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实验大鼠解剖 PPT

合集下载

小鼠大鼠实验动物生物学特性详解演示文稿

小鼠大鼠实验动物生物学特性详解演示文稿
➢ 遗传:aabbCCdd ,淡棕色,H2q(DBA/1) , H-2d(DBA/2)
第30页,共117页。
生物学特征
➢ 老年雌鼠有乳腺癌发生,61.5%,白血 病 8.4%;
➢ RBC增多; ➢ SPFA 400—600天; ➢ 几乎全部繁殖后的雌鼠可见心脏钙质沉
着。
第31页,共117页。
其它亚系
第16页,共117页。
(一) 常见近交系介绍
➢ BALB/c ➢ A系 ➢ C3H ➢ C57BL ➢ DBA
第17页,共117页。
1. BALB/c
➢ 起源: H. Bagg 博 士获得白化原种(1913 年)→Little→1923年 MacDowell近交育成 →1932(F26)Snell加 上/c→1947 Jax→BALB/CJ
➢ 遗传: AAbbccDD ,H-2d
第18页,共117页。
生物学特征
1. 乳腺肿瘤发病率较低,但对致癌因子敏感。有一定数量的卵巢、 肾上腺和肺肿瘤发生;
2. 生育年龄较长,一般不互相侵袭,易群养;
3. 易患慢性肺炎,有自发性高血压,老龄鼠心脏有病变;
4. 对X-ray极为敏感,对鼠伤寒沙门菌,对麻疹病毒敏感;
肉桂色,白斑色
5.阴暗群居,昼伏夜动 6.性情温驯,胆小怕惊
7.喜欢啃咬,雄性好斗
8.杂食性,但以粮食作物为主
第6页,共117页。
(二) 解剖学特性
1.齿式 1003 =16 1003
2.下颌骨形态稳定
门齿终生生长 遗传监测的指标
3.脊椎55-61个,肋骨12-14对,胸骨6块
4.食管细长(约2cm),胃由嵴分隔成前胃和腺胃,胃容量
3
第39页,共117页。

最新(大鼠)常用实验动物生物学特点及其在生物医学

最新(大鼠)常用实验动物生物学特点及其在生物医学

10. 神经系统
大鼠的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脑神经、 脊神经和内脏神经等。
11. 汗腺
大鼠皮肤缺少汗腺,汗腺仅分布于爪垫 上,主要通过尾巴散热。 12. 无扁桃体
初生仔鼠无毛、闭眼、耳孔闭合、6-7克
耳朵张开
开始长毛
被毛明显
8-10天下门齿长出
14-17天开眼
19天第一对臼齿长出
5.呼吸系统 左肺单叶,右肺分为上叶、中叶、下叶和后 叶4叶。
6.泌尿系统 大鼠有左、右肾,均呈蚕豆形,右肾比左肾高。
7.循环系统 心脏有4个腔, 心电图无S~T段(豚鼠以上较大动物有)
8.内分泌系统 甲状腺、肾上腺、脑垂体等内分泌器官比较独 立,容易摘除。
9.生殖系统 雌性大鼠为双子宫,呈“Y”型。雌鼠共有6 对乳腺 ,胸部和鼠蹊部各有3对。 雄性生殖器由睾丸、附睾、输精管、储精囊、凝 固腺、前列腺、尿道球腺和阴茎组成,阴茎有阴 茎软骨。凝固腺的分泌物在交配时可凝固于雌鼠 阴道和子宫内形成阴道栓,即在交配后10-12小 时阴道口有白色栓塞,这是受孕的标志。
7.营养、代谢性疾病研究
大鼠对营养物质缺乏敏感,可发生典型 缺乏症状,是营养学研究使用最多、最 早的实验动物。 维生素就是用大鼠研究而发现的。 常用于维生素或蛋白质缺乏及氨基酸和 钙、磷代谢的研究。
8.口腔医学研究
用变异链球菌接种于大鼠口腔,然后喂 给含蔗糖食物,大鼠牙齿上的珐琅质蛀 损似人的龋齿,可用来研究龋齿的防治 方法。
(大鼠)常用实验动物生物 学特点及其在生物医学
一、生物学特性和解剖生理学特点
(一)生物学特性 (二)解剖学特点
2.骨
由头骨、躯干骨和前后肢骨组成。
3.牙齿
齿式: ∣1.0.0.3 共有16个, ∣1.0.0.3

常用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点及应用(共99张PPT)

常用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点及应用(共99张PPT)

四、饲养管理
(一)环境
小鼠对环境变化敏感,自动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差,过冷 过热易诱发疾病。
(二)笼具和垫料 一般采用无毒塑料制成的透明或半透明的鼠盒,不锈钢丝制 的笼盖,饮水器为玻璃瓶或塑料瓶。
垫料应有强吸湿性、无毒、无刺激气味,无粉尘,不可食
(三)饲料及饮水
• 应喂全价饲料,并保持饲料相对稳定。
4叶:左叶、右叶、中叶、尾叶 ②肝脏分 ③在阴道口形成的阴道栓碎裂成3~5块
恒河猴、食蟹猴、熊猴(阿萨密猴,蓉猴);
由于犬可以通过短期训练能够配合实验,所以适合于进行慢性实验,如条件反射实验、各种实验治疗效果实验、毒理学实验、内分泌腺摘除实验
等可。用于③脑功脾能,脏血液有循环贮、血血型、、呼吸造生理血、内功分泌能、 ,与其他动物不同
(2)C3H/He(C3):野生色。 乳腺癌发病率为97%,对致肝癌因素敏感,对狂犬病病毒敏
感,对炭疽杆菌有抗力。用于肿瘤学、生理学、核医学、免疫 学的研究。国际使用最广泛的品系
(3)BALB/c(C):白化。
乳腺肿瘤发生率低,但对致癌因子敏感。肺癌发病率雌 性26%,雄性29%。对放射性照射极为敏感。广泛应用于 肿瘤学、生理学、免疫学、核医学和单克隆抗体等研究中 。
③神经递质等活性物质的释放
⑥雌鼠乳腺发达5 3对位于胸部, 对, 幼鼠主要从外生殖器与肛门的距离判断,近者为雌性,远者为雄性.
(三)肿瘤学、白血病研究
2对位于腹部
栖居于树木和岩石坡面,群居性强,活动范围较固定
⑦小鼠无汗腺,靠尾部散热 断尾猴、台湾岩猴、平顶猴(猪尾猴)。
④评价药物对肾功能的影响及药物副作用的研究。
②性周期短,繁殖力强
发情周期4~5d,发情后2~3h可排卵;

大鼠灌注固定取脑解剖取材

大鼠灌注固定取脑解剖取材

4.灌注多长时间?灌注液多少?
• 每个人的灌注液用量都不一样,灌注速度 也能没有很清楚的说法,灌注时间也不确 定。主要还是看灌注成功的标志。现将看 到的比较详细的处理方法列出。灌注速度, 大家比较公认的是先快后慢。
• 短期灌注:采用心脏穿刺快速灌注20 min,其中生理盐水灌注50~ 100mL,4 %多聚甲醛缓冲液灌注150 mL。
• 下面是夹闭腹主动脉: • 每只大鼠先快速推注生理盐水50 ml冲洗,继而灌注固定液(如4%
多聚甲醛等)50~80 ml,先快后慢,需10~15 min,在灌注固定液过程 中,颈部逐渐变硬;灌注结束后,开颅取出脑组织,置于固定液中后 固定24 h
5.体循环与肺循环的鉴别
• 体循环时大鼠肝脏变白现象出现较早,在灌 注多聚甲醛后,四肢会出现明显的抽搐现象, 尾巴和四肢明显僵硬。若灌流针误插入右 心室,会导致灌流液沿肺循环途径灌流,这时 肝脏变白出现的较慢,四肢的抽搐现象没有 体循环明显,且鼻腔中有时会有灌流液流出。 因肺循环会影响组织器官的灌流效果,因此 进针时要准确,避免肺循环的发生。一旦出 现肺循环指征,应及时调整进针角度。
• 尤其是要做电镜时更明显。有的标记蛋白 要求较高,固定不好就难以染好。
3.用4%多聚甲醛固定但保存了2周才做石蜡切 片,对免疫组化有无影响?
固定时间过长蛋白多肽链都交连在一起了,抗原性就 很弱了,很可能没有阳性结果,抗原修复时一般的修复很 难把抗原性恢复. 可能会有影响,但不会太大。固定时间 长,抗原修复时间也要长一些。
从小脑处将脑组织向上推起,用小 剪刀剪断脑神经
注意事项 • 1.多聚甲醛气味刺激,配置时做好自我保护。 • 2.暴露心脏这一步骤,容易损伤肺、心脏或者肝脏,“夹持剑
突并向上提拉,用弯剪在膈肌与胸骨柄相连处剪一小口,造成 人工气胸”,人工气胸后,肺萎缩,胸腔里的空间增大,提拉 剑突后,不容易损伤肺、心及肝脏,出血少。

大鼠脊柱解剖定位

大鼠脊柱解剖定位

大鼠脊柱解剖定位引言:大鼠是常用的实验动物,其解剖学结构对于科学研究至关重要。

脊柱作为大鼠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支撑和保护神经系统的功能。

本文将对大鼠脊柱的解剖定位进行详细介绍。

一、大鼠脊柱的概述大鼠脊柱位于背部,由多个椎骨组成。

椎骨由椎体、椎弓和棘突等部分组成,相互连接形成脊椎。

大鼠脊柱具有保护脊髓和神经根的作用,同时也提供了身体的支撑和运动功能。

二、大鼠脊柱的分段大鼠脊柱可以分为颈椎、胸椎、腰椎和尾椎四个部分。

颈椎位于头部和胸部之间,胸椎位于颈椎和腰椎之间,腰椎位于胸椎和尾椎之间,尾椎位于腰椎之后。

不同部分的椎骨形态和数量有所不同。

三、大鼠脊柱的解剖定位1. 颈椎解剖定位:颈椎通常由7个椎骨组成,从C1到C7。

颈椎的解剖定位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将大鼠放置在解剖台上,使其背部朝上。

(2)然后,用手指轻轻摸索大鼠背部的颈部位置,找到颈椎的起始点。

(3)在起始点的基础上,逐个摸索并数出7个椎骨,即可确定颈椎的解剖定位。

2. 胸椎解剖定位:胸椎通常由13个椎骨组成,从T1到T13。

胸椎的解剖定位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将大鼠放置在解剖台上,使其背部朝上。

(2)然后,从颈椎的末端开始,逐个数出13个椎骨,即可确定胸椎的解剖定位。

3. 腰椎解剖定位:腰椎通常由7个椎骨组成,从L1到L7。

腰椎的解剖定位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将大鼠放置在解剖台上,使其背部朝上。

(2)然后,从胸椎的末端开始,逐个数出7个椎骨,即可确定腰椎的解剖定位。

4. 尾椎解剖定位:尾椎的数量因大鼠个体而异,一般为15-21个。

尾椎的解剖定位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将大鼠放置在解剖台上,使其背部朝上。

(2)然后,从腰椎的末端开始,逐个数出尾椎的数量,即可确定尾椎的解剖定位。

四、大鼠脊柱的生理功能大鼠脊柱不仅起到支撑和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还参与身体的运动和灵活性。

脊柱通过椎间盘和关节的结构,使得大鼠能够进行弯曲、伸展和旋转等各种运动。

大鼠DRG

大鼠DRG
一、摘要 在获取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后,全 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动作电位和钠电流, 探讨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的分离方法和细 胞形态以及电生理特征。结果显示在背根 神经节细胞上记录的动作电位呈正立锐角 三角形,静息电位小,动作电位时程短。 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钠通道最大电流密度 为(-62.04±4.45) pA/pF,几乎能被河豚 毒素(TTX)完全抑制。

玻璃微电极是用玻璃管毛胚经微电极拉制 器(Narishige 公司,PP-83)二步拉制尖端 为1~1.5 μm 而成,电极冲灌电极内液,入 细胞外液后电阻为2.5~3.5 MΩ。补偿液接 电位,调节三维操纵器(Narishige公司, MN-3 和MO-203) 使电极尖端移向细胞表 面,对单个DRG 神经元进行封接。当封接 电阻达1 000 MΩ 以上后,补偿快电容,并 施加负压吸破细胞膜,后给予慢电容和漏 电容补偿,形成全细胞记录模式。幻灯片 5
四、讨论 利用膜片钳技术探讨神经系统疾病发生的电生理特征及其药物作用 时,作为研究对象的DRG 神经元要求具有呼吸活性、细胞膜完整、 平滑、清洁度好,大小适中,利于玻璃微电极对细胞进行高阻抗封接 等特性。从本研究得到的经验是; 1、在显微外科条件下解剖大鼠DRG,实验需要解剖显微镜,显微 外科钳、镊和显微外科剪,要尽量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每一个步骤。 2、在夹持DRG 时,千万不要夹持DRG 膨大部分,应夹持DRG 两 端, 以免损伤DRG 神经元的分离成果。由于DRG 所处的节段不同, 大小、形态略有差异,颈膨大和腰膨大处神经节长约1.4~1.6 mm,厚 约0.8 mm[6],容易辨认,如果对神经节所在节段没有特别要求,多选 择此处,便于实验者掌握和控制。

3.2 DRG 神经元的动作电位特征 在DRG 细胞上记录的动作电位都是典型的, 均具有从0期到4 期,呈正立锐角三角形态 (n=8)(图2(a)),与记录正常心室肌 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态相比[5],DRG 细胞的 动作电位没有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所特有的2 相平台期(图2(b))。征 当对DRG 细胞进行INA记录时, 可见内向性电流在60MV 开始激活,-30 MV 达到最大值,然后开始减小, 最大电流密度为(-62.04±4.45) PA/PF(图3(A))。 给予TTX(30 ΜMOL/L)作用细胞5 MIN,可见各钳制 电压下的电流均显著减小,最大电流密度为(7.32±2.23)PA/PF(与对照组相比P<0.01,N=8)(图3 (B)),证明本实验所记录的内向性电流为INA。在 TTX 作用之后,改用记录钠通道的细胞外液冲灌细胞, 发现最大电流密度又恢复到接近用药前的水平,变为 (-54.23±2.87)PA/PF(与对照组相比,P>0.05, N=12)(图3(C)),表明TTX 对DRG 神经元细胞 的INA的抑制作用是可逆的。

大鼠骨骼解剖实验报告

大鼠骨骼解剖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大鼠骨骼解剖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熟悉大鼠骨骼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2. 掌握大鼠骨骼的解剖方法和步骤。

3. 了解大鼠骨骼的形态、功能和相互关系。

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1. 实验大鼠(白化品系,雄性,约6个月龄)1只。

2. 解剖器械:解剖剪、解剖镊、解剖刀、解剖针、解剖盘等。

3. 实验用品:生理盐水、消毒液、棉签、纱布等。

4. 实验记录表格。

三、实验内容1. 实验前准备- 将实验大鼠置于解剖盘中,用棉签蘸取消毒液对大鼠进行全身消毒。

- 在大鼠背部进行编号,以便后续记录。

2. 大鼠骨骼解剖- 头部解剖:沿大鼠背部中线切开皮肤,暴露头骨。

用解剖剪剪开颅骨,观察大脑、颅神经、血管等结构。

- 躯干解剖:沿大鼠背部中线切开皮肤,暴露脊柱、胸骨、肋骨等。

观察脊柱的弯曲形态,胸骨和肋骨的连接方式。

- 四肢解剖:将大鼠四肢分别进行解剖。

观察四肢骨骼的形态、位置和相互关系,如肱骨、桡骨、尺骨、股骨、胫骨、腓骨等。

- 骨盆解剖:沿大鼠腹部中线切开皮肤,暴露骨盆。

观察骨盆的形态、大小和骨盆内的器官。

3. 骨骼肌解剖- 在大鼠背部和四肢分别进行骨骼肌解剖。

观察骨骼肌的附着点、形态和分布,如背阔肌、股四头肌、肱二头肌等。

四、观察步骤1. 观察头部骨骼:观察颅骨的形状、大小、厚度,颅神经和血管的走向。

2. 观察躯干骨骼:观察脊柱的弯曲形态、胸骨和肋骨的连接方式,脊柱的椎骨形态和大小。

3. 观察四肢骨骼:观察四肢骨骼的形态、位置和相互关系,如肱骨、桡骨、尺骨、股骨、胫骨、腓骨等。

4. 观察骨盆骨骼:观察骨盆的形态、大小和骨盆内的器官。

5. 观察骨骼肌:观察骨骼肌的附着点、形态和分布。

五、实验结果1. 大鼠颅骨为扁圆形,厚度适中,颅神经和血管走向清晰。

2. 躯干骨骼包括脊柱、胸骨、肋骨等,脊柱呈"S"形弯曲,胸骨和肋骨连接紧密。

3. 四肢骨骼包括肱骨、桡骨、尺骨、股骨、胫骨、腓骨等,骨骼形态规则,位置明确。

大鼠 Rat

大鼠 Rat

• 呼吸频率:85次/分钟
• 血压:90-120 mmHg • 饲料消耗量:5g/100g/天 • 饮水量:8-11ml/100g/天
18
基本生物学数据(2)
• 体成熟:3个月左右
• 性成熟:50 ± 10 天
• 性周期:4-5天 • 妊娠期:21天左右 • 哺乳期:18-23天 • 每窝仔数:3 – 18只 • 初生仔鼠体重:5 - 6g
• 营养代谢病研究
• 大鼠对营养物质缺乏敏感,可发生典型缺乏症状,是营养学研究使用最早、最多的实验动物。
• 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的研究
• 大鼠对空气污染非常敏感,常被用于空气污染对人和动物健康影响的研究,特别是重金属污染方
面研究的主要动物模型。
22
常用品系
• Wistar大鼠
• 白化。1907年由美国Wistar研究所培育而成,该群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敏 感,对传染病的抵抗力较强,自发性肿瘤发生率低;较适合于营养、代谢 性疾病研究。垂体肾上腺系统发达,应激反应灵敏,常用于神经、内分泌 实验研究。同时还用于药物、肿瘤、传染病、关节炎、肝外科等领域的研 究。目前有近交系与封闭群两种。
大鼠是研究心血管疾病的首选动物宜培育出了自发性动脉硬化品系通过人工诱发可制作肺动脉高压症心肌老损动脉粥样硬化居部缺血心脏病模型但其结构功能代谢与人类不尽相大鼠对空气污染非常敏感常被用于空气污染对人和动物健康影响的研究特别是重金属污染方面研究的主要动物模型
大鼠 Rat
中医基础理论专业 王枭宇
提纲
• 概述
19
研究应用
• 药物研究
• 药物毒性和安全性评价实验。大鼠常作为药物的亚急性毒性、长期毒性、生殖毒性 实验,评价和确定药物的最大给药量,药物排泄速率和蓄积倾向,药物慢性实验, 生殖毒性实验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