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中医诊断学》考点精华完美打印版

合集下载

2018年考研《针灸学》考点精华总结梓入医行出品

2018年考研《针灸学》考点精华总结梓入医行出品

201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经络总论—表1 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腧穴总论—表1 十四经穴分经主治规律
腧穴总论—表2 常用骨度分寸表
经络腧穴各论—表1 手太阴肺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2 手阳明大肠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3 足阳明胃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4 足太阴脾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5 手少阴心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6 手太阳小肠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7 足太阳膀胱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8 足少阴肾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9 手厥阴心包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0 手少阳三焦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1 足少阳胆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2 足厥阴肝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3 督脉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4 任脉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5 下列常用奇穴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刺灸法各论—表1 灸法的种类及其适应证
治疗关节痹痛、口眼斜,或配合其他药物治疗哮喘等治疗总论—表1 阴经五输穴表
治疗总论—表2 阳经五输穴表
治疗总论—表3 十二经脉原穴与络穴表
治疗总论—表4 六脏六腑背俞穴与募穴表
治疗总论—表5 八脉交会穴及主治表
治疗总论—表6 八会穴及归经表。

2018年执业医考中医诊断学高频考点

2018年执业医考中医诊断学高频考点

2018年执业医考中医诊断学高频考点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哪些点应该记?哪些点最有可能考到?你肯定想知道!知道要考什么,才可能有针对性的复习知识点,毕竟时间不多了!医学教育网帮大家进行了总结!把它们记住!1、神在全身皆有表现,但却突出表现于——目光。

2、随气候和生活条件而改变的面色是——客色。

3、寒湿郁滞的面色是——黄如烟熏。

4、湿热熏蒸的面色是——黄而鲜明。

5、脾气虚弱的面色是——面色萎黄。

6、独语、错语的共同病因是——心气不足。

7、神志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为——谵语。

8、语言错乱,说后自知,为——错语。

9、形瘦食少为——中气虚弱。

10、形瘦食多为——中焦有火。

11、太息表示——肝气郁结。

12、但卧不能坐,坐则眩晕多属——肝阳化风。

13、不耐久站,站立时常欲倚靠它物支撑,多属——气虚血衰。

14、唇边生疮红肿疼痛的临床意义是——心脾积热。

15、多见于热盛的唇色是——深红。

16、多见于血瘀证的唇色是——青紫。

17、颈肿眼突,可诊断为——瘿瘤。

18、病人目胞浮肿多属——水肿病。

19、全目赤肿的临床意义是——脾经风热。

20、小儿食指络脉,色鲜红者主——表证。

21、小儿指纹紫红主——里热证。

22、小儿指纹浮露主——外感表证。

23、滑苔最常见于——痰湿。

24、花剥苔主病为——胃气阴两虚。

25、淡白舌黄腻苔常提示——本虚标实。

26、淡白舌的主病是——阳虚证。

27、舌尖芒刺,属于——心火亢盛。

28、舌中生点刺,多为——胃肠热盛。

29、舌绛少苔而润,属于——血瘀证。

30、舌绛少苔有裂纹,多见于——阴虚火旺。

31、镜面舌的形成机理是——胃无生发之气。

32、镜面舌色红绛者是——阳气虚衰。

33、上下口唇紧聚称为——口撮。

34、口闭而难开、牙关紧闭,称为——口噤。

35、白喉咳嗽的特点是——咳声如犬吠。

36、咳声清脆者,多属——燥热。

37、咳声重浊,痰稀色白为——风寒。

38、呕吐呈喷射状的临床意义是——热扰神明。

39、久病体虚之人出现嗳气的特点是——嗳气声低而断续。

2018中医综合考研大纲

2018中医综合考研大纲

2018中医综合考研大纲2018年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原文(完整版)Ⅰ考试性质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是为医学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招收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目的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校及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中医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范围包括临床医学人文精神,基础医学中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临床医学中的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

临床医学人文精神重点考查医学职业责任意识、医患沟通能力、医学伦理法规等基本职业素养;基础医学部分重点考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临床医学部分重点考查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知识,对临床常见病进行辨证论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学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人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1.熟悉记忆:熟悉记忆中医学基础理论,诊法与辨证,常用中药的药性功用,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配伍意义,腧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法,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医学人文等知识,并准确理解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病症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制,并对常用中药、方剂、腧穴、治法及病症进行分析与判断;运用医学人文相关知识,分析判断医患沟通、医学伦理法规等问题。

3.综合运用:综合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病症进行诊断、立法、遣药处方、针灸治疗;综合运用医学人文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临床和医学研究中常见的伦理法规等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018考研《针灸学》考点精华总结 梓入医行出品#精选.

2018考研《针灸学》考点精华总结     梓入医行出品#精选.

201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经络总论—表1 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腧穴总论—表1 十四经穴分经主治规律腧穴总论—表2 常用骨度分寸表经络腧穴各论—表1 手太阴肺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经络腧穴各论—表2 手阳明大肠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经络腧穴各论—表3 足阳明胃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经络腧穴各论—表4 足太阴脾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经络腧穴各论—表5 手少阴心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经络腧穴各论—表6 手太阳小肠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经络腧穴各论—表7 足太阳膀胱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经络腧穴各论—表8 足少阴肾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经络腧穴各论—表9 手厥阴心包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经络腧穴各论—表10 手少阳三焦经 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经络腧穴各论—表11 足少阳胆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经络腧穴各论—表12 足厥阴肝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经络腧穴各论—表13 督脉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经络腧穴各论—表14 任脉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经络腧穴各论—表15 下列常用奇穴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刺灸法各论—表1 灸法的种类及其适应证治疗关节痹痛、口眼斜,或配合其他药物治疗哮喘等症治疗总论—表1 阴经五输穴表治疗总论—表2 阳经五输穴表治疗总论—表3 十二经脉原穴与络穴表治疗总论—表4 六脏六腑背俞穴与募穴表治疗总论—表5 八脉交会穴及主治表治疗总论—表6 八会穴及归经表治疗总论—表7 十六经脉郄穴表治疗总论—表8 下合穴及归经表治疗各论—内、外、妇、儿、急症各科部分病证针灸治疗表坐骨 神经痛大肠俞、腰夹脊、环跳、委中、阳陵泉、【操作】诸穴均用捻转提插的泻法,以沿腰腿部足太阳、足少阳经产生向下放射感为度中脏内关、水沟闭证(十二井穴、太冲、合谷); 虚证风池、百会、肝俞、气血两虚(气海、脾俞、胃俞);郁证水沟、内关、神门、太冲冲用泻法感冒列缺、合谷、大椎、太阳、风池【操作】风寒感冒,大椎行灸法;风热感冒,大椎行刺络拔内伤 太渊、三阴交、肺俞 【方义】内伤咳嗽重在补益肺阴,配太渊(肺经原穴),三阴交(疏肝健脾,化痰止咳) 疗哮喘的常用穴有:①膻中;②大椎虚证肺俞、膏肓、肾俞、定喘、太渊、太溪、【方义】肺俞、膏肓针灸并用,可补益肺气急性天枢、上巨虚、阴陵【方义】天枢(大肠募穴),上巨虚(大肠下合穴)取“合便秘天枢、支沟、水道、归来、丰隆【方义】支沟(治便秘效穴)虚证三焦俞、肾俞与足三阴经交会穴,能温补下元)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诊断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7-10章)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诊断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7-10章)

第7章病因辨证7.1 考纲要求风淫证候、寒淫证候、暑淫证候、湿淫证候、燥淫证候与火淫证候的概念、临床表现及其证候分析。

7.2 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一、风淫证候的概念、临床表现及其证候分析1.概念风淫证是指风邪侵袭人体肤表、经络,卫外机能失常,表现出符合“风”性特征的证候。

2.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表7-1 风淫证的证型、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例1】(A型题)下列各项,不属于风淫证候的是()。

[2012年研]A.恶风汗出B.眩晕欲仆C.皮肤瘙痒D.口眼㖞斜【答案】B【解析】风淫证候是指感受风邪引起的证候,亦称为外风证。

主要表现为恶风,微发热,头痛,汗出,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不适,舌苔薄白,脉浮缓;或肢体麻木,颈项强直,口眼斜,口噤,抽搐,角弓反张,震颤,蠕动等;或皮肤瘙痒,瘾疹;或咳呛,气喘,胸部胀闷。

此外,风邪还可表现为游走性关节疼痛、突然面睑浮肿等症状。

B项,眩晕欲仆是肝风内动的表现,不属于风淫证候。

【例2】(A型题)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外风证表现的是()。

[2010年研]A.皮肤瘙痒B.颜面麻木C.头摇不定D.游走性关节疼痛【答案】C【解析】外风证:风邪侵袭人体肌表、经络,导致卫外功能失常,表现出符合“风”性特征的证。

风邪袭表: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等。

风邪袭肺,肺失宣肃,出现咳嗽、咽喉痒痛、鼻塞、流清涕或喷嚏。

风客肌肤:出现皮疹、皮肤瘙痒等皮肤病。

风历关节:肢体关节游走性疼痛。

风袭经络:半侧面部麻木及口眼歪斜;重则肌肉僵直、痉挛、抽搐等。

C项,“头摇不定”为内风证的表现。

【例3】(A型题)下列除哪项外,均可见于风淫证候?()[2006年研]A.发热恶风B.皮肤瘙痒C.半身不遂D.四肢抽搐【答案】C【解析】风淫证候是对外感风邪所引起证候的概括,具体可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如风邪袭表,可见恶风微热,汗出,头痛,喷嚏,鼻塞流涕,脉缓等。

风客肌肤,可出现皮肤瘙痒或瘾疹等。

风邪犯肺,可出现咳嗽,气喘等。

风中络脉,损伤筋膜,可导致轻者局部麻木、拘急、口眼斜,重者强直、口噤、震颤、抽搐、角弓反张等。

李灿东《中医诊断学》复习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四章~第七章【圣才出品】

李灿东《中医诊断学》复习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四章~第七章【圣才出品】

第四章切诊4.1复习笔记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

一、脉诊1.诊脉的部位表4-1诊脉的部位著作以及诊法(1)遍诊法遍诊法,又称三部九候诊法,是遍诊上、中、下三部有关的动脉,以判断病情的一种诊脉方法。

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

上、中、下三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候,三三合而为九,故称为三部九候诊法。

(2)仲景三部诊法三部诊法,见于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即诊人迎、寸口、趺阳三脉。

(3)寸口诊法寸口诊法:切按桡骨茎突内侧一段桡动脉的搏动。

①寸口分部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

通常以腕后高骨(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侧的部位为关,关前(腕侧)为寸,关后(肘侧)为尺。

②寸口分候脏腑a.寸口与脏腑相应的几种说法比较表4-2寸口与脏腑相应的几种说法b.《内经》中寸关尺根据“上竟上”“下竟下”来分(目前临床常用)(表4-3)表4-32.诊脉方法和脉象要素(1)诊脉方法①时间以清晨(平旦)未起床,未进食时为佳。

②体位正坐或仰卧,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心脏置于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手掌向上,手指自然放松,在腕关节下面垫一松软的脉枕,使寸口部充分暴露伸展,保证气血畅通无阻,以反映机体的真实脉象。

③定三关医生下指时,先以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动脉处,称中指定关,然后用食指按在关前(腕侧)定寸,用无名指按在关后(肘侧)定尺。

小儿多用“一指(拇指或食指)定关法”。

④布指寸关尺三部位置确定后,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个手指指目,手指指端平齐,手指略呈弓形倾斜,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角为宜。

⑤指力a.举,指医生的手指较轻地按在寸口脉搏跳动部位以体察脉象。

用举的指法取脉称“浮取”。

b.按,指医生手指用力较重,甚至按到筋骨以体察脉象。

用按的指法取脉称“沉取”。

c.寻,即寻找,指医生手指用力不轻不重,接至肌肉,并调节适当指力,或左右推寻,以细细体察脉象。

用力不轻不重,按至肌肉而取脉,称为“中取”。

⑥指法a.总按:三指用大小相等的指力同时诊脉的方法,从总体上辨别寸关尺三部和左右两手脉象的形态、脉位、脉力等。

2018考研《中医诊断学》背诵口诀

2018考研《中医诊断学》背诵口诀

2018《中医诊断学》背诵口诀表1 -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表2 -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温热病)表3 - 问诊(问诊的一般内容)表4 - 问诊(问现在症状)表5 - 望诊(得神、少神、失神的临床表现与意义)表6 –望诊(假神的临床表现与意义)表7 –望诊(神乱的临床表现与意义)表8 –望诊(《灵枢·五色》面部名称及所候脏腑)面部名称所候脏腑面部名称所候脏腑现用名称《灵枢·五色》名称现用名称《灵枢·五色》名称额庭(颜)首面鼻尖肝下(面王、准头)脾眉心上阙上咽喉鼻翼旁面王以上小肠眉心阙中肺鼻翼方上胃鼻根阙下(下极、山根)心颧骨下中央大肠鼻柱下极之下(直下、年寿)肝颊挟大肠肾鼻柱旁肝部左右胆人中面王以下膀胱、子处表9 –望诊(《素问·刺热》分候法)面部部位额部鼻部左颊右颊颏部脏腑定位心脾肝肺肾表10 –望诊(常色与病色的鉴别要点)常色总特点明润含蓄分类及特点主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黄色人种)客色客色属于常色范围,可因气候、地域等发生变化病色总特点晦暗、暴露分类及特点善色面色虽有异常,但仍光明润泽恶色面色异常,且枯槁晦暗表11 –望诊(病色交错内容)表12 –望诊(面色归纳表)表13 –望诊(五色主病)表14 –望诊(望色十法)表15 –望诊(肥胖与消瘦)表16 –望诊(动静姿态的临床表现和意义)表17 –望诊(囟门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18–望诊(头发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19– 望诊(面形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口眼斜突发一侧口眼斜而无半身瘫痪,患侧面肌弛缓,额纹消失,眼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向健侧斜 口眼斜兼半身不遂表20– 望诊(特殊面容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21– 望诊(目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22–望诊(耳之色泽、形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23–望诊(鼻之形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24–望诊(望口与唇的临床表现及意义)口表25–望诊(望齿与龈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26–望诊(望咽喉形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27–望诊(望颈项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28–望诊(望腰背部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29–望诊(望手足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30–望诊(望前阴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31–望诊(皮肤病症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32–望诊(望呕吐物色质及临床意义)表33–望诊(望小儿指纹的主证及临床意义)表34–舌诊(舌色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表35–舌诊(舌形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表36–舌诊(舌态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表39–舌诊(危重舌象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表41–闻诊(鼻鼾、呻吟、惊呼、喷嚏、呵欠、太息的临床意义)表42–闻诊(五种病理性语声的表现、病机和主病)表44–闻诊(咳嗽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表45–闻诊(病室气味改变和临床意义)表46–脉诊(寸关尺分候脏腑表)表47–脉诊(正常脉象的含义及脉象表现特征)表48–脉诊(常见病脉的脉象特征和主病)表49–脉诊(常见相兼脉的主病)表50–脉诊(七绝脉的特征与临床意义)表51–按诊(虚里按诊的内容及临床意义)表52–按诊(按肌肤诊寒热的内容及临床意义)表53–按诊(按腧穴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2013考研《中医诊断学》考点精华总结(完美打印版)

2013考研《中医诊断学》考点精华总结(完美打印版)

202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诊断学?考点精要表1 - 中医诊断学开展简史表2 - 中医诊断学开展简史〔温热病〕表3 - 问诊〔问诊的一般内容〕表4 - 问诊〔问现在病症〕表5 - 望诊〔得神、少神、失神的临床表现与意义〕表6 – 望诊〔假神的临床表现与意义〕①如原本目光晦滞,突然目似有光,但却浮光外露 脏腑精气极度衰竭,正气将脱,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决所致,古人比作“回光返照〞或“残灯复明〞,常是危重病人临终前的征兆。

②本为面色晦暗,一时面似有华,但为两颧泛红如妆③本已神昏或精神极度萎靡,突然意识似清,想见亲人,言语不休,但精神烦躁不安 ④原本身体沉重难移,忽思起床活动,但并不能自己转动 ⑤本来毫无食欲,久不能食,突然索食,且食量大增表7 – 望诊〔神乱的临床表现与意义〕焦虑恐惧 〔卑惵、脏躁〕 病人时时恐惧,焦虑不安,心悸气促,不敢独处一室 多属虚证,多由心胆气虚,心神失养所致狂躁不安 〔狂证〕病人狂躁妄动,胡言乱语,少寐多梦,打人骂詈,不避亲疏,语无伦次,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多属阳证,多由暴怒气郁化火,煎津为痰,痰火扰乱心神所致冷淡痴呆 〔癫病痴呆〕 病人表情冷淡,神识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悲观失望 多属阴证,多由忧思气结,津凝为痰,痰浊蒙蔽心神,或先天禀赋缺乏所致 猝然昏倒 〔痫证〕 病人突然昏倒,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醒后如常多由脏气失调,肝风夹痰上逆,阻闭清窍所致表8 – 望诊〔?灵枢·五色?面部名称及所候脏腑〕现用名称 ?灵枢·五色?名称现用名称 ?灵枢·五色?名称 额 庭〔颜〕 首面 鼻尖 肝下〔面王、准头〕脾 眉心上 阙上 咽喉 鼻翼旁 面王以上 小肠 眉心 阙中肺 鼻翼 方上 胃 鼻根 阙下〔下极、山根〕 心 颧骨下 中央 大肠 鼻柱 下极之下〔直下、年寿〕肝 颊 挟大肠 肾 鼻柱旁肝部左右胆人中面王以下膀胱、子处表9 –望诊〔?素问·刺热?分候法〕表10 –望诊〔常色与病色的鉴别要点〕表11 –望诊〔病色交错内容〕表12 –望诊〔面色归纳表〕表13 –望诊〔五色主病〕表14 –望诊〔望色十法〕表15 –望诊〔肥胖与消瘦〕表15J –望诊〔体质形态〕表16 –望诊〔动静姿态的临床表现和意义〕表17J –望诊〔颅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17 –望诊〔囟门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18–望诊〔头发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19–望诊〔面形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口眼斜突发一侧口眼斜而无半身瘫痪,患侧面肌缓和,额纹消失,眼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向健侧斜口眼斜兼半身不遂表20–望诊〔特殊面容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21J–望诊〔目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21–望诊〔目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22–望诊〔耳之色泽、形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23–望诊〔鼻之形态、色泽、鼻内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24–望诊〔望口与唇的临床表现及意义〕口表25–望诊〔望齿与龈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26–望诊〔望咽喉形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27–望诊〔望颈项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27J1–望诊〔望胸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27J2–望诊〔望腹部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28–望诊〔望腰背部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29–望诊〔望手足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29J–望诊〔望掌腕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30–望诊〔望前阴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31–望诊〔皮肤病症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32J1–望诊〔望痰涕物色质及临床意义〕表32J2–望诊〔望涎唾物色质及临床意义〕–望诊〔望呕吐物色质及临床意义〕表32表33–望诊〔望小儿指纹的主证及临床意义〕表34–舌诊〔舌色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表35–舌诊〔舌形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表36–舌诊〔舌态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表36J1–舌诊〔舌下络脉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表37–舌诊〔苔质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表38–舌诊〔苔色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表39–舌诊〔危重舌象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表40–闻诊〔音哑与失音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表41–闻诊〔鼻鼾、呻吟、惊呼、喷嚏、呵欠、太息的临床意义〕表42–闻诊〔五种病理性语声的表现、病机和主病〕表43–闻诊〔病态呼吸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表44–闻诊〔咳嗽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表44J1–闻诊〔胃肠异常声音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表44J2–闻诊〔嗅气味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表45–闻诊〔病室气味改变和临床意义〕表46–脉诊〔寸关尺分候脏腑表〕表47–脉诊〔正常脉象的含义及脉象表现特征〕表48–脉诊〔常见病脉的脉象特征和主病〕脉表49–脉诊〔常见相兼脉的主病〕表50–脉诊〔七绝脉的特征与临床意义〕表51–按诊〔虚里按诊的内容及临床意义〕表52–按诊〔按肌肤诊寒热的内容及临床意义〕表53–按诊〔按腧穴的内容及临床意义〕中篇辨证临床辨证的一般思维规律,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病症、体征等病情资料的综合分析,先明确病位、病性等辨证纲领,再确定辨证具体要素,然后形成完整准确的证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