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不和 怎样选择中成药
补脾胃什么中成药最好用

补脾胃什么中成药最好用补脾胃是亚健康人群或者大部分老年人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
对于没有深度研究药物学的人们来说,选择什么中成药补脾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将从高级养生师的角度出发,介绍选择补脾胃中成药的方法以及如何合理食用,同时提供一些最易做的食谱和偏方。
一、如何选择中成药1. 木香肠胃散——以木香和良姜为配方。
功能主要是温中行气,健脾胃。
适用于脾胃气虚或脾虚湿困等症状。
2. 参苓白术散——以白术和炮参为主要成分,再加上茯苓、泽泻、甘草等辅助药物。
功能主要是健脾益气,化湿。
适用于脾虚湿困、四肢沉重等症状。
3. 四君子汤——以人参、白术、茯苓、生姜为主药,辅以甘草。
功能主要是益气健脾、和胃降逆。
适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胃纳不好,呕吐等症状。
以上三个中成药都是非常适合补脾胃的药物。
在体质较弱,或者偏食过多,饮食不规律的情况下,最好选择通过中成药间歇性的服用,可以有效引导气血,让身体的吸收功能得到加强。
二、如何食用中成药不是万能的,患有其他疾病的人不宜随意服用。
对于肝肾功能差,或者药物敏感者,要特别注意检查药物成分的安全性。
最好依照医生建议来进行服用。
1. 木香肠胃散首先,水煎汤剂是一般的普及方法,根据剂量将中成药用沸水煮至20~30分钟,或者根据剂量将中成药浸泡在温水中30分钟到1小时,饮用时注意温度,食用后不要多喝水。
2. 参苓白术散一般来说,可采取每次15~30克的药量,水煎后分2-3次服用,药力会更加平稳。
也可以将中成药粉末直接冲泡,或者与热水泡开后,加入蜜糖口感更好。
3. 四君子汤将中成药加入开水中煮沸,用小火加热,持续熬煮20~30分钟,或者在汤药煮沸后继续用中火熬煮。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的帮助中成药中的有效成分完全释放出来,维持最佳的效果。
三、合理的补脾胃食谱和偏方1. 山药粥材料:山药、糯米、水。
制作方法:先将材料清洗干净,将糯米泡水30分钟左右,然后加入山药一块,加水加热,煮沸后小火煮30-40分钟就可以了。
补脾胃的方剂有哪些中成药名称

补脾胃的方剂有哪些中成药名称作为一名高级养生师,我深知脾胃的重要性,如果脾胃功能不好或者出现问题,我们就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便秘等问题。
因此,补脾胃是养生中的必修课。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中成药名称和相关的食谱或者偏方,以及制作步骤、注意事项和养生建议。
一、中成药名称1. 人参片:人参片可以补气健脾,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对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群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2. 熟地黄片:熟地黄片可补充体内的元气,对于体质虚弱、脾胃失调、消化不良等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3. 六君子丸:六君子丸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包括人参、半夏、白术、茯苓、甘草、川芎六味成分,可以调养脾胃,提高人体免疫力。
二、食谱或者偏方1. 当归鸡蛋羹材料:当归6克、鸡蛋1个、清水适量。
制作方法:将当归用清水泡发,然后切成小段备用。
把鸡蛋打散,加入适量清水搅拌均匀。
将调制好的鸡蛋液倒入锅中用中小火慢慢煮,待煮至8成熟时,加入切好的当归,再煮至全熟即可。
用量:早晚各食用1次,每次1份。
注意事项:当归属于滋补大补之品,有一定的温补作用。
因此,脾胃虚寒、身上火气旺盛的人群慎用。
2. 桂圆红枣米粥材料:桂圆20克、红枣6个、糯米100克、清水适量。
制作方法:将桂圆和红枣放入碗中加入适量清水,放入蒸锅中蒸熟备用。
将糯米加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中小火慢慢煮,等到煮至8成熟时加入蒸好的桂圆和红枣,再煮至米粥成熟即可。
用量:早晚各食用1次,每次1份。
注意事项:由于桂圆和红枣具有一定的温补作用,因此脾胃虚寒者不宜过多食用。
三、注意事项1. 谨慎使用补益药物:虽然补益药物可以帮助调节身体,但是过度使用会对身体造成负担。
因此,我们在服用中成药时,不宜过量且应该遵照医嘱服用。
2. 合理饮食:脾胃的功能与我们的饮食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健康规律的饮食习惯。
既要注意食物的种类和营养搭配,更要注意食用量的控制。
3. 生活规律: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适度的运动,在生活中科学养生,才能够保持身体的健康。
补脾胃气虚的中成药

补脾胃气虚的中成药补脾胃气虚是中医中比较常见的病症,常常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乏力倦怠等症状。
对于此类病症,我们可以采用中成药进行治疗,并结合食疗进行调养。
下面,本文将对补脾胃气虚的中成药进行详细介绍,并对所提到的食谱或偏方进行详细说明。
一、中成药1.六君子丸六君子丸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脾胃虚弱的中成药,主要成分包括人参、白术、茯苓、陈皮、甘草、半夏。
该药方具有益气健脾、润燥化湿等功效,能够有效缓解脾胃虚弱的症状。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克,一日3次。
2.香砂六君子丸香砂六君子丸是在六君子丸的基础上加入了香砂、木香、草果等草药制成的药丸。
除了六君子丸的功效外,还具有行气理气、化湿和中的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克,一日3次。
3.理中丸理中丸是一种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的中成药。
该药方主要成分包括半夏、陈皮、茯苓、白术、法半夏、草果、山药等多种中草药。
理中丸具有健脾益胃、燥湿消食、调和中气等功效。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克,一日3次。
二、食疗1.山药粥山药粥是一种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的食品。
山药中的黏蛋白可以润肺止咳,同时可补益脾胃,增加食欲。
制作方法:将山药洗净去皮,切成小块,加入大米和适量的水一起煮成粥即可。
可以加入少量的白糖或者蜜糖增加甜度。
注意事项:食用前最好将山药焯水或者焙干一下,以防止过敏。
2.薏米粥薏米含有丰富的淀粉质和蛋白质,同时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
薏米粥具有清热利湿、健脾益肾的功效,同时可以调节身体的免疫力。
制作方法:将适量的薏米和大米混合,加入适量的水一起煮成粥即可。
可以加入少量的白糖或者蜜糖增加甜度。
注意事项:薏米在使用前最好先浸泡一段时间,以便使其易于消化。
三、养生建议除了中成药和食疗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养生方法来预防和缓解脾胃虚弱的症状。
如:1.饮食要规律,避免过饱或过饿。
2.多食用蔬菜、水果等富含营养物质的食品。
3.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
4.适当参加运动,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体质。
补脾胃的中成药什么最好

补脾胃的中成药什么最好补脾胃是中医养生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和运化食物的关键器官,脾胃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身体生命力的充沛程度。
而对于中成药来说,因为其具有成方的配方,所以在补脾胃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下面将从高级养生师的角度,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中成药以及其中最好的药物选择。
一、我国常用的中成药1、六味地黄丸:是一个很有名的补肾药,尤其适用于肾虚引起的脾胃不好。
其主要成分包括人参、黄芪、山药、枸杞子、熟地黄、牡丹皮等。
其作用是滋阴,补肝肾,调和脾胃、益气补血等。
六味地黄丸可口服,每次3~5克,每日2次,用开水送服。
2、保和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成药之一,主要成分有黄芪、白术、炒白芍、茯苓等,它可补中益气,健脾胃,调和营卫。
保和丸,每次服用6~9克,每日3次。
3、参苓白术散: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成药之一,可调和脾胃、健脾胃、健脾利湿、止泻、解热等。
具有缓解便秘、排毒利肠、促进身体新陈代谢的作用。
每次3~9克,每日3次。
二、关于中成药中哪种最好中成药的选用要结合个人具体情况来定,针对不同的病症,选择不同的中成药,其效果也有所不同。
但根据现代科学证实,其中六味地黄丸的确是比较好的脾胃补药,有助于使用者的身体健康调理。
三、补脾胃的食谱及偏方除了中成药以外,对于补脾胃也可以采用食疗的方式,下面就介绍一些相对简单易行的偏方和补脾胃的食谱:1、黄瓜白萝卜汤:取100克黄瓜、100克白萝卜,再加入适量龙眼肉和瘦猪肉,加清水,煲制,煮至熟烂后,加盐适量即可食用。
2、生姜泡茶:将生姜用热水烫一下,放入杯中加入适量的红糖,然后加入沸水冲泡即可。
3、百合粥:取百合30克、大米100克,加清水适量煮制成粥即可,还可加入适量红枣增加口感。
4、荷叶茶:取荷叶适量,洗净,煮开水后,放入一些红糖调味即可饮用。
5、枸杞莲子汤:取30克枸杞子和50克莲子,加适量水煮至熟,加入适量冰糖即可食用。
四、注意事项1、对于女性朋友,要注意月经期间不要服用中成药,以免影响生理周期。
补脾胃虚的中成药有哪些药物

补脾胃虚的中成药有哪些药物作为高级养生师,我认为补脾胃虚是一件非常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那些长期身体虚弱,消化不良,常年营养不良的人群来说,补脾胃虚显得尤为重要。
这篇文章将介绍一些治疗补脾胃虚的中成药以及其中常见的食谱和偏方。
一、治疗补脾胃虚的中成药1. 六君子丸六君子丸是一种非常常用的药物,通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症状。
它是由六味中药制成的,包括人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以及生姜。
它的作用是帮助消化食物,增强体力和提高免疫系统。
2. 大补益气丸大补益气丸是一种比较强效的药物,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症状。
它由多种中药制成,包括人参、黄芪、党参、白术等等,可以增强体力、改善体质以及提高免疫能力。
3. 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中药,尤其对于气虚湿滞的人群非常有效。
它由人参、茯苓、白术等多味中药组成,可以大大改善消化不良、腹泻、疲劳、乏力等症状。
4.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一种非常温和的中成药,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它由四味中药组合而成,包括人参、白术、茯苓和陈皮。
这些成分共同作用可以帮助消化、提高免疫力以及改善体力和质量。
二、补脾胃虚的食谱和偏方1. 可以适当的食用红枣红枣内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以及各种微量元素,这些元素都具有极好的益气补血的作用。
不仅如此,红枣还可以帮助改善肝肾功能,提高身体抵抗力和机能。
2. 适当饮食西兰花西兰花可以说是一种非常适合被补脾胃虚人群食用的健康蔬菜。
它含有非常高的纤维素和维生素 C,可以帮助消化、增进食欲以及改善毒素的排泄。
3. 妈妈煮的红枣汤红枣汤是一道非常好的补脾胃虚食谱,它含有大量营养成分和维生素等物质。
一般而言,煮红枣汤的时间需要30分钟左右,这样才能真正的起到补充营养的作用。
三、注意事项1. 中成药不代表没有副作用,服用中成药需要注意用量和时间,否则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
2. 饮食锻炼同样重要,通过饮食和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机能。
调理脾胃八种经典中成药

调理脾胃经典常用8种中成药
【1】人参健脾丸:
主要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能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2】参苓白术散:
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疲惫乏力、气短咳嗽等人群,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
【3】舒克幽:
具有调理脾胃、抑制幽门螺杆菌、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对于脾胃问题和肠胃不适有帮助。
【4】归脾丸:
主要用于心脾两虚,常见的症状包括心悸失眠、气短乏力、食欲不振等,具有补益心脾的作用。
【5】金渭泰:
可驱寒生暖,健脾和胃,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虚寒等问题的人群。
【6】六君子丸:
用于脾胃虚弱、食量小、气虚痰多等症状,对慢性胃炎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7】木香顺气丸:
适用于脾胃失调引发的胸闷、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有行气化湿、健脾和胃的作用。
【8】附子理中丸:
具有温中健脾、改善脾胃虚寒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和受凉后腹痛腹泻等情况。
补脾胃气的中成药都有哪些名字

补脾胃气的中成药都有哪些名字补脾胃气是养生的一个重要方面,中成药是补脾胃气的一种有效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成药,它们可以帮助你增强消化功能,促进食物的吸收和代谢。
1. 陈皮山楂丸陈皮山楂丸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中成药,它含有多种草药,包括陈皮、山楂、白术、甘草和花椒等。
这个配方可以帮助调节胃肠道的酸碱度,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一般情况下,建议每次服用10-15粒,每天服用2-3次,可以在饭前或饭后半小时服用。
2. 保和丸保和丸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中成药,它含有多种草药,包括茯苓、白术、麦芽、甘草和山楂等。
这个配方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促进食物的吸收和代谢。
一般情况下,建议每次服用10-15粒,每天服用2-3次,可以在饭前或饭后半小时服用。
3. 香砂养胃丸香砂养胃丸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中成药,它含有多种草药,包括香附、陈皮、白术、山楂和草果等。
这个配方可以帮助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缓解胃部不适症状,如胀气、口干等。
一般情况下,建议每次服用10-15粒,每天服用2-3次,可以在饭前或饭后半小时服用。
4. 芦荟片芦荟片也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中成药,它可以帮助减轻胃部不适症状,如胀气、疼痛和消化不良等。
一般情况下,建议每次服用2-3片,每天服用2-3次。
除了中成药外,你还可以选择一些适合的食谱或偏方来补脾胃气。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食谱:1. 枸杞炖瘦肉配料:瘦肉、枸杞、姜片制作:将瘦肉切成小块,放入煲中,加水煮开去血水,加入枸杞和姜片,中火炖1-2小时即可。
用量:每天食用1次,可以连续食用1周。
注意事项:如果你体质较寒,可以适量加入一些温性的草药,如桂圆、红枣等。
如果你正处于生理期,建议忌食。
2. 鲫鱼山楂汤配料:鲫鱼、山楂、姜片制作:将鲫鱼洗净去腮,加入山楂和姜片,加水煮沸,转小火煮30分钟即可。
用量:每周食用2-3次,每次500克左右。
注意事项:如果你有胃肠道疾病,可以适量减少山楂的用量或去除山楂。
如果你感到不适,应及时停止食用。
什么中成药补脾胃最好最有效的

什么中成药补脾胃最好最有效的补脾胃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方面,脾胃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础。
中医中有很多药方可以补脾胃,其中中成药是一种方便易用的选择。
那么,什么中成药补脾胃最好最有效呢?一、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是一种很常用的中成药,主要由黄芪、苍术、白术、桂枝、茯苓、甘草组成。
它可以健脾胃、温中益气、化湿利水、除烦止渴。
制作方法如下:1. 将黄芪、苍术、白术、桂枝、茯苓分别研成粉,甘草破碎备用。
2. 将以上药粉混合均匀,用酒调成散剂即可。
用量:每次3克-6克,每日2次。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湿重者不宜使用。
二、六君子丸六君子丸是一种常见的中成药,它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大枣、陈皮组成。
它可以健脾胃、益气生津、调和营卫。
制作方法如下:1. 将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分别研成粉,大枣切碎备用。
2. 将以上药粉混合均匀,加入适量蜂蜜搅拌,制成丸剂即可。
用量:每次8克-10克,每日3次。
注意事项:不宜与生冷食物同食。
三、香砂养胃丸香砂养胃丸是一种较为温和的中成药,它由半夏、黄连、法半夏、泽泻、木香、砂仁、茯苓、甘草、川楝子、厚朴组成。
它可以健脾胃、理气解郁、消食化积。
制作方法如下:1. 将以上药材分别研成粉,混合均匀。
2. 将药粉和适量蜂蜜混合搅拌,制成丸剂即可。
用量:每次6克-8克,每日3次。
注意事项:湿重、痰湿者不宜使用。
四、健胃消食片健胃消食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成药,它由茯苓、白术、草果、山楂、枳壳、橘红、生姜、砂糖组成。
它可以健脾胃、消食化积、行气止痛。
制作方法如下:1. 将以上药材分别研成粉,混合均匀。
2. 将药粉加入适量蜂蜜,搅拌均匀,制成片剂即可。
用量:每次4片-6片,每日3次。
注意事项:不宜与药物同服。
五、参附龟鹿胶囊参附龟鹿胶囊是一种较为温热的中成药,它由人参、附子、鹿茸、龟板等药材组成。
它可以健脾胃、温中益气、补肾填精。
制作方法如下:1. 将以上药材研成粉末。
2. 将药粉装入胶囊中,每粒0.5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胃不和怎样选择中成药
脾胃不和怎样选择中成药
节日亲朋好友聚会,工作多有商务宴请,酒肉过度,因脾胃不适而就诊的人也日渐增多。
积食选用保和丸
脾胃患病一般表现为胃痛、总有饱胀感、食欲减退,甚至出现呃逆、烧心等症状,老百姓多称之为“脾胃不和”。
节日之后的脾胃不适多为食滞胃脘证,发病前患者常有暴饮暴食或饮食不洁史,表现为饮食停滞、打嗝出酸腐之气等消化不良的症状,治疗可用消食导滞的法则,用(加味)保和丸、枳实导滞丸、木香槟榔丸、槟榔四消丸等中成药较为合适。
其中保和丸侧重于消食化热;加味保和丸侧重于平素脾虚湿阻合并食滞;枳实导滞丸则侧重食滞兼有湿热中阻。
腹胀选用香砂和胃丸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节。
季节交替之际,脾胃病更易多发。
对大多数脾胃不和的患者来说,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引起的食欲不振、腹部胀痛、大便不调等可用香砂和胃丸来调治。
该方以香砂六君子汤为基础,加理气、消食、祛湿中药组合而成,功效健脾开胃,行气化滞,适用范围较广。
但是,同时伴有口臭、恶心、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等明显实热证患者及有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等阴虚患者不适用该药。
如果患者胃部不适、经揉按或保暖后减轻、乏力、手足不温,可选用温胃舒,顾名思义,其有温胃暖中作用,适于胃脘寒凉,饮食生冷、受寒更痛。
虚寒胃痛冲剂、胃气止痛丸、附子理中丸也属此类药品。
但如查看舌象发现有舌红、苔黄或腻等湿热症状及急性胃痛就不适用。
萎缩性胃炎选用摩罗丹
胃痛伴胃酸增多和口渴爱喝冷饮、大便干、小便黄等热象的胃热症状,治疗可泻火清胃,可使用牛黄清胃丸、黄连上清片、一清胶囊、新清宁片等。
但此类药不可多用或长期应用,大量使用易伤脾胃阳气,使人体虚。
如服用后未见明显好转,应去医院专科诊治。
病史较长、上腹部隐痛灼痛、口燥咽干、饮水不解渴、手足心热、消瘦乏力,舌红少苔等胃阴不足型脾胃病,适用养胃舒治疗,此类药还有阴虚胃痛颗粒等。
如见胃胀作痛、恶心、口中黏腻、口苦、口干、口臭、大便不爽等症,都属于湿热所致,可选用肠胃康。
若同时还出现腹泻,可服用葛根芩连微丸。
萎缩性胃炎患者适用摩罗丹,它药物组成较多,只要对证,其他胃病同样可以服用。
主要起和胃降逆,健脾消胀,
通络止痛作用,凡有阴虚、湿阻、气滞、血淤均可使用,但有气虚无力、面色无华、手足不温等表现的阳虚患者不宜服用。
中国人脾胃多不和,家中可常备些中成药,但要对症用药,如自己无法分辨,应去正规医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