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械基础教案-16章_第1节
《汽车机械基础》完整教案

《汽车机械基础》完整教案《汽车机械基础》完整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机械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2. 掌握汽车机械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 理解汽车机械故障的原因与排除方法;4. 培养学生对汽车机械的兴趣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汽车机械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2.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3. 汽车传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4. 汽车悬挂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5. 汽车制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6. 汽车电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7. 汽车机械故障的原因与排除方法。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汽车机械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1. 导入:通过观察一辆汽车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汽车的基本构造。
2. 讲解:介绍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车身、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电器系统等。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汽车机械的基本工作原理。
第二课时: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1. 回顾: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讲解: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包括四冲程发动机、柴油发动机、涡轮增压器等。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发动机的拆装操作实践,加深对发动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第三课时:汽车传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1. 回顾: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讲解:介绍汽车传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等。
3. 观摩讲解:组织学生观摩现场汽车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操作。
第四课时:汽车悬挂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1. 回顾: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讲解:介绍汽车悬挂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悬挂弹簧、减振器等。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悬挂系统的拆装实验,了解悬挂系统的工作原理。
第五课时:汽车制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1. 回顾: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讲解:介绍汽车制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刹车片、制动液等。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制动系统的检修实践,熟悉制动系统的排除方法。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教案标题:汽车机械基础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机械基础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汽车机械基础的常见故障排除方法;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汽车机械基础概述1.1汽车机械基础的定义和作用1.2汽车机械基础的分类和组成1.3汽车机械基础的发展趋势第二课:汽车发动机2.1汽车发动机的概述2.2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2.3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性能指标2.4发动机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第三课:汽车传动装置3.1汽车传动装置的概述3.2汽车传动系统的常见形式和主要部件3.3汽车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调整方法3.4汽车传动系统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第四课:汽车转向系统4.1汽车转向系统的概述4.2汽车转向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4.3汽车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调整方法4.4汽车转向系统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第五课:汽车悬挂系统5.1汽车悬挂系统的概述5.2汽车悬挂系统的分类和主要部件5.3汽车悬挂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调整方法5.4汽车悬挂系统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相关理论和操作技能。
2.学生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训练,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景模拟:通过模拟真实的情景或案例,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4.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与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知识和操作流程。
2.汽车模型和相关工具:用于学生实践操作和训练。
教学评估:1.学生作业:根据教学内容完成相关练习和作业,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学生实践成果展示:组织学生展示实际操作的成果,并评估其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讨论和报告:要求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撰写讨论报告,评估其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安排:第一课:汽车机械基础概述教学内容:1.1-1.3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情景模拟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评估:学生作业第二课:汽车发动机教学内容:2.1-2.4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实践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汽车模型和相关工具教学评估:学生实践成果展示第三课:汽车传动装置教学内容:3.1-3.4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小组合作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和报告第四课:汽车转向系统教学内容:4.1-4.4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实践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汽车模型和相关工具教学评估:学生实践成果展示第五课:汽车悬挂系统教学内容:5.1-5.4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情景模拟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冶金与工业设计系任教班级2016秋汽车制造与检修(中职)1-2班任教科目汽车机械基础教师姓名____杲金玉_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设计方案(首页)教学设计方案(副页)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方案(首页)教学设计方案(副页)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方案(首页)教学设计方案(副页)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方案(首页)教学任务一、机构常识一、机器的组成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的装置。
1、人是不是机器机器的定义是:“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的装置。
”而人也可执行机械运动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和信息。
2、一般机器包含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动力部分、传动部分、控制部分、执行部分。
1)工业机器人铰接臂机械手,2.计算机控制器, 3.液压装置,4.电力装置。
二、机器与机构以及零件、构件及部件1.机构用来传递运动和力的、有一个构件为机架的、用构件间能够相对运动的连接方式组成的构件系统称为机构。
1)机构分类(1)平面机构:(2))空间机构:不满足平面机构条件的机构。
2)机构实例削铅笔器、照相机快门、折叠椅、可调台灯、电风扇、雨伞骨架、食物搅拌器、汽车变速器等。
2、机器具有确定相对运动、可进行能量转换或做机械功的一种实体组合,如汽车、起重机、机床等。
3、机构和机器的区别(1)机器是由各种机构组成:只含有一个最简单的机构。
如电动机,只含有一个定子和转子组成的回转机构。
(2)机构只是一个构件系统:而机器除构件系统之外还包含电气、液压等其他装置,具有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的功能。
4、机械机器与机构的总称5.零件组成机械的各个制造单元,如螺钉、螺母、轴等。
6.构件组成机械的各个运动单元(可以是单独加工的单元体,如车床的主轴;也可是多个零件的组合体,如连杆)。
7.运动副两个零件或构件间既相接触又有相对运动的一种联接形式,如车轮与钢轨、一对轮齿以及轴与轴承之间的联接。
(1)平面机构的运动副1)低副:两构件间呈面接触的运动副,可分为回转副和移动副。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机械基础的概念和含义;2.掌握汽车机械基础知识的基本原理;3.理解汽车机械基础知识在汽车维修保养中的应用;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汽车机械基础的概念和含义;2.汽车机械基础的基本原理和构成;3.汽车机械基础知识在汽车维修保养中的应用;4.动手实践。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汽车机械部件,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汽车机械基础是什么吗?它在汽车维修保养中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知识讲解:通过演示和讲解,向学生介绍汽车机械基础的概念、基本原理和构成。
具体内容包括:汽车发动机、变速器、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等。
(教师对每个部件的功能和作用进行详细解释和演示)3.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汽车机械故障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故障原因,并根据所学知识给出修理方法和建议。
4.练习:分组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判断给出的部件是属于哪个系统,并解释其功能和作用。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指导和讲解。
5.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向学生提问回顾,确保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
6.拓展:通过配发相关维修保养资料,让学生在家自主学习汽车机械基础知识,并鼓励学生进行实际维修保养操作。
7.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汽车机械基础的实践操作,例如:更换机油、更换火花塞等。
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进行指导和展示。
8.课堂延伸:与汽车维修相关的行业进行合作,邀请相关专家到教室进行讲座或参观实习。
学生可以亲身感受汽车机械基础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利用问答的方式进行课堂测评,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2.通过实践操作考察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评价学生在汽车机械基础方面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中,通过导入、知识讲解、案例分析、练习、小结、拓展、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向学生介绍了汽车机械基础知识。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章节一:汽车概述教学目标:了解汽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分类。
教学内容:汽车的定义、汽车的发明与发展、汽车的分类。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等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二:发动机原理与结构教学目标:了解发动机的定义、工作原理和主要结构。
教学内容:发动机的定义、工作原理、主要结构、发动机的分类。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等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三:汽车传动系统教学目标: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作用和主要结构。
教学内容: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作用、主要结构、传动系统的分类。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等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四:汽车制动系统教学目标: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定义、作用和主要结构。
教学内容:汽车制动系统的定义、作用、主要结构、制动系统的分类。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等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五:汽车电气系统教学目标:了解汽车电气系统的定义、作用和主要结构。
教学内容:汽车电气系统的定义、作用、主要结构、电气系统的分类。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等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六:汽车悬挂系统教学目标:理解汽车悬挂系统的功能、重要性以及常见类型。
教学内容:悬挂系统的功能、重要性、弹簧和减震器的类型、悬挂系统的调整和维护。
教学方法:结合实物展示、模拟图解和实际操作演示进行教学。
章节七:汽车轮胎与车轮教学目标:掌握轮胎的结构、功能和磨损规律,了解车轮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轮胎的结构、功能、磨损规律、车轮的构造和轮胎的更换与维护。
教学方法:利用轮胎模型、视频和实操演练进行教学。
章节八:汽车冷却系统教学目标:了解汽车冷却系统的作用、结构和常见冷却液的性质。
教学内容:冷却系统的作用、主要组成部分(如水泵、散热器、冷却液)、冷却液的选择和使用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通过图解、视频和冷却系统模型进行教学。
章节九:汽车燃油系统教学目标:认识汽车燃油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
嘿,同学们!今天咱们要来聊聊超有趣的汽车机械基础啦!想象一下,汽车就像一个超级大玩具,但这个玩具可复杂啦,里面全是各种神奇的机械玩意儿。
咱们先从汽车的“心脏”发动机说起吧。
这发动机就像是汽车的大力士,给汽车提供动力,让它能在路上跑起来。
要是发动机不高兴了,那汽车可就没法动弹咯!然后呢,还有那变速箱,就像个聪明的小助手,能帮汽车调整速度,让它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
再看看那些车轮,圆滚滚的多可爱呀!它们可是汽车能跑起来的关键呢。
还有那刹车系统,关键时刻能让汽车稳稳地停下来,就像给汽车装了个“急刹车按钮”。
汽车的机械结构就像是一个大家庭,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职责。
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都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样整个“大家庭”才能和谐运转呀。
同学们,你们想想,如果汽车没有这些机械基础,那会变成啥样呢?那不就成了一个空壳子啦,只能摆在那里好看咯!所以说呀,这些机械基础可重要啦。
学习汽车机械基础就像是探索一个神秘的世界,充满了惊喜和挑战。
我们要像小探险家一样,勇敢地去了解它,掌握它。
说不定以后你们当中就有人能成为超级厉害的汽车机械大师呢!
好啦,今天的汽车机械基础就讲到这里啦,希望同学们都能记住这些有趣的知识,以后看到汽车的时候就能想到我们今天讲的内容啦。
嘿嘿,下次再见咯,同学们!
怎么样,同学们,这份教案是不是让你们对汽车机械基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呀?让我们一起在这个有趣的汽车机械世界里畅游吧!。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电子教案完整版授课教案整本书教案电子讲义(最新)

4.对本课题作业的要求
详细内容及要求
一、汽车金属材料
1.汽车用钢
(1)碳钢的分类
(2)普通碳素合金钢在汽车中的应用
(3)优质碳素结构钢在汽车上的应用
(4)碳素铸钢在汽车中的应用
(5)合金钢
2.汽车用铸铁
(1)铸铁的分类及性能
(2)典型汽车铸铁零件选材
3.铝合金、镁合金在汽车中的应用
(2)减压回路
(3)增压回路
(4)卸荷回路
2.速度控制回路
(1)调速回路
(2)同步回路
3.方向控制回路
4.液压系统在汽车中的应用(ABS 工作过程)
(1)常规制动
(2)保压过程
(3)降压过程
(4)增压过程
教学小结
本课题主要介绍了液压传动的组成、特点和常用液压元件以及液压基本回路。
思考练习
见《汽车机械基础》141页
3.本课题参阅的材料
4.对本课题作业的要求
详细内容及要求
一、液压传动认识
1.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2.液压系统的表示方法与组成
3.液压传动的特点
(1)优点
(2)缺点
二、液压传动元件
1.液压传动系统的常用液压元件
(1)液压泵
(2)液压马达
(3)液压缸
(4)液压控制阀
三、液压基本回路
1.压力控制回路
(1)调压回路
(2)摩擦轮传动的类型
(3)摩擦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
(4)摩擦轮传动的打滑
(5)摩擦轮传动在汽车中的典型应用
2.螺旋传动
(1)螺旋传动的种类和特点
(2)螺旋传动在汽车中的典型应用
教学小结
本课题主要介绍了带传动的组成,链传动结构特点,齿轮传动与蜗杆传动类型和特点,简单的轮系概念以及摩擦轮传动和螺旋传动的特点。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完整版

汽车用材料概述一、概述汽车是由上万个零部件组装而成,而这些零部件又是由几百个品种、上千个规格的材料加工制成的,可以说材料是汽车的基础。
用于生产汽车的材料种类很多:有钢铁、有色金属、塑料、橡胶、玻璃、瓷等,据统计, 近几年生产的一辆普通轿车,其主要材料的重量构成比大致为:钢铁65%~70%、有色金属10%~15%、非金属材料20%左右。
各种新型材料,如轻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高技术合成材料等越来越多的用于现代汽车二、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的性能黑色金属材料有色金属材料三、金属材料的性能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四、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指金属材料在各种物理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和抵抗各种化学介质侵蚀的能力密度:单位体积的质量导热性:传导热量的能力导电性:传导电流的能力热膨胀性:受热时体积增大的能力熔点:由固态变为液态时的温度磁性:金属材料能导磁的性能称为磁性抗腐蚀性:金属在常温下抵御同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而遭破坏的能力抗氧化性:金属在高温下抵抗氧化作用的能力五、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各种载荷(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抵抗能力机械性能指标:强度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常用强度指标是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塑性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变形而不被破坏的最大能力常用塑性值的指标是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硬度金属材料在抵抗比它更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即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常用硬度试验方法有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冲击韧性金属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韧性疲劳强度金属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产生疲劳裂纹,并导致断裂称为疲劳断裂在无数次(钢铁约为106~107)重复交变载荷作用下不产生断裂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强度疲劳强度值通过疲劳试验测定当金属材料的应力循环次数达到107次时,零件仍不断裂,此时的最大应力可作为疲劳强度。
某些高强度钢,应力循环次数达到108次时的最大应力作为它们的疲劳强度六、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铸造性能:铸造性能是指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冷却凝固过程中收缩偏析的大小(金属凝固后其化学成分和组织的不均匀性),以及对气体的排除和吸收等性能压力加工性能:压力加工性能是指金属在冷、热状态下,进行压力加工时,产生变形而不发生破坏的能力塑性越大,变形抗力越小,压力加工性能越好焊接性能:焊接性能是指两块金属材料在局部加热到熔融状态下,能够牢固地焊合在一起的性能焊接性好,易于用一般方法和工艺施焊,焊时不易形成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焊处强度能与原材料相近切削加工性能:切削加工性能是指金属材料被切削加工的难易程度热处理性能:热处理性能是指金属材料适应各种热处理工艺的能力汽车用钢一、黑色金属钢、铁一类的金属被称为黑色金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机构的组成
【教材版本】
崔振民张让莘.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汽车机械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教学目标】
1.清楚机器、机构、构件、零件、运动副等的概念。
2.了解机构的组成原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各基本概念间的相互关系与区别。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通过讲授与投影仪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讲学。
使用的图片及表格:
使用的动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建议】
授课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以动态的方式思维,同时,以教材内容为主,结合图例及动画讲解,便于学生理解。
通过分析各基本概念间的相互关系与区别,做到让学生基本概念准确清晰。
【教学过程】
●导入
象汽车、机床等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已经见过或用过,它们都是由许多基本单元构成的复杂系统,作为与之相关的人员,必须了解它们的组成、基本运动情况、工作原理、设计方法等。
从本节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内容。
●新授
第十六章平面连杆机构
第一节机构的组成
一、机器和机构
简单和导入后,通过PPT内动画及图片的播放,分析机器的三个特征,进而得出以下概念。
后面内容的讲授,同样以PPT的顺序,结合动画及图片的演示讲解。
⒈机器及其特征
⒉机构
⒊机构与机器的区别
二、零件和构件
⒈零件
⒉构件
三、运动副及其分类
1.低副
1)转动副
2)移动副
3)螺旋副
2.高副
四、机构的组成
●小结
●作业:
见《汽车机械基础学习指导与练习》108页:(四)简答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