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芒种

合集下载

二十四节气之芒种寓意和习俗

二十四节气之芒种寓意和习俗

二十四节气之芒种寓意和习俗芒种的寓意芒种在每年公历的6月5日或6日,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太阳到达黄经75°。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意思是小麦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称为“芒种”。

我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意思是,在芒种节气后,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的民间习俗嫁树芒种是农忙季节,在山西荣河开始收获大、小麦,当地人称之为“农忙”。

有谚语说:“麦黄农忙,秀女出房。

”因此在此节气,妇女也要下地帮助度过“农忙”。

而在河北盐山则是在“忙中”这天有“嫁树”的习俗。

就是用刀子在枣树上划几下,寓意可以多结果实。

送花神芒种时节送花神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祭祀习俗。

人们认为,芒种已过,百花开始凋零,花神退位,故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的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是日,人们要设案供物,焚香祭祀,来为花神饯行。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写芒种节道:“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绩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

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

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

按照古老的说法,芒种过后,各种盛开的鲜花开始凋落,花神退位,人们便会隆重地为她践行,以表示感激之情,期盼来年再次相会,这就是送花神。

如今,送花神这一习俗已经不存在,而名著《红楼梦》里却有关于为花神饯行场面的精彩描写:“至次日乃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

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这日,都要摆设各种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谢,花神退位,须要钱行。

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

”“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绞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

芒种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芒种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芒种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6月5日或6日到6月21日之间出现。

在中国,芒种是夏季的起点,也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

以下是关于芒种节气的特点和风俗的详细介绍。

特点:
1.气温回升:随着芒种的到来,气温逐渐回升,白天的温度开始逐渐上升,天气也变得越来越热。

2.降水增多:芒种时节,南方开始进入梅雨季节,雨水相对较多。

这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3.农作物的生长关键期:在芒种时节,农作物进入生长的关键时期。

此时正是水稻、玉米、高粱等夏作物的生长快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麦类、豆类等春季作物丰收的时期。

风俗:
1.篓米节:芒种以后,江浙一带有一个重要的节日叫做“篓米节”。

篓米节是指人们用篓子装满新米,并且在这一天煮新米饭吃,希望来年五谷丰收。

2.狗嗥节:芒种的时候,在一些地方还有一种祭祀习俗叫做“狗嗥节”。

村民们会在此时杀狗来祭农桑,祈求丰收和平安。

3.修整农具:芒种时,农民们会修整农具,为接下来的田间劳作做好准备。

4.饮食习俗:芒种时节,人们会注重饮食的清爽和养生。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粗粮是人们的饮食习惯,以保持健康。

此外,芒种时节也有一些与节气相关的谚语和民间俗语,如:“芒种前后升腾腾,蛰伏“鸬鹚”现芳踪。

”这句民间俗语形象地描绘了芒种时节的生活变化,从而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体悟。

总之,芒种是中国农民朋友们对于夏季开始的期盼和祈愿。

节气的特点和风俗反映了人们对于自然环境和农作物生长的感悟,同时也传承了中国丰富的民俗文化。

芒种 课件(共30张PPT)

芒种 课件(共30张PPT)
芒种
——二十四节气
目录
CONTENT
01 芒 种 记 载 02 芒 种 三 候 03 芒 种 习 俗 04 芒 种 养 生 05 芒 种 寄 语
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
芒种,预示着仲夏时节正式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 载:“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预示着要开始忙碌的田 间生活。长江流域有“栽秧割麦两头忙”,华北地区有“收麦种豆 不让晌”的农谚。
种下理想,收获成功。种下真诚,收获爱情。 种下阳光,收获健康。种下吉祥,收获平安。 种下勤劳,收获快乐。种下情义,收获友谊。
种下爱心,收获幸福。
谢谢观看
水煮青梅:青梅煮酒论英雄
芒种至,仲夏翩,青梅煮酒, 把盏言欢;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莫问世间谁是英雄,但求过好当下。
安苗仪式:祈求丰收与平安
芒种前,各农户稻秧栽插完毕, 五谷下种,为表达喜悦,各村族长 召集德高望重的长辈选择吉日庆祝, 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悬挂艾草:驱虫辟邪,祈求安康
天气越来越热,蚊虫孳生,容易传染疾病, 故5月有“百毒之月”之称。
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
“芒种忙种,有收有种”,这一“收”一“种”,不仅道出了 芒种节气的内涵,也道出了人生的真谛,人生大事,不过种和收; 有种,才有收;种好,才能收好。
因此,芒种也有了三候。
一候:螳螂生
幼螳螂破壳而出 小螳螂破茧而出,在广阔的天地间 举起双臂,做起了庄稼的“守护者”。
芒种节气正逢端午节前后,家家户户在门 楣悬挂菖蒲,藉以避邪驱毒。
芒种养生
午休 谚语说:“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 的要人推”。这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在这个时节的懒散。夏日 昼长夜短,午休30分钟至1小时,有助于身体解除疲劳。

芒种节气的含义有哪些

芒种节气的含义有哪些

芒种节气的含义有哪些芒种节气的含义有哪些芒种节气的含义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是一个典型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是农业耕种最忙的季节。

处在小满和夏至之间,是处在转折期的一个节气。

字面意思在农业生产上,一方面是小季的禾谷类有芒种物已经成熟,必须及时收获;另一方面必须抓紧时间,抢种大春作物,及时移栽水稻。

芒种,指的是作物栽培的时节。

简单来说,芒种是一个农事忙碌的节气,民间也称其为“忙种”。

这时候正是南方养稻与北方收麦之时,南方人们忙着插秧播种,而北方人们则忙着收麦。

长其夏至,短其冬至,在芒种期间,太阳将逐日靠近它在北半球运行轨迹的最北端,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的日子也就要到了。

“芒种”又叫“忙种”,是一个典型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

“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意思是指大麦、小麦等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

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

芒种的气候特征是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这个时节很适宜南方地区的水稻播种。

因此,芒种实际上是谷类作物耕播的节令。

同时,芒种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

由于天气炎热,已经进入典型的夏季,农事种作都以这一时节为界。

如果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

芒种节气的特点风俗是什么?芒种节气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它标志着农作物的成熟和夏季的正式开始。

以下是芒种节气的特点和相关的风俗:农作物成熟:芒种节气是夏季的开始,此时农作物已经进入成熟阶段。

特别是一些早熟作物如小麦、草莓等,会在这个时候进入丰收期,农民们开始忙于收割农作物。

谷雨后期:芒种节气是距离谷雨最近的一个节气,谷雨后期的降雨量逐渐减少,气候渐趋炎热,同时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成熟。

农田管理:芒种时节,农民们忙于田间的管理工作,如耕地、除草、修剪植物等,以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丰收。

祭祀仪式:在一些地方,人们会举行祭祀仪式,以感谢大地的恩赐和祈求丰收。

二十四节气之芒种的介绍_芒种是什么意思

二十四节气之芒种的介绍_芒种是什么意思

二十四节气之芒种的介绍_芒种是什么意思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75°时交芒种节气。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二十四节气之芒种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二十四节气之芒种的介绍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

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

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

“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

到了芒种时节,盆地内尚未移栽的中稻,应该抓紧栽插;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

红苕移栽至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过迟,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加重,而且待到秋来时温度下降,不利于薯块膨大,产量亦将明显降低。

农谚“芒种忙忙栽”的道理就在这里。

芒种是什么意思每年公历06月05-07日左右,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Grain in Ear)节气。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9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午月的起始,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斗指巳(正南偏东),此时中国江南地区进入梅雨时节;华南地区处在龙舟水时节。

比起立夏时,芒种的气温显著升高,雨量比较充沛。

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字面理解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

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农民间也称其为“忙着种”。

“芒种”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在农村,芒种前后是一段农事活动非常忙碌的时间,既涉及收获,也涉及播种。

芒种,“泽草所生,种之芒种。

”——《周礼》“芒”,指的是有芒作物的收获。

“种”,指的是谷黍类作物的播种。

“芒种芒种,连收带种。

”元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芒种节气特征

芒种节气特征

芒种节气特征
芒种节气特征
芒种,又称“芒种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位于立夏和小满之间,时间为每年五月初五,是农历五月的第一个节气。

芒种的特征是夏季渐暖,标志着农作物的生长正式进入夏季,也是农作物开始旺盛生长的一个重要节点。

芒种节气的气候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温度:芒种节气出现时,太阳赤道上移,南半球温度渐暖,北半球温度渐凉,北半球白昼比夏至时减少1小时。

二、湿度:芒种节气期间,气温渐暖,湿度也渐增,节气期间降雨量渐多,干热天气也慢慢减少,为夏季农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气候条件。

三、气压:芒种节气期间,大陆夏季气压跳跃性增高,呈现出一个不断上升的趋势,而海洋气压则不断下降,空气流动现象较明显。

四、风力:芒种节气期间,温度的变化引起的大气环流变化,会使风力发生较大波动,出现较大的气流转折,大陆内部、外部的风力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芒种是夏季渐暖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农作物开始旺盛生长的一个重要节点。

芒种节气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温度、湿度、气压和风力等方面,提供了农作物生长的良好气候条件。

芒种节气的释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芒种节气的释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芒种节气的释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芒种节气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九个节气。

它的到来标志着农作物的生长进入了一个重要阶段。

芒种一词来源于农谚,意为“五谷成熟之时”。

在这个时节,农作物已进入抽穗灌浆期,稻田间的稻穗已经抽出,黄澄澄的谷粒开始丰满,预示着一个丰收的季节即将到来。

与其他节气相比,芒种节气在中国乡村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庆祝活动。

人们会在这一天早早起来,忙着护理庄稼,拔去杂草,施肥灌溉,以保证农作物的健康成长。

同时,还有一些传统习俗与芒种节气相关,比如在这一天吃米粉,吃芒种宴、挂艾叶、饮芒茶等。

这些习俗寓意着丰收、康健和吉祥。

芒种节气不仅仅是一个农事节气,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上,农民们依据芒种节气来安排种植、收割等农事活动。

在这一天,人们除了农事之外,也会进行一些庙会、民俗活动,以感谢大自然的馈赠和祈求丰收的祝福。

芒种节气的到来提醒我们,要保护、传承乡村文化。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乡村的传统文化逐渐消失,芒种节气也逐渐变得陌生。

然而,正是这些传统习俗和庆祝活动使我们与大自然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我们对大自然的伟力和恩赐有了更深的体会。

总之,芒种节气是中国农耕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气,标志着农作物的生长进入了丰收的关键阶段。

除了农事活动,芒种节气还有众多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庆祝活动,寓意着丰收、康健和吉祥。

保护和传承芒种节气的习俗,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乡村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撰写和阐述芒种节气的释义:引言部分将概述本文内容,介绍芒种节气的起源、历史意义以及传统习俗,并阐明文章的目的和重点。

通过引言,读者可以了解到本文将会对芒种节气进行全面解读和分析。

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2.1 芒种节气的起源本节将详细介绍芒种节气的起源,包括其来源和形成的背景。

将探究芒种节气名称的来源和含义,以及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传统节气的演变过程。

芒种节气的由来及民俗活动

芒种节气的由来及民俗活动

芒种节气的由来及民俗活动芒种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其时间一般在阳历每年的六月六日或七日,正是夏天的开始。

芒种的含义是指粮食熟到了让稻子长出芒,或者说芒稻起芒;而这个节气又常景称为夏土停耕、农家休闲、万物繁茂、黄梅蒸煮,寓意着万物生长茁壮的充满活力和大自然万物丰收的欣欣向荣。

芒种节气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民俗活动也是别具一格。

一、芒种节气的由来芒种节气的由来,与中国的农业文化密不可分。

在我国的古代,人们过芒种节气是为了在好的天气中,及时收割庄家的粮食。

芒种时节是气温逐渐变热,梅雨季即将结束的时候。

此时,各种庄稼都繁茂生长,在农业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祭祀活动也成为芒种节气期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芒种节气的民俗活动芒种节气期间,人们会庆祝、祈祷和感恩丰收的一切。

民俗活动也因而丰富多彩。

常见的民俗活动如下:1、芒种祭芒种祭是芒种节气的重要典礼活动,人们会在此时举行祭祀活动,向农神、地神祈求祝福,以保有丰收。

有的地方还会设摊贩,出售一些庆祝用品和礼品。

2、蒸饼蒸饼是芒种节气的特色食品。

蒸饼不仅口感鲜美,而且寓意着丰收和团圆。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在芒种节气前制作蒸饼并拜祭,来祈求丰收和团圆。

3、龙船赛龙船赛是芒种节气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

龙船赛是一项具有强烈节日气氛的民间传统运动,是炎热夏天里硬朗的中国汉族文化的一组重要组成部分,能体现中国人民勇往直前、团结协作的精神。

4、踏青、赏菊在芒种节气,天气宜人,人们开始踏青、游玩,并赏菊。

其中,赏菊的文化意义尤为深刻。

芒种节气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富有特色,并且深受人们的喜爱。

这些活动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展现了中国农业文明的漫长历史与丰富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芒种我们现在的学生们可能只是听说过这个节气吧,具体芒种是要干嘛的应该不清楚吧,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下面是职场文秘网为您带来的《二十四节气之芒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二十四节气之芒种
对于芒种我们现在的学生们可能只是听说过这个节气吧,具体芒种是要干嘛的应该不清楚吧,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夏熟作物成熟和耕种的最忙季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9个节气。

芒种后我市进入初夏梅雨季节,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

常见的天气灾害有龙卷风、冰雹、大风、暴雨、干旱等。

正常年份我市6月中旬开始入梅。

芒种至夏至这半个月是秋熟作物播种、移栽、苗期管理和全面进入夏收、夏种、夏培的“三夏”大忙高潮。

主要农事有一是及时抢收小麦、蚕(豌)豆等在田夏熟作物,做到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二是上、中旬重施玉米摆果肥,做好壅根防倒和防治玉米螟工作。

三是中稻秧田喷施起身药,中、下旬移栽;直播稻和抛秧稻防治稻象甲,早栽大田防治二化螟、叶瘟等病虫害。

四是棉花中耕松土除草搞好蕾期管理,防治盲蝽象、棉蚜虫、红蜘蛛等害虫,追施有机肥争取多结桃;整修棉田排水系统,防雨涝。

五是上、中
旬抢种夏大豆、花生、春大豆追施花荚肥。

春山芋追肥,中耕除草,培土补苗;扦插夏山芋。

施好薄荷刹车肥。

六是播种豇豆、苋菜、小白菜等蔬菜;加强茄瓜豆类蔬菜的田间管理,防治病虫,采收上市和留种工作。

七是加强禽畜夏季防疫,成鱼饲养管理,桑田夏伐施夏肥,检修江海堤防工程和排灌机具,注意防汛防旱等工作。

篇二二十四节气之芒种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的时候。

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芒种,是农作物成熟的意思。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

在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

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

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

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liuxue8com
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散播播种。

“芒种”
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