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储备粮管理模式分析

合集下载

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

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

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地方储备粮是指各地区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保障粮食供应安全而储备的一定数量的粮食。

为了有效管理地方储备粮,确保其正常运转和高效发挥作用,各地制定了相应的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

本文将就地方储备粮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一、储备粮的分类和来源地方储备粮根据其用途和来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筹的地方储备粮,另一类是国家储备粮的地方分库。

自筹的地方储备粮主要包括地方政府通过购粮和收购等方式筹集的粮食;国家储备粮的地方分库则是根据国家粮食储备政策,按一定比例由国家调拨给各地区的粮食。

二、地方储备粮的管理机构和人员为了贯彻执行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各地设立了地方储备粮管理机构,一般由地方粮食局或粮食储备管理局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

这些机构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了相应的岗位,包括储备粮的采购、存储、检验、统计、销售等环节,并配备了相应的专业人员,确保地方储备粮的正常运转。

三、地方储备粮的采购和储存地方储备粮的采购主要是根据国家的粮食产量和储备计划,通过集中采购或收购农民的粮食来满足需求。

采购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关的质量标准进行检验,并严格执行相关的合同和政策。

采购完毕后,地方储备粮需进行储存。

储存要求储备粮必须放在符合卫生标准的仓库中,采取适当的储存措施,确保粮食质量和数量的安全。

四、地方储备粮的使用和管理地方储备粮的使用主要是在面临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时,为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而进行调用。

同时,地方储备粮还可以用于粮食价格的调控,以维护市场稳定。

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关的应急预案和管理制度进行操作。

地方储备粮的管理需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建立相应的档案和台账,确保粮食的流转和使用情况的透明和规范。

五、地方储备粮的监督和评估地方储备粮的管理必须接受相关监督机构的监督和评估。

各级粮食局、审计机关等会定期对地方储备粮的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监督机构将根据管理制度、政策执行情况、粮食质量和数量等因素,对地方储备粮的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

[地区地方储备粮调研报告] 地方储备粮

[地区地方储备粮调研报告] 地方储备粮

[地区地方储备粮调研报告]地方储备粮根据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四厅局下发的《转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开展地方粮食储备情况调研的通知》(新发改经贸[2019]152号)要求,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和《粮食流通管理体制》中有关完善地方粮食储备制度和调控机制的精神,认真总结近几年地方储备粮管理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地区计委于今年第一季会同粮食、财政、农发行组成调研工作组,对辖区内拜城县、库车县、阿克苏市和阿克苏地区金谷集团的地方储备粮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的有关情况如下:一、人口及社会粮食消费基本情况(一)人口基本情况截止2005年底,我地区共有242.78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222.78万人,流动人口约20万人,主要分布在阿克苏市、库车县、拜城县和农一师,类别为建筑业、采煤工矿企业、石油天然气、旅游业和临时季节拾花人员。

(二)粮食生产和消费情况1、粮食生产情况2005年,地区粮食种植面积(含农一师)为313.26万亩,同比增加37.54万亩,增幅为13.62%,其中小麦播种面积156.44万亩(含农一师7.48万亩),玉米播种面积118.11万亩,水稻播种面积40.99万亩。

粮食总产152.74万吨,同比增加18.09万吨,增幅为13.4%,其中:小麦总产为66.28万吨,同比增加14.54万吨;玉米总产为60.383万吨,同比增加4.15万吨;水稻总产为26.08万吨,同比减少0.6万吨。

2019年粮食计划种植面积为267.79万亩,其中:2005年已冬播小麦137.79万亩(含农一师4.5万亩),水稻计划种植面积30万亩(含农一师20万亩),玉米100万亩。

2、粮食消费情况经测算,2005年阿克苏地区年粮食消费量为100.62万吨,占粮食总产的65.88%。

其中:食用粮食消耗量为48.556万吨,占地区粮食总产的31.79%;种子用粮为4.54万吨,占粮食总产的2.97%;饲料用粮为45.1万吨,占粮食总产的29.54%;工业用粮为2.43万吨,占粮食总产的1.59%,主要用于酿酒业。

地方储备粮轮换中的风险管控难点与对策初探

地方储备粮轮换中的风险管控难点与对策初探

地方储备粮轮换中的风险管控难点与对策初探地方储备粮按照相关轮换文件规定要求三年一轮换,实践中特别是在粮食收购价格上扬时不少储备点往往通过粮食收购网络采取“以旧粮换新粮”的方式进行粮食轮换,将信贷资金风险短时间内转嫁于农发行贷款上。

这种情况虽然得到当地政府的默许,但因这样轮换形式的特殊性相悖于农发行“钱随粮走,购贷销还”的管理原则引起了争议,对于粮食封闭运行管理机制的完善产生了期盼。

笔者通过对工作中的实际案例,对粮食贷款封闭运行现状及地方储备粮轮换中管理难点进行分析对如何相应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粗浅意见。

一、农发行实行粮食封闭运行管理机制取得的成效分析粮食封闭运行管理机制作为农发行独有的信贷资金管理模式,按照“购贷销还、库贷挂钩”的方式,对贷款从发放到收回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

农发行在监督粮食企业使用贷款过程中严格要求企业遵循钱随粮走、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的规定,及时地了解粮食库存的增减进度,确保贷款本息准时足额收回。

实践证明,这一项管理机制完全符合当前粮食收购资金流动特性,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防范粮食收购资金贷款风险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粮食购销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1、规范贷款管理环节,保证粮食收购工作有序开展粮食贷款资金管理作为农发行基础信贷工作之一,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因素。

保证粮食收购工作正常开展是封闭运行管理机制首要解决的问题。

农发行在贷款管理上主要取得了两个成效:一是把握住收购工作实施环节。

粮食购销具体实施过程中,全面落实总行关于收购资金贷款管理的相关规定,做到了严把“五关口”落实“八环节”,守住“十条底线”。

根据企业前提条件核准、贷款发放前准备、贷款资金使用、库存管理、贷后检查、贷款收回六项业务流程,严格明确资金管理要求。

二是强化粮食基础管理工作。

加强了客户经理粮食管理基础知识学习,同时也严格落实信贷人员行为规范。

客户经理和分管领导坚持定期清仓查库,及时发现粮食管理存在的问题。

更使得客户经理按规定采集信息,根据贷款发放、使用、收回的情况,已经库存管理情况,适时地登记CM2006系统相应模块,准确地反映粮食收购、库存与贷款增减变化情况。

新时期下储备粮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下储备粮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下储备粮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笔者结合多年的储备粮管理经验,分析了当前储备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来相应的解决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储备粮管理;体制;质量管理中图分类号:ts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2-0016-01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储备粮管理,保证粮食安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储备粮管理存在问题我国的粮食储备制度始于建国之初,半个世纪以来,经过不断的完善、充实和调整,初步形成了以中央储备为中心,地方储备和农村储备相配套的粮食储备体系。

目前,我国储备粮管理的良性运行正受某些因素的制约,这其中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行管理体制上不够完善的地方。

主要表现在:1.管理权与所有权分离现行的粮食储备管理体制,储备粮的动用权属各级人民政府,承储企业仅对粮食储藏的安全负责。

只要按照上级委托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要求,做到账实相符,专人、专仓、专账管理和品种、数量、质量、地点落实,并实现“一符四无”的要求即可。

至于储存时间长短,品质质量是否陈化劣变,出库后有无食用价值等等,均与承储企业的经济利益无关紧要。

2.业务与财务分离目前,各级财政部门对储备粮的财务均采取大包大揽的管理方式,购、销、调、存各个业务环节,财政部门都是直接参与,并起着决定作用。

由于管得过细,统得过死,不仅导致责任不明确,挫伤承储企业的积极性,而且因财务与业务脱节,也制约了储备粮的经营管理,形成目前陈化粮过多,亏损挂帐不断增加的被动局面。

某国库准备收购一批早籼稻,当时收购价为35元/50kg,农发行不贷款,国库无法收粮,时过一个月,价格上涨为45元/50kg,使他们失去了一次增收创效的好机会。

3.仓储设施滞后就各地仓容量而言,已具备一定规模,机械化程度也有所提高。

但从推广应用先进的储粮技术来看,相当部分的仓储设施陈旧落后,操作费工费时,工作效率低,受人为因素及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较大,不适应粮食储藏新技术发展的需要。

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

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

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1. 引言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是国家重要的粮食安全保障机制之一。

它是指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地方政府建立的针对本地区粮食储备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本文将从储备粮的定义和意义、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和运作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2. 储备粮的定义和意义储备粮是指在粮食生产丰收年份,通过收购或者国家调拨,由国家或地方政府购买的一定数量的粮食,用于供应应急救灾、市场稳定调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

储备粮的建立和管理对于保障国家经济稳定、人民群众生活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3. 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的建立有以下几个必要性:3.1 保障地方粮食安全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可以有效调配和利用本地区的粮食资源,确保地方的粮食供应,特别是在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提供粮食援助,保障地方居民的生活需求。

3.2 维护粮食市场稳定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可以通过市场调控手段,平衡供求关系,稳定粮食市场价格,防止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不良影响。

3.3 应对突发事件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可以灵活调配储备粮资源,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比如自然灾害、紧急救援、重大节日等,确保应急物资的供应。

4. 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和运作机制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储备粮购销管理地方政府根据国家粮食购销政策,履行对地方储备粮的购销职责,确保储备粮的数量和质量。

4.2 储备粮储存管理地方政府根据储备粮质量要求,建立储存仓库和设施,确保储备粮的安全、卫生和保质期。

4.3 储备粮调度管理地方政府根据市场需求和应急情况,进行储备粮的调度,确保储备粮的及时供应。

4.4 储备粮信息管理地方政府建立储备粮信息平台,及时、准确地统计、分析和发布储备粮的相关信息,提供粮食市场监测和分析的依据。

5. 结论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建立科学、严格的制度和完善的运作机制,可以保障地方粮食安全、维护粮食市场稳定、应对突发事件。

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

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

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5〕45号),加强地方储备粮管理,保证地方储备粮数量真实、结构合理、质量良好、储存安全、调用高效,维护全省粮食市场稳定,有效发挥地方储备粮在全省粮食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依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参照《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内从事和参与地方储备粮经营、管理、监督检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地方储备粮是指依据国家有关部门下达的指导计划,由省和省辖市政府储备用于调节本行政区域内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食市场、保证军粮供应、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等情况的粮食(含食用油,下同)。

第四条地方储备粮包括省级储备粮和市级储备粮。

省级储备粮的所有权归省政府,市级储备粮的所有权归市政府。

第二章部门职责第五条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本级财政部门、农业发展银行,根据国家或省下达的计划,结合本行政区的实际情况,拟定地方储备粮规模总量、品种结构和总体布局意见;根据粮食宏观调控和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的需要,拟定地方储备粮动用意见,经本级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省级储备粮的行政管理,对全省地方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储存安全及轮换管理实施监督检查。

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市级储备粮的行政管理和监督检查,同时,对本行政区域内省级储备粮实行属地监督。

财政部门负责安排本级地方储备粮的保管费用、贷款利息等相关补贴,并按规定标准及时、足额拨付。

参与地方储备粮监管,对有关财务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农业发展银行负责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以及地方储备粮计划,及时、足额发放地方储备粮收购和轮换所需贷款,并对其实施信贷监管。

第六条地方储备粮管理机构,是指专门从事本级地方储备粮日常管理的储备粮管理公司或本级政府指定的单位、部门。

地方储备粮管理机构受本级政府或政府相关部门委托,在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和农业发展银行的监督指导下,对本级地方储备粮实施管理,对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等负责。

地方储备粮实施方案

地方储备粮实施方案

地方储备粮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地方储备粮是指由地方政府组织储备的粮食,用于保障本地区粮食安全和应对突发粮食需求的重要保障措施。

地方储备粮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粮食供应、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和任务地方储备粮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建立健全的地方粮食储备体系,确保本地区粮食供应充足,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具体任务包括:1. 建立健全地方粮食储备管理机制,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和权限;2. 加强粮食储备设施建设,提高储备粮的储存能力和保鲜条件;3. 完善地方粮食储备调度机制,确保储备粮能够及时调配到需要的地方;4. 加强地方粮食储备监管,确保储备粮的质量和安全。

三、实施步骤1. 制定地方粮食储备管理办法和相关政策,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和权限;2. 加强对粮食储备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储备粮的储存能力和保鲜条件;3. 建立健全的地方粮食储备调度机制,确保储备粮能够及时调配到需要的地方;4. 加强对地方粮食储备的监管和检查,确保储备粮的质量和安全;5. 定期组织地方粮食储备的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四、保障措施1. 加强对地方粮食储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储备粮管理水平;2. 建立健全的地方粮食储备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掌握储备粮的数量、品质和存放情况;3.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形成合力,确保地方粮食储备工作的顺利进行;4. 完善地方粮食储备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五、总结地方储备粮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粮食供应、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地方粮食储备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地方粮食储备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本地区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地方储备粮食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地方储备粮食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02
地方储备粮食监管现状及问题
监管体系与制度建设
监管体系不完善
地方储备粮食监管体系尚未健全 ,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和 标准。
制度建设滞后
相关法规和政策制度建设滞后, 难以适应当前地方储备粮食监管 工作的需要。
监管手段与技术应用
监管手段单一
目前地方储备粮食监管手段较为单一 ,主要依靠人工检查和抽检,缺乏科 技手段的支持。
02
随着粮食市场的不断变化和粮食 储备规模的扩大,地方储备粮食 监管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加强研 究与实践。
研究目的和内容
研究目的
分析当前地方储备粮食监管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提高地方储 备粮食监管水平提供参考。
研究内容
通过对地方储备粮食监管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探讨问题产生 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并进行实证研究验证对策的有效性。
责任不清
地方储备粮食监管责任不清,存在多 头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职责交叉等现象,导致监管 效果不佳。
03
对策建议与措施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与完善制度体系
制定和完善地方储备粮食监管法律法规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地方储备粮食监管法律 法规,明确监管职责、权限和程序。
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地方储备粮食监管制度体系,包括计划管理、购销管理、质量管理、储 备管理等方面,确保各项制度科学、合理、有效。
技术应用不足
现代信息技术在地方储备粮食监管中 的应用不足,尚未实现信息化、智能 化监管。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监管不力
意识不强
由于监管体系不完善、制度建设滞后 以及监管手段单一等原因,导致地方 储备粮食监管不力,存在诸多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