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服饰文化
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汉服旗袍唐装

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汉服旗袍唐装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汉服、旗袍和唐装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多样而独特。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逐渐形成了汉服、旗袍和唐装这三大代表性服饰。
这些服饰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美的态度和审美观念,更流传下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一、汉服:复古而华丽汉服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服饰之一,是从西汉时期开始流行的,一直延续至清朝。
这种服饰以其华丽、庄重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汉服主要分为男服和女服两种类型。
男子的汉服一般由襦、袍、裤等组成,衣袂长而宽松,富有气魄。
女子的汉服则更加细致,包括襦、衫、裙等。
其设计结构注重几何比例,以突显女性的曲线美。
汉服的材质多样,常见的有丝绸、棉麻、蝉翼等。
丝绸是汉服中最常用的面料,因其轻盈柔软、光泽华丽而备受青睐。
同时,汉服的色彩也非常丰富多样,常见的有红色、青色、紫色等,不同的色彩代表着不同的身份与地位。
二、旗袍:典雅而韵律旗袍是中国近现代的一种流行服饰,尤以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的上海旗袍最为经典。
旗袍以其紧身式设计和修长的裙摆,彰显女性的优雅韵律,被誉为中国女性传统服饰的代表。
旗袍的设计注重线条感和曲线美,通过裁剪和裙摆的流动,凸显女性的身形和曲线。
旗袍的面料多以丝绸为主,以其细腻、柔软的质感,赋予了旗袍独特的魅力。
同时,旗袍注重色彩的运用,通常以鲜艳的红色、粉色、碧绿色等作为主色调,以展现女性的娇美和青春。
旗袍在历史长河中承载着中国近现代女性的时尚潮流和文化符号,成为了中国传统服饰宝库中的重要一员。
三、唐装:庄重而华美唐装是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唐朝服饰的总称。
自唐朝以来,唐装通过漫长的流传和发展,成为了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代表。
唐装在设计上注重庄重与华美的结合。
男子的唐装通常由长袍、褙子、裤子等组成,注重整体的宏伟气势和细节的精致考究。
女子的唐装则更加丰富多样,常见的有长裙、褙子、带子等。
唐装的面料以丝绸为主,图案和色彩的运用也极为讲究。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介绍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介绍一、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一般指以中国汉族传统服饰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文化形式。
它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重要、最突出的部分,也是中国服饰文化发展变化的重要基础。
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不仅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文化意识以及审美特征,而且反映了民族特色的穿衣风格,习俗习惯,还反映了政治、经济、宗教和社会发展水平。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主要特点在于:服饰有着很强的民族性,不仅体现着传统的文化价值,而且多变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它的穿衣风格受到地域、气候及社会习俗的影响,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有着不同的风格。
二、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在古代,传统服饰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身份象征和风俗习惯,不仅反映着政治、经济、宗教等客观条件的变化,也体现了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及民族文化精神的活性。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穿衣习俗、文化意识以及审美观,还反映了政治、经济、宗教等客观因素的变化。
从古至今,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发展史不断演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服饰体系,即以礼服、工作服、日常服饰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服饰文化。
从古代至今,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化受到地域、气候及社会习俗的影响,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有着不同的风格,其中最显著的就是中国古典服饰文化。
它的主要特点是以汉族传统服饰为主,但也受到蒙古、满族、藏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服饰的影响。
自元代以来,它以定型的服饰形式发展壮大,内容亦多变,影响了许多地方,表现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非凡风采、优雅气质与无穷魅力。
随着社会发展,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也不断演变,逐渐形成多元化的服饰文化体系,传承着服饰文化的浓烈传统气息,也滋养着国人的生活情趣。
中国的传统服饰与民族文化

中国的传统服饰与民族文化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传统服饰。
传统服饰是一种历史积淀的文化符号,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承载着深厚的民族传统和文化价值。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介绍中国的传统服饰与民族文化。
一、汉服与华夏文明汉服作为中国的传统服饰,起源于华夏文明,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独特的地位。
汉服以其简练而端庄的设计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崇尚和谐、克制的审美观念。
汉服的裁剪注重尊重人体曲线,舒适而优雅,展现出古代汉族人民的华贵与庄重。
同时,汉服的颜色和图案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界的敬畏。
二、少数民族服饰与多元文化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同样令人称道。
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的服饰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代表着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
例如,蒙古族的传统服装中采用了牧民生活中的动物皮毛,颜色鲜艳且图案独特;藏族的传统服装则以肃穆的纯色和精湛的刺绣工艺闻名;维吾尔族的传统服装则展现了西域文化的独特风采。
这些少数民族的服饰不仅是他们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的象征,同时也使得中国的民族文化更加多元丰富。
三、传统服饰与现代社会尽管现代社会的服装已经日新月异,但传统服饰依然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国家和人民对民族文化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拾传统服饰,作为对传统文化的一种重新认识和传承。
不少中国人在婚礼、节日等重要场合依旧选择着传统服饰,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同时,传统服饰也逐渐融入到时尚设计中,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使得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魅力。
四、传统服饰的保护与传承保护与传承传统服饰是一个重要任务。
鉴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服饰面临着消亡或变质的风险。
为了保护传统服饰,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同时加大对传统服饰的研究和传承力度。
此外,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也应共同努力,通过举办展览、推广活动等方式提升人们对传统服饰的认识和兴趣,并将其传承给下一代。
中国的传统服饰与礼仪文化

中国的传统服饰与礼仪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传统服饰和礼仪文化的国家。
这些传统服饰和礼仪不仅代表了中国古老的文化底蕴,还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于传统价值观的承袭和传承。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服饰和礼仪文化的起源、演变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和传播。
一、传统服饰中国传统服饰源远流长,其起源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最早的中国人用兽皮和植物叶子做成简单的衣物。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服饰逐渐丰富多样,不同地区和不同朝代的服饰风格也有所差异。
1. 唐装:唐装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传统服饰之一。
它起源于唐朝(618年-907年),在世界服饰史上享有盛名。
唐装以宽松舒适为特点,男性常穿长袍和紧身裤,女性则穿着宽袍、长裙,并搭配发饰。
2. 清装:清装是清朝(1644年-1912年)的传统服饰。
清装注重肥胖和宽大的特点,男性常穿长褂和长裤,女性则穿着宽袍、宽裙,并用丝绸或锦缎装饰。
3. 官服:官服是中国古代官员的服饰,具有特殊的身份象征。
官服包括头巾、袍子、帽子、腰带等,其颜色、款式和花纹都与官员的级别和职务有关。
4. 汉服:汉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之一,饰演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它起源于汉朝(202年BC-220年AD),以尊重传统和追求优雅为宗旨。
男性穿戴襦裙、袍子,女性则穿戴宽袍、翻领衣、长裙等。
传统服饰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穿着,它还承载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
它代表了对于温文尔雅、和谐与秩序的追求。
二、传统礼仪文化中国的礼仪文化同样源远流长,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体现。
中国人民在各个方面都注重礼仪,包括日常生活、社交场合、婚嫁、丧葬等。
传统礼仪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道德准则,反映了中国人民尊重他人和追求和谐的品质。
1. 尊敬长辈:中国人讲究尊敬长辈。
常见的行为包括行大礼、行揖、行鞠躬等。
这些行为体现了对长辈的敬重和感谢。
2. 礼尚往来:中国人倡导礼尚往来的原则,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和互助。
在社交场合,人们常常互相鞠躬、敬茶、送礼物等,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和友好。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在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人们的日常穿着,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丰富多样,不同的朝代和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从服饰的起源、演变和影响等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魅力。
一、服饰的起源和演变中国古代服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原始社会。
最早的服饰是由兽皮和植物纤维制成的,主要是为了保护身体和抵御寒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服饰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文化的载体和身份的象征。
在中国古代,服饰的演变与朝代的更迭密切相关。
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风格和特点。
例如,汉代的服饰以宽松舒适为主,注重色彩的鲜艳和图案的精美;唐代的服饰则以宽袍大袖和丰富的装饰品为特点,展现了盛唐时期的繁荣和富丽;宋代的服饰则更加注重细节和品味,追求简约而雅致的风格。
二、服饰的影响和意义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穿着,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不同的服饰可以反映出个人的身份、职业、性别和地位等信息。
例如,古代官员的服饰往往比普通百姓要华丽和庄重,以显示自己的权威和身份;妇女的服饰则更加注重细腻和柔美,以展现女性的温柔和美丽。
此外,服饰还可以反映出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演变。
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时尚潮流和审美标准。
通过研究古代服饰,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
例如,明代的服饰以宽袖、大腰和绣花为特点,反映了明代社会的开放和繁荣;清代的服饰则更加注重礼仪和庄重,反映了清代社会的封建和保守。
三、服饰的传承和发展虽然现代社会的服饰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仍然对现代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许多古代服饰的元素被融入到现代服装设计中,成为时尚的一部分。
例如,旗袍和唐装等传统服饰在现代婚礼和重要场合中仍然被广泛使用,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骄傲。
此外,古代服饰文化也在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例如,春节期间,人们穿着传统的汉服和唐装,参加传统的舞狮和舞龙活动,展示了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传统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服饰与礼仪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服饰与礼仪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其中传统服饰与礼仪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服饰和礼仪两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服饰与礼仪的特点和意义。
一、传统服饰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国古代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的重要体现。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服饰风格和特点。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特点。
首先,中国传统服饰注重色彩的运用。
古人有云:“白者为至雅。
”在中国古代,白色有着尊贵与纯洁的象征,因此白色成为贵族喜爱的颜色。
另外,中国传统服饰中还广泛运用了红色、黄色等明亮鲜艳的颜色,这些颜色代表着吉祥、喜庆和祝福。
其次,中国传统服饰注重细节的处理。
从衣襟的纽扣到袖口的褶皱,每一处细节都体现了设计者的匠心独具。
丝绸、绣花和金银线的运用,使得服饰更加华丽而富有质感。
再次,中国传统服饰强调的是整体的和谐美。
襟、袖、裤、帽等各个部分的搭配和衣裳的整体形象都要求和谐统一。
通过服饰的组合,体现着个人和社会的品位和身份。
最后,中国传统服饰还有着丰富的寓意。
例如,褶皱的形状寓意着福气连连;刺绣中的花纹代表着吉祥如意等等。
通过服饰的设计,人们可以不言自明地展示自己的身份和愿望。
二、传统礼仪传统礼仪在中国社会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人们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文明素养的展示。
中国传统礼仪以“礼”为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内涵。
首先,中国传统礼仪讲究举止仪态。
在古代,人们注重的不仅是言谈举止是否得体,更重要的是展示出高雅、从容和自持的风貌。
包括行走姿势、目光、动作等方面都要符合一定的规范。
其次,中国传统礼仪注重尊卑有序。
尊卑有序是中国古代礼仪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在传统礼仪中,人们根据社会地位的高低,分别采用不同的称呼、礼仪和待遇。
这种尊卑有序的体现形式既能维护社会秩序,也能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敬意。
再次,中国传统礼仪强调与他人的交往。
中国传统服装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服装的文化内涵
一、中国传统服装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服装是随着历史的推移而逐步形成的。
从远古时期的
皮毛裘袍到后来的丝绸制品,再到清代的龙袍凤袍,中国传统服
装经历了漫长而繁荣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传统服装的设计风格
中国传统服装的设计风格以简洁、朴素为主要特点。
颜色方面,中国传统服装以红色为主色调,寓意吉祥如意。
同时也会选用其
他颜色,如黑色、白色等。
立领、直袖、褶裥等设计元素也是中
国传统服装的特色。
三、中国传统服装的材料
中国传统服装的材料主要有丝绸、棉麻等天然纤维制成的面料。
其中,以丝绸面料最为常见,因为丝绸面料具有光滑、柔软、丝
绸质感、色泽鲜艳等特点,是中国传统服装首选的面料之一。
四、中国传统服装的服饰搭配
中国传统服装的服饰搭配注重各个部分的和谐搭配,例如龙袍
的袍、袍带、头冠等元素组合在一起才能体现出龙袍的威严气质。
同时,中国传统服装在服饰搭配方面也非常注重对称美,例如对
称的插肩、立领、挽袖等设计元素,使得中国传统服装的整体效
果更具完美的和谐美感。
五、中国传统服装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哲学思想、民俗风情等诸多元素。
例如,红色的龙袍寓意吉
祥如意,是中国皇帝着装仪式中必须穿戴的一种服装;彩绸小褂
则寓意幸福,是传统婚礼上的必备服装。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服装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其发展历程、
设计风格、材料、服饰搭配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意义。
通过
了解中国传统服装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中国传统
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且丰富多样。
古代中国的服饰文化不仅仅是一种衣着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本文将从服饰的起源、演变、特点和影响等方面详细介绍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一、起源与演变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最早的中国人以动物皮毛为衣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植物纤维和丝绸等材料制作服饰。
早期的服饰主要以褐色和黑色为主,随着时代的变迁,颜色逐渐丰富多样。
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服饰文化经历了多次演变。
从夏、商、周时期到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服饰风格和特点。
例如,在唐朝,服饰注重华丽和庄重,女性穿着长袍、宽袖、长裙等,男性则穿着袍、褂、裤等。
而在明清时期,服饰更加注重礼仪和等级的区分,女性穿着旗袍、褙子等,男性则穿着长袍、蟒衣等。
二、特点与风格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首先,中国古代服饰注重色彩的运用。
不同的朝代和社会地位有着不同的颜色规定,如明朝规定黄色为皇家专用颜色,百姓则禁止穿着黄色服饰。
其次,中国古代服饰强调礼仪和等级的区分。
根据社会地位和场合的不同,服饰有着严格的规定和要求。
例如,在宫廷中,服饰要根据官职的高低来决定,以显示君臣之间的等级关系。
再次,中国古代服饰注重细节和装饰。
服饰上的绣花、刺绣、金银丝线等装饰物都是展示个人品味和社会地位的重要元素。
三、影响与传承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首先,服饰文化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价值观念。
通过服饰的区分,人们可以辨认出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从而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其次,服饰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念和文化认同。
古代中国人认为服饰是展示个人品味和社会地位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服饰上注重细节和装饰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此外,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也对世界服饰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服饰文化摘要:服装是一个能反映出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综合体,体现着人的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民族风貌和时代精神,浓缩了人类发展史和文明史,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服装文化的发展决定着服装的技术、服饰审美趋向等发展变化。
中华历代服饰真实地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为中国人在世界文化之林创造了独特的服饰形象。
传统服饰文化是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视觉文化的一部分。
研究服饰文化,有利于了解民族群体文化,对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服饰思想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国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华夏民族素有“衣冠王国”、“礼仪之邦”之称。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服饰作为一个显著标志,见证着王朝的更替,服饰的发展与其特点使得中华民族上下5000年的文化与经济被全面呈现出来。
在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发展,传统服饰已经不仅仅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和丰富艺术内涵的代表,同时也具有了很强的文化基础,因为几千年的朝代更替,使得环境、民族、风俗、地域也为之变化,中国传统服饰在各个朝代、各个地域、各个民族、各个阶级都有着不同的特征,并且也构成了自己本身独特的服饰风格和拥有时代特色的服装制度及着装风俗。
在这个有着众多民族的广裏大地上,各个兄弟民族用五彩的衣裳编制出了美妙的服饰传奇,汇成了一条五彩斑斓的历史长河。
由此可见,中华民族悠久的人文传统里的一部分便是传统的服饰文化,它同样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不得不说,我国的传统服饰文化是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至今为止,很多传统服饰元素仍然被我们保留延用。
服装是人的“第二皮肤”,同时也能反映出社会现状。
纵观中华民族服饰文明的发展史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核心理念是“统一”、“和谐”。
自从中国服饰文化诞生之后,就一向遵循着这样的制作基本原则:保暖与美观、展示与象征、喜庆祥瑞和显现个性相结合,以此来协调统一服饰与自然,与社会,与人群的关系。
而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文化来说,最宝贵的一点就是能够做到情景交融、意象统一。
我们的祖先让衣与“礼”统一结合,从先秦的冠冕深衣、秦汉的紫绶金章、魏晋的褒衣博带、隋唐的胡服、两宋的时世装……直到清代的顶戴花翔等,不同风格的服饰都与“礼”有着深刻的联系。
传统服饰的发展历程中国服饰的发展历程漫长并且可谓是跌宕起伏,通过服装的演变能够直接反映出整个社会的政治上的变化、经济上的变化以及风尚变化。
秦汉服饰的朴实,魏晋南北朝服饰的秀美,隋唐五代服饰的华贵,宋代服饰的高贵雅致,亦或是明清服饰的华丽万千,千姿百态,全都散发着无与伦比的魅力。
从原始社会的披树叶、裹兽皮,历经变迁,至西周形成了中国古代的章服制度。
“人物相丽,贵贱有章”,衣冠服饰成了“辨亲疏、严内外”的一种用具。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民族融合,传统体制崩渍,服装中既有中原的传统服饰,又有北方民族的胡服,这一时期成为了中国服饰史上的一次大发展。
在汉朝时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服饰服装制度。
两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很大发展,服饰也变的日趋华美。
与此同时,由于确立了章服制度,致使服饰在等级区分上变得越为严格。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依然频繁,中国传统服饰进入了大变动时期,既有“褒衣博带”的魏晋风度,又出现了北方少数民族的裤褶。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隋代的服装基本上保持着北朝的式样,是承前启后的一个时期。
隋文帝对于服饰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且也不太重视等级尊卑。
到了隋炀帝时期,为了显示出皇帝的权威,隋炀帝将秦汉以来推行的章服制度又恢复过来,并且由于经济也逐渐恢复,导致崇尚华丽铺张的风气日盛且一直延续至唐代。
至唐代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其服饰达到了极盛的状态。
对外交往频繁,世风开放,加之域外少数民族风气的影响,唐代妇女所受束缚较少。
在这独有的时代环境和社会氛围下,唐代妇女的服饰,以其众多的款式,艳丽的色调,创新的装饰手法,典雅华美的风格,成为唐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唐代三百多年的历史中,最流行的有“襦裙服”、“女着男装”和“女着胡服”这三种风格的服装。
宋代,理学泛滥,着装强调封建的伦理纲常,人们的思想被封建道德的桎梏所禁锢,服饰也渐渐趋于保守,向典雅清秀发展。
整个社会舆论主张服饰不应该过分华丽,而应该崇尚简朴,尤其是妇女的服饰,更不应该奢华,这就致使宋代服装具有质朴、理性、高雅、清淡之美。
宋代在颁发新的制度之后,进而逐步将真服饰分为祭服、朝服、公服、时服、戎服等多种不同标识性的制服。
宋代民间服饰则在自给自足的经济基础上,充分运用刺绣、手工印染等方法进行美化装饰。
另外,质朴明朗的蓝印花布服装在宋代民间也很盛行。
元代则是以蒙古贵族为主的统治时代,蒙古族喜爱骑射,所以当时的款式大多数都是适宜骑射的特有样式,在用色上丰富多彩,配以明亮大气的装饰。
女子袍服则仍以左衽窄袖大袍为主,里面穿套裤,没有腰和裆,上钉一条带子,系在腰带上。
颈前围一云肩,沿袭金俗。
袍子多用鸡冠紫、泥金、茶或胭脂红等色。
在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与完善,中国的古代服饰到了明代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准。
无论是在服饰内容、等级标志、工艺选材,还是在实用效果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可以说是汉官服饰威仪的集成与总结。
明代的服饰以其端庄传统、华美艳丽,成为中国近世纪服饰艺术的典范。
明代服饰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排斥胡服,恢复汉族传统。
因为明朝政权是从蒙古贵族手中夺来的政权,所以明朝统治者对于整顿和恢复汉族礼仪非常重视。
他们废除元朝服制,上采周汉,下取唐宋服装古制,制定了明代服饰制度。
第二,突出皇权,扩大皇威。
在整个封建社会中,每个朝代的君臣,在服饰上都有一定的界限与区别,相比之下,明代服饰的区别最为严格。
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君臣可以共用的冕服,在明代成了皇帝和郡王以上皇族的专有服装。
明王朝统治者通过强化服饰的区别和界限,在被统治者心中形成神秘感和震慑效应。
第三,以儒家思想为基准,进一步强化品官服饰的等序界限。
在官服当中,充分挖掘、利用各代官员服饰的色彩和图案等手段,自上而下,详细地加以规定,从而最大限度地表现品官之间的差异。
达到使人见服知官、识饰知品的效果。
第四,明代已经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其封建意识趋向于专制,趋向于崇尚繁复华美,趋向于诸多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之风。
将吉祥纹样大量运用于服饰来加深群众的审美感受,因而使其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是明代服饰文化的一大特色。
清末至民国,中国服饰文化呈现出新老交替、中西并汇的局面。
新中国成立以后,20世纪30年代是一个摩登的时代,有关西方的服装、生活方式等一切都在吸引着中国人。
在初期满族女子的旗袍是宽松肥大的,到了后期开始变得合体服帖,有了腰身,并且要给旗袍外头搭配一件小坎肩。
受到西方洛可可风格的影响,那时期女性的服饰越来越讲究繁复,服饰上的装饰图案要以繁为美,对首饰的要求也亦是要繁多华丽。
50至70年代,中国服饰都带有浓郁的政治色彩,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和发展,为中国的现代服装打下了基础,特别是中山装系列,一直影响着服装近百年。
由于当时的历史背景,服装的发展与繁荣仅局限在像上海这样的中国沿海的一些大城市,从总体上说仍然是迟缓、曲折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服饰走进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服饰的一个巨大转折点是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服饰开始向多元化发展。
自1979年对世界敞开国门以后,西方现代文明迅疾涌入质朴的中国大地,传统服饰迎来了五彩缤纷、姹紫嫣红的美好时光。
并逐步向世界服装的时尚趋势靠拢乃至逐渐有了一定的影响影响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思想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不仅孕育了独特的中国文化,同时也创造出了内涵丰富的服饰文化,服饰自从产生伊始,就带着着浓郁的浪漫色彩,从古至今,传统中国的服饰走过了漫漫长路,带着历史的印记,折射着不容文化背景下的深刻意蕴。
可以说,中国的传统服饰文化既是我们民族物质文明的结晶,也是精神文明的体现,具有着独特的东方气息。
近现代的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社会。
也正因为这样,影响了传统服饰风格,传统服饰多以平稳、单纯为特点,且线条平直,胳膊伸直后与身体的线条形成一个垂直的交叉,其具有程式化的宽体模式,造型裁剪结构多以平面化为主,服用材料颇具有装饰性,服装配件也较为精致,展示出一种带有含蓄美的社会理念,一般来说具有这些特点的中服饰都会显得格外的安稳和实在,这些都与我们炎黄子孙所具有的豁达的心态、乐观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等性格所相符。
传统服饰文化的主要思想是儒家思想,以多重传统文化为底蕴的,由于受儒家思想影响颇多,因此在服装款式形式上也较多的体现出儒家思想。
这与中国的文化史、思想史密切相关,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进程中,在一种相对于稳定保守的状态下,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学说互补互助相结合并流传,成为了古代哲学思想的主流思想,同时也创造了底蕴深厚的宽衣服饰文化,人们在这样特有的人文思想的熏陶下,着装讲究和谐融洽。
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汉代的“天道自然”,魏晋南北朝的“得意忘象”、“气韵生动”,又或是唐五代的“同自然之秒有”思想,宋代的“身即山川而取之”、“身与竹化”,这些美学命题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此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服饰在于“文质彬彬”,在于“不饰于物”,甚至在于魏晋时期的“解衣当风”。
这些都与东方的思维和审美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古典哲学思想里重要的命题之一就是“天人合一”。
这个思想体现在服饰文化上就是人与衣的和谐,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封建社会追求的都是宽衣博带的服装式样,正所谓使人与衣服之间保留着充足的空间,保持着一种距离与和谐,正是由于这种思想,致使中国传统服饰的相同之处就是基本上都秉承了适应人体结构的大趋势,这也使得立体的造型在中国近代西风东渐以前一直没有出现。
当然,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不是没有任何限制和范围的。
在封建社会中,曾经统治者对服饰的喜好左右了服装的流行,导致也曾出现过一些问题和情况,虽然如此,但不可否认从整体上来说,中国的传统服饰都是与人和谐顺应的。
传统服饰大部分是依存于人体的,即人穿上它有型,脱下它就是缝在一起的布片。
中国传统服饰之所以含蓄婉约,这与中国人爱好和平、知足且中庸的特点是很有关系的。
儒家学说里旳“中庸”之“中”,“中国”里的“中”,都在体现着“不过分而和谐”的态度,这些都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有着明确体现。
中国传统服饰采用了“半适体”的样式,既不像西式服装那样去精确的勾勒人体的线条,也不像古希腊、古罗马那般只是用一块布随意地披挂或缠裹于身上,而是提倡了一种包藏住身体却又不局限人体的若即若离的含蓄美。
自古以来我们的先辈就推崇“平和性情”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正所谓“人生但须果腹尔,此外尽属奢靡”,并认为追求幸福的真谛在于“精神快乐休闲,胜于物质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