应的速率会增加。

这是因为反应过程中需要的原料多了,所以反应速率会相应地增加。

而当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减少时,电离反应的速率也会减少。

另外,温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时,电离反应的速率会增加。

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原子或分子的热运动能量,从而使得反应速率提高。

相反,当温度降低时,电离反应的速率会减少。

总之,离子浓度和温度是决定电离平衡的两个关键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调节这两个因素来控制电离平衡的达成和维持。

三、酸碱平衡与电离平衡在化学中,酸碱平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与电离平衡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溶液中,酸和碱都会发生电离反应,产生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而酸碱平衡的建立和维持正是通过电离平衡来实现的。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酸碱平衡是指溶液中酸和碱的浓度达到一种稳定的状态。

化学电离平衡知识点总结

化学电离平衡知识点总结

化学电离平衡知识点总结化学电离平衡是指在溶液中,溶质分子与其离子之间达到一个平衡状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溶质分子会发生电离成离子,而离子又会重新结合成溶质分子。

化学电离平衡的理论是化学反应平衡及其相关概念的延伸,是化学反应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通过以下方面对化学电离平衡进行全面的总结:化学电离的概念,强酸强碱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等离子体的电离平衡,以及影响化学电离平衡的因素。

一、化学电离的概念化学电离是指分子或原子在溶液中形成离子的过程。

当溶质分子与溶剂发生相互作用时,会发生电离反应。

根据化学反应的方向不同,电离反应可分为正向电离和逆向电离两种类型。

正向电离是指溶质分子被溶剂分子电离成离子的过程,而逆向电离则是指溶质离子再次结合成溶质分子的过程。

二、强酸强碱的电离平衡强酸和强碱的电离平衡是化学电离平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强酸是指在水中完全电离成离子的酸,而强碱则是指在水中可以完全电离成离子的碱。

强酸和强碱的电离平衡是通过众多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来描述的,实验发现,强酸在水中的电离程度非常高,几乎可以完全电离成离子;而强碱也具有相似的性质,可以在水中完全电离成离子。

由于强酸和强碱的电离程度极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类比为完全电离的化合物。

三、水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是一种特殊的电离平衡,它是指水分子在溶液中发生电离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过程。

在水的电离平衡中,水分子会以一个平衡常数Kw的形式发生电离反应,Kw描述了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实验发现,水的电离平衡是一个非常脆弱的平衡,它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温度、压力等。

另外,由于水的电离平衡与酸碱度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pH值的变化也会对水的电离平衡造成影响。

四、等离子体的电离平衡等离子体是一种物质状态,它是由气体分子或原子在高温或高能状态下发生电离形成的。

在等离子体的电离平衡中,电离反应的平衡常数Kp描述了等离子体中离子的电离程度。

在实验条件下,等离子体的电离程度一般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值,但是由于等离子体本身的特殊性质,它的电离平衡受到温度、压力、外界电场等因素的极大影响。

电离平衡知识归纳总结

电离平衡知识归纳总结

电离平衡知识归纳总结一、电解质及其电离平衡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注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研究对象都是化合物。

(1)Zn、Fe等金属在熔融状态虽能导电,但它们不是化合物,因而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Na、K等活泼金属溶于水,其水溶液也能导电,但电离出导电离子的是它们与水作用的产物——氢氧化钠,不是Na、K本身,因而它们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SO3、NH3等溶于水,虽然水溶也能够倒点,但电离出导电离子的是它们与水作用的产物H2SO3、NH3·H2O,不是SO2或NH3本身。

因而SO3、NH3等不是电解质,而H2SO3、NH3·H2O是电解质。

(4)电解质不是既要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又要在水溶液中也能导电。

例如Al2O3不溶于水,但在熔融状态下导电,因此是电解质。

(5)CaCO3等物质几乎不溶于水,其水溶液到点能力也很弱,但其溶于水的部分确实完全电离。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注意: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可逆符号“==”表示生成。

(1)多元弱酸分步电离,第一步电离远大于第二步,可只写第一步,也可两步都写,但不能两步和为一步写。

(2)强酸酸式盐可一步写出H+,如硫酸氢钠(3)弱酸酸式盐不可一步写出H+。

亚硫酸氢钠的电离,第一步是完全的,第二步是可逆的。

3、电离平衡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的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生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1)电力平衡是化学平衡的一种,具有“逆、等、动、定、变、同”等特征。

(2)电离平衡是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强电解质溶液中通常不存在电离平衡。

(3)溶液越稀、温度越高、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越大。

4、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移动(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移动符合勒夏特列原理。

(2)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有①温度:升高温度有利于电离(因为电离过程是吸热的)②浓度:溶液稀释有利于电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否
电离
是否
完全
考点31电离平衡
1.复习重点
1.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电离平衡常数。

2.难点聚焦
(一)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相互关系
否——非电解质 化合物 是——强电解质 能
否——弱电解质
热或水的作用
电解质 自由移动离子
电离
考虑:一种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原物质一定是电解质吗?
分析:不一定!关键要分清发生电离散是否要原物质本身。

有可能溶于水时就发生了化学变化
如(1)Cl2氯水
↓↓
即不是电解质 HCl.HclO
又不是非电解质发生电离
(2)CO2碳酸溶液
↓↓
非电解质 H2CO3电离
(3)Na2O NO2OH溶液
↓↓
虽不是本身电离子 NaOH电离
但可在熔融态电
离,故它属强电
解质
2.比较强、弱电解质
注意:多元强酸电离一步完成且完全
如 H n A====Nh++A n—
而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且第二步电离比第一步电离困难,第三步电离比第二步电离更困难,但每步电离都存在相应的电离平衡,因此应分步书写电离方程式。

例如磷酸的电离方程式应写三步:
H 3PO 4 H ++H 2PO 4—, H 2PO 4— H ++HPO 42— HPO 42— H ++PO 4
3

,不能合并成H 3PO 4 3H +
+PO 43—。

由于磷酸溶液中的[H +
]要紧由第一步
电离决定,因此磷酸的电离方程式有时也可只写第一步。

对HnA 弱酸而言,电离方程式可只考虑: HnA H +
+Hn+A —
想一想:什么缘故多元的酸电离下一步比上一步困难,电离程度小得多,甚至可忽略?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概念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湿度、浓度),弱电解质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的状态。

(2)特点
①动——动态平衡:V (闻子化)=V (分子化)≠0。

在电离方程式中用“ ”表示。

②定——平衡时各组成成分一定,即平衡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和分子浓度保持不变
③变——条件改变,平衡被打破。

(3)阻碍电离平衡的因素
与化学平衡一样,外界条件的改变也会引起移动.
以0.1mol/1 CH3COOH溶液为例:
(三)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与电解质强弱阻碍溶液导电能力的因素:
①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

(要紧决定因素)湿度一定,离子浓度越在,导电能力越强。

②湿度:湿度越高,导电能力越强。

(与金属导电相反)
③离子电荷数:电荷数越高,导电能力越强。

由此可知: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

如较浓醋酸的导电能力可比极稀HCl溶液强。

CaCO3虽为强电解质,但溶于水所得溶液极稀,导电能力极差。

考虑:若在某溶液中加入一种物质,出现沉淀,则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减弱吗?(湿度不变)
分析:不一定。

关键要看溶液中离子浓度有无显著变化。

如:
(1)若在H2SO4溶液中加Ba(OH)2,因生成BaSO4沉淀和极难电离的水,使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导电能力降低。

(2)若在H2SO4溶液中加BaCl2,虽有沉淀BaSO4生成,但同时生成了HCl,相当于1molSO42—被2molCl—代替,故导电能力有所增强。

(3)若在HCl溶液中加AgNO3,则导电能力几乎不变。

(四)水的电离平衡
1.实验证明,纯水微弱的导电性,是极弱的电解质:
1000=55.6(mol)共有10—7mol发生2.25℃1LH2O的物质的量n(H2O)=
18
电离
H2O H++OH—
起始(mol) 55.6 0 0
电离(mol) 10—7 10—7 10—7
平衡(mol)55.6-10—7 10—7 10—7
25℃[H+]·[OH—]= 10—7=10—14=Kw的离子积常数。

2.阻碍Kw的因素
Kw与溶液中[H+]、[OH—]无关,与湿度有关。

水的电离为吸热过程,因此当湿度升高时,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w也增大。

例如100℃,1LH2O有10—6mol电离,现在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10—6·10—6=10—12.
3.阻碍水的电离平衡因素
(1)湿度,升湿度促进水的电离,降温则相反
(2)向纯水中引入H+或OH—,会抑制水的电离
(3)向纯水中引入弱酸酸根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将促进水的电离,此乃为盐类水解的实质。

3.酸、碱、盐溶液中水电离的定量计算。

(列表比较如下:)
注[H+]水、[OH—]水指水电离出的H+、OH—浓度
[H+]水、[OH—]指指溶液中的H+、OH—浓度
由上表可得重要规律:
(1)在任意湿度、任意物质的水溶液中(含纯水)的水本身电离出的[H+]水≡[OH—]水
(2)酸和碱对水的电离均起抑制作用
①只要碱的pH值相等(不论强弱、不论几元)对水的抑制程度相等,碱也同理。

②若酸溶液的pH值与碱溶液的pOH值相等,则两种溶液中水的电离度相等。

如pH=3的盐酸溶液与pH=11的氨水溶液在室温下,由水电离出的
[H +]水=[OH

]水=3
14
10
10--=10
—11
mol/L
(3)在凡能水解的盐溶液中,水的电离均受到促进,且当强酸弱的碱盐的pH 和强碱弱酸盐的pOH 值相等时(同一湿度),则促进程度相等。

(4)较浓溶液中水电离出[H +
]的大小: ①酸溶液中[OH —
]等于水电离的[H +
] ②碱溶液中[H +
]等于水电离的[H +
]
③强酸弱碱盐溶液中的[H +
]等于水电离出[H +
] ④强碱弱酸盐溶液中的[OH —
]等于水电离出的[H +
]
如pH=4的NH 4Cl 溶液与pH=10的NaAc 溶液中,(室温)由水电离出的 [H +
]水=[OH —
]水=10
14
10
10--=10—4
mol/L
3.例题精讲
例1.下列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 +
]之比(依次)为( ) ①pH=0的盐酸 ②0.1mol/L 的盐酸 ③0.01mol/L 的NaOH 溶液 ④pH=11的NaOH 溶液
(A )1 :10 :100 :1000 (B )0 :1 :12 :11 (C )14 :13 :12 :11 (D ) 14 :13 :2 :3 解析①[H +
]=1mol/L [H +
]水=[OH —
]=1×10—14mol/L ②[H +
]=1mol/L [H
+
]水=
1
.010114
-⨯=1×10
—13
mol/L
③[OH —]=1×10—2mol/L [H +
]水=
214
101101--⨯⨯=1×10—12
mol/L ④[OH —
]=1×10—3
mol/L [H +]水=
3
14
101101--⨯⨯=1×10
—11
mol/L
例2.某湿度下,纯水中的[H +]=2×10—7mol/L ,则现在[OH —
]=______,若湿度不变,滴入稀硫酸使[H +
]=5×10—6
mol/L ,则[OH —
]=_______,由水电离出[H +
]为,该纯水的PH 值_______(填>、<、==
解析
纯水中 H 2O H +
+OH —
mol/L 2×10
—7 2×10—7
加酸后,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使[OH —
]减小,可由Kw 、[H +
]求出[OH

],此湿度下Kw 值为2×10—7 ×2×10—7= 4×1—14
[OH

]=
6
14
105104--*⨯=8×10—9
mol/L
由水电离的[H +
]=[OH —
]=8×10
—11
mol/L
该湿度下Ph=
-lg ×10—7=
7―lg2<7.
例3.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 +
]为1×10—12
mol/L ,该溶液
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K +
、Na +
、SO 42—
、NO 3—
B .Na +
、K +
、S 2—
、CO 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