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附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第一篇:人教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目标1、了解东晋、南朝政权的更替历史及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2、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认识到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教学重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情况及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三国历史是大家熟悉的,三国中哪一国地处今天的江南地区(即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今天的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那么,汉朝时江南的经济发展情况又是如何的呢?汉朝以后,江南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新授东晋的兴亡西晋灭亡之后,国家重新陷于分裂。

北方陷入割据混战,北方人民大量南迁,西晋皇室贵族也大量逃到南方去,317年,皇室贵族司马睿又在南方建立了一个政权,史称东晋,都城在建康(现在的南京)。

学生阅读课本P.89~90内容。

东晋为何不能恢复中原?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乏后援。

东晋时期,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荆州、扬州人民生活安乐,户籍和人口充实)的景象。

420年,东晋灭亡。

南朝的政治420——589年南方相继出现四个王朝(阅读p.90)。

东晋灭亡后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是频繁更替的。

宋、齐、梁、陈(统称南朝)由于①皇帝势力萎缩,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强大;②皇帝对官员的放纵,导致政治日益败坏;③大规模叛乱,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

中国南方与北方实力对比中,南方明显处于劣势?江南地区的开发学生阅读课本P.91~92内容。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有哪些?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1)表现: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成良田;②江南种植水稻,稻田使用绿肥;③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④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⑤手工业快速进步;⑥商业交流和城市繁荣。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主要讲述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动的插图、图表和文字,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我国江南地区的历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知识,对于江南地区的开发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往往过于注重表面现象,缺乏对历史事件深入、全面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认识江南地区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充分研究教材,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准备相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江南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地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江南地区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引导学生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历史背景。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主要讲述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重点介绍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各民族的融合、文化的交流与繁荣。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江南地区的开发历史较为复杂,涉及到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较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特点,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过程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江南地区的地理特点、开发过程、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繁荣。

2.教学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背景、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音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比较江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异,加深学生对江南地区开发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涵盖图片、地图、音频等多媒体资料的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与江南地区开发相关的的历史文献、故事、传说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江南地区的美丽风景,引导学生谈论对江南地区的印象,从而引出本课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东晋南朝时期的背景,通过课件展示江南地区的地理特点,让学生了解江南地区为何在那时得到开发。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东晋南朝上承三国﹑西晋﹐地方政区实行州﹑郡﹑县三级制﹐其特点是州郡越分越多﹐辖区缩小﹐又设置了侨州郡县﹑双头州郡等。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供大家参考选择。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东晋南朝历史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开发状况。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较长时间段内历史发展的过程(朝代更替),提高把握发展线索的能力。

3.知道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学习重点】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情况。

【学习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创设问题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解读目标。

方法指导一:细读教材,圈点批注。

方法指导二:指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出历史信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方法指导三:追溯历史三国前,江南落后少人烟。

东汉末年北战乱,各族人民往南迁,带去劳力和技术,江南经济得发展。

大片荒地被开垦,修建水利多工程,水稻小麦和绿肥,推广粪肥和牛耕。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三国历史是大家熟悉的,三国中哪一国地处今天的江南地区?它与江南地区的开发有关系吗?今天的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那么,汉朝时江南的经济发展情况又是如何的呢?初一历史上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导学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标要求】知道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习目标】1.了解这一时期简单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掌握江南地区的开发。

2.通过本课的学习,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有所提高。

3.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七年级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优秀教案

七年级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优秀教案

七年级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优秀教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的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过程与方法】利用东晋南朝的相关图片,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南北方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摘自白居易《忆江南》白居易的词,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景象。

你知道江南是指什么地方吗?它是什么时候得到开发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新课讲授(一)东晋的兴亡1.教师讲述: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随后,在长江下游的西晋皇族重建晋王朝,史称东晋。

阅读教材第89页,将表格填充完整。

o朝代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东晋317年司马睿建康2.材料展示:材料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但实际上司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都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是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导,其后又有陈郡谢氏的谢安、谢玄等。

教师提问:上述材料反映了东晋政治上怎样的特点?如何理解“王与马,共天下”?学生回答:反映了东晋政权主要依靠世族大家的拥戴和支持。

“王与马,共天下”表明王氏的代表人物把持东晋政权。

3.教师讲述: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

南迁的北方人希望恢复中原,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是祖逖。

你认为祖逖的北伐能否取得成功,为什么?学生回答:不能,因为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4.教师讲解:东晋时期,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那么,东晋是怎样灭亡的呢?学生回答: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8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开发过程以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展示了江南地区的美丽风光和丰富资源,引导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历程,认识江南地区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江南地区的开发历程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需要结合地理、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历史的认识多来源于教材和影视作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史实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开发过程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掌握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手工业发展和商业往来等方面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和时空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江南地区的美丽风光和丰富资源,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认识江南地区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开发过程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难点: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手工业发展和商业往来等方面的史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讲授法:教师针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保证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2.课件:江南地区地理环境、开发过程及相关史实的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历史上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

教材从江南的自然环境、人口南迁、农业开发、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变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掌握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

同时,学生应学会从多元角度审视历史事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人口南迁、农业开发、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等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掌握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人口南迁、农业开发、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等情况。

2.难点: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及其对我国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变迁。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江南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发展,分析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人口南迁、农业开发、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涵盖图片、地图、文字等的多媒体课件。

2.教材:准备《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相关章节的内容。

3.参考资料:搜集关于江南地区的历史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江南地区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地区。

然后提问:“你们听说过江南地区吗?江南地区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重要地位?”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知道东晋初年政权的特点是“王与马,共天下”,即政权依靠大贵族的支持;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朝代更替的史实。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识读东晋和南朝形势图,了解人口的南迁对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家国情怀】从开发江南的史实,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知道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教学重难点】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完成本课教学【新课导入】导入1: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唐朝)刘禹锡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相对安定,得到大规模的开发。

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有长足的发展,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种变化?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东晋时期的江南,去了解这一时期江南的政治和经济。

导入2:我国民间流传了这么一句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谁能解释一下它的意思?这句话意在赞叹江南美景可与天堂相媲美。

到现在杭州是最先进、最繁华、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比如世界五百强之一马云的阿里巴巴的总部就在杭州。

其实杭州还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那么史书中是如何记载描述古代的以杭州为代表的的江南地区的?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东晋时期的江南,去了解这一时期江南的政治和经济。

导入3:播放记录片《中国通史》第34集《门阀政治》视频片段(开头2分40秒内容),请同学们边看视频边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人口的迁徙?这次迁徙有什么特点?在此次迁徙中出现了哪两位与众不同的人?这两个有何特殊之处?西晋末年北方战乱,少数民族大举入侵,西晋政权摇摇欲坠,为了谋求生存,皇室宗亲,世家大族和平民百姓大举南迁,迁徙者往往是拖家带口,举族南迁,主要迁往江南地区,其中司马睿和王导与众不同,这两个人合作建立了东晋政权,开启了门阀政治的政治模式。

据史书记载,中原大约有一百个世家大族举族迁往江南地区,这些大族的南迁会给靖难带来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东晋时期的江南,去了解这一时期江南的政治和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东晋南朝历史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开发状况。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较长时间段内历史发展的过程(朝代更替),提高把握发展线索的能力。

3.知道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学习重点】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情况。

【学习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教学方法】创设问题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解读目标。

方法指导一:细读教材,圈点批注。

方法指导二:指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出历史信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方法指导三:追溯历史三国前,江南落后少人烟。

东汉末年北战乱,各族人民往南迁,带去劳力和技术,江南经济得发展。

大片荒地被开垦,修建水利多工程,水稻小麦和绿肥,推广粪肥和牛耕。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三国历史是大家熟悉的,三国中哪一国地处今天的江南地区?它与江南地区的开发有关系吗?今天的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那么,汉朝时江南的经济发展情况又是如何的呢?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描写的,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峰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水平?汉朝以后,江南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东晋的兴亡自主阅读课本P82~83内容,完成第1题。

1.东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东晋为何不能恢复中原?淝水之战后,东晋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呈现出什么局面?(1)317年,司马睿,建康;(2)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乏后援;(3)“荆扬晏安,户口殷实”。

知识模块二南朝的政治自主阅读课本P83~84内容,完成第2题。

2.东晋灭亡后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是怎样频繁更替的?继宋朝之后,中国南方与北方实力对比中为何处于劣势?(1)东晋——宋、齐、梁、陈(统称南朝)(2)①皇帝势力萎缩,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强大;②皇帝对官员的放纵,导致政治日益败坏;③大规模叛乱,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

知识模块三江南地区的开发自主阅读课本P84~85内容,完成第3题。

3.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有哪些?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1)表现: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成良田;②江南种植水稻,稻田使用绿肥;③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④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2)原因:①自然条件适宜,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②南迁的北方人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③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交流预展】1.组内交流:(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

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原因。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1.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B )A.南方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B.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C.南方生产技术先进 D.北方人口多,无地耕种2.下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 )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A.江南经济发展B.北方文化繁荣C.专制统治加强 D.国家统一完成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B )A.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4.有人说,江南是一位待字闺中的妙龄女郎,从古至今令千万文人为之低吟浅唱。

自4世纪初起,许许多多的北方人远离家乡来到江南,主要是因为( C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南方经济发达C.北方战乱频繁 D.南方统治者施行“仁政”5.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得以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C )A .统治者施行仁政B .社会比较稳定C .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工具和技术D .自然条件优越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

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

——《汉书》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1)《宋书》里描述的江南与《汉书》中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汉书》记载的内容反映了江南地区当时开发不充分,生产力水平低下;而《宋书》里则反映出江南地区已得到充分开发,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全国繁华的地区。

(2)为什么这个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查漏补缺1.本节课的收获:江南开发⎩⎨⎧原因表现意义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标要求】知道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习目标】1.了解这一时期简单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掌握江南地区的开发。

2.通过本课的学习,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有所提高。

3.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学习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习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习过程】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东晋的兴亡”。

第二部分为“南朝的政治”。

第三部分为“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东晋的兴亡1.阅读教材,简述东晋的建立、发展、灭亡的历史史实。

2.阅读教材,写出东晋淝水之战的影响。

二、南朝的政治1.南朝建立的简要史实(时间、王朝、都城)2.简述南朝前期、后期的发展。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阅读教材,找出江南地区开发的条件(原因)、表现(成就)、重点区域、影响。

2.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区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生产技术较落后,人们没有什么积蓄。

材料二《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繁荣昌盛,民户越来越多,土地辽阔,物产丰富,如果一个郡获大丰收,能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问题。

材料三唐朝《通典》记载,西晋灭亡后,大量文士避难南方,南方的文学、艺术、儒学一下子兴盛起来。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2)从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人口、技术等方面,说说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3)结合材料三,说说除人口和生产技术外,北民南迁还给南方带来了什么?【直击中考】1.下列朝代都曾以建康为都城的是①东晋②西晋③西汉④南朝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D.南方人口增多3.南朝时,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气候湿润B.土地肥沃C.社会安定D.北方人南迁4.某博物馆要求选出最能体现东晋南朝朝江南青瓷烧制技术的文物,最应该当选的是A B C D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农天下。

”——南朝《宋书》(1)材料一反映了南方经济状况如何?(2)材料二反映了南方经济有何特点?(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4)南方经济的发展对城市发展起了什么作用?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学习过程】一、1. 317年,马睿,以建康为都城,建立东晋。

东晋初期,多次北伐,收复了西晋时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

东晋在淝水之战中的胜利,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局势稳定。

420年,东晋灭亡。

2.影响: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使江南地区免遭战争的摧残,为江南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

二、1.420-589年,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定都建康。

2.南朝前期,宋文帝、宋武帝在位期间,赋轻役稀,江南民殷国富,社会安定。

南朝后期,政治败坏,叛乱不断。

三、1. 原因:(1)江南地区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2)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3)江南地区战乱少,社会比较安定;(4)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辛勤劳动。

表现:(1)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出来,变为良田。

(2)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改进,推广和使用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先进的生产技术。

(3)实行农业多种经营,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草药等。

(4)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

(5)南方的手工业也有了快速进步。

区域:福建、广东等地,也得到一定程度的。

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2.(1)人口增加,生产力发展,粮食产量提高,经济水平提高。

江南地区的开发使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2)自然条件:南方气候适宜,土地肥沃;社会环境:南方战争想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人口、技术:大量北方人南迁到南方,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3)把中原文化传播到南方,如文学、艺术、宗教等【直击中考】1.D2.A3.D4.D5.(1)江南地区地广人稀,经济不发达(2)农业和丝织业发展水平很高(3)南方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北方人南迁到南方,不仅补充了劳动力,而且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4)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